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图病种诊断简易表

合集下载

心血管内科专业9个病种临床路径

心血管内科专业9个病种临床路径

房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房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房性心动过‎速(ICD-10:I47.101)。

经导管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消融治疗‎(ICD-9-CM-3: 37.34/37.2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中华医学会《ACC/AHA/ESC 2003‎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JACC 2003,42卷,第8期)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定义为激动‎起源自心房‎内较小区域‎,然后离心性‎扩布,并于此后心‎动周期内较‎长的时间内‎无心内膜的‎激动。

此类心动过‎速多为自律‎性增高机制‎,心房率通常‎在100–250次/分。

部分患者可‎以是多灶性‎起源,表现为房速‎频率不一致‎以及心电图‎P波形态多‎变。

(1)临床表现:包括心悸、眩晕、胸痛、呼吸困难、疲乏及晕厥‎等。

儿童可出现‎进食困难、呕吐及呼吸‎急促。

局灶性房速‎多呈短阵性‎、阵发持续性‎,部分呈无休‎止性。

呈短阵性发‎作或持续时‎间短的房速‎,如果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或者在房性‎心动过速终‎止时有窦性‎停搏,可导致晕厥‎或黑朦。

局灶性房速‎患者的临床‎一般为良性‎过程,但无休止性‎发作可以导‎致心动过速‎心肌病或加‎重原有心血‎管疾病,引起心力衰‎竭。

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往往‎可以加重发‎作。

(2)心电图表现‎:心电图常表‎现为长RP‎’。

PR间期的‎变化一般与‎房速的频率‎有关。

如出现房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则可以排除‎AVRT。

(3)根据局灶性‎房速时体表‎心电图的P‎波形态,可以初步判‎定其起源部‎位。

P波在Ⅰ和AVL导‎联呈负相,或V1导联‎呈正相,一般提示为‎左房起源。

此外,下壁导联P‎波呈负相,提示激动由‎下向上传导‎;下壁导联P‎波呈正相,提示激动由‎上向下传导‎。

心电图报告单模板

心电图报告单模板

建阳市水吉镇水吉社区居委会医务室心电图申请报告单姓名性别年龄岁心电图仪型号ECG-2201G 血压 / mmHg 服药洋地黄类药品史症状临床诊断检查项目申请医师日期20 年月日检测记录项目实测正常值项目实测正常值P 波时限(秒)<0.12 QT 时限(秒)0.32-0.44P-R间期(秒)0.12~0.20 QTc时限(秒)<0.45QRS时限(秒)0.06 ~ 0.10 心房率(次/分钟)60~100电轴(度)+30°~90°心室率(次/分钟)60~100心电图特征:心电图结论:报告日期:年月日报告者:各种常用检查申请单、报告单书写及粘贴要求各种检查申请单、报告单是医疗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书写整洁、字迹清楚、术语确切、不得涂改,书写及粘贴要求如下:1.申请单(1)申请单由经治医师按规定逐项填写,眉栏项目不得遗漏,字迹清楚,术语规范,严禁涂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送检标本名称、检验目的,医师签全名或盖印章。

(2)相关检查申请单应简明扼要书写病情摘要,包括重要体征及治疗史和过去相关检查结果等,以及临床初步诊断。

(3)紧急检查应在申请单右上角标明“急诊”字样或盖相应的印章,同时应注明取样时间和取样人或通知时间及取样者和被通知人。

(4)申请项目,可用“√”在项目的序号上表示;若院内联网时,申请单所用的名称应与网络中所用的名称一致,以便于收费与统计。

(5)送检标本上所贴号码应与申请单上号码一致。

2.报告单(1)报告单应由检查医师或技师按规定逐项填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和检查号。

(2)报告单填写务必字迹清楚,内容科学完整,术语规范,严禁涂改;特殊检验报告应作出相应诊断或提出相关意见。

(3)检测项目应注明检测的方法,定量检测结果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定性检测结果采用“阴性”、“阳性”和“可疑”表示,或者用“阴性(-)”和“阳性(+)”表示,不得单独用符号“+”、“-”、“+/-”表示。

临床心电图诊断简表

临床心电图诊断简表
注:无Q波型心肌梗死指整个心梗过程中始终不出现Q波,ECG表现为等位Q波,缺血性ST段压低及T波倒置或埙伤型ST段抬高,T波高耸,可有Q—T间期,U波倒置等变化。
定位诊断(用于缺血、损伤、心梗):高侧壁:Ⅰ、aVL;下壁:Ⅱ、Ⅲ、aVF;间隔部:V1、V2;前间壁:V3、V4;心尖部:V3、V5;前外侧壁:V3~V6;广泛前壁:V1~V6;侧壁:Ⅰ、aVL、V5、V6;正后壁:V7~V9。
临床心电图诊断简表
正常心电图波段及意义
P波
表示心房除极波
P–R间期
表示房室传导时间
QRS波表示心室除极波
时限:1小格=0.04秒
电压:1小格=0.1mv
窦性心律60~100次∕分
PⅠ、PⅡ、V4~6↑PaVR↓
0.12~0.20秒
0.06~
0.11秒
Q<0.04秒<1/4R,RⅠ<1.5mv,RⅡ+RⅢ<4.0mv,
预激综合征(WPW):①Kent束型:P-R<0.12秒,QRS>0.11秒,有预激波;A型:V1~V6预激波向上;B型:V1、V2预激波向下,V5、V6预激波向上;C型:V1、V2预激波向上,V5、V6预激波向下。注:房室折返心动过速(顺转型):160~250次/分,RP´ESO≧80ms,PⅠ´↓、P´R>P´S为LAP;P´R<P´S为RAP,QRS呈室上型;如酷似室性,则为逆转性。②James束型(L-G-L):P-R<0.12,QRS形态正常无预激波。③Mahaim束型:P-R间期正常,QRS有预激波。
房室肥大
左房室肥大:P>0.11秒,可成双峰,峰间距≧0.04秒,PtfV1<-0.04mm.s。右房肥大:P高尖>0.25mv或>同导联1/2R.

2022.10版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心肌疾病

2022.10版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心肌疾病

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入出院参考标准和转诊指导原则(试行)心肌疾病一、扩张型心肌病[ICD-IO]142.000【诊断标准】(一)症状。

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其中以气短和水肿最为常见。

最初在劳动或劳累后气短,以后在轻度活动或休息时也有气短,或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患者常感乏力。

(二)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心室流出道扩张,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5.0cm(女性)和LVEDd>5.5cm(男性)(或大于年龄和体表面积预测值的117%,即预测值的2倍SD+5%),心室壁搏动幅度减弱,左室射血分数(LVEF)<45%(Simpsons法),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25%o(三)心脏磁共振及延迟强化。

提示心肌纤维化。

(四)发病时除外高血压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心肌病。

【入院标准】(一)出现胸闷、喘气、双下肢水肿等心衰失代偿的表现,且预计门诊调整方案效果不佳的患者。

(二)首次发现心脏扩大,需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者。

(三)出现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严重血栓栓塞事件、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需要紧急处理者。

(四)强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存在心室收缩不同步、频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需行CRT/CRT-D/ICD植入或者射频消融术等介入治疗的患者。

【转诊原则】(一)上转原则。

1.需要进一步寻找心脏扩大病因但基层医院不具备相应条件时。

2.经基层医院进行规范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心力衰竭症状,或者需行CRT∕CRT∙D∕ICD∕射频消融术等介入治疗或者心脏移植的患者。

3・合并功能性瓣膜功能障碍,要进一步介入治疗的患者。

4.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需要房间隔造瘦等介入治疗的患者。

5,顽固性心衰需要非药物治疗的患者,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机械通气、肾脏替代治疗、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等。

(二)下转原则。

经强化药物治疗或者介入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但尚需进一步住院治疗相关并发症或者合并症。

常见简单心电图描述与诊断

常见简单心电图描述与诊断

常见简单心电图描述与诊断房节律:窦性。

心率:60~100次/分,P-R间期0.12~0.20秒,QRS时限0.06~0.10秒,Q-T:0.32~0.44秒室描述:各导联P-QRS-T均在正常范围。

结果:正常心电图。

房节律:窦性。

心率:>100次/分,P-R间期0.12~0.20秒,QRS时限0.06~0.10秒,Q-T:0.32~0.44秒室描述:各导联P-QRS-T均在正常范围。

结果:窦性心动过速。

房节律:窦性。

心率:<60次/分,P-R间期0.12~0.20秒,QRS时限0.06~0.10秒,Q-T:0.32~0.44秒室描述:各导联P-QRS-T均在正常范围。

结果:窦性心动过缓。

房节律:窦性。

心率:60~100次/分,P-R间期0.12~0.20秒,QRS时限0.06~0.10秒,Q-T:0.32~0.44秒室描述:R-R或P-P间差>0.12秒。

结果:窦性心律不齐。

房节律:窦性。

心率:60~100次/分,P-R间期>0.20秒,QRS时限0.06~0.10秒,Q-T:0.32~0.44秒室描述:各导联P-QRS-T均在正常范围。

结果:第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房节律:窦性。

心率:60~100次/分,P-R间期0.12~0.20秒,QRS时限0.06~0.10秒,Q-T:0.32~0.44秒室描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漏一个QRS波群,周而复始。

结果:第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房节律:窦性。

心率:60~100次/分,P-R间期0.12~0.20秒,QRS时限0.06~0.10秒,Q-T:0.32~0.44秒室描述:P-R间期可固定/可不固定,QRS波群有规律脱漏。

结果:第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房→次/分,节律:窦性+异位。

心率: P-R间期0.12~0.20秒,QRS时限0.06~0.10秒,Q-T:0.32~0.44秒室→次/分,描述:各导联P波与QRS波群无关,各按其节律出现。

房率>室率。

临床心电图病种诊断简易表

临床心电图病种诊断简易表
Ⅰ、avL导联呈R型,Ⅱ、Ⅲ、avR导联呈rS型。
ST-T异常
(含:心肌劳损、ST/T波异常、ST-T异常)
与心肌缺血、急(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变异型心绞痛无大差别。当病人近期休息不佳,或感冒发热,或例假妇女、更年期妇女均可引起。故常无高血压病史者,建议行心得安试验,排除植物性N功能紊乱。
以R波为主的导联的ST段呈水平型下移≥0.05mv;上斜型下移≥0.07mv;下斜型下移≥0.03mv;Tv1>Tv5、v6;T波振幅<R波的1/10;或T波倒置。
临床心电图病种诊断简易表
扬州大学医学院朱文向
心电图诊断
诊断特征
注解与书写
窦性心律
凡由窦房结引起的激动为窦性心律。
各联P-QRS-T波群按规律出现PⅡ、Ⅲ、avF↑,PavR↓,P—P间隔均等。
窦性心动过缓
心律少于60次/分;1、心内因素:心梗,冠心病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心肌退行性病变;2、心外因素:反射性迷走N兴奋、体力劳动者、运动员、颅脑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心得安、新斯得明、麻醉药)等。
心电轴在–10°左右;VAT>0.05″。
左心室高电压
有些人,特别是年青人胸壁薄,电压可以高,或只有单纯的特异性存在。
Rv5≥2.5mv,Rv5+Sv1≥4.0mv(男)3.5mv(女),RⅠ+RⅡ>2.5mv。
右心室肥厚并劳损
由于正常人的左心室比右心室要厚,所以右心室肥厚在心电图特征表现上很容易漏诊,故凡高血压心脏病人、先天性心脏病人要注意结合临床考虑。
V1呈Rs、R、qR、rsR特别是呈qR,
Rv1>1.0mv,Rv1+Sv5>1.2mv,RavR>0.5mv,心电轴>+110°;+心肌劳损(ST-T改变),VAT>0.03″。

心血管内科专业7个病种临床路径

心血管内科专业7个病种临床路径

房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2010年版)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ICD-10:I42.101)。

行经皮腔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ICD-9-CM-3:37.34)。

(二)诊断依据。

根据《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3年ACC/ESC相关指南。

1.临床发作特点: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晕厥、黑朦或短瞬间头晕、猝死。

2.超声心动图特点: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伴SAM现象。

3.心电图特点:T波倒置、ST段改变、异常Q波,可有多种心律失常。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3年ACC/ESC相关指南。

1.基础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

2.经皮经腔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静息时≥50mmHg或LVOTPG 静息时<50mmHg,应激时≥70m Hg,心脏血管解剖适于行PTSMA。

3.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静息时≥50mmHg。

4.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建议安装埋藏式心脏复律器。

5.双腔起搏器(DDD)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不适宜PTSMA或手术不成功,特别是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1–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42.101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潜血;(2)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核磁共振;(4)冠脉+左心室造影,注意左心室测压。

心电图报告诊断模板

心电图报告诊断模板

1、窦性心律P波:Ⅱ直立,avR倒置,P-R间期≥0.12秒。

2、正常心电图QRS波:无异常。

ST段:无异常。

T波:无异常。

U波:无异常。

3、窦性心动过缓P波:Ⅱ、avF直立,avR倒置,R-R规则,频率<60bpm。

4、窦性心动过速P波:Ⅱ、avF直立,avR倒置,R-R规则,频率>100bpm。

5、窦性心律不齐P波:Ⅱ、avF 直立,avR倒置,P-P间期互差≥0.12秒6、窦性心律不齐P波:窦性节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长间歇不是基本节律PP间期的整数倍,PP间期>2.5秒7、左心室高电压QRS波:Rv5 = mV ,R v5+Sv1= mV8、偶发室性早搏QRS波: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9、偶发多源室性早搏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

10、频发多源室性早搏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

11、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连发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部分室早连续两个出现12、频发多源室性早搏,个别连发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个别室早连续两个出现13、频发多源室性早搏,个别呈间位性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个别室早在两个窦性搏动间发生14、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呈二联律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1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15、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呈三联律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2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16、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呈二、三联律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1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2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17、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连发,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部分室早连续两个出现,部分室早连续3个出现18、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部分呈二、三联律,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QRS≥0.12秒,伴继发性ST-T改变,宽大畸形QRS波群之前没有相关的P波,≥6个/分钟(或1份心电图≥6个),同一导联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联律间期不一致,1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2个正常心搏后出现1个室早,连续出现3组,部分室早连续3个出现19、室性逸搏长的RR间期之后出现宽大的QRS波群,无与其相关的P波20、室性逸搏性心律长的RR间期之后连续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21、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连续出现QRS波群宽大畸形,窦性P波与室性心律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2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连续出现QRS波群宽大畸形,窦性P波与室性心律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23、心室扑动各导联无P波,QRS-T波群无法分辨,代之以正弦型的大扑动波24、尖端扭转型室速QRS波群振幅与波峰周期性改变25、心室颤动振幅波形极不规则,无法识别QRS,ST-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于抗室颤或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
乙胺碘呋酮
常用于频繁发作,而其它药物不易控制的阵发性房扑、房颤、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显著延长心房、心室肌动作电位时间,因而延长不应期,对预激综合征旁路纤维不应期的延长尤为明显。
表现在复极作用方面使Q-T间期延长和T波平坦,T波切迹及U波明显。
钙拮抗剂(异搏定)
是抗心绞痛药,凡过量过快时,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心脏停搏。而与β-阻滞剂同时应用时,易引起窦性停搏、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或严重低血压。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出现肺P;QRS低电压;右心室肥厚。
高血压病
左心房室改变,出现房、室早,传导阻滞,房颤;U波在V3、V5及avF振幅>0.5mv。
自发性பைடு நூலகம்胸
心电轴右偏,胸导R压低。
低血钾
常见于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糖尿病中毒,长期用利尿剂而不补钾。常伴有出现窦速,早搏,心动过速。
U波增高,可达0.1mv以上,振幅>T;Q-T间期延长。
急性期为类似急性心梗的单向曲线。可出现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室扑动、颤动或心室停搏,慢性则为永久性的束支阻滞、房室阻滞、QRS波低电压、T波低平或某些导联出现Q波或QS波,同时可出现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
心肌炎
窦速,早搏,心房扑、颤动。
传导阻滞,ST-T改变(但无动态改变),Q-T延长。
心包炎
使心内膜下的心肌损伤。
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快于100次/分,常见于运动后,甲亢,紧张,发热,贫血,心衰,休克,急性风湿热,心梗,急性心包炎,心肌炎及药物作用(肾上腺素、麻黄素,阿托品)等。
窦性心律不齐
与呼吸有关,与洋地黄、吗啡有关,与心室有关。
各联P-QRS-T波群按规律出现PⅡ、Ⅲ、avF↑,PavR↓,P—P间隔相差>0.12″。
苯妥英钠
能减少自搏性,缩短不应期,加速传导速度。常用于因洋地黄中毒所致的折返激动,使心律失常消失。
心律平
对室上性及室性异位搏动及心律效果均较好。
Q-T、P-R时限延长及QRS时间延长。
β-受体阻滞剂
用药后心率减慢,P-R间期延长,Q-T间期缩短,并可使单向阻滞变为双向阻滞而中断折返激动途径。
溴苄胺
能延长动作电位时间而延长有效不应期,并提高室颤阈值,加强心肌收缩力作用,但对心房肌作用甚微。
V1呈Rs、R、qR、rsR特别是呈qR,
Rv1>1.0mv,Rv1+Sv5>1.2mv,RavR>0.5mv,心电轴>+110°;+心肌劳损(ST-T改变),VAT>0.03″。
双侧心室肥厚
高血压心脏病人、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较常见。
双侧大的表现;左侧特征+RavR振幅>0.5mv;或+心电轴≥+90°。
心电轴在–10°左右;VAT>0.05″。
左心室高电压
有些人,特别是年青人胸壁薄,电压可以高,或只有单纯的特异性存在。
Rv5≥2.5mv,Rv5+Sv1≥4.0mv(男)3.5mv(女),RⅠ+RⅡ>2.5mv。
右心室肥厚并劳损
由于正常人的左心室比右心室要厚,所以右心室肥厚在心电图特征表现上很容易漏诊,故凡高血压心脏病人、先天性心脏病人要注意结合临床考虑。
右室发育不良综合征
表现为右心室扩大,右心室肌组织部分或全部缺如,而由脂肪或纤维组织替代。
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诊断标准为心前导联(V1~V4)T波倒置,ST段见汪棘波。
克山病
心肌病变为主的地方病。
早期或轻型表现为P-R间期延长和Q-T间期延长。随后出现ST-T改变,QRS波低电压,QRS时间延长及房室或束支阻滞,甚至出现假Q波。
S-T段消失,T紧接着QRS波之后上升。
洋地黄中毒
出现频发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房颤合并Ⅱ°或Ⅲ°房室传导阻滞。
洋地黄作用
(注意与心肌缺血区别,前者有用洋地黄病史)ST-T段改变:以R波为主的导联的S-T段呈斜形下垂,略向下凸,形成了“鱼钓样”的改变。(Ⅰ、Ⅱ、avF、V2~V6最明显)。
U波明显;Q-T缩短。
左心室负荷加重,右室或双室肥厚。
动脉导管未闭
主动脉内部分血液通过动脉导管流向肺动脉影响左室
R波异常增高。左心房、室改变。
法乐氏四联症
先天性心脏病多见。
右心室肥厚。
埃勃斯坦畸形
三尖瓣向右心室移位使部分右心室心房化形成巨大心房。
P波电压高,P-R时限延长。呈不完右或完右,部分合并B型预激综合征。
急性风湿性心脏病
同一导联中,P波形态、大小略有差异,P--P间期限不一致,均不短于0.12″。
窦房结至交界区间游走
同一导联中P波大小、形态、方向及P--R间期均随着心率快慢而改变。
心电轴
Ⅰ导联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或向下为右偏;Ⅰ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向下为左偏。
肢体导联低电压
肺气肿、心包积液、粘液性水肿。(肢导联全部<0.5mv时,当胸导联各波振幅<0.8mv则为普遍性导联低电压)。
心肌梗塞
病理性Q波出现,其时限>0.03″,振幅>1/4的R波;ST段呈弓背抬高或抬高在0.3mv以上;或R波振幅出现压低,或ST段、T波发生动态改变;或T波高耸,约1.5mv;T波倒置。
超急性期:为数小时,ST段呈直立型升高,T波高耸;急性期:为数周,QR波或QS波出现,ST段呈弓背抬高,T波呈对称形倒置;亚急性期:为3~6个月,R波振幅下降,病理Q波,T波逐渐恢复或表现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供血不足。陈旧期:为半年以后,ST段和Q波已无明显改变;一般认为,连续两次心电图无改变者方定为下一期改变。
双异丙吡胺
对心肌的抑制作用及对副交感N的刺激作用比奎尼丁明显。紧急复律者可按2mg/kg在5~15min内静注,以后静滴20~30mg/h。
利多卡因、慢心律
能缩短不应期,改善激动的传导;主要作用于心室内浦肯野纤维,故对自律性增加的室性异位心律有效。对于折返激动引起的心动过速,由于不应期缩短,传导改善,使单向阻滞消失而中止折返激动。
PⅡ、Ⅲ、avF高尖,振幅≥0.25mv,P波V1呈双向,正向P≥0.15mv;
P波时限与P--R比值<1.0。
双侧心房肥大
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伴有显著的二尖瓣及三尖瓣病变者。
PⅡ、Ⅲ、avF波高尖,振幅>0.3mv,P波时限>0.10″。Pv1双向,振幅较高。
左心室肥厚并劳损
高血压病最常见。
左心室高电压+心肌劳损;
左心房肥大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冠心病、左心衰竭。
PⅠ、Ⅱ、Ⅲ、v5、v6增宽>0.11″;P波有切迹或双峰,峰距≥0.04″;
P波时限与P--R比值>1.6;
Ptfv1负值增大。
Ptfv1负值增大
诊断左心房肥大的一个条件
Pv1呈正负双相,Ptfv1≤-0.04mm.s。
右心房肥大
肺心病、急性支气管感染。
梗塞后综合症
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的原因,引起心包腔内的炎症,产生炎性惨出。
1、ST段再度抬高,但不如急性期明显。2、原倒置T波变为直立或双相。3、大量心包积液时,QRS波振幅明显减小。
心脏破裂
常发于透壁性心梗,多见于心梗第一周,特别是第一天。
左室游离壁破裂
急性心梗病人突然出现休克、抽搐、呼吸停止。占心脏破裂的70%。
出现低电压、窦速、ST段抬高。
心肌病
常见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病毒、寄生虫、结节病。
无明显特异性,心室肥厚、异常Q,心肌劳损,异位心律及传导阻滞。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右房增大,Ⅰ导联出现深的S波,Ⅲ导联出现Q波(时限<0.03″),RavR、V1增高;显著顺钟转;心律失常。
1)、心电轴≥+90°,V1:R/S≥1;2)、RV1>1.0mv。3)、顺钟向转位;4)、RV1+SV5>1.05mv;5)、avR的R/S或R/Q≥1;V1~3呈Qs、Qr、qr;肺P;肢体导联低电压,右束支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征;5、左束支阻滞合并电轴左偏;6、急性肺梗塞;7、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2、右胸前导联出现异常Q波:1、B型预激综合征;2、肺气肿与肺心病;3、左束支阻滞;4、
左前分支阻滞;5、左室肥厚;6、右室肥厚;
3、左胸前导联出现异常Q波:1、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2、左室舒张期负荷增重;3、C型预
激综合征;
出现心动过缓,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或室性自主心律,呈“电—机械分离”。
室间隔穿孔
穿孔较大时,左心室向右心室分流,出现右心房、室压增大,随后出现左心室肥厚。占心脏破裂的20%。
除原心梗改变外,还可表现出左心室高电压。
乳头肌断裂
可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使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大。占心脏破裂的5%。
窦性停搏
出现窦性心律或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洋地黄、奎尼丁过量,风湿热、高血钾,病窦及急性心梗。
在窦性心律之后出现了长时间的平直线,而无P-QRS-T波群,可比两倍的正常心动周期长或短。




窦房结内游走
1、与迷走N张力增高有关,与洋地黄过量有关
2、当起搏点由窦房结逐渐移至心房、房室交界区,心率慢,P变为逆行P而P-R<0.12″。
QRSⅠ+Ⅱ+Ⅲ<1.5mv。
心脏逆钟向转位
导联V2呈Rs(或呈RS或rs)型,R/S>1为心脏沿长轴极度逆钟向转位
心脏顺钟向转位
导联V5呈r S(或呈RS或rs)型,R/S<1为心脏沿长轴极度顺钟向转位



垂直位
反映左室壁面向膈肌。
Ⅰ、avL导联呈rs或Rs型,Ⅱ、Ⅲ、avR导联呈R型。
横置位
反映左室壁面向左侧。
右位心
常见于全部内脏反方向移位改变,故检查时应左右手交换检查。
PⅠ↓,PavR↑,导联互换(avR与avL;Ⅱ与Ⅲ);Ⅰ导联全部波群倒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