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 4. 主体与背景 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4课《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人:学校:教学内容:主体与背景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课件、水彩笔、A4纸、剪刀等。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绘画作品中正确表现出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主体与背景师:什么是主体、什么是背景?出示ppt名词解释。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课题含义,了解本节课需要我们做什么)师:老师要求画《大闹天宫》,小明说:我的画画完了。
小红说:我的画画完了。
请你来说说,谁的画,画完整了,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画面对比得出:原来小明的画只有主要人物,没有次要人物和背景,可见主体与背景是密不可分的,适当的背景更能烘托主体,突出主题。
初步感受完整的作品带给我们的画面效果。
)(二)、欣赏学习,探讨新知1、欣赏探究:(1)、出示美术书中王有政作品,中国画《悄悄话》,介绍作品。
师:一幅作品的画面,总有主次之分。
如果一个形象作为主体,其他形象就成为背景。
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2)、出示美术书中周思聪作品,中国画《荷塘夏趣》,介绍作品。
师:任何事物都可以做为画面的主体,关键看我们想表现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开阔学生眼界,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并让学生明确主体和背景的含义。
)(3)、如何突出主体,使背景成为陪衬?(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得出:大小、位置、虚实、色彩变化,会引起绘画作品的情感和内容变化。
)2、依次出示人和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相同主体,不同背景)人和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不同主体,相同背景)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能得出什么结论?(设计意图:再次明确,同一个主体搭配不同的背景,可以产生不同的内容变化和情感变化。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案下册全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案下册全教案【教案名称】: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案下册全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四年级美术下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2. 掌握四年级美术下册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3. 提供全面的教案参考,匡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的全部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单元:1. 第一单元:线条的表现力;2. 第二单元:色采的运用;3. 第三单元:造型的表现;4. 第四单元:图案的运用;5. 第五单元:美术与生活。
【教学步骤】:本教案按照每一个单元的教学顺序,详细规划了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步骤,以确保教学过程有条不紊。
以下是一个单元的教学步骤示例:第一单元:线条的表现力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线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线条的特点和表现力。
2. 激发兴趣:通过故事、视频或者实物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线条的兴趣。
3. 知识讲解:讲解不同类型的线条(直线、曲线、波浪线等)的表现力和用途,并示范画出不同线条的技巧。
4. 练习与实践:让学生进行线条的练习,如画直线、曲线、波浪线等,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线条组合和罗列方式。
5. 创作任务:布置线条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线条表现力,完成一幅具有创意的作品。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分享作品。
【教学方法】:本教案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示例:1. 观察法:通过观察艺术作品、图片或者实物等,引导学生发现美术中的线条、色采、造型和图案等元素。
2.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画出线条、色采、造型和图案等,匡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技巧。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如画线条、填充色采、塑造造型和设计图案等,以提高他们的美术技能。
4. 创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5.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讨论和互相匡助,提高他们的美术学习效果。
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全册

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教案1:插画绘制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插画绘制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 学生能够绘制简单的插画作品。
教学步骤1. 引入插画绘制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插画在艺术中的作用。
2. 展示一些优秀的插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其中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教师示范如何绘制一幅简单的插画作品,例如绘制一个水果篮子。
4. 学生进行实践,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观察,绘制自己的插画作品。
5.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动和评价。
展示方式- 使用投影仪展示优秀插画作品的图片或视频。
- 准备绘画工具和纸张供学生使用。
教案2:剪纸艺术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剪纸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剪纸技巧和工具使用。
- 学生能够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
教学步骤1. 引入剪纸艺术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剪纸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2. 展示中国传统剪纸作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其中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教师示范如何进行剪纸,包括基本的剪纸技巧和使用剪刀的姿势。
4. 学生进行实践,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模板,制作自己的剪纸作品。
5.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动和评价。
展示方式- 使用投影仪展示中国传统剪纸作品的图片。
- 准备剪刀、彩纸和剪纸模板供学生使用。
教案3:色彩运用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 学生能够通过色彩运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色彩理论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步骤1. 引入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不同颜色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
2. 展示一些具有色彩运用特点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其中的色彩运用技巧。
3. 教师讲解基本的色彩理论,例如原色、辅色和冷暖色调等。
4. 学生进行实践,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5.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动和评价。
展示方式- 使用投影仪展示具有色彩运用特点的艺术作品的图片。
- 准备绘画工具和画板供学生使用。
教案4:立体造型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立体造型在艺术中的应用。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计划全册教材分析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第1课聚聚散散教材分析: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
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完美版】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目录第1课聚聚散散 (3)第2课点的魅力 (5)第3课“五谷”作画 (7)第4课主体与背景 (10)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 (12)第6课色彩的渐变 (16)第7课色彩的情感 (18)第8课我画的动漫形象 (23)第9课对称的美 (26)第10课那一刻的我 (30)第11课走进春天 (34)第12课平凡的美 (37)第13课吹塑纸版画 (39)第14课藏书票 (41)第15课设计文化衫 (43)第16课千姿百态的帽子 (48)第17课会游的玩具 (511)第18课电脑美术---笔刷画画 (513)第19课光的魅力 (5151)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57)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最新修订)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最
新修订)
本教案是针对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的最新修订版本,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第一章:色彩的基础知识
1.1 色轮
本节主要介绍色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
行实践,巩固研究。
1.2 颜色的三要素
本节主要介绍颜色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饱和度,并通过色
彩搭配的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第二章:色彩与生活
2.1 色彩与情感
本节主要介绍色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探究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情感。
2.2 色彩的文化内涵
本节主要介绍色彩在不同文化中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图片和短文的呈现,帮助学生了解和体会。
第三章: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
3.1 印象派的色彩
本节主要介绍印象派画家对色彩的运用方式,并通过观赏印象派画作,让学生感受色彩的美妙。
3.2 水墨画的色彩
本节主要介绍水墨画对色彩的表现方式,并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技巧。
本教案基于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全面的教学指导和实用的教学方法,相信会对美术教育的推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目录第1课聚聚散散 (2)第2课点的魅力 (4)第3课“五谷”作画 (6)第4课主体与背景 (9)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 (11)第6课色彩的渐变 (14)第7课色彩的情感 (16)第8课我画的动漫形象 (20)第9课对称的美 (23)第10课那一刻的我 (26)第11课走进春天 (30)第12课平凡的美 (32)第13课吹塑纸版画 (34)第14课藏书票 (36)第15课设计文化衫 (38)第16课千姿百态的帽子 (42)第17课会游的玩具 (45)第18课电脑美术---笔刷画画 (47)第19课光的魅力 (49)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51)第1课聚聚散散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欣赏导入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二、游戏体验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人教版新课标)教案

人教版美术第八册教案全册教材分析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全册教学进度周次内容第一周聚聚散散第二周小圆点的魅力黑与白第三周主体与背景第四周冰川与晚霞第五周画嗅觉第六周卡通画第七周双胞胎第八周藏书票第九周我和我的小伙伴第十周那一刻的我第十一周愉快的春游第十二周哪些是相同的第十三周千变万化的帽子第十四周飘来飘去的小岛第十五周迷宫电脑美术第十六周会游的玩具第十七周光的魅力第十八周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第1课聚聚散散教材分析: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51页 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目 录 第1课 聚聚散散 .................................................................................... 2 第2课 点的魅力 .................................................................................... 4 第3课 “五谷”作画 .............................................................................. 6 第4课 主体与背景 ................................................................................ 8 第5课 色彩的明与暗 .......................................................................... 10 第6课 色彩的渐变 .............................................................................. 13 第7课 色彩的情感 .............................................................................. 15 第8课 我画的动漫形象 ...................................................................... 19 第9课 对称的美 .................................................................................. 22 第10课 那一刻的我 ............................................................................ 25 第11课 走进春天 ................................................................................ 29 第12课 平凡的美 ................................................................................ 31 第13课 吹塑纸版画 ............................................................................ 33 第14课 藏书票 .................................................................................... 35 第15课 设计文化衫 ............................................................................ 37 第16课 千姿百态的帽子 .................................................................... 41 第17课 会游的玩具 ............................................................................ 44 第18课 电脑美术---笔刷画画 ............................................................ 46 第19课 光的魅力 ................................................................................ 48 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 50 第 2 页 共 51页
第1课 聚聚散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第 3 页 共 51页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教学反思: 第 4 页 共 51页
第2课 点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圆点在纸上不同位置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2、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 教具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问:有什么感觉,然后在这个圆圈上再套几个圆圈,有没有不同的感觉。(产生动感) 结论: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发展阶段: 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圆的种类有哪些(有圆的面,圆圈),在生活中圆是如何运用的。 2、欣赏教材上的图。 (1)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圆点在中间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上面的给人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 (2)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 (3)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画面的。 4、教师提高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第 5 页 共 51页
5、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1、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完成一张作业,可以是用多种材料进行拼帖,也可以用画的。 2、允许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线条。 四、展示评价 1、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2、给作业不够想理的小组提出建议 教学反思: 第 6 页 共 51页
第3课 “五谷”作画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是学生对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粮食画”起源、历史、传承、发展的了解。 2、 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民间工艺艺术“五谷画”的制作工序,对色彩搭配的掌握与运用,图案的设计及制作。 3、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耐心,以及体验作品完成后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五谷粮食画在流传过程中名称众多,依据民间传统,应叫“五谷粮食画”,简称“五谷画”或“粮食画”,也可美其名曰“五谷艺术”。我国西北部分山区称之为“粮艺”、“谷艺”、“豆塑画”、“百米图”、“米画”等 五谷粮食画是古老的中华绝技,一门传统民间工艺,艺术风格与剪纸、国画、年画等画种不同。该画立体感强,视觉冲击效果明显,给人一种震撼、亲切的感觉。重庆五谷粮食画色彩自然,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混然天成,颜色绚丽而生动,可谓是中华五谷艺术的最高境界。经过数千年的洗礼,五谷粮食画具有了形的质朴、神的生动、意的深邃、法的自然等特征,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教学重点 :如何熟练地掌握五谷粮食画的创新与制作。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们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并经过加入创意设计用手工制作的方式直观的表现出来。 教具准备: 镊子 尺子 铅笔 橡皮 万能胶 2号油画排笔 美工刀 五谷杂粮(黑豆、红豆、绿豆、黄豆、黑米、白米、高粱、玉米等) 教学过程: 1、导入:加入小故事引出五谷画的起源。 五谷粮食画起源于盛唐,当时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五谷”在佛教和道教 第 7 页 共 51页
规仪中,地位极高,被视为夺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间则将“五谷”作为辟邪之宝,故用之作画。在清代十分兴盛,全国各地形成了很多流派。其他各朝因战乱不休,国不宁日,故五谷粮食画不能兴盛。当代五谷粮食画的兴起,反映现代社会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民族统一、欣欣向荣。五谷艺术是和谐社会的真实写照。 五谷粮食画得见君面是在乾隆朝初年。当时全国大旱,一半以上省份缺粮,粮食生产和国粮储备之“第一紧要大事”全面失控。上至皇家粮仓,下到州县官仓,都几乎无粮可用。下级官员中饱私囊,朝廷大员、州县衙门与地方势力勾结,欺压百姓、克扣国粮,全国上下粮食紧缺,乾隆皇帝十分愤怒,派钦差大臣前去调查。四川历朝历代是产粮之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素有大清国“粮仓”之称。钦差大臣路过四川重庆府。老百姓得知钦差到此,便向钦差申诉官员如何克扣官粮、欺压百姓。钦差听后大怒,便想出一法,叫老百姓写万言书由他转呈乾隆皇帝。为了更加体现粮食的金贵和引起皇帝对粮食的深度重视,钦差让民间艺人用五谷杂粮做成万言书。这份特殊的万言书转呈皇帝后,乾隆皇帝十分重视这份表文,将其存放。到乾隆执政六十载时,那已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社会繁荣昌盛。这时重庆府别出心裁地用五谷杂粮做成另一副表文,叙述了乾隆执政六十年的功绩和当时的繁荣景象。以五谷述说着五谷丰登,映射国泰民安。这份特别的贺礼让看烦了奇珍异宝的乾隆大帝喜爱不已。因为这份万言书,重庆的五谷文化由此更加厚重,五谷粮食画也成为重庆五谷文化的核心被世代传承。 2、幻灯片结合作品实物的展示,制作方法的讲解。 3、制作过程(主要时间交给学生) 注:示范制作过程中的要领。 (1) 学生构思、起草。教师可以参与,给学生启发指导。 (2) 学生开始动手制作,过程中教师加入理论与技巧性的知识,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留出时间给学生制作。 (3) 学生作品展示,与作者本人对自己作品的讲解。 (4) 学生互评,教师给与总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