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回忆鲁迅先生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3 回忆鲁迅先生课件 (共37张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3 回忆鲁迅先生课件 (共37张PPT)
1.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描写鲁迅先生? 阅读提示(1、自己默读课文,给全文段落标上序号。2、看哪些段落写的 是一件事情。)
2、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觉得是否可以?
2.《回忆鲁迅先生》中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 描写鲁迅先生?(答出5点即可)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①人之子的鲁迅 ②人之夫的鲁迅 ③人之友的鲁迅
④人之主的鲁迅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一个培植晚辈作家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 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
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 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人的老人 潇洒、幽默、风趣
合作探究
(2)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 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 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而这些都不是 通过作者的抽象说教中来的。
(3)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无一 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尤其是写到鲁迅生病之后的 各个细节,写到海婴的“明朝会”,看似完全平静的叙述,无一 “悲”字,但悲剧色彩流溢其间,读来令人心酸。
抓住细节,品味效果
①鲁迅的笑声。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 欢喜……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笑得咳嗽起来”
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
②鲁迅的幽默。
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 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这样开玩笑的话,可见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
导入新课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 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 生死场》。 鲁迅,原名__________,又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 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 家,是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在发表中国文 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首次使用笔名 “__________”。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 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 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__________;杂文集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专注教育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
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在鲁迅先生家里做客人,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
多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

还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
一过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
边小长桌上的圆钟,十一点半了,十一点四十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反正已十二点,电车也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

”许先生如此劝着。

鲁迅先生好象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小雨,
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
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以后也住到北四川路来,就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了,刮风的天,下
雨的天,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

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
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

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有一天约好我去包饺子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用
绞肉机绞成的牛肉,就和许先生站在客厅后边的方桌边包起来。

海婴公子围
着闹得起劲,一会儿把按成圆饼的面拿去了,他说做了一只船来,送在我们双击可编辑删除 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是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是温和、爱开玩笑的 好老师
写一写:试写旁批
鲁迅先生在生活琐事中体现着做人做事的品质 精神。
课文中,片段二、片段七、片段八、片段十没 有写旁批,请你静静读书,仔细斟酌,在课本上, 为这几个片段加上旁批。
(3)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 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尤其是写到鲁迅生 病之后的各个细节,看似完全平静的叙述,无一“悲”字, 但悲剧色彩流溢其间,读来令人心酸。
(4)更有趣味。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 描叙,可以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5)更有表现力。也就是所谓以小见大写法的最大的妙 处。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 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 有思想含量。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无私宽广不求报答
萧红要参加“回忆恩师鲁迅先生”的征 文比赛,字数要求不超过800字。如果你是萧 红,你会选择文中的哪些片段怎样来写呢?请 你列出提纲。
(提示:请你借助旁批思考作答?)

于儿子周海婴而言

鲁 迅
于妻子许广平而言


于学生萧红而言
丈夫、父亲、恩师
是慈祥亲切的好父亲
3.“我一走进卧室去……‘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语言描写。表现了鲁迅幽默随和的性格特点,为我们展 现出一个平易近人的鲁迅先生形象。
4.“鲁迅先生把海婴……‘他说不新鲜……就抹杀是不 对的。’”
鲁迅的严谨。
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值得借鉴,请合作探究并作总结。
1.语言朴实。 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琐事,语言朴实,刻画了一
(64-67)
思考①:在内容选材上, 这些事例有什么相似之处?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

部编人教版 七下 3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优质课件 PPT

部编人教版 七下 3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优质课件 PPT
• 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 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 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 夫呢?
• 知不知道在山林里兴风 狂啸的老虎,还时时回 过头来看顾小老虎呢。
小结

语言质朴浅白清新隽永

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捕捉细节

作者印象中的鲁迅:生活平凡随意、

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
伟大而平凡
怀鲁迅 (郁达夫)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
龙江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 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 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小说、散文集《跋涉》。1934年到 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 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 的地位。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 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 车上》,《小城三月》等。1942年1月22日死卒于香港。
• 片段三:“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
• 片段3 • 片段5 • 片段9
问题式批注
评价式批注
• 片段2“他刚抓起帽子来……仿佛不顾一切地 走去,”
• 片段6“但他还是展读……夜里很深的时光” • 片段11“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十二点钟”“
还是坐着……仍旧坐在那里” • 片段13“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随时方便”
在现代所有的中国人中,鲁迅无疑是最为深刻而且最为独特的一个, 他的遗嘱也是最为独特的一封。下面是遗嘱全文: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 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 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可以说,虽然本文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 感上的线索,全文展现出鲁迅的个性和气 质,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字里行 间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尊敬、爱戴 和怀念之情。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 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
拓展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16本 还有书信、日记和学术著作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广大群众争相奔 赴万国殡仪馆瞻仰遗容,中共中央也来电吊唁。22日, 送葬群众多达数万人。鲁迅遗体覆盖着上海民众所献" 民族魂"的旗子,安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阖(hé )
校.对(jiào ) 疙.瘩.(ɡē dɑ )
揩(kāi )
深恶.痛绝( wù )
注意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虹口(hónɡ ) 虹
虹( jiànɡ )
间断( jiàn ) 间
中间(jiān )
调羹( tiáo )


调动(diào )
不济( jì ) 济济一堂( jǐ)
(3)注意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萧 红 (xiāo) 潇洒( xiāo) 洞箫( xiāo )
揩桌子(kāi) 楷模(kǎi) 和谐(xié)
脾 气 (pí ) 啤酒( pí) 裨将( pí)
阖家(hé )
隔阂(hé )
2. 内容梳理 选文共有66个小自然段,总共写了鲁迅先生的十五件 事情。 第1自然段:写鲁迅先生的笑。 第2自然段:写鲁迅先生走路的姿态。 第3~7自然段:写在鲁迅先生家做客。 第8~13自然段:写鲁迅先生喜欢吃的东西以及在他家 吃饺子。 第14~17自然段:写鲁迅先生的调侃玩笑。 第18~23自然段:写“我”和鲁迅先生为了天晴而快乐。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解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解析

《回忆鲁迅先生》课文解析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品味】 “明朗”可见鲁迅笑声之爽快。

(这一细节描写,使鲁迅的开明爽朗、平易近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可亲可近。

【段析】突出先生坦白真诚、平易近人的性格,一下子就拉近了读者与伟人的距离。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段析】通过朴素的描写,逼真又传神地把鲁迅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鲁迅先生生病,刚好了一点,窗子开着,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火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品味】 针对“我”的“火红”的上衣,先生认真地发表见解。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

”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品味】 “不大漂亮”是鲁迅先生对“我”这次着装的看法。

过了一会又接着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混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 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混浊得很,所以把红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品味】 画线句体现了鲁迅先生坦荡、直率的性格特征。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品味】 鲁迅先生谈服饰的色彩搭配,与人的搭配,表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也表现了他的知识丰富。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深层探究
提问:阅读唐弢的《琐忆》,谈谈其与课文的异同。
都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幽

默风趣的性格;都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年的提携和关爱之
情以及对革命的支持。
相对课文而言,《琐忆》采撷的生活场景比较单调,
而课文却从“吃、住、待人接物”等各方面描写鲁迅先

生,显得比较充实。而且课文对鲁迅先生的生活细节描写
萧红是一位经常从记忆深处挖掘写作素材的作家,而这篇文章是 她这类作品的代表作。作者将自己与鲁迅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剪裁提炼,组织成文。节选部分共分八个生活片段叠加而成,自然空 行成段。
全文布局自由随意,用女性独有的敏锐目光悉心观察,捕捉到了 鲁迅先生许多灵动传神的细节,以质朴浅白、清新隽永的语言,于细 微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充满人情味的鲁迅,彰显了鲁迅的思想和人 格。
尤为具体生动,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鲁迅先生。
总结课文
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捕捉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 了鲁迅先生幽默、睿智、热情、宽容等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人物刻画充满人性,使鲁迅先生的形象栩栩如生。
拓展延伸
(1)观察和自己比较亲近的人的行为举止,采撷 具有个性的生活细节,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上网浏览、查找鲁迅的相关资料,增加对鲁 迅的了解。
自学互研
1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 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 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 《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 《生死场》。
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忆鲁迅先生》,作于鲁 迅逝世三年后。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导语】本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姿态、待人接物、读书写作等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情趣、气质以及高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课文原文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在鲁迅先生家里做客人,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多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

还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一过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边小长桌上的圆钟,十一点半了,十一点四十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反正已十二点,电车也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

”许先生如此劝着。

鲁迅先生好象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以后也住到北四川路来,就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了,刮风的天,下雨的天,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

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

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有一天约好我去包饺子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用绞肉机绞成的牛肉,就和许先生站在客厅后边的方桌边包起来。

海婴公子围着闹得起劲,一会儿把按成圆饼的面拿去了,他说做了一只船来,送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看它,转身他又做了一只小鸡。

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竭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鲁迅先生
一、教材分析
《回忆鲁迅先生》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是人物传记单元,选择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的杰出人物,如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孙权。

他们都为人类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单元就是要我们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学习本单元,要求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文章内容,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感情。

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大体上可以分为十四个片断,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工作习惯等。

《回忆鲁迅先生》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甚至略显琐碎,但在读者眼前可以浮现出一个血肉丰满、形神兼备的的鲁迅。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感受伟人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细节描写,理解鲁迅先生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三说教法学法
默读、速读、圈点勾画、精讲点拨等方法。

备注: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如精读、略读、速读,加之七年级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

通过阅读联系上下文,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巧设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 感受伟人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 通过捕捉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 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二)预习检测
1、字词
学生填写《课时练》第9页“自主学习”,对改。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
说说鲁迅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作者主要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方面的琐事?
(四)品味细节,合作探究。

(1)从文中找出表现鲁迅个性、情趣、魅力、气质的细节描写并加以分析。

(2)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备注: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解疑。

(五)拓展:
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没有新的认识?请谈谈你的体会。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