《父母三字经》——陪伴成长的一本好书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值得收藏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值得收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数,识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三字经》全文及翻译,值得带着小孩每天读一遍

《三字经》全文及翻译,值得带着小孩每天读一遍《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全文及翻译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翻译】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翻译】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翻译】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翻译】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翻译】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翻译】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翻译】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翻译】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翻译】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翻译】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值得收藏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值得收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数,识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三字经孝敬父母篇

三字经孝敬父母篇三字经孝敬父母篇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孝敬父母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字经孝敬父母篇为人字,方少时。
尊长辈,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之。
孝敬父母三字经自己事,自己做,让父母,少劳苦。
家务事,学着担,让父母,多休闲。
为父母,多服务,事虽小,孝心露。
对父母,有礼貌,不任性,不撒娇。
有美食,先父母,从小起,懂反哺。
父母龄,何日生?要记住,贺意真。
父母病,要关心,服侍好,病减轻。
父母学,看书报,要安静,不打扰。
看电视,听广播,谁作主?由父母。
勤学习,好品行,父母乐,己高兴。
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送给为人父母者的“三字经”

送给为人父母者的“三字经”以下是###整理的《送给为人父母者的“三字经”》,希望大家喜欢!母亲的三字经:虚、弱、柔第一个字是“虚”。
就是作母亲的一定要有涵养。
有的妈妈自身修养差,沉不住气。
一有什么不满,就憋不住,尤其是在家里,认为自家人何必客气,想啥说啥,什么难听说啥。
还自称为刀子嘴豆腐心。
你这样的内涵一见到底,培养的孩子自然缺少耐力和包容力。
在教育孩子时,很多妈妈很实在,看孩子的时候一眼能看出来三个问题,而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
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都不要动,为什么不要动,因为它的优点需要母亲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母亲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
有的家长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不可理解。
为什么这样,就是这个“虚”没做好,不能够虚下来的母亲,不能够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的情绪就在妈妈的情绪里面包围着。
第二个字是“弱”。
强母多懦子,此言不虚。
因为一个妈妈在家里太强势,在家里她说了算。
这样自然就开始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结果,孩子自然就不会做,就不会想。
尤其是儿子往往水平欠缺。
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你这种状态里面一点点的削弱。
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而坚强。
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吗?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示弱才能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说话的家长,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个字是“柔”。
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一个母亲的教育力量,在于面对孩子成长的过程,如何做到这样一个“柔和”。
越像女人的母亲,本身就是榜样。
因为儿子看到了未来他理应找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女儿看到了未来她理应做怎么样的女人。
越柔和的母亲,家庭气氛和谐,少了很多浮躁,少了很多火药味,这样在这个家庭“子宫”里成长的孩子,当然心理健康,内心平和。
母亲越温柔,它在孩子面前的指挥水平越强,凡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嚷,对孩子叫喊的母亲,会慢慢失去在孩子中的这种引导水平。
《三字经》全文注释版

《三字经》全文注释版《三字经》全文注释版《三字经》是一本世界著名的启蒙读物,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三字经》全文注释版,更多佛学经文请关注。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三字经》经典诵读伴我成长小学生作文10篇

《三字经》经典诵读伴我成长小学生作文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三字经》经典诵读伴我成长小学生作文10篇《三字经》是古代启蒙教育的著名教材,影响极其深远。
家庭美德三字经

家庭美德三字经衔寸草,报春晖;感恩重,反哺归。
夫妻爱,敬齐眉;互谅让,和相随。
育后代,责不推;教有方,行自规。
处邻里,惜口碑;共关顾,黄金堆。
讲勤劳,立门楣;知节俭,家声飞。
衔寸草,报春晖解释:衔一颗寸草之心,报以父母无穷之春晖。
故事:此句引典唐孟郊诗《游子吟》。
孟郊,唐代著名诗人,曾在常州市的溧阳任溧阳尉。
他写的《游子吟》全诗内容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别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人通过慈母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裳的深厚爱子之情,引发出儿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情感慨,表达了天下儿女真心报答母亲恩慈的诚挚感情。
感恩重,反哺归解释:怀着深重的感恩之心,归报子女的反哺之情。
故事:此句引典《本草纲目禽部》:“慈鸟: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
”大意是,慈鸟(乌鸦)刚孵出之时,母亲哺育它。
待它长大之后,老乌鸦不能飞,不能自己寻找食物了,小乌鸦会反过来寻找食物喂养它的母亲。
乌鸦是一种通体漆黑、面貌丑陋的小鸟,正是这种遭人嫌恶且不登水墨丹青大雅之堂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敬老、孝老之崇高品性。
夫妻爱,敬齐眉解释:夫妻之间要真诚相爱,平时要相敬如宾,一如举案齐眉之情切。
故事:此句引用“举案之眉”之典故。
典出《后汉书梁鸿传》。
这个故事记载,东汉时梁鸿的妻子孟光每及丈夫归来,她便托着盛有饭菜的盘子,恭恭敬敬地送到丈夫的面前。
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尊敬,妻子总是把盘子托得与眉毛齐平。
而丈夫梁鸿则也是彬彬有礼地用双手接过盘子。
举案齐眉,后来引用为表现夫妻间相互尊敬,相互平等,相互很有礼貌的真挚感情。
互谅让,和相随解释:夫妻生活中互谅互让,恩爱和睦相随。
故事:已故总理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之间的夫妇和睦关系为世人所称道,几十年恩爱始终如一,不离不弃。
革命战争年代,他们同心一德为党赴汤蹈火;和平岁月,他们同舟共济,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育后代,责不推解释:培育下一代,责无旁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三字经》——陪伴成长的一本好书
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彭茜
打开《父母三字经》,甚感欣喜。
因为终于盼到了老领导向德荣退休五年,与老伴华伟芬合力撰写的“第五部经书”——《父母三字经》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问世。
这是老领导继《职工道德四字经》《工会工作四字经》《党员干部道德修养四字经》《公民道德三字经》后的又一力作。
2015年6月,在他和老伴升级作外祖父、外祖母,赴美国探亲之前,把多年来的育女心经集结成人人可读可品可悟的《父母三字经》,这是送给外孙,更是送给女儿以及和女儿一样喜为父母的年轻家长最好的礼物。
它不仅是一本鸡汤文,更是年轻父母必读的方法论。
我也是这千万受益的年轻父母之一。
第一时间就迫不及待地开卷受益了。
这本书读起来很“轻松”。
不足百页的篇幅,没有生涩难懂的句子,融汇了中外古今的故事论道,花上半天的时间,足以从头彻尾的读完。
这本书读起来很“穿越”,当读到“父母正”“父母教”“父母戒”“好家风”四个篇章,行文的起承转合,内容的言简意赅,音韵的琅琅上口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传承了《弟子规》《三字经》的风格,体现了作者几十年来积累下的传统文化底蕴的深存功
力。
然而,当读到后段,文中又透着较强的个性理念和现代气息。
在每个小节后面附有的“心灵物语”中,还融进了很多新颖的现代时尚元素,特别是融入了作者自己教育女儿的体会和感悟。
这本书读起来很“朴素”。
不仅有着朴素的说理和语言,更体现了作者一直抱有的朴素的心灵和朴素的情怀。
在文中每个小节后面“心灵物语”加起来共有52篇,每一篇都会让读者在故事、格言和警句中对“三字经”的内容得到更进一步的深化。
人们常用“52”表示“吾儿”、用“52”表达“我爱”,不知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巧合,父母对儿女的爱和期许就这样潜行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含蓄之美中。
要问是从什么时候,一个生命对另一生命开始有了无处不在的影响?那正是当他成为父母的时候;要问开启教育的正能量始于哪里?那正是始于家庭,始于父母对子女良好的家风家教和家训。
我会好好珍存这本看似并不厚重的书,感谢她带给我的诸多厚重的启示和思考。
若要问此书带给我最大启发是什么,我想她传递给年轻父母受用不尽的,并不是对孩子物质的馈赠,而是对下一代品德和心灵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