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

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

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
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是利用液晶分子的特殊性质实现的。

液晶是一种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物质,具有流动性和定向性。

液晶显示器的核心是液晶分子的有序排列。

液晶分子通常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一种是平行排列,另一种是垂直排列。

这两种排列方式会对光的传播产生不同的影响。

液晶显示器通常由两块平行的玻璃基板组成,其间夹有液晶材料。

两块基板上分别涂有透明电极,电极之间呈现网格状排列。

当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会受到电场的作用,从而改变排列方式。

当液晶分子呈现平行排列时,光线穿过液晶层,几乎不受到液晶分子的干扰,显示器会显示出亮度较高的状态。

而当液晶分子呈现垂直排列时,光线会被液晶分子转向,几乎完全被阻挡住,使得显示器显示出暗的状态。

为了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液晶显示器通常会通过电压的调控来改变电场,从而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

这一过程是由液晶显示器背后的控制电路控制的。

通过不同的电场作用,液晶显示器可以显示出不同的图像。

此外,液晶显示器还需要背光源来提供光线。

光线经过液晶分子的转换后,再经过色彩滤光片和偏振片的作用,最终形成我们看到的图像。

总的来说,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电场的控制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从而控制光的透过与阻挡,显示出不同的图像。

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

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

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液晶显示器(LCD)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平面显示技术,它采用电荷控制液晶材料来产生图像。

液晶显示器具有薄型、轻便、能耗低等优点,因此在电视机、计算机显示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中得到大规模应用。

本文将介绍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基本组成部分。

一、液晶的特性液晶是一种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物质,具有各向同性和双折射等特性。

液晶分为向列型液晶和向列型液晶两种。

在无外界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是无序排列的,光无法通过液晶层。

而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液晶分子将会有序排列,光线得以通过液晶层,形成图像。

二、液晶显示器的结构液晶显示器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1. 玻璃基板:液晶显示器的底部是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

这些玻璃基板上涂有透明导电层,并在其上形成了一定的电极图案。

2. 液晶层:两片玻璃基板之间填充有液晶物质,液晶层的厚度通常约为几微米。

液晶分子可以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改变排列方式,从而控制光的透过程度。

3. 后光源:液晶显示器通常需要使用一种称为"后光源"的背光来照亮图像。

后光源可以是冷阴极荧光灯(CCFL)或LED背光。

4. 色彩滤镜:在液晶层和玻璃基板之间,通常还会有色彩滤镜层。

这些滤镜可以改变透过液晶分子的光的颜色,使显示器能够显示出各种颜色的图像。

三、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步骤:液晶分子排列和控制光的透过程度。

1. 液晶分子排列:在无外界电场的作用下,液晶分子是无序排列的,光无法透过液晶层。

而一旦加上正常的电压,液晶分子将会呈现出定向排列的状态,导致光能够透过液晶层。

液晶显示器通常采用薄膜晶体管(TFT)作为分子排布的控制装置,通过调节TFT上的电压,可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

2. 控制光的透过程度: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对光的透过程度产生直接影响。

当液晶分子呈现无序排列时,光线无法透过液晶层,显示器呈黑色;而当液晶分子呈现定向排列时,光线可以透过液晶层,显示器呈亮色。

液晶显示器的原理

液晶显示器的原理

液晶显示器的原理
液晶显示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显示技术,其原理基于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改变排列方向而实现图像显示。

液晶显示器主要由液晶层、偏光片、电极、玻璃基板等部分组成,下面将详细介绍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液晶显示器的核心部件是液晶分子,液晶分子是一种特殊的有机分子,具有两个主要特性:首先是各向同性,即在不受外部作用力时,液晶分子在各个方向上具有相同的性质;其次是各向异性,即在外部作用力下,液晶分子会发生排列方向的改变。

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分子通常被置于两块平行的玻璃基板之间,涂有透明导电层的玻璃基板上有交错排列的电极。

在液晶分子中加入适量的控制电压后,液晶分子会发生排列方向的改变,从而改变透过液晶层的光的方向,实现图像的显示。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步骤:液晶分子的排列和光的透过。

首先,在液晶分子未受到电场作用时,液晶分子呈现无序排列状态,无法透过光线。

而当施加电压时,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会沿着电场方向排列,使得光线可以透过液晶层。

这种电场控制液晶分子排列的特性使得液晶显示器可以实现图像的显示。

液晶显示器的偏光片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偏光片是一种具有特殊传光性能的光学元件,它可以选择性地透过或阻挡特定方向的光
线。

在液晶显示器中,偏光片的作用是控制透过液晶层的光线方向,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效果。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是一种通过控制液晶分子排列方向来实现图像显示的先进技术。

通过电场作用下的液晶分子排列变化和偏光片的协同作用,液晶显示器可以呈现出清晰、色彩丰富的图像。

液晶显示器广泛应用于电视、显示屏、手机等电子产品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液晶分子的光学特性。

液晶是一种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两种不同的状态:向列相态(LC 相)和螺旋列相态(N相)。

液晶显示器由两层平行的玻璃基板组成,两个基板之间的空间充满了液晶分子。

每个基板上都涂有一层透明电极,形成一个类似于网格的结构。

液晶分子可以通过施加电场的方式改变其排列,导致光的偏振方向也相应改变。

当不施加电场时,液晶分子处于向列相态,这时液晶会旋转光的偏振方向。

而当电场施加到液晶上时,液晶分子会被电场所影响,排列成与电场平行的形态,此时液晶分子对光的偏振方向的影响消失。

这种状态下,称为正常工作状态。

液晶显示器利用这种原理,通过控制电场在液晶屏幕上的施加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

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会影响光的偏振方向,从而改变通过液晶屏幕的光的透射情况。

通过使一些像素区域的液晶分子变为向列相态,一些像素区域的液晶分子变为螺旋列相态,液晶显示器可以实现对光的透射与阻挡的控制,从而显示出不同的图像或文字。

液晶显示器通常由液晶单元、光源和色彩滤光器组成。

光源会通过色彩滤光器经过液晶单元后再通过透光层投射到用户眼中,形成可见的图像。

用户可以通过控制电子设备上的电路板来改变液晶分子排列,从而实现对图像的变化和显示内容的更新。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及显示效果优化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及显示效果优化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及显示效果优化液晶显示器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电视和移动设备等多个领域的主要显示技术之一。

本文将介绍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并探讨如何优化其显示效果。

一、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液晶显示器是利用液晶分子的光学特性来显示图像的设备。

其核心部件是液晶屏幕,液晶屏幕由许多微小的像素组成。

每个像素包含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液晶分子,通过控制这些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和光透过程来产生图像。

1. 液晶分子排列液晶分子有不同的排列方式,主要包括平行排列和垂直排列两种形式。

当液晶分子垂直排列时,它们会阻挡光线透过,显示为黑色。

而当液晶分子平行排列时,光线可以透过,显示为彩色。

2. 电场作用液晶分子的排列可以通过外加电场来控制。

当电场施加在液晶分子上时,液晶分子会发生形变,从而改变其排列状态。

当电场施加在像素上时,液晶分子的排列发生变化,从而控制光的透过程度。

3. 色彩显示液晶显示器通过控制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液晶分子的排列和透过情况,来合成各种颜色的显示效果。

通过调节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和电场强度,可以调节每个像素的亮度和色彩,从而实现丰富多彩的图像显示。

二、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优化为了提高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1. 色彩准确性液晶显示器的色彩准确性是评判其显示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提高色彩准确性,可以使用更高质量的液晶材料和色彩校准技术。

另外,还可以增加色彩管理系统来调整显示设备的色彩输出,以实现准确的色彩还原。

2. 对比度和亮度对比度和亮度是影响图像清晰度和细节显示的关键参数。

液晶显示器可以通过调整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控制透光量来改变对比度和亮度。

此外,还可以利用背光源技术来提高亮度效果,如LED背光。

3. 响应时间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指的是像素从一个状态切换到另一个状态所需的时间。

较低的响应时间可以减少运动模糊和残影效应,提高显示器对快速动态图像的显示效果。

为了提高响应时间,可以采用更快的液晶材料和改善驱动电路。

lcd液晶 原理

lcd液晶 原理

液晶显示器(LCD)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的平面显示技术。

其原理基于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改变排列方向而实现光的透过或阻挡。

以下是液晶显示器的基本原理:1. 液晶材料:液晶是一种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在电场作用下改变排列方向的性质。

液晶通常被封装在两块玻璃基板之间,形成液晶层。

2. 液晶分子排列:在没有外加电场时,液晶分子倾向于沿着特定的方向排列,形成一种有序结构。

这种排列方式会影响光的传播。

3. 液晶的电场效应:当在液晶层中施加电场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会受到影响。

通过调节电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进而控制光的透过或阻挡。

4. 偏光器和色彩滤光片:液晶显示器通常包括偏光器和色彩滤光片,用于控制光的传播和色彩的显示。

偏光器可以将光的振动方向限制为特定方向,而色彩滤光片则可以过滤特定波长的光。

5. 液晶显示原理:液晶显示器通过在液晶层上放置控制电极,控制电场的分布,从而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

当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改变时,光的透过或阻挡程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总的来说,液晶显示器的原理是通过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来控制光的透过或阻挡,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这种原理使得液晶显示器具有薄型、轻便、节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当液晶显示器需要显示图像时,液晶屏幕背后的光源会发射出白色的光。

然而,这个白光经过第一个偏光器后将只在一个特定方向上振动。

接下来,这个光通过液晶分子的排列层,其中液晶分子的方向可以通过控制电极施加的电场来改变。

液晶分子在没有电场的情况下,通常是以特定的方式旋转或排布。

这会导致光通过液晶层时会发生旋转,以匹配第二个偏光器的振动方向。

因此,这种情况下的光将透过第二个偏光器,而我们能够看到亮的像素。

然而,在液晶层施加电场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会发生改变。

通过改变电场的强度和方向,液晶分子的排列也会相应改变。

在特定的电场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可以旋转到与第一个偏光器垂直的位置,使光无法通过第二个偏光器。

液晶显示屏的工作原理

液晶显示屏的工作原理

液晶显示屏的工作原理
液晶显示屏的工作原理:
①液晶显示器LCD利用液态晶体光学性质随电场变化特性实现图像显示;
②液晶分子呈棒状排列在两层透明导电玻璃之间施加电压时会改变排列方向;
③典型结构包括玻璃基板配向膜液晶层彩色滤光片偏振片背光源等组件;
④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穿过第一层偏振片进入液晶面板内部;
⑤液晶分子扭曲光线路径使得只有特定方向的光可以通过第二层偏振片;
⑥每个像素由红绿蓝三种子像素构成通过控制各自亮度再现色彩;
⑦TFT薄膜晶体管技术用于精确控制每个像素点上电压确保显示效果;
⑧当不加电场时液晶分子沿特定方向排列允许光线透过形成明亮画面;
⑨加上电场后分子扭转阻止光线前进对应区域呈现黑色或暗色调;
⑩通过调节各个像素点上施加电压大小可以得到灰度丰富的图像;
⑪为提高视角范围减少响应时间出现了IPS VA等多种改进型液
晶技术;
⑫从计算器屏幕到智能手机电视LCD已成为当今最普及的显示技术之一。

lcd液晶显示器的原理

lcd液晶显示器的原理

lcd液晶显示器的原理LCD液晶显示器的原理LCD液晶显示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显示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排列变化来实现图像的显示。

本文将从液晶的性质、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三个方面来介绍LCD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一、液晶的性质液晶是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具有流动性和分子有序排列的特点。

液晶分子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出现不同的状态,其中最常见的是向列型液晶和向列系列液晶。

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决定了液晶的光学性质,进而决定了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二、液晶显示器的结构液晶显示器主要由液晶层、控制电路和背光源组成。

液晶层是由两片玻璃基板组成的,中间夹层一层液晶材料。

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液晶层中的电场,调节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

背光源则是提供光源,使得图像能够被观察者看到。

三、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步骤:液晶分子的排列和光的透过。

1. 液晶分子的排列液晶分子在没有电场作用时,呈现出无规则排列的状态,无法透过光线。

当电场作用于液晶层时,液晶分子会根据电场的方向重新排列,呈现出有序排列的状态。

这种有序排列的状态可以通过控制电路来调节,实现像素点的开关和颜色的变化。

2. 光的透过液晶分子排列成有序的状态后,光线可以透过液晶层。

液晶显示器一般采用的是透射式液晶显示技术,即背光源照射到液晶层上,经过液晶层的调节后,透过玻璃基板和控制电路,最终显示在屏幕上。

背光源的光线经过液晶分子的调节后,可以实现不同亮度和颜色的显示。

液晶显示器通过控制电路调节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其中,每个像素点由多个液晶分子组成,通过调节每个像素点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可以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和亮度。

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取决于像素点的数量和密度,像素点越多越密集,显示效果越细腻。

总结:LCD液晶显示器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变化来实现图像的显示。

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排列变化决定了图像的显示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现在市场上的液晶显示器都采用了TFT液晶面板,这种液晶面板的是目前最先进的液晶显示器技术,从结构上看,液晶屏由两片线性偏光器和一层液晶所构成。

其中,两片线性偏光器分别位于液晶显示器的内外层,每片只允许透过一个方向的光线,它们放臵的方向成90度交叉(水平、垂直),也就是说,如果光线保持一个方向射入,必定只能通过某一片线性偏光器,而无法透过另一片,默认状态下,两片线性偏光器间会维持一定的电压差,滤光片上的薄膜晶体管就会变成一个个的小开关,液晶分子排列方向发生变化,不对射入的光线产生任何影响,液晶显示屏会保持黑色。

一旦取消线性偏光器间的电压差,液晶分子会保持其初始状态,将射入光线扭转90度,顺利透过第二片线性偏光器,液晶屏幕就亮起来了。

当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原理模型,真正的液晶显示器内还有更复杂的电路结构。

红绿蓝三原色大家都知道,当这三种颜色同时混合时就会产生白色,这当然实在三原色强度一样的情况下才能够显示器纯正的白色,这样,从图中我们可以看见液晶面板的每一个像素中都有三种原色,这三种原色如果强度不同变化就可以产生不同的混色效果,这样全屏就有1024×768这样的像素,所以真实分辨率就是1024×768。

低端的液晶显示板,各个基色只能表现6位色,即2的6次方=64种颜色.可以很简单的得出,每个独立像素可以表现的最大颜色数是64×64×64=262144种颜色,高端液晶显示板利用FRC技术使得每个基色则可以表现8位色,即2的8次方=256种颜色,则像素能表现的最大颜色数为256×256×256=16777216种颜色.这种显示板显示的画面色彩更丰富,层次感也好.现在基本上显示器都拥有FRC技术,可以显示器16777216种颜色什么是TFT-LCD其中彩色LCD又分为STN和TFT两种屏,其中TFT-LCD是英文Thin Film Transi 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缩写,即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真彩液晶显示屏,显示效果较好;而DSTN-LCD,即双扫瞄液晶显示器,则是STN-LCD的一种显示液晶是一种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特殊物质,它具有液体的流态性质和固体的光学性质。

当液晶受到电压的影响时,就会改变它的物理性质而发生形变,此时通过它的光的折射角度就会发生变化,而产生色彩。

液晶屏幕后面有一个背光,这个光源先穿过第一层偏光板,再来到液晶体上,而当光线透过液晶体时,就会产生光线的色泽改变,从液晶体射出来的光线,还得必须经过一块彩色滤光片以及第二块偏光板。

由于两块偏光板的偏振方向成90度,再加上电压的变化和一些其它的装臵,液晶显示器就能显示我们想要的颜色了。

液晶显示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其实这两种的成像原理大同小异,只是背光源和偏光板的设计和方向有所不同。

主动式液晶显示器又使用了fet场效晶体管以及共通电极,这样可以让液晶体在下一次的电压改变前一直保持电位状态。

这样主动式液晶显示器就不会产生在被动式液晶显示器中常见的鬼影、或是画面延迟的残像等。

现在最流行的主动式液晶屏幕是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被动式液晶屏幕有stn(super tn超扭曲向列lcd)和dstn(double layer super tn双层超扭曲向列lcd)等。

基本技术指标:1.可视角度由于液晶的成像原理是通过光的折射而不是象crt那样由荧光点直接发光,所以在不同的角度看液晶显示屏必然会有不同的效果。

当视线与屏幕中心法向成一定角度时,人们就不能清晰地看到屏幕图象,而那个能看到清晰图象的最大角度被我们称为可视角度。

一般所说的可视角度是指左右两边的最大角度相加。

工业上有cr10(contrast ratio)、cr5两种标准来判断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度。

2.点距和分辨率液晶屏幕的点距就是两个液晶颗粒(光点)之间的距离,一般0.28~0.32 mm就能得到较好的显示效果。

分辨率在液晶显示器中的含义并不和crt中的完全一样。

通常所说的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是指其真实分辨率,比如1024×768的含义就是指该液晶显示器含有1024×768个液晶颗粒。

只有在真实分辨率下液晶显示器才能得到最佳的显示效果。

其它较低的分辨率只能通过缩放仿真来显示,效果并不好。

而crt显示器如果能在1024×768的分辨率下能清晰显示的话,那么其它如800×600,640×480都能很好地显示。

展望:虽然目前的液晶显示器在显示效果上和传统的crt显示器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由于它的众多优点,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首先它的外观小巧精致,厚度只有6.5~8cm左右,比起crt那个庞然大物体积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由于液晶象素总是发光,只有加上不发光的电压时该点才变黑,所以不会产生crt那样的因为刷新频率低而出现的闪烁现象。

而且它的工作电压低,功耗小,节约能源;没有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可以说这些优点都极其符合现代潮流,相信随着制造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价格进一步地降低,液晶显示器在新世纪一定能成为主流。

液晶的分辨率是固定的,15寸液晶固定分辨率为1024×768(与17寸crt一样),17寸液晶固定分辨率为1280×1024。

让液晶显示器工作在非标准分辨率下,便会造成显示图象失真。

液晶的象素点是固定的,工作时电路对每一个独立的象素进行主控调整。

驱动电路只要让原来的高度和宽度×2,图象放大一倍就好了。

但扩大至1024×768分辨率则不同,它并不是800×600的整数倍,因此图象放大就没那么容易了。

它们之间的放大倍数是1.28倍,所以并不是每个象素仍然等量放大,控制电路需要计算后决定哪个象素放大,哪个象素不放大。

通过计算得出了第二幅图片(左2),可是模糊误差让画面显得很不舒服。

为了得到更好的效果,控制电路让一些象素变黯淡,就好像在中间填充了过渡色一样(左3),来缓解误差的出现。

但是即便较少了误差,图象的边缘却显得发虚,图象有毛刺、不清晰。

也许有些朋友会问,调高分辨率不行,那调低分辨率也不行?这种想法大多来自对crt显示器的认识,实际调低分辨率也会对图象造成影响。

原因是分辨率降低,理论象素点少了,但液晶实际的象素并没有减少。

假设默认1600×1200的液晶,分辨率调整到1024×768。

控制电路还是要决定哪个象素减小,哪个象素不减小。

有时是一个物理象素反映一个理论象素,有时则是两个物理象素反映一个物理象素,这就难免造成图象失真。

即便让某些象素变暗,充当填充色,图象的质量还是会下降。

现在大多数显卡都可以达到15寸液晶需要的1024×768分辨率。

所以购买液晶显示器,最好让其工作在标准分辨率下,不要随便进行调整。

在这次液晶显示器横测当中,我们发现如果工作在过高的非标准分辨率下(比15寸在1280×1024下),大多数液晶依然会显示出图象,并跳出醒目的osd菜单,提示“显示范围超标”。

如果不调整回标准分辨率,这个提示则一直显示,并且无法对液晶显示效果进行调整。

这是个很好的现象,只是提示语言基本都是英文的,对电脑了解不深或不懂英文的朋友,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不知所措。

液晶是一种几乎完全透明的物质。

它的分子排列决定了光线穿透液晶的路径。

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给液晶充电会改变它的分子排列,继而造成光线的扭曲或折射,由此引发了人们发明液晶显示设备的念头。

液晶显示器,简称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

世界上第一台液晶显示设备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被称之为TN-LCD(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

尽管是单色显示,它仍被推广到了电子表、计算器等领域。

80年代,STN-LCD(超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出现,同时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技术被研发出来,但液晶技术仍未成熟,难以普及。

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掌握了STN-LCD及TFT-LCD 生产技术,LCD工业开始高速发展。

液晶面板结构液晶通过光线照射,利用电压使液晶分子转动,这样光线透过液晶分子产生不同的亮度强度,最后通过滤光片色轮来决定显示出画面的色彩,最终达到成像。

不过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是通过电视内部的背光源灯来照亮的。

液晶面板的背光灯(CCFL)我们可以将它看做一个长明灯,它的光是不间断的,所以就成就了健康无闪烁的液晶面板。

但也正因为液晶面板是透光的,需要背光灯来照亮,导致了液晶的对比度一直上不去。

并且液晶电视的对比度受可视角度的严重影响,基本上是液晶屏幕的中央对比度最高,然后从中央向外开始逐渐减弱。

如果按照液晶电视176度可视角度的宣传来说,当在这个角度观看电视的时候,电视的对比度可能已经不足十分之一。

等离子电视结构与成像原理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的成像原理截然不同,液晶是通过一个大的背光灯照亮画面,而等离子则是每个像素都在发着光。

有人说等离子屏幕上布满了等离子电枪,每个像素都是一把可以打亮的枪。

但其实等离子屏幕中的每个像素都是由3个玻璃气室组成的,依此类推通过大量的玻璃气室室组组成了一个平板。

在每个玻璃气室当中都含有惰性气体,一个像素由3个气室组成,然后这个像素的3个气室会分别涂有红色荧光粉、绿色荧光粉和蓝色荧光粉。

然后通过电极导线在驱动电路的控制下对每个气室放电,在气室中的惰性气体中放电导致离子体发射出紫外线,紫外线再激发荧光粉发光,这就达到了等离子成像。

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可以简单的概括为电荷耦合器件(CCD)接收光学镜头传递来的影像,经模/数转换器(A/D)转换成数字信号后贮于存贮器中。

数码相机的光学镜头与传统相机相同,将影像聚到感光器件上,即(光)电荷耦合器件(CCD) 。

C CD替代了传统相机中的感光胶片的位臵,其功能是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与电视摄像相同。

CCD是半导体器件,是数码相机的核心,其内含器件的单元数量决定了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像素,单元越多,即像素数高,成像质量越好,通常情况下像素的高低代表了数码相机的档次和技术指标。

CCD将被摄体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电子图像,这是模拟信号,还需进行数字信号的转换才能为计算机处理创造条件,将由模/数转换器(A/D)来转换工作。

数字信号形成后,由微处理器(MPU)对信号进行压缩并转化为特定的图像文件格式储存;数码相机自身的液晶显示屏(LCD)用来查看所拍摄图像的好坏,还可以通过软盘或输出接口直接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打印、上网等工作。

百科名片数字电视就是指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字电视信号或对该系统所有的信号传播都是通过由0、1数字串所构成的数字流来传播的电视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