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概论》教材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
❖ 二战结束时,迫切需要可比的国民收入数字作为摊派国际组 织费用的基础。为满足这一需要,国际联盟在统计专家委员 会之下专门成立了一个有关国民收入的统计分会。该分会由 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直接指导编制国民收入和相关 估计的专家组成。1947年,一份由英国经济学家R.斯通所 领导的专家小组起草的分会报告——“国民收入的计算和社 会账户的构建”被提交给国际联盟。这份报告现在一般被人 们视为SNA的胚胎形式。
❖ 1950年,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公布了一套 由其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机构编制的账户, 供其成员国使用,后经修改,形成为 1952年出版的《标准的国民经济核算体 系》。但这些仍然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形 成过程中的中间结果。
❖ 到1950年,联合国统计署已经能够从41 个国家的原始资料中为“1938~1948年 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收集国民收入的估 计值。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和发展
Section 1 The history & developing of SNA
❖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The history of SNA) P1-4
❖ 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作为以国民 经济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是适应宏观经 济管理的需要,在国民收入统计的基础上演 化而来的。
❖ 在威廉·配弟之后,经济学家对国民收入的估算方法作了进 一步的研究。但直到20世纪初,国民收入统计基本上以学 者自发的、非官方的估算为主。如:英国学者格雷戈里·金 (Gregory King)在《对英格兰现状的自然与政治的观察 和结论》(1696年)一书中对1688年英国的国民收入作了 估计,他在估计时对经济活动主体采用了更细致的统计分 组。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A.L.Lavoisier)在1784~ 1791年间对法国的国民收入作了估算,为避免重复计算, 他首次提出了应将总产品区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第1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第1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第二、对各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提供几乎全面的指导, 不仅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以 及那些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国家。
第三、开始强调核算实施上的灵活性,以适应基于不 同统计基础而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并建议以卫 星账户和社会核算矩阵等不同工具扩展国民经济核算 的分析功能。
第四、增强了国民经济核算在经济统计中的核心地位, 成为其他统计框架建立相关统计标准的主要参照物。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催生了“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在经济大萧条那段特殊的时期,人们强烈 地感受到“国民收入统计”对于宏观决策的重要性, 以及仅仅进行国民收入估算的不足;同时,宏观经 济理论的发展,为国民收入统计向一个“宏观经济 核算体系”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准备,从而起到重要 的促进作用。
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过程中,英国经济统计
1.1.3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ing, SNA):是指由一系列有关国民经济 核算的方法制度和结果组成的一个统计信息系统。 它包括国民经济核算的指标体系和核算模式、国民 经济核算统一的分类标准、关于统计、会计和其他 核算形式相衔接的体制,以及数据的采集、整理和 分析等的方法等。
(2)从“运行过程”来看,国民经济的运行 经过两种运动——“实物运动”和“价值运 动”。
一方面创造了 价值形式的收入
收入初次分 配和再分配
货物服务的


另一方面也创造了实 物形式的货物服务
形成各经济主体 的可支配总收入
最终形成 “社会总需
求”
最终消费
最终使用
中间消耗
储蓄
货物服务的 交换和流通
最终形成
在介绍具体内容之前,本章将对“国民经济核算”作总 体概述,其中将回答以下问题:(1)如何定义国民经 济的范围?宏观上看国民经济是如何组成的?(2)什 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如何产生和发 展的?(3)国民经济核算应用什么方法来描述宏观经 济状况?具体包括哪些内容?等等。从而为以后各章内 容的学习提供一个路径指示。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第三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3.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3.2 生产账户与使用账户的关系3.3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分析与应用第四章:收入分配核算4.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4.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计算方法4.3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五章:价格指数编制与分析5.1 价格指数的概念与分类5.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编制方法5.3 价格指数的分析与应用第六章:储蓄与投资核算6.1 储蓄与投资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6.2 储蓄与投资的计算方法6.3 我国储蓄与投资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七章:国际收支核算7.1 国际收支的概念与构成7.2 国际收支的计算方法7.3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与问题分析第八章:环境与经济核算8.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8.2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主要方法8.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九章: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整理与分析9.1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整理的方法与步骤9.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9.3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可视化展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10.1 国民经济核算的前沿问题10.2 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创新与发展10.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国民经济核算作为一门学科,其复杂性和抽象性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其真正的意义和应用。

对该环节的讲解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国民经济核算在政策制定、经济分析等方面的重要性。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GDP的计算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计算方法,如生产方法、收入方法、支出方法等,学生可能对其混淆。

国民经济学教学课件第三章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国民经济学教学课件第三章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景气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调查对象对于景气变动的判断,进而 对调查结果进行量化,从而得到景气指数并由此推断调查总体 的方法。
统计预警 主要包括判别分析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等方法。
23
一、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方法
第七种,国民经济预测方法
1.专家预测方法 主要是以预测人员的经验判断为依据进行预测。
29
本章结束
谢谢
30
2.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指不考虑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只考虑变量自身随时间的 变化规律,利用经济变量的历史统计资料,建立时间序列模型 来进行外推预测的方法。
3. 因果关系建模预测方法 可以通过找出影响该变量的主要因素(自变量),建立相应的 数学模型,进而拟合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因果关系,然后通过分 析自变量的变化趋势,得出因变量的预期行为。
第四种,估价方法
1. 估价原则 按市场价格估价。 如果没有现成的市场价格,则要以相近的市场价格为参照进行 估价。 如果不存在可供参照的市场价格,则要模拟市场价格的形成过 程对其估价。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用,则以未来收益的贴现值来记录。 对以外币记值的交易的处理。
17
一、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方法
二是内容编排的优化,将整个文本分成主干和延伸两个部分
为与国际标准接轨,我国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 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实施了《中国国民经 济核算体系(2016)》。
9
第三节 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关系
如何把握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统计的关系?
答1:国民经济核算就只是国民经济统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答2:本书认为,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经济统计中的主体内容,也
第四种,估价方法
2. 市场价格 基本价格是生产者生产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得到的价格,其中不 包括该货物或服务的销售或使用所应支付的产品税或应得到的 产品补贴,同时,它也不包括生产者单独开发票的货物运输费 用。 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得到的价格,其中 包括该货物或服务的销售或使用所应支付的产品税或应得到的 产品补贴,但不包括发票单列的增值税和单独开发票的货物运 输费用。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或服务所支付的价格,其中 包括购买者按其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交货所支付的运输费用, 但不包括任何可扣除的增值税和类似可扣除税。

第一章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第一章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二)统计指标分类
• 1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 ①客观指标------是对统计对象的实际度量 或计数,他具有具体性和客观性,这类指 标多属实体指标,如前面的例子产品产量 指标、职工人数指标等 ②主观指标-----是指不可能或难以用直接度 量或计数取值而只能凭人们的感觉、评价 确定其量的指标。如民意测验、对事物综 合评价等
• 4. 前后联系,融会贯通 在学习时,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统计原则 和方法、基本计算公式等前后联系起来学 习,只有明确了各概念之间的联系,才能 从总体上把握他们。
课程要求:
• 系统掌握经济统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各部分 内容要能融会贯通,明确概念,熟练 掌握计算和分析方法。 •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务实性较强,学习时应认 真完成各章所附习题。 • 课程内容考核目标:见书后P503~P567。 • 课程学习指导及命题考试要求:见书后 P568~P571
例:正常条件下新生婴儿的性别比为 107 : 100 1. 投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 的频率各为1/2;投掷一枚骰子出现1~ 6点的频率各为1/6 2. 农作物的产量与施肥量之间存在相关关 系
• 三、统计的作用 1. 从宏观上看,是国家宏观管理和调控的重 要工具。 2. 从微观上看,是企业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3. 日常生活中,可以宣传教育群众。 4. 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 2、 概率论——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 概率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 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计。 • 概率论研究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 最初的研究是为赌徒们找出掷骰子取胜的 一套办法,合理地算出取胜的机会
第三节 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一 、与哲学的关系 •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 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 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它所阐述的关于实践 和认识的辨证关系,关于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矛盾的对立统一观 点,质和量的辨证关系,实物普遍联系和相互制 约的观点等,对统计发挥认识工具的作用,具有 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物价指数的测算
CPI、PPI等概念
CPI、PPI等物价指数都可以反映出物价水平的变化,对于国民经济运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物价指数的意义及作用
通过测算物价指数,我们可以了解通货膨胀的程度和物价上涨的原因,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 供重要依据。
物价指数的测算方法
我们可以利用基期价格、加权平均价格等多种方式,来测算各种物价指数。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核算需要适应新的变化和挑战,如建 立跨国统计标准,加强大数据统计分析等。
结束语
1 总结和回顾
通过本课程,我们学习了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和指标体系,深入了解了各种经济指 标的含义、测算方法和实际意义。
2 鼓励与激励
国民经济核算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宏 观经济运行规律,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
国民生产总值的测算
GNP、NDP、NNP等概念
GNP、NDP、NNP等指标都是国民 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国民 经济核算。
GDP的分类及测算方法
我们可以从产出法、支出法和收 入法等多个角度对GDP进行测算。
GDP与GNP的关系
GDP和GNP都可以反映一个国家 的经济实力,但是两者的测算角 度不同。
结论
1
国民经济核算的意义与争议
国民经济核算不仅可以对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描述,还可以为经济政策提供重要依 据。但同时也存在着统计口径的问题和数据真实性的质疑。
2
国民经济核算的不足与改进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特别是对于新兴产业、消费领域等需 要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统计指标系统。
3
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趋势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 PPT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概述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概述

第九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概述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整体的系统的核算,也就是以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

它从数量上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各个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测量系统,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与利用,又有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以及经济运行的总量、速度、比例和效益。

(一)指国家或国际组织为统一国民经济核算而制订的核算标准和规范。

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基础,明确规定一系列核算概念、定义和核算原则,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和核算方法以及相应的表现形式(平衡表、帐户、矩阵等),形成一套逻辑一致和机构完整的核算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和规范是保证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性、统一性和可比性所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正确理解和使用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并进行国际比较所必需的。

(二)指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

它是遵循一定的国民经济核算标准和规范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的结果,就是一整套国民经济核算资料。

它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总体数据和分部门数据,系统地反映从生产、分配到交换、使用的经济循环全过程,以及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联系,因而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的重要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国际标准是本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由于各国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管理体制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曾在相当长时期里并存发展。

当今世界上有两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并存,即“国民帐户体系”(简称SNA)和“物质平衡体系”(简称MPS),前者将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主要指标。

(一)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al Product Balance,MPS)。

它是为适应对国民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的需要,由原苏联首先建立起来的,以后逐渐为东欧各国、古巴、蒙古等国所采用。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影响
2 投资对国民经济的
影响
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或 地区的经济增长、就业、 产业结构等方面产生重 要影响。
投资对经济增长、创新 能力、劳动生产率等方 面产生积极影响,是经 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 政府财政对国民经
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通过税收、支 出和债务等方式影响国 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结 构和可持续性。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核算方 法和指标将不断更新和完善。
《国民经济核算》PPT课 件
国民经济核算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重要工具。它通过 计量经济活动来了解和分析经济的运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I. 简介
国民经济核算的定义
系统衡量和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经济部门的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国民经 济总量和结构的统计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
1
国民经济核算在宏观经济调控
中的应用
国民经济核算在企业经营决策 中的应用
2
帮助政府制定经济政策、评估政策效 果,推动经济平稳增长、调整产业结 构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为企业提供了经济数据和统计指标, 帮助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控制成本和
评估经营绩效。
VII.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比较
国内外国民经济核算的比较
IV. 国民收入的分配
1
居民收入的构成及分配方式
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工资、社会福利、财产收入等,分配方式涉及工资水平、福利 政策和财产租金等。
2
企业收益利润的构成及分配方式
企业收益利润由销售额、生产成本、税费等构成,分配方式涉及股东分红、再投 资和税收政策等。
V. 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因素
1 外贸对国民经济的
III. 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苏汝劼夏明编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定义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过程
三、MPS的形成与发展
四、SNA的形成与发展
五、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国民经济核算的部门分类
一、机构单位分类。

二、机构部门分类
三、产业活动单位和产业部门分类
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原则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生产核算
第一节生产核算的基本问题
一、生产核算建立和发展
二、生产核算的基本概念
三、生产核算的部门分类
四、生产核算的原则
五、生产核算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生产帐户核算
一、生产帐户及其结构
二、产业部门总产出的核算
三、产业部门中间投入的核算
四、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
五、机构部门生产帐户的编制
第三节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一、生产总值的相关概念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核算方法
三、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四、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第一节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问题
一、投入产出核算概述
二、投入产出核算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投入产出表基本介绍
一、投入产出表的定义
二、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
三、投入产出表的表式结构
四、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
五、投入产出表的主要消耗系数
六、引入消耗系数后的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第三节投入产出表的编制——直接分解法
一、直接分解法的特点
二、直接分解编表方法的原理。

第四节投入产出表的编制——间接推导法
一、间接推导法的基本原理
二、UV表的推导的基本关系式
三、间接推导法的两个基本假定
四、产品技术假定投入产出表的推导
五、部门技术假定投入产出表的推导
第五节投入产出延长表及其编制
一、投入产出延长表的基本原理
二、计算各部门的总产出和总投入
三、确定第II象限和第III象限数据
四、确定流量矩阵
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第一节收入分配核算
一、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
二、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三、收入再分配核算
四、收入分配及支出帐户核算
第二节消费核算
一、消费的定义
二、居民最终消费核算
三、政府最终消费支出核算
第三节投资核算
一、非金融资产及其分类
二、投资的含义及其分类
三、资本形成核算
四、资本帐户核算
五、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及其编制方法
六、国内生产总值总表
第五章资金流量核算
第一节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问题
一、资金流量核算的沿革和作用
二、资金流量核算的对象和范围
三、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原则
四、资金流量表及其结构
五、资金流量表的基本编表方法
第二节实物交易核算和实物交易资金流量表
一、实物交易资金流量表的结构
二、实物交易资金流量表各交易项目的核算
三、实物交易资金流量表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金融交易核算与金融交易资金流量表
一、金融资产及其分类
二、金融交易及其特点
三、金融帐户核算
四、金融交易资金流量表
第六章对外经济核算
第一节对外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
一、对外经济核算的对象
二、对外经济核算的内容及其沿革
三、对外经济核算的地位和作用
四、对外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五、对外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核算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标准结构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各项目的核算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国外部门帐户核算
一、国外部门帐户核算的基本问题
二、国外部门经常帐户的基本结构和指标核算
三、国外部门资本帐户的基本结构和指标核算
四、国外部门金融帐户的基本结构和指标核算
五、国外部门资产负债帐户的基本结构和指标核算第四节国际投资头寸表
一、国际投资头寸表的基本概念及核算原则
二、国际投资头寸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三、国际投资头寸表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资产负债核算
第一节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问题
一、资产负债核算及其作用
二、资产负债核算的产生和发展
三、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原则
四、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和资产负债帐户
一、资产负债表及其结构
二、资产负债账户及其结构
三、资产负债各项目的核算和资料来源
四、资产负债的估价
第八章价格和物量核算
第一节价格和物量核算的基本概念
一、价格和物量核算及其必要性
二、价格和物量概念
第二节价格指数
一、指数方法
二、综合价格指数
第三节国内生产总值的物量计算
一、缩减法和外推法
二、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
第四节国际比较:国际价格和物量指数
一、国际价格和物量指数
二、双边比较
三、多边比较
第九章人口、劳动力和环境核算
第一节人口和劳动投入核算
一、人口与劳动投入核算的基本概念
二、对劳动力投入的核算
三、劳动力的分类
第二节我国核算体系中的附属表
一、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二、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
第三节环境核算和绿色GDP
一、绿色GDP
二、环境核算可选择的方法
三、SEEA的基本结构
四、SEEA中的概念和分类
五、SEEA中的估价原则和方法
第十章社会核算矩阵
第一节社会核算矩阵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社会核算矩阵
二、社会核算矩阵与国民帐户及投入产出表的关系第二节SNA账户的矩阵表述
一、经济总体中几个账户的矩阵表述
二、核算矩阵的扩展和压缩
第三节 SAM的框架、结构与分类设计原则
一、SAM及其扩展表
二、SAM实例
三、SAM的细化
第四节 SAM的应用
一、对现有基础数据的整合和分析中的运用
二、作为建模和政策分析工具
第十一章国民核算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节国民核算体系和宏观经济总量分析
一、国民核算规范的概念体系
二、国民核算体系的总量概念和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第二节国民核算体系和经济结构分析
一、结构分析的意义
二、国民核算体系与经济结构分析
第三节国民核算体系的进一步扩展Ⅰ:货币与金融统计
一、货币统计与金融统计
二、机构单位的部门分类和金融资产的分类
三、货币总量与信贷和债务总量
四、货币统计框架和宏观经济分析
五、金融统计
第四节国民核算体系的进一步扩展Ⅱ:政府财政统计
一、政府财政统计的主要目的
二、政府财政统计体系的结构
三、政府财政统计体系的分析框架
附录一: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表式
附录二: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指标解释
参考书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