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合集下载

质量、成本与工期的关系

质量、成本与工期的关系

质量、成本与工期的关系质量、成本与工期的关系质量、成本与工期这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矛盾对立的统一体,是工程项目控制三大目标,三者共同构成项目管理的目标系统,某一方面的变化必然引起另外两个方面的变化,因此,如果任何一方面出问题,都会影响三者关系的整体平衡,给项目带来不利影响。

1、质量、成本、工期三者关系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成本、工期“三大目标”的关系有以下几种可能:①质量高、成本高、工期长;②质量低、成本低、工期短;③质量高、成本高、工期短;④质量低、成本高、工期长;⑤质量高、成本低、工期短;⑥质量低、成本低、工期长。

若确立高的质量目标,则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都要受到相应的控制,才能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首先,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工人应由技术水平高、技能强、经验丰富的人组成,但人工工价,待遇会相应提高。

其次,质量高则要求选择质地好、材质佳、性能强的材料,但采购的成本往往会增加,因此,要采购到优质合适材料,选购的时间相对延长。

个别时候出现停工待料而影响工期。

工期的延长,又影响到资金的周转导致成本上升。

三是为了提高质量,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解决施工难题就要花费必要的措施和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完成。

四是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原因。

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技术环境;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管理环境;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劳动环境,都对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

并且这些环境因素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使之成为保证质量的环境。

五是要求高质量的工程,就必须投入性能好、先进技术成果运用多的设备,但投入大、待摊费用高。

在施工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图纸更改、材料不及时到位等情况,这也会增加工程成本。

因此,前一工序和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后续工序和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

从而,增大成本,延长工期。

但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取得了较高的质量等级,就会减少因质量缺陷而引起的返工,相对地缩短工期,避免了返工费用,也减少了维修期内的维修保护费用。

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的关系

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的关系

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的关系一、产品质量提升是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有效途径克劳士比说:质量是免费的,只要我们按已达成的要求去做,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才是成本的真谛。

而常规的成本中却包含并认可了返工、报废、保修、库存和变更等不增值的活动,反而掩盖了真正的成本。

第一次没做对,势必要修修补补,做第二次、第三次。

这些都是额外的浪费,是“不符合要求的代价”。

统计表明,在制造业,这种代价高达销售额的20~25%,而服务业则高30~40%!“向质量要效益”是质量管理开拓者朱兰提出的;他认为:“在次品上发生的成本等于一座金矿,可以对它进行有力的开采。

”质量损失是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由于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对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社会造成的全部损失之和。

只有减少与质量有关的损失,对效益才有贡献,损失和效益是对立的统一体。

产品质量提升就成了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探讨产品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质量损失包括:(1)生产者的损失①有形损失②无形损失(2)消费者的损失①有形损失②机会损失(3)社会的损失质量成本的含义“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质量成本的内容大多和不良质量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或者是为避免不良质量所发生的费用,或者是发生不良质量后的补救费用。

哈林顿认为:应将质量成本改称为“不良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成本包括运行质量成本⑴预防成本⑵鉴定成本⑶内部故障成本⑷外部故障成本;外部质量保障成本。

运行质量成本包括(1)预防成本:是指用于预防故障或不合格品等所需的各项费用。

主要构成为:①质量工作费(为制定质量政策、目标及质量计划等的费用)②质量培训费③质量奖励费④工序质量控制费⑤质量改进措施费⑥质量评审费⑦工资及附加费(指从事质量管理的专业人员)⑧质量情报及信息费。

(2)鉴定成本: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质量要求所需的鉴定、试验、检验和验证方面的费用。

主要构成为:①进货检验费②工序检验费③成品检验费④检验试验设备校准维护费⑤试验材料及劳务费⑥检验试验设备折旧费⑦办公费⑧工资及福利基金:从事质量管理、试验、检验人员的工资总额及提取的福利基金。

初探质量与成本制度的关系

初探质量与成本制度的关系

初探质量与成本制度的关系质量和成本是企业发展中最关键的两个方面,二者密切相关,成本和质量的关系对企业业务战略的成功与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质量与成本制度的建立和优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只有控制好质量,合理的控制成本,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初步探讨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企业经营策略的影响。

一、成本与质量的关系成本和质量是两个相互依存的因素,控制好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等,同时还有管理成本,销售成本等。

在实际业务中,成本是企业最大的负担,但成本的上升与产品质量的下降是有关系的。

对于一些低成本的产品,它们的质量往往也不是很高;相反,高质量的产品往往成本也会更高,这也是因为有好的原材料和工艺,以及更多的人力成本等进来的原因。

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益原则认为,要想在竞争中获胜,企业应该在成本与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点。

最好的产品往往不一定是最昂贵的产品,而是能够在价格控制和质量控制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的产品。

二、在质量管理方面考虑成本在优化产品质量时,企业不能仅仅关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而应该考虑到整个生产周期中的成本控制。

目前,许多企业都面临着竞争激烈和成本压力的双重挑战,为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控制成本也变得尤为重要。

一些企业在创造高品质产品的同时,将生产过程优化为更高效的工作流程。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在制造、采购和物流方面进行持续的优化来实现。

一些公司专门设计了成本节约计划,建立了质量成本系统来监控生产成本,在这个方案中,企业可以分析哪些成本项目可以减少,同时保持高质量的水平。

经过这些改进和计划,许多企业可以同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三、从价值链上考虑质量和成本价值链是一个企业发展中重要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企业中的活动以及如何增值使用资源或制造、销售产品,为企业找到了生产和销售的最佳方法。

质量、成本、交期的关系是怎样的

质量、成本、交期的关系是怎样的

质量、成本、交期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都知道,工厂追求的结果就是QCD(即质量、成本、交期)最优,比如丰田TPS的目标就是最好的质量、最短的交期和最低的成本,这成了几乎所有工厂、甚至所有企业追求的目标。

那QCD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你又是如何排出它们的优先级的呢?身处不同的位置,面临不同的客户需求,又或者行业不同,每个人对于QCD的排序会不一样,这个当然正常。

在汽车行业的优先级排序是质量、交期、成本。

汽车行业对于质量的要求那是没话说,交期延误也很可能造成主机厂停线,很多主机厂也有成本年降的需求,要说都很重要,但出发点是考虑对于客户的影响程度,因为对客户的影响就是对工厂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定义好了QCD的优先级,到底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其实它们分得并不清楚,我们看到的只是QCD的结果,但其实它们彼此间有着更深入的关系,一起来看看。

Q与C的关系很多人会说,质量与成本是正比例关系,我们投入改善的成本越高,质量就越好;反之,质量越差,肯定就是我们改善投入太少。

表面上看似乎如此,但我们搞精益的朋友可能就会坐不住了,提升质量也可以是低成本的投入,投入少且效果更好,因为我们关注解决根本问题。

比如产品有尺寸问题,要从产生条件去分析、流出原因去遏制、过程还尽量配以防呆防错的设计,其实可能投入并不大,甚至不需要投入。

所以,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关键还得具有精益理念。

Q与D的关系质量和交期,很多时候是一对冤家,比如因为质量问题不能交货,因为返工导致交期延误等;又比如为了交货,计划部门要求质量让步放行,让质量面临风险。

质量与交期的关系,本质上是客户需求排序的关系,是质量优先还是交期优先。

拿丰田来讲,它们当然是质量优先,所以,我们也就更好地判断客户的需求,以此来作为自己的输入,不要铤而走险、得不偿失。

质量就是前提,否则,何谈交出合格品,何谈按时交货。

C与D的关系成本与交期,很多人的理解可能是投入效率提升,就能缩短交期。

从建设单位立场看工程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从建设单位立场看工程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从建设单位立场看工程质量与成本的关系质量和成本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历来都是各项目参与单位建设工作的重点。

对于二者的相互制约影响关系,通过对建设单位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研究,希望能通过分析从建设单位的角度控制好工程建设中这两大问题。

标签:建设单位;质量;成本质量和成本是工程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建设项目管理的两个目标核心,即花了多少钱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工程。

总体而言,这两者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关系,即过分强调提高某一项,另一项必然会向相反方向发展。

但站在项目不同参与者的角度来看,所关心的这两大项目管理问题的重点和结果也是不一样的,甚至完全相反。

比如项目建设单位,虽然要完成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工作,但仅有项目进入施工阶段,才能看到工程的实体逐步形成,前期的各种概预算资金进入支付阶段这些实际工作。

作为质量和成本这两个关键要素,建设单位一般认为施工单位按图施工,完成验收即可形成有保证的质量。

而成本不是建设单位应该关心的问题,因为在招投标和合同签订时,已经形成了合同价,只要保证没有大的变更即可。

所以进度反而成为了建设单位的施工管理核心目标,质量和成本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

那作为建设单位应该如何处理好质量和成本的关系呢?作为建设单位,建设完成的项目形成的质量是永久的,所以首先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作为项目建设的核心目标。

无论是建设单位的高层领导,还是作为基建部门的部门领导,直至现场的甲方代表,都应该清楚:我们建项目的目的,是要留下一个质量可靠的建筑物,以便能为使用单位服务若干年。

而成本是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也是影响项目决策和效果的重要考虑点,它决定了项目是否能立项建设以及建设的成果的好坏。

好的项目需要高的成本投入,能获得好的质量成果,但高的成本也意味着项目决策的谨慎和资金筹措的艰难。

所以,平衡质量和成本的关系是项目建设单位应该慎之又慎的项目管理重点。

1,对于建设单位的高层领导而言,首先要给整个单位树立质量就是项目生命的价值观,让建设单位全员具备追求质量第一的心理定势,这应该是建设单位领导对于所有员工的工作教育重心。

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质量与成本的关系

质量与成本的关系质量就得高成本;降低成本就是进一步压低供应商的供货价格;就是使用更廉价、质量更差的原材料替代。

似乎质量和成本的关系成了矛盾的双方,提高质量就一定会提高成本,降低成本就一定以降低质量为代价。

儿时的电影中不是好人就是坏人,非此即彼的直线思维方式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变得僵硬,同样,这种直线思维方式也会严重妨碍企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管理就是解决两难问题,例如:库存管理是解决库存过多导致流动资金积压,库存过少导致停工待料的两难问题;质量的经济性管理中,如果质量过高导致售价上升得不到顾客的认可,质量过低也会因无法满足顾客的基本需求而失去顾客;而解决这些两难问题正是管理的出发点。

泰勒当年在米德维尔工厂当厂长的时候,解决的就是单位产量工资的高低与工人劳动积极性的两难问题。

后来在伯利恒钢铁所做的搬运铁块研究和煤炭、铁矿砂的挖掘研究,其结果是工人的工资从1.12美元提高到了1.84美元,而且工人并没有觉得比以前劳累;另一方面,工人的日均工作量由12吨提高到47吨。

他的这种思路被他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上表述为“思想革命”。

通过“科学管理”成功地解决了困扰劳资双方共同面临的问题。

同样,质量和成本之间的两难问题也不应该简单地理解成为非此即彼的问题。

1、质量管理的意义质量,对于每个制造商和服务供应者而言,意味着市场利益和财富,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决定了制造商或服务提供者在其领域中能够占领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若质量出现问题,则很有可能被市场无情的淘汰。

这方面的实例不胜枚举。

我们的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质量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内在要求。

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保证。

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胜利的关键因素,企业通过高的产品质量这个通行证就可以开发新的市场,寻求新的机会,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过程。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性成果,是企业业务方面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

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的关系

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的关系

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的关系一、产品质量提升是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有效途径克劳士比说:质量是免费的,只要我们按已达成的要求去做,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才是成本的真谛。

而常规的成本中却包含并认可了返工、报废、保修、库存和变更等不增值的活动,反而掩盖了真正的成本。

第一次没做对,势必要修修补补,做第二次、第三次。

这些都是额外的浪费,是“不符合要求的代价”。

统计表明,在制造业,这种代价高达销售额的20~25%,而服务业则高30~40%!“向质量要效益”是质量管理开拓者朱兰提出的;他认为:“在次品上发生的成本等于一座金矿,可以对它进行有力的开采。

”质量损失是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由于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对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社会造成的全部损失之和。

只有减少与质量有关的损失,对效益才有贡献,损失和效益是对立的统一体。

产品质量提升就成了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探讨产品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质量损失包括:(1)生产者的损失①有形损失②无形损失(2)消费者的损失①有形损失②机会损失(3)社会的损失质量成本的含义“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质量成本的内容大多和不良质量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或者是为避免不良质量所发生的费用,或者是发生不良质量后的补救费用。

哈林顿认为:应将质量成本改称为“不良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成本包括运行质量成本⑴预防成本⑵鉴定成本⑶内部故障成本⑷外部故障成本;外部质量保障成本。

运行质量成本包括(1)预防成本:是指用于预防故障或不合格品等所需的各项费用。

主要构成为:①质量工作费(为制定质量政策、目标及质量计划等的费用)②质量培训费③质量奖励费④工序质量控制费⑤质量改进措施费⑥质量评审费⑦工资及附加费(指从事质量管理的专业人员)⑧质量情报及信息费。

(2)鉴定成本: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质量要求所需的鉴定、试验、检验和验证方面的费用。

主要构成为:①进货检验费②工序检验费③成品检验费④检验试验设备校准维护费⑤试验材料及劳务费⑥检验试验设备折旧费⑦办公费⑧工资及福利基金:从事质量管理、试验、检验人员的工资总额及提取的福利基金。

论述工程项目管理中进度、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论述工程项目管理中进度、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论述工程项目管理中进度、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进度、质量和成本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他们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首先,进度是项目管理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项目进度指的是项目完成各个阶段所需的时间。

进度的管理可以保证项目按时完成并满足客户需求,同时也可以减少项目延期风险。

进度管理需要明确的计划、合理的资源分配、具体的任务安排和有效的沟通协调。

因此,项目进度与项目的成本和质量紧密相关。

如果进度无法按计划进行,项目可能需要额外的资源投入,增加项目成本,并可能影响项目质量。

其次,质量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

项目质量指的是项目交付的结果符合客户要求和预期的能力。

质量管理旨在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和结果,以满足客户的期望,并确保项目的长期成功。

质量管理涉及到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要求、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质量评估和改进过程。

如果项目质量不达标,可能需要重新制定计划和流程,增加项目的时间和成本。

最后,成本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项目成本包括所有项目开销,包括物资采购、人力资源、设备租赁和其他费用等。

成本管理旨在确保项目的预算符合预期,并可以用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来管理和减少项目成本。

成本管理涉及到准确的成本估算、预算分配、成本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等。

如果项目成本超出预算,可能会导致项目延期、资源不足、质量问题或者其他不利因素。

进度、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项目进度受阻,可能需要额外投入资源,导致成本上升。

同时,快速推进项目也可能牺牲质量,导致项目质量下降。

如果项目质量不达标,可能需要修正和重做,增加项目时间和成本。

因此,在项目管理中,需要在进度、质量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和平衡,以实现最佳的综合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