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族地区教育技术人才需求调查及其培养建议
甘肃省人才资源现状、问题以及对策研究框架

甘肃省人才资源现状、问题以及对策研究1.甘肃省人才资源现状分析(龚丽负责)1.1甘肃省人才总量分析1.1.12010-2015年人才总量、总增长率、年平均增长率1.1.22010-2015年省内GDP总量、总增长率、年平均增长率1.1.3结论:人才总量与GDP进行比较得出结论1.2甘肃省人才类别现状分析1.2.1甘肃省人才类别以及数量1.2.2分析人才增长数量1.2.3分析人才增长率1.3甘肃省人才资源行业分布分析1.4甘肃省人才资源层次结构分布(分别为:职称层次、技能层次、学历层次、拔尖人才以及领军人才等)1.5甘肃省人才资源地区分布分析1.5.1甘肃省14个地市人才情况排列1.5.2高层次人才资源地区分布情况1.5.3高学历人才资源地区分布情况(研究生以上)1.6甘肃省人才资源流动性分析1.7重点产业领域人力资源分布1.8轻重工业人才结构分析2.甘肃省人才资源问题与成因分析(张广政负责)2.1甘肃省人才资源问题总结2.1.1人才总量与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依然差距较大2.1.2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尤其在地区、层次、行业分布极其突出2.1.3非公有制企业领域人才奇缺,流入难度大,意愿低2.1.3.1数据分析2.1.3.2列出问题2.1.4重点领域内人才培育与导入能力显著不足(文化、旅游、现代物流)2.1.5人才培育机制、创新能力不足2.1.6人才培育政策完善度不足,实施效果不明显2.2成因分析2.2.1人才重视意识依然有待提高2.2.2市场导向意识严重不足2.2.3人才本身向内意识集中,缺乏外向竞争性和域内流动性2.2.4地域品牌忠诚度导致人才流出现象,驻留意识严重不足2.2.5人才流入与驻留主要依靠故乡情结2.2.6人才流出动力(由于地域品牌知名度、发展机会、待遇的差异,是导致人才流出的主要原因)3.甘肃省人才资源建设对策建议(王莎莎负责)3.1政策层面:3.1.1政策制度完善,包括培养机制、用人机制和用人激励,重点关注人才培育3.1.2重点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留人机制3.1.3政策导向进一步明确,向重点领域优化3.1.4重点领域起步型人才大部分为外部植入,尤其是五六十年代通过整体转移,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热情,这些人大部分已退休,部分将要退休。
甘肃省人才建设调研报告

甘肃省人才建设调研报告甘肃省人才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解甘肃省在人才建设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推动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利用,我们开展了这次调研。
本次调研的背景是近年来甘肃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人才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亟需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从学校、企业和政府部门三个方面来了解人才建设的情况。
我们选取了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学校和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安排了实地访谈,以获取更全面和具体的信息。
三、调研结果分析1. 人才培养调研结果显示,甘肃省的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方面,教育质量相对较低,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满足甘肃省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
2. 人才引进在人才引进方面,甘肃省存在一定的吸引力,但相对其他发达地区而言,吸引力较弱。
这主要体现在待遇不高、发展空间不大等方面。
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来提高人才引进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甘肃发展。
3. 人才利用甘肃省人才的利用情况相对较好,多数企业能够充分发挥人才的才能和潜力,但也存在人才流失和使用效率较低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企业薪酬待遇不高、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导致人才流失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问题与建议1. 综合实力和软硬环境指标有待提高。
甘肃省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高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硬件环境,以提高吸引力。
2. 完善人才引进政策。
应加大对人才的吸引政策力度,提高人才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来到甘肃发展。
3. 加强产学研合作。
学校与企业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以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4. 提高人才利用效率。
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的发展空间和薪酬待遇,减少人才流失,提高人才的利用效率。
甘肃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甘肃民族工作调研报告甘肃省是中国较为多民族的省份之一,拥有汉族、回族、藏族、土族等多个民族群体。
为了了解甘肃省各民族的就业情况及相关问题,我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首先,根据我对甘肃省各民族就业情况的调研,可以发现各民族在就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汉族人口较多,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其中以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员工为主要就业岗位。
回族人口较多集中在宗教、教育等领域,以及商业行业,如开餐馆、开小店等。
藏族人口较多就业在旅游业和农牧业方面。
土族人口较少,多从事农田劳作和一些初级劳动岗位。
另外,甘肃省各民族在就业机会均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业机会分配不公平,一些少数民族就业机会相对较少,较易受到歧视和限制。
其次,一些少数民族就业机会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的职业选择。
其次,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就业机会匮乏,导致人才流失。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少数民族人员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消除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偏见,为其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
此外,少数民族自身也要加强自我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同时,少数民族要积极参与各类就业促进活动,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总之,甘肃省的少数民族工作调研报告显示,各民族在就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在就业机会上也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少数民族个人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消除歧视和偏见,最终实现少数民族的就业稳定和发展。
论民族地区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培养

S IN E&T C N L G F R A I N CE C E H O O YI O M TO N
21 年 01
第 1 期 9
论民族地区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培养
( 色学 院 百 黄翠 华 广西 百色 53 0 3 0 0)
【 摘 要】 育技 术能力是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提 出的一项必备的专业技 能。 教 本文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 师教 育技 术能力 的现状调查 入 手, 分析 了农 村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能 力发 展 存 在 问题 及 影 响 因 素 , 并提 出 了强 化 教 师 教 育信 息 意 识 , 展 教 师 教 育 技 术培 训 、 开 开展 灵 活 多样 的 专
一
定 的教育信息技术运用技能 , 有一半的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 的运用
全 面提 高 中小 学 教 师 教 育技 术 应用 能 力 , 进 教 育 技 术 在 教 学 中 的 有 几 乎 是 空 白 。 促 效 运 用 为 目的 . 立 中 小 学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培 训 和 考 试 认 证 制 度 . 织 建 组 开 展 以信 息技 术 与学 科 教 学有 效 整 合 为 主 要 内容 的教 育 技 术 培 训 。 全
教 育 信 息 意 识 是 人 在 信 息 技 术 与 教 育 教 学 活 动 整 合 中 产 生 的认 硬 件 建 设 是 学 校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提 高 的 前 提 基 础 和 条 件 . 有 没 识 、 念 和 需 求 的总 和 。 观 主要 体 现 在 信 息 技 术 对 教 育 教 学 作 用 的认 识 、 硬 件 建 设 就 谈 不 上 教 育 技 术 的 应用 , 师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的 提 高 只 能 是 教 对 教 育 信 息 技 术 需 求 的 积 极 性 以及 对 教 育 信 息 技 术 的敏 感 性 和 洞 察 句 空 话 。 而 偏 远 民 族 地 区 学 校 由 于 办学 资 金极 其 困 难 , 教 育 信 息 在 力等方面 , 即对 教 育 信 息 技 术 的敏 感 程 度 。强 烈 的教 育 信 息 意 识 是 提 化 的 投 入 方 面 压缩 开 支 , 8 以 上 的 农 村 学 校 的教 育 信 息 化 普 及 程 9% 高 教 师 教 育 技 术 能 力 的前 提 条 件 。 长期 以来 , 国家 、 方 和学 校 投 入 了 度 低 , 件 不 达 标 , 件 滞 留 落 后 , 大 多 数 学 校 都 没 有 建 成 现 代 教 育 地 硬 软 绝
甘肃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甘肃教育现状分析报告引言甘肃省教育现状是研究甘肃省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任务。
了解教育现状对于制定合适的教育政策和改善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甘肃省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以期给出有益的建议。
教育基础设施甘肃省的教育基础设施在不断改善中。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中小学校数目近7000所,其中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
大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乡村地区。
校舍设施、教学设备和运动场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教学资源甘肃省的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教师数量相对紧缺,尤其是优质教师的数量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学生与优秀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无法得到更好的教学指导。
同时,教材使用也存在问题。
一方面,课堂教学实际应用和教材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另一方面,教材更新速度较慢,无法及时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教育质量甘肃省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
当前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过多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存在一定的欠缺。
此外,教师的教学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机会相对较少,无法及时跟上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
教育投入甘肃省的教育投入还有待提高。
教育经费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例相对较低,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此外,教育经费分配也存在不均衡现象,城市和乡村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
这导致了乡村地区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学生受到的教育资源限制较大。
教育不平等甘肃省的教育不平等现象严重。
城乡之间、贫富之间以及各地区之间都存在教育资源和质量上的差距。
城市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相对较好,教师队伍也较为稳定,教育质量较高。
相比之下,乡村地区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相对薄弱,教师队伍相对不稳定,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建议为了改善甘肃省的教育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学校校舍设施、教学设备和运动场馆等条件,尤其是在乡村地区。
2. 提高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加强教师培训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分析——以西北地区的甘肃省为个案

肃少数 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 发展还存在 以下 问题。 ( ) 一 城镇化 水平较低 据全 国“ 五普 ” 口统 计数据显示 : 人 甘肃少数 民族 地 区城镇化水平 比全省平 均水平低 3 6 .7个百分点 , 处 在初级城镇化阶段; 城镇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 3个, 比 全省平均水平低 2个。而且甘肃少数 民族地区的小城
维普资讯
20 0 8年第 1期( 总第 4 ) 7期
西南教育论 丛( 季刊)
少数 民族地 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 育的需求分析
— —
以西 北地 区 的甘 肃 省 为 个 案
王希 宁
[ 中国教育学会 中育甘肃 国际汉语教育基地
摘
甘肃兰州
7003 3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要: 少数 民族 地 区 经 济 快速 发展 迫切 需要 更 多 的人 才 。大 力 发 展 少 数 民族 地 区 高 等 教 育 , 能 提 高少 数 民 族地 才
区 经 济 与 社 会 发展 水 平 , 现 民族 团 结和 各 民族 共 同繁 荣 。 实 关 键 词 : 数 民族 地 区 ; 济 发 展 ; 案 研 究 少 经 个
二、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 会发展对高等教育
需 求 分 析 发展 是 硬 道 理 , 解 决一 切 社 会 问题 的 关键 。 现 是 在
代社会, 一个地 区以及一个民族 的生产力 的发展 、 社会 的地步、 文化 的繁荣 , 均有赖 于该地 区或该 民族科学技 术 的掌握 、 运用 、 发展水平, 终取决于教育。 最 因此 ,发 “ 展教育 , 高人 口素质 , 提 是少数 民族地 区发展 的根本, 也是少数 民族 自身发展的根本 。 ( ”温家宝 ,05 5 2 ) 2 0. . 8
教育技术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学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思考

、
教学 资 源利用 和 开发
用工具软件 开发 学科课件 和教育软件 的
方 面所存 在的问题
1 确 媒体 技 术 理论 思想 . 明 媒 体 的理 论 及 技 术 是 教 育 技 术 理 论
能力较差 ,创 建适 当的情境 和信息 以极
大 丰 富 学 习环 境 ,引 导 学 生 自主 学 习 的 能力则更为欠缺。 4教 育资 源 未 得 到 综 合 开 发 和 利 用 .
二 、 策 初 探 对
1 . 更新观 念, 提高现代教育意识 各 级教育行政部 门和学校领 导首先 要 进一步更新观 念 ,加强对现 代教育理 论 知识 的学 习, 提高现代教 育意识 , 加强
对 现 代 教 育 工 作 任 务 的 重 视 。各 学 科 教
育技术运用 于教育绝不是一 个纯粹的技
教育技术研究 与应用的力度 ,但 是仍存
在 着 经 费 投 入 不 足 , 学 资 源 缺 乏 ( 字 教 文
教材、 音像 教材 、A 课件 等)教学 内容 CI ,
相 对 陈 旧 , 学 手 段 落 后 , 师 业 务 素 质 教 教
教 育技 术发 展 的重 点是 软 件建设 , 各学 校应鼓励教 师作 有关教学方式 方法
固有 的 旧思 想 、 旧观 念 以及 直 接 受 这 些
思 想 观 念 影 响 的 思 维 方 式 。因此 , 现代 教
建设到位 ,现代教育技术 工作就到位 的
错误思想 , 加大软件 建设 力度 , 使硬件建
设 与 软 件 建设 齐 头 并进 。
参考文献 : 【 1 ]国 家教 委 师 范教 育 四 组 编 写.教 学技
学校应根据 实际情况 , 因地制宜 , 阱
甘肃省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

甘肃省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精神,加快建设我省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以下简称“三区”)科技人才和农村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提升“三区”科技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支持“三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根据科技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自2014年至2020年,以提高全省科技支撑能力和科技服务体系为着力点,以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和创业培训基地建设为重点,每年选派960名科技人员到“三区”提供科技服务、开展农村科技创新创业,依托我省国家级和省级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等培训机构,每年为“三区”培养120名科技服务人员和农村科技创新创业人员,积极推动“三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围绕“三区”支柱产业大力引导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为“三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
二、工作原则(一)统一部署,分级实施。
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协调机制,按照统一部署、分级实施、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要求,逐级细化“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方案,逐级分解落实“三区”科技人员选派和接收任务,确保“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有序实施,稳妥推进。
(二)整体规划,合理安排。
把“三区”科技人员培养培训、科技对口支援、区域内科技人员均衡配置、科技人员国家级(省级)培训计划、科技人员素质提高计划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形成提高“三区”科技水平、促进区域内科技实力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对口支持,相对稳定。
以派出地─受援地对口帮扶为基本组织形式,综合考虑受援地科技人员选派、培训需求和派出地科技人员队伍情况,合理确定派出地─受援地对口支援关系,保持相对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专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联系方 式 , 设立适应 民族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结构 ; 切合民族地 区实际 , 确立双语教育技术人才 的培养 目标和培养规格 ; 实
施 多元文 化教 育 , 建 多种 模 式 的多 元 文 化 教育 的 构 现代 教育 技术 专业 课程 体 系 。
12 4
甘
肃 科
技
第2 7卷
脱, 剥脱过程中将宫腔内的少量残留一并带出, 起到
阴道流血量以及流血时间 , 若流血时间超过 2周要
药物性刮宫的作用 , 避免 了诊刮术。配合 黄体酮 治 及时就诊 。③药物治疗失败者要及时行清官术 , 不 可等待观望。④贫血严重者禁用 [。 8 ] 疗期间要密切随访有无 撤退 出血 , 如未 出现撤退 出
网上曾流传一首调侃教育技术学毕业生的打油 诗 :毕业到单位 , “ 什么都不会 ; 钥匙特别多 , 管的是 设备” 其实暗指大多数教育技术学专业 毕业 生走 , 上了教辅的岗位 。环境确实需要专门
的人员来管理 , 为此 , 国《 我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 将教育技术人员分为教师人员、 管理人员、 令人担忧 ; 学校缺乏有效措施鼓励教师使用“ 农远” 力标准》 技术人员 3类 , 未来 各级各类学校教辅 ( 管理或技 设备 , 教师使用积极性不高, 等等 。针对 “ 】 缺少专 术) 人员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一大方向。 门的管理、 技术人员” 的问题 , 笔者 提出在乡镇中心 笔者对甘肃省 民族地区教育技术人才需求进行 小学配备管理技术人员 , 为全区提供维护服务。 目 了调查 , 在关于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师、 技术人员( 教 前在一所完全小学 只有 7 8名专任教师的情况下 , 育资源开发、 、 课件制作) 管理人员 ( 、 电教馆、 信息技 每 所学校 增加 1 —2名 专职 管 理 人 员 或 技术 人 员 是 术 中心 、 中小 学 的设备 管 理 、 护 ) 维 及其 他 等 4类 人 不切实际的 , 也是不现实 的, 而以乡镇为单位配备专 才中哪类 岗位 的教育技术人才需求 最为迫切 的调 门的管理 、 技术 人 员 是 可 行 的 。 曾走 访 个别 甘 肃 省 查 , 各州县 不 约而 同地选 择 了技术人 员 和管理人 员 。 农 村小学 , 现各学 校 之 间 以学 区为 单 位联 系较 为 目前 , 多数 现代 教 育技 术 专 业 毕业 生 走 上 了教 学 发 大 紧密, 而且 乡镇 中心 小 学对 各 村 小 学 具 有直 接 的领 岗位 , 甘肃 省 民族 地 区州 县 急 需 教育 技 术 管理 人 才 导地位 , 以, 区管理技术人员 可以更及时、 所 学 机动 和技术 人 才 , 以 , 所 甘肃省 民族 地 区现代教 育技术 专 业应设 立 教育 技术 管 理 和教 育 影 视 技术 、 算 机 网 计 地 为各学 校提供 维 护 、 理服 务 。 管 因此 , 甘肃 省 民族 地 区亟 待培 养 教 育 技术 管 理 络技术 方 向来 培养 这方 面的人 才 。 . 突 人员 , 如果 按每个 学 区平 均配 置 或 更 新 2名 教 育 技 2 3 细化 教育技 术 的技术 人 才培养 方 向 , 出人才 应用 性及 实用 性 术教 学人 员 , 肃省 民族地 区近 30多 乡镇学 区 , 甘 0 则 在 当前现代 教 育 技 术专 业 的课 程 提 出 中 , 统 传 教育技术管理人员需求量将近 60人。 0 电教媒 体 、 电视 电声 媒体 、 计算 机及 其 网络 媒体 等课 程一股 脑 全部 开设 , 得学 生 能 力 泛 而不 精 、 专 , 使 不 2 甘肃省 民族地 区教育技术人才 培养 所以, 在培养技术人才时必须细化培养方向, 突出高 建议 职高专人才的应用性、 实用性。有两种做法 : 一是设 通过对甘肃省民族地区教育技术人才需求的调 置独立 的专业方向, 从招生到培养 , 与其他方向( 如 查, 可以得 出“ 甘肃省 民族地 区培 养优秀的教育技 信息技术教育 、 教育技术管理 ) 分别进行 , 置不 同 设 术人才已迫在眉睫 ; 甘肃省 民族 地区中小学急需信 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 另一种做法是统一招生 , 但 息技术教师和教育技术管理人员等教育技术人才 ” 设置不 同的选修方向。值得注意 的是 , 不同方 向的 的结论。 选修课程从专业基础课就开始 , 而不是通常的在专 2 1 创建 具有 民族 特色 的现 代教 育技 术专 业 . 业选修课 中才设定 。 作为深处我国西部 的甘肃省 民族地区, 民族众 2 4 利用 “ 2 或 “ 3 模 式培 养教育 技术 人才 . 3+ ” 2+ ” 多、 地域广 袤是 其鲜 明 的特征 , 在这 里举 办 现代 教育 19 年颁布的《 96 中华人民共 和国职业教育法》 技术专业必须创建出独有 的民族特色 , 主要体现在 : 招收民族地区的考生 , 培养少数民族教育技术人才 ; 毕业生面向民族地 区就业 , 民族地区培养教育技 为 术人才 ; 调整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计算机专业、 教育 指出:职业学校教育分 为初 等、 “ 中等、 高等职业学 校教育。初等 、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分别 由初等 、 中等 职业学校实施 ; 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 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 , 或者 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 ” 为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的连续性 , 利用“ 2 或 “ 3+ ” 2 +” 3 模式培养教育技术人才是合理可行的。 第一种“ 2 模式是将中等职业教育 、 3+ ” 高等职
第2 7卷 第 1 4期 2 1 年 7月 01
甘肃科技
Ga u Sce c n c n 1 ns i n e a d Te h o
2 7
Ⅳ0 1 .4
. 2 1 , . 01
甘 肃 省 民族 地 区教 育技 术 人 才 需 求调 查 及 其 培 养建 议
马启龙
( 甘肃 民族 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系 , 甘肃 合作 770 ) 400 摘 要: 甘肃省民族地 区培养优 秀的教育技术人才 已迫在眉睫 , 甘肃省 民族地 区中小学 急需信息技术 教师和教育技
备安装基本完成后 , 进入教师培训及应用阶段 , 在设
备到位后应用过程 中出现 了一系列 的管理问题 , 如 工程运行维护成本 问题和设施设备安全问题【 、 3 制 J
市七县 )天祝藏族 自治县进行 了问卷调查 , 、 本次调
・
基金项 目: 甘肃省教育科学“ I - 一五” - 规划课题“ 民族地区教育技术 人才培 养现状及其对策”( 目编号 : 2 1 ) 08 。 项 GS(0 0 GX 4 )
中图分类号 : 4 G 0—07 5
根据教育部教基 [00 3 20 ]3号文件 , 教育部决定 从 20 0 1年开 始用 5~1 O年 的 时 间 , 中小 学 ( 括 在 包 中等职业技术 学校 ) 普及信 息技术教育 , 以信息化 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 努力实 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 的发展 。由此拉 开 了新 一轮 基 础教 育课 程改 革 的序 幕 ,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 纲要 》 试行) 《 ( 中明确规定 , 在小学至高中设置以信息技术教育等为主要 内容的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 程 , 并要求在课程 的实施 过程中,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 ,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 的意识和能力 ( 教育部教基 [0 1 1 20 ]7号文件) 。随 着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 中、 初 小学新课程
的普 及 , 各学 校急 需 中小 学 信 息 技 术 课 师 资 和 其 他
查 采 用 访 问调 查 的 方 法 , 发 放 问 卷 3份 , 共 回收 3 份 , 效问卷 3份 。 有
11 信息技术课开设及教学人员需求情况 . 根据笔者对两个 自治州 、 一个 自 治县共 1 个县 5 市的调查 , 甘肃省 民族地 区共有 中学 2 6所 , 3 小学 23 所 , 中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的中学 26所 , 31 其 3 小学 28 所 ; 20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为 97人 , 4 在这部分教师 中, 任教师 ( 专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或 计算机专业毕业)7 人 , 62 兼职教师 25 。 7人 20 ~ 0 8 , 0 5 20 年 甘肃省民族地区报到就业 的现 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共 73人 , 中没有研究 8 其 生学历 , 本科学历 20人 , 6 专科学历 63 2 人。 上述 统 计 表 明 , 甘肃 省 民族地 区的绝 大部 分 中 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 但师资情况不容乐观, 在开 设信 息技 术课 的 中小学 , 均 只有 0 3 平 .8人/ , 校 缺 口较大 , 甘肃省民族地 区还是非常需要教育技术 教学 人 员, 按学 校 数计 算 , 肃省 民族地 区有 若 甘 26 2 5所普 通 中小 学 校 - , 今 后 若 干 年 内, 2 在 J 如果 按 每所学校平均配置或更新 1 名教育技术教学人员 , 则需求量将近 2 0 30多人 。 12 “ . 农远” 设备配备及 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需求 情 况 在笔者所调查的甘肃省 民族地 区, 目前农村 中 小学现代远程 教育工程 ( 以下简称“ 农远” 设备 的 ) 配备情况为 中学 13所 , 学 11 3 小 34所。“ 农远 ” 设
教育技术工作人员 , 开设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培养这
类 人 才 势在必 行 。 由于历 史 、 环境 、 济等 诸 方面 的 经 原 因 , 肃省 少数 民族 地 区 的教 育 技 术 事 业 相对 薄 甘
弱, 总体上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 , 教育教学手段 落后 , 特别是农牧村 中小学 、 寄宿制学校 , 信息技术 教育 师 资 不 足 , 碍 了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的深 阻
2
甘
肃
科
技
第2 7卷
度 建设 问题 、 术 管 理 人 员 及 教 师 的素 质 问题 J 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