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风俗讲义_图文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绪论世界上,任何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任何民族和国家所有的社会生活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影响下进行,民族文化是民族之根,国家之根,人性之根。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风貌独特,汇聚了中国人无穷的创造力,成就灿烂辉煌,展示了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伟大贡献,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因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的、政治的种种原因所受的破坏十分严重(“硬件”、“软件”方面),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认识、保护、传承却存在问题,人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短缺、薄弱、甚至无知十分惊人,其结果是国民文化素质的普遍下降。

有人认为继承传统文化,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是对青少年而言的,这种认识很狭隘。

实际上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对人的文化素质要求也越高,这里说的文化素质并不是指一个人的学历,把一个人的学历称为“文化程度”是个错误,一个人上过什么学,读书读到什么程度虽和一个人的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但并不是文化程度。

过去有人把识字的多少看作文化程度高低,那么,一个能把字典背下来的人文化程度就最高吗?现实中高学历,低素质的现象相当普遍。

既带来现实的问题,又是潜在危机。

而且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方文化冲撞和交流的巨大迅猛是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历史以来从未经历过的。

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所有的一切,一个民族都不可能照搬另一个民族的,必须在自己文化的基础上接受、吸收、消化、融合别人一切先进的、有利于自己的东西,我们有着怎样的文化?怎样行才能融入国际大家庭?这些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

这只是在我们迫切需要了解别人、同时也发现并不了解自己的时候才强烈地感到传统文化的分量。

可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文化界,思想界,知识界,教育界大力提倡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不少院校开设了“中国书法”、“绘画”、“古乐”、“文物鉴赏”、“戏曲欣赏”、“国学”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新时代的大学生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报以极大热情,十分欢迎。

民俗学概论(讲义)

民俗学概论(讲义)

《民俗学概论》教案绪论知识点: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第一节民俗的定义一、民俗的定义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

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民俗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从民俗与文化的有关系来看,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有四种: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

现在我们讲的民俗是广义的民俗。

二、民俗的分类民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渗透与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及有关的心理活动,因而很难进行泾渭分明的分类。

但是,作为一种理论研究和便于作为一种知识的传播,又必须进行分类,使之成为相对有独立性的子系统。

根据我们课本,将民俗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等四个类别。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社会民俗:也叫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涉及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所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包括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两大部分。

第二节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一、民俗的特征(一)集体性集体性,又叫社会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五行学说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五行学说

•水
•生 •火
资生、助长和促进的
关系。
•金
(2)次序:木→•生火→
土→金→水→木
(3)关系: “生我”者为母
母子关系 “我生”者为子
(4)举例:
•木
•生
•火
•“母” •“生我”
•(我)
•(我)
•“子” •“我生”
(我 )
•火
•生•生•木•源自母”•“生我”•“子”
•“我生”
2、五行相克
(1)概念:是指木、 火、土、金、水之间存 在着有序的间相克制、 制约的关系。
•木 (我克) •(我)
(生我)
土 (所胜)
水 (母)
(二)特殊状态下的关系
1、五行相乘
(1)概念:是指五行中某
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
约或克制。又称为“倍克”。 (2)次序:同相克
即木→•乘土→水→火→金→木 (3)与相克的关系:二者次序相 同,但相克用于说明正常(生理 )情况,相乘用于说明异常(病 理)变化。
•火
(2)次序:反相克,即
••侮克
木→•侮金→火→水→土→
木。
•金
所不胜一方太弱 (3)形成条件: 所胜一方太过
上述二者兼而有之
(4)举例:
•木 •克
•10
•10
g
g
•木 •侮
•10
•20
•g木 •侮 g
•5g
中医学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以五行为中心 ,将自然界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 构的五脏进行了五行属性的归纳,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 动与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 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 境的统一(表1-3)。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ppt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ppt

春节习俗
扫尘
春节前家家户户会进行大扫除,意 味着辞旧迎新,扫除晦气,以期迎 接新的一年的好运。
祭灶神
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 ,人们会给灶王爷准备供品,祈求 来年丰收,家庭和谐。
守岁
除夕夜,家人会在家里守岁,等待 新的一年的到来,辟邪驱灾,迎接 好运。
吃年夜饭
除夕夜的晚餐,通常是家人团聚在 一起共进晚餐,象征着团圆和和睦 。
灯笼文化发展于唐代,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或 缺的元素之一,象征着团圆、光明和幸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重阳节还与中国的孝道文化有关,因为孝顺父母是重阳节的内
03
涵之一,人们会在重阳节期间多陪伴父母,尽孝心。
07
元宵节
元宵节简介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 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起源与汉代,发展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 文化背景。
元宵节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幸福的寓意。
猜灯谜
在花灯上写上谜语供人们猜,增加了节日 的欢乐气氛。
闹花灯
人们制作各式各样的花灯挂在街头巷尾, 以示庆祝。
舞龙舞狮
表演传统的龙舞和狮舞,表达对传统文化 的热爱和敬仰。
元宵节与灯笼文化
灯笼作为一种照明器具,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元宵灯笼以纸为材料,上面绘有各种吉 祥图案和谜语,悬挂在屋檐下,营造出浓厚的 节日气氛。
精神内涵
春节不仅是一种节日,更是一种精神内涵,它代 表着团聚、和谐、幸福和新的开始,是中华民族 的精神象征。
02
清明节
清明节简介
1 2 3
清明节起源
清明节起源于周代,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 之一,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祭祀春 天的节日。

中国传统衣食住行

中国传统衣食住行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三)季节、区域和民族的服饰差异。 季节、区域和民族的服饰差异。
这是由自然时空和人种不同形成的服饰类型。 因季节不同,佩戴装饰上季节差别则更明显。而且, 服装类型的区域性主要是由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 生活所提供的物质原料所决定的。如鄂温克、鄂伦 春族以狩猎生活为主,服饰则多用兽皮做成 。 各民族的不同社会风俗和审美心理,也使中国的服 饰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类型。如傣族妇女喜穿无领、 斜襟、紧身、短袖的上衣,下着筒裙等。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二)职业和地位上的服饰区别。 职业和地位上的服饰区别。
这是由社会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关系造成的服饰 类型。 不同的职业往往有自已的服饰标准。社会地位 对服饰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新书》云:”奇服文章一等上下而差贵贱, 是以高下异、则名号异,则权力异,则事势 异……”衣着服饰有明尊卑、别贵贱的特殊功 用,”贵贱之别,望而知之。”历代都不准僭 越。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以后男女都要蓄发。待头发长了,紧挨后脑扎成一束, 让头发披散在后面,这种发式叫做”总发”;若扎成一 左一右两束,从两侧垂下,则称”总角”。前额的头发 则自然垂至眉毛。这都是未成年的发式。 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先将束在 一起的头发在头顶盘绕成髻,再用一块黑色的帛包住发 髻,然后加冠。不过冠是贵族男子的特权,一般平民无 资格享用。他们只是束发盘髻,然后用头巾将发髻罩住, 这种头巾又称”头衣”,或叫”帻”,可一直盖到前额。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2008级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留全发、贵族戴冠、平民戴巾是那时中原男子的打扮, 至于远离中原被称作“四夷”的地区,则或披发、削发, 又各有自已的风俗。大约到东汉末年,一般将相日常也 开始只戴巾而不加冠。 直到明末,汉族男子的发式并无显著变化。此间胆敢对 于这种千年一贯的形成有所突破的,是历代的一些狂人 隐士。他们散发、露发,甚至披发被面,遮掩身体,但 只是为了显示与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而且人数极少。 但是,这种形式在清朝初年最终被破坏了。汉人被迫遵 从满人的发式,前顶剃光,后脑梳单辫,这种发式一直 延续到辛亥革命。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1. Introduction and Chinese myths

中国传统文化讲义-1. Introduction and Chinese myths

Nüwa Making Man
▪ For she got tired, she dipped a rope into the mud and them lifted it. The mud that dripped from the rope also became human beings.
▪ ------Taiping Anthologies for the Emperor
Requirements for presentations
▪ 1. the topic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 2. bilingual language (English is necessary) ▪ 3. three minutes for each team member ▪ 4. accurate content based on a serious
The Creation in the Bible
▪ 4. Then God said, "Let there be lights in the expanse of the heavens to separate the day from the night, and let them be for signs and for seasons and for days and years; God made the two great lights, the greater light to govern the day, and the lesser light to govern the night; He also made the stars. God placed them in the expanse of the heavens to give light on the earth,

中国传统习俗礼仪讲义(PPT 69页)

中国传统习俗礼仪讲义(PPT 69页)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 日之一。
赏月
中秋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 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 “月是中秋明”,中秋的 月亮最明亮。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 日之一。
吃月饼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 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 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 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 的供品。
春节
守岁
春节,即农历新年,一般指除夕和 正月初一。 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 节日。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
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
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
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守岁的习
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
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
春节
开门炮
春节,即农历新年,一般指除夕和 正月初一。 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 节日。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
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
见 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
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
面 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
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
之 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 礼 )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
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
见 ,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
饮 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 食 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 之 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 礼
”,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
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
饮称为“接风”、“洗尘”
,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
饮 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 食 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 之 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 礼
方式。我们通常知道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分娩与报喜
三朝礼俗
满月与百日庆典
如避免参加婚礼或葬礼等,以求母子平安。
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三天,举行洗三仪式,祈求婴儿健康成长。
家人通过放鞭炮、挂红布等方式庆祝新生命的到来,并向亲友报喜。
满月时设宴款待亲友,为孩子剃胎发;百日时则再次设宴庆祝,祈求孩子长命百岁。
04
CHAPTER
中国民间艺术与手工艺
03
CHAPTER
中国传统婚丧嫁娶习俗
包括提亲、合八字、订婚等步骤,体现了双方家庭的意愿和尊重。
选定良辰吉日,准备婚房、婚车、婚纱礼服等,营造出浓厚的喜庆氛围。
包括迎亲、拜堂、敬酒等环节,展示了新人对彼此的承诺和对长辈的尊敬。
如回门、满月酒等,体现了新婚后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幸福。
婚前礼仪
婚礼筹备
婚礼仪式
02
创意化发展
鼓励创新创意,推动传统民俗文化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开发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民俗文化创意产品。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清明节与寒食节、上巳节并称中国三大鬼节,节日期间人们会特别注重祭祀先人,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其中赛龙舟和吃粽子是最为广泛流传的习俗。
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节日,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春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包括贴春联、倒贴福字、吃年夜饭、守岁、压岁钱等,这些传统习俗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华,体现着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团圆的美好愿望。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扫墓的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