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32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高血压性脑出血132例的临床分析

高血压性脑出血132例的临床分析
年 龄 在 6 ~ 8 之 间 , 均 7 . ; 据 影 像 学 治 疗 显 示 , 底 28 岁 平 1 5岁 根 基 节 出血 5 2例 , 脑 出 血 3 丘 3例 , 状 核 出 血 2 尾 2例 , 叶 出 血 1 脑 7
7 .5 ; 不 同 程 度 肢体 运 动 障碍 者 4 0 % 有 4 3例 , 3 .8 不 同 程 度 占 25 %; 意识 障碍 者 2 9例 , 占 2 . % : 双 侧 瞳 孔 不 等 大 者 4 17 9 3例 , 占 3 . % ; 同 程 度语 言功 能 障 碍者 1 25 不 8 7例 , l.9 ; 彬斯 基征 占 28 % 巴
显改善 者 3 2例 , 2 . % ; 效 4 占 42 4 有 1例 , 3 .6 ; 亡 4 占 1 % 死 0 5例 ,
占 3 . % ; 体 治 疗 有 效 率 为 6 .1 40 9 总 59 %。
3 讨 论
采 用 统 一 表 格 , 12份 病 历 中收 集 整 理 临 床 资料 , 其 年 从 3 将 龄 、 别 、 断 和 治 疗情 况 等 信 息 整 理 , 性 诊 回顾 性 分 析 有 关 数 据 。
【 关键词】 高血 压病 ; 出血 ; 脑 临床分析 【 中图分类号】R 5 . 6 11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1 7 - 7 2 2 1 )8 c 一 0 9 0 6 4 0 4 (0 2 0 ( )0 3 — 2
高血 压 病 是 中 老 年 群 体 中较 为 常 见 的 一 种 疾 病 , 是 一 个 也 世 界 性 的 公 共 卫 生 问 题 , 发 病 既有 遗 传 的 因 素 也 有 环 境 社 会 其
病 的 共 有 2 例 , 2 .5 ; 病 原 因 不 明 确 的 有 1 7 占 04 % 发 9例 , 占

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32例的微创治疗体会

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32例的微创治疗体会

参考文献 [ ] 黄冰清. 1 雌激素在计划 生育领域 的应用 [ ] 实用妇产科 杂志, 1 , J. 2 09 0 (6 :4 . 2 ) 66 [ ] 陈孝治 , 2 肖平 田, 王钟林. 新编实用药物手册 [ . 3 湖南科 学技 M] 第 版. 术 出版 社 ,03,0 5 0 20 1 :6 . [ ] 屈辉云. 激素配伍米 索前列醇在 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应用 [ ] 医 3 雌 J. 学信息 , 1 ,(4 : 5 1 6 2 112 )1 — 3. 0 3 [ ] 吴宇碧 , 4 江回春. 尔雌 醇联 合米 索前 列醇应用对 绝经期 妇女取环术 尼 的效果分析[ ] 中国临床新医学, 1 , ( ) 19 . J. 2 01 3 : 4 0 1 0
2 结 果 .
此方法引产 , 产程最长约 3 ( ) 最短 2 ( ) 平均 2 ( ) 0 h, Oh , 4 h 内分娩 , 均未加用 辅助性药物 , 无产道损伤 , 子宫破裂 , 无 急产 的发 生。此方法引产 为 自然发 作, 自然分娩。
3 讨 论 .
此方法作用机理 , 依沙吖啶羊膜 腔 内注 射 , 能直 接作用于胎膜 、 胎盘与 胎儿 , 使其软化 , 并促使 内源性前列 腺素 的释放 , 引起 宫缩 , 宫颈扩 张, 利于 胎儿排除。J 【J 同时羊膜腔 内输入注射用水 , 子宫 内环境改 变, 使 体积及容积 改变 , 子 宫体积迅速增大 , 子宫机械性刺激, 子宫肌 肉起牵张作用 , 引起子宫的“ 放电 活动” 和脉 冲传播增加。 机械性刺激子宫体积迅速增大对 子宫肌肉起牵张作用。子 宫体积在变 化与“ 孕酮 阻滞” 同控制 子宫 的活动 , 共 其体 积变化相 对“ 孕酮阻滞 ” 减弱 , 使其容易受 内外因素的影响 , 子宫收缩而发动分娩。 引起 “ 孕酮 阻滞” 指孕酮 的作用于子宫的 B 是 一受体 , 增强其作用 , 故在妊娠 期高浓度的孕酮 , 可以“ 阻滞 ” 子宫的活动 , 即抑制子宫的收缩。2 【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32例急性期急救与护理_崔淑霞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32例急性期急救与护理_崔淑霞

结石者,根据肾功能检查结果采取不同治疗措施。

若患者有泌尿系感染,需给予抗生素治疗。

术前12h禁食,4h禁水;术前1h备皮并行肠道准备,避免肠道积气影响手术视野。

3.2术中护理巡回护士检测各设备连接是否正确,并在术中配合医生,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低血糖及心律失常等症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随时做好输血准备。

器械护士配合医生连接腹腔镜及胆道镜等各种装置,并按医生要求给予器械、纱布等手术物品。

3.3术后护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疼痛情况、恶心和呕吐的次数、切口敷料情况等,进行常规护理;做好各引流管护理,腹腔引流管及胃管需行负压吸引[1]。

定时挤压腹腔引流管,保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如果持续流出大量引流液,应立即行血常规检查,并报告主治医生,采取抢救措施。

3.4并发症护理3.4.1恶心、呕吐因为腹腔镜需要建立气腹及术中分离肠道及胆管,恶心与呕吐是腹腔镜肾取石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必须迅速作出诊断,应用药物进行预防。

3.4.2疼痛大多数患者都存在疼痛,但因年龄、性别等不同,导致术后疼痛也因人而异。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肾输尿管取石术后疼痛是常见症状。

大多数患者在术后苏醒阶段需要镇痛药,并在出院之前需要口服常规剂量镇痛药[2]。

非甾体类镇痛药和其他非阿片类镇痛药会降低术后疼痛的程度,一般联合用药。

3.4.3腹膜后出血患者术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症状,腹腔引流管引流出鲜红色液体。

可能与患者术后麻醉未完全苏醒、烦躁、四肢不自主活动导致腹膜后出血有关。

本组1例患者出现腹膜后出血,立即行血常规及心电图等检查,并请专家会诊;迅速静脉给予止血药物,并加快补液速度,做好输血准备。

3.4.4皮下气肿患者术后发生腹部皮下气肿,可能是因为术中气腹CO2压力较高,通过筋膜间隙弥散所致。

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热敷治疗,达到松弛肌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以利于皮下气肿的吸收。

本组1例患者出现皮下气肿,经积极治疗,于术后第4天症状消失。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再出血26例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再出血26例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结 果
叶、 丘脑 、 肿 不 规 则 型 2 血 2例 。④ 甘 露
醇 : 出血 早期使用 迅速 降底颅 内压 , 脑 减
出血 6小 时 内 1 , 2例 6到 2 4小 时 内 1 O 例 ,4小时以上 4例 , 2 继续 出血 17例 , 2 6 小时内 1 例 , 2 3 6到 4小时 内 2 5例 ,4小 2 时以上 8 9例。2 6例 发 生继 续 出血 患者 当中既往 有高血压 病史 1 , 8例 糖尿 病史 6例 , 长期大 剂量饮酒史 5例。
轻脑细胞水肿 , 未形成凝血块 的出血部位
持继 出血形成血肿扩大。本组 1 3例发病
早期 ≤6小时 , 其余使 用于大剂量 的甘露 醇导致 2 4小时血肿扩大 。⑤ 糖尿病与 肾
功能不全 : 是导致 血肿增加 的重要 因素 , 糖尿病并发 症微血管 病变 , 响肝 、 影 肾功 能, 而肾功能不全 可使血 小板 , 血机制 凝 及血管功能发生异常 , 长期饮酒可致肝功
资 料 与 方 法

般 资料 : 13例 ,6例发生 继续 共 5 2
肿粉碎针 , 用盐水加 压冲洗 , 每次 3~ m 5l 反复多次冲洗引流 , 直到流 出清亮液体为
止, 然后注入尿激 酶 2~ 5万 U保 留 6小
时 放 开 引 流 , 日 2 次 , 后 复 查 头 颅 每 术
出血 , 1 , 9例 , 龄 3 男 6例 女 年 7~ E C o M M UN l Hl SE

D o C T S o
高血压 脑 出血早 期再 出血 2 6例 临床 相 关 因 素 分 析
廖新 慧 利 扎 ・ 马 居
治疗 方法 与转 归 : 本组 2 6例 患 者 7 例内科保 守治疗 , 3例行外 科开颅血 肿清 除术 ,6例 做微创 血肿 穿刺 术 : C 1 按 T测 量定位应用一次性使 用 Y L—I 型颅 血肿 穿刺针 , 以选 择 的部 位为 穿刺点 , 穿刺 成 功后 , 侧孔接引流管对发病 6小时内病例 抽吸血肿量达 预算量 12 对发 病 6小时 /, 后的病例抽吸血肿量 2 3 抽吸后插 入血 /,

潜阳平衡针法治疗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30例临床观察

潜阳平衡针法治疗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30例临床观察

潜阳平衡针法治疗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30例临床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颅内出血高血压性针刺疗法2005-07—2007-07,我们采用潜阳平衡针法治疗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3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60例均为本院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5~68岁,平均(62±3)岁;高血压病病史5~25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5.3±4.2)分。

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3~73岁,平均(61±2)岁;高血压病病史6~30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4.2±3.4)分。

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①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有相应的临床症状,经头颅CT或MRI确诊;②发病时间48 h;③属肝阳上亢、阴阳失衡证[3]。

1.3 治疗方法1.3.1 对照组20%甘露醇125 mL,每日2或3次快速静脉滴注;尼莫地平4~8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

此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治疗4周。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潜阳平衡针法治疗。

取穴:更生醒穴[4](双)、涌泉穴(双)、水沟穴、太冲穴(双)、曲池穴(双)。

针刺方法:局部常规消毒,选28号1~2寸毫针,更生醒穴紧贴耳垂根下缘,即听敏穴(耳垂下缘根部之点)上0.3寸的下颌骨外后沿处取穴。

针刺深约0.5寸,进针应向头上方偏斜;水沟穴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5寸,涌泉穴直刺0.5~1寸,强刺激手法,致双目盈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太冲、曲池用泻法,运针时频率要快,指下针感要强。

留针30 min,每15 min行针1次,第2次行针后起针。

高血压病性脑出血36例临床分析

高血压病性脑出血36例临床分析

《 西藏科技)00年 1 期( 21 O 总第 2 1 ) 1期
高血 压脑 出血 的预后情 况 明显相 关 。通过 分析 我们可 以看 出发病 后治 疗越早 , 其死 亡率 越低 。
综 上所 述 , 急诊抢 救 是 提 高 高血 压 脑 出血 救 治成 功率 、 减少病 死 率的重 要环节 , 可最 大限度 地提 高治愈
及 肾功能 。 12 16 并 发症 的 预防 和治疗 。有 资料 表 明 , ... 高血 压 性脑 出血 , 纯死 于 出血者 仅 占 4 , 绝 大 多数 死 于 单 % 而 并发症 。我们 在患 者 住院后 预 防性 的静 脉给予 抗感 染
1 临床 资 料
1 1 一般 资料 .
常见病 之 一。近 年米 , 山丁人 f 牛 活水 平 的改 善 及 不 『 J 良的饮 食 习惯 , 大量 脂肪 食物 的摄 取 , 使得 高血 压所 致
脉给 予硝 酸 甘油 , 余均 给予 口服 心痛 定及 卡托 普利 。 12 13 降低 颅 内压 。2 % 甘 露 醇 15 l 每 6~8 . . I 0 2m , 小时 一 次 , 照 病 情 予 呋 塞 米 1 依 0~2 r 0 g直 接 静 脉 a
度脑力 与体力 劳动 或其 他 因 素 引起 血压 剧 烈 升 高 , 导
率 , 少致残 率 , 减 降低死 亡率 。
参 考文 献
致 已病 变 的脑 血管破 裂 出血 所致 。高血 压脑 出血 占脑
3 讨 论
高 压病 常导 致 脑 底 的 小 动脉 发 生 病 理 性 变化 ,
71
高原 医学
突 出的表现 是在这 些小 动脉 的管壁上 发生玻 璃样 或纤 维样 变性 和局灶性 出血 、 缺血 和坏死 , 削弱 了血管壁 的 强度 , 出现局 限性 的扩 张 , 并可形 成微小 动脉瘤 。高血 压性脑 出血 即是在这 样 的病 理基 础上 , 因情绪 激 动 、 过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21 0 0年 4月第 1 第 0 9卷 8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iaH at r hn el Cae h

临床研 究 ・
破坏组织 ,使胶原溶解超过沉积 ,引起伤 口延迟 愈合 。同时感 染 导致渗 出物质 增多, 增加 了伤 口局 部张力 , 容易使伤 口裂开 。 1 异物残 留 . 2 血 肿或失活组 织过多 ,一方 面损伤 的组 织裂隙被此类物质充填 ,隔断新生细胞和基质连接 ; 一方 面 另
存在两方面 的问题 : 方面因常规治疗 , 自身生长代谢修复 一 靠 或待有 良好新鲜 肉芽 生成、炎症消退后再行植皮术 。 这样较长 时间的 治疗 导致病人 的生活质 量下降 ; 另一方面,常规的创面 植皮术常常使病人对 再次手术产生恐惧 , 往往不容易接受 。 因
殖和胶原合成 :同时影响细胞 吞噬 功能 ,降低免疫力 ,组织 修 复比较缓慢 ,伤 口不易愈合 。维生素缺乏 ,影 响创伤修 复的维 生素主要是 B族和 c 族。B族 维生素促进新 陈代谢 ,促进 胶 原肽链交联 ,增 强创 面强度。维生素 c 可影 响细胞 问质及胶 原纤维和黏 多糖 的合 成。创伤时维生素 B、C消耗增大 ,且 维 生素 c 体 内储存较少容 易造成 缺乏从而降低机体抗休 克、抗
容 易 并 发 感 染 ,成 为组 织 修 复 的 不 利 因素 。
辅酶成分 , 与成纤 维细胞分裂和胶原 蛋白合成有密切关系 , 而
且可 以缓和炎症反应 ,提高机体免疫功 能, 增加机体对摄入营
养 的生物利用率 ,改善营养状况 。
2 . 药 物 和 射 线 抗 癌 药抑 制 细 胞 增 生 和 蛋 白质 合 成 , 2
死 组 织 溶 解 , 留渗 出 的 活性 物 质 并 促 进 活 性 物 质 释 放 , 会 保 不

高血压脑出血32例超早期外科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32例超早期外科治疗
关 键 词 : 高 血 压 ; 出 血 ; 骨 瓣 减 压 ; 脑 室 穿 刺 脑 去 侧 中 图 分 类 号 :R 5 . 2 文 献 标 识 码 :B 6 11 文 章 编 号 :1 0 0 4—7 3 ( 0 2 0 —0 0 2 9 2 0 ) 4 3 3—0 2
恢 复 良好 1 1例 ,
超 早 期 手 术 治 疗 高 血 压 脑 出 血 可 以 显
我科 于 1 9 9 8年 3月 ~ 1 9 9 8年 1 2月 对 3 2例 高
血 压 脑 出血 行 超 早 期 外 科 治 疗 , 得 了 满 意 疗 效 , 取 现 报 道如下 。
1 5例 ( 6 9 ) 重 残 1例 ( . %) 植 物 生 存 1例 ( 4 .% , 31 , 3
张 卫 兵 , 刘 晓 凡 , 王 仲 伟
( 乡市第 一人 民医院 神经外 科 , 河南 新 新乡 430 ) 5 0 0
摘 要 : 目 的 探 讨 高 血 压 脑 出 血 最 佳 治 疗 方 案 。 方 法 3 2例 均 在 发 病 后 7h内 行 血 肿 清 除 、 骨 瓣 减 压 、 侧 侧 脑 室 钻 孔 引 流 (s 或 血 肿 ) 器 官 切 开 手 术 。 结 果 去 对 cf 、 中残 1 5例 , 残 1例 , 物 生 存 l , 亡 4例 。 结 论 重 植 例 死 著 降 低患 者 的病 死率 。

7 2岁 , 均 5 . 平 5 5岁 , 院 时 按 Gl g w 评 分 _ 为 人 a o s 1 J
6 5% E 而 超 早 期 手 术 治 疗 病 死 率 2 J

1 ~5分 , 血 压 病 史 为 6个 月 ~2 0 高 6年 。 发 病 诱 因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32例临床分析连省斌河南汝州市妇幼保健院 汝州 467500【摘要】 目的 探讨内科治疗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年龄40~58岁、发病时间<24 h、出血量<30mL、无明显意识障碍并经CT确诊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2例,进行内科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本组中31例经内科治疗后病情恢复良好,1例经内科治疗24h后出现呕吐症状加重,经及时转科行微创术后病情缓解,本组无死亡病例,无后遗症。

结论 诊断及时、合理内科治疗等措施对于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与转归意义十分重要,且经济负担少、疗效肯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内科治疗【中图分类号】 R7431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25110(2011)0320075202 在临床各种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病因中,高血压占主要地位,且其病死率、致残率非常高。

随着微创等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高血压性脑出血越来越倾向于外科治疗,但手术治疗仍不满意。

近年来由于CT扫描的应用,使脑出血的诊断更及时、准确、安全。

给早期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血的预后与转归意义十分重要。

本院2006211~2009212应用内科治疗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轻症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1 一般资料 本组32病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6~58岁,平均51.3岁。

起病时间<24h,头疼、头晕、呕吐、肢体麻木为初发症状;心、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无意识障碍、无肢体偏瘫、无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排除外伤、血液等各种所致的非高血压脑出血者。

所有患者均经头部CT证实符合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标准。

CT扫描示:出血部位:底节区出血15例(外囊10例、丘脑5例),脑叶出血18例(额叶11例,颞叶4例,顶叶3例),出血量≤30mL及(或)血肿直径在3cm以下。

以上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

112 治疗方法 (1)静卧吸氧;(2)脱水降颅内压,根据出血量大小及脑水肿程度选用甘露醇静滴,用量125mL/次,3~4次/d;(3)调控血压,根据血压水平选用卡托普利25~50 mL次或尼莫地平10mL/次静注,1次/d,使血压维持140~160/90~100mm Hg(1817~20/12~1313kPa)左右;(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定期查电解质,血气分析等,根据情况予以纠正;(5)根据病情需要可常规使用止血剂、抗生素、奥美拉唑等药物;(6)本组1例患者经内科治疗24h后突发头疼加重,经CT复查示基底节二次出血及时专科CT定位锥颅血肿碎吸术处理后病情稳定。

2 结果本组31经内科治疗后头晕头痛等症状明显缓解,复查CT出血停止,血肿减小或消失;1例经内科治疗24h后突发头疼加重,经CT复查示基底节二次出血,及时专科处理后病情稳定,无死亡病例。

无肢体偏瘫等后遗症。

随访6~12个月所有病例均恢复良好。

3 讨论本组病例多表现为头疼、头晕、呕吐、失语、肢体麻木等, CT示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或脑叶;出血量≤30mL和(或)血肿直径在3cm以下。

无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表现,属于早期高血压性症状较轻者。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立即行CT检查,明确诊断,并及时根据病情给予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症状控制后逐渐停用,以免引起反跳或电解质紊乱。

同时不当降压会引起脑血流下降,甚可引发出血后梗死,不利预后。

我们在治疗中强调个性化适度控制血压,对血压水平≥160~200mm Hg/120~160mm Hg(1817~2617/16~1817kPa)及平均动脉压>150 mm Hg(20kPa)范围的患者选用卡托普利或尼莫地平使血压稳定在160~140/90~100mm Hg(2113~1817/12~1313kPa)左右,在调整血压同时可改善缺血区痉挛的脑血管使出血区的脑血管压力相对减轻。

文献报道[1]2007年A HA对自发性ICH血压升高时的治疗建议:如果收缩压(SBP)>200mm Hg或平均动脉压(MA P)>150mm Hg(20 kPa),应考虑持续静脉输注适度降压。

此外,临床使用脱水剂降颅压时,常由于尿量较多,易出现电解质紊乱,而脑出血后丘脑─垂体─靶腺轴神经内分泌失调,导致交感神经2肾上腺系统反应性增强1又可引起内脏功能障碍,即脑─内脏综合征[2]。

故在治疗中更需兼顾其它脏器损害情况,并动态监测心电图、电解质、血尿常规、血生化等,及时、正确处理电解质紊乱和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等并发症。

对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迅速、正确作出诊断的同时,准确评估病情预后和转归亦非常重要。

亦因起病时患者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次数是否破入脑室、有无全身情况和并发症对其预后和转归关系密切,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肢体功能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再出血及脑疝先兆症状,特别对于发病后即出现意识障碍、出血量增大,出血部位在脑干或小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情况时,应及时转科进行相关微创或手术治疗,以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

避免病情恶化。

本组1例患者经内科治疗24h后突发头疼加重经CT复查示基底节二次出血及时专科CT定位锥颅血肿碎吸术处理后出血停止,病情缓解。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及时诊断、有效降颅压,改善脑循环;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防治并发症;并适度降血压、止血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措施治疗本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轻症病人,获得满意疗效;且经济负担轻、适用范围广泛。

参考文献[1] 刘志勤,刘鸣1高血压性脑出血规范化治疗进展[J]1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2:222241[2] 张明,赵瑞祥,孟文华1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治疗[J]1临床军医杂志,2000,9:612621(收稿2010211201)手足口病脑炎临床分析张云玲河南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洛阳 471000【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手足口病脑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 对手足口病重症脑炎6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出现神经系统受累(Ⅱ期),危重症者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及衰竭。

本文62例患者中46例为Ⅱ期全部治愈出院,16例Ⅲ期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其中13例出现循环功能障碍,3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8例治愈出院。

结论 手足口病重症型病情进展快,易发展为危重症,临床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早期给予对症治疗,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手足口病;脑炎;神经系统损害【中图分类号】 R512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25110(2011)0320076202 手足口病为儿童常见传染病,近年各地先后流行,普通病例仅表现为黏膜受累,起病急,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及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绕有炎症红晕,疱内液体少。

可有轻咳、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儿可能不发热。

重症及危重症病例者容易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受累、肺水肿、肺出血、循环功能障碍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本文对62例手足口病脑炎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201~2010210手足口病脑炎患者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7个月~4岁,62例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9年)》诊断标准。

59例均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支持脑炎诊断,3例因病情危重未做脑脊液检查和临床诊断。

112 手足口病分期 临床将手足口病分为四期:Ⅰ期手足口病期,多门诊治疗;Ⅱ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期(脑炎),Ⅲ期呼吸循环衰竭期,Ⅳ期回复后遗症期[1],足口病的分歧病毒有很多。

113 临床表现 62例全部发热,最长时间是5d,其中体温>3815°C者54例,手、足、口及肛周皮疹59例,3例危重型因循环不良无明显皮疹;肢体抖动8例,流涎吞咽困难5例,昏迷2例,肺出血4例,抽搐1例,62例中Ⅱ期46例,Ⅲ期16例。

114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49例,血糖异常41例,46例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均增高,葡萄糖、氯化物基本正常,凝血功能异常3例,6例确诊为EV71病毒感染。

2 治疗 46例手足口病脑炎Ⅱ期的病例主要表现神经系统受累,临床上密切监测体温、呼吸、心率及血压等变化,控制液量、积极降颅压、控制体温、维持内环境稳定。

液体入量以60~80mL/(kg・d),甘露醇015~1g/kg・次,q4~q6h静推,应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012~015mg/(kg・d),IV IG2g/kg 静滴,对于呼吸增快,心率增快者及早给予呼吸机支持。

16例手足口病脑炎Ⅲ期病例6例有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不整,口吐粉红色西瓜水样或血性泡沫,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多脏器功能损害、肺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出血,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扩容纠正酸中毒,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液体量视血压及末梢灌注情况而定,在血压偏低的情况下,扩容治疗液量20mL/kg,1/2h注入,必要时可重复,快补快脱,甘露醇、甘油氯化钠q2~4h交替静推,注意对症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 结果62例患者中46例为手足口病脑炎Ⅱ期,全部治愈出院; 16例为手足口病脑炎Ⅲ期,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其中13例出现循环功能障碍,3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8例治愈出院。

4 讨论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小儿急性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个别患者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2]。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EV71、COXA16、ECHO等, EV71、COXA16感染主要病理改变在中枢神经系统[3]。

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