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生产废水的处理与回用

合集下载

火力发电厂的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

火力发电厂的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

火力发电厂的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火力发电厂是利用燃煤、燃油等燃料燃烧产生热能,通过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再转换为电能的设施,是目前我国主要的电力发电方式之一。

随着火力发电厂的发展,其排放的废水问题也日益凸显。

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火力发电厂的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火力发电厂的废水处理技术1. 废水收集系统火力发电厂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来自于冷却系统、燃烧废气脱硫系统、烟气脱除灰尘的洗涤水以及发电机组的油水分离系统等。

首要的任务是建立完善的废水收集系统,将这些废水有效地收集起来。

2. 废水预处理对废水进行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主要是通过沉淀、过滤、调节PH值等方法,将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油脂、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去除或减少。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后续处理设备,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3. 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将有机物质通过生物菌群的作用转化为气体、沉淀或生物体,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通过这些生化处理方法,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大幅度减少,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水平。

4.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主要是通过吸附、氧化、还原等方法,将废水中的难降解或难处理的有害物质进行进一步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

常见的深度处理技术有活性炭吸附、高级氧化等方法。

二、废水回用技术除了对废水进行处理外,火力发电厂还可以将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回用,以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废水回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循环冷却水系统火力发电厂中大部分的废水来自于冷却系统,这些水虽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但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于循环冷却系统。

经过循环冷却后的水可以不断地循环使用,降低了对自然水资源的需求。

2. 煤灰池水回用在火力发电厂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灰污水,通过处理后,可以用于冷却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冲洗和清洗等。

3. 脱硫废水回用燃煤火力发电厂中的脱硫废水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于再生水循环系统,用于锅炉给水、灭火、化验等场合,实现了脱硫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1. 引言1.1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一直是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课题。

火力发电厂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悬浮物、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如果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对火力发电厂废水进行有效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和吸附等,可以有效去除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化学方法则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来沉淀或氧化污染物;生物方法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和氧化废水中的污染物。

而火力发电厂废水回用技术则是将经过处理的废水再次利用,可以用于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等领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消耗。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还可以促进火力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 正文2.1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技术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技术是保障环境安全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火力发电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和重金属,如果不经过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将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用的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过滤、沉淀、吸附等方法去除悬浮物和颗粒物;化学处理则是利用化学药剂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溶解或沉淀处理;生物处理则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降解成无害物质。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在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中,合理选择水处理设备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废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过滤器、沉淀池、活性炭吸附器等设备,可以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

火力发电厂的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

火力发电厂的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

火力发电厂的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火力发电厂作为主要的能源生产方式之一,在满足人们生活用电需求的也产生了大量的废水问题。

火力发电厂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有机物、悬浮物等污染物质,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废水处理的对废水进行回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有效地利用废水资源不仅能够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开采,还能降低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火力发电厂的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展开深入研究,探讨火力发电厂废水的污染特点、废水处理技术、废水回用技术、应用案例分析及生态环保效益评估,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利用火力发电厂废水,为推动火力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2 问题意义火力发电厂是解决我国电力需求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其废水排放却成为了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火力发电厂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物质、悬浮物、油污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污染水源、危害生态系统。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在当前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研究已成为重要课题。

通过有效地处理火力发电厂废水,不仅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废水回用技术的研究还可以为火力发电厂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支持,促进火力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废水处理技术和回用技术的介绍和探讨,旨在提高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通过应用案例分析和生态环保效益评估,明确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在生态环境维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和借鉴。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火力发电厂是利用煤炭、燃油等能源进行燃烧,产生高温高压蒸汽,通过汽轮机和发电机组转化为电能的项目。

在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其中含有有机物、重金属、悬浮物等污染物质,如果这些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会对周围环境和生态造成严重影响。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成为了当下的热点问题。

针对火力发电厂废水中的有机物,可以采用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生物滤池、生物填料反应器等,利用这些生物反应器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针对火力发电厂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可以采用化学方法进行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沉淀或吸附下来,从而减少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达到排放标准。

对于火力发电厂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硫酸盐、氯化物等污染物,也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比如利用絮凝剂对固体悬浮物进行絮凝沉淀,利用化学沉淀剂对硫酸盐、氯化物进行沉淀去除等。

除了对火力发电厂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外,废水的回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

废水的回用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自然水源的利用,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对于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火力发电厂废水回用的途径可以包括工业循环冷却水、农田灌溉用水、市政绿化用水等。

在火力发电厂废水回用技术方面,首先要进行废水的净化处理,确保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固体悬浮物等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

其次要进行适当的处理调整,确保废水的pH值、溶解氧、氨氮等指标符合回用标准。

最后要进行管网输送和设施建设,确保废水回用的安全和可靠。

在实际操作中,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

不同的火力发电厂废水水质特点不同,处理及回用技术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技术选择和工艺设计,确保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火力发电厂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供应单位,但同时也产生大量高浓度、高温的废水,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火力发电厂废水的处理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同时,寻求废水的回用技术,重复利用资源,也是一种可持续的环保措施。

一、火力发电厂废水特点火力发电厂的废水特点主要包括pH值偏酸,COD、氨氮等高浓度有机物、无机物的含量高,沉淀池底泥比较难处理等。

其中COD是火电厂废水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其含量会随着火力发电量的变化而波动,对环境的影响也最大。

二、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技术1. 化学沉淀法:采用盐酸和碳酸钠作为沉淀剂,对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氨氮、总磷等进行沉淀,用于污泥处理或回收。

2. 活性污泥法:采用活性污泥对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需要调控好厌氧和好氧菌的比例,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3. 生物膜处理法:将生物膜贴附于流经废水的媒体表面,利用膜上细菌对污染物进行生物分解,通常与化学沉淀法和活性污泥法配合,可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4. 气浮法:将液态废水注入空气,形成微小水珠,减少水的表面张力,污染物可以通过气浮的方式被分离出来。

5. 综合处理工艺:一般会采用多种技术组合处理,例如化学沉淀法与活性污泥法、氧化法与生物膜法相结合,提高处理效果。

三、火力发电厂废水回用技术废水的回用技术可以分为直接回用和间接回用两类。

1. 直接回用:即将处理后的废水直接进行回用,应用于工艺水等方面,需要事先进行消毒等处理,以免污染被利用的目的水源。

2. 间接回用:采用中水处理技术对处理后水进行再次处理使其达到合适的水质要求,然后用于污水处理厂出水水源,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火力发电厂废水的治理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治理过程需要采用科学技术,综合运用化学、生物、物理等多种技术,才能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

而归纳起来,废水的回用可缓解水资源匮乏问题,同时避免废水污染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因此,将补水回用和污水回用相结合,可实现这些优势的高效重复利用。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随着我国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火力发电厂也在不断建设和扩建。

火力发电厂废水排放量也在快速增加,对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

火力发电厂废水的处理和回用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环节。

在物理处理中,火力发电厂废水主要通过沉淀、过滤和吸附等过程,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溶解有机物和部分离子。

在化学处理中,利用化学试剂对废水进行混凝沉淀、氧化还原、络合和中和等反应,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杂质。

而生物处理则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通过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技术,可以使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在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的基础上,回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废水回用可以大幅度减少火力发电厂的用水需求,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目前,常见的回用技术有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回用。

中水回用是指将火力发电厂废水预处理后,通过膜分离、混凝沉淀和过滤等技术,获得质量较高的中水,用于厂区绿化景观、锅炉喷淋和环境清洗等非直接饮用用途。

中水回用具有成本低、取水量减少、节约能源和减少废水排放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厂。

再生水回用是指将火力发电厂废水经过高级处理,达到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标准,可以直接用于锅炉注水、循环冷却、环境清洁和更高级的农业灌溉等用途。

再生水回用技术需要利用膜分离、活性炭吸附、氧化还原和消毒等多个工艺,确保回用水质量达标。

再生水回用不仅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还可以减少废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火力发电厂的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

火力发电厂的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

火力发电厂的废水处理及其回用技术火力发电厂是一种利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蒸汽,然后将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的设施。

火力发电厂在发电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包括锅炉废水、冷却水、污水处理厂生产的废水等。

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重金属,因此需要进行处理和回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废水处理是火力发电厂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废水进行处理,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排放物的浓度和数量,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通过废水的合理回用,也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提高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常用的废水处理工艺有沉淀、过滤、吸附、生物处理、氧化还原、蒸馏等。

火力发电厂废水中主要的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溶解性氮、磷等。

针对不同成分的废水,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对含重金属的废水可以采用沉淀、离子交换、膜分离等方法进行处理,对含有机物的废水可以采用生物降解、氧化、吸附等方法进行处理。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去除有害物质外,还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废水中的有效物质。

废水中的热能可以通过热力交换器回收利用,废水中的盐类和矿物质可以用于工业中的再利用。

通过合理的废水回用,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开采,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除了常规的废水处理技术外,火力发电厂还可以采用先进的膜分离技术、反渗透技术、离子交换技术等进行废水处理,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废水处理效果。

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微小颗粒和溶解物质,反渗透技术可以将废水中的溶解盐类和重金属去除,离子交换技术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毒物质与载体离子置换,实现废水的净化和回收利用。

除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废水处理外,火力发电厂还可以采取管理措施,改善生产工艺,减少废水产生,提高废水的浓度和稳定性,从源头上减少废水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锅炉和冷却系统,减少废水的产生量和有害物质排放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电厂废水处理及回用

电厂废水处理及回用

电厂废水处理及回用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以及国民体系的完善,各行各业都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的经济的发展以及实力的增强。

在其中,电力行业可谓是功不可没,不仅满足了人民日常生活中用电的需求,而且保障了其他行业在生产运营中的基础力量。

近年来,低碳环保的发展主题逐渐深入人心,因此,在电厂建设中,为了追随国家的号召,增加了如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等设施,对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回用,使其满足排放标准,并且能够节能减排,降低电厂的生产成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电厂的生产效益。

本文对电厂中的废水处理和回用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在工作中多年的经验,对电厂中废水的水质监测、废水处理、废水回收利用等进行分析和阐述,旨在促进电厂环保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和经济实力。

关键词:电厂;废水处理;废水回用;节能减排0引言在电厂中,每一个工作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但是每一个环节产生的废水的质量以及受污染的程度都不一样,而且电厂的废水具有稳定、容易回用并且可循环利用等特点,因此,进行电厂废水的处理及回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另外,对废水进行回用也可以节省电厂的生产成本,同时有效避免废水对环境造成伤害。

所以,在电厂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废水进行严格的水质监测,并按照国家废水排放标准对其进行评估,对于可回收利用的水则继续使用,排放到环境中的废水必须经过处理,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

1电厂的排水及其水质电厂的排水可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分为多种类型,按照水质对其划分可分为工业废水、生活废水以及雨水三种,另外,电厂中产生的废水也受很多的因素影响,包括电厂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源的地理位置以及水源的水质,另外,还包括电厂生产中多用到的机器水平、电厂的整体规模以及生产工艺等等,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电厂的排水质量。

在其中,生活废水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后废弃的水,生活废水的类别、数量以及受污染的程度也会受到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以及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厂生产废水的处理与回用
某总装机容量为700MW的电厂为节约用水,保护环境,增加经济效益,决定将全厂的车间设备清洗及地面冲洗、锅炉冲灰、厂区办公与车间的生活用水经处理后回用于冲厕、绿化和电厂的冷却系统等。

废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悬浮物、有机污染物。

排放量为600m3/d,平均处理废水水量Q =25m3/h。

针对废水的水质情况和出水要求,决定采用水解酸化+曝气生物滤池(BAF)作为此项工程的核心处理工艺[1],本文介绍了各处理构筑物、运行参数、工艺调试、运行结果及主要运行费用。

运行结果表明,经该法处理后,其出水水质可达《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的排放标准。

1原水及出水水质
设计水量为600m3/d,平均处理废水水量为25m3/h。

水质及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要求见表1。

2工艺流程与工程设计
2.1工艺流程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厂区各处的废水经下水道进入调节水池,调节水池对来自不同区域的废水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

调节池前设置格栅,将废水中大颗粒的杂物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废水再经提升泵进入水解酸化池,通过水解酸化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减轻后续曝气生物滤池的冲击负荷,进而提高曝气生物滤池的处理效果。

经过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的出水自流入回用水池;反冲洗水经溢流排水槽排至调节池。

2.2单元设计
2.2.1调节池
预曝气调节池1 座,调节池有效容积为8m×5m×5m =200m3,水力停留时间HRT=8h为防止原水厌氧腐化池内设有穿孔曝气管,间歇曝气。

这一方面可以降解部分有机物;另一方面起到使水质均匀的作用。

2.2.2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池水力停留时间HRT=3.8h。

设计流量Q=25 m3/h。

有效容积为HRT×Q=95 m3。

池内上升流速为1.2m/h,池的有效高度为H=3.8×1.2=3.56m。

考虑布水区高度和池内超高,池的实际水深为4.0 m。

水解酸化池的有效尺寸为7m×4m×4m。

水解酸化池内设置弹性生物组合填料,填料高度3.0 m。

底部采用穿孔管均匀布水的方式进水,孔口流速6.0 m/s。

2.2.3 曝气生物滤池(BAF )
曝气生物滤池由配水区、布水系统、承托层、曝气系统、滤料区、出水区、反冲洗系统组成,采用上向流进水的方式。

滤池的总有效容积为42.6 m3,水力停留时间为1.7 h。

滤池内设置陶瓷烧结滤料[2],粒径为3~5mm,填料高度为4.0 m,池内采用曝气器进行曝气,气水体积比为8:1。

滤速为l0m/h,BOD5容积负荷1.5 kg/(m3·d),滤池中溶解氧质量浓度5 mg/L。

滤池的反冲洗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的方式,冲洗水取自回用水池,设置专用反冲洗水泵。

反冲洗方法为:先用空气冲洗2 min,强度q气=1.0 m3/(m2·min);然后气水同时反冲洗2 min,强度q气=0.4 m3/(m2·min),q水=300L/(m2·min);再水洗4 min,强度q水=600L/(m2·min)。

2.2.4回用水池
回用水池有效容积150m3(2.5m×10m×6m)。

滤池出水与消毒剂混合后进入回用水池,消毒剂次氯酸钠投加量为3~6g/m3。

3调试及运行
水解酸化池微生物的培养历时27d。

在启动后2周又往水解酸化池加过1次污泥。

主要是考虑到接种污泥量大能加快反应器的启动速度。

至27日,水解酸化池的CODCr去除率稳定在30%左右,取水解池底部污泥观察,外观呈黑色球状,结构密实,至此认为水解池启动成功[3]。

曝气生物滤池微生物的培养采取了边培养边驯化的办法,在曝气生物滤池内引入活性污泥,先闷曝3d,并投加营养物,然后逐步增加系统的进水量,直至达到设计水量为止。

在系统启动80d后,其出水水质可达《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标准。

水质采样分析监测结果见表2。

运行过程中发现,水解池对COD的去除波动较大,影响水解池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水温、进水CODCr浓度、进水SS浓度及污泥腐化程度,去除率降低主要是由出水带泥造成的(4)。

在水力负荷一定的情况下,控制好池内污泥层高度对水解池的良好运行非常重要,而适时排泥是控制污泥层高度的关键。

反冲洗是BAF运行的关键,反冲洗周期、反冲洗强度是影响反冲洗效果的主要因素。

在反冲洗强度一定的条件下,反冲洗周期与进水有机负荷、进水SS有关,因此反冲洗周期不是一个定值,而是随水质有所变化的。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周期内池中水位变化不大(即水头损失增加不多,一般在3kPa左右)。

4 经济分析
该工程占地210m2。

总投资56.5万元,其中土建投资25万元,设备及安装等其他投资31.5万元,运行成本为0.8元/m3。

5结论
①水解酸化+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用于电厂废水处理并回用是成功的,工艺运行稳定可靠。

②实际运行管理中,水解池运行的关键是控制好排泥,生物曝气滤池运行的关键是控制好反冲洗参数。

③BAF适应有机负荷变化的能力强、运行稳定可靠。

在进水CODCr容积负荷为1.5~6.2
kg/(m3·d)的运行条件下,CODCr去除率稳定在88%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