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完美版)

合集下载

元曲《天净沙·秋思》原文

元曲《天净沙·秋思》原文

元曲《天净沙·秋思》原文
元曲《天净沙·秋思》原文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曲《天净沙·秋思》原文,欢迎参考~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
⑴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⑵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⑸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马致远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
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三篇)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三篇)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三篇)《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1一.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参考注释:①天净沙:选自《全元散曲》。

天净沙,曲牌名。

②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元大都(现北京人),著名戏曲家。

③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三.赏析: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

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

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

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多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天净沙·秋思被喻为秋思之祖,用了白描的手法,创造典型的环境,能烘托出那种思乡感情。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赏析2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马致远(约1250—1324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年轻时热衷过功名,但仕途并不得意,后隐居杭州。

他工于杂剧,与关汉卿、白仁甫、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有《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孤雁汉宫秋》等。

《天净沙·秋思》原文

《天净沙·秋思》原文

《天净沙·秋思》原文《天净沙·秋思》原文《天净沙·秋思》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天净沙·秋思》原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注释⑴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⑵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⑸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征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

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

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

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天净沙秋原文、赏析及翻译

天净沙秋原文、赏析及翻译

天净沙秋原文、赏析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天净沙秋原文、赏析及翻译天净沙·秋原文、赏析及翻译天净沙·秋原文、赏析及翻译1天净沙·秋元代·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天净沙·秋》原文翻译赏析

《天净沙·秋》原文翻译赏析

《天净沙·秋》原文|翻译|赏析我们在秋天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秋风卷着落叶扑面飞来,碰到身上有时就像粘住似的,好一会儿才飘落地面。

诗人此时,就有一片“辞柯霜叶”缠上了他。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就是《天净沙·秋》古曲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天净沙·秋》原文元代:朱庭玉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解与诗人意同。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天净沙·秋》译文及注释译文庭院前落尽了梧桐的叶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

仿佛是通晓诗人我的心思。

一片经霜的红叶离开树枝,飞近身来让我题诗。

注释①芙蓉:指荷花。

②辞柯:离开枝干。

③题红:在红叶上题诗。

唐僖宗时,有一名宫女在红叶上写了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愍憨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树叶顺着御沟水流出宫墙。

书生于祐拾到后添写道:“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于流水上游又流入宫中。

后两人终成良缘。

《天净沙·秋》鉴赏起首两句的对仗,概括了诗人在园林中所望见的秋景。

“庭前”和“水边”是两处代表性的地点,暗示出诗人在四处徘徊,也在百般寻觅。

但秋天对于诗人实在是太无情了,这两句中的“尽”和“彻”就不留一点余地。

这两个字也正是景句之眼。

既然是“落尽梧桐”,诗人的判断显然是基于未尽之时绿叶繁茂的秋前情形;同样,“开彻芙蓉”,首先浮现在他脑海中的也必然是旧时荷花盛开的热闹景象。

枝上萧索,水面凋敝,这现实与记忆之间的巨大反差,自然会勾惹起悲秋的心情。

可明明是作者因红衰翠减而伤感,第三句却偏偏说成是红翠善解人意,因迎合人的心绪而自甘衰残。

诗人的这种自我怨艾,一来反衬出心中无可奈何的悲感的沉重,二来也表现了他对园林中美好事物的一往情深。

正因为诗人将所见的秋景与自己系结在一起,才会有四、五两句的神来之笔,而在心情上发生一个完全的转折。

我们在秋天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秋风卷着落叶扑面飞来,碰到身上有时就像粘住似的,好一会儿才飘落地面。

天净沙·秋思原文

天净沙·秋思原文

天净沙·秋思原文天净沙·秋思原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净沙·秋思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⑴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⑵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⑸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鉴赏】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今天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来。

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

藤缠树,树上落鸦。

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

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

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

《天净沙 秋》原文及翻译赏析

《天净沙 秋》原文及翻译赏析

《天净沙秋》原文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天净沙秋》原文及翻译赏析《天净沙秋》原文及翻译赏析《天净沙秋》原文及翻译赏析1天净沙·秋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天净沙·秋的译文

天净沙·秋的译文

天净沙·秋的译文
原文: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多么的落寞。

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时不时还发出几声令人心酸的啼叫。

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再往近处看,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天净沙·秋》是白朴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秋日黄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秋风在空气中呼啸而过,卷起枯黄不久的 叶子,在那孤寂荒凉的村中,一个不为人 知的小角落里,不住地上升和下落。不远 处的残阳如鲜血般红艳,却让人感不到丝 毫的暖意。天空像是裂开一道伤口,染红 了过路的晚霞。整个荒村被一阵淡淡的轻 烟所包裹,朦胧间见到村头有一棵老树, 夕阳将它的影子拉得很长,天寒归林的乌 鸦零星地站在树杈上,凄凉的叫声给人一 种浸透骨髓的寒冷。整个村庄像是死了一 般。头顶上匆匆而过的几只鸿雁将硕大的 影子投在了贫瘠的黄土之上,为这般死寂 增添了几丝活力。
《天净沙· 秋》和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有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
两首小令的共同点: 1、都是描绘秋天; 2、都运用了白描写实的手法 ; 3、都通过秋天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两首小令的不同点:
3、色彩感的不同:秋思整首词里没有一个颜色的词,但是 整体看确是灰色的;但是秋里面却有“青、绿、白、红、 黄”等色彩,同样说明了作者的心情是不一样!
• 他先后经历了金和南宋的灭亡,后在蒙古 的统治下,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的 情绪,早年兵荒马乱中母子相失,使他常 有山川满目疮痍之叹,更感到为统治者效 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 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以词赋为专门之 业,用歌声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积。
学习元曲小知识:
大家都知道,古诗词有词牌名。那么 元曲有什么呢? 答:是有曲牌名。 那么曲牌名是哪个呢?题目是什么 呢? 答:天净沙:曲牌名 秋:题目 这首元曲属于小令
天净沙①·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②,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④。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残霞:晚霞。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④飞鸿影下:雁影掠 过。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一起来了解《天净沙· 秋》:
写作背景:
这首曲子写于1261年,作者36岁时所作。 白朴,出身于金的一个官僚[liáo]士大夫家庭。 元建立后,统治者对老百姓进行残暴的统治, 这些行为使他对朝廷充满着厌恶的情绪。因 此,他放弃了仕[shì ]途。元世祖中统二年(1 261)河南宣抚使入中枢[shū]的史天泽推荐 白朴出仕,被拒。从此白朴弃家南游,寄情 于山水之间,更以此表达他永不当官的决心。
想一想: 除了描写有着明显秋意景物外, 还描写了哪些景物?
思考
• 这些景物描写体现出秋的什么特点? •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这些景物中透着秋日黄昏孤寂萧瑟的氛围, 有一点暗淡和冷清。 •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青绿白红黄 五种颜色,山水草叶花五种景物,五彩缤 纷,鲜艳明丽,开阔明朗,充满活力生机。
4.“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幅秋景
色彩绚丽 。 图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___________
5.在这首小令中,以动感打破画面沉寂的句 子是( C )
A 孤村落日残霞 C 一点飞鸿影下 B 轻烟老树寒鸦 D 白草红叶黄花
五、写作特色
•全曲结构新颖别致,即“铺排静景——中介飞鸿 动景——铺排静景”,规范而不呆板; •其次,章 法上动静结合,变化而不单调; •再次,如果说此曲前两句秋景不免显得清寂、清 冷,作者用一点飞鸿影下,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 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使赏心悦目的秋 景成为曲子的主旋律,第三句的意境转换,显的更 加清疏、清和了。
• 我揉了揉被风沙吹疼的双眼,透过那 若有若无的轻烟,忽然发现在黄村的 不远处,也有着青山与绿水,原本压 抑的心情忽然明朗起来,视线也随之 变得更为清晰,竟又欣喜地发现原来 身边也是一派生机。白草,红叶与黄 花,鲜明的色彩共同勾绘了一幅绚丽 多彩的秋景图。远处的残阳依旧,荒 村依旧,只是那之前的寒意,似乎已 不复存在。
•白朴巧妙地运用了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萧 瑟冷清的画面: •太阳渐渐西沉,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 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 的村庄是那么的孤寂,那么的落寞,拖出长 长的影子。炊烟淡淡飘起,几只乌鸦栖止在 偻佝的老树上,时不时发出几声令人心寒的 啼叫。
• 映着夕阳的余晖,一个黑色的雁影,在天 幕中疾习而下。 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 破了静景的观感,使人心为之一动。“一 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 更显速度之快! • 语速要稍微加快,显示出大雁飞行的速度 之快,表示转折。
马致远简介:
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 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 抟高卧》七种。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 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 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 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 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我们就来欣赏一下白朴诗人的其它元曲吧:
天净沙· 春
(元)白朴
天净沙· 夏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lán)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云收雨过波添, 楼高水冷瓜甜, 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diàn) 玉人罗扇轻缣。
天净沙· 冬
(元)白朴
一声画角谯(qiáo)门, 半
作者:白朴(1226~1306以后)元代戏曲作家、词人。 字太素,号兰谷,“元曲四大家”之一。(元曲四大家
作杂剧16种,以《梧桐雨》为代表作。 白朴也是元代有成就的散曲作家之一。 散曲内容大多是叹世、咏景和闺怨之作。曲词秀丽 清新,有些小令颇有民歌特点。 白朴的词流传至今100余首,大多为怀古、闲适、 咏物与应酬之作,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不少怀古之作,寄 托了故国之思。
《天净沙· 秋》的赏析:
这首曲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诗人敏锐抓住 秋天的特征进行描写。第一句介绍了日落后 的景象:诗人来到了一条小村子里。天边已 挂上了晚霞,每家每户都在烧柴火。浓烟从 屋顶飘出来。老树上,乌鸦正在叫。天空中 不时飞过一两只大雁。后面一句也是写景, 但诗人把这句诗中的景物都加上了颜色。青 色的山,碧绿的水,五颜六色的草,叶,花 。 曲中没有一个秋字,但处处体现着诗人赞美秋 天美景,有淡淡的落寞的情感。
小桥流水已带走多少承诺与牵挂, 秋叶落尽你会不会期待一抹晚霞。 疲惫的身影牵着思绪长大, 历尽沧桑总是听不够羌笛琵琶。 千年古道已留下多少足迹与年华, 倦鸟归处你会不会想起以前的家。 遥远的伤愁已随西风飘进了神话, 何必再为那残缺的梦肠断天涯。 如果还想追问一句由衷的回答, 就让我在老树下为你守侯到夕阳西下。
4、情感宣泄的程度不同!秋思和秋相比,知道秋思的人 是占多数的,这也说明了秋思这首词更被大家认同,其 主要原因就是这首词通过白描的方式,描绘那些让人感 觉昏冷幽暗的事物,来点出作者心里(其实也是所有普通 人)对秋天的那种肃杀的悲冷,而情感上要欢快多的秋, 在人带来的情感宣泄的撞击力上,要比秋思稍逊,所以大 家更容易记住秋思。
• 本诗通过描绘一幅景色从萧瑟、 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 抒发了作者寄情于山水,在孤 寂中享受美景的情致,表达了 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 世态度。
2、“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这幅秋景图给人最强烈 的印象是_____ C ? A、凄苦悲凉 B、沉郁浩荡 C、明丽斑斓 D、轻快自然
《天净沙·秋》(元·白朴)
明确
• 作者眼中的秋景是萧瑟、冷清、孤寂的, 这份感受与其说是在写秋日倒不如说是在 写当时的社会环境。 • 可是摆脱当时的社会环境再看这明朗的秋 日又分明有着无限美好与活力。 • 以此可以感受作者所追求的远离仕宦、悠 游于山水的理想生活。
理解难点
• 这些景物中“飞鸿”是比较特别的? • 画面中的“一点飞鸿”暗喻作者本人。 • 白朴不愿意在朝廷中谋职,只希望自己像 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 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 意、有生机的乐土.
诗文主旨: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图,真 切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 调低落,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 一定的社会意义。
学习小令:
• 小令是词的一个种类。套数:由两个以上的 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的 套曲。原是民间的小调,元时宋词渐渐凋 零,伶人多向民间小调寻求突破。文人的 小令多半较典雅,民间的小令语言俚俗。 小令以描写为主,比起唐、宋诗词通俗生 动,确有一番独特风格与精神。一般以58 字以内为小令。
(唐)杜牧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白朴
【作者简介】
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 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 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