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合集下载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风格特征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风格特征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风格特征自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的这段时间,史称“中世纪”。

一般认为,在欧洲美术史中,中世纪似乎是一个低落阶段,但工艺美术则是例外。

因为工艺品不仅仅是精神的产物,它还依赖于物质条件。

可以说,在中世纪艺术的各个方面中,工艺美术是取得了独特而辉煌的成就。

中世纪的工艺美术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装饰手法都获得了某些新的发展。

陶工艺、金属工艺、玻璃工艺,以及象牙雕刻和木工艺等无不令人注目。

中世纪的金属工艺,尤其是贵金属工艺相当发达。

这不仅是因为具有古罗马优秀的金工传统,而且揭开中世纪序幕的日耳曼人尽管文化不甚先进,但金工技艺在欧洲古代民族中却是出类拔萃的。

较之欧洲古代金属工艺,中世纪金属制品的明显特点是金属、珐琅和宝石镶嵌工艺的结合运用。

金属制作工艺特点虽然仍以传统的“錾花”和“收挑”为主,但技艺却更为熟练,特别是收挑工艺愈加精彩,浅浮雕、深浮雕式的人物、鸟兽生动工细。

中世纪金属工艺在欧洲各地区形成不尽相同的风格,另外,在漫长的1000年中,各阶段也表现出时代的艺术特征。

日耳曼人的珐琅和宝石工艺是在金属工艺上展开的。

大多用作装饰祭坛你、圣遗物箱、十字架和圣书函,带有较强的宗教性质。

此期錾花技法有两种:一是在金属片上錾出各种纹样,类似阴刻效果;二是在器物本胎包金上施錾花技法。

应该强调的是日耳曼人对于在金属器上作珐琅和宝石镶嵌是极为成功的,可以说自公元5世纪以后日耳曼人制作的宗教器物或其他装饰品,都广泛采用了这种镶嵌技法。

在拜占庭的金属工艺在铸造、雕金、錾花和镶嵌等都有相当的成就。

按金属器的艺术效果来看,可分作浅浮雕式和彩色式的两种。

总之,拜占庭的珐琅工艺在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间十分兴盛,运用更加广泛,圣十字架,圣遗物箱,圣书装帧,圣象障壁,以及王冠和首饰等无所不有。

哥特时期的金属工艺较之日耳曼人又有所发展,尤其是后期在金银薄板上收挑的人物、鸟兽,凹凸分明,形体准确,显示了高超的工艺技巧。

中世纪工艺美术

中世纪工艺美术
特式在西欧各地区发展,出现地区和民族特色,雕塑从建筑物上脱离开来. • 艺术特点:结构特点:肋拱,尖券,飞拱,点支撑 • 造型特点: 1.高度上创造了崭新的记录2.形体向上的动势十 • 分强烈3.彩色玻璃画构成的窗户
• 罗马式美术
• 时间: 11- 12世纪
• 艺术特点: • 罗马式建筑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拱顶工程的采用石屋顶可以使建筑内部空间
• 时间:公元5世纪公元1453年 • 拜占庭帝国的社会特点:相对稳定的政体和发展经济的环境;欧亚两大洲的贸易中心,多民族国家 • 拜占庭美术的构成: -是在古代希腊罗马艺术传统和希腊化时期的艺术传统、是基督教文化传统、三是东方
文化、两河艺术巴比伦 )
• 哥特美术
• 时间: 13- 14世纪 • 发展阶段: 1.最早在法国出现和发展,主要因素出现,高度上的突破2.13世纪进入繁荣时期,关注建筑比例3.哥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目录
• 2.陶工艺 ①初期拜占庭陶器②白地彩绘陶器③剔刻装饰陶器
• 3.金属工艺 ①日耳曼人的金工②拜占庭的金工③哥特时期4.象牙工艺
•Hale Waihona Puke 5.木工艺 ①罗马式②哥特式• 6.玻璃工去 • 7.染织工艺 • 8.结语
• 拜占廷美术
• 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历史上知名的帝国。罗马帝国自东西分治后,帝国东部罗马政权的延续被一 些人称为东罗马帝国(相对于帝国西部的西罗马帝国), 16世纪以后,开始有学者称之为拜占庭帝国。帝国位 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欧亚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 国家。
• 装饰技法:首先以黑或褐色勾画出纹样轮廓,再添入茶、黄、绿、红、青等色,烧制后出现微 妙的色彩变化,形成丰富的色调。有时还使用金、银等色,但更多是以浅茶色代替金色。

中世纪美术工艺

中世纪美术工艺

哥特式建筑艺术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 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 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 的飞天感。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 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 阔空间,常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 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中世纪美术工艺
陶工艺
中世纪美术工艺
彩釉格子纹陶钵
中世纪美术工艺
白地彩绘陶
公元9世纪 拜占庭白色陶器多采用罗马 时代浮雕制陶的模印浮雕的装饰形式 再施 挂釉色而成 后来则直接在白色素胎上描绘 彩色 模印浮雕的装饰多是简单的十字架纹 样 鸟兽纹样。
造型
1.盘 钵 杯 壶 碗以及西长足的器皿等 2.教会或其他建筑室内装饰用的陶板 圣像 或者 壁画边框以及陶制的圣像等
彩色玻璃镶嵌画。 装饰地板、墙壁、廊柱是五颜六色的大理石,
柱头、拱门、飞檐等处以雕花装饰,圆顶的边缘时40具吊灯,教
坛上镶有象牙、银和玉石,大主教的宝座以纯银制成,祭坛上悬
挂着丝与金银混织的窗帘,上有皇帝和皇后接受基督和玛利亚祝
福的画像。 在17世纪圣彼得大教堂完成前,一直是世界
上最大的教堂。
中世纪美术工艺
中世纪美术工艺
三,剔刻装饰陶器
中世纪美术工艺
色彩:黄色,绿色透明面釉 风格:刻画生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单纯,和谐, 质朴无华。
中世纪美术工艺
欧洲中世纪的工艺美术
中世纪美术工艺
时间:约公元五世纪---十四世纪 时代特点: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和 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 审美思想:“上帝就是美,美就是上帝。” 工艺美术的特征:带着明显的宗教性质。 工艺美术的成就: 1,独特而辉煌 2,欧洲 各国都各具特色 3,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或得新发展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讲课版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讲课版

壁毯
中世纪建筑及室内装饰的主要织物 流行时间:罗马式和哥特式时期 中心地:法国(巴黎)、尼德兰

天 使 报 喜 ” 和 “ 基 督 受 难 ” 织 物
意 大 利
达芬奇
祭坛上的刺绣装饰 比利时 15世纪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收藏
丝 绸 织 物



行 宗

14
教 仪 式
世 纪
用 的 大 型 装 饰 幕 布
象 牙 袖 珍 礼 拜 坛
马 克 西 米 安 主 教 之 座
意 大 利 拉 文 纳 拜 占 庭 式 公 元 世 纪
6
包 银 象 牙 饰 盒 英 国
世 纪 - 世 纪
13
14
象 牙 主 教 权 杖 饰 头 英 国
世 纪
12
角 笛 象 牙 、 银 、 烧 蓝 英 国
世 纪
14
第五节 木工艺
主要种类:家具 风格特征:装饰手法写实,但具程式化倾向 分期:罗马式时期、哥特式时期
主要种类: 圣遗物箱、十字架、圣书函、教堂用器皿、甲胄等 建筑装饰、室内装饰、家具装饰
圣遗物箱 安放基督教圣者遗物或骸骨的容器 中世纪工艺美术中最典型者
建筑形 造型分类 人物形
动物形
圣 遗 物 箱


1150 ~1180































索菲亚大教堂
查 士 丁 尼 大 帝 像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史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史
银质镀金人像形圣遗物箱
作为基督教标记的十字架,是神的象征,它寄托和浓缩了基督教的精 神。虔诚的信徒们便以最美好、最珍奇的材料赋予它神秘的形象和辉 煌的色彩。这些十字架几乎都以金属作为胚体,然后饰以珠宝、珐琅 等材料点缀,效果极其华美精致。奥地利的嵌式十字架可作范例,该 作品以黄金为主,嵌入各种珠宝翡翠,从而丰富了物体的肌理效果, 增强了雍容华贵之感,同时亦渲染了神秘的宗教气氛。
建筑物的圣遗物箱最为常见,一般皆按照中世纪拜占庭式、哥特式或罗马式建 筑式样造型,犹如一个精致的建筑模型。此类圣遗物箱庄重肃穆、豪华典雅,往往 以多种材料加以装饰,造型尺寸也较大。法国制作的一件圣人遗物箱即为典型代表。 作品呈哥特式建筑状,以黄金、珐琅及宝石装饰整个器物,四周雕刻了“最后的审 判”情节性装饰,气势恢宏,风格独特。
2020/6/19
法国哥特时期的金属工艺则 以制作圣母像为其优势。圣 母的造型生动,做工精细, 显示了很高的工艺水平。现 藏卢浮宫的<<圣母子>>即为 典型例作。
圣人遗物箱
哥特式 黄金珠宝珐琅
银制镀金圣爵
作品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双 把手的巧妙设计和景泰蓝装饰 的应用,赋予作品以典雅而瑰 丽的气质。
欧洲中世纪金属工艺美术的种类主要有圣遗物箱、十字架、圣书函和教堂用的 各种器皿,以及甲胄zou(头盔)等。除此之外,在建筑物和室内装饰及家具制作中, 也常以金属材料作为装饰。
圣遗物箱是用来安放基督教圣者遗物或骸骨的容器,在中世纪工艺美术史中是 最典型的一类。遗物箱有个各种材料制作的,尤其以金属制作并以宝石、象牙、珐 琅、玻璃等材料加以装饰的作品最为精美。圣遗物箱的造型主要有三大类:建筑物、 人物形、动物形。
拜占庭为代表,它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发 展过程。 公元9世纪,拜占庭白色陶器多采用罗马时代浮雕制陶的模印浮雕的 装饰形式,再施挂釉色而成,后来则直接在白色素胎上描绘彩色 模 印浮雕的装饰多是简单的十字架纹样,鸟兽纹样,特别是8、9世纪 立奥三世和君士坦丁五世下令禁止供奉偶像的时期内,上述纹样更 被广泛采用,造型:1.盘、钵、杯、壶、碗以及西长足的器皿等。 2.教会或其他建筑室内装饰用的陶板、圣像或者壁画边框以及陶制 的圣像等。装饰技法,先以褐色黑色勾勒出纹样轮廓,再填入黄绿 红青,烧成后出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形成丰富的色调,这样丰富的色 彩与洁白的质地互相映衬,产生富丽而洁净的效果,有时还用金银 等色但是更多的是以浅茶色代替金色,有时仅仅用白和金装饰器物 的内侧,而外侧采用刻线纹样施挂绿釉,甚至还有阿拉伯文字作为 装饰的主体。

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十二章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十二章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法国哥特时期的金属工 艺则以制作圣母像为优 势。圣母的造型生动, 做工精细,显示了很高 的工艺水平。现藏卢浮 宫的《圣母子》(图 12-5)即为典型例作
第四节 象牙工艺
欧洲中世纪的象牙工艺十分兴盛,不仅品种丰富多彩,而 且表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中世纪的象牙工艺以拜占庭和 哥特时期为代表。在拜占庭时期象牙工艺与珐琅工艺占有 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少作坊直接受宫廷或教会的控制,因 此单纯的牙雕摆件很少,多是作为圣遗物箱、圣瓶盒、圣 书函或二连、三连圣像板的雕刻装饰。装饰题材最初受东 方艺术的影响,出现过一些花鸟或几何纹样,后来渐以宗 教故事和宗教人物为主,在圣像破坏运动 a 期间也有象征 性的动植物形象的表现。工艺手法上以浅浮雕为主,是古 罗马传统牙雕技法的继续,线刻朝,铅釉陶器得到发展。人们逐渐 从使用赤陶3转向喜爱白地陶器。 ·白地多彩陶器在拜占庭马其顿时代很发达,并流行于广阔的帝国境 内。中世纪拜占庭帝国领土和势力范围空前广大,其文化艺术也取得 了辉煌的成果。拜占庭陶器得到很大发展,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 ·从装饰技法上分析,陶制器皿的彩绘装饰首先以黑或褐色勾出纹样 轮廓,再添入茶、黄、绿、红、青等色,烧成后出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形成丰富的色调。这样,丰富的色彩与洁白的质地互相映衬,产生富 丽而洁净的装饰效果。有时还使用金、银等色,但更多是以浅茶色代 替金色。有时仅仅用白和黑装饰器物的内侧,而外侧则采用刻线纹样 并施挂绿釉。 ·用于建筑上作装饰的白地多彩陶板,现存最早的实物是拜占庭皇帝 西蒙一世(893—927年在位)为重建首都制作的。 ·大约在11世纪,拜占庭出现了一种新型陶工艺,其制作方法是:先 用赤褐色黏土制成坯体,然后施挂白色化妆土,再进行剔刻装饰,使 纹样产生红白对比,最后浸罩透明铅釉烧制。这种剔刻技法来自中东 地区,在拜占庭时期得到普及。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古代与文艺复兴之间的时期,通常被认为是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的统治,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并且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故称“中世纪”,后来这一名称被历史学家沿袭下来。

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的角色。

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

中世纪的艺术仍然丰富多彩,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确立时,也带来了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

同时,古罗马的文化传统,尤其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式样上,有一个漫长的融合改造的过程。

最后,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确立之后,在向西欧扩展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当地的文化成分,即所谓“蛮族艺术”,产生了一些新的样式,到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

因此,欧洲中世纪艺术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

中世纪是一个基督教盛行和罗马天主教会主宰社会的时期,基督教的婚姻观念和性观念统治了当时欧洲的与性有关的一切活动。

宗教禁欲主义这一特点被统治阶级利用了,因为否定性欲、否定对今世幸福和快乐的追求,民众就不会奋起反对压迫和剥削,统治阶级的地位就巩固了。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会利用所掌握的权利,强制推行教士独身制和苦修制,教徒们禁绝性行为,基督教反对性甚至发展到反对婚姻。

一、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2世纪—5世纪)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宣布这一曾经长期遭到罗马帝国镇压的新宗教为国教。

这时的罗马帝国已处于分崩离析的前夜,基督教作为下层人民的信仰和意识,为结束古罗马的千年帝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取得了合法地位之后,又作为统治者的工具来控制人民的思想。

西方美术史第2章 欧洲中世纪美术(共113张PPT)

西方美术史第2章 欧洲中世纪美术(共113张PPT)
第3页,共113页。
第一节
早期基督教美术
(公元2世纪-5世纪)
第4页,共113页。
一般来说,所谓的“早期基督教艺术”是指从基督教诞生到公元 五世纪后所产生的整个东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的基督教艺术。 当罗马帝国皇帝泰伯利亚斯在位之时,耶稣基督在耶路撒冷被钉 上十字架。虽然他的殉道在罗马并没有引起重大的注意,但是追 随者却继续传播他的道理教义,并且远播到罗马,威胁到罗马君 主的势力。
圣赛尔南大教堂
第49页,共113页。
圣赛尔南大教堂
第50页,共113页。
英国杜勒姆教堂 罗马风格形成的标志
第51页,共113页。
德国的圣基列阿达教堂
第52页,共113页。
比萨教堂建筑群
第53页,共113页。
比萨大教堂洗礼堂
第54页,共113页。
比萨斜塔
第55页,共113页。
圣玛丽亚大教堂
第81页,共113页。
镶 嵌 玻 璃 画
第82页,共113页。
第83页,共113页。
镶嵌玻璃画
其他的比较著名的建筑
第84页,共113页。
1386
米 兰 大 教 堂
始 建 于
年 , 至
年 完 成
第85页,共113页。
1485
第86页,共113页。
圣人雕像
第87页,共113页。
《科隆大教堂》
始建于1248年,
完成于1322年
第88页,共113页。
撒利斯堡大教堂
第89页,共113页。
《维也纳圣斯提凡大教堂》
第90页,共113页。
《华西里·柏拉仁诺教堂》
始建于1555年,1560年完成
《 圣 索 菲 亚 教 堂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制圣母子像 > 意大利 佛罗伦萨
巴尔杰罗博物馆 藏
第三节 金属工艺
金属工艺特点: 金属、珐琅和宝石镶嵌工艺的结合运用
加工技法: 錾花、收挑
珐琅工艺: 产地——法国西南部和拜占庭最为突出 色彩——赤、青、黄、绿 装饰——缠枝纹、小花纹、星形纹、人物、动物
主要种类: 圣遗物箱、十字架、圣书函、教堂用器皿、甲胄等 建筑装饰、室内装饰、家具装饰
二、拜占庭的金属工艺
技法:铸造、雕金、錾花、镶嵌
浮雕式——在金、银、铜工件上作錾花装饰 种类
色彩式——在金或铜板上按照设计的图形,涂上 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质色粉,在烧制磨光而成
银 制 镀 金 圣 爵
10


庭系


世 纪
军 东 征

意掠
大 利
夺 君 士
威坦
尼 斯
丁 堡 的
藏宝

挂饰 拜占庭
三、哥特时期的金属工艺
宽法

11.2
13
厘 米世
纪 前 半 期
圣人遗物箱 哥特式 黄金珠宝珐琅 法国巴黎 约1400年
四周雕刻 《最后的审判》情景, 气势恢宏,风格独特。
1360
嵌 饰 十年 字 架 哥 特 式 奥 地 利
手掌形圣遗物 箱 哥特式 约 14世纪
整体以银制作, 然后镀金处理。 箱盖上是手掌 造型,下方镂 空雕刻,箱体 上雕有圣母子 像,整个圣物 箱布满了宝石 镶嵌,具有华 美精致的艺术 效果
1150 ~1180
约 年





圣遗物箱 铜胚珐琅、 利
木、镀金、象牙 德国
亚 和


造型模仿拜占庭式建筑, 伯
在铜胚
上以镀金、珐琅
特 博
作装饰。 象牙人物雕像装饰其中,
物 馆 收
为作品增添了奇妙的效 藏
果。
神圣罗马帝国之冠 德 国 962年
皇冠顶上的十字架赋予 它宗教与权力色彩 维
也 纳 艺 术 史 博 物 馆 收 藏
阶段
西欧
黑暗时期(Dark Ages) 罗马风式(Romanesque) 哥特式(Gothic)
东欧——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
工艺美术特征: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
工艺美术成就: 独特而辉煌 欧洲各国都各具地方特色 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获得新发展
主要门类: 陶工艺、金属工艺、玻璃工艺、象牙工艺、木工艺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 述
时间:西罗马帝国灭亡~文艺复兴 (约公元5世纪~公元14世纪)
时代特点: 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和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 审美思想:“上帝就是美,美就是上帝。”
基督教(Christianity)
指信仰耶稣基督的教派,2世纪初从犹太教分离出来 现分为东正教、天主教和耶稣教三大教派 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宗教,教徒约15亿人
技术发展:金银薄板上收挑的人物、动物形体准确、凸凹分明 装饰技法:在浮雕式形象上施以半透明状的珐琅 珐琅工艺:在铜胎上雕金涂粉,然后烧制,称为“珐琅——镶嵌” 代表作品:圣母像
银质镀金人像形圣遗物盒 下部为十二门徒 12世纪初
23
景中
泰世
蓝纪

板金


属 工
黎 卢
厘 米 ,
艺 精 品
浮 宫 收 藏
特殊门类: 宗教用具工艺美术品 (祭坛装饰、圣书函、圣遗物箱、十字架等)
第二节 陶工艺
代表地区:拜占庭(Byzantine)帝国
一、初期拜占庭陶器 时间:4世纪~8世纪 特点:留存少、继承罗马时代制陶传统 种类:浮雕赤陶、印纹绿釉陶 影响当时的美索不达米亚、帕提亚和其他伊斯兰地区
彩釉格子纹陶钵 拜占庭 4世纪~6世纪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出土
风格: 白地与丰富色调相映衬——富丽而洁净的装饰效果
“罗德斯形式” 出现红色的白地多彩陶器 多产于土耳其依兹尼克(Iznik) 纹样中出现红色是拜占庭陶器的显著特征
白地多彩陶板
时间:9世纪~15世纪
用途:建筑装饰
细长——用于湿壁画边缘 形制
弯曲——用于柱体装饰
装饰题材:几何纹样(螺旋纹、S连续纹、圆形纹)、 植物纹样
装饰色彩:白、茶、绿、青、黄、金
三、剔刻装饰陶器
兴起: 11世纪出现的新型陶工艺 由西亚传入,拜占庭时期普及
制作技法: 赤褐色黏土制坯 施挂白色化妆土 剔刻装饰(纹样红白对比) 浸罩透明铅釉烧制
三个发展阶段: 1. 初期 时间:公元11世纪
装饰手法:
刻线
最早——几何组合纹样边饰(螺旋纹、曲线纹等) 之后——人物、动物(鸟、鱼)
色彩:黄色、绿色透明面釉 风格:刻画生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
单纯和谐、质朴无华
主要产地:君士坦丁堡
2. 中期 时间:公元12世纪中叶 装饰:剔刻技术出现——浅浮雕效果的装饰图案 色彩:白色化妆土与红色底胎映衬、纹样色调层次丰富
装饰题材: 动物 民间传说故事情节 十字架等象征基督教的纹样
3. 后期 时间:12世纪中叶以后 特点:装饰技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釉色更为多样 典型纹样:鸟纹图案——自由奔放
在金属片上錾出各种纹样,类似阴刻效果 在器物本胎包金(或银、铜镀金)上施錾花技法
2. 金银丝细工 3. 金银错 4. 宝石镶嵌
班堡珠宝盒 北欧地区金属工艺杰作 960年~1020年 慕 尼黑贝移瑞斯科国家美术馆收藏
采用曼门式装饰,盒盖为薄象牙,角嵌板和青铜条饰所制。 嵌板为圆形兽和卷须图案。金属条边都有鼓起的动物头部。
曼门式风格是北欧艺术风格的一种,它得名于在日德兰半岛 的曼门发现的斧头。
安格圣物提袋 约 807年 西柏林国立 博物馆收藏
在艺术造像风格 上受9世纪初宫廷制 造的象牙封面上的 圣象画影响。尽管 画像较为粗糙,但 从制作技术上还是 十分精致的。
由圣物袋背面刻
画的基督像推断, 作品可能是安格建 立之初。威杜肯伯 爵献给安格的礼物。
绿釉印纹陶碗 拜占庭 意大利罗马出土 4世纪~6世纪
二、白地彩绘陶器 时间:9世纪~14世纪中叶 铅釉陶器的发展(立奥王朝/8世纪~9世纪) 白地陶器——受中国唐代白瓷影响
造型品种: 1. 盘、钵、杯、壶、碗、细长足器皿 2. 建筑装饰用陶板、圣像、壁画边框等
装饰: 黑色或褐色勾画轮廓 填入茶、黄、绿、红、青等色 金、银色偶有使用,但更多是以浅茶色代替金色
圣遗物箱 安放基督教圣者遗物或骸骨的容器 中世纪工艺美术中最典型者
建筑形 造型分类 人物形
动物形
十字架
基督教标记、神的象征 寄托和浓缩了基督教的精神
一、日耳曼人的金属工艺
时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哥特时期 种类:祭坛装饰、圣遗物箱、十字架、圣书函 特征:带有较强的宗教性质
装饰技法:
1. 錾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