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_七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重点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知识点(详细)

新版社会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一、国土与人民①我国的位置: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P2图5-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仅此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②中国的四个地理端点最北端——漠河县(黑龙江省)最东端——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汇处(黑龙江省)最西端——帕米尔高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曾母暗沙(海南省)③陆上邻国15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海上邻国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④中国有四大海域,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区,中国海岸线总长18000千米,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路河口主要岛屿台湾岛(No.1)、海南岛(No.2)崇明岛(No.3)舟山岛(No.4)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⑤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其优势在于:东部频临海洋,气候湿润有利于浓郁生产,沿海有众多优良港湾片与发展海上事业;西部自然资源丰富,且与中亚、西亚、欧洲相连,陆上交通便利。
⑥四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五个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实行的地方)我国省级行政区之最: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纬度最低的省:海南省跨经度最广的省(区):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⑦中国国土辽阔,为了便于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
三级行政区划全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省会、简称(特别是云南、黑龙江、陕西、内蒙古、甘肃、等省的轮廓形状)⑧中国人口总数2010年达13.7亿,占世界总数百分之20%,人口密度为世界的3倍。
七年级下历社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历社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七年级下历史与社会知识点进行总结,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
一、政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有的社会制度,具有四大特点: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指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国家权力机关。
其中,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司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立法机关。
3. 重大事件七年级下学期涉及到的重大事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等。
二、经济1. 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现代化建设时期三个阶段,其中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转折点。
2. 放管服改革放管服改革是指放松管制、减少审批、改善服务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它的核心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3. 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统称。
它旨在加强中国与欧洲、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区域间的经济融合和互联互通。
三、文化1. 三大教育我国古代三大教育分别是儒学、道家和墨家。
其中,儒家教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具有长期而深刻的影响。
2. 珍视文物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许多珍贵文物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我们要积极保护和传承文物,让新时代的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爱护中华文化。
3. 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中,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五大节日。
四、社会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要求的总结。
它包括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守法、敬老、爱幼、团结、平等、公正、自由和民主等12个方面。
2. 性别平等性别平等是指男女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领域享有平等权利和机会。
人教版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自已梳理整理文档

社会与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课 国土与人民 一、辽阔的疆域:1、我国有广大的陆地: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3、我国这样的广大的陆地有什么特点以及影响?(1)我国领土东西约跨经度62°,跨经度广,我国东西跨经度广,时差大,相差约4个小时。
我国南北约跨纬度50°,使得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同时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2)疆界长,邻国多。
(邻国有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4、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北起鸭绿江南至北仑河口;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海南岛是第二大岛屿。
5、我国还有辽阔的海洋:“四海一洋”-----四海 :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一洋:太平洋。
6、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是什么?这种海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特点: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优越性: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7、从海陆疆域方面看,中国与英国(日本)、蒙古、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是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日本也是;蒙古是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西都临海洋。
二、行政区划:1、我国目前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请熟记它们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三、众多的人口:1、(1)人口众多,人口密度较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已达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
(2)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疏。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类

七下知识点归类一、特点(特征)类1.中国人口分布的状况(特点)P8:我国人口数量众多,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东密西疏,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稠密,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稀少。
2.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P9:大杂居、小聚居。
3.我国地形的特点P52: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种类齐全);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
4.我国地势的特点P5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5.季风气候的特点P15:雨热同期,不稳定性。
6.我国气候的两大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7.黄河上中下游的特点:A上游:水力资源丰富;B中游:含沙量大;C下游:地上“悬河”。
8.黄河的水文特点: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下游成为“地上(悬)河”。
9.长江上中下游的特点:A上游:水力资源丰富;B中游:湖泊众多;C下游:航运便利、江阔水深。
10.长江的航运特点: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黄金水道),四川宜宾以下可以四季通航。
11.我国地理位置(或海陆位置)的特点P2: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西部和北部深入内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12.浙江省的位置特点:东临东海,在长江以南(与浙江相邻的省市为:沪、苏、皖、赣、闽)浙江省的地形特点:以丘陵、山地为主。
15.气候两方面的特点:气温和降水。
16.我国几种主要气候类型特点:见P14笔记或下发之表格。
二、分界线(分界点)类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O°纬线)。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东经160°(即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3.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
4.中国人口(密度)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线。
5.我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社全部重点

2、当角色发生变化时,我们的想法和行为也会有所变化。
3、在我们选择角色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4、不同人可能因角色不同而有不同的观念甚至偏见;不同人扮演不同角色是社会分工的需要,因此,不同角色之间要相互理解。
5、不同角色互相配合,才能组成和谐的整体;不同角色之间需要相互沟通、协调,促进社会的和谐。
15 人们的消费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变化。如:从过去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有多少钱就买多少东西”到今天的适时地“更新换代”、“寅吃卯粮”,利用贷款方式提前享受生活(超前消费)。
16家庭消费的内容:
首先,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物质消费,如吃饭、穿衣);
4. 无论建议或意见能否被采纳,结果如何,我们都该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第六单元 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3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第一课 永远面对的选择(32)
1 现代生活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消费者。消费者是我们进入经济生活最初身份。
2 消费是一种为满足我们的生活需要而享用物品和服务的过程。
2. 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方式: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向人民代表反映情况,表达我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向国家主管部门、主管人员反映情况。
3.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该是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可包括第一手资料采集,第二手资料的分析,对问题由来的说明,对问题影响的论证。
8、社会好比人生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有不同的场景。我们一出生,就在家庭中成长,扮演着家庭成员的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走进学校,学生成为我们扮演的新角色。
9、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还是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社区是我们的第三个家,每个社区都是一个小社会;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人教)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第五单元1、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之日开始,就是社会的成员,就在社会中成长。
2、社会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社会中。
3、人具有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在社会中成长。
4、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离不开社会;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真正成长;如果人离开了社会,就是长大了,也无法成为真正的人。
5、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许多不同的群体,如民族群体、学生群体、消费者群体、农民群体等;在不同的时候,我们可能成为不同群体中的一员。
6、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7、鲁滨孙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从根本上说是离不开社会的;人也需要健康的自我。
8、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已,关心社会、关心集体能使自己更健康的成长。
9、在我们和长辈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不仅需要长辈对我们的理解和关心,也需要我们对长辈的理解和关心。
10、我们要学会在沟通中相互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晚辈对长辈产生的距离感和隔膜,我们把它叫作“代沟”;消除代沟的重要方法是增加相互间的沟通与理解;11、理解的基础是要有一个开放的自我;如果人人都能主动积极地与他人沟通,彼此间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我们的社会就能成为一个融洽和谐的社会。
12、尊重与平等是相互的,只有你尊重别人、平等待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平等对待;尊重与平等也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了保持经常沟通和彼此理解,一个重要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平等待人;尊老爱幼、尊师爱生,是我们应具有的美德;13、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诚信的人;14、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还是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社区是我们的第三个家,每个社区都是一个小社会;15、学校生活能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和社会生活能力,还能培养我们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教育我们树立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远大的志向。
16、网络社区是高科技的产物,也是一种新的生活空间,人们把它叫作“虚拟社区”,与真实的社区一样,虚拟社区同样需要健康的生活;17、社会是人生的大舞台,在这个社会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在不同场景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有的角色是先天的,如中国公民、儿子、女儿等;有的角色是自己选择的,如志愿者等;有的角色是自己期望的,如科学家、工程师、总经理等;有的角色是社会安排的,如观众、学生、小组长、学习委员、厂长等;18、合格的社会角色也是要通过学习和训练的,为了将来做一个合格的人才,成为国家的主人,我们读书上学,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从学生角色做起,做好我们的每个角色;19、为了实现梦想,扮演自己心中期望的角色,就要从小立下志向,并不懈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第六单元20、我们的世界是一个规则的世界,每个人都需要去遵守规则;生活越丰富,规则就越多样。
历史与社会七下重点知识归纳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总复习第六单元、走进社会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1、社会的概念: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是一个群体组织,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
2、个人离不开社会。
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3、群体的特点:由多数人组成的集团。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社会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4、在社会中成长。
成长中的我们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扬长避短,同时学习别人的长处,借助社会这面镜子,不断弥补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选择自己的未来。
5、人,从根本上说离不开社会,也离不开健康的自我。
6、健康的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社会中培养和塑造出来的。
中学阶段是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
7、青春期健康自我意识的特征是自尊、自强、自立、自律,能够明辨是非,准备担负社会责任。
“一切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是健康的自我意识。
第二课、你我他的世界1、离我们最近的人群有两类:同龄群体和长辈。
2、在生活中,不仅我们需要长辈的理解和关心,长辈也同样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关心。
3、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晚辈会对长辈产生距离感和隔膜,称之为“代沟”。
消除代沟的最好办法是加强沟通和理解。
4、与人沟通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克服社交恐惧心理,要对自己有信心。
5、青少年克服社交恐惧心理:青少年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愉快的接纳自己,以自我评价为主,正确对待他人评说;在社会交往中,让自己坦然、真诚、自信、充满生命活力,充分展示人格魅力。
6、21世纪的教育主题:让青少年学会共处,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共同生活。
7、生活需要尊重与平等。
尊重与平等从来都是相互的。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只有相互尊重,才能赢得平等的权利,对他人尊重,实质上是对自己的尊重。
8、尊重与平等是沟通和理解的重要前提。
9、尊老爱幼、尊师爱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美德。
10、尊重与平等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之一。
友谊是在沟通和理解、尊重与平等的前提下建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第一框:社会伴我长大1、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作为社会的成员,就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离不开社会,人一旦脱离社会,就无法成为真正的人。
我们在社会中生存,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别人所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社会为个人提高了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我们一出生,就在家庭中成长,扮演着家庭成员的角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走进学校,学生成为我们扮演的新角色,学校是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是我们成长的最主要场所;同时,我们又社会在特定的社区中,是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的一员,因此,父母,老师,同伴和传媒对我们的成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3、什么是社会?社会是一个大的群体组织,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
※5、人类胜过动物的主要优点,就在于我们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
7、一个人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方面,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在社会中,有不同的镜子,个人需要借助这些社会镜子,通过与别人的比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等来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自己。
另一方面,应该正确地区别、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鉴于个人的能力、水平以及评价尺度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可能参差不齐、不完全一致,所以,我们自己应该学会正确地对待这些评价,把别人的评价作为一个了解自我的参照,但又不盲从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人云亦云。
既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弱项、劣势,又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强项、优势,全面地、正确地看待自己。
8、“狼孩的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
只有在社会中,人才能学会吃饭、穿衣、说话以及生活的技能。
脱离了社会,人就无法进行这些社会生活。
因为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第二框:成长中的自我1、自我的意识(定义)-对自身情况的自觉的认识2、表现:生理、心理、品德、社会四个方面。
※3、健康的自我是在社会中塑造的。
中学阶段(青春期)是形成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
※4、青春期健康自我意识特征是自尊、自强、自立、自律,能够明辨是非,准备担负社会责任。
6、为什么说中学阶段对我们的未来特别重要?中学阶段不仅是个人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人人格发展、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关键期。
而健康的人格、健康的自我意识乃至健康的自我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贡献的基本要求,所以,在中学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品质与健康的自我意识与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立足于社会、走进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学阶段对于我们的未来特别重要。
5、鲁滨孙故事的启示故事说明,从根本上说人离不开社会,也离不开健康的自我,而健康成熟的自我意识是以正确认识自己为基础的。
7、为什么说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作为社会人,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健康的自我意识不是建立在“以自己为中心的”基础上的,而是应以大局为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不矛盾,关心别人就是在间接地关心自己,如节约用水,爱护环境,保持公共场所秩序,实际上也是为自己营造优美的、正常的生活空间,我们应该做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人。
第二课你我他的世界第一框:沟通和理解※1、离我们最近的人群有两类:同龄群体和长辈。
与他们相处的两个主要场所是:学校和家庭。
2、生活中需要沟通与理解(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正)是和谐社会形成的保证(反)出现社交恐惧心理(社会交往感到恐惧,这不利于自我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导致一种病态出现种种误会。
3、代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晚辈会对长辈产生距离感和隔膜,我们通常称之为“代沟“。
产生代沟原因:这是由于两代人生长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接受不同的教育等原因造成的。
消除代沟的方法:增加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4、21世纪的校育主题是让青少年学会共处,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共同生活。
5、理解的基础就是要有一个开放的自我6、战胜社交恐惧的关键是要对自己有信心。
克服恐惧感的方法,首先要找出造成恐惧的根本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去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
第二框:尊重与平等※1、为了保持经常沟通和彼此理解,一个重要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平等待人2、尊老爱幼,尊师爱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美德3、尊重与平等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之一。
人们应该彼此尊重,平等相待,关怀弱者,如老人,小孩,残疾人等,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4、平等就是不因对方能力的强弱、社会地位的高低、条件的好差等高看或轻视对方,而应完全把对方看成是与自己有同等权利的人。
王丽与残疾同学的故事,侧重说明对生理上有缺陷的同学,我们更应该尊重、帮助他们,否则会给他们造成心理上更大的伤害。
只有平等,才会有双方人格上的互相尊重。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关爱残疾人,关心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第三框:友谊和诚信1、友谊是在沟通和理解,尊重与平等的前提下建立的2、友谊不等于无原则地迁就,真正的朋友之间应坦诚相见,不说假话。
交友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要交益友、诤友,不交损友。
益友,是能够帮助自己上进的朋友;诤友,是能直言不讳地指出对方错误,批评帮助对方的朋友;损友,是对自己的品行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
真正的友谊只是在益友和诤友之间才存在※3、结交诤友,益友的基础是诚信※4、诚信守约会使友谊更加牢固,而违约失信会失去真正的朋友※5、人与人相处的三原则:沟通与理解;尊重与平等;诚信。
第三课:在社会中的舞台上第一框:社会是个大舞台1、我们一出生,就在家庭中成长,扮演着家庭成员的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走进学校,学生成为我们扮演的角色,同时,我们又生活在特定的社区中,是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的一员。
2、如果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就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3、学校,不仅是我们的第二家,还是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
学校生活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知识水平和社会生活能力,还培养我们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教育我们树立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远大志向。
4、社区是我们的第三个家,每个社区都是一个小社会。
5、虚拟社区:是高科技的产物,也是网络社区。
第二框:社会舞台上的不同角色※1、角色分为四种:与生俱来的、社会规定的、自己选择的、自己期望扮演的。
※2、在社会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场景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现在,我们是中学生,是父母的儿女;将来会做爸爸、妈妈、会成为科学家、教师、艺术家、公务员、农民或者工人……3、如果父母的期望与你的愿望不一致时,你应该怎么办?我们要根据自身实际(爱好,兴趣,条件等),树立可行的目标,并与家长沟通,寻求父母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并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扮演学生的角色。
※4、就像舞台上的角色一样,合格的社会角色也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需要读书上学,从学生角色做起。
5、徐霞客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
6、为了实现梦想,扮演自己心中期望的角色,就要从小立下志向,并不懈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7、18周岁的成人仪式意味着我们也渴望走进社会,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
综合探究六大众传媒的影响※1、传媒包括古代传媒和大众传媒。
古代传媒有:烽火台、人、动物(鸽子、大雁等)、书籍;大众传媒是传递信息的大众传媒媒体,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2、网络的利与弊:(全面看待网络对我们青少年的影响)利: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拓宽了青少年寻求知识的途径;促进了青少年的个性培养、学习进步;有利于对外交流,树立全球意识等。
弊:有些不健康网站、暴力游戏、网恋、沉湎网络等问题,使部分青少年荒废学业,影响了身心健康等。
第七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明做任何事都要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
2、规则是社会团体为实现某种目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3、规则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如校规、社区公约、法律等——成文规则;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流传下来,如风俗——不成文规则。
※4、规则的作用:规则不是为约束、控制人的行为,而是为了人们能够有序、安全、健康地生活。
规则表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效率。
同时,在规则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公平公正。
5、成克杰在当官期间(人大副委员长)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
法庭认定成克杰的行为解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已构成受贿罪,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的全部财产。
这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谁触犯了法律,无论地位多高,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6、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
7、尊崇法律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8、规则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建立生活秩序。
9、许多规则都源于生活并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的。
(马路和人行横道的出现、斑马线的产生,说明规则既不是自然存在的,也不是个新生事物。
它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是人们为了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制定出来的。
)10、当新情况出现时就需要制定新规则。
太空交通规则的出现说明任何规则的出现都是有理由的。
制定适用于太空社会的新法规,是现代空间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新时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就需要考虑新的规则,即使在太空这样一个与人们非常遥远的空间,也应该对它有所规范,保证它的正常秩序。
※11、我们是规则的遵守者,又是规则的制定者。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制定规则。
(如班规的制定)12、社会大众有参与制定规则的权利和途径、政府选择消费者代表的过程。
说明规则的出现产生于问题,应用于现实。
它不是为约束、控制人的行为,而是为了人们能够有序、安全、健康、舒适地生活。
※13、在我国,重要的法律都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也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在全国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第二课※13、每个公民(包括未成年人)享有的基本权利有:生命健康权(最基本的权利)、受教育权、被监护权、人身自由权、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著作权、批评建议权(监督权)等,所有权利都要按照规则,依法行使。
14、保护公民权利的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宪法——根本大法,规定和保障所有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或民法通则——也有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或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规定和保护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或义务教育法——保护受教育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或教育法——保护受教育权※15、未成年人的应尽的义务:(1)在家义务:尊敬老人、孝顺父母、勤劳俭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衣服、洗碗、拖地等;(2)在校义务:受教育、努力学习、团结友爱、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爱护校园环境、不乱扔垃圾等;(3)在社区的义务: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