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阅读理解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他的散文,不少为传记和怀人之作,文字清 丽、淡雅,别具一格。他记述人物很有特点, 善于撷取一、二个或几个印象鲜明的生活片 断来刻画人物。 ——苏振元
政治活动家 启蒙思想家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
资产阶级宣传家
教育家
文学家
不同寻常的宽容——最能开人眼界的当首推任公为 北京协和医院辩护之举。1926年初,任公患有尿血症, 协和医师诊断为右肾有肿瘤,建议割除。挨刀之后,方 知右肾完好无损,割除之后,尿血依然未止。梁氏家属 为之气愤,舆论矛头直逼协和。但在任公看来,医师并 非有意为之,医疗事故无法绝对避免,加之协和乃美国 人创办之医院,那是科学的象征,不能因为自己的手术 失误而使国人怀疑科学,让守旧者找到口实。是他坦然 忍受事故,劝慰家人,还以《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为题 撰文,站在协和一边,\"敬告相爱的亲友们,千万不必 为我忧虑\",一场非同小可的医疗事故所引起的风波得 以化解为零。
生字词
戊(wù )戌(xū) 叱咤(à n) 激亢(kà ng) 箜(kōng)篌(hó u) 酣(hān)畅 蓟(jì )北 博闻强识: 博闻强记: 叱咤风云:
明确本文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 简述演讲的背景 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这次演讲 第三部分(10) 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
语言特点:本文的语言简练、传神。 如形貌描写着墨不多。既写实相,又 写身材,蕴意丰富;既遵循人物特点, 又略有夸张,使人物的外貌和内在精 神跃然纸上。
拓展写作:
请模仿本文写人手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老师。 要求: 1.抓住细节,突出特征; 2.语言简洁,描写生动; 3.不出现老师的姓名、学科; 4.完成后左右同学交换推荐,本人朗 读,其他同学辨别是哪位老师,看谁写得最 像。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 细小动作,往往是最真实的,是最能反映一 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的。摄取细小动作, 对塑造人物形象往往能起到滴水见海的神奇 效果哦! 古人云“言为心声”,有时塑造人物只 选其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 袒露他的内心世界。曹操一句“燕雀安知鸿 鹄之志哉”写出了他的伟大志向。项羽见到 秦始皇出游的仪仗时说,“彼可取而代也”。 刘邦则说,“大丈夫当如此也。”一个霸气、 痛快、直接;一个更有力度、更加深刻。
主题:
• 通过记梁启超的一次演讲来突出他幽默风趣、沉 着睿智、忧国忧民的性格特征。 • 表现他的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学子们对他的敬仰和 赞美之情。
评价提升 学习作文
本文记叙了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但又不止于叙事,而是在对事件的描 述中融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 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 完美地展示了梁任公有学问有文采有 热心肠的学者形象。我们要学会这种 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作者:梁启超
梁启超
• (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 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茶坑村人,是中 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 家、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 的文化巨匠之称,他的一生,经历了晚 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包括了 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 四岁便在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有 “神童”之称,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 岁考中举人,1890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 求学于万木草堂,接受维新变法思想。
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 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 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 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 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 胜三分。”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6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6篇)篇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而又饱含深情的记人叙事的散文。
本文通过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作为学者的梁任公先生独特的魅力和崇高的品质。
文章篇幅短小,辞约意丰,对任公的敬仰之情化于叙述描写之中。
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中间讲述梁任公演讲的过程,结尾评价梁启超,期间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文章似浅实深,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厚的文化韵味。
二、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第三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
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
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
据此,我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三维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文章典雅、隽永而朴实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悟梁任公的真性情和爱国情怀,唤起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散文这一文学体裁已比较熟悉,文章结构的把握,线索的梳理及作者情感的体会都不是难事。
不过由于学生缺少一定的文学积淀,任公演讲中引用的诗句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任公忧国忧民的情怀不易被学生所体察。
不过,如果课堂上学生的知识积累被调动,爱国情感被触发,他们定会对梁任公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本文重点放在对先生演讲中旁征博引的诗句的理解上,以此来体会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难点在《箜篌引》的理解和赏析上。
同学们这首诗比较陌生。
因此,我引导学生先学习《桃花扇》、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初步领会梁任公的爱国情怀,再结合任公的经历进一步赏析《箜篌引》,这样就相对容易了。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因为这是体察人物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
关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案设计(通用6篇)

关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案设计(通用6篇)关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案设计(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学常识识记字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同时把他们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个世纪初,正当我们华夏处于孱弱挨打时,有一位先驱满怀豪情与希望地说出了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壮语,他是谁?(梁启超)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领略大师演讲风采。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听写并注意加点字的字音:迥乎不同短小精悍博闻强记手舞足蹈精彩分呈淋漓尽致无人问津莅临叱咤风云酣畅拭泪2、让学生简介梁启超和梁实秋(学生介绍之后课件展示):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送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
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浙江余杭人。
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
1923年留学美国。
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
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
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启超在徐志摩、陆小曼婚礼上的训词: 志摩、小曼皆为过来人,希望勿再作过 来人。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 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 致离婚再娶……陆小曼!你要认真做人,你 要尽妇道之职。你今后不可以妨害徐志摩的 事业……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 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 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 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 话。但是他们却没有给作者 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 超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 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 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 内容: 丰富有趣(博闻强识 学识丰富) 表情: 成为表演 (感情丰沛) 肖像: 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步履稳健 风神潇洒 光芒四射 (潇洒自信) 语言: 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 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梁启超的子女:
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 1、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诗词研究专家。 2、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 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 3、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 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 4、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 校官,因病早殇。 5、 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6、梁思达(1912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7、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 8、梁思宁(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 9、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解读

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解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作家梁实秋在听完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后所作的一篇著作。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解读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自1919年至1929年,晚年的梁启超告别了官场,远离了政治,除了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讲学和开展一些有限的文化活动外,大部分时间在天津的饮冰室著书立说。
]大约在民国十年①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①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①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②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①戊戌政变:慈禧太后发动的推翻戊戌新政的宫廷政变。
1898年,即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戊戌年六月十一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推行变法,引起顽固派的忌恨。
十五日,慈禧太后将支持变法的帝党翁同稣开缺回籍,并命荣禄署直隶总督。
九月二十日,维新派被袁世凯出卖。
二十一日凌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旋又捕杀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等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通辑康有为、梁启超,罢免维新派官员陈宝箴、江标、黄遵宪等数十人,废除光绪帝颁布的新政诏令。
戊戌变法失败。
②云南起义: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伪造民意,宣布接受帝位,改次年为洪宪元年。
12月25日梁启超联络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在云南通电反对,组织“护国军”讨袁,次年出兵四川、贵州和两广,时称护国之役,又称云南起义。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
作者先以梁任公的政治声望来衬托他的学术声望,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及原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及原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作家梁实秋在听完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后所作的一篇著作。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收录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范文以及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2.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优秀的性格、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难点: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学生活动设计】本文虽说语言风趣而又带情感地刻画出了梁任公的个性,但要让学生有深切体会必须细细品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
所以应先让学生默读感知人物形象,再圈点筛选主要段落语句,进行讨论评析,了解梁启超的讲演特点及其性格特征。
最后让学生表演性范读,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性情。
讲授结束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用具】生字词卡片投影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有听演讲的经历吗?大家能从演讲中看出演讲者的性格特点吗?梁实秋就可以做到,他从梁任公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活画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学能为老师介绍以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 公车上书)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原名:梁治华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作品:《雅舍小品》(续集) 《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3、七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查字典解决不确定的字词读音,并思考:A 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B 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1)齐读生字词戊(wù)戌(xū) 叱咤(zhà) 莅(lì)临迥(jiǒng)异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kōng)篌(hóu) 酣(hān)畅蓟(jì)北(2)回答思考问题A 明确:音容笑貌学者风度B 明确:深刻印象从课文中找原句①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拓展延伸,读写并行 拓展延伸,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 (三)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 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 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 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 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鲁迅《藤野先生》 (鲁迅《藤野先生》)
(七)自主探究,深入开掘 自主探究,
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 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互相 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提出本小组的疑难问题在全 班交流, 班交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出代表 性的问题, 性的问题,在全班范围内开展自主探究 活动。 活动。
(七)自主探究,深入开掘 自主探究,
梁启超在演讲《 梁启超在演讲《中国韵文里头所表 现的情感》时引证了许多韵文作品, 现的情感》时引证了许多韵文作品,为 什么讲到孙尚任的《桃花扇》 什么讲到孙尚任的《桃花扇》和杜甫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会出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会出现“痛 哭流涕” 张口大笑” 哭流涕”和“张口大笑”这样大悲大喜 的情绪变化呢? 备用问题) 的情绪变化呢? ( 备用问题)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导入语(略) 导入语(
口诵心惟,初步感知 口诵心惟,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一读 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自由朗读课文 二读:“我爱诵读” 二读 “我爱诵读” 暑期特别节目将在中央电 视台《子午书简》栏目进行, 视台《子午书简》栏目进行,和以往节目不 同的是, 同的是,这次不是邀请朗诵专家为观众朗读 文章, 文章,而是请普通大众到央视荧屏上去朗读 中国文化经典作品。如果你有幸入选, 中国文化经典作品。如果你有幸入选,并被 指定诵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指定诵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你 会怎样朗读这篇追思故人的作品呢? 会怎样朗读这篇追思故人的作品呢?
2、 烘托之美 、 4、 语言之美 、
(六)拓展延伸,读写并行 拓展延伸,
★朗读下面的语段,体会写人的妙处,然后用类似的 朗读下面的语段,体会写人的妙处, 方法写一个片段,刻画一个你熟悉的人物, 方法写一个片段,刻画一个你熟悉的人物,表现这 个人物的某一种个性。 个人物的某一种个性。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 (一)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 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 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 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 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 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 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魏巍《我的老师》 (魏巍《我的老师》)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关键词: 教法关键词:引导 激励 唤醒 学法关键词: 学法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这篇课文朴实而高雅,简约而丰厚, 这篇课文朴实而高雅,简约而丰厚, 韵味无穷,耐人咀嚼。 韵味无穷,耐人咀嚼。但是初次读来给 人一览无余的浅白感觉。 人一览无余的浅白感觉。因此要让学生 有深切的体会就必须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有深切的体会就必须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尤其不宜放过文中的细节。 尤其不宜放过文中的细节。
(六)拓展延伸,读写并行 拓展延伸,
金岳林先生)讲着讲着, (四)他(金岳林先生)讲着讲着,忽 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 然停下来: 对不起, 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 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一个 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汪曾祺《金岳林先生》) 汪曾祺《金岳林先生》
(八)课堂总结
思考并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梁启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梁启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梁实秋是怎样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 梁实秋是怎样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 学习这篇文章后, 学习这篇文章后,你最大的收获是 什么? 什么?
四、说备课体会
1、关于课堂教学设计。 、关于课堂教学设计。 2、关于学习方式的变革。 、关于学习方式的变革。 3、关于语文意识。 、关于语文意识。 4、关于生本意识。 、关于生本意识。 5、关于教师的作用。 、关于教师的作用。
三、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利用工具书,并结合具体语境,掌握重难 、利用工具书,并结合具体语境, 点字词。 点字词。 2、课外借助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搜集梁启 、课外借助图书馆、 超和梁实秋的事迹,了解二梁其人其文。 超和梁实秋的事迹,了解二梁其人其文。 3、课外借助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搜集孔尚 、课外借助图书馆、 桃花扇》 特别是第十三《哭主》 任《桃花扇》(特别是第十三《哭主》)和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资料,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资料,了解这 些作品的思想感情。 些作品的思想感情。
(五)圈点批注,品文品人 圈点批注,
提问:文章中哪些地方让你过目不忘? 提问:文章中哪些地方让你过目不忘?哪些地方最触 动你的心灵?想想这是为什么? 动你的心灵?想想这是为什么?请在这些地方圈点 批注,要求语言简洁,体验和见解有个性色彩。 批注,要求语言简洁,体验和见解有个性色彩。
1、细节之美 、 3、对比之美 、
(三)口诵心惟,初步感知 口诵心惟,
三复述:假如你是梁实秋先生, 三复述:假如你是梁实秋先生,此时你 又回到了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台湾师范大 在校园的林阴道旁, 学。在校园的林阴道旁,你正在向你的 学生追述自己当年聆听梁启超大师演讲 的情景, 的情景,这时你会以怎样的口吻讲述这 段难忘的经历呢? 段难忘的经历呢?
(六)拓展延伸,读写并行 拓展延伸,
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 (二)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 旁边点着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 旁边点着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 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 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 往外就走。 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 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找蔡老师 不是放暑假了么? “不是放暑假了么?” 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 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 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 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 魏巍《我的老师》 (魏巍《我的老师》)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反复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反复诵 读并复述课文,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读并复述课文,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再引导 学生圈点批注,品文品人, 学生圈点批注,品文品人,借圈点批注的精 读方法来品读文本, 读方法来品读文本,以体察人物的个性和情 然后拓展延伸, 操,然后拓展延伸,借读写训练进一步体会 本文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本文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最后 鼓励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开掘文本 学生进一步开掘文本, 鼓励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开掘文本,培养自主 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
(要求大家认真倾听同学的朗读和复述, 要求大家认真倾听同学的朗读和复述, 然后稍加品评。) 然后稍加品评。)
(四)解读题目,整体把握 解读题目,
文眼
动人
中心句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 几人? 几人? 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2段)简述演讲背景 段 第二部分(3—9段)描写演讲情景 段 第三部分(第10段)评价演讲人物 段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
课题: 课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作者: 作者:梁实秋
说课 邵阳市一中 邓可成
一、说教材
★写作背景 ★作品内容 ★编排意图 ★教学目标
梁实秋
教学目标
学习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来品读文本的妙处。 学习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来品读文本的妙处。 学习运用细节描写、 学习运用细节描写、侧面烘托和对比映衬的 方法来刻画人物个性。 方法来刻画人物个性。 体会梁启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梁实秋对老师 的崇敬之情。 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