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改革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绿色食品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 0 0年 2月
广 东 农 工 商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u n d n B P ltc nc C l g o r a fG a g o g AI oy e h i ol e e
Vo . No. 126 1 Fe b., 201 0
业 对人 才 的需 求 特 点 , 向 南 亚 热 带农 业 产 业 链 , 面 “ 培养具 有绿 色 理 念 和生 态 意 识 , 注重 产 品质 量 与 安全, 掌握 绿色食 品生 产 、 工 、 理 、 加 管 分析 检 测 、 质 量 控制 和绿色食 品认 证 相 关 知识 , 备 从 事绿 色 食 具
[ 0 7 1 2号 ) 20 才 培养 目标定 位 , 实施 产学 合作 、 工学结 合 的新 型人 才 培养模 式 ” 培 养 适 应 社会 需 求 和 职业 岗位 需 ,
晰的人 才培养 目标 , 是立 足 广 东农 垦开 发 绿 色农 就
院 食 品 加工 技 术 专 业 ( 色 食 品 方 向 ) 过 几 年 的 改 革 与 实 践 , 步 探 索 形 成 了 “ 位 引 导 , 做 合 一 , 块 培 养 , 环 递 进 ” 绿 经 逐 岗 学 模 循 的 工 学 结合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取 得 了一 定 成 效 。 该 文从 这 一 模 式 提 出 的 背 景 、 并 内容 、 践 和 保 障等 方 面 进 行 阐述 , 推 动 实 为 高 职 教 育其 它 专 业 的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提供 借 鉴 。 关 键 词 : 业 建 设 ; 才 培养 模 式 ; 革 ; 践 专 人 改 实 中 图分 类 号 : S 4 T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9— 3 X(0 0 0 一 0 9— 4 10 9 1 2 1 ) l 0 3 0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改革

Ke y wor :o d po esn e h oo ; okn r e s c us ein; rcia e c igrfr ain ds fo r sigtc n lg w r ig po s ;o re d s c y c g p t lta hn eo t a c m o
1 食 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 养存在 的问题
I I 课 程设 置特 色不 明显 .
新形 势下 人才 需求 的岗位类 型发 生 了变 化 , 品 食
收 稿 日期 :0 1 —9 2 1 - 1 4
基金项 目: 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教 改项 目 信
作者简 介 : 严佩峰 (9 6 ) 女 , 16 一 , 河南信 阳人 , 硕士 , 副教授。从事食品科学教学 与研 究
c n t c ig e ly n- re td c n s t cu e ,e tb ih n u r u u b o k d m n o o e oma t g c riu o sr t mpo me t i ne o r e s u tr u n o r s l i g c r c lm y w r — e a d frc r ,fr t n u r — a s i i c l r y tm f“ o n a o u s se o F u d t n+ S i + Hu nt ”b s d o r r c d r s te gh nn rc ia e c i g e o i g e i kl l ma i y a e n wok p o e u e ,sr n t e g p a t l ta h n ,rf r n i c m
食品加工技术概论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教学实践①

食品加工技术概论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教学实践①朱莹莹,卢静,鲍俊豪(苏州市职业大学食品营养与检测系磁共振分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苏州21510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和体系,深度挖掘高校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高校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其目的在于将思政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课程教学中,在实现课程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基本功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2]。
以苏州市职业大学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食品加工技术概论课程为例,在实现传授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梳理与本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将其运用于相关案例中,融入课程教学改革中,拓展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突出专业课程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在接受知识、学习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本文将从食品加工技术概论课程简介、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及途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去阐述食品加工技术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食品类相关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及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食品加工技术概论课程简介及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食品加工技术概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涵盖了食品加工基础知识、保藏技术、加工工艺以及产品质量控制等多方面内容。
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不同食品加工基础知识,了解不同食品加工设备,知晓不同食品加工及贮藏原理,会分析不同加工食品质量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控制技术,了解产品开发新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创新、审美以及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为毕业后在食品行业从事研发、品控、销售等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食品加工技术概论是我校食品检验与检测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课程教学采取理实一体化、模块化教学模式,内容涉及食品加工基础知识、果蔬加工、粮油食品加工、畜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乳制品加工、酒类加工以及软饮料加工八大模块。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畜产品加工课程改革与实践

畜产 品加 工课 程是我 校食 品加 工技术专 业 、农畜 过市场调研和工作分析而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后 ,归纳 特 产 品加 工 、食 品检 测 与管理 的一 门核 心 专业 课 程 , 职业岗位工作行动领域 ;完成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 是 在学生 学完食 品化学 、食 品微 生 物 、食 品工程 单元 转 换 ,并确定 课 程结构 和 内容 ;在工作 任务 和工 作过 操 作 、食 品机 械基 础等课 程 的基 础上 开设 的 。通 过该 程 的要 求 下 ,将 能 力 目标 和学 习 内容 向教 学 方 面 转 课 程 的教 学 ,使 学 生掌握 以畜 产食 品为重 点 的加 工原 化 ,完 成学 习情 景设计 和整个 课 程设计 的路 线 。这种 理 、工艺 技术 和产 品质量 变化 的规律 ,要求 学生 熟练 教 学理 念 以工作 过程对 传统课 程进 行重 构 ,能让 职业
Yu n Yu h o a ca
(h n z o o eeo nm l u b n r E g er g h n z o ,H ’ n4 0 1 ,C ia Z e gh uC l g f i a H s a dy n i e n ,Z e gh u l A n i e a 50 n 1 hn )
・
68 ・
第 3 总第 2 3 期( 0 期)
21 0 0年 3月
,
农产品加工 ・ 创新版
I n v t na d to fF r Pr d cs P o e sn n o a i lE iin o a m o u t r c s i g oLeabharlann NI3 1 .Ma r
中 图分 类 号 :C 4 . 62 0 文 献 标 志码 :A c i 036 /s . 7 — 6 6C. 1 . . 1 l :1 . 9 i n1 19 4 () 0 0 30 o 9 js 6 2 0 2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308007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授课系(部):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分学时:4 / 70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该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以典型食品加工工作任务为驱动,来设计贴近工作情形的教学情境及内容。
2.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了筑牢专业基础的作用,能培育学生热爱食品行业的情感,能培养学生动手制作食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善于观察细节,遇事冷静处理,善于思考总结的职业素养,课程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到的很好的支撑作用。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微生物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后续课程:食品营养与配餐、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等。
二、课程目标参照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标准和技术要求确定本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以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该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用具体、可校验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实际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要得到的职业能力培养提出明确的要求。
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工业食品的分类、现状及发展趋势;(2)掌握典型各类典型食品的加工原理、加工工艺及要点;(3)掌握典型食品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2.能力目标(1)能根据加工工艺,较好地完成典型食品地制作;(2)能处理好加工过程出现的质量问题;(3)能设计新型加工食品;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食品行业;(2)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3)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4)能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5)学会与人协作、良好沟通、组织协调;三、课程设计1.设计基本理念本课程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理念指导下,依据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作为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等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探索.doc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探索作者:谢洁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3期[摘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代表了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
文章通过对食品行业典型工作过程的分析,探索基于工作过程、以行动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案、课堂教学实施步骤及评价措施,以深化食品原料学课程改革。
[关键词]工作过程高职教育食品原料学课程改革[作者简介]谢洁(1972- ),女,广西梧州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粮油食品加工和食品质量安全的教学与研究。
(广西南宁530003)[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0-0135-02“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工作过程与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相融合。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设计“食品原料学课”的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一、课程在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食品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进行了市场调研,经过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讨论,确定了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为:食品检验工、营养配餐员、食品营养师、食品安全员,其职业核心能力是具有食品质量分析及检验能力、对不同人群进行营养配餐能力、营养咨询指导能力。
“食品原料学”课程对岗位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课程目标可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食品原料的生产、消费情况,熟悉食品原料的品种、生物学特性、营养特性和加工贮藏特性,同时为后续的食品工艺、营养配餐、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等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食品原料的选购、搭配、检验、品质控制工作任务的能力,保持原料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为烹饪、食品深加工和安全质量控制提供优质的原料。
《食品加工技术》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

《食品加工技术》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摘要]为了更好的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改革理念,根据高职项目化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食品加工技术课程设计。
由与食品加工相关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需要为行动领域的出发点进行整体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载体主要是项目和任务,将理论和实训实践进行了结合,使学生在反复的循环训练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保持持续的职业竞争力。
[关键词]工作任务食品加工课程设计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是食品类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必修课,其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对食品加工工艺的设计、实施的项目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食品加工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各类食品进行加工的基本实施方法,在实训过程中,熟练使用食品加工设备,能够在相关食品行业从事食品加工的基本工作。
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与传统的课程设计具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来了解学生是否能够应对工作岗位的困难情境、并解决从未遇到过的综合性专业问题是目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主动服务社会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1、2]。
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必须同时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律、认知规律、社会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结合高职课程食品加工技术以职业能力为切入点,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以学生为主导,着重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满足职业要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两方面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3]。
一、课程开发思路基于工作任务职教课程食品加工技术开发的基本思路是:由与食品加工相关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需要“行动领域”为出发点,导出相关的“学习领域”,再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之具体化,这一过程的本质简述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如图1所示:图1:基于工作任务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开发思路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是通过连续的、整体的“行动”过程来学习,其基础是食品加工职业工作过程。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创新性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2018,59(02):60-62基金项目:2016年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项目“高职《食品加工技术》实践教学问题及改革措施———以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2016PJY1610)。
作者简介:王加园(1984-),女,宁夏银川人,助教,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
收稿日期:2018-01-15目前,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长,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食品加工技术》是食品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并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
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教学理论及实践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文章主要针对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以期为创新性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1《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建立在生物化学、食品原料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微生物等学科的基础之上,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软饮料加工技术、烘焙食品加工技术、乳制品加工、罐头食品加工、肉制品加工技术等。
《食品加工技术》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各类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加工工艺流程,能够进行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够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21世纪知识时代的背景下,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
2《食品加工技术》创新性实践教学设计现阶段高职《食品加工技术》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较多,主要包括实训教学授课方式传统,缺乏创新性,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训条件有限,实训基础设备、耗材准备不充分,不能满足学生实践、探索的需求;实训形式及考核方式固定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不够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改革严佩峰,桑大席,张孔海(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科学系,河南信阳464000)摘要:分析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就业为导向搭建课程结构,以工作需求为核心设置课程,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技能+人文”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与管理考核机制,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凸显我校培养的食品加工技术人才特色。
关键词:食品加工技术;工作过程;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916(2011)03-0135-04Course design and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ation of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YAN Pei-feng ,SANG Da-Xi ,ZHANG Kong-hai(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Xin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 ,Xinyang 464000,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t analyzed problems in instructional process of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major.It pointed outconstructing employment-oriented course structure ,establishing curriculum by work-demand for core ,formatting curricu-lum system of “Foundation +Skill +Humanity ”based on work procedures ,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managing examination system ,protrud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strengthening our school ’s features of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Key words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working process ;course design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ation 高等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1]。
而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是决定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的根本。
食品加工业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综合性行业,是以大宗农产品包括粮、油、菜、肉、蛋、奶、水产、果蔬等初级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行业,有食品原料的收购、储藏、加工、销售等多个业务环节,每个环节都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因此,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必须适应食品加工业不同领域、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原有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也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
1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1课程设置特色不明显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的岗位类型发生了变化,食品企业的职位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制作工、食品检验工、食品包装工、食品加工设备操作工、产品营销人员这几个岗位。
但是很多培养食品类专业人才的院校还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设置与就业、创业的适岗能力错位;重视加工类课程,忽视安全品控类课程;理论教学时数偏重,专业技能课时较少;与区域资源优势结合不紧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不明显。
1.2实践教学质量不能保证随着扩招和在校学生规模的剧增,高校实践教学矛盾凸显:①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实习和实践教学有所缩水,有的采取裁减、演示、以讲代练,甚至有些实验项目停开。
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训练,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受到影响。
②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对高校的实践教学带来了冲击,以往长期形成的行业办学优势逐渐淡化,出现了“学生实习难,企业收稿日期:2011-4-19基金项目: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教改项目作者简介:严佩峰(1966-),女,河南信阳人,硕士,副教授。
从事食品科学教学与研究.·531·第21卷第3期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21No.32011年9月Journal of Xin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Sep.2011接收难”的现象。
③学校奖励措施更多倾向于课堂理论教学及科研,高校存在着实践教学地位偏低,实践教师待遇相对较差,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扶植,有关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未能跟上。
④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等。
这些造成食品加工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难以在食品企业中“零距离”上岗。
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不高,就业质量不高,从而影响了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及食品企业的发展。
为适应我省食品工业的发展,满足食品企业的需求,结合我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实际,对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技能+人文”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改革本着以就业为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按照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组织课程结构;针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调整。
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食品加工类课程与区域资源优势相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与行业活动规律相结合。
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凸显本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2.1以就业为导向搭建课程结构我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主要有食品加工和食品营销两大方向。
在食品类生产企业中,有预煮、装罐、杀菌、原料验收、产品检验、生产管理等众多的岗位,经研究分析,归纳为四个岗位群即:食品加工技术岗位群、食品检验岗位群、食品质量管理岗位群、食品营销岗位群[2]。
根据就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要求特点,结合河南食品资源特色,以粮油、肉类加工技术为主,同时兼顾果蔬、水产品加工、生物发酵等相关行业,采用倒推法设计本专业的课程结构(见图1)。
并且,将食品行业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企业规范纳入课程中,如将食品检验工、烘焙工、杀菌工等的职业资格标准融人教学内容中,从而建成“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Ⅰ.基础教育模块:开设两课、法律、英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
Ⅱ.技术支撑模块: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Ⅲ.核心技术模块:设置主要专业课程。
Ⅳ.素质教育模块:社交礼仪、普通话训练、心理卫生与健康、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等。
图1课程体系结构图2.2以工作需求为核心设置课程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按“必需、够用”原则设置课程。
打破学科体系,减少课程门类。
对课程进行整合、重组、删减、增设。
我们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分析课程有机整合,开设无机与分析;把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整合为食品生化;把食品微生物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合并为食品微生物及检验;把果蔬贮藏与保鲜、果蔬加工技术、食品保藏学整合为食品保藏技术。
这样减少了学科之间的交叉与重复。
结合信阳的区域特点,水域广阔,增设了《水产品加工技术》课程,使学生掌握水产品加工技能。
通过基础教育模块、人文素质模块和核心支撑模块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具有合理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为宽泛的就业打下基础,又可在进入某一职业领域后仍具有灵活的转岗能力。
核心支撑模块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确立专业主攻方向。
这不仅能满足区域资源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还可满足个人职业生涯不断发展的需要。
同时,对专业核心技术课程加以调整,设计出若干专业方向教学模块课程,以适应食品行业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地区对毕业生专业人需求的变化。
随着职业岗位的变化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产生,专业方向模块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或增设,使其具有灵活性,更好地适应食品工业的需求。
3加强实践教学3.1加大投入,全力建设好实验实训室食品类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至关重要。
实验室的建设涉及实验室建设规划、设备选购、安装调试、实验课程的开出和实验内容选定等环节。
建设中以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练就“能力”、造就职业“素质”为本位,加大经费投入,模拟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建造实验实训室,使之能承担起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任务,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通过多年的实验室建设,我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也建成食品微生物实验室、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室·631·第21卷第3期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9月(包括食品理化检验实训室和食品感官检验实验室)、食品加工技术实验实训基地。
其中食品加工技术实验实训基地包括肉制品加工等6个实训室,07年被评为河南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3.2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数,科学合理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实践教学三年不断线。
3.2.1增加暑期专业生产实践专业认识实习包括新生入学教育和大一暑期不少于15天的生产实践。
通过参观实验室、标本室、听有关教师专题讲座等形式,使学生了解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性质、特点及重要性,进而了解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及所涉及的知识、能力范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今后的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3.2.2加大实验课比率实验课是初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联系实际的过程。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核心技术课与技术支撑课应加大实验课比率,使各课程实验学时占其理论教学时数的1/4 1/3,随理论教学进度而进行。
3.2.3专业核心技术课程设置实训周在课程实训和综合训练中,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技术应用能力的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实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他们从实验的准备工作开始,基本依靠自己去完成整个实验。
教师只需起引导启发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独立操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2.4结合行业规律安排生产实习生产实习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是根据时令,结合食品企业生产实际,安排一些实习项目。
如肉制品检验,月饼、板栗的加工,草莓、山野菜营养成分分析,禽蛋的质量检验等等。
由于食品生产季节性较强,学生在第六学期的毕业实习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有些产品的实习,存在着“时间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