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式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议论文写作专题指导——结构模式(并列式)(六)__教师版

议论文写作专题指导——结构模式(并列式)(六)__教师版第一篇:议论文写作专题指导——结构模式(并列式)(六)__教师版议论文专题训练——结构模式 1(并列式)一、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2、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掌握构思议论文的方法技巧。
二、了解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
三、了解结构和结构分类1、何为“结构”所谓的结构是指通过某种合理的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
2、分类考场作文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开头,结尾和主体。
主体部分最常见的结构有三种: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一篇文章,结构是它的骨骼,语言、材料是它的血肉,没有骨骼,何谈血肉?所以,虽然文章无定法,但作文有常规。
掌握几种基本的结构模式,能使我们在考场上快速构思,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搭起文章的骨架。
四、并列式(一):分论点并列式1、写作步骤:(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却不确定论点(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2、具体要求:(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
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3、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分论点并列式特点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可曾见过,沧桑褪色的万国建筑群?可曾赏过,阳明山的锦簇春花?可曾听过,爵士乐的错杂鼓点?可曾品过,青藤阁的浓香花茶?如果倏然抹去那些杂体,那么生活将变得多么单一、多么可怕啊!上一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曾说,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我说,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杂,让城市创造奇迹。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审题与结构

细节可见精神。提到雷锋,人们会想起他那 补了又补的袜子,他给敬老院送去的一块月饼; 提到焦裕禄,会想起他用来顶住肝部剧痛的那把 旧藤椅;提到孔繁森,就会想起他去世后口袋中 仅有的八元六角钱;还会想起井冈山上,朱德的 挑粮扁担;长征路上,贺龙的金色鱼钩;西华厅 里,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这些英雄伟人做过 的大事,说过的名言,人们可能记不清楚了,可 是,他们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会让后人永远铭记, 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就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永驻 人心。 (分论4)排比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宏篇巨 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 细节是万仞高山上的一个石子。“一滴水可映出 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 小细节,魅力无穷。
二 、 层 进 式 结 构
一、(是什么)用简洁语言亮出中心论点
摆事实A、做分析
二(为什么)
摆事实B、做分析
做结论
(呼应开头)
联系生活、做分析
三、怎么样 (分条提出解决 会怎样 (指出问题解决
问题的办法) 后的前景)
笑对人生
人生,是一场旅行,而且是单程的旅行。旅途 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品尝千百种滋味。 在不幸面前,我们要积极乐观,直面苦难,笑对人 生。[亮出观点]
一、并列式结构
(是什么)
(为什么)
分论点1 摆事实 讲道理 小结 摆事实
怎么样
提出中心论点
分论点2
总结全文
讲道理 小结 摆事实
呼应开头
讲道理 小结 【几个分论点可在时间、空间、原因、条件、结果等方面并列】
分论点3
细节的魅力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 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这自然没错。但小事、细节也以 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 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高考作文 快速构思之并列式结构

一、认识并列式结构1.什么是并列式结构?并列式结构的特点是论证的各部分之间并列平行,分别独立又围绕同一个中心。
这种结构在议论文中常见。
2.什么是分论点?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阐述,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
注意:各分论点必须具有与中心论点有内容的独立性、类属的同一性、句型的一致性。
3.并列式结构模式围绕中心论点排列几个议论段落,一段一个小分论点(论点并列式),也可以在一段中,论据并列证明论点(论据并列式)。
结构模式:▲开头:或引述材料,或用故事,或引用名言警句,或开门见山提出总论点。
▲主体:分论点一+论据+分析论证+小结句分论点二+论据+分析论证+小结句分论点三+论据+分析论证+小结句出(用一个基本相同的句式的句子交代或引分论点或分论据) ▲结尾:或从“为什么”或“怎么办”的角度深化论点;或提出希望,发出号召;或重申观点……4.“三层五段”结构模式所谓“三层五段”结构模式,是就作文的篇章结构而言,这类作文的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观点,三个角度,三句画龙点睛的话”,全文一般分为五个(也可以更多)自然段:首尾为“起”与“合”,也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这两部分前后照应,紧扣话题;中间一般分为三个段,从三个角度或三个层面对论点进行展开论证,它们一般是并列式或递进结构;一般而言,这三个段都要用一句精辟的话进行概括,以彰显主旨,扣紧观点;还要用几句精辟的话进行分析议论,以显深刻。
示例:【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第一层:①(示例)一谓身体之强。
【身体健康,人生之福;体魄强健,强者之基。
强者的第一重境界,肉体的强健是基石。
这是自然境界。
】第二层:②(示例)二谓意志之强。
【强者之谓,躯体乃为表面,意志方为深层。
强者的第二重境界,肉体强健之上的意志顽强,是强者的硬度。
这是社会境界。
】第三层:③(示例)三谓道德之强。
母爱作文之母爱的并列式作文

母爱的并列式作文【篇一:并列式结构作文】并列式结构作文导写盖房子时,先要设计图纸,把房子的结构画出来,写作文也应该先把文章的结构确定好。
现在有许多学生写作文往往不注意这方面,总是一拿到作文题目就写,结果洋洋洒洒,详略不分,思路不明,结构混乱,导致得分很低。
所以有了好的内容,没有好的文章结构也是不行的。
好的结构有助于把内容表达得更清晰,更生动,更深刻。
并列式结构就是一种很好的作文结构。
下面,笔者特别向同学们介绍并列式结构作文的特点和写法。
一、何为并列式结构作文并列式结构指的是围绕文章的中心主题,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写作几个(一般是三个)并列的段落层次,各个段落层次平行排列,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表述诠释或验证中心主题,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
结构如下:开头:表达中心主题或引出话题主体:并列标志句1+事例分析(或情节片段)并列标志句2+事例分析(或情节片段)并列标志句3+事例分析(或情节片段)结尾:总结下面我们欣赏两篇并列式结构的例文,把文章的结构整理出来:例文一:你还会害怕挫折吗?(2007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满分作文)正如在世界上的每一部字典里。
success(成功)总是在failure (失败)之后一样。
若想享受成功的阳光就必然要经受失败的风雨洗礼。
没有一条通向成功的路是康庄大道,如果你害怕挫折,就永远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爱迪生不害怕挫折。
1000次的实验,1000次的失败。
日日夜夜,星月睡了他未入眠。
然而,也正是在经历了这些挫折以后,爱迪生这个名字永载入了史册。
留声机,电灯……这些伟大的发明鉴证着他的辉煌!不禁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面香——很多人说,海瑞是个笨蛋,可也正是这个“笨蛋”在那个腐朽的王朝用自己的一生洗刷出了一片清湾。
朝中无人支持他,皇上昏庸无能。
可是,面对这些挫折,海瑞却是逆流而上,罢官算甚?流言更无可畏惧!而最终,海瑞也凭借了一己之力在那个时代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并列式作文写法指导

把勇气植入你的心房,拥有逆水行舟一往无前的品格。逆水 行舟,不进则退。没有了自身扬帆的动力,就像断了线的风筝, 越飘越远,越飞越低。你不会在意落花飘飞时的那种无力,因为 你已将勇气装入了行囊。无声的信仰,透明的信念,虽然膝黑的 深夜里略带忧伤。把勇气植入你的心房,让追逐的脚印化作快乐 的诗行。 把勇气植入你的心房,拥有破釜沉舟百折不挠的精神。身处 逆境时,我们也许会畏首畏尾,举棋不定,只有勇敢这济良药, 才会让你神清目爽,意气风发。秋风排打的树枝不会为数次的沉 伦而折断,桂花的芳香不会为高墙的遮挡而消失。把勇气植入你 的心房,即使失败,那也是踏雪无痕的坚强。 年轻的幻想,缤纷的期盼,把寂寞的心敲得山响。就这样把 勇气植入你的心房。
写规范的并列式议论文 学与练
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 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 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 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 行的,这就是并列式。
一、如何提炼并列式议论文的分论点 方法1:阐释内涵——是什么
论证中并列的几个观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内涵的揭示与阐发,是对某一论题思索 认识的结果。 【典例精选】请以“理想的阶梯”为题写一篇文章 中心论点:“奋斗是理想的阶梯” 1.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 2.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 3.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
由诗题可见,这是一首写景诗,一定是诗人即景生情,有所寄托。江楼, 交代诗人立足之地,一定是诗人登楼远眺,有所见闻有所感悟,才写下了此诗。 月夜,既交代了时间,又交代了情境:诗人在一个月夜之下,因为难眠而登上 江楼之上,可见诗人的内心是不平静的。闻笛,交代了事件,诗人就是在这个 不眠的夜月之下听到了笛子之声。这种音乐让诗人的内心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觉 呢?让我们走近诗歌,具体感受一下吧。 “南浦蒹葭疏雨后,寂寥横笛怨江楼。”诗歌的首联,寥寥几笔,即入诗 题,“南浦”,南边的水滨,交代地点,即南边水滨的高楼之上;“蒹葭疏雨 后”,点明诗境,一阵稀稀疏疏、淅淅沥沥的小雨过后,明月破雾而出,那经 雨的蒹葭之上,可能还挂着冰冷的水珠,与冷月的清辉相映,就在诗人倍感清 冷之际,一声长笛从江楼之上乍然而起,空阔寂寥,充满幽怨,更加深了诗人 内心的愁苦。 首联交代了环境特征,“疏雨后”“寂寥横笛”等,为全诗定下了凄清寂 寥的感情基调。“南浦”,在中国古文化意象中,同“长亭”、“劳劳亭”等 一样,已经成为送别离恨的代名词。 颔联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思飘明月浪花白,声入碧云枫叶秋。”在 清冷的月光之下翻滚着波涛,一“白”字,把水光接天,水色与月辉相映的景 色再现出来。望着疏雨后的宽阔的江面,凄清冷寂,只有江水在无声地涌动, 细碎的月影倒映在水中浮动着光波,诗人的思绪飘然而飞,不知飞向了哪里, “寂寞横笛”,声声 哀怨 ,直穿湛朗清寂的夜空,透过山林的每一片经霜的 枫叶,诉说着瑟瑟的秋音。引出下联内心的怀想。
并列式议论文写作方法指导及范文

议论文基础结构模式——并列式结构【知识概述1】议论文的基本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基本构思模式:(1)定点:确立中心论点,也就是作者的看法和态度;(2)辐射:想好分论点,准备从哪几个不同角度或侧面或层次或阶段展开;(3)添加:举例引用,准备为分论点举哪个典型事例或引哪些切合的名言;(4)完善:提炼开头结尾。
结构——通过某种合理的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议论文的结构就是分析事实,论证道理所遵循的思维规律。
结构要求:论证严密,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知识概述2】并列式结构是议论文基础结构技巧之一。
即在论证的过程中,将论点分成并列(平行)的几个方面,从同一个议论向度的不同角度进行论证。
一、并列式结构的基本模式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1 +论据+分析论证分论点2 +论据+分析论证分论点3 +论据+分析论证结尾呼吁号召、升华主题、首尾呼应【佳作品析】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总论点)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起兴,亮出观点,阐明语言对沟通的作用,清晰地让阅卷者看到文章的中心意思)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
(分论点一)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
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
2025届高考写作指导:读书的“勤”与“巧”作文指导

Thank you!
• 综观如上,“读书”是行文的范围,虽细腻但很重 要。审题时务必注意。
逐句审读
• 第一则材料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第一句话是激励莘莘学子埋头苦读、潜身书海的千 古名句,出自韩愈所作的《古今贤文·劝学篇》。
• 这两句话强调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勤”和“苦”。这 种读书的方法在今天依然是必需的。当今时代,知识 爆炸,信息丰富,而且更新速度极快,如果我们不勤 奋读书,思想上就会落伍,甚至在生活、工作中被淘 汰。另外,由于这种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时代背景, 读书显得倍加辛苦,在繁重的生活压力下,人们很难 抽出足够的甚至零碎的时间读书;如果不具备“艰难困 苦,玉汝于成”的吃苦心态,那么读书往往会浅尝辄止, 学无所成,乃至最终贻误终生。
高考真题
• 甲卷: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 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 乙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吹灭别人的等,并不会让自己的路更加光明;阻挡 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走得更远。
立意
• 作文题目中的要求是“读了上述材料,你有 何看法”,可以结合两则材料综合来谈“勤” 与“巧”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可以侧重“勤” 与“巧”的某一方,但无论如何,都不可以抛 开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来写,更不可以替换关键 词。
• 当然,勤奋与巧思并非一蹴而就的。它们需要 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积累和实践。只 有经过长时间的磨砺和锻炼,我们才能真正掌握 这两种力量,让它们成为我们追求学问的得力助 手。
• 总之,读书之道在于勤与巧的和谐共舞。我们 要在勤奋的基础上,不断培养自己的巧思能力, 让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 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自如,领略到学问的无限 风光。
【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写作:并列式结构方法指导(附写作模板、标题及范文)

议论文写作:并列式结构方法指导(附写作模板)姓名:班级:一、并列式结构的内涵并列式结构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结构形式。
即在论证的思路中,将论点分解成若干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的,它们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
二、并列式结构的类别论点式并列和论据式并列,前者更能显示思辨的深度。
A.论点式并列:在确立中心论点后,首先从道理或逻辑上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然后再考虑如何论证分论点,既可以用事例论证,也可以用因果分析、假设推理或比喻说理等方式展开论证;B.论据的并列:在确立中心论点之后,首先展开联想,寻找恰当的论据,然后再考虑如何通过对论据的分析议论去扣题点题。
三、并列式作文的基本结构四、并列式结构标题(一)并列式标题及分析A.打破定式,走向创新(全国卷Ⅱ·重庆考生)例A破的是“定式”,立的是“创新”,先破后立,观点鲜明;B.不忘根本,放眼未来(浙江考生)“不忘根本”是“继往”,“放眼未来”是“开来”,例B鲜明地表达了作者“要在传承中发展壮大”的深刻见解。
C.钱塘潮涌奇,我自泛扁舟(浙江考生)例C亮出的是带有水乡特色的意象——钱塘潮、扁舟,抒发了作者勇做时代“弄潮儿”的豪迈情怀,因而富有情趣。
D.水应深潜,酒应细尝(全国卷Ⅱ·重庆考生)例D亮出的是水、酒两个事物,借对二者“深潜”“细尝”的态度,表达了“浅显之知浮于表面,深处挖掘才获得真知”的主旨,因而富有理趣。
E.立大志,成大器,担大任(天津考生)例E中的三个短语形成了严密的逻辑推理链,“立大志”是“成大器”的重要前提,而“成大器”又是“担大任”的重要前提,逐层推进,展示出文章严谨的论证思路。
F.变时·变识·变实(全国卷Ⅲ·贵州考生)例F展示出文章从时间在变、认识在变到精神在变的总体架构,G.新路·心路·兴路(全国卷Ⅲ·贵州考生)例G展示出文章从除旧布新、凝心聚力到民族复兴的总体架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列式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一个并列式短语。以这一话题来作文有一定的难度。
要求考生就感情的亲近、疏远和对事物的正误、深浅的关系进行写作,有不少考生因对这类话题作文缺乏认
识而写偏题,更有一些考生面对此题,无从动笔。这里就并列式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谈一点规律性的东西,
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
由并列式短语构成的话题,常常用“和”“与”之类的连词连接。写作时一定要分别写到被连接的内容,
不能只写其一,不写其二;否则,便不全面,便会偏离话题。例如,“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不能只
写“感情亲近、疏远”,也不能只写“对事物认识的正误、深浅”,而要做到两方面都写到。除此之外,还要
弄清连词两边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并在作文中加以阐述或叙写。这就是说,要全面地、辩证地进行写作。
并列式短语的话题,归纳起来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相关式。由相关的词语组成,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影响和关系。如话题“嫦娥奔月与人类登月”,两
者有古代传说、幻想与现代科学、现实的相关关系;写作时,既要赞美古人的大胆想象,更要赞美今人的科
学精神与成就。又如话题“生命与环境”,就要写出生命与环境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2003年高考作文话
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就是一个相关式的作文话题。感情(亲情、友情、爱情等)有亲近的,也
有疏远的,它对人们认识事物的正确或错误,深刻或肤浅是有一定影响的。不囿于感情,正确认识事物的本
质,会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会做出徇私枉法的事,不会袒护或包容亲人、友人或亲信中的坏人坏事,甚至会
做出大义灭亲的义举。反过来推论,亦可。如果对事物有一个正确的、深刻的认识,就能够正确处理好感情
中的亲近与疏远的关系,不会对亲人、友人或亲信的无理给予袒护,不会对疏远的人不予信任,甚至排斥、
打击,不会做出任人唯亲的事,而会做出任人唯贤的事;不管关系亲近或疏远,只要贤能,就要任用,或推
荐任用,正所谓“举外不避仇,举内不避亲”。
第二:相对式。由意义相对的词语组成,彼此之间有对立的关系。如话题“青年与老年”,可以批评青年
人的不成熟,赞扬老年人的成熟;可以批评青年人的不重视锻炼,不加强修养,赞扬老年人的重视锻炼,加
强修养;可以批评老年人的保守、固执等弱点,赞扬青年人的创新、灵活、有活力等优点;还可以提倡青年
人与老年人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致力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相反式。由意思相反的词语组成,彼此之间有正反的关系。如话题“内行与外行”“灵活变通与死
守法规”“做而错与不做则不错”“自由与束缚”等均属此类。在写作时,应肯定前者,否定后者。不过在写
的时候,要注意不绝对化、不片面化。如:内行不继续努力学习,可转化为外行;外行如果努力学习,可转
化为内行。又如“灵活变通”是以不违背原则为前提的,不是搞无原则的“变通”;反对“死守法规”,决不
是不要法规等等。
第四:因果式。由“因果”或“果因”关系的词语组成,彼此之间有因果关系。如“‘革新’(果)与‘革
心’(因)”或“‘革心’(因)与‘革新’(果)”,要说明两者在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即前提和结果的关系,可
以举出典型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并列式话题作文最适合写的文体是议论文、小杂文、议论性散文和书信。在举出典型事例(古、今、中、
外均可,以现实为主)后,要运用辩证法,着重进行辩证分析。辩证法包括三个方面———发展的观点、联
系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这样做,可使作文含有深刻的哲理,可望成为有分量的上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