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茶事》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板块二 学案9 分析故事情节——梳理文脉,把握作用-2024-2025学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板块二 学案9 分析故事情节——梳理文脉,把握作用-2024-2025学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学案9分析故事情节——梳理文脉,把握作用复习任务 1.梳理故事情节,读懂其中包含的社会和哲理意义。

2.掌握情节知识,能够分析情节特点和作用。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4 九省联考《牵手》小说直至最后才交待刘主任是个盲人,但前文已有多处细节予以暗示,请找出相关细节。

(5分)伏笔(情节技巧)①情节考点属于轮考点。

②考查角度有整体与局部两种。

整体重点考情节安排与线索,局部重点放在结局上。

③无论考查哪种角度,都重在作用、效果的分析。

2020 全国Ⅰ卷《越野滑雪》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6分)情节安排及其效果浙江卷《雪》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6分)结构技巧2017 全国Ⅰ卷《天嚣》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5分)线索作用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结尾作用活动一借助教材,理解情节知识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具有内在因果联系的人物活动及其形成的事件的进展过程,由一组或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

它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依据,经作家的集中、概括并加以组织、结构而成,事件的因果关系亦更加突出。

情节是小说中最具体可感的部分,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理清情节线索明线: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暗线:由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主线:以主人公为线索。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试题(含答案)读拼音,把汉字写在括号内。

(1)我蹲在母亲身边,看着盆里róu ( )的衣服和zhàn( )开的泡沫,心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绝不允许她再dān ge( )。

(2)这时,从坚硬的bō li( )表盖里发出qīng cuì( )的声音,一会儿又传来xī shuài( )的歌唱,给沉寂的夜晚增添了一些乐趣。

下列加点字注音或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粗扩.(guǎng)和蔼.(ǎi)花团锦簇.(cù)B.抵.达(dǐ)遮敲.(bì)参.差不齐(cēn)C.绽.开(zhàn)怅.然(chàng)混.为一谈(hùn)D.称.职(chèng)余晖.(huī)畏罪潜.逃(qián)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阴谋鬼计不计其数临危不惧B.五彩缤纷蜿蜒曲折震撼天地C.面容慈祥清澈见底处景生情D.长途拔涉实事求是浑水摸鱼下列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是()A.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夸张)B.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反问)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排比)D.其他附属的房屋也很小,耕地窄得几乎连马都无法在上面打滚。

(比喻)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即使懂得了时间的可贵,那么就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

B.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

D.今年夏天的常熟深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炎热的季节。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B.最小的一粒豌豆说:“是的,事情马上就要揭晓了。

C.难道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D.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卷一、句子默写1.默写。

(1)千里莺啼绿映红,。

(《江南春》)(2),札札弄机杼。

(《迢迢牵牛星》)(3),拔剑四顾心茫然。

(《行路难(其一)》)(4)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小明在做题时绞尽脑汁也忍考不出答案,这时他的妈妈一句无心之语启发了他,让他解出了题目,这可真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二、对比阅读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心意)或异二者之为(或许)B.宴酣之乐,非丝非竹(睡着)是进亦忧,退亦忧(做官)C.故自号曰醉翁也(取号)往来而不绝者(断)D.野芳发而幽香(花香)伛偻提携(提拔)(2)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的画线句。

(3)“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两个“忧”所指的对象依次是:、(各用一个字回答)。

(4)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为主,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

甲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乙文表达了太守(姓名)的政治思想。

三、课外阅读3.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①墁②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③之。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7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7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积累•运用(24分)1.根据拼音书写汉字和给加线的汉字注音。

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精彩的语文世界。

莫怀戚用一个散步的温xīn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史铁生用包含深情的回忆,让我们领略到母亲的爱深入骨suǐ;刘湛秋用细腻的文笔,让我们欣赏到雨的娇媚,雨的粗犷。

一霎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央行调查显示,中国居民收入总额已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贮蓄总额却连年减少。

B.由波音公司研发的航天飞机在历经七百多天的太空漫游后,终于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着落。

C.由于意见无法统一,这两个暑假实践小队只能各得其所,完成各自拟定的计划。

D.露天市场里人声鼎沸,大家忙着挑选年货,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

3.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①然而,这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

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③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④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⑤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A.③⑤②①④B.②③①⑤④C.②④①③⑤D.④③⑤①②4.在整理文化常识时,小语发现文言文中称谓语非常丰富,有:A、名;B、谥号;C、字;D、号;E、籍贯;F、官名;等等。

下列句子中的称谓语属于哪一种?请选择。

“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是()“青莲居士”是李白的()“文”是朱熹的()“元方”是他的()5.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朱自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学苑新报小学语文天地六年级下册答案部编版

学苑新报小学语文天地六年级下册答案部编版

学苑新报小学语文天地六年级下册答案部编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茶道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

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橘皮、桂圆、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字真谛。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

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

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

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完整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妖娆.(rào)箴.言(zhēn) 相得益彰强聒不舍B.嘶哑.(yǎ) 箧.子(qiè)娇揉造作富丽堂皇C.冠.冕(guān) 瘦削.(xuē) 附庸风雅鸠占鹊巢D.亵.渎(xiè) 摇曳.(yì)李代桃僵形销骨立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逞能殆尽智术短浅顿开矛塞B.腼腆侥幸如雷惯耳经世奇才C.拜谒愧赧不尤分说悔人不倦D.鄙贱促狭剜口割舌尖嘴猴腮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那一片草甸,到了春天,绿茵茵的草丛中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真是美!B.有些地方官员对上级政策阳奉阴违....,真该被批评惩罚!C.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简直天衣无缝....。

D.希望阳江市政府不负众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创新之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比喻)B.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比喻)C.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借代)D.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排比)6、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①你会发现,烦恼正渐渐消散,再次启程,你会一身轻松。

②停下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叶的光芒、花的辉煌、草的力量。

学力测评卷电子版语文三下

学力测评卷电子版语文三下

学力测评卷电子版语文三下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茶道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

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橘皮、桂圆、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字真谛。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

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

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

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

2022-2023学年东莞市黄江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东莞市黄江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东莞市黄江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说明:1.全卷共4页,满分为100分。

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者涂改液。

3.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5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00分。

一、基础(20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8分)①,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②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③《论语》中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④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⑤请把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默写完整。

峨眉山月半轮秋,。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héǎi()地在一旁答礼。

②.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shìnònɡ()的那些花都死了。

③.我的回答已经让她xǐchūwàng wài()。

④.这是荒园,rén jìhǎn zhì(),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们夫妻俩离婚一事因在财产分割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暂时处于僵持状态。

B.一场车祸使他下肢瘫痪..,从此卧病在床。

C.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全体学生各得其所....,尽显其长。

D.演播厅里坐着几位文质彬彬、花枝招展....的青年男子,他们正谈得热火朝天。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

(把“关于”去掉)B.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把“否”字去掉)C.秋天的深圳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把“秋天的深圳”改为“深圳的秋天”)D.人民公园的木栈道满足了游人与花花草草亲密接触。

(在句末加“的需要”)5.阅读下面的新闻,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一)母亲的茶事(16分)①乡村五月的晨,醒得特别早。

仿佛还没来得及揉揉眼,天色便温柔地明亮起来。

②想起临睡前母亲说今天该采茶了,赶紧翻身起床。

清水洗漱后,素面朝天地向屋后茶园信步而去。

③沿着春草丰满的小径向前,向前。

晨露盈盈在我穿行游走的身后滴答作响,行不远,就看见母亲拎一小桶埋头在茶树丛中一朵一朵地采摘青茶。

天地间罗下薄薄的清雾,空气中漫布着青草、泥土特有的味道,茶树们井然有序地排列着,伸出一只只浅嫩的小手,一定是想抓住这个春天轻灵的羽翼吧!④母亲含笑嗔怪我昨日在旅途风尘仆仆一天,累了,没多睡会,眼神却分明欣喜地巴望一起采茶,多点时间亲近她的女儿。

学着母亲的样子,我一边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鸟舌般俏皮柔嫩的新芽,一边听她细声轻语絮叨着如烟的往事。

⑤一场场春雨飘过,茶树喝饱了水,滋滋地直望外冒着青翠的嫩芽,从清明到立夏前都是采茶的季节。

那时候,青山茶场的千里茶园里便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了,远远放眼望去,碧绿葱翠的茶山上星罗棋布地遍撒着一个个俏生生的采茶姑娘。

她们如翩翩彩蝶穿梭在一条条绿色长龙间,头带草帽,腰挎竹笼,双手起舞,上下翻飞,一片片,一叶叶,采摘着满垅的希翼和梦想,茶树兴奋地颤抖着发出淅淅沥沥的欢唱。

少女时的母亲便是那群茶姑里的一个。

以前采茶都是一水的黄花闺女,母亲说,茶是最好“色”的,一个季节下来,那些丰满水灵的女孩子一个个都变得面黄肌瘦,神色憔悴。

我一旁听了吃吃地笑,哪里是茶好色呀,分明是采茶的活太艰辛乏味,茶姑们的消瘦大致是劳累所致吧。

⑥布谷鸟高声吟唱着不急不慢地巡回在原野,和煦的清风痒痒地拂面而过。

说着这些青葱往事时,母亲像往常一样抿嘴笑了。

细细看看母亲,她真的老了,那昔日光洁明媚的额角不经意间爬上几道深深的沟壑;清澈的眸子有了些许浑浊;逐渐发福的身体不再灵动妙曼,连采茶也要戴着老花镜才能看清。

我暗暗叹口气,心里湿湿沉沉的。

不知还能喝多久母亲亲手采摘的茶叶了。

⑦吃过晚饭,父亲笑吟吟地问我要不要看茶叶是怎么炒制“出笼”的,他毫不吝啬地夸起母亲的聪明能干,去年只看过一次就学会了自己做茶。

灶膛里的豆萁随着划起火柴的青烟熊熊燃起,红彤彤的火舌忽忽地舔着锅底,母亲把我们采了一天的青茶叶一股脑儿倒进锅里,赤裸着双手不慌不忙地翻炒起来。

一股浓郁的清香蓦地扑鼻而来,飘飘缈缈地弥漫开去,一时间连满屋的空气都沉醉在沁人心扉的茶香余韵中。

⑧杀青、摊青、烘焙,母亲双手不停舞动,翻、揉、捻、搓丝毫都不含糊,那一点头一舒臂的灵活机警好象换了个人似的。

我托腮依在灶边,贪婪地吸着,嗅着,陶醉着,铁锅散发的热气合着茶叶袅袅的清香逐渐逐渐盈润着我的心……⑨二个多小时后,茶叶终于烘干焙好,粉墨登场了,簸箕里的新茶条索紧致,纤毫毕现,一共7两有余。

望着母亲红肿麻木的手掌,拭着她额头沁出的汗珠,我感动莫名,没成想,每天在手中的青瓷茶碗里舒缓轻舞,婀娜多姿,清香碧纤的茶叶,竟然来得这么艰辛不易。

那杯中朵朵盛开的叶片,可是朵朵都凝结着母亲浓浓的爱呀!小题1: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两个场面,请你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来。

(3分) 小题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6分) ①那昔日光洁明媚的额角不经意间爬上几道深深的沟壑;清澈的眸子有了些许浑浊;逐渐发福的身体不再灵动妙曼,连采茶也要戴着老花镜才能看清。

(3分)②我托腮依在灶边,贪婪地吸着,嗅着,陶醉着,铁锅散发的热气合着茶叶袅袅的清香逐渐逐渐盈润着我的心……(3分)小题3:文中最后一句“那杯中朵朵盛开的叶片,可是朵朵都凝结着母亲浓浓的爱呀”有何作用,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3分) 小题4:请结合文意对“母亲”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

(4分)参考答案:小题1:采茶、制茶。

(3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

意思符合即可)小题2:①对比(或外貌描写)(1分),通过对母亲年轻时和现在的外貌对比,突出了母亲随着岁月的流逝,日渐苍老(1分),表达了我的伤感之情,以及对母亲深沉的爱。

(1分)②通过我“贪婪地吸”“嗅”“陶醉”等动作(1分),形象地写出“我”陶醉在母亲炒制茶叶的清香中,侧面写出了母亲的炒茶技术高超(1分),表现了我内心的感动。

(答出“陶醉”或“技术高超”即可得1分)小题3:儿女就如那
盛开的茶叶,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散发芳香,表达我对母爱的深深赞美之情(2分)总结全文,点明中心(1分)。

小题4:①关爱子女。

“母亲含笑嗔怪我累了,没多睡会,眼神却分明欣喜地巴望一起采茶,多点时间亲近她的女儿”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深沉的爱。

②聪明能干。

从“父亲毫不吝啬地夸起母亲的聪明能干,去年只看过一次就学会了自己做茶”中体现。

③吃苦耐劳。

从“采茶是件极为艰辛乏味的事,可母亲一直干着”中体现。

(4分。

每点2分,写出两点及以上得4分。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小题1:试题分析:从前向后读文章,不难发现第三段开始“行不远,就看见母亲拎一小桶埋头在茶树丛中一朵一朵地采摘青茶”是写母亲采茶。

第七段开始“吃过晚饭,父亲笑吟吟地问我要不要看茶叶是怎么炒制出笼的”写母亲制茶。

小题2:试题分析:第一句明显是把“昔日”的母亲与现在的母亲形成了对比,突出了母亲日渐苍老,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沉的爱。

第二句运用了对“我”的动作描写侧面写出茶的清香及母亲制茶技艺的高超。

小题3:试题分析:语句语段的作用一般要从两方面回答,即内容和作用。

所以我们首先要概括语句的内容,然后写出其作用。

语句是结尾的一句,所以在全文中起到了总结和点明中心的作用。

小题4:试题分析:“母亲含笑嗔怪我累了,没多睡会,眼神却分明欣喜地巴望一起采茶,多点时间亲近她的女儿”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深沉的爱。

从“父亲毫不吝啬地夸起母亲的聪明能干,去年只看过一次就学会了自己做茶”中可以体会到母亲聪明能干。

从“采茶是件极为艰辛乏味的事,可母亲一直干着”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母亲吃苦耐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