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白朴)

合集下载

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
【作者简介】
白朴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 (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祖籍(阝奥) 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 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 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土,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 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 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的岁月,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他 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 金朝的存亡而奔忙,无暇顾及妻儿家室。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 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 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 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 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 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幕府。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 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 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朴聪明颖悟,从 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 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中心

本诗通过描绘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 清丽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 朗的处世态度。
赏析 一:
• 本文选自《天籁集》,本曲运用寓情于景的手 法,将十二个意向自然地黏合到一起,仿佛信 手拈来。开首的两个分句“孤村落日残霞,轻 烟老树寒鸦”渲染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 衬托出人们悲凉的心境。“一点飞鸿影下”这 一幕极富动感,打破了先前画面的沉寂。而后 两个分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则以多 种颜色+名词的组合渲染了一种明朗清丽、色 彩绚丽的画面,以写秋天极其美好的事物与先 前的宁静、寂寥形成对比,更突出了主旨。

《天净沙-春》白朴元曲注释翻译赏析

《天净沙-春》白朴元曲注释翻译赏析

《天净沙·春》白朴元曲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天净沙·春》是元代散曲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小令。

此曲是白朴《天净沙》四首之一,四首《天净沙》分别以四季为题。

天净沙·春通过对春日里山、日、风、楼阁、院子、莺燕、小桥、流水、落花的描绘,呈现出一幅远景、近景、中景皆具的春意图:草长莺啼,花落燕舞,姹紫嫣红。

其笔下的春天景色如画,生机盎然。

作品原文:天净沙·春春山暖日和风⑴,阑干⑵楼阁帘栊⑶,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⑷,小桥流水飞红⑸。

注释译文:⑴和风:多指春季的微风。

⑵阑干:即栏杆。

⑶帘栊(lóng):窗户上的帘子。

李煜《捣练子》:“无赖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栊,窗户。

⑷啼莺舞燕:即莺啼燕舞,意思是黄莺在歌唱,春燕在飞舞。

⑸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白话译文:桃红柳绿的春山,煦暖的阳光照耀,和柔的东风吹拂,楼阁上高卷起帘拢,倚栏干远望。

杨柳垂条,秋千轻晃,院长子里静悄悄。

院长外黄莺啼鸣,春燕飞舞;小桥之下流水飘满落红。

创作背景:白朴《天净沙》共四首,分咏春夏秋冬四季,这是第一首,是作者于宋亡后寓居金陵时所作,具体创作年代不详。

作品鉴赏:这支《天净沙·春》曲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具体来说,第一句的春日、春山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是远景,第二句是人物的立足点是近景,第三句庭院中喧闹的景象,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画面,是中景。

最能够体现春天特征的两个形容词是暖和啼莺,而最能庭院中生机的景物是舞燕和飞红。

全曲句句不离春天的特征。

“春山暖日和风”,作品开篇先从远处着笔呈现了一个宏大而又温馨的背景,也就是说,作者描绘了一幅和煦、温暖、辽阔的春光背景画面。

在这一句里,作者着意突出了春天已经来到人间的特点,“山”是春意盎然的,“日”是暖意融融的,“风”是和煦温情的。

这样的画面很美:明媚的春光里,春山润泽,春日融融,春风和煦,怡然与舒畅。

天净沙夏元白朴的古诗翻译

天净沙夏元白朴的古诗翻译

天净沙夏元白朴的古诗翻译
天净沙夏元白朴的古诗翻译
天净沙·夏
白朴〔元代〕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译文
云销雨霁,水面增高并增添了波澜,远处高楼显得比平时更高了,水让人感觉到比平时更凉爽了,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更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遮到屋檐。

纱帐中的藤席上,芳龄女孩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静静地享受着宜人的夏日时光。

注释
越调:宫调名。

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

画檐:有画饰的屋檐。

纱厨:用纱做成的帐子。

簟(diàn):竹席,苇席。

缣(jiān):细的丝绢。

第 1 页共1 页。

天净沙.秋【白朴】

天净沙.秋【白朴】

一点飞鸿影下
忽然,远处的一只大 雁飞掠而下,划过 天际。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再往近处看,霜白的 小草、火红的枫叶、黄的 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 颜色几尽妖冶。
《天净沙· 秋》,题目虽为“秋”, 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 字。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 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 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 取典型的秋天景物,以远及近、由 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 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 画面充满了诗意。
然而,蒙古统治者的残暴掠夺,使白朴 心灵上的伤痕难以平复,他对蒙古统治 者充满了厌恶的情绪,兵荒马乱中母子 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满目之叹,更感到 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 官场名利的争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 以词赋为专门之业,用歌声宣泄自己胸 中的郁积。
孤村落日残霞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 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 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 孤寂,多么的落寞,拖出那长长的影子。 “落日残霞”不仅点明了是傍晚时分,更 传递出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的无奈惆怅之感。
二种颜色之中;“青 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 “白草红叶黄花”是细 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 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 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 颜六色而多彩多姿。此 曲描绘的秋景图由两部 分构成:前面部分是暗 淡、萧瑟、冷清的迟暮 秋景,而后面部分画面 色彩斑斓,鲜艳明丽, 充满着勃勃的生机,而 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白朴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却 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 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 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 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 因此“影下”的这片“青山 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 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归 隐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

白朴《天净沙秋》古诗赏析及翻译

白朴《天净沙秋》古诗赏析及翻译

白朴《天净沙秋》古诗赏析及翻译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

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注释天净沙:曲牌名。

秋:题目。

残霞:快消散的晚霞。

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

黄花:菊花。

红叶:枫叶。

鉴赏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

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个字,篇幅虽短,却以神来之笔捅绘出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前三句着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凉之景。

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夕阳淡淡的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寒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枝头,忽然,一只哀鸣的孤鸿,在人边晚霞影里远远的飞翔,而后两句,作者却将笔锋一转,写到: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在暮色中,这些明丽的色彩,为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

一扫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

白朴在写秋景选词语辞精炼,其词并不是单纯的突出秋的悲凉。

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

白朴《天净沙·冬》原文及赏析

白朴《天净沙·冬》原文及赏析

白朴《天净沙·冬》原文及赏析《天净沙·冬》这首小令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

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通过冷月、黄昏、雪山、水滨、淡烟、衰草、茅舍、孤村等清寒凄迷的意象,表达出一种悲凉和无望的孤寂心境。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白朴《天净沙·冬》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天净沙·冬元代:白朴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天净沙·冬》译文黄昏时分,城门上哀婉的号角声久久不歇。

夜幕降临,新月升起照亮半个庭院,山上白雪覆盖,山前水流缓缓。

水边有着竹篱茅舍的孤村,升起几缕轻烟,在衰草暮霭中弥漫着,扩散着。

《天净沙·冬》注释越调:宫调名。

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

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

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

水滨:靠近水的场所。

淡烟:轻淡的烟雾。

《天净沙·冬》鉴赏这首小令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

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通过冷月、黄昏、雪山、水滨、淡烟、衰草、茅舍、孤村等清寒凄迷的意象,表达出一种悲凉和无望的孤寂心境。

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

开篇首句,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气氛苍凉的环境之中:在暮色中显出轮廓的谯门,萦绕在谯门内外悠远而哀婉的角声,这是画面的一侧。

接着作者将视线转向四方:随着黄昏夜幕的降临,新月冉冉升起,月光斜照着半个庭院;山坡上覆盖着白雪,山前溪流蜿蜒。

水边有着竹篱茅舍的孤村,升起几缕轻烟,在衰草暮霭中弥漫着,扩散着。

冷月、黄昏、雪山、水滨,已是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又显寂寥冷落,更有谯门一声寒角,平添一分悲凉,虽然画角声打破了这冬季黄昏的寂静,却又于凄清中平添了一种肃杀森严的气氛,空气中弥漫的是孤寂和无助的忧伤。

它与《天净沙·秋》的写法上相近。

天净沙白朴

天净沙白朴

天净沙白朴天净沙,一片白茫茫的沙地,如同世外桃源般宁静美好。

而这片白朴的沙地,就是人们所称之为“天净沙白朴”。

天净沙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的西北部,是著名的鹅峰地貌景观。

它以其独特的地貌和迷人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天净沙被誉为世界四大沙漠之一的中国科尔沁沙漠中的一部分,是北方沙漠地貌的一个典型代表。

在这里,每年都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自然之美。

天净沙白朴的名字源于它的景色和氛围。

白朴意味着纯净和朴实,它正是描述天净沙的最佳词汇。

在这里,每当阳光照射下来,整个沙地都会呈现出一片洁白无瑕的景象,仿佛一片被悄悄涂上了白色的大理石。

这种白朴的景色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使人心情愉悦,仿佛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

天净沙的地貌非常特殊。

整个沙地呈现出一种连绵不断、无垠无边的纯白色沙丘,被称为“沙海”。

这些沙丘起伏有致,有的高耸入云,有的低矮平坦。

在阳光的照耀下,沙丘上的沙粒闪烁着金黄的光芒,宛如一颗颗宝石般闪耀着。

沙海的边缘则有一些稀疏的植被,很少见到树木,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

远处的天空和地平线的交界处,仿佛一切都是无垠的辽阔。

沙海的景色让人不禁沉醉其中,仿佛身临其境。

除了沙丘,天净沙还有其他一些独特的地貌景观,如沙坑、沙峁、沙梁等。

沙坑是由于风力的侵蚀而形成的,它们呈圆形或椭圆形,铺满了细沙,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沙盘之中。

沙峁则是一种由沙丘形成的山峰,与周围的平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沙梁则是由于风吹沙堆积形成的,它们像长长的沙岸一样伸向远方。

天净沙的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干燥且缺水。

这里的沙质极细,与一般的沙不同,触感更加细腻。

当你踏上沙漠,仿佛踏入了另一个世界,沙粒在脚下的细腻触感令人陶醉。

然而,这里的干燥气候也给人们带来了不便。

夏季,日晒温度高达50℃以上,而冬季则非常寒冷,白天与夜晚的温差很大。

因此,前往天净沙的游客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防晒和携带足够的水是必不可少的。

天净沙的美景吸引了无数的摄影爱好者和影视制作人。

白朴《天净沙·夏》原文及赏析

白朴《天净沙·夏》原文及赏析

白朴《天净沙·夏》原文及赏析《天净沙·夏》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小令。

此曲运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

整首小令中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燥热、喧闹的特征,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白朴《天净沙·夏》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天净沙·夏元代:白朴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天净沙·夏》译文云销雨霁,水面增高并增添了波澜,远处高楼显得比平时更高了,水让人感觉到比平时更凉爽了,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更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遮到屋檐。

纱帐中的藤席上,芳龄女孩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静静地享受着宜人的夏日时光。

《天净沙·夏》注释越调:宫调名。

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

画檐:有画饰的屋檐。

纱厨:用纱做成的帐子。

簟(diàn):竹席,苇席。

缣(jiān):细的丝绢。

《天净沙·夏》赏析作者选取了一个别致的角度: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

虽然韵调和含义不及春、秋两曲,但满是甜蜜。

云雨收罢,楼高气爽,绿树成荫,垂于廊道屋檐,微微颤动,极尽可爱。

透过薄如蝉翼的窗纱,隐约见到一个身着罗纱、手持香扇的女子躺在纱帐中的藤席上,扇子缓缓扇动,女子闭目假寐,享受夏日屋内的阴凉,那模样美得令人心动。

整首小令中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躁热、喧闹的特征,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

《天净沙·夏》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小令。

此曲运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

整首小令中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燥热、喧闹的特征,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

作者特意选择雨后的片刻,将夏日躁动的特征,化为静态:云收雨过,绿荫低垂,就给人一种清爽、恬静、悠闲的感受。

第三,与白朴的《天净沙·春》一样,这首小令也可以看作是从楼上女子的角度来描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净沙(白朴)
白朴的越调天净沙原文及
越调天净沙春
春暖日和,阑干楼阁帘栊②,扬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③。

越调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④,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

注释
①越调:十二宫调之一,天净沙是它的曲牌之一。

②帘栊:窗户上的帘子。

李煜《捣练子》: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③飞红:落花。

④一点飞鸿影下:秋雁从天空飞过,影子揣投在了地上。

⑤古道:古老的驿路。

《忆秦娥》词: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张炎《念奴娇》词: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⑥断肠人:指飘泊天涯、百无聊赖的旅客。

山绿了,阳光暖了,吹起和煦的春风。

楼阁上少女凭栏眺望,高卷起帘栊。

院子里杨柳依依,秋千轻轻摇动,院外有飞舞的春燕,啼喈的黄莺,小桥之下流水潺潺,落花飞红。

鉴赏
白朴现存的散曲作品中,有《天净沙》小令共八首,分别以春、夏、秋、冬为题,共计两组。

这支《天净沙春》曲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的物,具体来说,第一句的春日、春山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是远景,第二句是人物的立足点是近景,第三句庭院中喧闹的景象,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画面,是中景。

最能够体现春天特征的两个形容词是暖和啼莺,而最能庭院中生机的景物是舞燕和飞红。

这支曲子的人物应该是一位女子,她站在栏杆之旁,帘栊之下,窥探着春天的景致,她眼中的春天要更加细腻,更加秀美。

这首小令,依靠景物的巧妙排列,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动静结合的写法,增添了生气,也让静态的画面有了动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