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作业

合集下载

东北大学22春“公共课”《逻辑学》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1

东北大学22春“公共课”《逻辑学》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1

东北大学22春“公共课”《逻辑学》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根据模态逻辑方阵进行模态推理,由“必然SOP”能推出结论()。

A.不可能非SOPB.可能SOPC.不必然SAPD.不可能SlPE.可能SAP参考答案:ABC2.反映事物集合体的概念称为()。

A.普遍概念B.集合概念C.非集合概念D.单独概念参考答案:B3.运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所容易犯的逻辑错误是()。

A.虚假论据B.机械类比C.轻率概括D.大项扩大参考答案:C4.以两个A判断为前提,可组成三段论的有效式为()。

A.第一格的AAA式B.第一格的AA1式C.第三格的AAI式参考答案:ABCE5.“有的不道德的行为是不合法的行为”,在这句话中,主谓项概念都是()。

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单独概念D.普遍概念E.负概念参考答案:BDE6.“诉诸暴力”是属于()。

A.相干谬误B.预设谬误C.含混谬误D.诡辩参考答案:A7.下列概念不能划分和限制的是()。

A.黄河B.著名科学家C.有经验的教师D.太阳E.推理参考答案:AD8.从某种事例的多次重复又没发现反面事例而作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是()。

A.完全归纳推理B.简单枚举归纳推理C.科学归纳推理9.下列各组的两个判断,矛盾律指出不能同真的有()。

A.“小李是先进工作者”,“小李不是先进工作者”B.“他们都是先进工作者”,“他们当中有人不是先进工作者”C.“全班所有同学都学逻辑”,“全班所有同学都不学逻辑”D.“小张可能去上海”,“小张必然不去上海”E.“如果是三好学生,则一定学习好”; “只有学习好,才能是三好学生”参考答案:ABCE10.“直接推理都是必然推理”这一判断是()。

A.SAPB.SEPC.SIPD.SOP参考答案:D11.下列论断可用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有()。

A.天下乌鸦一般黑B.思维能力人皆有C.某班同学都是共青团员D.太阳系的行星自身都不发光E.地球上各大洲都有丰富的矿藏参考答案:CDE12.“棉花保温,绒毛能保温,积雪也能保温,虽然它们的各种性质不同,但它们都疏松多孔,可见,疏松多孔能保温”。

法律逻辑学作业一二三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作业一二三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作业一二三试题及答案Tomorrow Will Be Better, February 3, 2021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总分30.001."集合概念"这个概念属于B ;1.00分A. 集合概念B. 普遍概念C. 单独概念D. 负概念2.“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C1.00分A. 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 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C. 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D. 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3.如果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则A于B的外延关系是c ;1.00分A. 全异关系B. 真包含于关系C. 交叉关系D. 同一关系4.下列依据属种关系概念间内涵与外延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D ;1.00分A. 划分B. 定义C. 分类D. 限制5.主谓项相同,而量项与联项均不相同的两个性质判断之间的关系是A ;1.00分A. 矛盾关系B. 下反对关系C. 差等关系D. 反对关系6.下列对概念的概括正确的是A 1.00分A. 反证法——间接证明B. 定义项——定义C. 山脉——山D. 大项——三段论7.“不动产”这一负概念的论域是D ;1.00分A. 企业B. 动产C. 土地D. 财产8.“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这一概念属于D ;1.00分A. 负概念B. 非集合概念C. 普遍概念D. 集合概念9."树分为树枝、树叶、树根、树茎"这一划分是C ;1.00分A. 正确的划分B. 犯了"子项不全"的逻辑错误C. 错误的划分D. 分类10.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A 1.00分A. 逻辑常项B. 语言表达形式C. 变项D. 思维的内容11."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这一定义是D ;1.00分A. 犯了"子项不全"的逻辑错误B. 犯了"定义含混"的逻辑错误C. 正确的定义D. 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12.如果A是划分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B ;1.00分A. 普遍概念B. 单独概念C. 负概念D. 正概念13.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B ;1.00分A. 等值的B. 或然的C. 必然的D. 蕴涵关系14.“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这句话作为定义的错误是C ;1.00分A. 定义过窄B. 定义用否定联项C. 以比喻代定义D. 定义过宽15.若"有A是B"、"有A不是B"、"有B是A"、"有B不是A"均真,则A与B C ;1.00分A. 真包含关系B. 全同关系C. 交叉关系D. 真包含于关系16.“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那么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处罚”是一个B ;1.00分A. 选言判断B.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C.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D. 联言判断17.普通逻辑研究推理,主要研究B ;1.00分A. 前提的真假B. 前提与结论间的形式联系C. 结论的真假D. 前提与结论的内容联系18.将“母项”概括为“划分”、限制为“子项”,则C ;1.00分A. 概括错,限制对B. 概括和限制都对C. 概括和限制都错D. 概括对,限制错19.“这个抢劫犯一定是李鹏”是A ;1.00分A. 必然肯定判断B. 可能肯定判断C. 可能否定判断D. 必然否定判断20.“甲某可能不是盗窃犯”是C ;1.00分A. 必然否定判断B. 可能肯定判断C. 可能否定判断D. 必然肯定判断21.求同法的特点是B ;1.00分A. 去同求异B. 去异求同C. 寻异求同D. 寻同求异22."重工业是生产重工业产品的工业"这一定义是C ;1.00分A. 犯了"定义循环"的逻辑错误B. 正确的定义C. 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D. 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23.如果D ,那么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1.00分A. A与B全异B. A真包含于BC. A与B同一D. A与B交叉24.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来考虑概念所属种类,"无产阶级"是A ;1.00分A. 正概念B. 集合概念C. 负概念D. 普遍概念25."犯罪的不都是青少年" 这一判断可以理解为D ;1.00分A. 所有犯罪的是青少年B. 所有的青少年是犯罪的C. 所有犯罪的不是青少年D. 有的犯罪的不是青少年26.“你说错了或者我听错了”是一个B ;1.00分A. 联言判断B. 选言判断C. 规范判断D.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27."在若干要求离婚的案件中,情况各不相同,但双方感情破裂是共同的,可以推知,双方感情破裂是要求离婚的主要目的;"这段话运用的是D ;1.00分A. 剩余法B. 求异法C. 求同求异并用法D. 求同法28.“他不但口才好,而且充当辩护人辩护得也好”是一个C ;1.00分A. 选言判断B. 假言判断C. 联言判断D. 规范判断29.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含义是C ;1.00分A. 有前件,必有后件B. 没有前件,有后件C. 没有前件,就没有后件D. 有前件,没有后件30.在"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和"小王是中国人"中,"中国人"C ;1.00分A. 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B. 都是非集合概念C. 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D. 都是集合概念二、多选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总分40.001.“文学作品的叙述方法,不是顺叙,就是倒叙”,这一议论存在的逻辑错误有C D2.00分A. 子项相容B. 误把矛盾关系当作反对关系C. 误把反对关系当作矛盾关系D. 划分不全2.“中国知识分子一定能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其中“中国知识分子”这一语词表达B D 2.00分A. 单独概念B. 集合概念C. 非集合概念D. 正概念3.“某县去年非计划内新生儿占新生儿的五分之一”,其中“某县去年非计划内新生儿”属于B D 2.00分A. 单独概念B. 负概念C. 非集合概念D. 普遍概念4.主项和谓项均周延的某个直言命题为真,则其主项和谓项可能具有的外延关系是B D2.00分A. 同一关系B. 反对关系C. 交叉关系D. 矛盾关系5.下列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A D 2.00分A. “科学”限制为“自然科学”B. “中国”限制为“北京”C. “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D. “竞争”限制为“人才竞争”6.若“A可以分为B、C、D”是一个正确的划分,则B与C的外延一定是C D 2.00分A. 属种关系B. 矛盾关系C. 全异关系D. 反对关系7.以“侵害公民民主权利是伤害罪”为前提进行对当关系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有A B C2.00分A. 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B. 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是伤害罪C. 并非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D. 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并非不是伤害罪8.当“没有S是P”为假时,则S与P之间的关系可能是A B C 2.00分A. 交叉关系B. 同一关系C. 真包含于关系D. 全异关系9.“词项”与“命题”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是A C 2.00分A. 不相容关系B. 属种关系C. 反对关系D. 交叉关系10.“基本粒子泛指比原子核销的物质单元,包括电子、中子、质子、光子等”,这个语句是 A B 2.00分A. 先说内涵,后说外延B. 关系定义C. 性质定义D. 发生定义11.已知“有A不是B”为假,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A C 2.00分A. 全同关系B. 不相容关系C. A真包含于BD. A真包含B12.设A为一单独概念,B是一普遍概念,则A与B的外延不可能是A B D 2.00分A. 交叉关系B. 全同关系C. 全异关系D. A真包含B13.若SAP与PAS恰为一真一假,则S与P的外延关系可以是B D 2.00分A. 全异关系B. 真包含于关系C. 全同关系D. 真包含关系14.当“所有A是B”为假而“有B不是A”为真时,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B C2.00分A. A真包含BB. 全异关系C. 交叉关系D. 全同关系15.若A和B都是单独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B D ;2.00分A. 交叉关系B. 同一关系C. 真包含关系D. 全异关系16.“划分按层次可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任何划分都包含母项、子项和根据三部分;”这一议论对“划分”这一概念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 B D 2.00分A. 先从内涵,后从外延B. 仅从内涵C. 仅从外延D. 先从外延,后从内涵17.将“纺织品”概括为“商品”,限制为“丝织品”,其中A B C 2.00分A. 概括不正确B. 概括不正确,限制正确C. 限制正确D. 概括正确18.以“有些刑事案件是不公开审理案件”为前提进行命题变形直接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有 A C 2.00分A. 有的刑事案件不是公开审理案件B. 有的刑事案件是公开审理案件C. 有的不公开审理案件是刑事案件D. 有的公开审理案件不是刑事案件19.“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的“鲁迅”这一概念A C D 2.00分A. 是单独概念B. 与“中国伟大作家”之间为全同关系C. 与“作家”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D. 不能进行划分20.如果A概念的部分外延与B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则A与B的外延间可能是B C2.00分A. B真包含AB. A真包含BC. B真包含于AD. A真包含于B三、判断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总分30.001.或者“全班同学都是团员”为假,或者“全班同学都不是团员”为假;“全班同学都不是团员”为假;所以“全班同学都是团员”为真;1.00分错误正确2.只有快车,才在这一站停车;上一列车是快车;所以,它在这一站停车;1.00分错误正确3.并非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没有一个共产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因此所有的共产主义者都是唯物主义者;1.00分错误正确4.“正方形是平面内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作为概念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5.我们队除非技术发挥好、配合好,才能战胜乙队;我们队总是配合不好,可见我们队不能战胜乙队;1.00分错误正确6.若是仇杀案的凶手,则罪犯与死者必然有仇;他是仇杀案的凶手,但与死者无仇;1.00分错误正确7.“机会主义者就是看机会而采取行动的人;”作为概念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8.历史小说可能百看不厌,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所以三国演义必然是百看不厌的;1.00分错误正确9.物质是不灭的,这只笔是物质,所以这只笔是不灭的;1.00分错误正确10.不是快车是不带邮件的,下次列车是快车,所以下次列车是带邮件的;1.00分错误正确11.“奇数就是偶数加1而成的数,偶数则是奇数加1或减1而成的数;”作为概念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12.已知若A不是B,则C是D;C不是D,因为A是B;1.00分错误正确13.如果大家都动手大搞卫生,那么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1.00分错误正确14.火星上或者有人类存在或者没有人类存在,但我不能断定火星上有人类存在是真的还是火星上没有人类存在是真的;1.00分错误正确15.“期刊分为月刊和季刊;”作为划分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16.“语言不是上层建筑;”作为概念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17.如果桥梁被水冲坏了,汽车就不会准时回来,现在汽车没有准时回来,所以桥梁被水冲坏了;1.00分错误正确18.“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作为划分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19.前提虚假可能不是正确的推理,所以,前提虚假必然不是正确的推理;1.00分错误正确20.“商品是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作为概念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21.“中国的少数民族分为蒙、藏、回、满、维吾尔和汉族等五十多个民族;”作为划分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22.“文学作品分为古典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作为划分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23.我基本上完全同意他的意见;1.00分错误正确24.当有人说欧谛德谟说谎时,他狡辩说:“谁说谎,谁就是说不存在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因此没有人说谎;”1.00分错误正确25.他在20世纪里活100多岁;1.00分错误正确26.甲说:“这种陶瓷产品如果不是景德镇产的,就是唐山产的;”乙说:“不它既不是景德镇产的,也不是唐山产的;”1.00分错误正确27.物质世界不可能是静止的,自然界是物质世界,所以,自然界不可能是静止的;1.00分错误正确28.“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各种艺术成分;”作为划分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29.“华东师范大学分为文科各系和理科各系;”作为划分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30.“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作为概念是否正确 1.00分错误正确法律逻辑学作业二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总分30.001.动物学家用一种苍蝇猩猩蝇做实验;如果在猩猩蝇生长期内给予全日光照,猩猩蝇经过208小时成熟;如果给予半日光照,则猩猩蝇需要212小时才能生长成熟;如果在生长期内无光照,则要219小时内才能成熟;可见,光照时间长短是猩猩蝇成熟期长短的原因;该实验运用的寻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是D 1.00分A. 求异法B. 求同法C. 剩余法D. 共变法2.甲说:“根据该被告犯罪的情况,不应从重处罚;”乙说:“那就应从轻处罚;”甲说:“也不应从轻处罚;”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甲说的话D 1.00分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排中律C. 违反矛盾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3."我既肯定有人不是好的,又肯定所有人是好的"犯了A的逻辑错误;1.00分A. 自相矛盾B. 模棱两可C. 推不出D. 转移论题4.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 B 的逻辑错误;1.00分A. 虚假论据B. 循环论证C. 预期理由D. 推不出5.某甲说:“要说必然会胜诉是不对的,谁能担保必然会胜诉呢要说可能不会胜诉也是不对的,怎么可能不会胜诉呢”; 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某甲说的话C1.00分A. 违反同一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排中律D. 违反矛盾律6.前年引进美国大片廊桥遗梦,仅仅在滨州市放映一周时间,各影剧院的总票房收入就达到800万元;这一次滨州市又引进泰坦尼克号,准备连续放映10天,1000万元的票房收入应该能够突破;根据这些信息,分析上述推断最可能隐含以下哪项假设 C 1.00分A. 各影剧院普遍更新设备,这一次的音响效果比以前有很大改善;B. 滨州市很多人因为映期时间短都没有看廊桥遗梦,这一次可以得到补偿;C. 这两部片子都是艺术精品,预计每天的上座率、票价等非常类似;D. 连续放映10天是以往比较少见的映期安排,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7.张三说:“根据该被告犯罪的情况,不应从重处罚;”乙说:“那就应从轻处罚;”甲说:“也不应从轻处罚;”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甲说的话D 1.00分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排中律C. 违反矛盾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8.在下列判断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有C ;1.00分A. SEP真且PES真B. SIP真且SOP真C. SEP真且SEP真D. SOP真且SIP真9.在假说的形成阶段提出初步假定时运用的推理大多是C 1.00分A. 模态推理和归纳推理B.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C.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D. 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10."我不认为所有学生都是勤奋的,我也不认为所有学生都是勤奋的;"以上议论C的逻辑要求;1.00分A. 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B. 违反同一律C. 违反排中律D. 违反矛盾律11.“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A ;1.00分A. 求同求异并用法B. 求异法C. 求同法D. 共变法12.光线的照射,有助于缓解冬季抑郁症;研究人员曾对9名患者进行研究,他们均因冬季白天变短而患上冬季抑郁症;研究人员让患者在清早和傍晚各受3个小时伴有花香的强光照射;一周之内,7名患者完全摆脱抑郁,另外两人也表现出显着好转;由于光照会诱使身体误以为夏季已经来临,这样便治好冬季抑郁症; B 1.00分A. 9名患者中最先痊愈的3位均为女性,但对男性的治疗效果较为迟缓;B. 每天6小时的非工作状态,改变了患者原来的生活环境,改善了他们的心态;这是对抑郁症患者的一种主要影响;C. 该实验均在北半球的温带气候中进行,无法区分南北两半球的实验差异,但也无法预先排除;D. 强光照射对于皮肤的损害义尽得到专门研究的证实,其中夏季比起冬季的危害性更大;13.据对一批企业的调查显示,这些企业总经理的平均年龄是57岁,而在20年前,这些企业的总经理的平均年龄大约是49岁;这说明,目前企业中总经理的年龄呈老化趋势;以下哪项对于题干的论证提出的质疑最为有力A 1.00分A. 题干中没有说明,这些总经理任职的平均年数;B. 20年前这些企业的总经理的平均年龄,仅是个近似数字;C. 题干中的信息,仅仅基于有20年以上历史的企业;D. 题干中没有说明,20年前这些企业关于总经理人选是否有年龄限制;14.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经验主义不能一概反对;例如,工作经验、生产经验等就不应该反对;”这句话A 1.00分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矛盾律C. 违反排中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15.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我不认为到会的都是好律师,也不认为到会的有些不是好律师;”这句话A 1.00分A. 违反排中律B. 违反矛盾律C. 违反同一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16.如果同时否定“必然p”和“必然非p”,则B 1.00分A. 违反同一律B. 违反排中律C. 违反矛盾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17.在以下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B 1.00分A. SIP真且SAP假B. SEP真且SOP假C. SAP真且SOP假D. SOP真且SIP假18.间接反驳过程中,所运用的逻辑基本规律是C ;1.00分A. 同一律B. 排中律C. 矛盾律D. 充足理由律19.在某次税务检查后,4位工商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甲:所有个体户都没纳税;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纳税;丙:个体户不都没纳税;丁:有的个体户没纳税;如果4人只有一人断定属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B1.00分A. 丁的断定属实,陈老板没纳税B. 丙的断定属实,陈老板纳了税C. 丙的断定属实,但陈老板没纳税D. 甲的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20.既断定“p←q”为真,又断定“p∧﹁q”为假,则 B 1.00分A. 违反矛盾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排中律D. 违反同一律21.在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是A 1.00分A. 某关系既是非对称的,又是反对称的B. 某关系不是对称的,而是反对称的C. 某关系不是对称的,也不是非对称的D. 某关系不是对称的,也不是反对称的22.“如果构成犯罪,就要触犯刑法;王某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但是没有触犯刑法;”该命题违反了什么样的逻辑规律B 1.00分A. 排中律B. 矛盾律C. 同一律D. 充足理由律23.对“如果灯亮,那么有电”和“如果灯不亮,那么无电”这两个命题同时肯定,则A1.00分A. 不违反矛盾律也不违反排中律B. 既违反矛盾律又违反排中律C. 只违反矛盾律D. 违反矛盾律24.如果否定p∧q而肯定p∨q,则A 1.00分A. 不违反逻辑规律B. 违反排中律D. 违反矛盾律25.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有D ;1.00分A. 必然P真且可能假B. 必然P真且可能P真C. 可能P假且可能P真D. 可能P假且可能假26.甲说:“请问,这个罪犯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呢”乙说:“这个罪犯既不是故意犯罪,也不是过失犯罪;”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乙说的话A 1.00分A. 违反排中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矛盾律D. 违反同一律27."论题应当保持同一",其实也是遵循B ;1.00分A. 矛盾律B. 同一律C. 排中律D. 充足理由律28.法国里昂大学的科学家对一百名男子调查,得出结论:“留大胡子者易秃顶;”他们认为,由于浓密的长胡子妨碍皮肤散热,许多男子秃顶是机体为了保护大脑免于过热而脱发;他们使用的推理是C 1.00分A. 完全归纳推理B.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C. 科学归纳推理D. 概率归纳推理29.“如果所有贪污犯都有作案动机,那么有些贪污犯有作案动机”和“有些贪污犯没有作案动机,或者有些贪污犯有作案动机,是不对的”,若断定这两个复合命题都真,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1.00分A. 自相矛盾B. 偷换论题C. 偷换概念D. 模棱两可30.某人调查了若干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地区,发现其他情况都不完全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这些地方的普法教育搞的很好;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里的结论是运用了探求因果联系方法中的C得出的;1.00分A. 剩余法B. 求异法C. 求同法D. 共变法二、多选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总分40.001.甲说:“根据该被告犯罪的情况,不应从重处罚;”乙说:“那就应从轻处罚;”甲说:“也不应从轻处罚;”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甲说的话不符合下列哪些选项 A B D2.00分A. 违反排中律C. 不违反逻辑规律D. 违反同一律2.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经验主义不能一概反对;例如,工作经验、生产经验等就不应该反对;”这句话不符合下列哪些选项 B C D 2.00分A. 违反同一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矛盾律D. 违反排中律3.甲说:“说并非所有证人都说真话是成立的,说并非所有证人都不说真话也是成立的;”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甲说的话不符合下列哪些选项 A C D 2.00分A. 违反同一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排中律D. 违反矛盾律4.下列议论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A C D ;2.00分A. 这个人一定不是罪犯,当然他也可能是罪犯B. 这个人可能是罪犯,当然他也可能不是罪犯C. 这个人不可能不是罪犯,当然他也不一定是罪犯D. 这个人一定是罪犯,当然他也可能不是罪犯5.甲:“说所有证人都说真话是成立的,说有的证人不说真话也是成立的;”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甲说的话不符合下列哪些选项 A B D 2.00分A. 违反同一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矛盾律D. 违反排中律6.“能否理顺工资、价格的关系是改革成功的关键”,这句话A C 2.00分A. 违反矛盾律B. 没有违反逻辑规律C. 犯“自相矛盾”的错误D. 违反排中律7.下列情况不违反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有B C 2.00分A. 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做出两个相互矛盾或反对的判断,并断定为同真;B. 在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对象做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并断定为同假;C. 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做出两个相互矛盾或反对的判断,并断定为不能同真;D. 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做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并断定为同假;8.下列逻辑错误属于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 A D ;2.00分A. 混淆概念B. 模棱两可C. 自相矛盾D. 转移论题9.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是A B C 2.00分A. 推不出C. 预期理由D. 偷换概念10.下列各组断定中,既不违反不矛盾律,也不违反排中律的有 B D ;2.00分A. 同时肯定必须P和禁止PB. 同时肯定必须非P和禁止PC. 同时肯定禁止P和允许PD. 同时肯定允许P和允许非P11.下列复合命题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有A B 2.00分A. 不可能火灾有原因,并且不必然火灾没有原因B. 火灾有原因是必然的,火灾没有原因也是可能的C. 火灾必然有原因,并且不可能没有原因D. 可能火灾有原因,并且火灾必然有原因12.既断定SAP假,又断定SEP假,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B D ;2.00分A. 违反矛盾律B. 违反同一律C. 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D. 违反排中律13.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不会犯B C D的逻辑错误;2.00分A. 虚假论据B. 循环论证C. 预期理由D. 推不出14.某甲说:“要说必然会胜诉是不对的,谁能担保必然会胜诉呢要说可能不会胜诉也是不对的,怎么可能不会胜诉呢”; 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某甲说的话不符合下列哪些选项 A C D 2.00分A. 违反矛盾律B. 违反排中律C. 违反同一律D. 不违反逻辑规律15.不矛盾律的适用范围是A B C 2.00分A. 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判断B. 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C. 具有反对关系的判断D. 具有差等关系的判断16.张三说:“根据该被告犯罪的情况,不应从重处罚;”乙说:“那就应从轻处罚;”甲说:“也不应从轻处罚;”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甲说的话不符合下列哪些选项A C D2.00分A. 违反排中律B. 不违反逻辑规律C. 违反矛盾律D. 违反同一律17.在论证中,违反"论据必须真实"的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是A B ;2.00分。

法律逻辑学-作业

法律逻辑学-作业

一、多选(共计50分,每题2.5分,每题答案完全一样得满分,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系中,具有传递性质的关系有()。

A. 概念间的真包含于关系B. 概念间的交叉关系C. 判断间的等值关系D. 判断间的蕴涵关系错误:【A;C;D】2、下列逻辑形式中违反排中律的是()A.B.C.D.错误:【B;D】3、如果A与B都是单独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不可能是()关系。

A. 真包含于B. 真包含C. 交叉D. 不交叉错误:【A;B;C】4、当“所有A是B”为假而“有B不是A”为真的,A与B的外延关系或是()或者()关系。

A. 全同B. A真包含BC. 交叉D. 全异错误:【C;D】5、由“工人都是劳动者”推出“有的非工人不是劳动者”,其间()。

A. 只需用换质法B. 只需用换位法C. 既要用换质法又要用换位法D. 先要用换质法错误:【C;D】6、与“如果非p,那么q”等值的是()A. 并非(非p且非q)B. 只有q,才非pC. 只有p,才非qD. 如果非q,那么p错误:【A;B;C;D】7、下列不具有相同逻辑值的命题是()A. 与B. 与C. 与D. p→q与r→s错误:【A;B】8、若“所有S是P”与“所有P是S”均假,则S与P在外延具有()关系或()关系。

A. 全同B. S真包含PC. 全异D. 交叉错误:【C;D】9、以PEM为一前提,增补()为另一前提,可以必然推出。

A. SAMB. SOMC. SIMD. MAS错误:【A;C;D】10、下列逻辑形式中违反矛盾律的是()A.B.C.D.错误:【A;C;D】11、当SEP为假时,其主项与谓项外延上具有()A. 交叉关系;B. 真包含关系;C. 真包含于关系;D. 全异关系。

错误:【A;B;C】12、若一有效三段论的小前提是全称否定命题,则大其前提可以是()或()。

A. PAMB. PEMC. MOPD. 没有P不同M错误:【A;D】13、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区别表现在()A. 思维的进程不同;B. 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性质不同;C. 结论与前提断定的范围不同;D. 前提的真假不同。

【精品】法律逻辑学作业16

【精品】法律逻辑学作业16

法律逻辑学作业1(第二章至第三章)一、说明并图示下列各组概念间的关系。

1、盗窃犯、杀人犯、强奸犯、罪犯。

2、人民、人民法院、司法机关。

3、强制措施、逮捕、拘留、取保候审。

4、共青团员、青年、青年律师、律师事务所。

5、农村、农民、劳动模范、共产党员。

6、动物园、动物、人、机器人。

7、青年、共产党员、司法干部、审判员。

8、广播电视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广播电视大学法律专业学生。

二、指出下列性质判断的种类及其主项、谓项,并说明其主、谓项的周延情况。

1、有的犯罪是女性犯罪。

2、这个团伙中所有的人都是惯犯。

3、刑法是惩治犯罪的法律。

4、有的经济合同不是合法的。

5、没有一个盗窃罪不是故意犯罪。

6、地球不是没有卫星的。

7、犯罪行为是有社会危害性的。

8、这个人是审判员。

三、指出下列各组中性质判断的种类,并说明每组性质判断之间是哪一种对当关系。

1、所有法律都是有阶级性的。

有些法律不是有阶级性的。

2、某甲是有作案时间的。

某甲不是有作案时间的。

3、凡被告都有权辩护。

有的被告有权辩护。

4、某甲所有证词都不是可信的。

某甲有的证词是可信的。

5、这个单位有的人是青年。

这个单位有的人不是青年。

6、那家商店所有的商品都是高档的。

那家商店所有的商品都不是高档的。

四、已知下列性质判断为真,请根据对当关系指出与其主、谓项相同的其他几种性质判断的真假情况。

1、凡概念都是用语词表达的。

2、这个律师的辩护词有的不是符合事实的。

3、有些经济合同是购销合同。

4、凡人民团体都不是审判机关。

五、指出下列性质判断对当关系推理的种类,并写出其推理形式。

1、并非所有被告都是罪犯;所以,有的被告不是罪犯。

2、有些坐过牢的人是好人;所以,并非所有坐过牢的人都不是好人。

3、地球上所有的洲都有矿藏;所以,地球上有的洲有矿藏。

4、所有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都是无效的;所以,并非所有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都不是无效的。

5、并非这个单位所有的人都不是嫌疑犯;所以,这个单位有的人是嫌疑犯。

逻辑学 例题 -回复

逻辑学 例题 -回复

逻辑学例题
1. 所有的猫都有尾巴。

小明家的宠物是猫。

那么,小明家的宠物有尾巴吗?
答案:是的,因为根据逻辑学中的全称命题,如果所有的猫都有尾巴,而小明家的宠物是猫,那么小明家的宠物就有尾巴。

2. 如果一个人是医生,那么他必须接受过专业的医学教育。

小李是一名医生。

那么,小李一定接受过专业的医学教育吗?
答案:不一定,因为虽然逻辑学中的条件命题表明如果一个人是医生,那么他必须接受过专业的医学教育,但是这并不能保证所有医生都接受过专业的医学教育。

可能存在没有接受过专业医学教育的人也成为了医生的情况。

3. 所有的鸟都有翅膀。

企鹅是一种鸟。

那么,企鹅有翅膀吗?
答案:是的,因为根据逻辑学中的全称命题,如果所有的鸟都有翅膀,而企鹅是一种鸟,那么企鹅就有翅膀。

4. 如果一个物体是金属,那么它可以导电。

铁是一种金属。

那么,铁可以导电吗?
答案:是的,因为根据逻辑学中的条件命题,如果一个物体是金属,那么它可以导电,而铁是一种金属,所以铁可以导电。

5. 所有的水果都是甜的。

柠檬是一种水果。

那么,柠檬一定是甜的吗?
答案:不一定,因为虽然逻辑学中的全称命题表明如果所有
的水果都是甜的,而柠檬是一种水果,但是这并不能保证所有水果都是甜的。

可能存在不是甜的水果也属于水果的情况。

[东北大学]20秋学期《逻辑学》在线平时作业1

[东北大学]20秋学期《逻辑学》在线平时作业1

20秋学期《逻辑学》在线平时作业1
一、单选题
1.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別、取决于()。

A.逻辑常项
B.变项
C.思维的内容
D.语言表达形式
正确答案:A
2.“如果SAP是真的,那么,SEP就是假的,已知SEP是真的,所以,SAP是假的”。

这个推理是()。

A.正确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B.错误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C.正确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D.错误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正确答案:A
3.相容选言推理的错误式是()。

A.肯定否定式
B.否定肯定式
C.肯定前件式
D.否定前件式
正确答案:A
4.“太阳系的行星有金星、木星、水星、火星、海王星、地球等”,这是运用()。

方法来明确概念外延的。

A.列举
B.一次划分
C.连续划分
D.二分法
正确答案:A
5.“直接推理都是必然推理”这一判断是()。

A.SAP
B.SEP
C.SIP
D.SOP
正确答案:D
6.“船是在水面上运行的交通运输工具”这个关于船的定义是()。

A.发生定义
B.功用定义
C.关系定义
D.一般属加种差定义
正确答案:B
7.运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所容易犯的逻辑错误是()。

A.虚假论据
B.机械类比。

逻辑学作业汇编,期末复习资料,重点备考

逻辑学作业汇编,期末复习资料,重点备考

1.简答题举出一个合取命题推理的例子我的答案:她是一个热心的人,她是一-个可爱的人,所以,她是一个热心又可爱的人。

2.简答题举出一个析取命题推理的例子我的答案:她很热心或者很可爱。

她不可爱。

所以,她很热心。

3.简答题举出一个条件命题推理的例子我的答案:2+3=5。

所以,如果大海是绿色的,那么2+3=5。

4.简答题举出一个等值命题推理的例子我的答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所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当且仅当它是正方形。

5.简述穆勒五法我的答案:一、求同法(一)定义:在被研究的现象a出现的若干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同的,那么,这个相同的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a的原因。

(二)运用求同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①先行现象中表面的“同”可能掩盖本质的“异”,表面的“异”可能掩盖本质的“同”;②在搜集整理先行情况时,由于各种原因,某种共有的先行条件可能会被遗漏掉;③相同的先行情况可能不止一个,而是有多个。

(二)注意①应尽可能地多考察一些场合,场合越多,先行情况中那个相同情况作为被研究现象a的原因就越可靠;②要科学地分析是否还有其他的相同先行情况,以确定不相同先行情况的非决定作用,突出相同先行情况对被研究现象a的决定作用。

二、求异法(一)求异法的定义求异法又叫差异法,其基本内容是:在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只有-个先行情况是不同的,其余都相同;并且,当这个不.同的先行情况出现时,被研究现象a出现,否则a不出现。

那么,这个不同的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a的原因。

求异法的特点是同中求异。

(二)运用求异法时应注意的问题与求同法相比,求异法是在被研究对象处于人为的严格控制状态下进行实验的方法,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比求同法少,故其结论的真实性较求同法更为可靠。

此外,由于在求异法两个场合的先行情况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不相同,其余的都相同,因此,不具有该先行情况的场合事实.上是为被推测的研究现象a的原因做了一个反证。

逻辑学 逻辑学例题题目及答案

逻辑学 逻辑学例题题目及答案

2011春逻辑学作业( 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在“p并且q”中,逻辑变项是( p,q ),逻辑常项是( 并且 )。

2.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 常项 )和逻辑( 变项 )两个部分组成的。

3.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是(内涵)和(外延)。

4.在“人是从猿演变来的的”中,“人”从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角度看,是( 集合 )概念。

从普遍概念与单独概念的角度看,是( 普遍 )概念,5.定义是揭示概念( 内涵 )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 外延 )的逻辑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C)1.“如果p那么q”与“只有p才q”这两个判断形式,它们含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C )2.“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语句的“群众”属于( )A. 负概念B. 空概念 C.集合概念 D.非集合概念( C )3.“共青团员”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为( )A.工人B. 劳动者C.青年D.共产党员( C )4.“连队”和“战士”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 )A.全同关系B. 交叉关系C.全异关系D. 属种关系( D )5“所有的金属是导电体”这一判断中主项“金属”和谓项“导电体”两概念外延之间具有( )关系。

A.全同关系B. 真包含于关系C. 真包含关系D.交叉关系( D )6.“大学生”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为( )A.共青团员B. 北京大学的学生C.女大学生D.学生( D )7.下列属于正确划分的是( )A.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B. 关系判断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量项C. 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D.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推理( D )8.“概念”可以概括为( )A.判断B. 语言C.推理D.思维形式( D )9.下列对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 )A.把“北京市”限制为“西城区”B.把“书籍”限制为“《普通逻辑学》C.把“黄山”限制为“风景秀丽的黄山”D.把“数学家”限制为“陈景润”( D )10.“郭沫若是著名的学者和作家”中”郭沫若”是( )A.普遍概念B.可以进行限制C.与“作家”之间为真包含关系D.可以进行概括三、多项选择题(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答案,每题4分,共20分)( A、D )1.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交叉关系的是( )A.“出口商品”和“自行车”B. “青年”和“共青团员”C. “超过18岁的人”和“不超过50岁的人”D.“非知识分子”和“文盲”( A、D )2.“这个商店的商品琳琅满目”中的“这个商店的商品”属于( )A.普遍概念B. 单独概念B C.集合概念 D .非集合概念( A 、C )3.若“A 可以分为B ,C ,D ”是一个正确的划分,则B 和C 的外延一定是( )A.反对关系B.矛盾关系C.全异关系D.交叉关系( A 、C )4.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A. “企业”和“工厂”B. “工厂”和“车间”C. “行星”和“木星”D. “花卉”和“牡丹”( A 、C )5.如果“有S 不是P ”为真,那么S 与P 可能具有( )A. 全异关系B.真包含于关系C. 真包含关系D.全同关系四、图示题(共30分)1(每题5分,共10分)(1)A.联合国 B.中国C.河北省(2)A.动物 B.动物园C.牛2.按题目所给出的关系用欧拉图表示出概念外延之间的逻辑关系(每题5分,共10分)(1)A 真包含于B ,C与B 交叉,C 和A 交叉(2)所有A 不是B3.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判断中的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10分)“房屋(A)都是建筑物(B),有的古迹(C)不是房屋,有的古迹是房屋;有的山洞(D )是古迹,但不是建筑物”2011春逻辑学作业( 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性质判断的词项有( 联项 )、(量项)、主项、谓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钱是万源是/不是万恶之源》有感
逻辑班学号:26 10电商3 梅妙欣 10251103337
谈起这个辩论赛,我不得不说一句:我跟它很有缘!在种种的机缘巧合之下,我已经看了这个比赛将近6次了。

还记得,第一次观看它的时候,我还是个初中,当时的我就已经被辩手们的玩弄文字的风采与魅力深深折服了。

到现在,他们铿锵激昂的语音语调,气定神闲的手语姿势,古今中外的论据论证,准确生动的文字陈述,谨慎严密的逻辑思维,还是令我深感震撼。

尤其是马大的四辩选手,其逻辑严明、用词犀利的总结陈词简直令人拍案叫绝。

关于钱是不是万恶之源这个话题,争论的声音从来就不曾间断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番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

下面是我看完这场比赛后,一些关于这个话题的个人看法。

如果站在反方的角度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会从两个“钱”和“恶”两个点切入来说明钱不是万恶之源。

第一,钱只是一般等价物,是人类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所以说钱的出现源自于人类。

如果万恶来自于钱,而钱又来自于人类,那么用很简单的逻辑推出的应该:人类才是万恶之源啊!
第二,所谓的恶也只人在意识的驱使下的行为。

在伦理学中,它的评判标准是道德。

换言之,与道德不符合的行为就是恶,可是道德标准的制定还是人,我们还是未能跳出人的意识范畴去客观地看待:什么才是恶。

既然恶是带有人的主观色彩的,不是真实的存在,这是不是意味,它会随时发生变化呢?或者某一天,它也会变成是善呢?那么钱是万恶之源,也可以说成是钱是万善之源了。

是善还是恶,就在人的一念之间,我们还能说钱是万恶之源吗?
如果是站在正方的角度,我会从多个角度来论证钱是万恶之源。

从经济学看,当今所有的经济犯罪的直接目的就是谋取更多的金钱;从历史学看,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历史都有过历时数载的为了钱而烧杀抢掠的事件,利益的驱动令人丧失理智,变成金钱的奴隶;从社会学看,社会的直接利益对象便是钱,钱作为一般等价物而存在在这个社会,其强大的威力诱发人们为了获得它而不择手段,甚至触及法律的底线。

综上所诉,无非就是钱这个东西引发了多少犯罪的产生,足以证明钱是万恶之源。

此外,命题中的万恶究竟指的是什么。

它指的是万种甚至是所有的恶行,还是指万恶这种程度呢?如果是指万恶这种程度,我们也就可以说明钱是万恶之源了。

虽然说在钱还没有产生之前,人类社会上就已经有杀害同类等当今被我们所认定的恶的行为的存在,但这只是小数。

这些只能称得上是“恶”,但绝不是“万恶”。

然而,在钱产生之后,人类社会上恶行之多罄竹难书。

金钱使原本心性善良的人为了一己之私而变得丧心病狂,一切只向“钱”看,多少贩毒分子为了钱把魔爪伸向正值花样年华的青少年,多少高官为了钱而无视老百姓的居住安全,多少老板为了钱而夹带私逃置无数名工人的生计不顾……钱,还是钱,它令罪恶的种类不断地变异,罪恶的数量不断繁衍,从而派生成了今天这个罪恶种类繁多,数量惊人的“万恶”局面。

钱蒙蔽了人们的双眼,禁锢人们的心灵,使一系列丑陋无比的恶行充斥这个社会,所以说钱就是万恶之源。

以上只是我个人认为可以补充武大和马大双方的论证的一些观点。

是辩论还是诡辩,各花入各眼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