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化学新闻热点之青海玉树大地震

合集下载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Ms7.1)同震地表破裂及其与山脉隆升的关系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Ms7.1)同震地表破裂及其与山脉隆升的关系

Ab ta t n f l v sg t nwefu dta n h i su Ms. erh u k cur do r 4 2 1 p o u e sr c:I e i et ai o n tQig a h 7 1 at q a eo c re n Api 1 , 0 0 rd c da ̄6 m n idn i o h Yu l 5k l g o
以 右 阶雁 行 状 破 裂 分 布 为 主要 特 征 , 呈现 左 旋 走 滑 性 质 , 随 有 垂 直位 移 。 伴 统计 结果 显 示 , 同震 地 表 破 裂 垂 直位 移 ( 1 水 平 位 幽 与 移 ) 比 值 在 01~ . 的 . 0 3之 间 , 貌 累积 d 3 5 地 v与 累积 砒 比值 为 02~ . 。 同震 d/h与地 貌 d/h的相 似 显 示 玉树 南 山 的 形 . O6 7 3 vd vd 成 和 玉树 地 震 具 有 同样 的运 动 学和 动 力 学性 质 , 树 南 山 的 形 成 是 地 质 历 史 上 沿 玉 树 断 裂 多次 类 似 于 玉 树 地 震 的 地 震 活 动 的 玉 结 果 , 算 出需要 10 ̄ 60次地 震 才 能 造 成 玉树 南 山的 隆 升 。 前人 研 究本 段 断层 地 震 复 发 周期 为 1 0 20年 , 算 出断 层 开 计 8020 2~0 计
及 其与 山脉隆升的关 系
吴 富晓 , 海 兵 1 潘 家伟 , 李 , 2 , 李 宁 。郭 瑞 强 , , r张 伟 1 , 2
W U u y o一 L l bn P N a we 一 F — a , I Ha ig一 A J — i , — , i
L i g ,G U O u —q a g IN n 3 R i in ZH AN G e W i,

地震案例之414玉树地震

地震案例之414玉树地震

级特大浅表地震。 第一次地震
发震时刻:2010-04-14 05:39:57
震级(M):4.7级 纬度(33.1°N)
经度(96.6°E)
深度(千米):6
参考位置: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拉秀乡日麻村
第二次地震
发震时刻:2010-04-14 07:49:40
性胜利。
玉树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截至2010年5月30日18时,遇难2698人,失踪270人。居民住房大量倒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损毁,部分公路沉陷、桥梁坍塌,供电、供水、通信设施遭受破坏。农牧业生产设施受损,牲畜大量死亡,商贸、旅游、金融、加工企业损失严重。山体滑坡崩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玉树地震波及范围涉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称多、治多、杂多、囊谦、曲麻莱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等7个县的27个乡镇,受灾面积35862平方公里,受灾人口246842人。此次地震为里氏7.1
地震案例之414玉树地震
基本信息
2010年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7.1级强烈地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起
自救,社会各界积极支援,全力抢救生命,及时救治伤员,妥
善安置群众,恢复正常秩序,取得了源自震救灾重大阶段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

路 海 宁 摄
玉 树 武 酱 支 队 震 灾现 场
李 跃 进 摄
矗鬻哗矗 罐 一 孺曩 矗 0 瓣靠 蟊薅 瓤 爰 麓 # 旃 《 t 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 二二
: 二 二
二 二 兰 二二
玉树 震 灾现 场
李跃进 摄
玉树震灾现场
李跃进 掇
玉 树 国 税 局 办 公楼 三 层 变 二 层
路 海宁 摄
玉 树 隆 宝 镇 被 震毁 的 民 房
路 海 宁 摄
结古 寺 被 震 毁 一 角
路海 宁 摄
禅 古 村 转 金 筒 被 震倒
路 海 宁 摄
禅古 寺 藏 金 院被 震 倒
路 海 宁 摄
中国 应 急 救 援 队 连 夜 奋 战
路 海宁 摄
玉树 震 灾 现 场
李跃 进 摄
玉 树 震 灾 现 场
李跃 进 摄
玉 树 养 路 段 办 公 楼 被 震毁
路 海宁 摄
震 后 的玉 树 扎 西 科 村
路 海宁 摄
玉 树 震 灾 现 场
李跃 进

玉 树 震 灾 现 场
李 跃进

新 寨 玛 尼 石 堆 佛塔 被震 毁
—— ■—■ —-- . l-_ -_— l ● _ Ⅲ _ ! _ _ _ _ I_

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及其动力学分析

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及其动力学分析

江缝合带附近( 图1 ) 。青藏高原是 由不 同地质发育历史 的微大陆拼合起来 的, 自北 向南 可以 划分出 6 个地块 , 中间以 5 条缝合线相隔: 最北 面是高原北邻 的塔里木地块一华北克拉通 ; 高
原 的北缘 是 西 昆仑一 祁 连 山加 里 东 期 缝 合 带 , 其 南 依 次 为 柴 达 木 地块 、 昆仑 山华 力 西 期 缝 合
4 . 1 玉树 地震 发震 的 动力 学背 景
由于我 国大 陆及 相邻 地 区 总体 的地 壳水 平 运 动受 太平 洋 板块 向欧亚 板块 ( 向西 ) 俯冲 , 菲
律宾 海板 块 向西北 会 聚 , 印度板 块 向东北 方 向推挤 , 上 述 三大块 体对 欧 亚板 块 的作用 力 与欧 亚 板 块 对它 们 的反作 用是 中国大 陆及 周 围地 区地 壳 水平 运 动 的动 力 机 制 。 根据 现 今 G P S速 度
2 0 0




2 7卷
4 玉树 地 震 的 动 力 学 过 程 分 析
根据 现今 G P S速度 场 和 已有 的地 质 构造 动 力 学 研 究 的结 果 ¨ “ 分 析 巴彦 喀拉 块 体 的动 力 学 过程 , 从 而分 析玉树 地 震发 生 的动力 学 特点 。
失 。 中国地 震 台 网中心 公布 的该 地震 参 数 : 发 震 时 间北 京 时 间 2 0 1 0年 4月 1 4 日 7时 4 9分 ,
震 中位 置青 海 省玉树 藏来自族 自治州 玉 树县 ( 3 3 . 1 。 N, 9 6 . 7  ̄ E) , 震 源深 度 1 4 k m, 地震 震级 7 . 1 。
文献标识码 : A
2 0 1 0年 青 海 玉树 7 . 1级 地 震 发 生 的 构 造 背 景 及 其 动 力 学 分 析

探讨青海玉树地震的原因及其影响——青海地震演讲稿

探讨青海玉树地震的原因及其影响——青海地震演讲稿

探讨青海玉树地震的原因及其影响——青海地震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探讨青海玉树地震的原因及其影响”。

2010年4月14日,一场巨大的地震震动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玉树县,造成了数千人死亡、成千上万人受伤的惨烈后果。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人民纷纷伸出援手,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间大爱。

那么,青海玉树地震的发生原因是什么,它对人民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一、地质构造影响青海地处一些地震泛发区的交界处,大地构造,尤其是三江造山带的数据极为复杂,是地震活动的关键因素。

玉树地区海拔高,天气寒冷,地震活动处于比较活跃的地带,地震的形成原因主要与地球板块的构造有关。

构造运动产生应力,当地应力加剧时,周围的岩石就会裂开,在裂隙中形成断层,当地震波经过时,断层会瓦解,释放出蓄积的能量,就是地震的发生。

二、自然环境影响由于青藏高原在地质上的构造复杂性与环境自然因素,玉树地震的发生也受到高原的影响。

其次青藏高原上空的“热空气”也让地震发生造成的损害更为严重。

同时,地震受到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暴雨和其他地质灾害的影响,地震后的雨雪天气和降温也会加大救援工作的难度。

三、社会影响玉树地震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地缘范围,而是波及了全国人民。

中国各界人士、国际援助机构、多个国家政府已经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

这场地震给玉树和周边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玉树县地震造成了数以千计的房屋倒塌、交通中断、人员伤亡、物资损失、灾民安置等问题。

地震灾区的人们面临着住房、普及、就业、教育等诸多困难。

在震后灾区多方通力救援的努力下,灾区重建和恢复生产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

玉树地震是由于地球板块的构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惨烈地震。

地震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对我们应对自然灾害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应该加强对自然环境的研究,保护和珍视那些脆弱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努力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

同时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重建玉树地震灾区的工作也将会取得成功。

关于玉树地震灾害的调查报告

关于玉树地震灾害的调查报告

关于玉树地震灾害的调查报告一、引言玉树地震灾害是中国西南地区近年来遭受的一次严重自然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灾害的原因和影响,本文将对玉树地震灾害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二、灾害概述玉树地震发生时间为2010年4月14日,地震震级为7.1级,震源深度为30千米。

震中位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地震导致了大量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严重。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地震共造成了2698人死亡、11637人受伤。

三、地震原因分析地震是由地质构造活动和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引起的自然现象。

而地震灾害的发生则是由于地震引起的建筑物破坏和人员伤亡。

玉树地震是由岷山褶皱带和唐古拉山褶皱带之间的构造活动所致。

这个地区是青藏高原和沿边地区的交界处,地质构造复杂,地壳活动频繁。

四、地震灾害影响分析1. 人员伤亡:地震造成了2698人死亡,11637人受伤,对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2. 房屋倒塌:地震导致了大量房屋倒塌,给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 基础设施破坏:地震造成了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严重破坏,给当地的交通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五、救灾措施分析在玉树地震灾害发生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救灾措施,包括:1. 快速响应:地震发生后,政府迅速组织救援力量,抵达灾区进行救援工作。

2. 临时安置:政府组织了临时安置点,提供食宿和医疗救助。

3. 捐款捐物:社会各界纷纷向灾区捐款捐物,支持灾区重建和人员救助。

4. 重建工作:政府组织了灾后重建工作,修复了倒塌的房屋和基础设施。

六、灾后重建与展望灾后重建是灾区走出困境、恢复生产生活的重要环节。

玉树地震灾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快灾后重建的进程。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地震灾后心理辅导和健康救助的力度,帮助灾区居民恢复正常生活。

七、结论玉树地震灾害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政府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灾区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援和重建。

通过这次灾难,我们认识到地震灾害防治的重要性,需要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抗震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发生。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

第32卷 第3期地 震 学 报Vol.32,No.3 2010年5月 (36122365)AC TA SEISMOLO GICA SIN ICA May,2010 张勇,许力生,陈运泰.2010.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地震学报,32(3):36122365.Zhang Y ong,Xu Lisheng,Chen Yun2tai.2010.Fast inversion of rupture process for14April2010Yushu,Qinghai, eart hquake.A ct a Seismologica S inica,32(3):36122365.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3张 勇1) 许力生1), 陈运泰1,2)1)中国北京10008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中国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摘要 基于远震资料的破裂过程反演方法,通过反演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的全球宽频带地震垂直向P波波形记录,先后4次反演得到了玉树地震的破裂过程,并比较和讨论了这4次结果.结果表明,玉树地震的破裂过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地震主要由两次子事件组成,分别对应于震中附近以及震中东南方向上的两块滑动量集中的破裂区域,其中与第2次子事件对应的震中东南方向上滑动集中的区域破裂贯穿至地表;②最大滑动量和最大滑动速率分别为2.1m和1.1m/s,断层滑动速率较大;③玉树地震总体上是一次单侧破裂事件,破裂从初始破裂点(即仪器测定的震源位置)开始,主要向震中东南方向扩展,由“地震多普勒效应”导致在震中东南方向上产生强烈能量聚焦,是玉树城区遭受严重破坏在震源方面的主要原因.关键词 地震破裂过程 快速反演 青海玉树地震 地震应急响应doi:10.3969/j.issn.025323782.2010.03.011 中图分类号:P315.3 文献标识码:AF ast inversion of rupture process for14April2010Yushu,Q inghai,earthquakeZhang Y ong1) Xu Lisheng1), Chen Yun2tai1,2)1)I nstit ute of Geophysics,China Eart hquake A dminist ration,Bei j ing100081,China2)S chool of Eart h and S pace S ciences,Peking Universit y,Bei j ing100871,ChinaAbstract:Four inversion result s of t he rupt ure process of14April2010Yushu,Qinghai,eart hquake,obtained by inverting t he broadband seismic data of Glob2al Seismograp hic Network(GSN)based on t he inversion met hod of eart hquakerupt ure p rocess,was compared and discussed.It is found t hat t he Yushu eart h2quake has several basic characteristics as follows:①There exist two principalsub2event s which correspond to two slip2concent rated patches locating near t hehypocenter and to t he sout heast of t he epicenter.The rupt ure of t he slip2con2cent rated patch to t he sout heast of t he epicenter broken t hough t he ground sur2 3基金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80440435)和中国地震局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808068,200708031)共同资助.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论著10AC1019.收稿日期 2010204230收到初稿,2010205205决定采用修改稿. 通讯作者 e2mail:xuls@263 地 震 学 报 32卷face;②The peak slip and peak slip2rate are about2.1m and1.1m/s,respec2tively,indicating t hat t he Yushu eart hquake is an event wit h large slip2rate ont he fault plane;③Overall t he Yushu eart hquake is a unilateral rupt ure eventwit h t he rupt ure mainly propagating sout heastward.The st rong focusing of t heseismic energy in t he sout heast of t he epicenter due to t he“seismic Dopplereffect”reasonably account s for t he t remendous damage of Yushu city.K ey w ords:eart hquake rupt ure p rocess;fast inversion;2010Yushu,Qinghai,eart hquake;eart 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中心测定,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点49分(协调世界时2010年4月13日23点49分),在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了M S7.1地震,震中位置33.1°N,96.7°E,震源深度33km.地震发生后,作者运用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地震破裂过程反演方法(许力生,1995;许力生,陈运泰,1996;Chen,Xu,2000;Xu et al,2002;张勇,2008;张勇等,2008),快速反演了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在震后约2.5小时得到了这次地震破裂过程的反演结果.此次反演完成后,作者注意到国家地震台网中心在测定时预先设定的33km的震源深度可能过深,因此随后作者基于更多台站的数据,分别根据U SGS和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的震中位置以及预先设定的震源深度(10km),在震后约5小时后更新了破裂过程的反演结果.在玉树地震发生2天之后我们下载和搜集到更多的记录资料,采用中国国家地震台网确定的震中位置和10km震源深度再一次对玉树地震的破裂过程进行了反演.上述3次反演结果作为作者在玉树地震震后应急响应的主要工作的内容,已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并在网上发布.在上述3次反演结果上报与发布后,作者根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更新的震中位置(33.2°N,96.6°E)和震源深度(14km),再一次反演了玉树地震的破裂过程.我们在本文中将比较和分析讨论上述4次反演的结果.反演中采用由IRIS数据中心下载的全球地震台网(GSN)远震宽频带竖直向P波波形数据,运用反射率方法(Kennett,1983)和经过展平变换的IASPEI91速度结构模型(Ken2 nett,Engdahl,1991)计算格林函数.根据青海玉树地区的构造背景,确定走向南东的节面为发震断层的断层面.1 断层面参数参考刘超等(2010)发布的矩张量快速测定结果(节面Ⅰ:走向119°、倾角83°、滑动角-2°;节面Ⅱ:走向209°、倾角88°、滑动角-173°),作者在玉树地震破裂过程的反演中都选择了走向南东的节面I为发震断层面.采用了滑动角可变的破裂过程反演方法(张勇等, 2010)反演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2 三次震后快速反演结果图1是震后2.5小时、5小时和2天三次反演时所采用的地震台站、得到的震源时间函数和滑动量分布的结果.这三次反演所采用的地震台站的数目分别为13、26和35个.总体上看,尽管所采用的地震台站数量有所不同,但反演结果仍具有较大的一致性,即:玉树地震的震源过程主要由两次子事件组成,两次子事件对应着两个在断层面上滑动集中的区域.这两个滑动集中的区域分别位于震源处和沿走向方向(东南方向)距震源10—40km 处.这一情况表明,玉树地震是一次以单侧破裂为主的地震事件,破裂主要朝向断层走向方向(南东方向)传播,地震的多普勒效应致使破裂传播方向(震中东南方向)上地震能量强烈聚焦,这是震中东南方向30—40km 的玉树县震灾严重在震源方面的主要原因.图1 玉树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结果(a )震后2.5小时快速反演结果;(b )震后5小时快速反演结果;(c )震后2天的反演结果.图(a )、(b )和(c )中由上到下依次为震中—台站分布图、震源时间函数和断层面上滑动量分布图.图中八角星为震源位置,三角形为地震台站Fig.1 Fast inversion results of rupture process of the Yushu earthquake(a )Fast inversion result s obtained wit hin 2.5hours after t he occurrence of t he Yushu eart hquake ;(b )fast inversion result s obtained wit hin 5hours after t he occurrence of t he Yushu eart hquake ;(c )fast inversion result s obtained wit hin 2days after t he occurrence of t he Yushu eart hquake.From top to bottom in (a ),(b )and (c )aredistribution of epicenter and seismic stations ,source time function and static slip distribution.Aniseed stars denote t he location of epicenter ,and triangles denote t he seismic stations3 最新反演结果图2为最新反演结果.图2a 是震中(33.2°N ,96.6°E )和35个地震台的位置分布图.由反演得到的断层面上的滑动量分布(图2b )可见,地震破裂主要发生在走向119°、倾向南西(SW )倾角为83°、长约50—70km 、宽约30km 的断层面上,滑动角总体上为-4°.断层面上有两个滑动量集中分布的区域,它们在地面上的投影分别主要位于震中附近(震中西363 3期 张 勇等: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北10km 至震中东南20km )和震中东南距震中10—40km 处,破裂面积约为1500km 2.断层面上最大滑动量达到2.1m ,对应的最大滑动速率约为1.1m/s ,该点位于震中附近滑动量集中区域(图2b 和2d 中深红—红—黄色区域).从震源时间函数(图2c )看,这次地震包括2个主要的子事件,其释放的地震矩率的峰值出现在震后2.7s 和7.7s.整个地震的地震矩M 0=3.2×1019N ・m ,相当于矩震级M W 6.9.断层面上静态(最终)位移的分布在地面上的投影图表明(图2d ),图2b 所示的滑动量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震中区附近和震中东南,表明玉树地震是一次以单侧破裂为主的地震事件.图2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破裂过程反演结果(a )震中和地震台位置分布;(b )静态(最终)滑动量的分布;(c )震源时间函数;(d )断层面和静态(最终)滑动量分布在地面上的投影.图(a )、(d )中的八角星表示震中位置;图(b )中的八角星表示震源在断层面上的位置;图(d )中的实黑线表示断层线,即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虚线表示断层面的边界在地面的投影,图(d )中红线为所示区域内的活动断层Fig.2 Inversion results of 14April 2010Yushu earthquake(a )Distribution of t he main shock epicenter of Yushu eart hquake and seismic stations ;(b )static (final )slip distribution ;(c )source time function ;(d )projection of rectangular fault plane and static (final )slip distribution on t he ground surface.Aniseed stars denote t he location of epicenter in (a )and (d ),and t he position ofhypocenter on fault in (b ).Full black line in (d )is t he fault trace ,i.e.t he intersection of fault planeand ground surface.Dot lines in (d )are t he projection of ot her 3edges of t he rectangular fault planeon t he ground surface.Red lines are active fault s in t he area shown in (d )4 讨论以上概要总结了作者在玉树地震后破裂过程快速反演工作的结果.通过对震后2.5小时、震后5小时、震后2天的三次应急反演工作的结果和最新反演(第4次反演)结果的对比,基本上可以确定的是,在震后较短时间内,在能搜集到的地震资料较少的情况下,仍463 地 震 学 报 32卷然可以基本确定地震震源的主要破裂特征,为震后应急救援和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作者利用地震波资料进行地震破裂过程反演在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的积极意义.必须指出,以上4次反演结果仍然有一定的区别.造成这些区别的原因除了所用的地震资料的数量不同等因素外,震源位置的不确定性对破裂过程反演结果也会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不同的震中位置将导致滑动量分布在地表的投影结果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震源深度的影响则更加明显,过深的震源深度将会模糊破裂是否出露地表这一重要的致灾特征.在震后2.5小时的反演结果中,由于采用了定位误差较大的33km 的震源深度,导致未能揭示破裂出露地表的明显特征;而在震后5小时、震后2天和最新反演结果中,由于采用了约束较好的、相对较浅的震源深度,第二个滑动集中分布区域的破裂出露地表的趋势就非常明显.因此,快速准确的地震定位是影响破裂过程快速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玉树地震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破裂特征:①破裂出露地表的趋势比较明显.由断层面上的静态滑动量的分布可见,震中附近的滑动量集中的区域发生在地表以下,因此地震对震中附近造成的破坏不会太大,但是位于地震断层走向方向上、距震中10—40km 的滑动量集中区域的破裂明显地贯穿到地表,使破裂出露至地表的区域成为了这次地震的极震区;②尽管玉树地震的最大滑动量不是特别大,仅2.1m ,但其最大滑动速率达到1.1m/s ,与作者测定的汶川地震的最大滑动速率1.2s (张勇等,2008)相近.反映了玉树地震与汶川地震类似,是一次断层滑动速率较高、高频辐射较强、因而由地震波所造成的破坏非常严重的地震;③玉树地震是一次以单侧破裂为主的地震,破裂扩展的优势方向是东南方向,沿东南方向上出现地震波强烈聚焦的“地震多普勒效应”,是正好分布在震中东南处的玉树城区虽然滑动量比较小、但遭受破坏相当严重在地震震源方面的原因.参 考 文 献刘超,许力生,陈运泰.2010.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快速矩张量解[J ].地震学报,32(3):36622368.许力生.1995.地震破裂的时空过程研究[D ].北京: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22108.许力生,陈运泰.1996.用经验格林函数方法从长周期数字波形资料中提取共和地震的震源时间函数[J ].地震学报,18(2):15622169.张勇.2008.震源破裂过程反演方法研究[D ].北京: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122158.张勇,冯万鹏,许力生,周成虎,陈运泰.2008.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J ].中国科学:D 辑,38(10):1186221194.Chen Y T ,Xu L S.2000.A time 2domain inversion technique for t he tempo 2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lip on a finite faultplane wit h applications to recent large eart hquakes in t he Tibetan Plateau[J ].Geop hys J I nt ,143:40722416.Kennett B L N.1983.S eismic W ave Propagation in S t rati f ied Media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22339.Kennett B L N ,Engdahl E R.1991.Travel times for global eart hquake location and phase identification[J ].Geop hys JI nt ,105:42922465.Xu L S ,Chen Y T ,Teng T L ,Patau G.2002.Temporal and spatial rupture process of t he 1999Chi 2Chi eart hquake fromIRIS and GEOSCOPE long period waveform data using aftershocks as empirical Greens functions[J ].B ull S eism S oc A mer ,92:3210223228.563 3期 张 勇等: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

2010中考文综热点集锦

2010中考文综热点集锦

戮力抗灾不屈中国背景资料:1、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国务院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2、2010年8月8日凌晨,甘肃舟曲因强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生命第一,生命至上!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全力支援灾区。

3、2011年1月,受北方冷空气扩散南下影响,我国多地区出现大范围冰冻、雨雪天气。

知识连线:1、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2、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

3、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4、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体现伟大的民族精神。

6、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角度探析: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抗灾救灾工作说明了什么?(1)说明了党和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说明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情系民生,坚持以人为本;(3)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体现了党和政府尊重生命、尊重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和经济权利。

2、我们抗击灾害取得胜利的原因和启示是什么?(1)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明显增强;③各部门、各地方紧急响应,团结合作,快速应对;④弘扬了抗击灾害的伟大民族精神;⑤灾区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⑥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友好国家人民的大力支援。

(2)启示: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大力发展经济提供物质保障,建立并完善灾难预警机制提供制度保障;③我们的社会是互帮互助的社会,是人人互相关爱的社会;④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建美好和谐的社会、共享美好生活;⑤伟大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解力量之源;⑥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度难关,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

3、新时期弘扬抗击灾害精神有哪些意义?⑴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⑵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⑶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⑷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⑸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安定团结;⑹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树立共同理想、激发民族奋发向上、团结进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中考化学新闻热点之青海玉树大地震
一、新闻链接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

,给广大灾区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损失。

中国人民充分发挥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向灾区捐献大量的物资和资金,支援灾区,重建家园。

二、相关习题
1、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懂得如何做好应对。

如果你在地震现场,你认为应该怎么做?下列做法哪项是不合理的()
A.迅速逃到操场等空旷地方B.呆在楼上一动不动
C.在楼上尽快楼下跑D.如果在楼上确实没办法往下跑,则尽量靠墙壁角落
2、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你认为下列做法哪项正确()
①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②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③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④将门打开,确保出口⑤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⑥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⑦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⑧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⑨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⑩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A.只有①③⑤⑦⑨B.只有②④⑥⑧⑩C.只有①②③④⑤D.全部正确
3、在灾区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

常用的措施有:
①加热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
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4、在灾区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

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
D.①③④
5、在灾区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其中混水澄清法:用明矾,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适量加入混水中,用棍棒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水即澄清。

没有上述混凝剂时,可就地取材,把仙人掌、仙人球、木棉树皮等捣烂加入混水中,也有助凝作用。

其净水原理是()
A.过滤B.消毒杀菌C.蒸馏D.吸附沉降
6、另一种饮水消毒法:煮沸消毒效果可靠,方法简便易行。

也可用漂白粉等卤素制剂消毒饮用水。

按水的污染程度,每升水加l-3毫克氯,15-30分钟后即可饮用。

其净水原理是()A.过滤B.利用高温和化学方法消毒杀菌C.蒸馏D.吸附沉降
7 、世界卫生组织将某氧化物R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l:64,则RO2的化学式为()
A.C02
B.C102
C.S02
D.N02
8、(1)下列关于消毒剂(Cl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为51.5 B.1 g二氧化氯含氯元素0.355 g
C.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 D.1个二氧化氯分子含有1个氧分子
(2)下列关于消毒剂(ClO2)的读法的是()
A.氧化氯B.二氧化一氯C.二氧化氯D.氧化二氯
9、震后灾区的防疫工作应该迅速启动。

对于灾区中死亡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时,卫生防疫工作人员采用大量的消毒剂对死亡动物尸体进行消毒。

采用撒泼大量的消石灰并深埋,其中消石灰的作用是()
A、美观大方
B、杀菌消毒
C、标记作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CaCl2)和次氯酸钙[Ca(ClO)2],因其良好的消毒、漂白和除臭性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它是白色粉末,具有强烈氯气味,易吸水,化学性质不稳定,遇有机物或遇热可引起燃烧。

用于棉织品及纸浆的漂白、污水处理、蔬菜瓜果及自来水消毒、环境卫生等,亦用于制药、脱色等。

(1)漂白粉属于()
A.化合物B.单质C.纯净物D.混合物
(2)下面关于漂白粉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氯化钙(CaCl2)和次氯酸钙[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相同B.氯化钙(CaCl2)和次氯酸钙[Ca(ClO)2]都是无氧酸盐C.氯化钙(CaCl2)属于盐类,次氯酸钙[Ca(ClO)2]属于氧化物D.次氯酸钙[Ca(ClO)2]中含有原子团ClO
(3)根据内容归纳出漂白粉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11、震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

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是次氯酸钙与酸反应产生有漂白性的物质次氯酸: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
(3)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__________;
(4)反应(1)和反应(3)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12、震后灾区预防某类病毒的方法是消毒,常见的碱类物质、甲醛等都有较好的杀死病毒的作用。

其中NaOH溶液因消毒效果好且廉价易得被广泛使用,从而使工业烧碱用量增加。

但工业烧碱中含有杂质碳酸钠,为了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某工厂甲、乙两实验员分别设计了实验方案:
Ⅰ甲的方案是: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烧碱样品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1)甲实验员洗涤沉淀的具体操作是:向沉淀中加入蒸馏水,然后过滤,重复2~3次。

确认沉淀已洗涤干净的依据是_________ 。

(2)氯化钡溶液和氯化钙溶液都能与该样品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但使用氯化钡溶液比氯化钙溶液所得的结果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原因是________ 。

Ⅱ乙的方案如下图所示:
(1)根据乙的实验装置图分析,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 ,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

小明认为按照乙的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不可避免的误差,例如: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等。

该设计中还有一个因素也会导致不可避免的误差,你认为是下列因素中的(填序号)__________ 。

①装置的气密性不好②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③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2)经测定知,该工业烧碱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80%,某养殖户需配制2000g 2%的氢氧化钠溶液对禽舍进行杀菌消毒,需要这种工业烧碱__________ g。

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D 6B 7B 8C 9B 10 (1)D (2)BD (3)它是白色粉末,具有强烈氯气味,易吸水化学性质不稳定,遇有机物或遇热可引起燃烧11 (1)Cl2+Ca(OH)2== CaCl2 + Ca (ClO)2 (2)次氯酸钙[Ca(ClO)2] (3)Ca(ClO)2+CO2+H2O=CaCO3↓+2HClO (4)(1)12、Ⅰ(1)取适量洗涤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或稀硫酸溶液、硫酸钠溶液等)无沉淀产生。

(也可用同样的操作,滴加相应的试剂检验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等)(2)①Ca(OH)2微溶于水,使沉淀的量偏多②等量的Na2CO3分别与CaCl2、BaCl2反应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大,称量时误差小(答出一项得1分)Ⅱ(1)吸收水分吸收反应中生成的CO2 ③(2)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