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独家王昭君出塞和亲背后的三大谜团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昭君出塞真相 昭君自请出塞远嫁匈奴动机是什么

历史趣谈昭君出塞真相 昭君自请出塞远嫁匈奴动机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昭君出塞真相昭君自请出塞远嫁匈奴动机是什么导语:昭君出塞是西汉时期汉与匈奴两个民族之间表示团结友好的一个通婚事件。

公元前三十三年,汉元帝以非常隆重的礼仪,把自请出塞的宫女王昭君嫁昭君出塞是西汉时期汉与匈奴两个民族之间表示团结友好的一个通婚事件。

公元前三十三年,汉元帝以非常隆重的礼仪,把自请出塞的宫女王昭君嫁给匈奴族的首领呼韩邪单于为妻,以便促进两个民族之间的和睦共处和友好往来。

昭君出塞后与呼韩邪单于生有一子。

不久,呼韩邪单于病故,按照匈奴的习俗和礼仪,昭君又忍辱再嫁呼韩邪与前妻所生之子——新即位的单于。

他们又生了两个女孩,此后昭君便在大漠毡帐之中抚育子女成人,直至生命结束。

由此昭君出塞的故事便流传下来,成为历代诗词、戏曲、小说的一个娓娓动听,凄凄感人的题材。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唐代的《王昭君变文》、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近代尚小云主演的京剧《汉明妃》,乃至现代曹禺的新编历史剧《王昭君》所描述的都是这件事。

总之,昭君出塞的故事,今天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但是,对于昭君出塞人们也有一件事至今还困惑不解,这便是她为何自请出塞远嫁异域的问题。

因为,在汉代女子看来,出塞原是一件不寻常的事。

汉高祖刘邦时,为了争取汉、匈关系的和平,曾打算把自己的女儿长公主鲁元嫁给冒顿单于以和亲。

吕后日夜哭泣说:“妾维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汉武帝时,为了联络乌孙共击匈奴,曾把江都王刘健之女细君嫁给了乌孙王,细君过不惯异族生活便作歌悲泣。

可见当时女子是把出塞远嫁视为不幸的,除非迫不得己,否则是不会去的。

那么王昭君却为何与众不同,自请出塞远嫁异域呢?最早记载昭君自愿出塞的是《后汉书·南匈奴传》,其文说:汉元帝生活常识分享。

王昭君出塞和亲真相是什么

王昭君出塞和亲真相是什么

王昭君出塞和亲真相是什么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昭君出塞也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故事。

也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性人物之一,而关于王昭君出塞和亲你了解有多少呢?王昭君出塞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其中的真相你了解是什么吗?想了解其中缘由那就来下面看看相关的介绍吧!王昭君出塞之谜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昭君出塞也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故事。

但是,王昭君为什么会代替汉朝的公主远赴塞外和亲,却成了众多史学家们争议的焦点。

汉元帝竟宁元年三月,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拜见。

在见了汉元帝之后,他请求汉元帝让公主下嫁自己进行和亲。

汉元帝原本就担心边疆会发生战乱,希望通过和亲的办法牵制住匈奴,这样一来便不用劳民伤财、征战沙场了。

如今听到呼韩那的请求。

他立刻就答应了。

这个时侯,汉元帝宠爱的冯昭仪对他说:“陛下后宫的女子有上千人之多,很多都役有见过陛下一面。

陛下平时想要召幸这些女子,都是根据画像来选择的,看见画像中哪个女子美丽,就挑选哪个女子来服侍。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容貌平常的女子来代替公主出嫁呢?原来汉元帝在登基以后.嫌弃宫中很多女子年老色衰.就下令挑选天下美女入宫,并且让宫中的画师给这些女子一一画像,以便自己每晚能够根据画像来挑选美貌的文子服侍自己。

随后,汉元帝便命人把后宫美人图都取到了面前,但是由于画中的女子太多,汉元帝也没有时间逐一细看,便随便选了一个画中容貌较为平庸名叫王墙的女子封为公主,并下令宫中为她置办嫁妆。

第二天,汉元帝特意在朝堂上设宴款待呼韩邪。

酒宴到了一半的时候,汉元帝便下令召见公主,以便公主和呼韩那一同前往驿馆举行婚面前向汉元帝和单于见礼。

汉元帝一见不禁目瞪口呆,原来这个女子的容貌倾国倾城,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绝代佳人。

汉元帝不禁纳闷,这位佳人如此漂亮,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呢?现如今要把这么一位绝世佳人嫁入匈奴,心里真是舍不得,所以就想把她留下来,另换一个人赐给呼韩邪。

随即转身一看呼韩邪,只见他把全副的目光都聚集在王嫱身上,不肯移动。

名人故事:王昭君出塞之谜

名人故事:王昭君出塞之谜

名人故事:王昭君出塞之谜
王昭君,古代美丽的女子,据说她是汉朝的一位贵妃,也是汉武帝刘彻的妃子。

王昭君出生在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家庭,她的父亲叫王建,母亲叫婉容。

王昭君有一双美丽的眼睛,有一头乌黑的长发,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

当年,汉武帝刘彻准备出兵北塞,他在塞外一个游牧部落里遇到了王昭君,他被王昭君的美丽所吸引,便将她带回了宫中,成为了自己的妃子。

后来,汉武帝出兵北塞,赢得了胜利,但是王昭君却没有回来。

汉武帝刘彻为此悲痛欲绝,每次出兵北塞都会带上一张王昭君的画像,他希望能够与王昭君重逢。

但是,王昭君却从未回来,至今人们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这就是王昭君出塞之谜。

历史趣谈揭秘王昭君出塞的真实原因到底是怎样的呢?

历史趣谈揭秘王昭君出塞的真实原因到底是怎样的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王昭君出塞的真实原因到底是怎样的呢?导语:王昭君,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人,与西施、貂禅、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王昭君,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人,与西施、貂禅、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公元前36年以秀女的身份被选入宫中,公元前33年被派往匈奴和亲,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

呼韩邪单于死后,她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风俗,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并生了两个女儿。

王昭君的一生为联结汉朝与匈奴的友好关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的出塞下嫁使汉朝与匈奴归于和好,停止了边塞战争达50年之久,增强了汉族与匈奴之间的民族团结,为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她为什么要选择出塞,嫁给匈奴单于,却是个历史之谜,历来流传着不同的说法。

流传较广的说法是这样的:汉元帝时期选入宫中的美女甚多,元帝没有时间一一挑选,便让画工将每名宫女的相貌画出,他再对着画像选择美貌的秀女引入临幸。

因此宫中的秀女为能得到皇上的宠幸,纷纷贿赂宫中的画工,要求将自己的容貌画得生动漂亮,这在当时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王昭君入宫后自恃气质非凡,貌美如花,因此耿直清高,不肯贿赂画工,言语之间还对画工表现出了轻视的态度,于是得罪了画工毛延寿。

他把她画得面目丑陋,神情呆板,皇帝看了自然没有丝毫兴趣和欲望。

于是王昭君便被冷落起来,再没有面见皇帝的机会。

后来,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入宫称臣,并要求和亲示好,元帝便派人找一相貌普通的秀女冒充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画工就推荐了王昭君。

生活常识分享。

谎言背后的真相—昭君出赛的故事

谎言背后的真相—昭君出赛的故事

谎言背后的真相—昭君出赛的故事昭君出赛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但其背后隐藏着一些真相,下面我将揭示这些真相。

1. 真相一:昭君其实并不是真的出赛。

这个故事最早流传于唐代,当时已经是几百年后的事情了。

唐朝是一个崇尚女性美的时代,出嫁的女子就必须具备美貌。

因此,为了美化昭君的形象,民间创作了这个故事。

然而,在公认的历史文献中,并没有关于昭君亲自出赛的记载。

2. 真相二:昭君不是公主,而是一个汉族的普通女子。

昭君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位公主,而只是一个汉族女子。

然而,由于她以美貌著称,并嫁给了匈奴的单于,被后人赋予了公主的身份。

3. 真相三:昭君并不是为了和平而嫁给匈奴。

根据历史记载,昭君被选中嫁给匈奴的单于是因为她的美貌,而不是为了实现中匈之间的和平。

这个故事很有可能是后人为了弘扬国士雅志、宣扬中华民族的英勇精神而创作的。

4. 真相四:昭君并不是通过比赛得到单于的垂青。

在这个故事中,昭君被描绘成了通过比赛获得了单于的垂青。

然而,历史上并没有关于昭君参加比赛的任何记载。

而昭君与单于的相识和结合,更多是基于政治利益和外交需要。

5. 真相五:昭君并不是匈奴的公主,而是被单于尊为“昭君”的汉族王后。

在历史上,关于昭君和单于的姓氏也没有明确的记载,更没有称她为公主。

昭君这个称呼,在史书中多被用作尊称,表示她的地位高贵,而不是真正的公主。

6. 真相六:昭君并没有做出特别的贡献。

昭君被描绘成了一个宁愿舍弃家人、国家的爱人。

然而,根据历史记载,昭君并没有做出特别的贡献,她的存在更多是为了加强两国的联系和维持边境稳定。

综上所述,虽然昭君出赛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但背后隐藏的真相却与民间传说有所差异。

这些真相揭示了我们不能仅凭着一种版本的故事来对待历史,讲述历史要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凭空捏造。

历史趣谈历史真相 昭君出塞其实并非那么传奇

历史趣谈历史真相 昭君出塞其实并非那么传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历史真相昭君出塞其实并非那么传奇
导语:“昭君出塞”其时匈奴经历了“五单于争立”的窝里斗,国力早已江河日下;而汉元帝坐享“昭宣中兴”之成果,建昭三年(前36年)在西域又灭了郅
“昭君出塞”其时匈奴经历了“五单于争立”的窝里斗,国力早已江河日下;而汉元帝坐享“昭宣中兴”之成果,建昭三年(前36年)在西域又灭了郅支单于,朝野集体牛哄哄的,呼韩邪却是抱着“且喜且惧”的心态来的,哪有和亲的必要?然则王昭君的故事还是名动青史,成了传奇,这又是为何?
一个被打服了的匈奴首领,到宗主国朝谒,好吃好喝,全程免单不说,汉元帝的各种赏赐也让其跪了。

呼韩邪单于眼泪哗哗的,心里说,陛下对我这么好,这辈子给您当儿子是不成了,请您同意我给您当女婿吧,“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

汉元帝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其他女子他是舍得的,于是乎后宫一位姓王的良家子远嫁了番邦。

《汉书》记载的“昭君出塞”背景,大抵如此。

传奇不?一点儿也不,寻常赐婚罢了,连和亲都不像。

历史上的和亲,通常带有一定的屈辱感,用女人换和平,即意味着真刀真枪干不过人家,说起来也是没脸。

“昭君出塞”则不同,其时匈奴经历了“五单于争立”的窝里斗,国力早已江河日下;而汉元帝坐享“昭宣中兴”之成果,建昭三年(前36年)在西域又灭了郅支单于,朝野集体牛哄哄的,呼韩邪却是抱着“且喜且惧”的心态来的,哪有和亲的必要?然则王昭君的故事还是名动青史,成了传奇,这又是为何?
如果正本清源的话,也不难解释。

史家虚构,一也。

我个人总结为“心生‘悲怨’犹可信,画工所误实无稽”。

心生“悲怨”说,出自《后汉书·南匈奴传》,大意是说,王昭君入宫多年,见不到皇帝,心里有气很
生活常识分享。

王昭君出塞背后的故事

王昭君出塞背后的故事

王昭君出塞背后的故事王昭君出塞是为汉朝的“假公主”,当时汉朝与匈奴双方关系已经较好,加之匈奴王韩邪单于来中原,欲与汉和亲来维持双方和平局面。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王昭君出塞背后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昭君出塞背后的故事当时吕后只有一个女儿,且吕后心疼女儿远嫁塞外,便想着挑一个宗亲的女儿去和亲。

但是当时皇上想着宗亲的女儿假冒公主怕被韩邪单于发现,于是想着当时广纳的宫女很多是未曾谋面的,因此便想着从里面挑一个宫女送给韩邪单于。

于是后宫便传开了这个消息,很多人因要远嫁塞外而放弃这个出宫机会,而王昭君不想老死宫中,便主动提出要去。

其中还有一个小传说是,皇帝想着从当时画像中选一个不是很美的宫女送给韩邪单于,于是选中了王昭君画像,因为当时王昭君与当时为皇帝后宫选妃作画的毛延寿有矛盾,于是他便不想她好,将她画的不真实,没有表现绝美的容颜。

于是便发生了在朝廷上汉元帝看见容貌绝佳的王昭君要远嫁塞外,当下心痛不已,在她出嫁后便杀了当时的画师毛延寿。

且说韩邪单于看见犹如天仙下凡的王昭君更是心动不已,因此还向汉元帝发誓绝不侵犯中原,只要他在就会保证双方友好相处。

王昭君出塞和亲使得匈奴和汉朝双方达成了数十年的友好关系,也为中原统一奠定了基础。

只是一代美人最后消逝于塞外不免令人感人惋惜。

王昭君怎么死的王昭君本为汉元帝后宫妃子,后出塞和亲,为汉匈双方和平作出巨大贡献。

且出塞后向匈奴人民传播汉文化,使落后的匈奴发展,最后逝世在那塞外,资料关于昭君怎么死的和死的地方并没有详细记载。

于是后人便根据历史记载和当时的事件进行推断,推断昭君是怎么逝世的。

当时昭君出塞和亲,所幸单于呼韩邪对昭君很是疼爱,他们两个年龄相差了二十岁,且匈奴内部混乱,矛盾剧增,呼韩邪便长期在战争中度过,身体劳损之大,幸得汉军援助,得以控制住整个匈奴,因而呼韩邪身体落下病根,他们结婚没几年便逝世。

当时昭君欲回中原不得,也向汉朝上书回乡之愿却以“从胡俗”之令留下,便只能遵循他们的习俗,嫁给丈夫的大儿子也就是自己的继子为妻。

王昭君出塞真实原因

王昭君出塞真实原因

王昭君出塞真实原因王昭君出塞这个故事流传千古,两千余年来,王昭君在民间传说中都被当作汉匈两族友好的象征。

但是昭君出塞真的是和亲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王昭君出塞真实原因,希望能帮到你王昭君出塞的真实原因王昭君,原名王嫱,字昭君,她是汉元帝时期的宫女,是汉朝时期的美女,因此她给后人留下的大无私的精神,又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汉元帝时期,匈奴呼韩邪单于主动提出要和西汉和亲,此时身为宫女的王昭君听到消息后,主动上书自愿出塞。

这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

汉元帝在时期,是汉朝比较繁盛时期,而且此时的匈奴国内部却发生了分崩离析,匈奴最糟糕的时候,居然有五个单于在互相攻伐!导致最后剩下了两个单于,分别是郅支单于和他的弟弟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连续两年来到汉朝首都觐见汉宣帝,并且明确说明以后他的部落将忠诚于汉朝,还好汉朝联合起来对付他的哥哥郅支。

郅支单于得知结果后,迅速把自己的部落转往今天的伊犁河流域一带发展。

汉元帝建昭三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两人假传圣旨出兵,在康居诛斩郅支单于呼韩邪单于遂统治了匈奴全境。

这个时候,呼韩邪单于喜忧参半。

喜的是匈奴全境都是自己的了,忧的是汉朝国力如此强盛,担心有一天自己也会走郅支单于的老路,甚至被杀。

因此,汉元帝竟宁元年,呼韩邪单于又一次入朝觐见,此次觐见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意思是说,他以汉朝的女婿自居,也就是说原因做上门女婿,这可是从来没有的,以前双方的关系都是对等的。

可见当时汉朝的实力确实很强大,以至于匈奴才沦落到如此屈辱的地步。

这又表明了这次和亲迥异于此前的任何一次和亲模式。

从汉朝开国以来,甚至是汉武帝在位时期,匈奴也一直是汉政权的一块心病。

开国之初,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在位第七年,刘邦亲自带兵征伐匈奴,结果刘邦被匈奴围困七天七夜,险些丧命,逃离后,刘邦只好答应和匈奴和亲。

因此汉朝就开启了和亲模式,这种模式也是汉朝不得已的妥协行为,以求换取短暂的安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独家王昭君出塞和亲背后的三大谜团
导语:王昭君的事迹,在《汉书》、《后汉书》等正史中都有记载。

然而,在长达六十余年汉匈和亲期间,众多担负“和亲”重任的汉宗室公主无一在历史
王昭君的事迹,在《汉书》、《后汉书》等正史中都有记载。

然而,在长达六十余年汉匈和亲期间,众多担负“和亲”重任的汉宗室公主无一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与之形成对照的则是身份不如宗室公主尊贵的王昭君的事迹却均史有详载,而且衍生了许多新的故事。

究其原因,是昭君的低微身份格外引起一般民众的同情与关切,加上各种民间文艺、野史小说的流传,文人墨客也便多对她进行描述、吟咏、赞叹,使王昭君的事迹广为流传。

所以其离奇的遭遇,留给后世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

《汉书·匈奴传》所载昭君和亲事迹尚属简单实录,《后汉书·南匈奴传》就已经增添了诸如“昭君字嫱,南郡人也。

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

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生二子。

及呼韩邪死,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补充记载了昭君自动求行和元帝为昭君的美丽所动“意欲留之”等故事性情节。

再至乐府诗人笔下,则出现了“图画失天真,容华坐误人。

君恩不可再,妾命在和亲”;“汉道初全盛,朝廷足武臣。

何须薄命妾,辛苦远和亲”等所谓“昭君怨”、“昭君叹”之类的歌咏之作。

除了《汉书》、《琴操》、《西京杂记》、《乐府古题要解》等典籍,对王昭君的事迹有详细的记载外,历代诗人词客为王昭君写的诗词,就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