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饮食礼仪:藏天藏韵话藏餐-节日庆典模板
藏族节日习俗和饮食宗教信仰

藏族节日习俗和饮食宗教信仰推荐文章傣族的节日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热度:仡佬族的饮食习俗和宗教信仰热度:达斡尔族宗教信仰和节日习俗热度:少数民族怒族节日婚俗和宗教信仰热度:苗族的宗教节日和美食服饰特点热度:藏族主要是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
你知道藏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吗?接下来,店铺跟你分享藏族节日习俗和饮食宗教信仰。
藏族的节日习俗藏族风俗:节日转山会转山会是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
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
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
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
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
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
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
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
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藏族风俗:采花节采花节是舟曲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
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
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
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
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
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藏族风俗:黄藏历元旦藏族称新年为“洛萨”。
藏历年古时曾以麦熟为岁首或麦收为岁首,是在夏秋季。
据记载,公元前1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历法,它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
公元7世纪,唐朝文成、金成两位公主先后入藏成婚结盟,带来内地的历法。
此后,藏族古历法与汉历、印度历法相结合,到元代时形成了天干、地支、五行合为一体的独特的历法。
大约十三世纪元代的萨迦王朝时定为藏历元月一日为新岁起始,沿袭至今。
藏族节日繁多,其中最为隆重、最具有全民族意义的要数藏历新年。
藏族民俗课件ppt

02
文化背景
藏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这里有着独特的 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孕育了独具பைடு நூலகம்色的藏族文化。
03
课件结构
本课件将按照藏族民俗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类介绍,并配 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藏 族民俗。
目的和目标
目的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使学习者对 藏族民俗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 对藏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促进 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
旅游开发
藏族民俗文化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 也为传播藏族文化提供了平台。
社会认同
藏族民俗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藏族民俗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传统技艺传承
通过非遗项目、民俗活动等方式,传承和保护藏 族传统技艺,如藏族歌舞、手工制品等。
吐蕃王朝的崛起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建立了吐蕃王朝,标志着藏族历史 的重要转折点。
藏族文化特色
语言文字
藏语是藏族的主要语言,拥有丰 富的方言和文字体系,同时也是
藏传佛教的宗教语言。
艺术与文学
藏族拥有独特的艺术和文学传统, 包括唐卡、壁画、雕塑、史诗等, 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和历史 文化。
介绍藏传佛教对藏族节日的影响,如 浴佛节、转山会等。
藏族艺术与工艺
绘画艺术
介绍藏族绘画的特色,如唐卡、壁画等,以及它们在宗教和生活中的作用。
工艺品
描述藏族工艺品的种类和特点,如藏毯、银饰、木雕等,并探讨它们的制作技 术和材料。
04 藏族传统建筑与居住环境
藏族传统建筑风格
01
02
03
藏式碉楼
藏族敬酒和祭祀礼仪风俗习惯

藏族敬酒和祭祀礼仪风俗习惯藏族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文化的少数民族,在大多数藏区,每当有客人到访,都是敬茶不敬酒。
对于祭祀仪式,都有着特定的礼仪风俗。
下面一起来看看藏族敬酒和祭祀的礼仪介绍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藏族敬酒的礼仪风俗藏族敬酒的礼仪风俗凡是人们欢聚,必须饮酒唱歌。
婚礼称为“羌萨”,直译为“喝酒的地方”,与内地的喝喜酒是一个意思。
婴儿降生、孩子上学、新房落成,照例都要饮酒庆贺。
人死后一周年之际,邻居亲友也要欢聚一堂,祝贺死者投胎转世,重新降生。
至于藏历新年,大小节日,喝酒唱歌,更是绝对少不了的。
藏族敬酒的礼仪风俗,人们慢慢地饮酒.悠悠地唱歌;喝酒喝得似醉非醉,唱歌唱得如梦如痴,如此这般,便达到了人生快乐的境界。
扎西德勒!西藏人最看重喝酒,最喜欢敬酒,敬酒必须有敬酒歌。
有一首酒歌这样唱道:酒,不要催快喝快喝,喝酒跟饮驴不一样;歌,不要催快唱快唱,唱歌跟吵架不一样;舞,不要催快跳快跳,跳舞跟打铁不一样。
喝酒不唱歌,跟毛驴饮水差不多。
在过去的年代,藏族敬酒的礼仪风俗,僧俗官员冬天请客,夏日园林休闲,都要请几为称为“冲雄玛”的敬酒女子,一边给宾客敬酒,一边唱酒歌,有点像今天节日庆典的主持人。
她们照例要打扮成雍容华贵的贵族女子模样,头戴用珍珠、松石、珊瑚、玛瑙装饰的珠冠,胸配金玉制作的嘎乌佛盒,长长的耳坠垂到双肩,身着彩缎藏袍、彩绸衬衫,腰系彩色围裙,脚蹬彩色藏靴。
她们往往都有爽朗的性格,娇好的身材,特别是有着甜美的歌喉,不但善于唱酒歌酒曲,还能清唱藏戏,藏戏的曲调悠扬高亢,热烈深情,一人引领,众人相和,使酒宴洋溢在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中。
即使在当代,各种娱乐聚会,往往邀请两三位能歌善舞的女性,出面敬酒和唱劝酒歌,聚会才会热烈欢快,圆满吉庆。
酒宴最重要的是排坐次。
过去的年代,人的尊卑长幼区分非常严格,现在已不怎么讲究了,但每次酒宴,坐次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
酒宴一般分为首席、次席、末席三个档次。
坐在首席的人,大都是年高的长者或尊贵的客人,陪坐末席的,往往是年纪最小、辈分最低的人。
藏族饮食礼仪

藏族饮食礼仪藏族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的民族。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藏族饮食礼仪,希望大家喜欢!更多资讯尽在饮食礼仪栏目!一、藏餐的起源藏族人民世代居住、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即今天的西藏自治区及青海、四川、云南及甘肃的一部分地区。
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藏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孕育出了独具风格的餐饮文化。
二、藏餐的原料1、糌粑糌粑是藏族的主食,其原料为青稞或豌豆炒熟之后磨成的面粉。
糌粑营养丰富、味香耐饥、携带方便且易于保存。
一般分为“乃糌”(青稞糌粑)、“散细”(去皮豌豆炒熟磨成)、“散玛”(豌豆糌粑)、“白散”(青稞和豌豆混合磨成)四种。
2、酥油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其营养价值非常高,食用后能耐寒耐饥。
酥油这种高热量的食物可以帮助藏民抵抗低温的。
酥油提炼出来之后与砖茶一起熬制,就可打出酽酽的酥油茶。
3、牛羊肉牛羊肉是藏式肴馔中的重要原料。
藏餐中的牛肉以高原牦牛肉为主,而羊肉大多是绵羊肉。
藏餐中的肉类肉色鲜红,肉质细嫩,味美可口,低脂肪,高蛋白。
人们常说的风干肉,指的就是风干牛羊肉。
三、藏餐的独特制作方法藏餐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如煮、烤、蒸、炒、炖等。
较为独特的食品有:1、“夏卜钦”(生肉酱):选用无油牛肉(比如牦牛后腿上的肉,没有脂肪为佳)为原料,将其剁成酱拌上辣椒酱,放入少许花椒、盐水及野蒜末,味道鲜美。
2、“卓玛哲丝”(人参果饭):是一独特的食品,除了平日的餐桌之外,过年喜庆典礼等都少不了它,因为它象征着吉祥。
四、藏族饮食习俗1、藏民的主食(1)农区:主要的食品是青稞、小麦、玉米、土豆和其他杂粮;饮用酥油茶、青稞酒。
一般为一日三餐,农忙时为四至五餐。
(2)牧区:奶类、肉类和糌粑是牧民主要食品。
面粉、大米只是偶尔吃一点儿,蔬菜和水果就更少了。
牧民们最喜欢吃的莫过于“手抓肉”,主要饮料为奶茶,饭后多饮酸奶。
基本为一日三餐。
牧区很少产酒,故所饮白酒主要从外地购来。
(3)城区:居民除食用糌粑、酥油外,还常吃大米、白面及蔬菜。
藏族的饮食文化礼仪

藏族的饮食文化礼仪藏族的饮食文化礼仪藏族的饮食文化礼仪:主食和节日活动藏族牧区以牛羊肉为主食,常食用的乳制品有酸奶和奶渣。
主饮品以酥油茶为主,辅之以清茶、奶茶。
节日时饮青稞酒,几乎不饮白酒,啤酒在城镇较为流行。
一般日饮5次茶,即早茶、上午茶、中午茶、晚茶、睡前茶。
夏季或农牧忙的时节,也会吃4顿饭。
喝早茶时抓点糌粑,加上些细奶渣;中午抓糌粑,外加酸奶、肉丁汤或手抓肉;晚上大多食各种粥。
藏族人非常好客,客人的时候,或节日、宗教活动、结婚、赛马,在牧区甚至春天听到第一声鸟呜、第一次春雷等场合,人们都会尽可能丰盛的家宴一次。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的饮食已是极为丰富。
糌粑曾是藏族的主食,形似内地的炒面,原料以青棵为主。
做法是选好青稞或豌豆、燕麦后淘净,晾干,炒熟,磨成面粉,磨好后称为糌粑面,磨得越细越好。
吃糌粑时,根据各自爱好,还可以放些奶渣或白糖,然后加酥油茶或清茶,中指按逆时针方向反复揉拌均匀,再用手捏成团状,直接用手往口里送。
也有用青稞酒调糌粑的,做出的“粑”甘甜醇香,别有风味。
藏族同胞以肉食为主,农牧区的蔬菜、水果很少,所缺的维生素多由茶叶来补充。
酥油茶其味道浓厚,可以压住酥油、牛奶的膻味。
酥油茶的主要原料是酥油、牛奶和盐。
将这些原料放入酥油桶,再将茶水煮至呈红色后倒入,搅动使其充分交融后,一桶喷香的酥油茶就制成了。
酥油茶必须倒入一把大壶,并放在微火上保温。
酥油茶营养丰富,喝习惯了就会觉得醇香美味。
按藏家规矩,饮用酥油茶需用细瓷小碗,主人给你倒上的'酥油茶走时最好喝尽,否则就是对主人的不尊重。
你不想再喝了,只须将茶碗用手掌盖住就行了。
藏族的饮食文化礼仪:主食特色众所周知,牛羊肉是草原牧民擅长烹饪的食物,其中手抓羊肉色、香、味、形具全。
手抓羊肉一般选用膘肥肉嫩的大羯羊,就地宰杀,剥皮入锅,开锅后立即捞出。
火候以开锅肉为宜,肉赤膘白,肥而不膻,吃起来又鲜又嫩,十分可口。
餐具只用藏刀,将羊肉割下后手抓食用,所以称为手抓羊肉。
西藏春节晚餐传统盛宴

西藏春节晚餐传统盛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
而在西藏地区,春节的庆祝活动也是格外隆重。
除了热闹的舞狮和舞龙,丰盛的春节晚餐也是西藏人家庭团聚和共度新年的重要环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你揭开西藏春节晚餐传统盛宴的面纱。
一、餐具礼仪春节晚餐在西藏被称为"乖乖",它通常在除夕夜举行。
在准备晚餐之前,西藏家庭会将餐具进行精心的准备。
餐具一般由白瓷盘、杯故、茶盖和饭碗组成。
在排列餐具时,西藏人会按照家族中的长幼顺序进行摆放,以表示尊敬和传统的家庭关系。
二、主食与汤类在西藏的春节晚餐中,主食通常是糌粑,这是一种由青稞粉制成的传统食物。
春节期间,每家每户都要做糌粑。
在准备糌粑时,西藏人会先将青稞粉加水搅拌,并用手揉成团,然后放入石锅中蒸熟。
糌粑的口感酸甜可口,是西藏人在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物。
除了糌粑,西藏春节晚餐中还会有各种美味的汤类。
例如,酸奶汤是西藏人传统的冬日汤品,它由牦牛酸奶、酥油、糌粑和食盐组成,口感浓郁,味道独特。
此外,还有骨头汤和蔬菜汤等供应,以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三、肉类和蔬菜在西藏春节晚餐中,肉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庭会准备各种肉类,如猪肉、牛肉和羊肉,并烹饪成不同的菜肴。
素食和非素食两种选择通常同时出现,以尊重家庭成员的饮食偏好。
西藏春节晚餐中的蔬菜也非常重要。
通常会使用当地新鲜的蔬菜,如青菜、豆芽、洋葱和大蒜等。
这些蔬菜不仅增添了色彩,还提供了健康和营养。
四、甜点与茶水在西藏的春节晚餐中,甜点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特别是酥油茶和糕点,是西藏人最喜欢的甜点。
酥油茶是西藏人日常生活中常饮的茶饮,在春节期间也是必不可少的。
糕点则有很多种类,如青稞糕、巧果和油炸圈等。
这些甜点不仅口感丰富,而且寓意着甜蜜和幸福。
五、团圆与传统习俗西藏春节晚餐作为一顿丰盛的盛宴,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家庭的团聚和共度新年。
在吃晚餐的同时,家人将交流家族的近况,回顾过去一年的收获和感恩。
藏式年夜饭西藏春节的味蕾享受

藏式年夜饭西藏春节的味蕾享受藏式年夜饭-西藏春节的味蕾享受西藏,一个神秘而壮丽的地方,是中国的自治区之一。
西藏人民以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和信仰而闻名于世。
而西藏春节,作为西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味蕾享受——藏式年夜饭。
藏式年夜饭是西藏春节期间全家人聚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一次丰盛的晚餐,更是家庭团聚和祈福的象征。
在这顿盛宴上,华丽的食物和丰盛的菜品交织出一幅幸福和繁荣的画面。
一、食材丰盛多样藏式年夜饭的食材讲究丰富多样,通常包括肉类、海产品、蔬菜和奶制品等。
西藏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因此肉类菜肴在年夜饭中占据重要地位。
鲜嫩的羊肉、牦牛肉和猪肉都是常见的选择。
这些肉类配以香料和传统藏式调味料,味道浓郁,回味无穷。
在海拔较高、气候炎热的南部地区,年夜饭中则更加重视海产品,比如鱼、虾以及各种贝类。
这些海鲜,新鲜美味,口感鲜嫩,给春节增添了一抹海的味道。
二、独特的烹饪方式西藏地理环境特殊,高海拔和缺氧的特点对于烹饪方式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藏式年夜饭中,炖、烤和蒸是最常见的烹饪方式。
炖菜被广泛应用于藏式年夜饭中的肉类菜肴。
将肉类与各种香料和蔬菜一同放入锅中,慢慢炖煮,使其肉质鲜嫩多汁。
特别是羊肉,炖煮后更能保留其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
烤菜是西藏传统烹饪方式中的一大特色。
辽阔的高原上,炽烈的阳光和清澈的空气,为肉类烤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藏式年夜饭上常见的烤菜有烤羊腿和烤全羊等,它们外焦里嫩,香气四溢,回味无穷。
蒸菜则是为了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更好地表现食材的口感和风味。
用小火慢慢蒸煮,让菜肴保持原本的营养和鲜香。
三、传统的摆盘艺术藏式年夜饭的特色不仅仅在于食材和烹饪方式,还体现在精致的盛器和精心的摆盘上。
藏族人民对于摆盘艺术极其重视,他们以独特的方式展示菜品,使其更具视觉艺术感。
传统的藏文化中,禁忌和吉祥的象征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摆盘时,藏族人民会用红色鲜花和吉祥纹饰来装饰盘子,传达幸福和祝福的寓意。
异域风情大气西藏印象旅游宣传画册

雍
“卓”牧场,“雍”,碧玉,“措”:湖。连起来就是“上面牧场
措
的碧玉之湖”。这是字面上对羊湖的解释,而羊湖在藏人心目当中
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
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
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 扎
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
什
伦
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 布
殊胜诸方州”。位于西藏日 寺
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该地
区最大的寺庙
拉
兴建。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宏伟,是
宫
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拉萨的藏语意为圣地,即是藏传佛教的发祥地,又是信徒
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们的朝圣之地,所以人们称为圣地拉萨。虔诚的信教徒一
萨
生的愿望就是能带上自己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三步一跪,
去朝圣,献给信仰。
羊
卓
羊卓雍措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水。羊卓雍措,“羊”:上面,
意为“吃酸奶的节日”
雪
时间:藏历7月1日开始,历时4-5天;
顿
节
来源于宗教活动
有名“藏戏节”
建筑宗教
建
牧区:帐篷,冬暖夏凉,移动方便。
筑 农区:刑如碉房,坚实稳固,结构严密,御敌防盗;
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少数信仰原始苯教。
宗 教
旅游资源
布
达
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
酥 油 茶
酥 油 茶
吐巴可谓藏族的团圆饭,一般在腊月二十九享用,类似于内地的饺子。有些面团吐巴里会包 有石子、辣椒、木炭、毛线等。每一样都有特定的含义,石子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心肠硬,毛 线表示心肠软,木炭表示心肠黑,辣椒表示嘴如刀。这是一种饮食娱乐,无论谁吃到什么, 都必须即席吐出,于是在哄堂大笑中,节日的气氛也就愈热闹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饮食礼仪:藏天藏韵话藏餐
藏餐:主要分三大类
藏餐历史悠久,极具特色。
制作藏餐的大部分原料是藏区自产的,花色品种丰富,味道各异。
藏式宴席上食品的烹制及摆席方式很多。
最古老的方法是根据客人社会地位的高低来决定采用诸如盘中敬餐、手递敬餐、餐巾敬餐、自主餐等用膳形式,还有素宴、荤宴之别。
现代在家庭和集体的庆宴上,一般也像汉式餐,摆热菜、冷菜、汤、主食及零食。
藏餐内容分主食、菜肴、汤三大类。
其主要佐料除甜食外,盐是最基本的调味品,此外,还有姜、咖喱、花椒、香菜、藏茴香、胡椒、香薷、大蒜、葱、野蒜、沙贝母、辣椒、孙粉等。
这些佐料用法各异,对不同的食物烹任有不同的佐料要求。
藏式宴席的主任、调味以及一天内的配菜都很有讲究,而且对饮食卫生的要求也很严格。
藏餐主食主要有:
“麻三”把优质糌粑、细酪粉和红糖混匀,再用融化的酥油拌成半固体状,然后放进模子里制块并用酥油装点即成。
土豆咖喱饭先把新鲜酥油化热,放人少许葱把切成块状的羊肉倒人锅里炒至半熟,加上小茴香咖喱、盐等佐料,接着将土豆煮熟剥皮切成块状放入锅里一起烧一会儿即成。
上席时先将米饭盛入高脚铜饭盒内,上面加上土豆咖喱肉。
肉包子将牛肉、板油和葱一起剁细、加上佐料。
面不发酵,直接和面而成。
蒸熟后的包子,以吃时能流出汤汁的馅为佳。
还有一种酪粉包,其馅是用细酪粉、少许豌豆粉和白糖混匀,然后用融化的酥油拌合而成的。
咪达意为命名粥。
佛教三大寺的僧侣获得格西学位时,按规定应向寺内憎众布施稠粥,以示庆贺。
它的做法是:把米饭煮成稀粥,加少许盐,再加上酥油、肉丁、红枣、杏干、葡萄干,盖紧锅盖,用小火焖上对小时,起锅时再充分搅拌即成。
主食除上述以外,还有面食油煎窝窝头、碱液和面压成的碱面条、麦片粥、肉馅饼、簿饼等等。
藏式菜肴也很丰富,其中最具有特色的有灌羊肠、羊肺。
灌肠的做法是:把米煮成半熟,加肉末、羊血及首香、盐、胡椒、野葱等佐料,拌合后灌满肠子然后煮熟冷却,再切成一节一节油炒即成。
还有灌牛肠,它的做法是用煮熟的青稞
片、牛血和牛肝、肺等内脏剁细拌合,加上佐料灌入牛肠,将它煮熟后即可食用。
灌羊肺是先用面粉做稀糊,把各种佐料磨成细粉和水成汁,加少许香油调匀,然后灌满羊肺,放入开水中煮片刻后捞出冷却,再切成片油炒即成。
在广大牧区喜欢吃血肠、肉肠、肝肠和面肠。
血肠的做法是:把切碎的肉丁、脂肪、调料和血拌匀后灌进小肠,放到开水祸里一涮两滚,不等肠内的血完全凝固就捞出,捏住两端边吃边吮,味道鲜美。
肉肠也叫油肠,用羊肠制作。
在切细的碎肉丁里加上调料,从带油大肠的细端往粗端边装边翻,装完后以慢火炖熟。
面肠是用切碎的羊油放入搅拌成糊状的面粉里再加调料灌制而成,除煮食外,还可将煮熟的面肠切成段,在火上烤着吃。
肝肠灌的是羊的肝脏碎丁,再加适量的羊油和调料煮熟,鲜美脆嫩。
羊头凉拌和牛肚凉拌是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
羊头凉伴的做法是:将羊头上的毛拔干净后煮熟,然后将内剔出来,加上喱哩粉、茴香和辣椒粉,用羊脑浆拌合印成。
牛肚凉拌做法也相似,主要是牛肚必须煮透。
还有炸牛肉、炸羊排骨、萝卜炖牛肉、银丝肉丁、烤蘑菇等等。
藏族一般禁食狗肉。
此外,驴、骡、马肉也在禁食之列。
有些僧侣、佛教徒甚至禁吃鱼肉、猪肉和蛋。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改善,与外界饮食文化的交流和人员来往频繁,藏区在菜肴烹制技术和用膳形式上已深受汉族影响,从而大大丰富了藏餐的结构与类型。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俗语说:“十里不同雨,百里不同天。
”我国地大物博,不仅形成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就是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有很大的差异。
作为长期生活在高原上的民族,藏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
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
西藏提炼酥油的方法很简单,将奶汁稍微加温,然后倒入大木桶内,来回上百次的抽打,直搅得油水分离,之后,把浮在上面的一层淡黄色的脂肪质舀起来装进皮口袋,冷却之后便成了酥油。
酥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有许多种吃法,但主要的是用于制作酥油茶。
茶叶深受藏族人民的热爱,有“酷爱饮茶的民族”一说。
鱼儿离不开水,藏族同胞离不开茶,就是藏民族与茶不可分离的渊源的真实写照,更表明了饮茶在藏族同胞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茶在西藏被加工成许多不同的品种,最常见的有酥油茶、甜茶和清茶。
在世界屋脊上,无论您是饥肠辘辘、还是精疲力竭,只要您喝上一碗酥油茶,就会浑身增添力量,顷刻间变得精力充沛、干劲倍增。
尤其在那狂风怒吼、滴水成冰的大冬天,喝上几杯酥油茶,便觉得全身温暖无比,再冷的日子也能熬过。
有人甚至说,当您身体欠佳、卧床不起时,喝上一碗浓茶,便能解毒
疗疾、消病去邪。
从海拔低的地方登上高原后,常常被那利刃般的寒风刮得肌肤绽开、脸皮皲裂,或许还会被严重的缺氧折磨得头晕、气急、心慌和呕吐,每逢此景,藏族同胞会劝您喝上几杯酥油茶,一切不良反应会逐渐消失,由此可见酥油茶的奇妙之处。
但如何学会饮茶,其中有许多学问和礼仪。
不论是远方来客,还是常来常往的友人,一踏进主人家的门,首先奉献到客人面前的就是香喷喷的酥油茶。
主人先从彩色的藏柜中取出最干净的瓷碗,摆到客人面前的茶几上,然后手捧装满酥油茶的茶壶或暖瓶,放低部位轻轻摇晃几次,倾倒在您面前的茶碗中,双手捧奉于您。
客人饮茶时,主人恭立一侧,或在几个客人中轮转。
客人喝一次,主人添一次,随喝随添,细心周到,做到碗常满、茶常温,才算尽到主人的责任。
客人饮茶不能太急太快,要轻轻吹开茶上的浮油,分饮数次,留一半左右,等主人添上才喝。
喝茶不能喝出声响,要轻轻饮啜。
喝得很急,会被主人视为没有教养,被戏称为“毛驴饮水”。
饮茶不能一饮而尽,更不能喝一碗就走,一般以三碗为最吉利。
拉萨有句谚语,一碗成仇人。
糌粑是藏族的一种重要食品,制作很简单,将青稞牗属大麦类,有白色和紫黑色两种牍晒干炒熟,磨成细面,这便成了待食的糌粑了。
糌粑的食用很简单,将糌粑放入碗中,再放少许酥油茶,用大拇指扣住碗沿,其余四指不停地转动,待酥油与糌粑拌匀便捏成小团而食。
风干肉是西藏非常有特色的一种食品。
到年底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时,将牛羊肉割成小条,挂在阴凉处,让其自然风干。
到来年二、三月份食用时,不仅肉质松脆,口味也独特,食后回味无穷。
青稞酒是用青稞酿成的度数很低的酒,藏族群众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过节必备之饮料。
青稞酒的制作工艺很独特。
先将青稞洗净煮熟,待温度稍降,便加上酒曲,用陶罐或木桶装好封闭,让其发酵,二、三天之后,加入清水盖上盖子,隔一、二天后,便成青稞酒了。
青稞酒色泽橙黄,味道酸甜,酒精成分很低,类似啤酒。
喝青稞酒讲究“三口一杯”,即先喝一口,倒满;再喝一口,再斟满;喝完第三口,斟满干一杯。
一般酒宴上,男女主人都会唱着酒歌敬酒。
盛大宴会上,有专门的敬酒女郎,她们穿着最华丽的服饰,唱着最迷人的酒歌,轮番劝饮,直到客人醉倒为止。
农区、牧区的饮食各有自己的特色。
牧区的饮食除了糌粑、面粉外,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红食”、“白食”。
“红”指肉,“白”指奶。
夏天以“白食”为主,冬天以“红食”为主。
牧区的着名小吃有手抓羊肉、烤羊肠和风干肉。
藏式的进餐非常考究。
主客各自坐在自己的厚垫上,前摆藏桌分开进食。
藏式菜肴有风干肉、奶渣糕、人参果糕、炸牛肉、辣牛肚、灌肠、灌肺、炖羊肉、炖羊头等,主食有酥油糌粑、奶渣包子、藏式包子、藏式饺子、面条、油炸面果等。
藏餐的口味讲究清淡、平和。
很多菜,除了盐巴和葱蒜,不放任何辛辣的调料,
体现了餐饮文化返璞归真的生活情调。
西藏各地城镇都有许多各种档次的藏餐馆。
这些餐馆无论是高档的还是简陋的,其装潢设计大都注意体现民族特色。
“狗蹄”木桌、铁皮火炉、“八瑞”瓷碗、藏式蒲团、吉祥图与壁画等,都体现了藏民族的精神追求。
旅游者到西藏,可以有选择地品尝一些有特色的藏餐、藏菜,如各类灌肠、青稞酒和酥油茶、牛羊手抓肉、凉拌牦牛舌、包子、糌耙、各种糕点,以及甜茶、奶茶、酸奶、烤肠、风干肉、夏坚(肉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