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鲁 迅
鲁迅

但骄傲如斯,他不能与朱安过正常的夫妻生活, 但毕竟是人,鲁迅也需要爱情,于是在许广平 出现之后,鲁迅便抛开所有的自卑,所有的压 力,为自己的爱情勇敢的去挑战。鲁迅与许广 平虽然远离北平,生活在上海,但是朱安的存 在则一直成为不时飘过他们心头的阴影。这正 如一位学者指出的那样:“在鲁迅一生的婚恋、 性爱生活和心态中,始终渗透着他的影响;而 鲁迅在母亲、妻子和爱人之间所深刻而痛苦地 面临和感觉到的,正是他毕生终于未能完全摆 脱和逾越的心理困境和障碍。”
有实无名的爱情
与朱安长时间住在一个院子里却从没产生过爱 情的鲁迅在44岁那年遇到了他的真爱,那个不 漂亮却很优秀的许广平。但由于出于对母亲的 爱和对朱安的保护(离婚对朱安来说是致命的 打击),鲁迅并没有与朱安离婚,按照当时法 律来说,鲁迅先生和许广平女士的婚姻是不成 立的,因此,我们说他们之间只有爱情,并不 存在婚姻。
它是鲁迅时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民众疾苦的载体,是与
他所处的时代保持密切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鲁迅说,杂 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 争”。
鲁迅杂文的发展 和演变可以划分 以下三个阶段:
一、形成期
鲁迅“五四”时期的杂文,批 判了“节” “烈” “孝”等封 建伦理观念,揭露了封建复古派 的本质,体现了“五四”时期提 倡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杂文 集《热风》和《坟》。
鲁迅母亲很高兴,当即定下了亲事。不料,事起突然。 鲁迅的保姆长妈妈有个远房外甥女朱安,早就想介绍给鲁迅, 可是鲁迅母亲已订上了琴姑。长妈妈便在鲁迅母亲面前搬弄 口舌,说鲁迅与琴姑结合要“犯冲”,不吉利。鲁迅母亲便 动摇了。第二个春天,她便决定包办鲁迅与朱安的婚事。
2. 包办婚姻的悲剧 原配 朱安…
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
与鲁 迅先生聊天的心得

与鲁迅先生聊天的心得《与鲁迅先生聊天的心得》一直以来,鲁迅先生在我心中都是一位严肃、犀利的文学巨匠。
但未曾想,一次奇妙的际遇,让我有机会与鲁迅先生面对面地聊天,这彻底颠覆了我对他的固有印象。
那是一个阳光并不怎么明媚的下午,我百无聊赖地在街头闲逛。
突然,眼前的景象变得模糊起来,等我再次看清时,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陌生的书房之中。
书房的布置简单而古朴,堆满了书籍和文稿。
就在我满心疑惑之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的面前。
那标志性的短发,浓密的胡须,还有那深邃而锐利的眼神,不是鲁迅先生又是谁?我紧张得不知所措,鲁迅先生却微微一笑,示意我坐下。
我战战兢兢地坐在椅子上,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似的,砰砰直跳。
鲁迅先生似乎看出了我的紧张,他温和地说道:“莫要紧张,孩子,咱们就当是朋友间的闲聊。
”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坚定的力量。
我定了定神,鼓起勇气说道:“先生,您的文章总是那么深刻,让人深思。
” 鲁迅先生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不过是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写出来罢了。
” 说着,他拿起桌上的一支笔,在手中把玩着。
我接着问道:“先生,您当初为何会选择以笔为武器,去批判那些社会的黑暗呢?” 鲁迅先生沉默了片刻,目光变得凝重起来,他缓缓说道:“当时的社会,麻木不仁者众多,封建礼教如枷锁般束缚着人们的思想。
我只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唤醒那些沉睡的灵魂。
” 我看着他那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那在写作的过程中,您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或者挫折呢?” 我好奇地问道。
鲁迅先生笑了笑,说道:“困难?那自然是有的。
外界的压力,同行的误解,甚至还有威胁和迫害。
但这些与唤醒民众的使命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他的语气中没有丝毫的抱怨,只有坚定和执着。
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点点困难就想要退缩,顿时觉得羞愧万分。
鲁迅先生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说道:“孩子,人生的道路上,困难是难免的。
关键是要有勇气去面对,去克服。
” 他顿了顿,又说:“就像我笔下的那些人物,阿 Q 也好,祥林嫂也罢,他们都是被生活压迫的可怜人,但如果他们能有勇气去抗争,去改变,或许结局就会不一样。
鲁鲁迅先生的简介

鲁鲁迅先生的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
的开创者和杰出代表。
他的文学作品极具思想深度和社会关怀,尤其
是对于中国旧制度的批判和对于人性的探讨,使得他成为了中国现代
思想和文化的象征。
鲁迅于1881年生于浙江嘉兴,家境富裕,但由于父母过世,他
开始了流离失所的生活,先后在上海、江苏、杭州等地度过了青年时代。
1902年,鲁迅考入南京高级师范学校,三年后毕业后在天津沦陷
一事中担任了救济难民的义务工作,这一经历也是他社会思想和文学
创作的重要来源。
鲁迅最早的创作是汉文学说文章,不久开始接触英文,并于1918年开始用中文写作。
他的小说、杂文和评论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和道德混乱,深刻揭示了官僚和封建制度的黑暗和教育体制
的短处,无情地批判了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和人们的自私贪婪。
他的创
作充满着激情和苦闷,话语具有强烈的反叛性和启示性。
鲁迅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对于文学、艺术和文化传播的思考和
实践。
他曾创办《新星》等文学刊物,提倡现代主义文学和民族解放
的革新思潮。
他也是文化批评家,谴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腐朽和没落,并推崇西方现代文学和艺术的精髓。
鲁迅先生于1936年在上海去世,留下了光辉的文化遗产和激励
人心的政治遗志。
他的思想和创作承载了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内涵,
并对后代作家和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精神所在,包括对于自
由与民主的坚定追求、对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关注、对于真理和正义
的执着不懈,值得我们永远记忆和缅怀。
关于鲁迅的名人名言及意思

关于鲁迅的名人名言及意思1.鲁迅的名言警句鲁迅名言警句精粹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鲁迅名言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鲁迅名言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鲁迅名言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即为被别国所注意。
--鲁迅名言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
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
--鲁迅名言勇者举刀向强者--鲁迅名言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鲁迅名言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名言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鲁迅名言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
--鲁迅名言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239 303934明。
--鲁迅名言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
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鲁迅鲁迅名言警句精粹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鲁迅名言鲁迅名言警句精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名言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鲁迅名言。
2.关于鲁迅的名言1、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
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3、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4、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6、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简介鲁迅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我

灵台,也叫灵府,指 心
神矢,罗马神话爱神 之箭。
故园,是指故国,故 乡。暗,晦暗。 荃, 香草
轩辕 ,即轩辕氏 , 大 汉民族的祖先黄帝
和鲁迅亦友亦敌的林语堂这样评价鲁迅:
不交锋则不乐 ,不披甲亦不乐, 即使无锋可交,无 矛可持,拾一石子 投狗,偶中,亦快 然于胸中,此鲁迅 之一副活形也。
学习目标
沉重累赘
羡慕牛马
后来:尽管打了折扣
给略等于牛马的价格
沉垫垫的觉得 安心,喜欢
心悦诚服,恭颂 太平盛世
⒉在叙述“钞票贬值”事件过程中,作者着意突出了“人”在事件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有哪些变化?
明确:开始兑换--乐意 ↓
停止兑现--不甘心 ↓
折换现银--非常高兴
“现银兑钞”事件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 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欢喜。
作者由“钞票贬值”联想到了什么?两者之 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①“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 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鲁迅简介鲁迅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我
鲁迅简介
鲁迅(1881—— 1936),本名周树 人,字豫才。我国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 “鲁迅”为笔名发 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随
后又发表《孔一 己》、《药》等小 说“四-一二”后,
定居上海。
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思现 实(引子)
路
事(兑钞) 想(变奴隶)
小
结
历 史(观点) 现象(治与乱) 本质 做不成奴隶
做稳了奴隶
现实 (号召)
不满 创造(第三样时代)
一、分析“引子”(1~4)
⒈课文是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出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课文是由什么日常小事引出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的?
鲁迅简介

生平
(一)早期(1881——1917)
鲁迅生平的早期也是他的成长时 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1881——1898年 家庭变故 家庭的败落,世态的炎凉,给涉世未 深的鲁迅心灵以重创,看到了“世人的真 面目”,即社会的冷酷、世人的虚伪。 2、1898——1917年 鲁迅走出家门,走出国门,广泛接触 了西方各种新思想,对进化论产生浓厚的 兴趣。
进化论
阶级论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 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 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 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 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 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 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 时是一个尽头!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华盖集续编》(1926) 《而已集》(1927) 《三闲集》 《二心集》(1930) 《南腔北调集》(1922-1933)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1934-1936)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作为学者的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 《古小说钩沉》 整理编辑《嵇康集》 论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评论: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
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 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 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 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了就有了十余篇。
(二)中期(1918——1927)
鲁迅

鲁迅
1、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1981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著作收入《鲁迅全集》。
鲁迅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
2、“鲁迅”笔名的由来
鲁迅先生用“鲁迅”这个笔名的原因有三:
一是由于母亲姓鲁,二是由于周鲁是同姓之国,三是取愚蠢而迅速之意。
这个笔名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母亲、祖国的热爱和对自己时刻不忘奋力前行的严格要求。
3、鲁迅先生的名言
①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②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③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④那苛刻的眼光挑剔自己,用宽容的胸怀对待他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章鲁迅课件

第二节《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一、《狂人日记》 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1918年5月《新青年》 (一)主题思想 1、暴露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弊害 2、揭露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历史 (二)人物形象(象征意义) 1、清醒的启蒙主义者 反传统:“从来如此,便对么?” 自审精神:自己也是吃人民族的一员 2、启蒙的艰难:自身的软弱
⑸散文: 散文诗集《野草》(1924—1926年,共23篇) 和散文集《朝花夕拾》(共10篇)。 ⑹杂文创作: 早期文言写的《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 《破恶声论》等论文; 后来的《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 等等。
⑺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 要》。
(3)形式的创新 结构:片断连缀 人称:交换运用 叙述:顺序与倒叙 线索:单线与双线 开头结尾: 变化多端 体式:多变 语言:洗练生动,口语与文言
4、地位 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荣传统 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 精神 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中所体现出来的革命人 道主义精神
6、左联 第三个高峰
左联《萌芽》《文艺研究》《巴尔底山》《十字 街头》 《故事新编》 7、评价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整体评价: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 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 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 半殖民地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 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陷阵的最正确、最 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认为:鲁迅是 “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 勇的旗手”, 是“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 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 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五四时期 四 五四时期 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 月发表《 年 月发表 狂人日记》 “随感录”杂文: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随感录” 随感录 杂文:我之节烈观, 支持语丝社、 支持语丝社、未名社 女师大风潮 (五)上海十年 上海十年(1927-1936) 五 上海十年 杂文创作 左联活动
祥林嫂
愚昧 (1)夫权观念——夫在从夫 夫在从夫,夫死从子 (2)贞节观念——从一而终 从一而终 (3)迷信观念——土地庙里捐门槛 土地庙里捐门槛
祥林嫂的悲剧是中国传统妇女悲剧的缩影。鲁迅塑 祥林嫂的悲剧是中国传统妇女悲剧的缩影 的中国传统妇女形象,其深刻之处在于他揭示了妇女所 其深刻之处在于他揭示了妇女所 的压迫,不仅是下层民众同受的压迫 不仅是下层民众同受的压迫,而且还受着整个 权社会的压迫,揭示了传统妇女在封建文化毒害下的特 揭示了传统妇女在封建文化毒害下的特 的精神特征。
新主子)。 [例6] 阿Q躺在土谷祠里做他的革命梦 躺在土谷祠里做他的革命梦: “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 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 , ‘ 阿 命! ’谁听它!第一个该死的是小 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 假洋鬼子,……留几条么? ?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 …… “东西 , …… 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 : 元宝 , 洋钱 , 洋 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 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 家的桌椅,——或者就用赵家的罢 或者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 小D来搬,要搬的快,搬的不快打嘴巴 搬的不快打嘴巴……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 ,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 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 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人睡觉 老婆眼胞上有疤的 。……吴妈长久不见了 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她
第三讲
鲁
迅
一、 鲁迅
二、《呐喊》、《 《彷徨》和《故事新编
三、 杂文、《野草 野草》和《朝花夕拾》
(一)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
鲁迅(1881——1936 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 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 士大夫家庭。七岁开始读书 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十三岁那年家 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 生一场很大的变故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 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呐喊 序
个案分析: :《祝福》的祥林嫂 被侮辱被损害
祥林嫂形象: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 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 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 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 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 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 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鲁迅是新文学的先驱者,早在日本留学时期就和周 鲁迅是新文学的先驱者 人一起译介欧美小说,出版了两册 出版了两册《域外小说集》。文 革命中,鲁迅以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鲁迅以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开 新文学灿烂的一页。他的小说集 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 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鲁迅的杂文则开 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和经典之作 了现代杂文的文体形式。
赢来的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被人抢了——阿Q这回 赢来的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被人抢了 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 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 用力的在自己的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刺的有些痛 用力的在自己的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 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 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人的是自己,被打 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人一般 , — 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人一般
《呐喊》:1923年出版 年出版,收集1918至1922年所作14篇25年所作11篇
《彷徨》
《呐喊》
1.启蒙主题 : 反封建
鲁迅小说的主要人物系列:启蒙者系列和蒙昧者系 鲁迅小说的主要人物系列
A.启蒙者系列: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 ,《药 “ ” 中的夏瑜 ,《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 中的吕纬甫,《 孤独者 》中 连殳, 《伤逝》中的子君、 、涓生等。 共同特点:觉醒——“人醒了无路可走” “人醒了无路可走”
阿Q向吴妈求婚,闹出了一场风波后 闹出了一场风波后,出去舂米一 都忘了。此时却听得外面很热闹 此时却听得外面很热闹。 阿Q生平本来最喜欢看热闹 生平本来最喜欢看热闹,便即寻声走出去了。 渐渐的寻到赵太爷的内院里,虽然在黄昏中,却辩得出 渐渐的寻到赵太爷的内院里 多人……吴妈只是哭…… 这小孤孀不知道闹着什么玩 阿Q想:“哼,有趣,这小孤孀不知道闹着什么玩 “
杂;但作者赋予狂人的是象征意义 但作者赋予狂人的是象征意义,这里的狂人是一个 醒者。他发现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他发现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呼吁“救救(没 “ 吃过人的)孩子”!狂人虽然“醒”了,但最终的归宿 ” 狂人虽然“ ” 是“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 赴某地候补矣” “
狂人的道路是所有觉醒者共同的道路。 狂人的道路是所有觉醒者共同的道路 吕纬甫、魏连殳都是近代社会最先觉醒的知识分子 魏连殳都是近代社会最先觉醒的知识分子 一度踔厉风发,结果都像苍蝇一样 “飞了一个小圈子 结果都像苍蝇一样,“ 便又回来停在原地”;子君 ” 子君、涓生为了婚姻自主和爱情 由,曾经是如此的坚强,向世界宣告“我是我的”,但 向世界宣告“ ” 最终子君不得不回“ 家 ”,郁郁而死,而留给涓生的 “ 无穷的忏悔。
[例7] 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 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 引诱野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 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勾当了。为 他们起见,所以他往往怒目而视 所以他往往怒目而视,或者大声说几句“诛心 “ 话,或者在冷僻处,便从后面掷一块小石头 便从后面掷一块小石头。 (4)看客的无聊:麻木,空虚 空虚,健忘。 [例8]
有些相关。他翻身便走。
[例9] 阿Q被枪毙之后—— 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 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 坏,被 毙便是他坏的证据;不坏何至被枪毙呢 不坏何至被枪毙呢?而城里的舆论 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 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 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 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 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了一趟了 他们白跟了一趟了。
阿 Q形象 :瘦伶仃,黄辫子 黄辫子,癞疮疤,破毡帽,大 连,瞪眼睛,懒洋洋——一个穷困不幸的流浪雇农 一个穷困不幸的流浪雇农。
阿Q
(1)精神胜利法:缺乏自我意识 缺乏自我意识。
表现之一:自尊自大 [例2] 鄙薄城里人——未庄叫“长凳” ,他也叫“长凳 未庄叫“ ” “ 城里人却叫“条凳” ,他想 “ ” 他想,这是错的,可笑! 鄙薄未庄人 —— 油煎大头鱼 ,未庄都加上半寸长 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 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真是不见世面的可笑的乡 人呵。 表现之二:自欺欺人 [例3] 说起家世——瞪着眼睛道 “我们先前——比你阔 瞪着眼睛道:“ 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 挨了打——心里想:“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 真不像样……”
阿Q既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人 既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人,在他的身上又集 了封建文化所产生的各种精神特征,即国民的劣根性。 了封建文化所产生的各种精神特征 迅将传统的悲剧和喜剧融于一体:一切可笑的,同时也 迅将传统的悲剧和喜剧融于一体 可悲的;一切可悲的,又都同时是可笑的 又都同时是可笑的。阿Q形象寄
会馆时期的鲁迅 鲁迅之所以成为鲁 日本学者竹内好认为,“绍兴会馆时期 鲁迅 会馆时期 鲁迅”是鲁迅 鲁迅 鲁 的关键: 他还没开始文学生活。他还在会馆的一间 他还在会馆的一间“闹鬼的屋子里”埋头 古碑,没有任何动作显露于外。“ “呐喊”还没爆发为“呐喊”,只让 感受到正在酝酿着的呐喊的凝重的沉默。我想像,鲁迅 感受到正在酝酿着的呐喊的凝重的沉默 鲁迅是否在这沉默 鲁迅 抓到了对他的一生来说都具有决定意义,可以叫做回心的那种东西。 抓到了对他的一生来说都具有决定意义 想像不出鲁迅的骨骼会在别的时期里形成。 鲁迅的骨骼会在别的时期里形成 鲁迅
(二)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1893年离家到南京求学,改名周树人 改名周树人。1902年赴日本 学,弃医从文 。 1909年回国 。 年回国 灵台无计逃神矢,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 迅
鲁迅的父母
(三)S会馆时期 槐树下的寓所里钞古碑,读佛经, ,整理和研究金石拓本 抄书,辑书 古小说钩沉、嵇康集 、中国小说史略、 S会馆 会馆里有三间屋,相传是往昔曾在院子里的槐树上缢死过一个女 相传是往昔曾在院子里的槐树上缢死过一个女 会馆 的,现在槐树已经高不可攀了,而这屋还没有人住 而这屋还没有人住;许多年,我便寓 这屋里钞古碑。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 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 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 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夏夜,蚊子多 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 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 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
十三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人醒了无路可走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 ,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 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 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 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 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 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 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 病状,不妨献诸旧友……
[例4] 挨了打,别人又要他说“是人打畜生” ——阿Q觉 别人又要他说“ ” 他是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 ,除了“ 自轻自贱 ”不算外 “ 下的就是“ 第一个 ”。状元不也是“ 第一个 ”么?“ 状元不也是“ “ “ 算是什么东西”呢!于是又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于是又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 表现之四:自谴自责 [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