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治疗看乌梢蛇的作用_胡美根
乌梢蛇的功能主治禁忌

乌梢蛇的功能主治禁忌功能乌梢蛇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它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1.清热解毒:乌梢蛇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热毒,减轻病情。
此外,乌梢蛇还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2.舒筋活络:乌梢蛇具有舒筋活络、止痛的功效。
它可以缓解肌肉酸痛、关节炎等问题,改善运动能力。
3.利尿通淋:乌梢蛇还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促进体内废物的排出,减轻水肿症状,有助于改善尿路感染等病症。
主治乌梢蛇在中医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主要主治包括:1.热毒病症:乌梢蛇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毒病症,如热毒性痈疮、痈疮疡疮等。
2.风湿病症:乌梢蛇的舒筋活络作用使其成为治疗风湿病症的理想选择。
它可以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等疾病。
3.水肿病症:乌梢蛇的利尿通淋作用可以促进体内废物的排出,减轻水肿症状。
它适用于浮肿、尿路感染等病症。
4.外伤损伤:乌梢蛇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适用于各类外伤损伤,如刀伤、烧伤、撞伤等。
禁忌在应用乌梢蛇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禁忌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的使用:1.孕妇禁用:乌梢蛇具有一定毒性,孕妇应禁止使用,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2.儿童慎用: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反应性与成人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乌梢蛇时,需要慎用于儿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过敏者慎用:乌梢蛇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对于已知对乌梢蛇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对于首次使用者,应注意过敏反应的出现,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4.疾病禁用:某些疾病的患者如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心脏疾病等,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乌梢蛇。
5.药物相互作用:乌梢蛇中的活性成分与其他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
因此,在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以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总结乌梢蛇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的中药材,适用于清热解毒、舒筋活络、利尿通淋等病症。
乌梢蛇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乌梢蛇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导语:乌梢蛇是一种中药材,是因为其身型呈现圆盘状,表面呈褐色,而且表皮有菱形鳞片,所以才叫做“乌梢蛇”。
乌梢蛇对于治疗风湿、小儿麻痹症有
乌梢蛇是一种中药材,是因为其身型呈现圆盘状,表面呈褐色,而且表皮有菱形鳞片,所以才叫做“乌梢蛇”。
乌梢蛇对于治疗风湿、小儿麻痹症有着很好的功效。
但是中药一定要了解清楚再进行使用,下面就详细的介绍有关乌梢蛇的药用价值,这样才可以很好的预防以及治疗疾病:
乌梢蛇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湿,通经络。
治风湿顽痹,肌肤不仁,骨、关节结核,风疹疥癣,麻风,破伤风,小儿麻痹症。
①《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肤生疮,眉须脱落,瘑痒疥等。
②《开宝本草)):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
③《纲目》:功与白花蛇同而性善无毒。
④《医林纂要》:滋阴明目。
性状:本品呈圆盘状,盘径约16cm。
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
头盘在中间,扁圆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泽。
上唇鳞8枚,第4、5枚入眶,颊鳞1枚,眼前下鳞1枚,较小,眼后鳞2枚。
脊部高耸成屋脊状。
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
尾部渐细而长。
尾下鳞双行。
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鳞,中段较光滑。
气腥,味淡。
以上就是有关乌梢蛇的药用价值的介绍,可见乌梢蛇的清热解毒的功效也是极好的,所以在遇到皮肤生疮、关节疼痛、风湿疼痛的时候,。
乌梢蛇的三大功效与作用

乌梢蛇的三大功效与作用
在农村,经常都可以看见乌梢蛇这种蛇,很多人对蛇有一种骨子里的恐惧感,但其实乌梢蛇并没有毒性,反而说来还是一种非常好的中药材,有不少养舍户都有在养殖。
而且乌梢蛇对于治疗和改善某些疾病来说,也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乌梢蛇的三大功效与作用,以帮助大家对乌梢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去除风湿病
风湿病在中老年群体里特别的常见,一旦病发就会给患者的生活带去非常大的影响。
如果风湿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那么到后期就会变得更加的严重,而利用乌梢蛇就能够很好的,帮助达到祛除风湿病的效果。
可以用乌稍蛇泡酒,也可以直接炖汤服用。
二、有通经活血的效果
在乌梢蛇里面含有非常多的蛋白质,以及各种矿物质跟维生素,同时还含有非常多的微量元素,这些都能够帮助起到通经活血的作用。
对于治疗血瘀病症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月经期间以及怀孕妇女最好是慎用。
三、止痒解毒
乌梢蛇本身是没有毒性的,相反说来,它还能够起到解毒的功效。
这也是因为乌梢蛇里面的一些有效成分所导致,同时,如果身上还出现了搔痒症状,也可以利用乌梢蛇以达到治疗和缓解的效果,但如果病情发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还是应该去医院接受治疗的。
乌梢蛇的使用方法有很多,可以将它跟鸡一起炖。
也可以用乌梢蛇来泡酒,一般说来,在泡酒之前都要把蛇给杀死,将内脏去除掉,这样才能保证药效更好的发挥。
可如果本身就对酒精有过敏现象的患者,最好还是不要服用。
如此一来,不仅可能病症得不到治疗,还会给身体带去更大的伤害。
中药乌梢蛇功效与作用

中药乌梢蛇功效与作用乌梢蛇,又称肺亭蛇、匙尾蛇,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毒蛇,一般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地区,如西南、华东、江南和台湾等地方。
乌梢蛇以其独特的形态、狡猾的性格和强大的毒性而闻名。
但是,除了具有毒性之外,乌梢蛇也被广泛用于中药,并被认为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乌梢蛇的功效和作用。
乌梢蛇的全身都具有药用价值,其中最主要的是其皮肤和脏器。
乌梢蛇皮肤鳞片较大,皮质厚实光滑,常用于中药材制作药膏和贴膏,具有消炎、止痛、活血、散瘀等作用。
乌梢蛇脏器主要有肝、胆、心、肾等,经过加工炮制后可以制成片剂或者药酒,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1. 温经活血:乌梢蛇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
对于寒凉体质的人群,乌梢蛇可以通过调理体内的气血,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
同时,乌梢蛇还可以活血化瘀,对于经络阻滞、瘀血不畅引起的各种疼痛症状具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2. 止咳化痰:乌梢蛇有镇咳化痰的作用。
乌梢蛇内含丰富的黏液蛋白和一些活性物质,对于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咳嗽等病症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乌梢蛇可以通过缓解痰湿、清除肺热的方法,帮助患者平稳地排痰,改善呼吸道症状。
3. 活血散瘀:乌梢蛇有活血散瘀的功效。
乌梢蛇内含有丰富的血液活性物质,能够改善微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达到活血散瘀的效果。
乌梢蛇对于各种瘀血引起的病症,如瘀血性心绞痛、瘀血性中风、瘀血性痛经等都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4. 强筋壮骨:乌梢蛇对于骨骼问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乌梢蛇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骨胶原蛋白,这些物质对于骨骼的生长、修复和抗衰老都有重要的作用。
乌梢蛇可以通过补充这些物质,促进骨骼的健康发育和修复,起到强筋壮骨的效果。
因此,乌梢蛇在骨质疏松、关节炎、骨骼损伤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5. 消肿止痛:乌梢蛇有明显的消肿止痛效果。
乌梢蛇内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如蛇毒蛋白酶、神经酰胺等,这些物质可以发挥镇痛、抗炎、消肿的作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中药乌梢蛇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乌梢蛇的功效与作用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药乌梢蛇的功效与作用》的内容,具体内容:中药乌梢蛇对于一些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体它有怎样的功效与作用可能知道的人不是很多。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乌梢蛇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中药乌梢蛇的功效和作用...中药乌梢蛇对于一些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体它有怎样的功效与作用可能知道的人不是很多。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乌梢蛇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中药乌梢蛇的功效和作用1.《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肌生疮,眉须脱落,瘑痒疥等。
"2.《开宝本草》:"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
"3.《本草元命苞》:"医疠风病眉毛脱落,治风瘫行步艰辛。
"4.《纲目》:"功与白花蛇(即蕲蛇)同而性善无毒。
"5.《本草备要》:"去风湿。
"6.《医林纂要?药性》:"滋阴明目。
"7.《本草求原》:"入血散风。
"中药乌梢蛇的作用(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乌梢蛇水煎液和醇提取液给大鼠腹腔注射均能抑制琼脂性关节肿胀和二甲苯性炎症。
2.镇静、镇痛作用乌梢蛇制剂有镇静作用,其醇提取液可抑制戊四氮所致小鼠惊厥及电惊厥。
乌梢蛇不同剂型不同剂量对不同程度的热刺激及化学性疼痛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3.抗五步蛇毒作用腹腔或静脉注射五步蛇毒的小鼠给乌梢蛇血清后,可使凝血时间转为正常,乌梢蛇血清可对抗五步蛇毒。
4.毒性小鼠乌梢蛇水煎液和醇提取液急性中毒症状呈僵住、姿势固定,喜静止,喜群聚,对外界刺激仍有反应,数小时后呼吸抑制,发绀、死亡。
其水煎液LD50为166.2g/kg,醇提液LD50为20.41g/kg。
中药乌梢蛇的化学成分全体含赖氨酸(lysine),亮氨酸(leuc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丙氨酸(alanine),胱氨酸(cystine)等17种氨基酸成分。
中药《乌梢蛇》功效作用:1.祛风通络:乌梢蛇有祛风通络的功效,可

中药《乌梢蛇》功效作用:1.祛风通络:乌梢蛇有祛风通络的
功效,可
中药《乌梢蛇》功效作用:
1.祛风通络:
乌梢蛇有祛风通络的功效,可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涡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小儿麻痹等症。
2.除湿毒:
乌梢蛇有祛风除湿和解毒的作用,对荨麻疹,湿脓疮等有很好的效果。
3.治疗关节炎:
乌梢蛇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效果。
4.治疗皮肤病:
乌梢蛇可以治疗皮肤瘙痒;经常用乌梢蛇炖汤使用,有保养皮肤的作用。
5.治疗瘾疹瘙痒:
乌梢蛇具有祛风止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湿邪滞于肌肤所致的丘疹,缓解皮肤瘙痒,经久不愈现象。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适宜
*禁忌人群:无特殊禁忌人群
*不宜同食:辛辣刺激食物,易影响药效
*使用方法:
①炖煮:
将乌蛇清理干净后,放入锅中炖煮后食用,可祛风湿,养阴退热。
乌梢蛇水煎液和醇提取液有抗炎、镇静、镇痛作用,其血清有对抗五步蛇毒的作用。
②泡酒:
取乌梢蛇适量,清理干净后放入高度纯粮酒中浸泡半年后即可饮用。
酒乌梢蛇的功能主治

酒乌梢蛇的功能主治简介酒乌梢蛇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许多药用价值。
它是由乌梢蛇经过加工制成的,具有一定的药效。
本文将介绍酒乌梢蛇的功能主治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功能主治酒乌梢蛇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1.温阳补肾:酒乌梢蛇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对于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性功能障碍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尤其适用于中老年男性阳痿、早泄等问题。
2.滋养肝脾:酒乌梢蛇能够滋养肝脾,对于肝脾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乏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常善食用酒乌梢蛇可以调养身体,增强免疫力。
3.活血祛风:酒乌梢蛇具有活血祛风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舒缓风湿痛。
适用于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类疾病的治疗。
4.止咳平喘:酒乌梢蛇对于咳嗽与哮喘有着一定的疗效。
它可以平喘止咳,改善呼吸道症状。
适用于阵发性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状。
5.益精填髓:酒乌梢蛇对于精虚引起的脱发、早白、疲劳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它可以滋养肝肾,补充人体精气,提高精气水平。
注意事项使用酒乌梢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根据医生指导:在使用酒乌梢蛇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
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判断是否适合使用酒乌梢蛇,以及如何正确使用。
2.禁忌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孩和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对于存在过敏史的人群,应先进行过敏测试。
3.用量控制:在使用酒乌梢蛇时,注意控制用量。
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等。
4.储存方式:酒乌梢蛇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以免影响其药效。
5.配伍禁忌:在使用酒乌梢蛇时,应避免与某些药物进行配伍,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影响药效。
例如,应避免与丙磺舒、利尿酮等药物同时使用。
结论酒乌梢蛇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众多的功能主治。
它可以温阳补肾、滋养肝脾、活血祛风、止咳平喘以及益精填髓。
然而,在使用酒乌梢蛇时需要注意医生的指导,禁忌人群和用量控制等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
酒乌梢蛇的功效与作用

酒乌梢蛇的功效与作用酒乌梢蛇,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
它是指将乌梢蛇放入白酒中浸泡一段时间,让乌梢蛇的药效溶于酒中。
乌梢蛇是指杜父鱼,在民间俗称为“乌梢蛇”,它是一种水生爬行动物,生活在淡水中。
酒乌梢蛇作为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首先,酒乌梢蛇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阳气是人体活动和生殖能力的基础。
肾阳虚弱是很多疾病的根源,如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畏寒、性功能障碍等。
酒乌梢蛇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可以调养肾阳,增强身体的生命力和抗病能力。
其次,酒乌梢蛇可以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血瘀是多种疾病的病理基础,如瘰疬、淤血性疾病等。
酒乌梢蛇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使血液流畅,防止血液凝结。
同时,酒乌梢蛇还具有消肿散结的作用,能够疏通经络,排除湿气,消除瘀血。
再次,酒乌梢蛇还具有强壮筋骨的作用。
中医认为,筋骨是人体的支撑系统,是人体活动的基础。
酒乌梢蛇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促进钙质的吸收和骨骼的生成,增强骨骼的强度和弹性。
同时,酒乌梢蛇还可以促进肌肉的生长和发育,增强肌肉的耐力和爆发力。
此外,酒乌梢蛇还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中医认为,衰老是人体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逐渐丧失正常功能的过程。
酒乌梢蛇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提高人体抗氧化能力。
同时,酒乌梢蛇还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人体免疫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此外,酒乌梢蛇还可以醒脑开窍。
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官,主宰人的认知和心理活动。
酒乌梢蛇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人的思维能力、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酒乌梢蛇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温补肾阳、活血化瘀、强壮筋骨、抗衰老、醒脑开窍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然而,由于酒乌梢蛇是一种动物药材,其使用需要慎重,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滥用。
此外,个体差异较大,不同人体质、疾病情况可能对酒乌梢蛇产生不同的反应,使用时应注意观察和调整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治疗看乌梢蛇的作用
胡美根 黄建民
(江西省新余钢铁公司第一职工医院良矿分院 新余338026)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乌梢蛇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A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是比较棘手的。
笔者受民间用药的启示,在辨证论治的药方中,加入乌梢蛇12g,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兹举2例如下:
例1.李某,男,30岁。
因全身浮肿、腹部胀大而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经治4个月余,肾功能不见明显好转,尿蛋白++~+ +++,1998年3月来我院中医诊治。
经化验Cr300μmo L/L、BU N14mmo L/L,尿蛋白++++以上,Hb 85g/L,患者面色苍白,全身稍肿,少气乏力,饮食一般,腰痛,尿泡沫久而不消,苔黄稍腻,舌尖较红,舌体有齿印,脉细数无力。
药用:黄芪20g,生地18g,制首乌18 g,怀山12g,山茱萸12g,泽泻10g,土茯苓25g,益母草20g,石韦15g,虎杖15g,黄连8g,白花蛇舌草15 g,丹参20g,鸡内金10g,蝉蜕10g。
治疗20余天,蛋白尿改善甚微。
偶得民间用蛇和癞蛤蟆配药(如何配制不详)治肾衰而痊愈之事。
于上方中加乌梢蛇12g,每7d 化验小便1次,结果尿蛋白含量稳步下降,服药2个月余,尿蛋白消失,复查Cr140μmo L/L,BU N7mmo L/ L,且浮肿消退,其它症状均有好转,后服平补脾肾之剂治疗。
讨论:本例病人,从中医辨证来看,乃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湿浊之邪郁而化热壅塞三焦之证。
故以黄芪补气升清降浊,生地、制首乌、怀山、山茱萸培补肾阴,泽泻、土茯苓、石韦利尿以泄湿浊之邪,从而达到消除体内毒素之目的;虎杖、黄连、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益母草、丹参活血化瘀,改善肾血流量,防止血液凝固而改善肾功能;鸡内金固精,消尿蛋白(报道有修补肾小球滤过膜之作用);蝉蜕宣肺抗过敏,对变态反应之肾炎尤为适宜;乌梢蛇除活络之外,是否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以抗第Ⅱ、Ⅲ型变态反应有关,这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本人近期又治1例历5a的慢性肾炎患者(尿蛋白一直+~+ +),用乌梢蛇配上方,减去土茯苓、黄连,加紫地丁,服药2个月,尿蛋白消失,复查多次正常。
例2.盛某,男,45岁。
1999年1月在某人民医院拟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住院治疗,因经济困难,拒绝做血透,坚持服中药,经清热、解毒、泄浊之法治疗后,患者症状有增无减,复查Cr772μmo L/L, BU N29mmo L/L,尿蛋白++++以上,Hb80g/L,肾功能不见改善。
诊见:全身浮肿、瘙痒,面色苍白,声音洪大,头痛头晕,心悸,乏力,欲吐,饮食欠佳,小便较少,大便可,苔黄腻,脉弦大有力,血压为200/106mm Hg。
首服天麻钩藤饮和旋覆代赭汤加减不应,细想此乃湿浊之热毒充斥三焦引起肝阳上亢,故药用:乌梢蛇12g,土茯苓45g,石韦15g,黄连8g,白花蛇舌草20g,虎杖18g,益母草20g,川牛膝18g,法半夏9g,地龙10g,蝉蜕10 g,泽泻10g,防己10g,天麻15g,钩藤12g,鸡内金10 g。
同时口服心痛定20mg,3次/d。
服药3个月余,复查Cr290μmo L/L,BU N14mmo L/L,尿蛋白含量++,同时浮肿渐退,瘙痒症消失,不呕吐,稍心悸,血压为160/ 95mm Hg,患者因路远,带处方继服1个半月后复诊,病情稳定,浮肿基本消退,Cr170μmo L/L,BUN9mmo L/ L,尿蛋白为+,血压为140/80m mHg;苔薄,舌红,脉沉细数。
停服心痛定,嘱以乌梢蛇12g、生地18g、怀山12 g、山茱萸12g、丹参20g、益母草18g、泽泻8g、石韦18 g、白花蛇舌草18g、虎杖12g、蝉蜕10g、鸡内金10g、制首乌18g煎水服以巩固治疗。
讨论:尿毒症临床虽以本虚标实为其特点,但本例患者标为急,由于湿浊之邪壅于三焦,且化热动风而成。
故首先解决尿毒症的湿浊之邪(即毒素)的排泄问题,湿浊、热毒已解,动风之根基已灭,故风更易息,而临床症状也随之好转。
方中土茯苓、石韦、防己、泽泻利尿泄浊,黄连、白花蛇舌草、虎杖清热解毒,益母草、川牛膝活血化瘀利尿消肿,法半夏降逆化浊,天麻、钩藤、地龙、蝉蜕平肝熄风止痒,鸡内金消尿蛋白,乌梢蛇除上述功能外,还有祛风止痒之效,正与本病合拍。
患者经服4个多月中药后,肾功能明显改善,症状基本消失。
(收稿日期:1999-08-09)
·
45
·
江西中医药2000年8月第31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