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有机化学09B

合集下载

己二胺结构式

己二胺结构式

已二胺结构式
1.产品介绍:
1,6-己二胺,又名1,6-二氨基己烷、己撑二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16N2,白色结晶性粉末,有氨臭,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苯、乙醚。

主要用于有机合成、生产聚合物,也可用作环氧树脂固化剂、化学试剂。

2.产品信息
中文别名:六次甲基二胺;二氨基己烷;己二胺;1,6-二氨基己烷;1,6-己烷二胺;六亚甲基二胺;HMDA;己基亚甲基二胺;己(撑)二胺
英文名称:1,6-Diaminohexane
分子式:C6H16N2
CAS No:124-09-4
物化性质:白色结晶性粉末,有氨臭,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苯、乙醚
密度:0.89g/mL at 25oC(lit.) 沸点:204-205oC 熔点:42-45oC(lit.) 分子量116.20500 闪
点:201oF
危险类别:8
包装:250公斤/铁桶或ISO集装罐
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和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主要用于生产聚酰胺,如尼龙66、尼龙610等;也用于合成二异氰酸酯;以及用作脲醛树脂、环氧树脂等的固化剂、有机交联剂等。

己二胺可以由己二腈、己二醇和己内酰胺生产,但几乎所有大规模生产己二胺的方法都是由己二腈出发的。

贮藏: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有机化学:第8章-立体化学

有机化学:第8章-立体化学

H
Cl 旋转 90。
Cl
Cl
HH
Cl
HH
Cl
Cl
H
23
H
-H
Cl
Cl
Cl
Cl
H
-
H
Cl HH
Cl
8.1 手性和对映体
有4重交替对称轴的分子
24
8.1 手性和对映体
❖ 对称性与手性的关系
❖非手性分子——凡具有对称面、对称中心或交替对称轴的 分子,都能与其镜像重合.
❖手性分子——既没有对称面,又没有对称中心,也没有交替 对称轴的分子,都不能与其镜象叠合,都是手性分子.
❖7.1 多环芳烃分类 ❖7.2 联苯及其衍生物 ❖7.3 多苯代脂烃 ❖7.4 稠环芳烃-萘及其衍生物 ❖7.5 稠环芳烃-蒽及其衍生物 ❖7.6 稠环芳烃-菲及其衍生物 ❖7.7 稠环芳烃-其它稠环芳烃 ❖7.8 有机化合物与环境污染 ❖7.9 非苯芳烃
1
回顾
第8章 立体化学
❖8.1 手性和对称性 ❖8.2 旋光性和比旋光度 ❖8.3 分子的手性和手性碳原子 ❖8.4 构型的表示法、构型的确定和标记 ❖8.5 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8.6 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购 ❖8.7 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8.8 手性分子的获得
碳链异构(如:丁烷/异丁烷) 官能团异构(如:醚/醇) 位置异构(如:辛醇/仲辛醇)
同分异构 isomerism
立体异构 Stereo-
构型异构 configurational
构象异构 conformational
顺反, Z、E异构 对映异构
H
H
H
H
H
H
HH
HH
HH

大学化学知识点大全

大学化学知识点大全

大学化学知识点大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它在大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全面介绍大学化学中的关键知识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门学科。

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绕核轨道运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了所有已知元素,由期数和组数组成。

每个元素有独特的原子序数、原子质量和化学性质。

2. 化学键和化合物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更多元素以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常见的化合物包括盐类、酸、碱和有机化合物等。

3.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反应速率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物质浓度的变化率。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平衡常数描述了反应在平衡时的物质浓度比例。

4. 酸碱中和和溶液的pH值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程度的指标,酸性溶液的pH值低于7,碱性溶液的pH值高于7,中性溶液的pH值为7。

5.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可以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焓变描述了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焓(热)。

6.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从一个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质的化学反应。

氧化剂接受电子,而还原剂失去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在许多化学和生物过程中都起到重要作用。

7. 配位化学配位化学研究物质中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配位化合物由一个或多个配体和一个中心金属离子组成。

配位化学在催化剂、药物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8. 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和氢以及其他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的学科。

它涵盖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合成方法,有机反应的类型和机理等。

9. 聚合物化学聚合物是由重复单元结构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聚合物具有多样的性质和应用,如塑料、纤维和橡胶等。

2009北京理综化学答案及分析

2009北京理综化学答案及分析

2009年高考北京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5.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苯酚有一定毒性,不能作消毒剂和防腐剂B.白磷着火点高且无毒,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C.油脂皂化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有效成分D.用食醋去处水壶中的水垢时所发生的是水解放应答案. C[解析]概念辨析,主要考查化学与生活常识性知识。

选项A,苯酚虽有毒性,但可用于杀菌消毒或防腐。

选项B,白磷着火低,易自燃且剧毒。

选项C,油脂在NaOH溶液中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硬脂酸钠,硬脂酸钠用于制造肥皂。

选项D,水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Mg(O H)2,食醋与之发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2+H2O+4e-=4OH-D.工业上电解饱和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2Cl--2e-=Cl2↑答案. A【解析】电化学知识,主要考查电化学知识的应用。

选项A,电镀时,待镀件作为阴极。

铁作阳极就要溶解,铁应该作阴极。

选项B,Zn的活泼性比Fe强,Zn失去电子而保护了船体。

选项C,钢铁吸氧腐蚀时,O2在正极获得电子。

选项D,Cl―在失电子能力大于OH―,电解饱和食盐水时,―7.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7:17;X与W同主族;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序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金属性:Y>Z B.氢化物的沸点:X>WC.离子的还原性:X>W D.原子及离子半径:Z>Y>X答案. B【解析】物质结构,主要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应用。

7:17为Cl;6:16(3:8)为S;5:15(1:3)为P;4:14(2:7)为S i……根据本题条件推知W为Cl、X为F、Y为Al、Z为Na。

选项A,Al、Na 同周期,根据同周期元素递变规律,Na的金属性大于Al。

选项B,HF分子间存在氢键,其沸点高于HCl。

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全套同步练习----第三章

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全套同步练习----第三章

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全套同步练习--第三章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练习一1. 乙醇的熔沸点比含相同碳原子的烷烃的熔沸点高的主要原因是A. 乙醇的分子量比含相同碳原子的烷烃的分子量大B. 乙醇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C. 碳原子与氢原子的结合没碳原子与氧原子的结合的程度大D. 乙醇是液体, 而乙烷是气体2.某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 产生的氢气与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则该醇可能是A. 甲醇 B. 乙醇 C. 乙二醇 D. 丙三醇3.下列醇中,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A. CH3OHB. CH3CH2OHC.D.4.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 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 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6: 3, 则A.B.C三种醇的羟基数之比为A.3: 2: 1 B.3: 1: 2 C.2: 1: 3 D.2: 6: 35. 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是 A. 水 B. 甲醇 C. 乙醇 D. 乙烷6.有机物分子式为C4H10O, 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 该化合物中, 可由醛还原而成的有A. 1种B. 2种C. 3种D. 4种7. 分子式为C5H12O的饱和一元醇,其分子中有两个“CH3”、一个“CH”、两个“CH2”和一个“OH”,它可能的结构有A. 1种B. 2种C. 3种D. 4种A. 萃取法B. 结晶法C. 分液法D. 分馏法9. 可以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的试剂是 A. 无水硫酸铜 B. 生石灰 C. 金属钠D. 胆矾10.在乙醇的化学性质中, 各反应的断键方式可概括如下:⑴消去反应: ;⑵与金属反应: ;⑶催化氧化: ;⑷分子间脱水: ;⑸与HX反应: 。

2. 既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又能被氧化成醛的物质是练习二1.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方法是①苯酚溶液加热变澄清②苯酚浊液中加NaOH后, 溶液变澄清, 生成苯酚钠和水。

③苯酚可与FeCl3反应④在苯酚溶液中加入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⑤苯酚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⑥苯酚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A.②⑤⑥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③④⑤2. 下列分子式表示的一定是纯净物的是 A. C5H10 B. C7H8O C. CH4O D.C2H4Cl23.已知酸性强弱顺序为,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B.C. D.4.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食物(例如桑椹、花生、尤其是葡萄)中, 它可能具有搞癌性。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ppt课件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ppt课件
质。
催化剂在反应中的作用研究
催化剂的作用:改变化学 反应速率,提高反应效率 。
催化剂的特点
2024/1/25
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催化剂的应用:广泛应用 于化工生产、环保治理等 领域,如合成氨、汽车尾 气处理等。
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 反应前后不变。
22
05 定量研究在化学中的应 用
2024/1/25
气体净化和干燥
了解气体净化和干燥的原理和方法,如通过洗气瓶、干燥管等装置 实现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实验技术注意事项
掌握气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检查气密性、防止倒吸等,确保实验 安全顺利进行。
2024/1/25
17
04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探究
2024/1/25
18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辨析
物理变化:物质状态或形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 升华、凝华等。
常见玻璃仪器的使用
学习烧杯、试管、量筒等玻璃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轻拿轻 放、避免破损。
加热仪器的使用
掌握酒精灯、电加热套等加热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火源安全、 避免烫伤。
测量仪器的使用
学习天平、滴定管等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确保测量准确。
2024/1/25
15
药品取用、称量、加热等操作规范
药品取用规范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 学全册ppt课件
2024/1/25
1
目录
CONTENTS
• 化学基础知识 • 常见的化学物质 •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技能 •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探究 • 定量研究在化学中的应用 • 有机化学初步认识
2024/1/25
2
01 化学基础知识
2024/1/25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一、烷烃的命名1.烃基: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叫做烃基。

例如,甲烷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剩余的原子团-叫做甲基。

2.系统命名法:(1)定主链:就长不就短。

选择分子中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烷烃的名称由主链的碳原子数目决定)(2)找支链:就近不就远。

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编号。

(3)命名:①就多不就少。

若有两条碳链等长,以含取代基多的支链。

②就简不翻。

若在离两端等距离的位置同时出现不同的取代基时,简单的取代基优先编号(若为相同的取代基,则从哪端编号能使取代基位置编号之和最小,就从哪一端编起)。

③先写取代基名称,后写烷烃的名称;取代基的排列顺序从简单到复杂;相同的取代基合并以汉字数字标明数目;取代基的位置以主链碳原子的阿拉伯数字编号标明卸载表示取代基数目的汉字之前,位置编号直接以“,”相隔,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以“—”相连。

(4)烷烃命名书写的格式:取代基的编号-取代基-取代基的编号-取代基某烷烃简单的取代基复杂的取代基例如:主链碳数命名【习题一】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_______________ 【分析】判断有机物的命名是否正确或对有机物进行命名,其核心是准确理解命名规范:(1)烷烃命名原则:①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②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③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④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

看下面结构简式,从右端或左端看,均符合“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的原则;⑤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

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2)有机物的名称书写要规范;【解答】解:,为烷烃,最长碳链含7个碳,离取代基近的一端编号,取代基位次和最小,2号碳两个甲基,4号碳一个甲基,5号碳上一个乙基,6号碳上一个甲基,正确的名称为:2,2,4,6-四甲基-5-乙基庚烷,故答案为:2,2,4,6-四甲基-5-乙基庚烷。

有机合成中多组分反应的优化与应用

有机合成中多组分反应的优化与应用

有机合成中多组分反应的优化与应用有机合成是一门研究有机分子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的学科,对于药物研发、材料科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有机合成中,多组分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合成策略,它能够同时引入多个反应物,从而大大提高产品的结构多样性和反应的效率。

本文将重点讨论有机合成中多组分反应的优化与应用。

一、多组分反应的优化多组分反应的优化是指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催化剂等因素,提高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在多组分反应中,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对于产物的结构和收率具有重要影响。

1.反应条件的优化在优化多组分反应的反应条件时,需要考虑反应物的物理性质、活性和相容性等因素。

一般来说,反应物的溶解度应该被尽量提高,以便反应的进行。

此外,温度、催化剂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也需要优化。

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反应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对于不同的多组分反应,需要进行系统的实验设计和条件优化以获得理想的结果。

2.催化剂的选择催化剂在多组分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速率、提高产物的选择性,并降低反应的温度和能量要求。

在选择催化剂时,需要考虑其稳定性、活性和副反应的抑制等因素。

常见的多组分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包括过渡金属催化剂、有机催化剂和酶催化剂等。

正确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使多组分反应达到更高的效率和选择性。

二、多组分反应的应用多组分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高效地构建多样化的有机结构,为药物研发和新材料合成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1.药物研发多组分反应在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应用。

通过多组分反应,可以快速高效地合成具有多样化结构的化合物库,并对其进行药理活性的筛选。

这为新药的发现和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多组分反应在抗肿瘤药物研发、抗感染药物研发和抗生素研发等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新材料合成多组分反应为新材料的合成提供了高效的方法。

通过合理设计和选择多组分反应,可以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聚合物、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有机化学试卷( B)
姓名 _________ 学院 专业__________ 学号 成绩 _______
一、比较题(用化合物前英文字母排列顺序) (每小题3分,共15分 )
1、按稳定性高低顺序排列以下碳正离子:
a. b.
c.
d.
H 2C CH
H 2C CHCH 2
CHCH 3
CH 3CH 2CH 2
2、排列下列负离子稳定性次序(由大到小):
O 2N
O -
H 2N
O -Br
O -CH 3
O - a b c d
3、排列下列化合物酸性大小(由强到弱)
CH 3
OH
NO 2
OH
OH
OH
NO 2a.
b.
c.
d.
4、 排列下列化合物的碱性(由强到弱):
a.
NH 2
NO 2
b.
NH 2
c.
NH 2
d.
NH 2
CH 3
OCH 3
5、按与AgNO 3的醇溶液反应活性大小排列下列化合物:
<a>、2-甲基-3-溴戊烷, <b>、2-甲基-1-溴戊烷, <c>、叔丁基溴。

<d>、溴甲烷
二、预测以下反应的主要产物(每小题4分,共28分)
1、
H C CH
OH CH 3
H 2SO 4
2、
CH 3I CH 2CH 3COOCH 3H Br
H
3、 H Br CH 3H
D H
EtONa EtOH
4、 CHO
+(CH
3
CH 2
CO)2
O
CH 3CH 2COONa
5、
H
O
6、 1)CH 3
CH 2MgCl 2)H 2O
C
C
O H
H H 3C
7、
CH 3CH 3
3H 2SO 4CH 3OH CH 3ONa
三、用共振论的理论知识解释氯苯发生亲电取代时产物以邻对位产物为主(6分)
四、写出Hoffman 重排的反应历程(6分)。

RCONH 2
2RNH 2
五、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用休克尔规则判断下列化合物的芳香性归属(只要写出答案,不必作出解释)
CH=CH 2
O
N
2、推测下列化合物水解反应速度顺序(只要写出答案,不必作出解释)
3、1-氯丁烷与NaOH 作用生成正丁醇的反应,往往加入少量的KI 作催化剂。

试解释KI 的催化作用。

六、丙醛与2-丁酮在碱的催化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请运用一般的反应机理预
言可能产生哪些产物?用文字和反应式加以论述。

并指出哪一个产物含量最低。

(10分)
七、解释以下反应:反二甲基丁烯二酸钠盐的水溶液与氯加成,产物中有二甲基
氯代苹果酸的β内酯。

这个反应事实说明什么问题?用文字和反应式加以论述。

(10分)
CO2-
H3C
O2C CH
3
-
=O
CH3
CH3
O2C
-
Cl C
C
C
八、(1)完成下列反应,并从热力学控制和动力学控制的角度对反应进行解释。

(5分)
+ H 2SO
4
o
(2) 4-叔丁基环己基三甲基胺的氯化物有顺反两种异构体。

N +(CH 3)3Cl
N +(CH 3)3Cl
(CH 3)3C
(CH 3)3C
当它们分别在叔丁醇/叔丁醇钾溶液中反应之后,顺式异构体生成90 %的4-叔丁基环己烯和10 %的N ,N-二甲基-4-叔丁基环己胺;而反式异构体只得到后一种产物。

请解释此反应结果的原因。

(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