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太平山地区晚古生代沉积相分析

合集下载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5-1太平山南坡地层路线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5-1太平山南坡地层路线

石炭系和二叠系界线位于太原组下部; 近海和海陆交互含煤碎屑堆积(平原河流—三角洲—浅海沉积旋回)。
C1
C1早期与D3类似,滇黔桂一带为 陆表海,发育碳酸盐台地与台间海 槽。贵阳以北为上扬子古陆。 C1晚期大规模海侵超覆。
C2
C2海侵进一步扩大,岩性相对稳定, 超覆于之前各时期地层之上。滇黔 桂为沉降中心,出现含燧石团块灰 岩。古陆周边为碎屑岩和白云岩。 晚期有冰川作用。
滨浅海沉积
砾屑灰岩
滨海沉积
马家沟组(O2m) 闪长岩脉
NO. 1 坐标与GPS 点位:周口店采石场
露头:人工,良好
点性:地层、164背斜观察点 (观察描述:(1) 马家沟组(O2m)岩性;(2) 164背斜; (3) 火炬状节理和石香肠构造)。 描述:该点马家沟组(O2m)岩性为厚层结晶灰岩, 夹少量白云质灰岩。青灰色,隐晶结构,厚层构造,
柱石、石榴子石等。
沉积环境:本溪组底部富铁、铝沉积的形成及底砾 岩的出现,证明中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期间,本区经 历了漫长的风化、剥蚀作用和准平原化过程。其后 地壳下沉,接受海侵,至生物碎屑灰岩层位海侵规 模最大,由于大量化石具原生破碎现象,反映了一 种能量较高的潮下高能环境。此后发生海退,海退 初期,水体多与外界隔离,出现还原、宁静的泻湖 环境,生物化石分异度低,只能出现适应能力较强 的双壳类和腹足类,富含黄铁矿。随后海退进一步 加强,出现了本组上部反映近海沼泽环境的、含植
华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
• 华北板块主体自二叠纪起基本脱离海洋环境。 • 早二叠世早期(太原组中上部)华北及东北南部普遍
出现聚煤环境 山西组:华北中部为有利成煤带 石盒子组(杨家屯组):淮南地区发育含煤沉积及富 含Lingula的夹层 • 石千峰组:红色河湖碎屑沉积广布

三好砾岩最终版

三好砾岩最终版

周口店地区“三好砾岩”的成因探究曹文刘新王许鹏李廷锐张海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21021第三组【摘要】通过对岩石及周边环境的观察对其进行成因探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通过对大砾岩山及两侧的实测和考察,发现“三好砾岩”在此地区出现,因此分析了其成因,根据其结构这一显著特点,再结合构造运动推测其为二次沉积(先经过河相沉积,再经过海相沉积)。

【关键词】大砾岩山三好砾岩结构构造运动沉积相【引言】在大砾岩山我们发现磨圆分选胶结完好的三好砾岩,在太平山的实习路线中,我们发现由于太平山向斜的存在,出露的地层大致是一致的,但是经过观察可以发现:南北坡存在一个明显的差异,就是北坡出现了底砾岩,而南坡却没有出现。

这一差别激发了我们小组的兴趣,因此我们决定去研究“三好砾岩”的成因,以便进一步去分析南北坡的岩性差异。

【正文】一、“三好”砾岩的特征描述砾岩是指碎屑颗粒粒径大于2mm,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

“三好砾岩”是指分选好、磨圆好、胶结好的岩石。

在本地区主要分布在石炭纪本溪组的底部,主要出露在太平山北坡,东至小砾岩山,西至尖峰山北坡。

砾岩主要分为两部分:碎屑颗粒和胶结物。

其中碎屑颗粒主要由燧石和少量石英砾组成;而胶结物主要为铁质和硅质胶结。

在研究区主要可见的是分布于大砾岩山一带,形成于中石炭纪的底砾岩。

底砾岩是指位于侵蚀面之上,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的砾岩。

我们所看到的砾岩总体呈青灰色至黄褐色,局部紫红,“三好砾岩”基质颜色大体一致,但砾石颜色多样,砾状结构砾石滚圆好,球度较好,分选好,胶结好因此有“三好”之称。

另外由小砾岩山向大砾岩山过度,无论圆度,球度,分选,胶结等性质都逐渐变好,砾石总体有定向排列的特征。

下面是我们实测的两组数据:粒径大砾岩山北坡测量20组,平均粒径4.2cm2.63.2 2.74.8 3.6 3.9 3.5 4.2 4.15.03.6 3.94.9 4.3 3.9 4.85.7 4.4 5.3 5.4大砾岩山南坡测量20组,平均粒径3.9cm3.3 3.5 5.04.1 3.15.6 4.3 4.3 4.9 4.03.6 2.6 2.74.0 3.8 3.5 3.9 4.65.1 4.9小砾岩山北坡测量20组,平均粒径4.0cm3.4 3.6 2.94.8 3.6 4.2 4.05.1 3.9 2.94.6 3.5 3.6 3.9 4.75.1 5.2 5.8 3.6 2.6方位大砾岩山南坡测量20组,平均方位94.8°100 90 76 80 85 105 93 86 107 9595 120 90 105 110 87 85 95 90 103大砾岩山北坡测量20组,平均方位94.3°101 160 88 95 100 97 90 85 91 9585 90 85 80 85 95 90 87 93 94小砾岩山北坡测量20组,平均方位88.5°80 90 95 75 85 75 80 75 95 10278 103 81 102 87 93 96 79 90 109由上面数据可知,该区砾岩砾石粒径在4cm左右,砾石方位在90度左右说明太平山北区底砾岩具有磨圆和分选好,且砾石呈良好定向排列。

周口店实习(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与实践—以太平山南坡实测剖面为例 )

周口店实习(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与实践—以太平山南坡实测剖面为例 )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01)盆地的等时地层格架 (02)层序构成样式; (03)层序形成的控制因素; (04)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 (05)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层序地层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层序地层学因其强大的解释地质问题的能力和预测能 源资源分布规律的能力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提纲
■ 层序地层学在太平山南坡的初步实践
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graphy)
Vail等人(1988)提出了层序地层学概念, 这一概念表述为:层序地层学是研究一套由不 整合面及其相应的整合面为边界的、具有成因 联系的年代地层格架内岩层间相互关系的一门 学科。主要是根据露头、岩心、地震、测井、 古生物等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结合有关沉积 环境和岩相古地理解释,对地层层序格架进行 地质综合解释。其研究目的是重塑一个旋回式 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年代地层格架及在这一地 层格架中沉积体系和沉积矿产的时空分布规律。
体系域(HST、TST、LST) 四级—(准层序组或小层序组) :0.5-0.1Ma 五级—(准层序或小层序): <0.1Ma
注:五级或五级以下为高频单元(层组、层或 短旋回、中旋回)
关键界面的识别标志(层序界面)
1.不整合面:新老地层分隔面或时间间断面
(1)有(或没有)地层缺失、生物缺带(或时间间断); (2)具有暴露标志或有水上、水下侵蚀削截现象; (3)界面上下地层构造、沉积和成岩等特征不同; (4)以区域顶削、上超和下超(地震剖面上可识别出10种不 整合)。
面上下地层构造一致或有明显的角度不整合;可见底砾岩和 古分化壳。
(2)类型:破裂不整合面;热上升不整合面;底部前缘不 整合面;内部前缘不整合面;底辟上升不整合面;犁型断层 不整合面。 2.相转换面

周口店地区“三好砾岩”地质特征及形成环境探讨

周口店地区“三好砾岩”地质特征及形成环境探讨

周口店地区“三好砾岩”地质特征及形成环境探讨
王铁柱;高庭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2(000)017
【摘要】“三好砾岩”分布于北京周口店地区太平山北坡,产出于中石炭统本溪组(C2b)底部.本文通过对太平山北坡“三好砾岩”分布区的地质构造特征,以及砾岩地质特征的研究,对“三好砾岩”的形成环境进行了探讨,得出“三好砾岩”先以河流相沉积,后经滨浅海沉积最终形成.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王铁柱;高庭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北京"洼里砾岩"地质特征及形成环境探讨 [J], 肖文进;路九如;刘清晓
2.西藏文部-姆错丙尼地区早二叠世拉嘎组——兼述杂砾岩形成环境与成因 [J], 李晓勇;谢国刚;袁建芽;肖业斌;黄传冠
3.周口店地区“三好砾岩”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J], 郭景祥;刘慧盈
4.北京周口店地区三好砾岩沉积环境初探 [J], 甄春阳;王峰
5.北京周口店三好砾岩的时代、物源背景及其古地理意义:来自沉积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 [J], 马千里;许欣然;杜远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周口店遗址的地形地貌

周口店遗址的地形地貌

周口店地貌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西南,距市中心约50公里处,地处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地理坐标为北纬39度41分,东经115度51分。

周口店地区位于太行山脉北段与华北平原的接囊处,属于北京西上的一部分。

该地区自始新世以来总的构造轮廓是山区上升,平原区下降等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属于低山丘陵地貌,该区内除了东南以下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丘陵外,西北部大部分为侵蚀中,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几十座,最高山峰是东北部的上寺岭,海拔1307米,周口河由北向南流入华北大平原。

中生代的燕山运行奠定了周口店地区山地的基本轮廓,随后山体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剥蚀夷平期,古近纪的北台夷平期和新近纪的唐县夷平期。

晚新生代以来的间歇性新构造运动,外盈利的长期作用以及本地岩石的差异性,共同造就了周口店地区今天的层状地貌景观和划分各种地貌单元的组合。

周口店地区的地貌单元可以为:构造侵蚀中山区,构造剥蚀中山区,侵蚀堆积河谷区和山前倾斜洪——冲击平原。

北京猿人的活动场所与现在大体相似,只是山体高度、坡度有所不同,包括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

周口店遗址附近的主要地形为剥蚀的低山丘陵和山前洪积平原,其中龙骨山,鱼岭和鸡骨山等为唐县期的侵蚀面。

在这些石灰岩构成的低山丘陵中发育了很多溶洞,裂隙和竖井。

总体上,该区第四纪以来由于东北向的八宝山大断裂活动的影响,东南盘逐渐下降,形成了厚达百余米的松散沉积物,地貌上为海拔约50米的北京平原区,而西北上盘则形成了一系列的阶梯状断裂,逐渐上升依此形成丘陵、低山和中山地貌。

中景儿峪组属于一条正常浅海沉积,产藻类化石,它与上覆寒武系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下古生界仅发育寒武系和下奥陶统,在周口店、黄院、南窖、磁家坞和河北村一带均有出露,岩层遭受过轻度区域变质作用,寒武纪地层产三叶虫和腕足类动物化石,自上而下可划分为府君山组、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和黄院组、下奥陶统地层头足类、腹足类和古杯类动物化石。

本区上古生界却是泥盆,黄院,系和下石炭统,上石炭统和二叠系主要分布于上寺岭一凤凰上的南、北坡,升平山和太平山一带,岩层遭受过轻度区域变质作用,局部受到岩浆侵入作用的影响,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杨家屯组、红庙岭组和双泉组,其中本溪组主要产石燕类海相生物化石,而其他组主要产羊齿类和楔叶类植物化石,主要为海陆过渡祥和陆相沉积。

北京周口店复杂地质作用关联分析

北京周口店复杂地质作用关联分析

北京周口店复杂地质作用关联分析王恩营(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摘要:北京周口店复杂的地质作用对认识和厘定该区丰富的构造面貌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太平山向斜南北两翼构造变形和变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房山岩体”的侵入作用是本区各种地质作用的主要动力来源,区内各种典型的地质及构造地质现象是岩体侵入作用的结果,离岩体越近影响程度越大,远离岩体逐渐减弱.关 键 词:周口店;房山岩体;地质作用;构造中图分类号:P 5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Ο7332(2006)04Ο0292Ο030 引 言周口店各种地质现象十分丰富,素有“地质大观园”之称,研究程度较高.研究区太平山向斜属于北岭向斜的仰起端,构造复杂,而且经历了岩浆作用、变质作用.该向斜最突出的地质特征是向斜两翼的差异性.对此,前人曾经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特别是对向斜北翼房山岩体侵位机制的研究较为深入[1Ο5].然而这些研究多注重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构造作用等[6Ο8],对岩体及其边缘围岩构造变形和变质的研究比较薄弱,再加上周口店地区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难以将本区地质作用与区域地质作用区分开,这就阻碍了人们对本区地质现象的认识[2].本文主要通过对太平山向斜南北两翼构造、变形和变质的研究,提出了“房山岩体”的侵入作用是本区各种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这对认识和厘定该地区丰富的构造面貌有重要意义.1 地质作用特征1.1 褶皱作用太平山向斜是一条不对称的复式向斜.向斜北翼靠岩体一侧,地层倾角大,从翼部向核部,倾角从80~90°减小到40~50°,且地层厚度发生减薄或缺失;南翼远离岩体一侧,岩层倾角小,一般小于30°,厚度没有明显减薄,见图1.通过对其形态、变形和空间分布规律等研究,认为该向斜属于岩体底辟上升时发育的周缘向斜[3,4].另外,从区域上来说没有与其相对应的背斜,这表明向斜的成因不是水平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是垂直方向的拖曳作用形成的,同时显示了岩浆上升的方向来自东南,与从岩体内部变形得出的结论一致[5].1.2 断层作用向斜北翼有两组断层,纵断层为高角度逆断层,规模大,密度大,与地层分界线重合,造成地层普遍缺失;横断层为平移断层,规模小、密度大,具有“逢沟必断”的特点.向斜南翼只有一组横断第25卷第4期2006年8月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HENAN POL YTECHN IC UN IV ERSIT Y Vol.25 No.4Aug.2006 收稿日期:2006Ο02Ο1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5CB221501)作者简介:王恩营(1963Ο),男,河南新乡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煤矿地质教学与研究工作.E Οmail :wangenying @层,具有平移性质,规模小,密度也小.1.3 变质作用[8]向斜北翼古生代地层的变质程度高于向斜南翼.北翼奥陶纪地层为显晶质结晶灰岩,晶粒大小约1mm ;南翼为隐晶质结晶灰岩.北翼石炭、二叠系地层为变余砂岩和板岩,板岩中红柱石晶粒较大,一般长达5~10mm ;南翼地层也为变余砂岩和板岩,板岩中红柱石晶粒较小,一般小于5mm.1.4 岩浆作用向斜北翼岩浆作用普遍,小型岩体有“灯泡岩体”和“龙眼岩体”;岩墙有3条,均沿地层界线侵入,侵入层位是下马岭组/铁岭组、府君山组/景儿峪组、马家沟组/上寒武统.向斜南翼没有岩浆作用.1.5 旋扭构造这是一种特殊的构造现象,向斜北翼有3处旋扭构造,分别位于大南坡、尖峰山北坡和萝卜顶北坡.大南坡旋扭构造特征最清楚,旋扭轴,面直立,横截面圆状,凸出地表,面积约300m 2.旋扭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密集平行的擦痕、阶步和波摺,反映了该旋扭构造具有右旋和螺旋式上升的运动特征.向斜南翼没有旋扭构造.2 区域地质作用对比比较明显的变化是,远离房山岩体,没有旋扭构造和岩浆作用,褶皱作用、断层作用和变质作用减弱.如:靠近岩体,下马岭组岩性主要为片岩和千枚岩,远离岩体则主要为板岩;寒武、奥陶纪岩性由大理岩变为石灰岩或白云岩;石炭、二叠纪岩性由变质岩转变为沉积岩等.与华北地区相比,华北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均为沉积岩,褶皱和断裂作用较弱,旋扭构造更为少见,而研究区却经历了强烈的变质作用、岩浆作用和构造作用等.3 房山岩体的侵入及其作用航磁研究表明,房山岩体内部及西部磁场值较低,呈现负异常;东部磁场值较高,呈现正异常,这说明在岩体的中西部地段、岩体之下存在弱磁性围岩,岩体呈一舌状体由东向西侵位(图2).岩体的侵入必然引起一系列地质作用.3.1 岩浆热作用显然,在岩浆侵入过程中必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离岩体越近,岩浆热作用越强,反之越弱.一方面,围岩受热岩石力学性质改变,岩石弹性、强度降低、韧性提高,有利于岩石发生塑性变形;另一方面,岩石受热必然发生变质作用,即热接触变质,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远离岩体,变质作用迅速减弱[7].3.2 岩浆挤压作用(1)侧向挤压作用.岩体自东向西侵入过程中,垂直岩体边缘对围岩施加水平构造应力的作用,在舌状岩体前端应力作用最强,向侧边部减弱,因此应力变化的不均匀性与岩体侵入边缘的形态有关.首先,在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下,环舌状岩体前端形成弧状褶皱———北岭向斜,靠近岩体,褶皱翼部岩层倾角增大,远离岩体倾角减小,褶皱两翼不对称;其次,由于岩体的不均衡推挤作用,在褶皱两翼必然形成小型横断层,靠近岩体一翼较发育,横断层以左旋平移为主;第三,在岩体附近两条平移横断层之间,局部高韧性岩石发生强烈的旋转变形形成旋扭构造,外旋层逆时针运动,内旋层顺时针运动,远离岩体,没有旋扭构造发育.392第4期 王恩营:北京周口店复杂地质作用关联分析(2)垂向应力作用.岩体在侵入过程中不仅产生强烈的侧向挤压作用,而且对接触边缘围岩产生垂向应力作用,远离岩体作用力迅速减弱.一方面,在垂向应力作用下,围岩岩层倾角变陡,局部甚至直立或倒转;另一方面,在岩层中形成大中型纵向高角度逆断层,造成地层普遍缺失.由于垂向应力作用,平移断层也具有斜向运动的特点,并使旋扭构造呈螺旋式上升的旋扭运动.3.3 岩浆侵入作用在岩体侧向挤压和垂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围岩形成褶皱,岩浆侵入围岩下部并沿断层或岩层层面向上侵入形成岩墙或小型岩体.岩浆侵入后期,气、液沿薄弱构造面活动形成岩脉或眼球状构造等.4 结 论(1)房山岩体的侵入作用是本区各种地质作用的主要动力来源,区内各种典型的地质及构造地质现象是岩体侵入作用的结果.(2)研究区主要构造类型太平山向斜和向斜两翼纵断层及横断层为同期形成,属于同一个构造级次,没有伴生关系.旋扭构造为平移横断层的伴生构造.(3)岩体侵入的影响范围与侵入方向有关,其分布与北岭向斜基本一致,即环岩体弧状分布,离岩体越近影响程度越大,远离岩体逐渐减弱.参考文献:[1] 马昌前.北京周口店岩株侵位和成分分带的岩浆动力学机理[J ].地质学报,1988,62(4):329Ο341.[2] 何 斌,徐义刚,王雅玫,等.北京西山房山岩体岩浆底辟构造及其地质意义[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30(3):298Ο308.[3] 单文琅,张吉顺,宋鸿林,等.北京西山南部的构造演化[C]∥张吉顺,单文琅.北京西山地质研究.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4] 宋鸿林.北京西山南部构造序列初探[J ].地球科学———武汉地质学院学报,1987,12(1):15Ο20.[5] 张吉顺,李志忠.北京房山花岗闪长岩体的侵位变形构造及气球膨胀式侵位机制[C]∥张吉顺,单文琅,北京西山地质研究.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6] 宋鸿林,单文琅.北京周口店地区构造解析[J ].地学前缘,1995,2(2):246Ο247.[7] 王人镜,马昌前.周口店岩体热动力构造及定位机制研究[J ].中国区域地质,1990(1):1Ο7.[8] 曹运兴.北京周口店地区晚古生代煤系煤层变质变形机制研究[J ].焦作矿业学院学报,1994,13(6):81Ο88.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of Complicated G eologicalEffects in Zhou K ou Dian ,Bei JingWAN G En Οying(Academy of Resource and Envi ronment Engi neeri ng ,Henan Polytechnic U niversity ,Jiaoz uo 454000,Chi na )Abstract :The complicated geological effects are impotant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al phenomena in Zhou K ou Dian ,Bei Jing.The two wings tectonics and metamorphism in Tai Ping Οshan syncline were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comparison ,and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intrusion of Fang Shan magmatic rock was the sources of various geological effects ,all different typical geological phenomena are the results of mag 2matic rock intrusion ,and the nearer distance the area to the Fang Shan magmatic rock ,the stronger effect it has.K ey w ords :Zhou K ou Οdian ;Fang Shan magmatic rock ;geological effect ;tectonics(责任编校 杨玉东)492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25卷。

徐德兵-地大(北京)-周口店实践教学体系方法与改革

徐德兵-地大(北京)-周口店实践教学体系方法与改革
缺点:增加教员工作量和答辩时间。
增设MapGis室内课程学习,加重高新技术(如数字填 图)应用
优点:学生掌握一门技术、成图快、信息详尽便于查阅、 图面美观精确;
缺点:不利于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成图原理和过程,不利 于培养学生基于地质平面和空间展布而发现问题和分析问 题的能力;
正在进行试点,已积累部分教学经验(减少独立填图路线 调查时间,增强室内资料整理和成果表达)
图件编制与实习报告 编写
路线教学阶段:13-16条路线、 综合地层柱状图与剖面图绘制、
10个专题讲座、蓝球比赛
野外与室内考试、文艺晚会
独立填图与专题调查阶段:2-3km2 面积填图、小论文、2个专题讲座
野外检查验收及小论文答辩
图件编制与报告编阶段:三 Βιβλιοθήκη 图件制作、报告编写、2个 专题讲座
批阅图件、报告
成绩评定
一)路线教学与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涵盖沉积地层、侵入岩、变质岩、构造、第四
系、矿产等方面,穿插有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 旅游地质、农业地质等内容,计17条路线(含考试路线)、 10个专题。
教学方法 示范式教学:教员讲解—学生观察—学生记录—师生讨论总结 引导式教学:学生观察—教员讲解—学生记录—学生讨论总结 自主式教学:学生观察—学生记录—学生讨论总结-教员检查
………
高教要求、社会需求、学生愿望
•实习目的
•地质入门实习 •练思想、练作风、练本领 (简称“三练”) •地质思维培养 •第二层次实践教学(关键)
•承担职能
• 基础地质实习基地 • 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实习专业:
地质学(含基地班、地质地球物理复合班)
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海外班、固体矿产、能源)

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

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

附图1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图附图2北京周口店地区构造纲要图附图3北京周口店地区实际材料图附图4北京周口店太平山南坡实测地层剖面图附表1北京周口店太平山南坡实测剖面数据表附图5北京周口店地区地层综合柱状图附件1图例符号图版I彩色图版第一章绪言一.实习区位置、交通情况及自然资源周口店实习区位于北京市区西南约50Km处,中国地质大学实习基地设在周口店镇内,行政区划属房山区管辖。

该区位于太平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邻接处,属北京西山的一部分。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除东南侧一小部分为平原和丘陵外,大部分为高山区,区内河流多为间歇河,平时水量很少甚至干涸,雨季水量则较大,主要有大石河、周口河、黄山店河等。

另有处于太平山、向源山、房山西之间的牛口峪水库,现已经成为工业废水排泄、净化的场所。

实习区内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则有工矿支线与周口店相连;另外,京原铁路斜贯实习区域,沿线良各庄、孤山口、十渡各站均有教学观察点公路交通主要有莲花池—张坊,天桥—房山等干线与北京市相通;周口店到各实习场所均有乡村级公路通行,故交通十分便利。

(见图1-1-1)实习区基本教学路线和独立实践区集中分布在房山以西、黄山店—孤山口以东的周口店附近,少数区域地参观路线可北沿至门头沟,西至十渡等处。

周口店及其邻区的工矿业以石油化工为主,其次是煤矿。

另外,水泥、石灰、大理岩、花岗岩、耐火材料等也很闻名。

农业以小麦、玉米为主,山区有较为丰富的柿子、核桃、苹果等干鲜水果。

本区旅游资源丰富且品位甚高,周口店龙骨山是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的发源地,而云居寺、云水涧、十渡等处则是人文与自然景观游览极佳场所。

二.周口店地区前人工作概况包括实习区内的北京西山地区,地质调查及研究工作在我国开展得最早,研究程度高且成果颇丰,现概述如下:最早研究北京西山地质的是美国学者庞培勒()、德国人李希霍芬(R.Pumpelly,1867)和北京大学的教授梭尔格(F.Sollger,1910-1912)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口店太平山地区晚古生代沉积相分析程岳宏,刘双双,马学礼,田园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E-mail :cyhdd6204106@摘 要:沉积相研究是进行沉积盆地勘探、评价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本文根据太平山南北坡实测剖面和薄片研究资料,分析了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系各层组的岩性特征、沉积相类型、垂向沉积演化特征。

该区主要为几套变质砂岩~板岩组成的暗色碎屑岩系,原岩为几套砂岩、粉砂岩和炭质泥岩,从下往上依次为滨浅海—三角洲—河流相沉积,其亚相和微相类型有障壁海岸体系的泻湖相、潮坪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天然堤、分流河道间;平原区河流河床滞留沉积、天然堤、河漫滩以及辨状河中的河床滞留沉积、心滩、泛滥平原等。

关键词:岩性组合;沉积相;晚古生代;周口店0. 引言周口店是“中国猿人”的代名词,也是“地质工程师的摇篮”。

研究区(图1)太平山地区构造复杂,但总体为一向斜构造,并且经历了多期次的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地质作用,该向斜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两翼岩层的差异性。

前人对该区的构造和岩浆作用经行了相关研究,特别是对向斜北翼房山岩体的研究更为深入,这些研究多注重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作用[1~9]。

然而对该区沉积环境的研究比较薄弱,认为该时期地层的沉积特征为:石炭、二叠纪地层为过渡相及陆相沉积;中石炭统由两个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的层序组成;上二叠统太原组的下部为潮上带的泥质潮坪沉积夹砂坝沉积,上部为近海湖泊沉积和沼泽沉积;下二叠统山西组主要为河流、湖沼相沉积;下二叠统杨家屯组表现为多旋回性,可能是近山前地带的河流与小型湖沼交替发展的沉积[10]。

本文通过实测剖面,对各层位岩石沉积特征、沉积相组合特征的研究,分析南北坡岩性差异原因,反演本溪组到杨家屯组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探讨海平面升降的控制因素与盆地性质,对太平山向斜形成时代提供沉积地层方面的证据。

这对认识该区沉积环境和古气候有重要意义。

1. 区域地质概况周口店及其邻区隶属于华北陆块燕山板块造山带,处于NNE 向太行山山脉、近EW 向燕山山脉和华北平原接壤地带,是在长期演化形成的稳定陆块基础上后期又被改造而成为活动区[11]。

在晚古生代地层沉积以后,周口店地区在印支期和燕山期经历了两次强烈的构造事件,使区内形成东西向的褶皱、流劈理及石香肠构造,在太平山向斜核部形成NNE 向的褶皱构造和房山西一系列逆冲断层,并且随着房山花岗岩体的侵入,使岩层发生复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

图1 周口店太平山地区地质图 Fig.1 Geologic map of Tai Ping-shan area Zhoukoudian研究区位于周口店镇北侧,隶属于太平山向斜的一部分。

太平山向斜(图2)为不对称的复式向斜,核部由石炭系——二叠系组地层构成,翼部为下古生界至元古界各组构成。

北翼发育早古生代——中元古代地层,受到剥离断层的作用,厚度强烈减薄,倾角较大(约50°—80°),局部出现倒转;南翼发育古生代地层,倾角较小(约30°—50°)。

太平山南北坡(南洛凹——小砾岩山),晚古生代地层保存完整,厚度大,出露条件好,为沉积相研究提供了很好条件[10,12,13]。

2. 岩性、岩相类型与沉积微相通过在野外和室内的研究,研究区包括堡岛体系沉积、三角洲沉积和河流沉积三大类,但以河流沉积为主,各沉积类型如下:2.1上石炭统本溪组(C 2t )该区本溪组主要发育堡岛体系沉积,主要有潮坪相、泻湖相;南坡底部有滨海相沉积。

(1)潮坪相为灰绿色、暗灰色硬绿石角岩、红柱石角岩和灰黄色变质粉砂岩,原岩为泥岩和粉砂岩,由于岩石的颗粒细小,分选磨圆较好,胶结物主要为绢云母和绿泥石,含有少量的铁质,含有植物化石,层理不明显,形成相对低能的环境,并且向上为变粗的沉积序列。

在上部有富含有机质的含红柱石的炭质板岩代表了潮上沼泽环境。

(2)泻湖相主要为浅灰色的生物泥晶灰岩(图版 1.1、1.2),岩石组成基本上由晶粒方解石和生物屑构成,方解石含量约97%,石英约2%,泥质约1%。

生物屑泥晶结构,基底和颗粒含量之比约为85:15,其中基底主要为泥晶方解石,在薄片中分布叫均匀,粒屑分选较差,圆度变化大。

生物屑类型主要为棘皮屑,保存较为完整,生物屑顺层偏集呈纹层状分布,其中海百合碎屑定向排列,水平纹层较发育,指示了当时的沉积作用以悬浮为主,少牵引流影响,而棘皮类动物为正常盐度生物在石炭世生存于浅海环境[14],由此可知,该处的棘皮屑是由含有大量碳酸钙的海水带入泻湖中,从而在这安静,低能的泻湖中形成了生物泥晶灰岩。

上伏灰色、浅灰色板岩(图版1.3),板状结构,原岩为泥岩、细粉砂岩,基本上没有重结晶,岩石外表呈致密隐晶质,矿物颗粒很细,胶结物基本为绢云母为主,在高倍镜下呈絮状。

该层岩石中含植物碎片等化石,黄铁矿假晶大小为0.05—0.5mm ,代表了水体低能、还原的沉积环境。

(3)滨海相为深灰色中砾岩,分布于太平山北坡本溪组底部(大砾岩山—小砾岩山一带),其砾石成分单一,主要为燧石和少量石英砾,砾石呈良好的定向排列,以鹅卵石和扁椭球形为主,砾石大小为1—8cm ,分选差,磨圆好,胶结物成分主要为铁质,这些特征可以指示该时期的砾岩为滨海相沉积。

并且从大砾岩山—小砾岩山砾岩的粒径变小,可以初步确定来源于西北方向,代表了一种滨海砾岩。

这与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中的辽西南票、山西大同、唐山开平及河北兴隆等地区晚石炭世砾岩层具有相似性[15],进一步说明了该砾岩为滨海相。

总之,中石炭世开始是地壳下将,接受沉积,出现短暂的滨海相,而后进入堡岛体系环境,直至生物泥晶灰岩层位处于海进序列,而后海水是逐渐后退,海平面下降,逐渐处于还原、低能的泻湖环境,随后进一步海退,出现了潮上沼泽环境,地层经历了潮坪、泻湖和潮上沼泽沉积环境。

图2 太平山向斜剖面示意图 Fig.2 Sectional drawing of Tai Ping-shan syncline2.2上石炭统太原组(C3t)在该区太原组发育三角洲平原相,依沉积特征不同分为上下两部分:(1) 下部为分流河道是一套灰白色中粒变质含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图版 1.4),由于含有长石和岩屑较多,分选差,磨圆中等,成熟度低,反映了岩石成分经搬运距离短,存在于近源,沉积速度快,并且局部有斜层理,和大型交错层理[11]呈正粒序。

(2) 上部为天然堤、分流河道间及决口沙坝等亚相。

天然堤亚相为黑色炭质板岩和浅黄色板岩和薄层含红柱石细粒砂岩,原岩为泥质岩和粉砂岩,由于各岩石的颗粒细小,分选磨圆较差,形成与相对低能的环境,可能是在天然堤环境形成。

由于洪水的到来,携带的有机质和细粒物质沉积,并且被长期的淹没,而形成灰黑色泥质岩和粉砂岩。

分流河道间为10余互层的黑色炭质板岩和灰黄色板岩,原岩为泥岩和粉砂岩,反映了水平面的不断变化,还原和氧化环境的交替出现,有利于形成黑色的炭质板岩和灰黄色的板岩的互层旋回性。

决口沙坝亚相为灰白色中厚层变质岩屑粉砂岩(图版1.5),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和岩屑(燧石),分选差,磨圆较差,胶结物为基底胶结,约占30—40%,泥质含量较多。

2.3 下二叠统山西组(P1s)该区山西组发育河流相沉积,依沉积特征可分两部分:(1)下部为河床沉积,局部底部可见细粒级的角砾岩,下部中厚层中粗粒变质岩屑砂岩(图版1.6),含有石英、长石和岩屑(燧石),成分成熟度差,分选较好,磨圆较好,夹有少量炭屑,胶结物为铁质和粘土矿物,以接触胶结和孔隙胶结出现,底部偶有角砾,发育单向交错层理,可见搬运距离较短,离物源近,并且粒度向上有变细的趋势。

(2)上部为天然堤和泛滥盆地沉积,包括河漫湖泊、沼泽等微相。

天然堤亚相为浅灰色细粒砂岩、粉砂岩(图版1.7),主要成分为石英,有少量的长石,磨圆较差,胶结物为铁质和粘土矿物,可见交错层理,并含有植物化石[11]。

河漫湖泊亚相为灰黑色炭质泥岩和薄层粉砂岩,泥岩中不同程度地含粉砂,中夹有煤线,大都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具有水平层理。

由于在该层中植物化石和煤线的发育,当时可能处于热带潮湿气候的河漫湖泊、沼泽区。

总之,山西组为典型的平原区河流沉积,经历了两个旋回,即水平面经历了两次的升降,或侧向上的变迁。

2.4下二叠统杨家屯组(P1y)该区杨家屯组地层发育辫状河沉积,并且由3个旋回,依沉积特征可分两部分:(1)下部位主要为河床滞留沉积和心滩沉积,砂体厚度较稳定,河床滞留沉积为灰色复成分厚层角砾岩(图版1.8),砾石主要成分为硅质岩(燧石)、微晶石英和石英砾,石英颗粒多具波状消光。

角砾粒径一般为3—8mm ,圆度多为棱角状和次棱角状,截面为方形似豆腐块,磨圆较差,分布不规律,属于近源快速堆积而成,该砾岩杂基含量高,多为砂和粉砂质,胶结物主要以铁质和粘土矿物(微晶绿泥石)组成,可集中成孔隙式和接触式胶结。

逐渐往上变为粗粒含岩屑砂岩(图版1.9),所有的岩屑定向排列,新生矿物有呈絮状的云母。

分选较差,圆度为次棱角状,胶结物主要为铁质和粘土矿物,粒度和层系规模向上变细,呈现正序列。

心滩沉积为变质中细粒杂砂岩(图版1.10)、岩屑砂岩,主要成分为石英和岩屑,分选磨圆差,胶结物为铁质和粘土质,其上为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分选和磨圆较差,胶结物为粘土质和铁质。

具有微弱的斜层理。

(2)上部为泛滥平原沉积,为砂质板岩(图版1.11),原岩为砂质页岩,手标本颜色为浅灰色,表面有棕色氧化色,表面有明显的揉流痕迹。

颗粒以石英为主,占20%左右,大小0.25—0.5mm ,并且呈条带状分布,基质和胶结物占70%左右,为灰黑色。

镜下水平层理很清楚。

其上部为深色泥岩(图版1.12)和薄层的煤层。

逐渐由过度为粗粒岩屑砂岩和复成分角砾岩,又一个旋回的开始。

总之,杨家屯组为辫状河流沉积,并经历了三次旋回,即水平面经历三次的升降变化。

综上所述,山西组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杨家屯组为辫状河沉积,河道砂体为正粒序,在泛滥盆地较发育,并且泛滥沉积盆地中薄层砂岩向上逐渐增多(图3,4)。

3. 沉积演化特征3.1垂向演化众所周知,华北地台是一个古老而稳定的克拉通盆地,而周口店地区位于华北地台的北部,为太古界和下元古界的变质基底。

结合南北坡沉积柱状图(图3、4),以不同特征,不同厚度的岩性段作为充填序列的单元,分析该盆地演化过程中各种不同类型沉积物在其中的充填序列。

早生代时,该区大部分为克拉通内部坳陷,沉积了厚层的寒武系——下奥陶统台地相碳酸盐岩[7],而加里东运动使该盆地隆起,而遭受了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地表已成为准平原状态。

(1)中石炭世早期,华北地块发生了一次规模不大的南升北降构造运动[3,4],海平面相对上升,海水从东向西入侵,该区从东部开始接受沉积,全区接受滨海相沉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