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在北美放射年会(RSNA)中大放异彩

合集下载

第96届北美放射年会(RSNA)在芝加哥召开

第96届北美放射年会(RSNA)在芝加哥召开

交流 的 内容 有前 列腺 癌 的磁共 振成像 、 散 M 弥 R加 权成像 对从 头到脚 的外周 神经进 行成像 、 重 颅 内狭 严
窄 的支架 植入 转归 、 磁共振 成像 对 针灸 进 行 研究 、 胞 移植 的 MR成 像 、 细 以及 S R A S放 射 学等 。郭 启 勇 院 长 指 , 随着 国家经 济 的发 展 , 医疗 需 求 的增 加 , 国的医疗 器械 市 场 吸引 - 中 /世界 各 地 的广 泛 关 注。 而我 们 的
断、 生物 学驱 动 的介入放 射 以及治疗 诊 断学将 大放 异彩 。 会议 期 间 , Wii 向 la R.Bo y教授 、 ai H.H s y 授 、 l sA eh u i 士 三人 授 予 金牌 奖 , lm rd D vd us 教 e Ei .Z ro n 博 a 以
北美 放射 学会 ( a i oia Sce f ot me c ,R N 是 由美 国和加 拿 大两 国联 合 组建 的地 区性 R do g l oi yo r A r a S A) l c t N h i 放射学 学术 团体 , 立于 1 1 成 9 5年 , 每年 召开一 次年会 。第 9 6届年 会 于 2 1 0 0年 1 1月 2 8日至 1 2月 3 日在 芝 加哥麦 考 密克 展馆 隆重召 开 。 参 加 本次年会 国际专业 人 士约有 6 0 0余 名 , 00 专业 参 展公 司 7 0余 家 , 到 的论 文 、 报等 4 0 0 收 海 2 0余 份 , 共 有 3 0多个 交流 报告 。R N 0 S A的 目标 是 通过 教 育 和研 究活 动促 进 放 射 学 和相 关科 学 的高 水 平 发 展 。R - S

2 4- 3
《 物 医学T程 学 进展} 0 0年 第 3 生 21 1卷第 4期 临床 医学 工程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MRI技师模拟题2021年(18)_真题-无答案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MRI技师模拟题2021年(18)_真题-无答案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MRI技师模拟题2021年(18)(总分96.XX99,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关于结肠的螺旋CT扫描方法,错误的是A. 检查前一天服腹泻药清洁肠道或检查前进行灌肠清洁B. 检查前10min,肌注山莨菪碱20mgC. 开始扫描前,先通过肛门向结肠内注入水1000~1500mlD. 扫描范围从结肠脾曲上缘扫描至直肠末端F.可以进行CT仿真结肠镜的后处理2. 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多层螺旋CT特点的是A. 可逐步满足动态器官的需要B. 扫描速度快C. 覆盖范围大,可实现容积扫描D. 各向同性E. 能用于对组织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3. 关于透视成像的基本原理,正确的是A. 只有第1幅图像是采用1次360°扫描数据B. 所有图像均采用3600扫描数据C. 只有第1幅图像是采用1次60°扫描数据D. 所有图像均采用300°扫描数据E. 以后的图像只采用60°的新扫描数据和360°旧扫描数据4. 关于双源CT扫描仪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双源CT的球管仍采用电子束X线球管B. 双源CT的两个球管之间的距离相隔90°C. 双源CT的基本结构与64层CT完全不同D. 双源CT可进行功能性的检查E. 双源CT大大提高了扫描速度5. CT射线辐射防护的第一关是A. 含铅的球管外壳B. 前准直器C. 滤过器D. 后准直器E. 探测器6. 闪烁晶体探测器较充氙气电离探测器的优势是A. 稳定性好B. 响应时间快C. 几何利用率高D. 无余辉产生E. 光子转换效率较高7. 射线通过一个物体后产生了衰减,与衰减强度大小无关的是A. 物质的原子序数B. 物质的密度C. 每克电子数D. 源射线的能量大小E. 物体的重量8.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窗宽主要用于调节图像的对比度,窗位主要调节亮度B. 宽窗宽往往是用来区分组织密度较为接近的图像,如颅脑、肝脏C. 双窗是一种最普通的非线性窗,主要用于肺部D. 双窗能把两种不同类型的软组织同时在一张照片上显示E. 应用双窗时,两种窗设置的移行区所形成的边缘效应会影响诊断9. 多排螺旋CT的层厚由什么决定的A. 准直器的宽度B. 准直器的个数C. 探测器排的宽度D. 探测器的个数E. 螺距10. CT的应用范围,不包括A. CT用于工业、农业等方面B. CT检查不能包括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器官C. CT可做穿刺活检检查D. CT可帮助制订放射治疗计划和放疗效果评价E. CT可做定量计算工作11. 关于双源CT扫捕仪技术参数的叙述,正确的是A. 常用部位的扫描速度为0.4sB. 最大扫描范围为200cmC. 扫描机架孔径为70cmD. 各向同性的空间分辨力大于0.4mmE. 两个球管只能同时工作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T胃肠道仿真内窥镜检查,因其无创伤、苦哭小,可以完全取代胃肠道的钡剂检查B. 颅脑、甲状腺、肝脏以及胰腺的灌注成像,都属于CT的功能成像C. 脊髓外伤性病变CT检查快捷,价值远远高于MR检查D. CTA因其无创伤、痛苦小,可以完全取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E. 对于脑部钙化性病灶,CT的检出率低于MR13. 现在普遍使用的螺旋CT应归于第几代A. 第一代B. 第二代C. 第三代D. 第四代E. 第五代14. 多层螺旋CT的容积扫描时间比单层螺旋CT缩短了N倍,此处的N是由什么决定的A. 探测器排数B. 扫描的容积大小C. 探测器的数量D. 准直器的数量E. 螺距15. 于CT透视扫描的图像重建问题,错误的是A. 硬件设备主要有快速运算单元、高速存储器、反投影门控阵列处理器B. 不采用数据内插算法C. 存在一定的伪影D. 图像的显像通常采用电影显示模式E. CT透视主要采用360°数据替代方法重建图像16. 双源CT利用两个X线球管发射不同能量射线所具有的临床意义,不包括A. 心脏CT成像B. 对血管和骨骼进行直接减影C. 对肿瘤组织进行特征性识别D. 对人体的体液进行识别E. 可以进行功能性的检查17. 关于准直器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减少受检者的X线辐射剂量B. 对X线的宽度进行调节,从而决定扫描层厚C. 减少散射线的干扰D. 限制焦点几何投影所致的半影作用,提高图像质量E. 吸收低能射线,优化射线的能谱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转换效率指探测器将X线光子转换成电信号的能力B. 响应时间是指2次X线照射之间探测器能够工作的间隔时间长短C. 动态范围是指在线性范围内接收到的最小信号与能探测到的最大信号的比值D. 稳定性是指探测器一直处于响应状态不变E. 转换效率指探测器俘获X线光子的能力19. 反投影法的特点,不包括A. 速度快B. 图像质量好C. 变换复杂D. 不需进行傅立叶变换E. 在实际设备中,主要采用褶积反投影法20. 当CT的矩阵为512×512时,应选择的显示矩阵为A. 64×64B. 128×128C. 256×256D. 256×512E. 1024×102421. 螺距的单位是A. mm/rB. mmC. mm/sD. r/mmE. 无量纲单位22. CT的优点不包括A. CT得到的图像层厚准确,无层面以外结构干扰B. CT得到的图像清晰,密度分辨力高C. 可做定量分析D. 可做图像后处理E. 可做穿刺活检检查23. 双源CT可以利用两个X线球管发射不同的能量,错误的是A. 骨骼的CT值:80kV时,670HU;140kV时,450HUB. 对比剂的CT值:80kV时,144HU;140kV时‘,296HUC. 对血管和骨骼进行直接减影D. 可对某些组织,如肿瘤组织进行特行陛识别E. 对人体的体液成分进行识别24. 下列疾病中,CT检查优于磁共振成像的是A.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B. 骨软骨病变C. 早期骨坏死D. 肺炎E. 胆管水成像25. 第三代CT机所使用的探测器数目达到A. 数个B. 数十个C. 数百个D. 数千个E. 数万个26. 现在常用的16层螺旋CT扫描时间为A. 周/1sB. 周10.5sC. 周10.42sD. 周10.33sE. 周10.25s27. 以下哪项不能控制CT透视机射线剂量A. 采用床下球管设备B. 加有专用X线过滤器C. 采用低毫安曝光D. 缩短扫描时间E. 采用高速图像重建技术28. 微型CT扫描仪与医用CT扫描仪相比,错误的是A. 球管的焦点较小B. 输出功率较小C. 扫描野小D. 空间分辨力较低E. 扫描时间较长29. 关于CT滤过目的描述,错误的是A. 去除长波X线B. 吸收低能X线C. 经过滤后,射线的平均能量降低了辐射剂量也相应降低了D. 通过物体后的射线硬化现象趋于一致E. 滤过后射线变为能量分布相对均匀的硬射线束30. DAS的核心部件是A. 模数转换器B. 数模转换器C. 信号放大器D. 数据传送器E. 探测器31. 双窗技术主要用于什么的显示A. 骨骼组织B. 血管C. 软组织D. 肺部E. 心脏32. 关于原始数据的描述,错误的是A. 是CT扫描后,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B. 是一幅幅薄层的横断图像,用于三维重建C. 数据传递到计算机,未重建成横断图像D. 是一组经过预处理的数字信号E. 是经过数模转换后的数据33. 当螺距增大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扫描速度加快B. 可扫描大范围的病灶C. 信息量减少,可能漏诊D. 探测器接收到的X线量减少E. 成像数据增加,Z轴分辨力提高,图像质量得到改善34. 关于CT图像缺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空间分辨力约30LP/mmB. CT的定位诊断常常容易漏诊1cm的病灶C. CT密度分辨力高D. CT图像只反映解剖学方面的情况E. CT图像没有反映脏器功能和生化方面的资料35. 关于CT机的基本结构,不包括A. X线发生装置B. X线探测器装置C. 机械运动装置D. 计算机设备E. 打印机36. 下列哪项不是CT图像的优点A. 真正的断面图像B. 密度分辨力高于普通X线片C. 可做定量分析D. 空间分辨力高于普通X线片E. 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可获得高质量的三维图像和多平面断面图像37. 螺旋CT的扫描方式,正确的是A. 旋转一平移扫描方式B. 旋转一旋转扫描方式C. 滑环技术的应用D. 只有球管的旋转,探测器固定不动E. 采用反扇束扫描38. 所谓CT图像的各向同性,是指A. 图像窗宽在x轴、Y轴、z轴方向的大小一致B. 图像矩阵在X轴、Y轴、Z轴方向的大小一致C. 图像像素在X轴、Y轴、Z轴方向的大小一致D. 图像的FOV为正方形E. 保证图像的矩阵在X轴、Y-轴的一致性,Z轴仍可有选择39. DSR是以下哪项的英文缩写A. 动态空间重建扫描仪B. 电子束CT扫描仪C. 数据系统D.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E. 模数转换器40. 移动式CT机基本属于A. 第一代B. 第二代C. 第三代D. 第四代E. 第五代41. 关于探测器的特性,不包括A. 转换效率B. 响应时间C. 散热率D. 稳定性E. 动态范围42. 模数和数模转换器的两个重要参数是A. 响应时间和精度B. 转换效率和速度C. 精度和速度D. 转换效率和精度E. 响应时间和速度43. 下列按照组织的CT值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 肝脏>甲状腺>脾脏>脑白质>脑灰质B. 骨骼>凝固血>脑灰质>脂肪>空气C. 脾脏>肝脏>淋巴结>胰腺>肾脏D. 肌肉>甲状腺>肝脏>胰腺>肾脏E. 血浆>静脉血>凝固血>水>脂肪44. 关于重建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在阵列处理器中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最后获得横断面图像B. 不涉及原始数据,可获得横断面图像C. 经过重建,可获得多平面图像、三维图像等D. 扫描的层厚越厚,横断面图像越多,获得的重建图像质量就越好E. 重建图像的质量与横断面图像有密切关系45. 当受检者烦躁不安、不配合时,可通过什么来减少运动伪影A. 减少扫描时间B. 减少周期时间C. 降低毫安D. 减少重建时间E. 减小螺距46. 关于各代CT机结构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 第一代CT机为旋转一平移扫描方式B. 第二代CT机为旋转一平移扫描方式C. 第三代CT机为旋转一旋转扫描方式D. 第四代CT机的扫捕方式只有球管的旋转E. 笫五代CT机扫描机架是连续、单向的旋转47. 关于CT密度分辨力较高的原因,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成像的X线束到达探测器前,已被准直器严格准直,散射线少,伪影减少B. 采用了高灵敏度、高效率的接收介质,数据在转换过程中损失小C. CT图像为数字影像,可通过调节窗宽、窗位满足各种观察需求D. 准直器、探测器、数据转换器共同作用,提高了CT图像的密度分辨力E. 滑环技术的应用,既大大提高,r扫描速度,义提高了CT的密度分辨力48. 炎于第四代CT机的叙述,错误的是A. 扫描时,探测器不运动B. 球管绕受检者做360°旋转C. 采用反扇束扫描方式D. X线束的扇形角达50°~90°,减少了球管的负载E. 第四代CT机探测器数量更大,容易达成一致,明显优于第三代CT机49. 20世纪80年代中期,“滑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螺旋扫描,此项属于CT发展的A. 第一阶段B. 第二阶段C. 第三阶段D. 第二、三阶段之间E. 第四阶段50. 以下哪项不是电子束CT和非螺旋CT的特点A. 电子束CT是基于电子束偏转技术产生X线B. 非螺旋CT是通过X线球管产生X线C. 电子束CT在扫描过程中没有扫描机架的机械运动D. 非螺旋CT无法做运动脏器的成像E. 两者在图像获得方式上二是一致的51. 关于移动式CT机结构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 机器内安装了所有成像所需要的重要部件B. X线球管的功率低,产生的X线光谱比较适合脑部CT成像C. 检查床移动的精确性是±0.25mm/sD. 控制台通过电缆和扫描机架相连E. 采用了滑环技术以便于移动52. 气体探测器的优点不包括A. 稳定性好B. 响应时间快C. 几何利用率高D. 无余辉E. 吸收效率高53. 数据采集系统的作用,错误的是A. 对未通过人体的参考射线束进行测量B. 对通过人体后的衰减射线进行测量C. 将这些数据编码成二进制数据D. 将这些二进制数据送往计算机E. 只对通过人体后的衰减射线束进测量,对其他射线束无需测量54. 关于CT的逐层法,错误的是A. 即序列扫描B. 不同于螺旋扫描C. 扫描床一边移动一边扫描D. 每一次扫描一层图像E. 扫描数据不能进行三维重组55. 关于CT值的理解,正确的是A. Houndsfield不但发明了CT机,还设定了CT的计量单位CT值B. CT值是物质的特性值,是绝对不变的C. CT值是一个相对值,并以空气的衰减系数作为参考D. 一般医用CT扫描仪的CT信范同是-1024~1024HUE. CT值实际匕就是CT图像E组织密度差异值,也常用于测量MR图像的信号56. 对于肺结节、肺弥散性病变,一般采取A. 软组织模式B. 标准模式C. 高分辨力模式D. 能减少噪声、提高密度分辨力的模式E. 使图像更加平滑、柔和57. 重建时间与什么无关A. 矩阵B. 处理器的运算速度C. 计算机内存容量D. 扫描野E. 扫描范围58. 关于CT分代的描述,正确的是A. 20世纪90年代发明了螺旋CTB. CT的发展通常以“代”称呼C. CT的发展经历了第一代到第六代的过程D. 单层螺旋CT的探测器数目与第三代CT机相比没有数量的增加和材料的改变E. 只有第一代CT采用的是旋转一平移扫描方式59. 关于CT发展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 1973年美国人Lauterbur完成了CT的实验室的模拟成像工作B. 1978年第一台头部CT设备投入临床使用C. CT机是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明的,因此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D. 1972年,亨斯菲尔德和他的同事在芝加哥北美放射年会(RSNA)上宣读了他们的论文,并向全世界宣布CT机诞生E. 1972年10月,世界上第一台CT机安装成功,获得了第一幅具有诊断价值的头部CT图像60. 关于CT图像的描述,错误的是A. 极限空间分辨力低于普通X线摄片B. 密度分辨力低于普通X线摄片的20倍C. CT图像还不能反映生化方面的资料D. CT定位、定性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E. CT图像基本上只反映解剖学方面的情况61. 电子束CT与前几代CT机相同的结构有A. 电子枪B. 探测器阵列C. 聚焦线圈D. 偏转线圈E. 钨靶62. 评价一台CT机的优劣,正确的是A.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扫描速度越快,说明这台CT机性能越好B. 图像的质量决定一切,其他不用考虑C. 只要关注是否采用螺旋扫描方式,而螺旋扫描的质量是次要的D. 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及容量与评价CT机的优劣无关E. X线球管的热容量与累计曝光次数是由操作员决定的63. 电子束CT扫描模式有A. 只有连续扫描模式,适用于临床的所有检查B. 包括连续扫描模式、容积扫描模式和触发扫描模式C. 没有容积扫描模式,容积扫描模式只能用于多排螺旋CT扫描D. 容积扫描模式主要用于对血流动力学研究时的自动触发扫描E. 只包括连续扫描模式和容积扫描模式64. 关于放大扫描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与图像放大的后处理功能及效果是完全一样的,都是放大需仔细观察的部位,提高图像分辨力B. 图像的空间分辨力提高,图像噪声降低,图像更平滑C. 使透过较小范围物体的衰减射线由较多的探测器接收D. 不同于几何放大E. 不增加矩阵的像素,不能提高图像本身的分辨力65. 固体探测器的不足之处在于A. 灵敏度低B. 相邻的探测器之间存在着缝隙,X线辐射的利用率相对较低C. 晶体发光后余辉较短,影响响应函数,会产生拖尾伪影D. 不用于多层螺旋CT,只用于单排螺旋CTE. 光学转换率低66. 下列哪项不包括在扫描机架内A. 滑环B. 高压发生器C. 阵列处理器D. 数据采集系统E. 探测器67. 关于CT数据采样过程中的注意点,错误的是A. X线球管和探测器是一个精准的准直系统B. 球管和探测器围绕受检者旋转是为了采样C. X线球管产生的射线是未经过任何过滤的原始射线D. 射线束的宽度是根据层厚大小设置并严格准直的E. 探测器接收的是透过人体后的衰减射线68. 关于像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 像素又称像元,是构成CT图像的最小单位B. 像素尺寸(d)=扫描野/矩阵尺寸C. CT机的像素大小范围可在0.1~1.0mm之间D. CT图像的每一个像素在扫描巾,可看作由不同衰减的CT值组成的E. CT图像的每一个像素在图像显示时,显示为由不同衰减的CT值组成69. 对于肝脏病变的显示,通常采用A. 软组织模式B. 标准模式C. 高分辨力模式D. 超高分辨力模式E. 精细模式70. 当层厚增加时,不会造成A. X线光子量增加B. 噪声降低C. 对比度增加D. Z轴空间分辨力增加E. 部分容积效应增大71. 关于CT发展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 1983年,美围的Douglasboyd博士开发出电子束CTB. 1989年,滑环技术应用于CT设备C. 1992年,ELSCINT公司研制成功多层(4层)螺旋CTD. 2003年,l6层螺旋Crr研制成功E. 2007年,西门子推出首台双源和舣探测器系统的CT扫描仪72. 关于CT应用范围的叙述,错误的是A. CT不仅应用于医学图像对疾病的诊断,还常用于工业、农业等方面B. 在影像学检查中,CT检查几乎可用于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和器官C. CT检查空间分辨力高,使影像检查的范围扩大D. CT的增强扫描,可以观察到病灶部位血供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E. CT可以对心脏冠状动脉钙化和骨密度进行测量73. X线管是油冷固定阳极,扫描X线束呈笔形束,指的是第儿代CT机A. 第一代B. 第二代C. 第三代D. 第四代E. 第五代74. 下列哪项不属于电子束CT的X线发射部分A. 电子枪B. 旋转阳极X线管C. 偏转线圈D. 处于真空中的半圆形钨靶E. 聚焦线圈75. 下列哪项不是CT透视扫描仪的特点A. 采用连续扫描B. 快速图像重建和显示C. 实现实时CT扫描成像D. 以第三代滑环式扫描CT机为基础E. 图像质量明显低于非螺旋CT,辐射剂量大幅度提高76. 关于下肢CTA的检查,不包括哪项A. F肢CTA的检查适用于动脉瘤及动脉内血栓形成的检出B. 扫描范同从耻骨联合以上3cm至靶血管远端C. 螺距=1D. 增强时,成人用量一般为100~120ml,注射速率2~3ml/s。

2012北美放射学年会:可能错过的10件事

2012北美放射学年会:可能错过的10件事

2012北美放射学年会:可能错过的10件事近日,2012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在芝加哥举行。

RSNA的目标是通过教育和研究活动促进放射学和相关科学的高水平发展,致力于放射学各方面和相关学科的研究,包括促进健康检查的基础临床医学研究,鼓励放射学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以及其会员同其他医学分支及专业保健人员之间的交流等。

本文列举了10件在RSNA大会上容易错过的事,借此机会给大家总结并呈现。

1.患者第一年会上的众多发言人都认为,为了在医疗改革时期发展的更好,应当敦促放射科医生与患者多接触,因为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以及所谓的按价值来支付的模式将会是发展方向。

2012北美放射学年会的会长Dr. George S. Bisset III在他的主旨演讲中提到,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放射科医生从未与他的患者见过面,这种状况急需改变。

本着这个主题,在大会的RSNA Cares会展期间,RSNA发起一项新的计划,即以患者为中心的实践工作。

2.辐射剂量的控制VS.辐射剂量的减少在过去的两年中,大家一直在谈论着减少辐射剂量。

此次会展的参展商标语是辐射剂量的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忽视辐射剂量的减少问题,剂量的减少仍是要努力达到的目标。

控制辐射的剂量正在作为一种主要的新兴方式,来改善患者的治疗经历并使患者受到最低量的辐射,即通过引进成像处理技术,来提高成像的质量和一致性,减少成像处理中的程序,反复操作以及多次遭受辐射的次数。

3.以病人为中心的产品除了强调辐射剂量的问题,几乎所有大的原始设备制造商(OEMs)都提出开发针对患者的新产品,以及升级现有医疗产品的问题。

例如,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Philips Healthcare),展出了其开发的周围环境体验系统中患者在接受PET-CT检查时的uptake room. 这个新的改变能够在前期减轻患者由于照明设备的扫描,视频仪器以及声音所引起的焦虑。

巴可公司(Barco)以患者为中心考虑,推出一款适于在床边使用的终端设备,JAO ST-1588。

青年放射医师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中稿论文演讲比赛通知

青年放射医师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中稿论文演讲比赛通知

fn i g n n v l wi e o ii n l e a A ( 1 )v r s( V) i d n s i o e n rg n i fu nz s H N1 iu S OI
ifcin J . R,0 9 1 3 6 :4 819 . net [] AJ 2 0 ,9 ( ) 1 8 4 3 o [] 4
T h AN ZI I fu n a n e tg t r . Crtc l a e e v c s n e C n l e z I v s i a o s iia c r s r i e a d
总之 , 、 妇 是 甲流 HI 孕 产 N1流 感 肺 炎 的高 危 群 体 。对 于基 础疾 病如 妊高 症 、 症子痫 的患者 , 重 临床 多 出现 症状 重 , 情发展 快 , 病 影像表 现 为双肺 中叶( 叶) 舌
及 下 叶 大 片 状 或 小 片 状 密 度 较 高 实 变 影 , 伴 有 胸 腔 多 积 液 。尽 管 本 组 患 者 经 积 极 临 床 治 疗 均 完 全 康 复 , 但
2 0 NIif ez nasrl n w Zaa d J . n l 0 9HI nl n ai u t i adNe eln [ ] N E g u aa J
( N1 n Me i [ ] N E g J Me , 0 9 3 1 7 : 8 — 8 . H1 )i xc J . n 1 d 2 0 , 6 ( ) 6 06 9 o
e 1 s ia i d p te t t z [ ] J i Ka i t B a e 2 an S, m mo o I , r ml y AM , ta.Ho p t l e a i n swih
视。
参 考 文 献

《IHE基本教程》

《IHE基本教程》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绪 论Eliot L. Siegel, MD· David S. Channin, MD(钟国康 译)进入21世纪后,在有关医疗数据的传输方面也进入了信息时代。

医疗数据的传输改善既有数量上的也有质量上的,在医疗机构中是依靠数字化系统来改善管理。

目前,在医疗机构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多达十二个信息系统,他们各自执行特定的功能。

例如,财务系统,ADT(入院/出院/转院)系统,它们和众多的科室系统[如RIS (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和PACS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一样优秀。

为了优化“信息效率”,这些系统需要信息交互如系统的终端用户需要信息,需要完成相应的工作和得到相应的结果。

历史上,许多这样的信息系统都得到了发展如单片集成电路,但这些单一的系统没有与其他系统的连接。

随着医学信息系统标准的出现,如HL7 (Healthcare Level Seven)和DICOM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 )已经建立了一个机制来共享病人的数据和优化工作流程。

这些标准和其他的一些标准是必需的,但对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的完全集成还很不够。

这有些类似于早期的“light bulb”。

在“light bulb”发展初期,有众多厂商特制的“light bulb”。

这种多样的设计在灯泡制造商和消费者中引起了很大的混乱,直至“light bulb”的设计用一个工业的标准来限定。

现在设想这样一种情况:用灯来做信号之用。

传送方和接收方都可以从大量不同的信号灯提供商中进行挑选。

可以任意选择所有的标准灯泡,配线系统和电流来源作为传送方和接受方装置。

然而,如果双方在如何进行闪烁(Blink )连接的框架上无法统一的话,那么他们所遵循的标准(灯泡,配线,电流)将无法成功地达到预期的连通效果。

PETCT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PETCT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PET/CT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上海华山医院PET中心管一晖教授健康新概念—21世纪最具价值的医学三大发明之一的PET/CT让你成为透明人!PET/CT扫描仪的先进技术和令人吃惊的应用效果导致许多医生不顾及它刚刚出现,就纷纷采用。

PET/CT为医生诊断病情提供了更直接、更快捷的检查方法。

应用这一核医学技术的新设备,经过多维立体的影像显示患者犹如一个透明人,各种病灶让医生一目了然。

下面的文章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这一核医学领域的最新成果。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简称PET)是目前最有前途的显像诊断技术之一,能够无创性探测正电子放射性核素在机体内分布状况。

其原理在于研究人体生理生化代谢及受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正电子核素衰变产生的正电子与体内的负电子结合,产生一对能量相同(511 keV)但方向相反的γ光子,PET采用符合探测技术,探测到这一对光子,得到人体内不同脏器的核素分布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图像重建处理,得到人体内标记化合物的分布图像。

正电子核素主要依靠回旋加速器生产,如11C、13N、15O、18F,它们的半衰期极短,分别为20min、10min、2min、110min。

PET显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a. 发射正电子的核素大多都是组成人体的重要基本元素,用它们作示踪检查合乎生理要求,不干扰人体组织代谢与内环境的平衡;b. PET能够反映组织细胞的葡萄糖、氨基酸及核酸代谢、受体分布、DNA合成动力学,同时是基因研究和新药开发的有力工具;c. PET采用符合探测技术,电子准直代替了铅栅准直,大大提高了探测效率,增加了图像的信息量,降低了统计误差与噪声,因而提高了空间分辨率与对比度,一般PET的系统分辨率在4~6 mm;d. PET图像可以进行精确的组织衰减校正、散射校正和时间校正,从而可对病变或器官进行定量测定;e. PET所用显像剂为超短半衰期核素,人体检查所受的辐射剂量较低。

CT图像毕业论文

CT图像毕业论文
Read the CT images for 512 format, in this format file data for hex, i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to convert hex hex. Because the CT image in the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process there will be various noise source of interference and effect, make the image quality becomes poor. This subject by average filtering on CT image smoothing. CT image smooth, using adaptive density to correct method after taking the pseudo enhance contrast produce removal. Using this algorithm ca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remove the false enhance the effect, effectively help doctors to strive for the diagnosis of disease.
读入的CT图像为512格式,在该格式文件中数据为十六进制,在读取的过程中需要将十六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由于在CT图像在生成和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噪声源的干扰和影响,使图像质量变差。本课题所采用均值滤波对CT图像进行平滑处理。CT图像平滑后,采用自适应密度改正方法进行服用造影剂后产生的伪增强去除。使用本算法能够快速并准确的去除伪增强产生的效果,有效的帮助医生对病情的争取诊断。

基于 XDSXDS-I 的区域医疗影像共享交换技术架构

基于 XDSXDS-I 的区域医疗影像共享交换技术架构

基于XDS/XDS-I的区域医疗影像共享交换技术架构金金AGFA医疗中国研发中心(上海,200030)一.IHE与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交换集成医疗企业(Integration Healthcare Enterprise, IHE[1])是由众多医学专家和厂商共同倡议,1999年由美国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学会(HIMSS)及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共同讨论建立,目标是提供更好的方法实现医疗信息系统之间信息的共享交换。

IHE根据已有医疗信息和IT领域的规范和标准(例如DICOM、HL7、ebXML 等),优化不同层次医疗服务流程,推动不同医疗信息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

IHE根据当今各国发展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交换的需求,于2004年颁布了跨企业级文档共享技术框架(Cross-Enterprise Document Sharing, XDS[2])。

XDS技术框架文件详细定义了同一个“医疗联合体”(Clinical Affinity Domain)中的不同机构如何共享和交换病人医疗信息。

“医疗联合体”是指若干个医疗机构形成的文档共享域,这些医疗机构同意通过协作共享的方式分享病人的医疗文档。

XDS技术框架的基本理念就是通过ebXML标准[3]实现共享文档的注册、查询和提取,其基本技术框架示意如图1所示。

图1 XDS基本技术框架示意图图1中定义的主要角色(Actors)及其相关事务(Transactions)为:(1)文档注册中心(Document Registry)。

“文档注册中心”集中存放区域医疗文档的元数据信息。

医疗文档元数据由“文档存储池”注册到“文档注册中心”(事务ITI-14),“文档注册中心”索引这些信息后提供给“文档用户”查询(事务ITI-16)。

(2)文档存储池(Document Repository)。

“文档存储池”存储病人医疗文档,文档由“文档源”提供/注册(事务ITI-15),并提供给“文档用户”提取(事务ITI-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郝涛

真空摄像管和固体成像器件在影像设备中的应用和维护 襄 阳市 中心 医院设 备处 基于军网 的X 设备 维修E L an n 教学系统设计 线 - e r ig
便 携 式 床 边 X 线 防 护 帘 的研 制 射

白求恩军医学院医学影像教研室 李 忠红 张永顺
南京医科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青 岛大学 医学 院附属医 院医学 工程 科 浙江 省丽 水市人民医院 胡益斌 于天林
周 文光 魏培德 沙益夫 孔悦 周文光 魏培德 许新 建 孔悦


种基于A 8 S 2 胱功能训练器 的设计 T95膀

关于建立医院医疗设备信息系统 的构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 民医院 张红蕾 李斌
1 2 中国医疗 设备 2 1 年第2 卷 1 期 V L. o2 5 0 1 6 2 O ) N . 6 1

模 式 识 别 在 医 学工 程 领 域 中 的应 用

医疗机构 中设备存在 的危险因素分析与质量控制 基于A c s 开发的医疗 设备管理系统设计 ces
湖北航天医院综合管理部
潘涛 柯文祥

广东 省佛 山市 南海 区第 二人 民 医院设备科
上海长征医院仪器设备科
周健熳

临床工程师不 安全行 为的心理分析

解放 军第1 4 院 7医
周文光 魏培德 沙益 夫 孔悦
◎ 三等奖

磁共 振射 频子系统 主要参数对整体性 能的影 响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附属 第 六 人 民 医 院 医 学 工 程 部
金 玮 李 斌

基于斜外缘C 型臂x 线机 的激 光准 直定位装 置的研 制
混 合 型 生 物 人 工 肝 治疗 设备 的研 制
山东省立医院医学工程部
王晓民 杨蕾 贾汉泉

中 国人 民 解 放 军 军 事 医 学 科 学 田 林怀 梁 晓 慧 院 仪 器 厂 中国人 民解放军第3 2 0 医院 杨 树欣 辛绍杰 荣毅辉
◎ 优秀奖

动态增强成像在鉴别乳腺 良恶性肿瘤 中的价值
广 东 省 江 门市 中心 医 院放 射 科 李 伟 龙 晚 生 罗 学 毛 陈 曼 琼 兰 勇 何 义 改 卫 生 部 北 京 医 院医 学 工 程 科 冯 世 领
RS NA论文集作者名单
◎ 一等奖

多 层 多 排 探测 器 C T
大 庆 油 田 总 医 院
苏 重 清 郑 策 孙 建 男 刘 东 红 杨 立 国 王 荣 福
◎ 二 等 奖

PTM I E / R 新技 术应 用研 究进展 野战LD E 手术无影灯 的光路设计
北 京大 学第 一 医 院 核 医 学 科


基于对大型放射设备预 防性维修 的意 义与研 究

医疗器械标识 的标准化与 网络监管
周 方 周玉风

盲人实时景物辨知仪 的设计及其研究
野战医用L D 影灯太阳能供 电系统的设计 E无

大庆 油田总医院
解放 军第1 4 7 医院 解放 军第 14 院 7医
苏重清 邢学刚 鲁亮
一 ・

单能系医用电子加速器的配置方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 何文胜
学工程部 、
・ பைடு நூலகம்
30 RP . T M C 诊断胆道梗 阻性病变 的临床应用 价值
、 牡丹江医学 院红旗 医院
潘洪 良 姜华 李 强

乳腺 疾病 常用影像学检查技术 比较
兰州军 区临潼疗养 院药械科
周学武
邓 厚 斌 葛 毅 范 璐 敏

基 于双向功能配置评估 的医学装备技术配 置管理决 中 国医科大学 策模式研 究
<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一 ・・・… ・・・・・・-・・・・・・・・・・…
崔泽实 缪莲英 黄德生 舒强
・・-・・-- ・・・・・・・・一 ・・・・-・.-一 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