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地震震害特点和破坏规律报告
2010年玉树地震_Ms7_1_地表破裂特征_破裂机制与破裂过程

2010年玉树地震(Ms7.1)地表破裂特征、破裂机制与破裂过程*潘家伟1李海兵1**吴富峣1李宁2郭瑞强1张伟1PAN JiaWei1,LI HaiBing1**,WU FuYao1,LI Ning2,GUO RuiQiang1and ZHANG Wei1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2.四川地矿局109地质队,成都1000101.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Continental Tectonics and Dynamics,Institute of Geology,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2.109Geological Bridge,Sichua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Chengdu,610100,China2011-04-02收稿,2011-09-16改回.Pan JW,Li HB,Wu FY,Li N,Guo RQ and Zhang W.2011.Surface rupture characteristics,rupture mechanics,and rupture process of the Yushu earthquake(Ms7.1),14/04/2010.Acta Petrologica Sinica,27(11):3449-3459Abstract On14April2010,an earthquake(Ms7.1)happened in the Yushu region,Qinghai Province,causing large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es.After the earthquake,we carried out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the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 zone,and accurately measured co-seismic displacements.Based on our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measurement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ushu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s and coseismic displacement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pattern were analyzed.The earthquake rupture mechanism and the rupture process were discussed.According to our research,the following understandings were obtained:(1)The Yushu earthquake produced two surface ruptures along the northwest section of the Xianshuihe fault(Ganzi-Yushu fault).The western surface rupture is located in the Longbao lake pull-apart basin near the micro-epicenter,and is about19km long.The eastern surface rupture is located along the hillsides south of Zhaqu river and the west of the Batang river,and is about31km long.There is a 15km gap between the former two segments of the surface rupture zone.(2)Field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coseismic displacement for the Yushu earthquake is2.3m,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the eastern surface rupture,near the Guoyangyansongduo village.(3)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 rupture as well as field tectonic geomorphology indicate that the ruptured fault is developed in transtensional setting. Tension normal fault developed during the sinistral strike-slip process of the fault.(4)Seismic data invertion result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urface rupture show that the Yushu earthquake consist of two sub-events,which formed the Longbao lake surface rupture zone and Zhaqu river-Batang river surface rupture zone,respectively.The valley west of Yushu City and the Longbao Lake are both pull-apart basins formed during the transtension activity of the fault.Key words Yushu earthquake;Surface rupture;Co-seismic displacement;Transtension;Rupture process摘要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Ms7.1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玉树地震断层地表破裂带和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玉树7.1级地震断层地表破裂带和地质灾害调查报告一、地表破裂带2010年4月15日-22日,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先后派出3个科考小组对玉树7.1级地震地表断层进行了考察。
科考队员克服高原反应,跋山涉水,沿地表破裂带进行了一步一步追索。
至4月22日,关于此次地震的地表破裂带的初步结论是:同震地表破裂带由3条主破裂左阶组成,总体走向310°,北侧主破裂长约16km,中间主破裂长约9km,南侧主破裂长约7km,总长约31km,另在微观震中南侧见有约2km长的雁列式张裂缝(图1)。
各主破裂均由一系列支破裂雁列组成,支破裂表现为一系列挤压鼓包与张裂缝相间排列或雁列式张裂缝。
破裂为左旋走滑性质,最大走滑位移量位于北侧主破裂上,约1.8m。
图1 玉树2010年4月14日7.1级地震地表破裂分布简图黑实线为地表破裂,黑虚线为雁列式张裂,红星为微观震中一些典型地点的破裂特征如下:破裂带的北西端点位于(N33°06′02.0″,E96°46′18.0″)附近,表现为雁列状的地表裂缝,裂缝逐渐变小直至消失(照片1)。
照片1 北西端点地表破裂带从改点向NW追索,直至隆宝镇(N33°15'50.2",E96°25'49.9")一带(直线距离约36km),沿光缆线路挤压鼓包和裂缝带非常发育,并且连续,推测为地震过程中沿这种特殊结构面发育的特殊破裂现象(照片2)。
但这一带未发现典型的地震地表破裂现象,仅在隆宝镇(N33°11'50.0",E96°35'00.8")处微观震中南侧一带见有约2km长的雁列式张裂缝(照片3)。
鉴于这些特征,将破裂带的北西端点定位于(N33°06′02.0″,E96°46′18.0″)附近。
照片2 (N33°07'59.7",E96°39'46.5")一带沿地下电缆铺设线路发育的鼓包与裂缝(镜向NW)照片3 隆宝镇(N33°11'50.0",E96°35'00.8")一带雁列式张裂缝(镜向E)从NW端点往南,在(N33°05'15.2",E96°47'51.9")处河床中,挤压鼓包和破裂清晰可见(照片4)。
探讨青海玉树地震的原因及其影响——青海地震演讲稿

探讨青海玉树地震的原因及其影响——青海地震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探讨青海玉树地震的原因及其影响”。
2010年4月14日,一场巨大的地震震动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玉树县,造成了数千人死亡、成千上万人受伤的惨烈后果。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人民纷纷伸出援手,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间大爱。
那么,青海玉树地震的发生原因是什么,它对人民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一、地质构造影响青海地处一些地震泛发区的交界处,大地构造,尤其是三江造山带的数据极为复杂,是地震活动的关键因素。
玉树地区海拔高,天气寒冷,地震活动处于比较活跃的地带,地震的形成原因主要与地球板块的构造有关。
构造运动产生应力,当地应力加剧时,周围的岩石就会裂开,在裂隙中形成断层,当地震波经过时,断层会瓦解,释放出蓄积的能量,就是地震的发生。
二、自然环境影响由于青藏高原在地质上的构造复杂性与环境自然因素,玉树地震的发生也受到高原的影响。
其次青藏高原上空的“热空气”也让地震发生造成的损害更为严重。
同时,地震受到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暴雨和其他地质灾害的影响,地震后的雨雪天气和降温也会加大救援工作的难度。
三、社会影响玉树地震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地缘范围,而是波及了全国人民。
中国各界人士、国际援助机构、多个国家政府已经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
这场地震给玉树和周边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玉树县地震造成了数以千计的房屋倒塌、交通中断、人员伤亡、物资损失、灾民安置等问题。
地震灾区的人们面临着住房、普及、就业、教育等诸多困难。
在震后灾区多方通力救援的努力下,灾区重建和恢复生产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
玉树地震是由于地球板块的构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惨烈地震。
地震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对我们应对自然灾害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应该加强对自然环境的研究,保护和珍视那些脆弱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努力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
同时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重建玉树地震灾区的工作也将会取得成功。
关于玉树地震研究

吉林化工学院灾害地质学课题论文《青海玉树地震》——关于玉树地震成因及特点研究院系: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班级:应用化学1102班学号:11250205姓名:《青海玉树地震》——关于玉树地震成因及特点研究摘要青海省玉树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最东部,境内平均海拔4493.4米,气候寒冷,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半农半牧县。
整个地形西北和中部高,东南和东北低,纵跨长江、澜沧江两大水系,地形复杂,地势高耸。
地貌以高山峡谷和山原地带为主,间有许多小盆地和湖盆。
玉树地震发生的断裂带为甘孜-玉树-风火山断裂带,属于巴颜喀拉地块南边界,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
青藏高原板块是我国强震多发带,很多专家也将这一地区称为“三江地震带”。
喜马拉雅唐古拉和横断一系列山脉,都是欧亚与印度洋两大板块猛烈碰撞的产物;加之猛烈碰撞,是以短期形成青藏高原的双层地壳为据;板块边缘的凹凸弯曲部位,更是撞击猛烈之中最猛烈的部位。
历史上曾多发地震,并且震级都不低。
因此研究相关玉树地震的成因及其特点将有利于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去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地震带来的灾难。
关键词玉树地貌断裂带引言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度东经96.7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4月17日更新为14千米)[1]。
截至15日23时,地震监测部门一共记录到的余震总数为890个。
其中,3.0级以上余震9个,6.0-6.9级地震1个,4.0-4.9级地震3个,3.0-3.9级地震5个。
据报道,截至4月20日10时,玉树地震遇难人数为2046人,失踪193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
震后,整个县城全部停电,由于大部分建筑都是土木结构,重灾区结古镇附近西杭村的民屋几乎全部(99%)倒塌[2]。
此外整个玉树州的70%学校房屋垮塌[3]。
1、成因与地质背景1.1地质背景青海位于由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持续挤压而形成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而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次两大板块交汇处北部的数百公里。
关于玉树地震灾害的调查报告

关于玉树地震灾害的调查报告一、引言玉树地震灾害是中国西南地区近年来遭受的一次严重自然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灾害的原因和影响,本文将对玉树地震灾害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二、灾害概述玉树地震发生时间为2010年4月14日,地震震级为7.1级,震源深度为30千米。
震中位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地震导致了大量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严重。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地震共造成了2698人死亡、11637人受伤。
三、地震原因分析地震是由地质构造活动和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引起的自然现象。
而地震灾害的发生则是由于地震引起的建筑物破坏和人员伤亡。
玉树地震是由岷山褶皱带和唐古拉山褶皱带之间的构造活动所致。
这个地区是青藏高原和沿边地区的交界处,地质构造复杂,地壳活动频繁。
四、地震灾害影响分析1. 人员伤亡:地震造成了2698人死亡,11637人受伤,对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2. 房屋倒塌:地震导致了大量房屋倒塌,给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 基础设施破坏:地震造成了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严重破坏,给当地的交通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五、救灾措施分析在玉树地震灾害发生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救灾措施,包括:1. 快速响应:地震发生后,政府迅速组织救援力量,抵达灾区进行救援工作。
2. 临时安置:政府组织了临时安置点,提供食宿和医疗救助。
3. 捐款捐物:社会各界纷纷向灾区捐款捐物,支持灾区重建和人员救助。
4. 重建工作:政府组织了灾后重建工作,修复了倒塌的房屋和基础设施。
六、灾后重建与展望灾后重建是灾区走出困境、恢复生产生活的重要环节。
玉树地震灾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快灾后重建的进程。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地震灾后心理辅导和健康救助的力度,帮助灾区居民恢复正常生活。
七、结论玉树地震灾害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政府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灾区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援和重建。
通过这次灾难,我们认识到地震灾害防治的重要性,需要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抗震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发生。
青海玉树抗震思想汇报

青海玉树抗震思想汇报青海玉树地震发生于2010年4月14日,震中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震级为7.1级。
这次地震给玉树地区造成了重创,伴随着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同时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和广泛的响应。
为了总结玉树地震的经验,挖掘抗震思想,加强震区建设,玉树州政府于2010年12月在金水湾县召开了“青海玉树抗震思想汇报”会议。
该会议主要内容包括,玉树地震的情况分析和震后重建情况介绍,优秀的抗震思想总结和优秀抗震工程实例的展示,以及在抗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抗震重点工作。
会议邀请了全国抗震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发言,汇总了全国范围内的抗震经验和理念,为玉树地区的抗震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玉树地震的情况分析和震后重建情况介绍:玉树地震是一次严重的地震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全国范围内的人们纷纷响应,送来了大量的物资和精神支持,力图帮助受灾地区渡过难关。
在接受外援的同时,玉树政府也积极组织了灾后重建工作。
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玉树政府就成立了地震建设委员会,主要负责地震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
在一年的时间里,玉树地区的房屋、道路、桥梁等重要设施都得到了重建,地震灾区的基础设施逐渐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优秀的抗震思想总结和优秀抗震工程实例的展示:玉树地震教育我们,在抗震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地震预警,尤其是对于高风险地区应加强预警系统的建设;第二,房屋建设应优先考虑抗震能力,研发抗震钢筋,使用抗震钢筋可以使房屋抗震能力提高近30%;第三,地震对于基础设施的破坏很大,公路、桥梁、水利设施、电力设施等重要设施的安全性应得到重视;第四,应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设,抗震工作也应着墨于此,考虑遏制因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环境破坏。
最后,玉树地震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当自然灾害降临时,人们应该保持冷静,积极响应救援,共同抗击自然灾害,而不是互相指责和抱怨。
抗灾救灾工作是全社会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配合和帮助。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灾害特点与启示

630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 urnal of Beijing N or mal U niv ersity (N atural Science)201010 46(5)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灾害特点与启示*刘吉夫1,2) 史培军1) 范一大3) 张垲铭1,2)(1)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100875,北京;2)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100875,北京;3)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100053,北京)摘要 青海玉树7 1级地震发生后,国家减灾委立即组织专家赴玉树开展现场调查与评估工作.本文在现场调查基础上,阐述了这次发生在高海拔、少数民族聚居区地震灾害的主要特点,分析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正在开展的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关键词 玉树地震;地震灾害;评估;恢复重建*科技部 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资助项目(2008BAK49B0402);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重点课题资助项目(2009 TD 02)收稿日期:2010 05 10青海玉树7 1级地震造成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县、治多县、称多县、曲麻莱县、杂多县、囊谦县和四川省石渠县等共7个县受灾.极重灾区为玉树县结古镇.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和国家减灾委相继启动I 级地震应急响应.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体部署,国家减灾委立即派出专家组开展地震灾害评估工作.在为期一周的现场调查工作中,工作组在高分辨率遥感影象资料基础上,开展了细致的房屋和基础设施评估工作,获得了房屋以及基础设施等破坏和损失的一手数据,为顺利圆满完成玉树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打下基础.根据调查,此次地震共造成各类房屋破坏面积达500多万m 2,经济损失巨大.本文主要介绍玉树地震房屋破坏情况,分析造成破坏的原因,并提出了恢复重建的建议.1 房屋主要结构类型灾区房屋主要结构类型有:钢混结构、空心砖混结构、空心砖木结构、土木结构和片石结构.其中钢混结构房屋占10%左右,空心砖混结构占15%左右,空心砖木结构占30%左右,土木结构和片石结构占45%左右,片石结构仅占少数.可见,空心砖木结构和土木结构房屋是灾区的主要建筑类型,也是广大藏民最主要的居住类型.空心砖是四孔空心砖,这和2008年汶川地震中在四川灾区所见的大量的两孔空心砖大小(30cm !20cm !20cm )相似,是当地生产主要的建筑材料.木料是当地的另外一种大量使用的建筑材料,木结构房屋并没有按照中国典型的穿斗形式建造,仅仅简单固定后搁在砖墙或者土墙上.2 房屋主要破坏特点2 1 钢混结构房屋 钢混结构房屋一般属于单位用房或者宾馆酒店等,建造成本高,根据现场调查,平均造价为2000元∀m-2.房屋破坏特点是房屋整体倾斜(图1),或者是一层被完全压跨(图2),但没有发生倒塌.灾区钢混结构房屋破坏率为30%.图1 玉树州某单位营房倾斜2 2 空心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主要是由空心砖墙(或砖柱)、水泥预制板、现浇钢混横梁、地圈梁等构件建成的房子.根据现场调查,这类房屋平均造价为1500元∀m -2,造价比较高.主要为寺院建筑、临街商铺和城镇中的民房.地震时破坏较严重,但倒塌的不多(图3,图4).灾区空心砖混结构房屋破坏率为60%.2 3 空心砖木结构 空心砖木结构是由空心砖柱与砖墙砌筑成墙体,屋顶由木梁及苇席、草芥等建成的房屋.这类房屋在灾区量大面广,是主要的民居类型.经调查发现,这类房屋在灾区大量被破坏,倒塌数量极多(图5).空心砖木结构房屋破坏率达到85%.第5期刘吉夫等: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灾害特点与启示631图2 玉树县香巴拉宾馆一楼完全被压跨图3 临街商铺完全破坏图4民房被震歪图5 空心砖木结构民房被震坏2 4 土木结构房屋 土木结构是当地农村最普遍的房屋建筑类型,包括砖柱土坯承重墙体房屋和木柱土坯承重墙体房屋.主要由干打垒或土坯墙夹杂少量空心砖等砌筑成墙体,房梁直接搁在墙体上,屋顶由木梁及苇席、草芥等建成,承重结构主要是土墙.这些房屋为防止漏雨和室内保温,大多在屋顶铺有比较厚的土,其自重比较大,而且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以5开间房屋居多.这种房屋遇到地震时一般是墙倒屋塌.灾区该类房屋建筑量大面广,是本次地震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房屋,一般都倒塌,没有完好的(图6).灾区土木结构房屋破坏率达到100%.63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6卷图6 土木结构房屋被震坏2 5 片石结构房屋 片石结构房屋主要分布在山坡等地方,由墙体主要由麻石、泥浆等砌成,屋盖则和土木结构类似.灾区这类结构房屋数量不多,部分为居住用房,多数作为仓房、畜棚、牛粪房.破坏率达到100%.图7 片石结构房屋被震坏3 特例情况除了以上破坏情况外,灾区有一类房屋却基本没有遭到地震破坏.这类房屋就是2009年建成使用的农牧民安居房.农牧民安居房是国家一项重要工程,由国家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统一设计、施工,面积60m 2,造价一般为4 8万元(不含土地购置费),结构为空心砖混结构(图8).而农牧民为了增加使用面积,自己搭建的附属用房则全部破坏(图9).这说明按照标准建设的房屋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该类房屋基本完好.4 破坏原因分析玉树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属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范围.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4493m,95%人口为藏族,社会经济水平相对落后.通天河、扎曲河、巴曲河在玉树县境内流过.地貌以高山峡谷和山原地带为主,间有许多小盆地和湖盆.县城结古镇就位于狭长的图8 废墟中屹立的农牧民安居房(2009年建成)图9 农牧民安居房(2009年建成)(左)和自建房(右)破坏情况对比高山峡谷中.由于地处高原,水泥、钢筋、砖木等建筑原材料成本和人力资本相对较高,造成当地建筑成本偏高.这些因素导致大量民房在建设中为了节约成本而不考虑抗震问题,因此在地震中造成重大房屋损失.经过现场拉网式普查,我们分析,除了抗震设防意识缺失外,直接导致房屋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有:1)基础浅 很多房屋的地基都非常浅,尤其是民房,基本没有挖地基,而是直接在地表以上用石块、片石等垒至一定高度,再在上面砌空心砖.这种地基刚性第5期刘吉夫等: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灾害特点与启示633不足,柔性有余,根本经受不住地震的振动.这是大量房屋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2)水泥用量少,大多直接用泥浆 由于水泥价格昂贵,在砌墙时水泥用量非常少,很多房屋在空心砖之间直接用泥浆做黏合剂,造成承重墙本身很脆弱,无法有效抵抗地震力的影响.3)藏式屋盖沉重 藏式屋盖往往是钢筋混凝土浇筑,配以琉璃瓦装饰,外观非常漂亮,但是非常沉重;而土木结构房屋屋顶为了保暖需要则覆以大量黄土,使承重墙或柱难以承受其重量.在地震中,大量房屋被沉重的屋盖压垮,废墟中仅能见到屋盖就是例证.另外,强梁弱柱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破坏中是屡见不鲜的.图1和图2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4)房屋密集,人口众多 由于灾区位于峡谷地带,中间往往有河流穿过,适宜建房的空间就被挤压在宽不足1000m的河流两岸和山坡地带.大量房屋密密麻麻拥挤在一起,大量人口聚居在这些房屋中.房屋倒塌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灾区最常见.灾区可见成片成片的房屋倒塌,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5 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分析和现场调查评估,我们得到了一些启示,在编制灾区恢复重建总规划和专项规划可供参考和借鉴.首先,应该大力提高藏民抗震意识,深入普及抗震技术.我们在灾区考察评估时发现,很多藏民都认为地震离他们是非常遥远的事情,几乎没有抗震意识.而且往往是建房子省钱,内部装修却富丽堂皇.如果能普及一些基本的抗震经验,比如汶川地震后在四川省广为推广的 构造柱加圈梁的农房建设模式,许多破坏的房屋在这次地震中就可幸免.其次,借鉴农牧民安居工程成功经验.农牧民安居工程能够成功抵御这次地震,主要原因是政府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进行了设计和施工,这说明不论什么结构的房子,按标准和不按标准进行建设,地震时结果完全不一样.第三,恢复重建过程中应考虑藏式建筑特点.藏式建筑具有典型、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应该加以保留下来,关键是提高其抗震设防能力.第四,加强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数据普查力度.在现场调查和灾害评估过程中,发现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基础数据缺乏,没有公信力,比如玉树县结古镇到底有多少人口?有很多版本的数据,使用起来非常困难.这个问题在开展灾害评估工作后一直困扰着我们.因此强化基础数据普查,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是今后高原少数民族地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6 参考文献[1] GB/T18208 2#2001.地震现场工作第2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2] GB/T18208 4#2005.地震现场工作第4部分:直接灾害损失评估[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FEATURES AND REVELATIO N OF THE APRIL14,2010YUSHU EARTHQUAKE DISASTER IN QINGHAI PROVINCELIU Jif u1,2) SHI Peijun1) FAN Yida3) ZH ANG Kaiming1,2)(1)State Key Lab oratory of Earth Su rface Process es an d Res ou rce Ecology(Beijing Normal U niver sity),100875,Beijing,China;2)Academy of Disaster Reduction an d Em ergency M anagemen t,Beijing Norm al University,100875,Beijing,China;3)Nation al Disas ter Reduction Center,M inistry of Civil Affairs,100053,Beijing,Ch ina)Abstract After the magnitude7 1Yushu earthquake in Qinghai prov ince,the National Disaster Reduction Co mmittee org anized ex perts imm ediately to conduct field investig ation and loss evaluation.Based on field investig ation,this paper descr ib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quake,w ith causes fo r significant casualties and m ajo r economic lo sses analyzed.The paper g iv es som e sug gestions for the ong oing reconstruction of the over all planning and special planning.Key words Yushu earthquake;earthquake disaster;assessment;reconstruction。
青海玉树4。14地震布庆隆泥石流沟特征

青海玉树地震震后结古镇布庆隆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分析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km,震中位于县城西北16km。
“4.14”地震使州、县府所在地结古镇城镇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系统造成严重破坏,面积约8km2的范围成为重灾区,居民住房几乎全部倒塌,人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
在地震作用下,布庆隆沟两岸坡体多处产生拉裂现象,崩塌和滑坡等现象进一步加剧,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足够多的物质来源。
本文主要从影响泥石流形成发育的因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形成区条件以及气象等)来分析,对泥石流进行定性和计算其各种工况下流量和最大冲出量,提出防治思路。
1、地质环境概况1.1、地形地貌布庆隆沟地形地貌:主沟及两侧坡体地貌类型为构造侵蚀中高山,由三叠系板岩构成的山体近南北向展布,南高北低,最高海拔高达4771m,最低海拔为3755m,相对高差约1016m,山体较完整,山坡呈凸型,植被覆盖60%。
调查区东南部布庆隆沟下游地带及沟口堆积扇地貌类型为河谷地貌,主要由河流阶地、高漫滩及泥石流堆积扇组成,呈条带状,长约4.7km,宽500~1000m,西南高东北低,海拔3761~3795m。
1.2、地层岩性勘查区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系板岩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从老到新分述如下:(1)三叠系(T3)山体由三叠系(T3)板岩构成,为隐晶质结构,扮装构造构造,节理裂隙发育,产状65°∠72°,易于风化剥蚀。
受“4.14”地震影响,岩体拉张裂缝发育,崩塌较发育,浅层岩块结构松散。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Q4al~pl)主要分布于扎西科河岸高漫滩和一级阶地,表层粉土厚约0.3~0.5m,含少量碎石,下部为砂卵砾石层,稍密—中密,粒径一般2~20cm,大者50cm,其中大于2cm者约占50~60%,其余为粗砂及少量泥质,磨圆度一般,多呈次圆状—次棱角状。
该层层厚大于10m。
(3)第四系全新统泥石流堆积物(Q4sef)分布于勘查区泥石流沟道及下游沟口堆积扇面上,上覆于扎西科河岸一级阶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树地震震害特点和破坏规律报告
摘要:本文根据收集的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现场调查资料,结合课本与地震相关的理论知识,全面的分析了地震成因和总结玉树地震的震害特点及其破坏规律,并归纳了此次防震减灾的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玉树地震震害特点破坏规律
前言:2010年4月14日07:49,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96.6°E、33.2°N)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km。
宏观震中位于玉树县结古镇隆洪达附近(96.85°E、33.06°N)。
玉树地震是青海省近20年以来破坏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也是继汶川8.0级地震后,国内发生的破坏最为严重的地震。
玉树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地震受灾面积达26 500 km ,受灾人口20万余人。
居民住房大量倒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损毁,部分公路沉陷、桥梁坍塌,供电、供水、通信设施遭受破坏。
玉树藏族自治州州政府所在地结古镇处在极灾区,地震烈度达Ⅸ度,90% 以上的房屋严重破坏甚至毁坏,人员伤亡也主要集中在玉树县结古镇。
农牧业生产设施受损,牲畜大量死亡,商贸、旅游、金融、加工企业损失严重。
山体滑坡崩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加深对地震震害特点的认识和防震减灾经验的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一、震区地质构造和地震成因
从全球板块运动来说,玉树地震发生在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挤入形成的喜马拉雅碰撞带以北的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在这种挤压的挟持下缩短,同时内部的块体沿一些重要的块体边界断裂带发生侧向滑移,造成青藏高原主体向东移动,并在青藏高原内部和块体边缘形成不同规模的走滑断裂系和挤出块体。
从我国地质构造来说,玉树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块体的中南部。
近期,块体的西部附近发生过1996年喀喇昆仑7.1、1997年玛尼7.9级地震和2008年于田7.3级地震,中西部发生过2001年昆仑山口西8.1地震,块体的东缘发生过2008年汶川8.0地震。
表明在近20年该块体的活动非常强烈。
从断裂带来说,玉树地震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南部的金沙江—鲜水河断裂带,在甘孜-玉树段走向北70°西,与CGI(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提供的震源机制一致。
该断裂带全新世以来平均水平滑动速率很高,达5-7mm/a。
巴颜喀拉块体北部的喀喇昆仑—嘉黎断裂带,平均水平滑动速率达10-11mm/a。
这2条近东西向的断裂带依次向东推移,使其东部的川、滇地区由于受扬子地块的阻挡而产生复杂的断裂形变和块体转动,这可能是在块体滑动速率高的喀喇昆仑—嘉黎断裂带和对应变能流作正面阻挡的块体东缘发生了昆仑山口西8.1和汶川8.0地震,并在块体周缘相继发生多次7级大地震的原由之一。
二、震害特点及其破坏规律
这次地震灾害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地震发生的地点靠近城镇,
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玉树县城附近,震
害是沿着活动断裂呈带状分布(图1),
穿过了州政府所在地的结古镇,烈度达
到了Ⅸ度,对城镇的房屋基础设施和生
命线工程系统造成了比较大的破坏,供
电、通信一度中断。
图1
第二,灾区的设防薄弱,土木和砖木结构
的房屋破坏严重。
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所
限,灾区的房屋结构类型以土木、砖木结构为
主,抗震能力差,损害得比较严重。
其中,土
木结构房屋破坏最为严重。
这类房屋主要集中
在农村的民房,建造年代参差不齐,设计、施
图2 工很不规范,因地取材,没有抗震设防措施,房屋延性差、抗剪抗弯强度均较低。
极重灾区结古镇土木结构全部毁坏,重灾区也有70% 达到中等破坏程度以上(图2)。
砖木结构房屋,主要为片石和砖组合砌筑墙体,以木屋盖为主要结构形式的房屋。
其抗震能力较土木结构强很多,破坏相对较轻。
但由于极重灾区、重灾区烈度超过Ⅷ度,其破坏程度还是相当大的,极重灾区30% 以上的毁坏,重灾区也有超过10% 的毁坏。
第三,混凝土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即
粘土砖、混凝土空心砌块房屋。
据调查,
由于灾区无条件自给粘土砖,而粘土空
心砌块可就地取材,成本要低很多,故
其中有70% 以上完全采用的混凝土空
心砌块,仅有10% 左右的砖混房屋全部
采用粘土砖砌筑。
而建房时很少采用相
图3 应的抗震设防措施,因此破坏相当严重。
此类结构房屋在极重灾区40% 以上毁坏,重灾区超过30% 的毁坏(图3)。
第四,这次地震的地形效应和地震
构造效应明显,灾害沿江、沿河谷地带
房屋震害的破坏明显严重。
玉树地震的
发震断裂为甘孜-玉树断裂,断裂面
倾向NE,左旋走滑为主。
通过调查认
为本次地震的震害分布在垂直于NW
向甘孜-玉树断裂的方向衰减较快,
图4 而平行于其走向的方向上衰减相对较慢,这与该断裂的展布特征是一致的。
从震害分布情况看,震害较为严重的极灾区分布于NW向甘孜-玉树断裂的东北侧(图4)。
调查发现有些村的房屋建在地震断层上,例如结古镇甘达村、隆宝镇的禅古村等,基本全部毁坏,结古镇沿地震断层村民建的房屋和集安村一个定居点,房屋毁坏严重。
第五,灾区环境恶劣,救灾难度较大。
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地处高原,海拔近4000米,海拔高、缺氧等问题给开展医疗救援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来自低海拔地区的医疗队,在高海拔地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时,会面临缺氧、高原反应等问题。
地震灾区温差大,夜间气温可以降到零度以下,比较寒冷,风沙也很大,再加上交通不方便,通信障碍等方面加大了救援难度(图5)。
图5
通过此次地震的破坏资料及结合地震的一般性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破坏物体裂缝裂开与旋转同时并存:在玉树地震中,无论是墙裂缝、地裂缝还是其他建筑裂缝,凡是裂缝都有旋扭,以柱状体的断裂扭转最为明显。
有些房屋的所有窗柱全部断裂,旋转方向和角度各不相同,旋转角更大的当时即己脱落;
二、间隔破裂轻重分布:在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上,按照同样的设计和施工,基础条件也相近的建筑物间隔坍塌,破坏轻重悬殊。
一栋楼房各层的破坏也经常是不一致的。
有些楼房只是一层破坏比较严重,有的是二层破坏严重,有的只是第三层破坏严重。
三、破裂形式如同老化:地震造成的破坏主要是沿着物体本身的脆弱带发育,不论是地面上的建筑物、地表的道路还是地下的地层都是如此。
地震所造成的断裂形式与非地震的“自然老化”和人为破坏所造成的断裂基本一致,地裂缝的发展象建筑物一样只受控于接近地面的局部基底结构,沿其脆弱带产生地裂缝,其分布和延展方向也与震源和发震构造无直接关系。
地裂缝都是比较浅的,通常只有几米,深10米以上的尚未见报导。
四、玻璃固定窗破损与主体结构破坏具有密切关系:此次震害调查表明:玻璃固定窗破损与主体结构破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玻璃幕墙则基本完好,灾区中尚未发现幕墙受到严重震害的事例。
固定窗通常是镶嵌在柱子或墙体平面内,在地震时必然与主体结构有相同的侧向位移;而幕墙的构造则使得幕墙与主体结构之间可以有微小的相对位移,或者使得幕墙本身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可以忍受地震时主体结构所发生的侧向位移。
五、地下建筑破坏较轻:地震震区的人防坑道除个别地方有些小裂纹外,其它均未受到破坏,矿山的矿井下坑道与地面相比破坏极轻,在地震时井下有多名工人在工作,震后全部安全返回地面。
位于XI度区的建筑,原是三层楼房,地上两层全部塌平,半地下的一层基本完好,只有一些小裂缝。
三、小结
总体而言,此次地震的成因是地下板块的运动所造成,同汶川一样,玉树也是地处南北地震带上。
造成人员伤害及损失严重的原因主要是地震对当地建筑物特别是土木建筑物破坏比较大,由于这次地震发生在人口比较稀少的青藏高原,当地施工条件简陋,建筑物以抗震性能较差的土木和砖石结构为主,因此在强地震中破坏严重。
归根到底,要在今后地震中减少和避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除了相关的地震预报机制要提高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采用更多坚固抗震好的结构和施工措施,这是我们从此次地震,也是从以往发生的地震中所得到的最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