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电视的显示原理及技术特点
液晶电视的工作原理

液晶电视的工作原理液晶电视是一种利用液晶显示技术的平板电视,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液晶层、背光源和驱动电路。
在这篇文章中,将详细介绍液晶电视的工作原理,并分点列出相关内容。
一、液晶层液晶层是液晶电视的核心部件之一,它主要由液晶分子组成。
液晶分子具有自发排列的特性,在电场作用下可以改变它们的排布状态,从而实现电光效应。
液晶分子分为向列型和扭曲型两种,其中向列型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呈现立体排列,而扭曲型液晶分子则呈现旋转排列。
二、背光源背光源是液晶电视的另一个重要部件,它用于提供光源,使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得以发光。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背光源有冷阴极管(CCFL)和LED背光两种。
CCFL背光是一种使用冷阴极管作为光源的技术,它可以逐行点亮液晶屏幕,并通过反射板将光向前散射。
而LED背光则采用了LED芯片作为光源,其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局部调光,提高显示效果。
三、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是液晶电视的控制中心,它负责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布状态。
驱动电路主要由扫描电路和选通电路组成。
扫描电路用于确定像素在屏幕上的精确位置,并按照一定的顺序逐行选取像素进行显示。
选通电路则用于对每个像素进行颜色和亮度调节。
驱动电路还包括一些控制逻辑和信号处理芯片,用于接收输入信号并转换成适合液晶屏幕显示的形式。
四、显示效果液晶电视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它具有一些独特的显示效果。
首先,液晶电视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使观看者可以看到清晰细腻的细节。
其次,液晶电视具有较高的亮度和对比度,使图像更加鲜明。
此外,液晶电视还具有广视角特性,观看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屏幕而不会出现色彩失真或亮度降低的情况。
五、优点与缺点液晶电视作为一种主流的平板电视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和一些缺点。
优点包括节能、体积轻薄、色彩还原准确等。
由于液晶电视采用了液晶层和背光源结合的方式,所以相比传统的CRT电视,在能源消耗上要低得多。
此外,液晶电视的体积轻薄,使其成为一种便携性很强的电视产品。
什么是液晶电视

什么是液晶电视引言液晶电视(Liquid Crystal Display Television)是一种使用液晶技术的电视显示设备,它利用液晶材料的光学特性来产生图像。
随着科技的发展,液晶电视在家庭娱乐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液晶电视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与传统电视的比较。
液晶电视的工作原理液晶电视的工作原理基于液晶材料的光学效应。
液晶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有机分子,具有可以通过控制的电场来改变其光学行为的特性。
液晶电视首先通过后光源产生一个背光并通过液晶屏的背面照射液晶分子。
液晶屏后面有一个分割均匀电场的装置。
当电场产生时,液晶分子会旋转并改变它们的光学方向,从而使光线通过液晶屏时产生可见的图像。
液晶电视中最常见的液晶技术是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液晶技术。
TFT液晶技术利用晶体管来控制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和颜色。
每个像素点都有一个相应的晶体管,晶体管根据输入的信号控制液晶分子的旋转。
这种技术使得液晶电视能够显示高清晰度的图像,并且具有快速的响应时间和广泛的可视角度。
液晶电视的特点液晶电视相比传统电视具有多个独特的特点。
薄型设计液晶电视采用了薄型设计,其背光源和液晶面板的组合使得整个电视机变得非常薄。
相比传统的CRT电视,液晶电视在空间占用上更加节省,轻便易携带。
高清晰度液晶电视能够显示高清晰度的图像,这是因为每个像素点都由一个晶体管来控制,使得图像更加清晰锐利。
同时,液晶电视还能够支持广色域和高对比度,使得图像更加生动逼真。
节能环保相比传统电视,液晶电视具有较低的功耗。
由于液晶只需要通过电信号来改变光学效应,相比于CRT电视的电子枪扫描方式,液晶电视能够大大降低电能消耗。
此外,液晶电视不含有有害物质,对环境友好。
视角宽广液晶电视具有广泛的可视角度,即使在观看角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图像清晰和色彩准确度。
这一特点使得多人观看时更加便利。
多功能性液晶电视不仅可以作为传统电视使用,还具有其他多种功能。
led液晶电视的原理

led液晶电视的原理
LED液晶电视原理是通过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源来照亮液晶显示屏的。
液晶显示屏由两个平行的玻璃基板组成,中间夹有一层液晶材料。
液晶分子具有向各个方向旋转的能力。
当LED背光源照亮液晶显示屏时,背光通过第一个玻璃基板
和液晶分子层后,进入第二个玻璃基板。
在第二个玻璃基板上,有一层透明电极阵列(TFT阵列)覆盖着液晶层。
通过控制透明电极阵列中的每个像素点上的电流,可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
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会影响光线的通过程度,从而实现对光的调节。
当通过透明电极阵列上的电流时,液晶分子会排列呈直线或扭曲的状态。
这些不同的排列方式能够改变通过液晶显示屏的光的极性,使得某些像素点变得透明,而其他像素点则变暗。
透过液晶显示屏上的像素点进行透明或变暗的调节后,光线最终通过第二个玻璃基板上的一个过滤器。
过滤器可以控制透过的光的颜色,使得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通过控制透明电极阵列中的电流和调节过滤器,LED液晶电
视可以显示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和图像。
整个过程会反复进行,以达到流畅的动态图像效果。
LED液晶电视采用LED作为背光源,相比传统的液晶电视,
具有更高的亮度、更广的色域和更节能的特点。
同时,LED 液晶电视还可以实现更薄的机身设计,提供更好的视觉享受。
液晶电视显示原理

液晶电视显示原理液晶电视是一种利用液晶显示技术的新型电视,它采用了液晶作为显示介质,通过调节液晶分子的排列来控制光的透过,从而实现图像显示。
液晶电视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显示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那么,液晶电视是如何实现图像显示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从液晶显示原理、液晶分子排列、液晶显示屏结构和工作原理等方面来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液晶显示的基本原理。
液晶显示原理是利用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改变排列状态,从而控制光的透过与阻挡,实现图像显示的。
液晶分子在不同电场作用下,能够改变排列状态,从而改变光的透过程度,这就是液晶显示的基本原理。
其次,液晶分子排列是液晶显示的关键。
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排列状态,包括向列型液晶、扭曲向列型液晶和平行型液晶等。
这些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决定了液晶显示的效果和性能。
液晶显示屏的结构也是实现图像显示的重要组成部分。
液晶显示屏通常由液晶层、偏光片、玻璃基板、导电玻璃等组成。
液晶层是液晶显示的核心部分,通过在电场作用下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来实现光的控制。
偏光片则可以控制光的透过方向,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液晶电视的工作原理。
液晶电视是通过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来实现图像的显示的。
当电视接收到视频信号时,控制电路会根据信号的内容,通过调节电场的强弱,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从而控制光的透过程度,最终显示出清晰的图像。
综上所述,液晶电视是利用液晶显示技术来实现图像显示的一种新型电视。
它通过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来实现光的控制,从而显示出清晰的图像。
液晶电视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显示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液晶电视的显示原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液晶电视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液晶电视的工作原理及应用1. 液晶电视的工作原理液晶电视是利用液晶显示技术来展示图像的一种电视类型。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液晶屏结构:液晶电视是由液晶屏组成的。
液晶屏由两个平行的玻璃基板组成,中间夹有液晶材料。
•液晶分子排列:液晶材料中的液晶分子可以通过外加电场来改变其排列方式。
在没有电场作用时,液晶分子呈现无规则排列状态。
•电场作用:当外加电场施加在液晶屏上时,液晶分子会根据电场方向重新排列。
•光的传递:在液晶分子重新排列后,光线通过液晶屏时会受到分子排列的影响。
•颜色显示:液晶屏可以通过改变液晶分子排列的方式来控制光线的穿透与阻挡,从而实现不同颜色的显示。
2. 液晶电视的应用液晶电视在现代家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家庭娱乐:液晶电视广泛应用于家庭娱乐领域。
大尺寸的高清液晶电视可以提供出色的观影体验,让家庭成员们享受到更加逼真、清晰的画面质量。
•广告和展示:液晶电视在商业广告和产品展示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商场、展览会等场所经常使用液晶电视来播放广告,吸引人们的眼球。
•教育和培训:液晶电视在教育和培训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教育机构和企业可以利用液晶电视来展示教学内容、培训材料等,提高学习效果和培训效率。
•监控和安防:液晶电视在监控和安防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可以用于监控中心显示监控画面,同时也可以作为大屏幕显示器用于安防控制和展示。
3. 液晶电视的优点和局限性液晶电视作为一种普及型电视产品,具有以下优点:•薄型设计:液晶电视采用了薄型设计,相较于传统的CRT电视更加轻薄便携,方便悬挂和摆放。
•节能环保:液晶电视相较于CRT电视在能源消耗上更加节约,节约电能,降低环境污染。
•色彩还原:液晶电视能够准确还原图像的颜色,提供更加真实、细腻的画面质量。
•可视角度广:液晶电视的可视角度比较广,不论观看角度如何,都能够保持较好的画面质量。
然而,液晶电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对比度较低:液晶电视在对比度方面相较于OLED等显示技术还有待提高,黑色表现较为灰暗。
液晶与led的区别

液晶与led的区别液晶与LED的区别导言:液晶(LCD)和LED(Light Emitting Diode)是两种常见的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视、电脑显示器和移动设备等各种电子产品中。
尽管液晶和LED都属于显示技术,但它们在原理、性能和应用方面存在一些重要的区别。
本文将重点探讨液晶与LED的区别,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一、液晶技术1. 工作原理液晶是一种具有液态和固态特性的物质。
在液晶显示屏中,两片玻璃面板之间夹有液晶材料。
通过施加电压,可以改变液晶材料的分子排列,从而控制光的透射和反射,实现图像的显示。
2. 优点液晶显示屏具有以下优点:- 能耗低:相比传统的显示技术,液晶显示屏的能耗更低,可以节省能源和延长电池寿命。
- 高清晰度:液晶屏幕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和清晰度,使图像更加细腻和逼真。
- 视角宽:液晶显示屏的视角宽广,可以使多个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相同的图像,而不会出现颜色失真或偏移。
3. 缺点但是,液晶显示屏也存在以下一些缺点:- 对比度较低:液晶显示屏的对比度相对较低,黑色不够深和色彩饱和度不足。
- 刷新率较低:相比其他显示技术,液晶显示屏的刷新率较低,容易出现拖影或运动模糊的现象。
二、LED技术1. 工作原理LED是一种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发出可见光的固态光源。
LED 显示屏使用多个LED组成的像素阵列,通过控制各个LED的亮度和颜色来生成图像。
2. 优点LED显示屏具有以下优点:- 高对比度:相比液晶显示屏,LED显示屏的对比度更高,黑色更深,白色更亮,颜色更鲜明。
- 高刷新率:LED显示屏的刷新率较高,能够呈现流畅的动画和视频效果。
- 长寿命:LED显示屏的寿命较长,通常可以达到几万小时以上。
- 环保节能:LED显示屏使用的是固态光源,能耗较低,没有汞和其他有害物质,对环境友好。
3. 缺点然而,LED显示屏也存在以下一些缺点:- 价格较高:相对于液晶显示屏来说,LED显示屏的价格通常较高,造成成本较高。
LCD显示原理范文

LCD显示原理范文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液晶显示技术的一种应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如计算机显示器、电视屏幕、智能手机等。
液晶是一种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状态的物质,它具有流动性和分子有序性。
液晶分子的有序性可导致光的极化,从而可用于制造显示器。
1.后光源:LCD显示器通常使用后光源,如荧光灯或LED,以提供显示需要的背光。
2.光通过偏振:后光源发出的光通过一个偏振片,使其仅通过一个方向上的光线。
3.液晶层:光线通过偏振片后,会通过液晶层。
液晶层是一个薄膜,其中包含液晶分子。
液晶分子可以通过电场的作用进行定向。
通常有两个玻璃板分别包含液晶分子,形成液晶层。
4.电场作用:在液晶层的两侧,有一对电极,通过控制这对电极施加电场,可以改变液晶分子的定向。
当电场施加时,液晶分子会重新排列,改变光的传播路径。
5.像素亮暗调节:液晶层上的每个像素都由液晶分子控制,液晶分子的定向决定了光的透过程度。
定向与电场的强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电场的强度来控制像素区域的光亮度。
6.颜色过滤:在液晶层的前面,有一组颜色过滤器,用于对通过的光进行颜色过滤,使液晶显示器可以显示彩色图像。
7.最终显示:通过反射或透射光来观察像素显示的图像,由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定向决定光如何透过或反射出来。
总结来说,LCD显示原理是通过施加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定向,从而改变光的透过程度,最终实现像素的亮暗调节。
颜色过滤器可以实现彩色显示。
这种显示技术具有低功耗、薄型化、高分辨率和广视角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液晶电视显示原理

液晶电视显示原理
液晶电视显示原理是利用液晶材料的光学特性实现的。
液晶是一种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它在不同的电场下会发生物理性质的变化。
液晶电视屏幕由许多小的液晶单元组成,每个液晶单元由两层平行排列的透明电极构成。
当液晶电视的电源开启时,电流通过透明电极,形成电场。
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扭曲,进而改变了光的偏振方向。
液晶电视屏幕上的像素点由三个小液晶单元组成,分别对应红色、绿色和蓝色的亮度调节。
当一个像素点需要显示亮度较高的颜色时,电压会加大,使得液晶分子旋转更多,光线经过液晶层后会发生更大的偏振角度变化,从而显示出更亮的颜色。
相反,当像素点需要显示亮度较低的颜色时,电压会减小,液晶分子扭曲较小,光线偏振角度变化较小,显示较暗的颜色。
液晶电视屏幕上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和颜色会根据输入信号的变化而改变,通过控制每个像素点的电压,液晶电视能够显示出丰富多彩的图像。
同时,液晶电视具有快速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刷新率,能够呈现出流畅的动画和视频。
总之,液晶电视的显示原理基于液晶材料的光学特性,通过控制液晶分子的扭曲程度来调节光线的偏振角度,从而实现显示不同亮度和颜色的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ug.2009,总第103期现代显示Advanced Display 图1液晶屏的构成液晶电视的显示原理及技术特点摘要:结合液晶电视的显示原理,对液晶电视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与PDP 、CRT 显示技术进行了比对。
关键词:高清电视;液晶显示技术;亮度;对比度中图分类号:TN141.9文献标识码:BLCD TV's Display Principle and Technical FeaturesYE Yao-bin(VTRON TECHNOLOGIES LTD.,Guangdong 510663,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Combined w ith the principle of liquid crystal dis play,LCD televis ion on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 ith PDP,CRT dis play technology.Keywords :HDTV ;liquid crys tal dis play technology;brightnes s;contras t叶耀斌(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510663)文章编号:1006-6268(2009)08-0030-04收稿日期:2009-06-24引言液晶电视技术的发展这些年来可谓突飞猛进,在许多消费者还没有完全弄懂它背后深含的技术理论时,液晶电视已飞入千万寻常百姓家。
本文结合液晶显示原理,对液晶电视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与比对。
1液晶显示原理1.1TFT-LCD 液晶屏的结构TFT-LCD 液晶屏在结构上由里到外主要由背光源、偏光片、透明电极(控制电路)、液晶、彩色滤光片、偏光片所构成,如图1所示。
1.2液晶的光学效果液晶包含在两个槽状表面中间,且槽的方向互企业视点30Aug .2009,总第103期现代显示Advanced Display图4彩色滤光膜的光学效果相垂直,如图2所示。
液晶分子的排列为:上表面分子沿a 方向,下表面分子沿b 方向,介于上下表面中间的分子产生旋转的效应,因此液晶分子在两槽状表面间产生90°的旋转。
当线性偏振光射入上层槽状表面时,此光线随着液晶分子的旋转也产生旋转;当线性偏振光射出下层槽状表面时,此光线已经产生了90°的旋转。
当在上下表面之间加电压时,液晶分子会顺着电场方向排列,形成直立排列的现象。
此时入射光线不受液晶分子影响,直线射出下表面。
不同电压值,决定液晶偏转的角度。
1.3偏光片的光学效果如图3所示。
第一片偏光片可以将非偏振光(一般光线)过滤成偏振光;第二片偏光片实现取向功能,即仅允许该偏光片方向分量的光线通过。
当非偏振光通过第一片a 方向的偏光片时,光线被过滤成与a 方向平行的线性偏振光;当通过第二片偏光片时,如果两片偏光片放置方向一致时,如图3左图所示,光线可以顺利通过。
当两片偏光片放置方向相互垂直时,如图3右图所示,光线被完全阻挡。
改变偏振光与第二片偏光片的夹角,可实现透光率的控制。
1.4彩色滤光膜的光学效果彩色滤光膜的各像素对应液晶屏的各像素,每像素包含红、绿、蓝三个子像素,光线透过彩色滤光膜形成红、绿、蓝三基色分量,如图4所示。
1.5TFT-LCD 电路控制原理TFT-LCD 电路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液晶两表面的电压值,以控制液晶的偏转角度,改变液晶分子对线性偏振光的扭转角度,并通过前面偏光片的取向作用,最终实现控制通过光线的强弱。
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hin film trans is tor ,TFT )对应控制的每一个子像素,薄膜晶体管TFT 是开关器件,它的导通与截止状态接近理想开关。
以分辨率为1,024×768像素的显示屏为例,每个像素由R 、G 、B 三基色的子像素组成,每个TFT 晶体管控制每个R 、G 、B 子像素,即合计有1,024×768×3TFT 晶体管,如图5。
门极线图2液晶的光学效果图3偏光片的光学效果技术交流31Aug.2009,总第103期现代显示Advanced Display有768,源极线有1,024×3。
控制电路采用分时驱动的方式,按顺序分别置门极线高电平,从而控制打开该行TFT 晶体管,此时源极线上的电压即加到该行液晶各子像素上,从而控制该行液晶的偏转角度和最终实现光线的透射率的控制。
1.6TFT-LCD 显示原理以1,024×768像素的液晶屏为例。
液晶板后面的背光源投射出纯白光源,光源经过第一个a 方向的偏光片,过滤成a 方向的偏极光,通过透明电极(TFT 控制电路),经过液晶,这时液晶分子偏转角度和透射率受TFT 控制电路控制,通过液晶后,经过彩色滤光片,形成1,024×768×3束偏转方向受控的RGB 基色光线,再通过第二个b 方向的偏光片,把偏转方向受控的各束RGB 基色光线过滤成强弱受控的RGB 基色光线,投射出屏幕。
通过改变驱动液晶的电压值就可以控制最后出现的光线强度与色彩,并进而能在液晶面板上变化出有不同深浅的颜色组合。
2液晶电视显示特点与分析2.1可视角度LCD 有视角各向异性和视角范围比较小的弱点,宽视角技术一直是液晶技术的重要研究课题。
这是因为当背光源之入射光通过偏光片、液晶及所谓的取向膜后,输出光便具备了特定的方向特性,也就是说,大多数从屏幕射出的光具备了垂直方向。
即如果偏离显示屏法线方向观察,对比度明显下降,观看一个全白的画面,我们可能会看到黑色或是色彩失真。
2.2亮度与对比度与PDP 相比,LCD 的亮度稍低。
LCD 靠背光源发光,最大的亮度主要由背光源决定。
LCD 屏的亮度一般在300~500cd/m 2,加大背光源的亮度,可提高LCD 的亮度,但过分提高背光源的亮度,会加速老化,降低寿命。
LCD 的对比度也比PDP 低。
LCD 背光源是持续发光,显示全白图像和显示全黑图像是通过液晶的偏转以及第二片偏光片的方向性而实现的,但要完全阻隔背光源的光线,实现屏幕完全黑下来比较困难,所以对比度(全白亮度/全黑亮度)相对较低。
但LCD 的对比度受环境光亮度的影响不大。
在高亮度环境光下,LCD 偏光片和彩色滤光片能阻止反射来的环境光,使LCD 的对比度受环境亮度的影响比较小。
如在卖场、户外等环境亮度较高的场合,LCD 比PDP 的对比度效果反而更好。
另外,LCD 的对比度受观看角度影响较大,对比度随观看角度增加而急剧下降。
2.3色彩表现力LCD 的色彩表现力不如PDP 。
LCD 显示色彩是通过改变液晶两侧的电压控制液晶分子扭转而产生不同的光学透过率而实现的。
但液晶的控制电压与透光率并非完全线性的关系,如图6所示。
因此,特别是在接近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的区域范围内,色阶表现差。
图5TFT-LCD 电路控制原理技术交流32Aug .2009,总第103期现代显示Advanced Display(下转第38页)2.4响应时间响应速度慢是液晶的一大弊病。
液晶的响应时间表示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于信号输入后的反应速度,就是每点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所需的时间,响应时间当然是越小越好。
这样用户在观看运动的画面时就不会出现类似尾影拖拽的感觉。
液晶显示器的这项指标直接影响到对动态画面的还原,跟其它显示方式相比,如CRT 、PDP ,液晶显示器由于过长的响应时间,导致其在还原动态画面时有比较明显的拖尾现象,画面不够生动。
这是由于液晶显示屏是利用液晶分子扭转控制光的通断,而液晶分子的扭转需要一个过程,所以LCD 显示器的响应时间明显比其它显示方式长。
特别在介于全黑、全白间的较小幅度灰阶变化,需施加较小电压来进行准确而精细的角度控制,因此液晶分子扭转速度反而要慢一些。
2.5闪烁与辐射LCD 是靠背光源持续发光,并通过液晶扭转控制光线的色彩与强弱,显示状态稳定,一般不存在噪点、闪烁等现象。
而且背光源发出的仅是普通的可视白光,从显示原理上,不存在其它如紫外光、电子粒子等辐射。
在温度方面,LCD 的背光源在LCD 屏后部,屏前温度较PDP 明显低。
2.5分辨率与尺寸LCD 在制作工艺上,可以比较容易地在中小尺寸上实现高分辨率。
如电脑的显示器,在小尺寸上也容易实现1,920×1,080像素的高分辨率。
但由于LCD 的结构非常复杂,从结构上看涉及的部件和上下游资源很多,薄膜制造生产工艺复杂,实现大屏幕的成本较PDP 高。
随着LCD 产业的发展与投入,大尺寸、超大尺寸的LCD 产品在近年也相继推出了。
2.6功耗液晶电视的功耗主要与背光亮度有关,不管显示内容如何变化,甚至显示为全黑画面,背光管同样是全部点亮。
在室内环境的日常使用中,可通过适当降低背光亮度,有效降低LCD 电视的功耗;而让视频源进入全黑画面的屏保状态,对功耗并无明显降低作用。
3LCD 与PDP 、CRT 的比对见表1。
图6LCD 光学透过率随电压变化的曲线LCDPDP CRT可视角120°160°接近180°亮度400cd/m 21,000cd/m 2200cd/m 2对比度2,000:15,000:1高色彩表现一般好优响应时间8ms<1ms<1ms闪烁低噪点闪烁刷新率低时屏幕闪烁明显辐射低高高分辨率高中低涵盖尺寸大、中、小尺中、大尺寸中、小尺寸功耗一般高亮度时功耗大、低亮度时功耗低高体积体积小,厚度薄体积小,厚度薄体积大,厚重量轻轻重表1技术交流33Aug.2009,总第103期现代显示Advanced Display 4结论近年来,LCD 凭着体积小、功耗低、无辐射、无闪烁、分辨率高等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在提高亮度、对比度、可视角度、缩短响应时间的新技术上得到了发展与应用,逐步缩短了与PDP 、CRT 电视在这些指标上的差距。
在各大LCD 厂商的推动下,其生产工艺与制造成本也得到了极大地优化,大尺寸、低成本的LCD 广泛生产与推广,LCD 已成为电视机的主流显示技术。
参考文献[1]应根裕等.平板显示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03-270.[2]刘斌.PDP vs LCD :两大平板显示技术特点的深入比较[J].家庭影院技术,2006(4):44-49.[3]李国良,马俊兴.等离子显示器与液晶显示器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电脑与电信,2006,(06).作者简介:叶耀斌(1975-),男,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显示技术及应用,E-mail :yeyaobin@ 。
刘立军:平板显示器中FED与OLED技术特性比较题、显示屏发光均一化问题等,因此目前只适用于便携类的数码产品;●存在色彩纯度不够的问题,很难显示出鲜艳、浓郁的色彩,尤其是红色与蓝色;●OLED 的成品率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