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评价理论及其历史演进过程中的知识观分析
教育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史

教育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史教育评价是指系统性评价教育活动和结果的过程。
它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以及为改进教育提供可靠的数据和证据。
本文将分别介绍教育评价的概念和历史发展。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了解其优劣之处的过程。
教育评价包括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涵盖了教师、学生、教育情境和教育设施等多个方面。
教育评价可被视为一种战略性的工具,目的是确定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并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从评价目的和评价要素的角度来看,教育评价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成就评价、教育机构评价等。
教学质量评价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通过对教学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得出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育水平的评价意见。
学生成就评价则是评估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成就。
而教育机构评价关注的是教育机构的质量和效益,包括机构的管理体制和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
二、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教育评价随着教育的发展而起步、发展和成熟。
下面将分别介绍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
1. 古代评估在古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都有一定的评估标准。
在中国古代,官方行政部门设置了各种考试科目,以便为担任官职的人选进行竞争评估。
在欧洲,考试和考核也早已存在。
2. 近代教育改革近代的教育改革推动了教育评价发展和进步。
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开始在学校中推广“指标教学”,并引入了计分牌和等级评定等评估工具。
20世纪初,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使教育评价具备了更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教育评价的工具、方法等也逐渐多样化。
3. 教育评价的多元化21世纪,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教育技术的应用等,教育评价变得更加多元化。
在全球范围内,保证教育公平和公正已成为教育评价的核心问题之一。
从定量评价到定性评价,从单一维度到多维度评价,从高校评价到基础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的类别众多,反映出教育评价随着社会发展而增多、变化和复杂化的趋向。
当代小学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和评价

当代小学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和评价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开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了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得目前小学教育教学领域正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而其中,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则是尤为突出和明显的,但是当前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也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为此,就教学反思现存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等略作粗浅分析探讨。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
(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案例分析学生小田,老师,家长都反映他是个“不开窍”的孩子,一道应用题,老师课堂上讲过,家长又复习过,可做起来就是错误百出,一到考试就更不行了,别的同学背课文,一下子背出了,可他读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丢三落四,常用字常会错,渐渐地学习提不起兴趣。
评析:“不开窍”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揭开它的面纱其实都与心理因素相关,当学生学习上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不可不考虑:是不是存在学习心理问题?在设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一定要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孩子做事丢三落四,对老师、家长的某些要求置之脑后,学习内容难以入脑,并非是头脑、智力的问题,而是他在记忆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时茫无目的,不知道记什么,记了有何用,记多长时间、多少内容;记忆时不讲究方法,或死记硬背或支零片断地记忆……方法:1、教会小田记忆的技巧与方法,如理解记忆,趣味记忆即把记忆内容编成有趣的生活现象,让他乐于记。
教育评价模式的理论进展及其启示

教育评价模式的理论进展及其启示【摘要】教育评价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最早的教育评价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根据考查结果来选拔人才我国的教育评价在西周时就有了雏形。
现代的教学评价主要起源于美国。
经过“八年研究”,P·E·A组织推举泰勒(R·W·Tyler)教授等组成评估委员会,并于1942年提出了一份报告--“史密斯-泰勒报告”,此份报告标志着"教育评估"的诞生。
后来又经过孕育期和发展期的研究,形成了四种评价模式,即:目标评价模式、CIPP模式、目标游离模式以及应答评价模式。
期间泰勒等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就是通过研究教育评价体系在国外和国内的理论进展过程,分析并评价著名的四种模式及我国有特色的评价模式的特点,总结并从中得出启示。
【关键字】教育评价模式;理论演进;目标评价模式;CIPP模式;泰勒一、国外教育评价模式的发展(一)八年研究在教育测量运行鼎盛时期的1918年,美国受杜威教育思想影响的教育家们在芝加哥集会筹备"进步主义教育联盟",1919年4月4日,美国100多位支持杜威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在华盛顿公共图书馆的大厅里集会,宣布P·E·A组织正式成立。
在成立大会上,杜威提出了"教育是改造社会的原动力"的口号,推动美国的教育改造和社会改造则成为P·E·A组织的使命。
1920年,P·E·A组织便发表了著名的"七点原则声明". 加之杜威本人于1919年讲学中国和日本,1924年走访土耳奇,1926年访问莫斯科,一路上所看到的是革命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景象,于1929年发表了《革命世界印象记》。
另一方面,1929年美国暴发的经济大恐慌也给杜威以震动,开始认为在今日机械工业发达和资本集中的时代,应该使传统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经济生活、生产手段和个人劳动力等,改变为集合化、协调化,以求得现代化社会的合理分配,赞同“经济的社会化改革”。
评价理论的回顾与发展

评价理论的回顾与发展评价是指对一个事物或一个人的品质、价值、表现等方面进行判断和评定。
评价理论则是指对评价行为的规律和原理进行研究的理论。
评价理论的回顾与发展是评价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评价理论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观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评价理论的回顾与发展进行全面的探讨,对评价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以期为评价学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评价理论的起源二、评价理论的发展历程评价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首先是20世纪初,评价被纳入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托马斯·布林达提出了评价的心理学解释,并强调评价是一种由语言构成的认知活动。
此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评价理论开始与认知心理学联系紧密,出现了诸如信息加工模型、认知结构模型等理论。
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文化心理学逐渐兴起,评价理论开始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关注,涌现出了社会文化心理学对评价的分析和解释。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评价理论又面临着新的变革和挑战,出现了诸如跨文化评价、网络评价等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
三、评价理论的主要观点评价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认知心理学视角、社会文化心理学视角、流行文化视角等方面。
认知心理学视角强调评价是一种认知活动,它受到认知结构和加工信息的影响,评价是在人们对事物进行认知加工的基础上产生的。
社会文化心理学视角则认为评价不仅受到个体认知的影响,还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人们的评价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流行文化视角强调评价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流行文化密切相关,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
评价理论的未来发展将会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将进一步促进评价理论的国际化和跨文化研究,对评价理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是网络化的影响,互联网的兴起将产生新的评价形式和评价方式,对传统的评价理论提出新的挑战和问题。
最后是社会文化变革的影响,社会文化的变迁将影响评价的形成和演变,对评价理论的研究提出新的课题和研究方向。
2024年学习《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2024年学习《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Scenario 1)在2024年,我有幸学习了《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评价对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对于如何实践和应用教育评价理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门课程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入了解教育评价理论的机会。
在课堂上,我们系统学习了各种教育评价的理论模型、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学习和分析,我逐渐认识到,教育评价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工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同时,这门课程也引导我们思考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教育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的监控和考核,更重要的是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其次,这门课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实践教育评价理论的机会。
除了课堂学习,我们还有机会参与实际的评价项目,并且亲身体验了教育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践,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育评价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
评价结果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或者分数,更重要的是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解读。
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解读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考量。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并且为教学改进提供有效的依据。
最后,这门课程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和思考教育问题。
在课程中,我们不仅仅学习了评价理论和方法,还学习了如何透过评价来思考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通过这样的学习,我逐渐认识到教育评价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更是一个教育发展的问题。
教育评价应该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相一致,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为主要目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成长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
总之,通过学习《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评价对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对于如何实践和应用教育评价理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浅析教育评价理论的演进和发展

浅析教育评价理论的演进和发展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班级:10小学教育2班学号:2010151211姓名:何佳宁浅析教育评价理论的演进和发展摘要:教育评价理论从产生并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多次的演变,不管事从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或者是方法上,都在向着多元化发展。
教育评价作为教育研究的三个发展方向之一,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教育评价理论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不管事在西方还是在东方,教育评价理论都是从简单到完善,评价模式从单一到多样,发生了一系列的演变。
考察各个时期教育评价理论的时代背景与方法特征,以历史、现实与未来结合的眼光来全面的加以考察、探究教育评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教育评价的演变和发展中显示出教育评价作为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与其他基础学科之间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评价教育评价测量描述测验价值判断意义建构科举制度教育测验教育评价的定义“评价”一词在《新华词典》中的解释是:“评论货物的价格,现泛指衡量人物、事物的作用或价值”,也就是要判断曲直优劣,价值高低。
在英语中,“评价”主要牵涉到三个单词即evaluation、assessment、appraisal。
从词源学的视角来考察,“evaluation”由三部分构成:“e”、“valu”、“ation”,其基本意思是“valu'”,表示“价值”,“e-”表示“向外”,有“导出”之意。
“ation”则是一个名词性后缀,表示“过程或结果”,在我国教育界通常译作“评价”,主要用于对人的判断,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评级与考核、考试,可用于评定学生在某一个学习过程中的成绩,也可评定某一职业申请者的态度,甚至于教师的能力。
在我国文字中,“评价”是“评定价值”的简称,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的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在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历史中,由于人们对教育评价本身认识的逐步深入和观察角度的不同,教育评价的概念有着多种不同的诠释。
教学评价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范文大全)

教学评价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范文大全)第一篇:教学评价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教学评价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教学评价和整个教学系统一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总的来说,教学评价经历了古代教学评价和现代教学评价两个大的发展阶段。
(-)古代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几乎和正规教育具有同样长远的历史。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文献记载了周王命令静在学宫中掌管射猎,并在一段时间后考验其教学效果和赏赐他的史实。
我国古代最早一部教学论专著《学记》中记载:“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
表明当时的学校已建立了稳定的具有明确内容和标准的“考校”制度,即教学评价体制。
这可是最早的教学评价思想。
科举考试从公元606年开始,在中国持续近130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教学评价形式,是一种通设科考试并根据学科考试成绩录用官吏的考试制度,主要也是针对考核学生学力水平而言。
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606年),置进士科,创立科举考试制度。
自此以后,科举考试就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教育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在形式上,“唐取士以诗赋,宋取士以经义论策,明、清取士用八股文”。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前后历时1300年,在世界上开创了文官考试的先河,是古代社会最有影响的教学评价体系。
它能破朋党之私,对选拔统治人才有积极作用。
但它题少面窄,评价标准的客观性不强,并且容易导致士子醉心于功名利禄、荒废学理,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
这是一种典型的突出管理性功能而牺牲教育性功能的教学评价制度。
西方,考试制度建立要稍晚些,大学考试用口试是在1219年,中学笔试是在I599年,毕业考试论文式作业考试是在1787年,法国于1791年参照我国科举制度建立文官考试制度。
在很长时间里,考试作为一种鉴定和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起积极作用,且对检查记忆性知识、检验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也是比较有效。
分析知识观发展角度看教育价值观历程

分析知识观发展角度看教育价值观历程1、知识观理论的起源在人类社会从原始蒙昧状态发展到今天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社会过程之中,这期间形成过各种各样的知识观。
如19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就曾将知识分类为虚构的宗教知识、抽象的形而上学知识和科学的实证知识。
在他的这一划分基础上,虽然也有后人又将知识观的发展进一步划分为相应的神话知识观、形而上学知识观和科学知识观。
但孔德实证主义知识观仍对近现代中西方教育理论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深远影响。
他的这一划分可被视为人们对知识观的转变这一问题进一步探讨的最初开端。
继孔德之后,现代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经过长期的潜心研究,从知识的社会目的这一角度,将知识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启蒙时代。
为了启蒙思想、增加智慧的知识。
第二阶段:工业时代。
应用知识。
第三阶段:知识时代。
知识的知识。
可以看出:他的这种划分只是建立在知识对社会的作用和功能的基础上的一种划分。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遵循这样一个思路,对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略作重新划分后通过对知识传承形式及其特点的考察,来重新认识一下由此带来的在教育价值观上发生的种种历史变迁,并对当今流行的种种教育价值观思潮,从历史渊源的角度尝试进行一番全新的透视。
2、原始社会的知识观及其教育传承形式原始社会是人类发展进程的第一个历史阶段,属于无文字记载的最早历史时期,因而一切关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实际状况我们只能是依靠人类学或考古学中考察发掘的文物资料进行论证和推断。
关于知识与教学的问题亦是如此。
原始社会中人类的知识主要是靠在实际生产、生活当中直接积累的经验中获得的。
这种知识的获得并非是人们出于主观意愿所直接追求的目标,而是伴随着谋求生存的需要而在有意无意之间逐渐积累而生成的。
由于当时人们对知识“是什么”并不了解,那时候,由于对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把事物常常看作是某种超自然力的表现,认为他们所生存的世界都是由神灵来掌握的。
显然,这时人类的知识观是建立在人的直观洞察和所谓神灵的启示之上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引 言 Biblioteka 教 育评 价 ,渊 源 久远 。早 在西 周 时期 ( 元 前 1世 纪一 前 推 翻近 现代 主 义文 化及 其 理论 取 向 ,试 图建 立 一种 全新 的价值 公 1 7 1 ),我 国就建 立 了 “ 校” 与 “ 7年 考 选考 ”制 度 ,这些 制度 在 体 系和 思维 模 式 ,来解 释 世 界为 特 征 的后现 代 主义 思潮 也 传人
学 术 视 点
代教育 评价理 论及其 历 史演进过 程中 昀知 识说分析 《
当代教育评价理论及其历史演进过程中的知识观分析
齐字歆 '
( . 东师范 大学 1 华 2 州师 范学 院 . 漳 教 育信息技 术 系 ,上 海 20 6 ; 0 02 330 600)
教 育科学 与技术 系 ,福建 漳州
个 意识 形态上 的禁 区 ,无 人 问津 。8年 代 ,引进 泰勒 ( a h 0 Rl p W
察 ,英 语 的单 词一 般 采用 “ 缀+ 根+ 前 词 后缀 ”的结 构模 式 ,其
T l )的 目标 导 向评 价模 式 和 西方 的标 准 化测 验之 后 ,以定 量 中 词根 表示 的基本 意 多来 自于远 古 时期 的拉 丁语 、希 腊语 ,前 yr e 化 为 主要 特 征 的实证 化 方 法在 我 国得 到 了广 泛 运用 ,我 国科学 缀表 示辅 助 含 义 ,后缀 则多 表 示词 性 。 “vla o” 由三部分 ea t n ui
喃 要】 教育评价作为教育研 究的三个发展方向之一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 了一座桥梁。通过追踪教育评价学的历史起源
和 演进 过 程 ,从 知识 观 的视 野 ,考察 各 个 时期教 育评 价 理论 的 时代 背 景 与方 法特 征 ,可 以发现 ,知 识 观 决定 了教 育评 价 观 ,科 学 实证主 义与 自然人 文主 义这 两种截 然相反 的 方法各 有利 弊 ,走 向整合 是 未来教 育评 价的基 本 方 向。在 实践 中 。应 注意统 筹把 握二 者结 合 的 “ ” ,依据 评价 背景 、评价 对 象 、评 价 目的 、评价 内容 的不 同,而灵 活地 采 用不 同的评价 模 式 度
《 记 》中有 详细 记述 。隋唐 以后逐 步 形成 的 科举 制度 ,使我 到 我 国 。 人 们对 这 种 在 评价 中忽 视人 文 因 素 的倾 向进 行 了反 学 国的考 试制 度达 到 了相 当高的 水准 。… 之后 ,考试 制 度传人 了西 思 ,认 为 纯 粹 理 性 的 实 证 化研 究 对 教 育评 价 研 究 来 说 是 不 够 的 ,或者 说 不全 面 的 , 而应 从人 的需 要 出发 ,关 注人 的本 性 ,
意义 上 的教 育评 价 ,就 是 在这 种 背景 下 开始 理 论研 究 和实 践 运 构成 : … ’、 “a ” 、 “t n 其 基本 意思是 “ a ”, e vl u ai ”, o vl 表示 u
“ 价 ” 一词 在 《 华 词 典 》中的 解 释是 : “ 评 新 评论 货 物 的
验 和 教育 成 就测 验 方面 都 得到 了一定 的 发展 ,并开 始 了 自己 的 价格 ,现 泛指衡 量人 物 、事物 的作 用或价 值 ” , 也 就是要 判断 测 量 学学 科建 设 。但 是 ,在2 世 纪 5 .O O 07 年代 这三 十年 里 ,由于 曲 直优 劣 ,价 值高 低 。在 英语 中 , “ 价 ”主 要牵 涉 到三个 单 评 深 受 前苏 联教 育 心 理学 影 响 ,我 国 的心 理与 教 育测 量一 直 是一 词 , ̄eaut n ses e t p ri l 词源 学 的视角 来考 Ovla o 、assm n、apa a i s 。从
与方法 。
[ 词] 育评价 ;知识 观 ; 实证 化 方法 ;质性 分析 ;评价 模式 关键 教
[ 申图分类 号】G 2 40
[ 标识码 】 文献 A
[ 编号j 6 2 0 0 2 1 ) 5 0 7 — 7 文章 7— 0 8( 0 0 — 0 6 0 1 1
和布 鲁纳 (eo . rnr 认知 建 构理论 , 以及 以通 过彻底 Jrme B ue ) S
( d ct n l et g 运 动 ,主张 采 用测 验 的方 式 来测 定 学生 实现 人 的终 极 关怀 。同时 ,也 更 多地 认 识到 了教 育 评价 工作 的 E u ao a T sn ) i i 的知 识记 忆 能力 和 某些 特 质 。该 运动 导 致 了标 准化 测验 的广泛 复杂 性 与不 确 定性 ,人文 社会 科 学 方法 又重 新 引起 了人 们 的重 采 用 。 1 2 年 左右 ,教 育测 验 被 引入 我 国 。在这 之 前 ,我 国 的 视 ,教 育评 价 在注 意进 行 客 观化 、标准 化测 量 的 同时 ,也 注意 90 教 育 思想 深受 儒 家 学说 的 影响 ,各种 理论 的产 生往 往 与人 们 的 采用 问 卷调 查 、实 地 观察 与访 谈 ,广 泛 收集 各方 面 信息 ,然后 直接 经验 和直 观感 受 相联 系 ,强 调 “ 天人 合一 ” 的哲 学 观 ,其 进行 解 析与 论 证 ,作 出价 值判 断 ,实现 了科 学 实证 主义 与 自然 结 论往 往带 有经 验论 的唯 物主 义色彩 , ・ 育评 价 当然也不 是严 人 文 主义 的有机结 合 。 教 格 科 学 意义 上 的教 育评 价 ,注 重 定性 研 究 ,人 文色 彩 比较 重 ,
方 国 家 。 1 0 年 前 后 ,西 方 国 家 掀 起 了 一 场 “ 育 测 验 ” 90 教
或 是 教 育经验 的简 单总 结 ,或 是抽 象 思 辨 的理 论推 导 ,极 少数
量 化 的分析 。
二 、两组 概念 辨析
( )评价 与教 育评价 一
西方 教 育测 量理 论传 人 中 国后 , 我 国在 智力 测验 、人格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