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器计算 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二课时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课件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二课时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课件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运算键
与其他键配合执行第二功能
示例
28+42.5
-7.2-10
按键顺序
2
8
+
+/- 7
46×(- 0.25)
4
3.6÷1.2
3
232
2
6
3
4
2
2

1
结果
5
=
70.5
0
=
-17.2
-11.5
×
+/- 0
2
5
6
÷
2
=
x2
=
1
(或 2
3
yx
=
3
2
=)
529
例1 用计算器计算:
2
(1)
(3.2 4.5) 3
(2)解:根据(1)中规律,得355×355=126 025.
温故知新
课堂导学
核心素养分层练
PART
03
核心素养分层练
让学习变的简单
1.用计算器计算,按键顺序是3,x█,3,=,显示的结果是( A )
A.27
B.9
C.6
D.3
2.用四舍五入法,把数4.803精确到百分位,得到的近似数是( B )
行0.8×103s所走的路程约是多少?
解:8×106×(0.8)×103=6.4×109(m).
答:该卫星运行0.8×103 s所走的路程约是6.4×109 m.
6.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某地区目前有耕地面积60
万公顷,如果耕地面积以每年7.5%的速度减少,那么经过8年,该地区
的耕地面积还有多少?(结果精确到0.01万公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 2 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二)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 2 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二)教案与反思

第2课时用计算器计算(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感受数学的形式美。

3.在有趣的探索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体会并掌握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和蕴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课件出示题目: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236-564=546×25=1548÷43=326+1856÷29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算器,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来探索一些算式中蕴含的规律。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题3。

2.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写在教材上。

3.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教师:将下面两题分别和第一题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小组内和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发现:被除数相同,除数乘2,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2,除数乘3,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3。

4.运用规律。

(1)提问:根据发现的规律,你能直接填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课件出示题目)(2)让学生独立进行填写。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填完后,引导用计算器验算。

(3)组织汇报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42页“练一练”。

让学生先用计算器算出前三题的得数,再直接填出后面几题的得数,最后引导用计算器验算所写的得数是否正确。

2.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七”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左边的算式,说说算式中的规律。

(2)根据左边算式中的规律,直接写出右边算式的得数。

(3)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素材积累】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苏教版四下数学第 2 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二)公开课教案课件课时作业课时训练

苏教版四下数学第 2 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二)公开课教案课件课时作业课时训练

第 2 课时用计算器计算(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感受数学的形式美。

3.在有趣的探索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体会并掌握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和蕴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课件出示题目: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236-564= 546×25=1548÷43= 326+1856÷29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算器,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来探索一些算式中蕴含的规律。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题3。

2.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写在教材上。

3.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教师:将下面两题分别和第一题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小组内和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发现:被除数相同,除数乘2,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2,除数乘3,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3。

4.运用规律。

(1)提问:根据发现的规律,你能直接填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课件出示题目)(2)让学生独立进行填写。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填完后,引导用计算器验算。

(3)组织汇报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42页“练一练”。

让学生先用计算器算出前三题的得数,再直接填出后面几题的得数,最后引导用计算器验算所写的得数是否正确。

2.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七”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左边的算式,说说算式中的规律。

(2)根据左边算式中的规律,直接写出右边算式的得数。

(3)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2.5 第2课时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课件(共20张PPT) 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2.5 第2课时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课件(共20张PPT) 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切换为小数格式 。
解:按键顺序为
可以按 键
解:按键顺序为
显示结果为 。
思考:刚刚例题中计算的结果是 ,若按 键,则切换为小数格式 19.16666667。这个结果是准确值吗?
这一结果显然不是准确值,而是一个近似数。
问题1:什么样的数是近似数?你能举例说明吗?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
3. 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 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2.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1.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利用科学计算器怎样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观察你的计算器面板,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可能用到哪些按键?(2)查看说明书或具体的数字试一试,检验你的判断。
通过测量、估算得到的,这些数都是近似数。
例如:
(1) 宇宙的年龄约为 138 亿年;(2) 长江长约 6 300 km;(3) 圆周率 π 约为 3.14。
很多情况下,很难取得准确数,或者不必使用准确数,而可以使用近似数。
例2 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1) 某歌星在体育馆举办音乐会,大约有一万二千人参加; ( )(2) 检查一双没洗过的手,发现约有各种细菌 800000 万个; ( )(3) 小明家里养了 5 只鸡; ( )(4)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数估计是 14.12 亿。 ( )
2.5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2课时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七年级上册数学(北师版)
1.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2. 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会按要求取近似数。3. 通过学习近似数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重点: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难点: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

2.5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2课时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课件)-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4)

2.5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2课时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课件)-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4)
4
4

解:不正确,错误原因是没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运算,乘除混合运
算应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正确解法:
3
4
15 ( 4) 15 ( 4) 80
4
3
4.与同伴玩“24点”游戏,并将你在游戏中积累的经验写成小短文。
解:(2)由(1)知原轴的范围是2.595 m≤ x <2.605 m,2.56与
2.62均不在此范围内,故我认为小王加工的车轴不合格.
课堂小结
计算器的按键方法
1.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
2. 近似数
在许多情况下,很难
取得_______,或者
准确数
不必使用________,
准确数
而可以使用______
1cm3,并将你的结果与商标上的数据进行比较。
以330 mL的易拉罐为例,
底面半径约为3.3 cm,高约为11.5 cm。
列算式为 π×3.32×11.5,计算结果为 393.237 9cm3,
约等于393 mL。
计算所得结果大于330 mL。
(2)近似数的产生大致有哪些情形?
①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所得的数据;
AC 键的功能是(
C )
A. 开启计算器
B. 关闭计算器
C. 清除全部内容或清除刚输入的内容
D. 计算乘方
知识点2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 [2024烟台期中]用计算器求0.25×12,按键正确的是
(
A
)
A.
0
.
2
5
×
1
2
B.
2
.
5
×
1
2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2课时 用计算机计算(二)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2课时 用计算机计算(二)课件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 商就等于原来算式的商乘几。
第八页,共九页。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用计算器探索 一些算式中的规律。计算器在规律探 索、规律验证的过程中,为我们提供 了很大帮助。数学算式中蕴含着许多
规律,我们要乐于观察,还要善于观察。
第九页,共九页。
练一练
先用计算器算出前三题的得数,再直接填出后面几题的得
数,并用计算器验算
111111÷37037= 3
222222÷37037= 6
333333÷37037= 9
444444÷37037= 12
555555÷37037=
666666÷37037=
999999÷37037=
15 18
27
第七页,共九页。
感受数学的形式美。
3.在有趣的探索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
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 的体验。
第三页,共九页。
用26640分别除以11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2和333,商各是多少?用计
算器算一算。
26640÷111=
26640÷222= 26642÷333=
将下面两题分别 和第一题比较, 你有什么发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2课时 用计算机计算(二)课件
科 目:数学 适用版本:苏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数学
数学
第一页,共九页。
四 用计算机计算
第2课时 用计算机计算(二)
第二页,共九页。
课时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巩固计算器的
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
第四页,共九页。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 2 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二) 优质教案.doc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 2 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二) 优质教案.doc

第 2 课时用计算器计算(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感受数学的形式美。

3.在有趣的探索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体会并掌握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和蕴含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课件出示题目: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236-564= 546×25=1548÷43= 326+1856÷29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算器,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来探索一些算式中蕴含的规律。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题3。

2.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写在教材上。

3.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教师:将下面两题分别和第一题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小组内和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发现:被除数相同,除数乘2,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2,除数乘3,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3。

4.运用规律。

(1)提问:根据发现的规律,你能直接填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课件出示题目)(2)让学生独立进行填写。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填完后,引导用计算器验算。

(3)组织汇报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42页“练一练”。

让学生先用计算器算出前三题的得数,再直接填出后面几题的得数,最后引导用计算器验算所写的得数是否正确。

2.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七”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左边的算式,说说算式中的规律。

(2)根据左边算式中的规律,直接写出右边算式的得数。

(3)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第二课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第二课时

i 10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 •进一步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方法。

【活动方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 •探索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的简便算法,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2 •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方法的意识。

【活动方案】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调整与改进活动一:解一解,想一想。

例:篮球的单价是50元,王老师有900元,可以买多少个?1. 独立计算、探索2. 小组内交流:这题中的被除数和除数都有什么特点?怎样可以使计算简便些?3. 汇报展示。

活动二:做一做,议一议。

如果把上面例题的单价降为40元,王老师的900元可以买多少个,还剩多少元?1. 独立列式,并尝试用简便方法计算;住验算哟7^32. 小组内交流。

3. 汇报展示。

一、导入新课1、出示题目根据450* 30=15,直接写岀下面各题的商。

45 * 3= 900 * 60= 150 * 10=学生各自写商,指明回答。

提问:做这三题时怎么想的?根据呢?2、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把一些比较复杂的除法计算转化成简单的除法计算,使计算简便。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种简便计算的方法。

二、活动一:解一解,想一想。

1、出示例题。

学生读题后,教师指名列岀算式。

观察900* 50,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想计算简便些又使商不变?学生讨论、交流后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有0,可把它们同时除以10再计算。

自主列竖式。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在竖式上怎么办?在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各划去一个0。

试着说计算过程,并写下来。

为什么只划一个0 ?被除数末尾的俩个0 都划去行吗?小组讨论。

用刚才的方法算一遍。

三、活动二:做一做,议一议。

现在如果篮球的,单价降为40元,王老师的900元可以买多少个,还剩多少元?你会算吗?学生独立列式,并尝试自己用简便方法计算,指名板演。

U共同看板演的算式,指式中余下的“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计算器计算(2)
主备教师: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2——10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用计算
器计算两步计算式题。
2、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
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
兴趣,感受使用计算器在人类生活与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学会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324+418 2600-1284 165×182
816÷ 68 784+365-493 343×725÷175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2)按运算顺序操作。
含有哪两则运算?运算顺序是什么?能不能像做上面两题那样从
左往右连续按键计算呢?想一想该怎么操作?小组讨论怎样操作。指
名汇报操作方法。师生共同总结操作方法,边操作边谈话:在用计算
器计算这道题时,一般先要按照运算顺序。
(3)用科学计算器按书写顺序操作2、教学“试一试”。
(1)提问:这两题各含有哪有两则运算?你能具体说一说每题
的运算顺序吗?你认为这两题可不可以连续按键操作?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3)集体订正。
3、总结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的方法。
提问:用一般计算器计算例题和试一试的两道题,计算方法有什
么不同?为什么不同?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应该怎样操作?先在
小组内讨论,再在班内交流。
三、组织练习,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2)集体订正。
(3)提问:哪几题你是连续按键计算的?第3行的两道题能不能
连续按键计算。如果连续按键,说一说你的运算顺序,并说一说这样
运算的根据。
2、“想想做做”第2题。
(1) 学生分组练习,求出平均身高。
(2)在学生求出平均身高后,引导学生讨论:还可以提出什么
问题?如果有必要,可以借助计算器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142857”这个数,有什么有趣的特点?
(2)学生分组计算。
(3)分组讨论:观察各题你有什么发现?
4、“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个人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