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专题练习:物态变化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1.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C【详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底,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以下温度最接近22℃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C.人的正常体温D.无锡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答案】B【详解】A.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A不符合题意;BC.人体正常体温为36至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无锡盛夏室外最高温度超过35℃,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直接用来测体温是37℃和40℃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A.37℃和40℃B.40℃和40℃C.39℃和40℃D.39℃和39℃【答案】C【详解】由于体温计有缩口,在不甩的情况下体温计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后直接用来测体温是37℃和40℃的两个病人,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显示39℃和40℃,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

已知甲是水,则()A.乙是冰B.丙是水蒸气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答案】D【详解】AB.由于甲是水,由甲转变成乙要吸热知道,乙是气体,可推导出丙是固体,故A、B错误;CD.从丙到甲是熔化过程,要吸热,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在15~20min内没有吸收热量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C.该物质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D.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答案】C【详解】A.由图乙可知该固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物质在15~20min内为熔化过程,要持续吸热,故A错误;B.该物质是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C.由图乙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80℃,熔化过程为10min~25min,持续时间15min,故C正确;D.本实验是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需要有计时工具和测温工具,不需要天平,故D错误。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后的气态二氧化碳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容易液化出现小水珠C.夏天,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D.自然现象“雪”、“霜”、“冰雹”都是凝华过程2.夏天扇扇子感觉凉快,这是因为()A.扇出的风是凉的B.能使空气温度降低C.加速人身上汗液蒸发,蒸发时吸收人体上的热量D.扇子扇走了热空气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⑴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⑴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⑴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⑴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B.(1)(3)C.(2)(4)D.(3)(4)4.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读数为﹣3⑴;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77⑴,现测得气温为17⑴,那么室内实际气温是()A.18⑴B.20⑴C.17⑴D.25⑴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A.秋天房顶上结霜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6.下列有关生活谚语解释正确的是()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是水升华吸热形成的D.“下雪不冷,化雪冷”,雪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7.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A.B.C.D.8.小昌同学在26⑴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于26⑴B.先下降,后上升到26⑴C.低于26⑴D.等于26⑴9.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致敬抗疫英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银温度计的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B.用酒精擦拭消毒后皮肤发冷是因为酒精蒸发吸收热量所致C.喷酒消毒剂后,离得远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长时间穿着防护服,眼罩内的雾气是由于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10.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用时8minC.第10 min时处于固态D.熔化过程内能不变11.夏天用同样多的0⑴的冰和0⑴的水来冷却汽水,结果是()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与汽水瓶容易接触C.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在熔化成水时吸热D.两者效果相同12.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二、填空题13.加热材料A,温度一直低于其熔点,一段时间后,A质量不变,体积减少.此过程中A处于(选填“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依据公式,A的密度(选填“增大”“减少”“不变”).14.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知识点回顾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

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

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2)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

(3)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解读:熔化和凝固图象如图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可知:A点开始计时,B点表示t=5 min时萘的温度为80 ℃,此时萘仍全部处于固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萘不断吸收热量,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萘的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萘的熔点是80 ℃。

BC段与时间轴平行,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

此后,萘继续吸热升温,如CD段所示。

从图象看出,B点是80 ℃固态的萘,C点是80 ℃液态的萘,BC之间是80 ℃固液共存状态的萘。

若从D点起停止加热后,液态萘温度不断降低。

当降到E点(80 ℃)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仍保持80 ℃不变,直到F点全部凝固。

以后,固态萘放热,温度才开始下降,即图线中FG段。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蒸发要吸热,所以有制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中考物理 物态变化(真题训练)解析版)

中考物理 物态变化(真题训练)解析版)

专题03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人体的正常体温为()A.0℃B.20℃C.37℃D.45℃【答案】C【详解】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若高于37.3℃,则视为发烧,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答案】B【详解】A.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B.露是液态的小水滴集合而成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C.雪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D.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3.(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仅液化B.仅汽化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答案】D【详解】水池中的水先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放热成水珠,产生白气,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

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A【详解】A.小草上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B.树叶上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C.河面上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C错误;D.群山间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编辑:李鸿书一.选择题(共17小题)1.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因是()A.水的比热容较大 B.水的凝固C.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水的汽化2.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62°CC.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D.该物质液态时比热容比固态时大3.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标准大气压下)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铅3281740A.80℃的酒精是液态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C.铅的凝固点是﹣328℃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5.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日益加剧,因此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熔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6.某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入被密封在玻璃瓶内的酒精中,丙玻璃泡用浸有酒精的湿棉花包裹着放在空气中,关于它们的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甲温度计的示数与室温相同B.甲的示数为室温,乙、丙的示数相同,并都低于室温C.甲、乙示数相同,都等于室温D.甲、乙、丙示数都相同,都等于室温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太阳出来雾散了B.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D.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8.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9.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瓶内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B.瓶内气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C.瓶内气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D.瓶内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髙10.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11.下面关于冰箱的一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水凝固而成的B.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放进去的蔬菜溅上去的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液化而成的D.冰箱的致冷剂应该在冰箱冷冻室汽化,在冰箱冷凝器液化12.小明同学和爸爸在酒店吃饭时,点了一款新推出的甜品,发现盛甜品碗的周围冒着白气,询问后得知,原来是下面盛水的碗里加了干冰.拿去上面的碗,看到下面碗里的液体在“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的现象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C.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碗中的水吸热后沸腾D.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13.下列有关生活中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变小的,是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B.晶体和非晶体区别在于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C.体温计在测量体温时为了读数准确,不能体外取出读数D.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14.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冰雪消融B.露珠的形成C.霜打枝头 D.冰的形成15.陈园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东芳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16.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刻度线不准.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4℃,用它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106℃.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已知教室内的真实气温为20℃,则墙上温度计的示数为()A.21.8℃B.18℃C.22℃D.无法确定17.关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B.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是通过汽化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的C.冰山上的积雪,是通过液化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的D.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了云二.填空题(共6小题)18.如图是某固态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19.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l)仅增加水的质量;(2)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二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和(选填图中a、b、c或d).20.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可以确定(填“甲”或“乙”)是火焰熄灭前的情景.这些“白气”实质上是一些(填“水蒸汽”或“小水滴”).21.如图所示装置中,A为盛水的烧瓶,B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C为温度计.玻璃管由A容器通入B容器的冷水中,对烧瓶A加热并使其中的水沸腾,隔一段时间会看到:B容器中的水面会逐渐上升,温度计C的示数变大,这个过程中,A容器中的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水蒸气,通过玻璃管送入B容器的水中,发生现象,同时放出,使容器B中的水量增加,温度升高.22.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3.冬季小禹奶奶家房子上落了厚厚一层雪(如图所示).雪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成小冰晶形成的;而到了春季,白天在太阳照射下,这些雪熔化成水沿着房檐滴下,到了夜晚气温下降,水又会在房檐上成冰挂.三.解答题(共7小题)24.有一支未刻刻度的水银温度计,当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cm,当玻璃泡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cm.问:(1)对于这支水银温度计而言,外界温度每升高1℃时,玻璃管内的水银伸长多少cm?(2)当室温为22℃时,水银柱的长度为多少cm?(3)用这支温度计测某种液体的温度时,发现水银柱的长度为16cm,则该种液体的温度为多少℃?25.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多少℃?26.小华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①实验室常用温度汁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小华某一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该温度值为℃.②该实验应选用(“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③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图1中的(“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27.由图可知,这种物质是(晶体、非晶体),此图象是图象(填“熔化”或“凝固”).物质经历的是过程(填“吸热”或“放热”).图象的AB段表示物质处于态,BC段表示物质处于状态,CD段表示物质处于态.这种物质的熔点是℃,凝固点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是分钟.28.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黄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6℃98℃96℃99℃99℃99℃(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热,但温度.(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3)水的沸点是℃.(4)小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9.小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1)组装实验装置时,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放置非常重要.实验时,应当先调整固定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2)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为了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方法;(3)小华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8温度/℃889092949698989898分析上表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4)若烧杯中水的质量为100g,则从计时开始到水沸腾的过程中,水的内能=4.2×(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所吸收的热量为J.[已知c水103J/(kg•℃)].30.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加热时间(min)0246810121416182022温度(℃)646872768080808084889296则由装置图(如图)和上表数据可知:(1)此物质一定属于.(填“非晶体”或“晶体”)(2)此物质的熔点是,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此物质的温度达到72℃时,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4)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5)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填“高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6)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7小题)1.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因是()A.水的比热容较大 B.水的凝固C.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水的汽化【解答】解: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0℃,放到水中后,水放热降温,冰吸热升温;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0℃时,冰的温度还低于0℃;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0℃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故B 正确.故选B.2.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62°CC.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D.该物质液态时比热容比固态时大【解答】解:AB、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48℃,故AB错误;C、该物质在第10min时处于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故C错误;D、固态吸收热量5min温度升高48℃﹣20℃=28℃,液态吸收热量5min温度升高62℃﹣48℃=14℃,根据Q=cm△t,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质量不变,温度升高的越多,比热越小,所以物质在固态时比热比较小,故D正确.故选D.3.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标准大气压下)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铅3281740A.80℃的酒精是液态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C.铅的凝固点是﹣328℃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解答】解:A、80℃的酒精应该是气态,因为由表中数据可知:酒精的沸点是78℃.故A不正确.B、气温接近﹣50℃时.不能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因为在这时,水银已经凝固.故B不正确.C、铅的凝固点是328℃.故C不正确.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水银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此时温度就是﹣39℃.故D正确.故选D.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解答】解:A、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错误;B、分析图象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甲没有熔点,故B错误;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BC 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D、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C.5.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日益加剧,因此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熔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解答】解:净水器中的水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瓶做的温室罩,液化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故选B.6.某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入被密封在玻璃瓶内的酒精中,丙玻璃泡用浸有酒精的湿棉花包裹着放在空气中,关于它们的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甲温度计的示数与室温相同B.甲的示数为室温,乙、丙的示数相同,并都低于室温C.甲、乙示数相同,都等于室温D.甲、乙、丙示数都相同,都等于室温【解答】解:因为空气中的温度计测的是室温,密封玻璃瓶中的酒精可以认为是不挥发的,那么乙温度计所测酒精的温度和室温是相等的.丙玻璃泡用浸有酒精的湿棉花包裹着放在空气中,棉花上的酒精蒸发,从周围环境中吸热,使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所以丙温度计测的温度比室温偏低.故选C.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太阳出来雾散了B.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D.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解答】解:A、雾是悬浮在空中的小水珠,太阳出来雾散了,由小水珠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符合题意.B、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不合题意.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合题意.D、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不合题意.故选A.8.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解答】解: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A图象符合题意,BC 图象的沸点与原来不同,不符合题意;D图象中水的温度不可能直接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9.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瓶内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B.瓶内气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C.瓶内气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D.瓶内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髙【解答】解:水停止沸腾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内能减小,瓶内的水蒸汽遇冷凝结为小水珠,即水蒸气液化;瓶内气压减小,导致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故B正确.故选B.10.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解答】解:A、二氧化碳变成干冰,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故A正确;B、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故B错误;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升华吸热,故C 错误;D、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D错误.故选A.11.下面关于冰箱的一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水凝固而成的B.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放进去的蔬菜溅上去的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液化而成的D.冰箱的致冷剂应该在冰箱冷冻室汽化,在冰箱冷凝器液化【解答】解:A、霜是冰箱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A错误;B、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冰箱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 错误;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是空气液化;故C错误;D、冰箱的工作过程是:致冷剂在冰箱冷冻室汽化,汽化过程吸热,起到制冷作用;又在冰箱冷凝器中液化,放热,即将冰箱内的热量搬运到冰箱外;故D正确;故选D.12.小明同学和爸爸在酒店吃饭时,点了一款新推出的甜品,发现盛甜品碗的周围冒着白气,询问后得知,原来是下面盛水的碗里加了干冰.拿去上面的碗,看到下面碗里的液体在“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的现象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C.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碗中的水吸热后沸腾D.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解答】解:(1)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A、B错误;(2)水的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干冰升华吸热,水放热,不能沸腾,故C错误;(3)碗里的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腾,看起来像是在“沸腾”,故D正确.故选:D.13.下列有关生活中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变小的,是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B.晶体和非晶体区别在于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C.体温计在测量体温时为了读数准确,不能体外取出读数D.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解答】解:A、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过程吸热;衣柜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故A说法正确;B、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晶体和非晶体区别在于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故B说法正确;C、体温计在构造上有一个特殊部分﹣﹣极细的缩口,在使用时,体温计可脱离人体读数;故C说法错误;D、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故D说法正确;故选C.14.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冰雪消融B.露珠的形成C.霜打枝头 D.冰的形成【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冰的熔化过程,熔化吸热,符合题意;B、露珠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过程,液化是放热,不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D、冰的形成是水的凝固过程,凝固放热,不符合题意.故选A.15.陈园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东芳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解答】解:A、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热水会向烧杯传热,使水的温度降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会使测量结果偏小;C、由图可知,读数时斜视了,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D、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则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应该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进行读数,该选项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6.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刻度线不准.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4℃,用它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106℃.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已知教室内的真实气温为20℃,则墙上温度计的示数为()A.21.8℃B.18℃C.22℃D.无法确定【解答】解:设实际温度为20℃时此温度计上对应的刻度为t,由题意知,=,解得:t=18℃,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17.关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B.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是通过汽化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的C.冰山上的积雪,是通过液化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的D.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了云【解答】解:A、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说法正确;B、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是通过汽化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的,说法正确;C、冰山上的积雪,是通过升华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的,故C错误;D、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了云,说法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共6小题)18.如图是某固态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不变(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解答】解: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该物质。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考点专题训练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考点专题训练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考点专题训练单选题1、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橡胶B.沥青C.冰块D.石蜡2、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A.汽化而成B.升华而成C.先汽化后液化而成D.先升华后凝华而成3、盛夏,打开冰箱门、会看到“白气”冒出;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也会不断呼出“白气”、对这两种“白气”的分析正确是()A.前者是汽化现象,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前者是液化现象,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后者是汽化现象,是口腔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D.后者是液化现象,是口腔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4、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

下列实例中与它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夏天,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5、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橡胶B.沥青C.冰块D.石蜡6、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给盛有水的杯子盖好杯盖B.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C.把蔬菜放入塑料袋内保存D.把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7、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8、如图所示是粤北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雨夹雪时气温一定是0℃以下D.当天夜里的温度最高可达5℃9、如图所示是粤北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雨夹雪时气温一定是0℃以下D.当天夜里的温度最高可达5℃10、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11、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A.B.C.D.12、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

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解析

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解析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北方窗户上的“冰花”,出现在窗户的内侧表面B.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C.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D.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2.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

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3.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由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判断正确的是()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铅3281740A.温度达到-118℃时,酒精是固态,水银是液态B.温度达到-38℃时,水银是固态,酒精是液态C.温度达到356℃时,水银和铅都是液态4.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是()a.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b.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c.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最小分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d.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e.读出温度计的示数,记录读数。

A.abcde B.abced C.cadeb D.acdeb5.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非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此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物质熔化时间为10分钟6.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7.如图,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中盛有乙液体,持续加热烧杯中的甲液体,能使试管中乙液体沸腾的条件是()A.甲液体的沸点低于乙液体的沸点B.甲液体的沸点等于乙液体的沸点C.甲液体的沸点高于乙液体的沸点D.持续加热乙液体一定能沸腾8.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升华而成的C.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利用热风加快手上水的蒸发D.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水珠是从鸡蛋里渗出的9.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了,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

中考物理专题练习物态变化(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练习物态变化(含解析)

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要给体温计消毒,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 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B. 在酒精灯火焰上烧C. 用自来水冲洗 D. 在沸水中煮2分钟2.下列物态变化的事例中,说法正确的是()A. 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B. 夏天装有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C. 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D. 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汽化现象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A. 铁块化成铁水B. 盘子里的水晾干了C. 湖水表面结冰D. 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4.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的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A. B. C.D.5.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 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 北方的菜窖里,冬天常常放一桶水利用水结冰时放热,可防止蔬菜冻坏D.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6.图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A. 甲图:春天冰雪融化B. 乙图:冬天的树上出现霜C. 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 D. 丁图: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7.我校物理实验室中有一批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其中有一支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8℃,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83℃.小军同学用此温度计在我校物理实验室中做“水的沸腾”实验时测得水的沸点是80℃,则此时水的实际沸点是()A. 100℃B. 98℃C. 97℃D. 96℃8.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中只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正确,如图所示,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在密封于玻璃瓶中的酒精里,丙的玻璃泡放在盛有酒精的敞口容器中,它们的示数都是15℃,那么这支刻度不正确的温度计是()A. 甲温度计B. 乙温度计 C. 丙温度计 D. 无法判断9.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措施中最好的是()A. 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加一段非常细的管子B. 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些C. 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粗些D. 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细些二、多选题10.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当温度为﹣39℃时,水银一定处于液态B. 当温度为100℃时,水一定能沸腾C. 当温度为40℃时,酒精和乙醚都处于液体D. 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11.自制温度计时,在一定范围内,应该()A.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得相对大一些B.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得相对小一些C. 把温度计的内径做得相对粗一些 D. 温度计的内径做得相对细一些12.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成的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 “汗”出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13.关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一定熔化B. 将食盐放到水中,一会儿水就变咸了,这是熔化现象C.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14.下面的物质中,具有一定熔点的是()A. 铁B. 冰C. 玻璃D. 沥青三、填空题15.冬天,小华拍到了悬挂在屋檐下的冰凌,如图所示.冰凌的形成是因为冬天气温很低时,屋顶的积雪被阳光照射后________成水,在滴下来的过程中,又________成冰.(两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6.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练习:物态变化
一、填空题。

1、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
2.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 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3.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 ,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 现象.
4.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 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5.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 后是 .
6.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 效应.
7.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 .
8.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 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
9.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 现象;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 侧出现冰花,这是 现象.
10.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
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 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
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 .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 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
11.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 ,反映的一共性是 .
12.生活中使用的气体打火机,涉及一些热学知识,如将可燃气体加压 后装入机内,
点火时,可燃气体喷出后,压强减小,迅速 成气体。

(填物态变化)
13.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m 的铁棒,我们叫做热棒。

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

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受热发生 ,上升到热棒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 变成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

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的“制冷机”。

(填物态变化) 二、选择题
1、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 )
2、如图2-3是给某种物质加热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图可知 ( )
A .一定是表示某种固态晶体升温并熔化情况
B .一定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情况
C .可能是表示某种固态非晶体升温并熔化情况
D .可能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情况
3.如图2-4,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结果,一会儿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
( )
A .试管中的液体也是水
B .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C .试管中的液体可能是水
D .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4、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 ( ) A .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 B .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
C .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
D .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
5.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 ) A .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 B .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 C .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 D .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
5.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 ) A .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B .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 .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
20
10
10
20
甲 乙
图2-1
图2-4
D .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6.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久的白炽灯灯丝因熔化而变细
B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是放热过程
C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是吸热过程
D 、冬天, 教室窗户外表面会“出汗”
7.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 、“冰花”结在玻璃窗内表面 D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有( )。

A .打开暖水瓶盖,从瓶口冒出的“白气”形成的过程 B .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
C .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
D .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
9、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C 、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冰冷
D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10、雨、雪、雾、霜是自然界描绘的一幅幅壮丽景 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春天的雨是熔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B .夏天的雾是液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C .秋天的霜是凝固现象,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D .冬天的雪是汽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三、验与探究题
1.如图2-5所示装置,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1)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 ,过一会儿手会感到玻璃片变热;(2)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
2.如图2-6所示,是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像并回答: (1)合金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是 ; (2)这种合金是 物质(填“晶体”或“非晶体”) (3)合金的熔点是 ℃ (4)图中BC 段表示合金处于 状态. 3.阅读下列文字,完成表格内的填空. 缥渺的雾, 晶莹的露, 凝重的霜 , 轻柔的雪, 同样的水分子,装点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 物态可以变化, 犹如生
活需要色彩.
4.阅读下列资料,思考、解决资料后面的问题.
资料:1 如图所示,冰箱的致冷设备由蒸发器 、压缩机 、冷凝器 、毛细管等部件组成.电冰箱工作过程中,致冷剂氟利昂(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化学物质)在蒸发器中迅速蒸发 ① 热,使冷冻室内温度 ② ,气态的氟利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在此致冷剂液化 ③ 热,液态的致冷剂通过很细的毛细管回到蒸发器,又开始了新的循环.电冰箱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将冷冻室内的热吸出来,并散发到冰箱的外面.
(1)在资料的① 、② 、③ 三处,补写上适当的内容① ;② ;③ . (2)小明发现家里新买的电冰箱背面时冷时热,入夏后更是热得厉害,他怀疑冰箱的质量有问题.你认为他的怀疑有道理吗?为什么?
(3)冰箱冷冻室内温度很低,那么在室内多放几台打开冷冻室门的冰箱能不能降低室内温度?
5.人工降雨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一般是用飞机或者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撒人云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 成小冰晶或 成小水滴,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 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
6.右图2-8是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
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一标准大气压下进行,每分钟供热不变).根据图象可知:
这种晶体的名称是 ,其熔点是 ,液态名称是 ,加热2分钟物体处于 状态,加热6分钟时,物体处于 状态,加热8分钟时,此物质的温度是 ,此时进行的物态变化是 ,这种晶体熔化经历了 分钟.

2-5
图2-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