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微生物发酵产酶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微生物发酵产酶

第二章 微生物发酵产酶

基因操纵子调节系统示意图
操纵子
控制区
调节基因 启动基因 操纵基因
信息区
结构基因 DNA
转录
RNA聚合酶 翻译
( -) (+) 转录
mRNA 翻译
阻遏蛋白
蛋白质
诱导剂
(二) 酶合成调节的类型
1.诱导 (induction)
组成酶:细胞固有的酶类。
诱导酶:是细胞为适应外来底物或其结构类似 物而临时合成的一类酶。
固定化酶的优点
多次使用 可以连续反应 优点 纯化简单 提高产物质量 应用范围广
固定化原生质体的优点
☻属于胞内产物的胞内酶等分泌到胞外
☻稳定性较好,可以连续或重复使用较长时间
第一节 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
提取分离法 酶的生产方法 生物合成法
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 植物细胞发酵产酶
化学合成法
动物细胞发酵产酶
启动子(promotor) 终止子(terminator)
3 5 ´ ´ DNA
编码链 (coding strand) 有意义链(sense strand)
5´ 3´
反意义链:指导转录作用的一条DNA链 有意义链:无转录功能的一条DNA链.
5’ 3’
有意义链
TC GAG TAC AG C T CATG C GAGUAC 5’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乳糖操纵子的结构
调节 基因 R
启 动 操纵 子 基因
P O LacZ
乳糖结构基因
LacY Laca
mRNA

阻遏蛋白 (有活性)



B、乳糖酶的诱导
调节 基因
R mRNA
启 动 操纵 子 基因 P O

酶工程 考试重点

酶工程 考试重点

第二章微生物发酵产酶名词解释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加入某些物质使酶的生物合成开始或加速进行的现象酶生物合成的反馈阻遏作用:又称产物阻遏作用,是指酶催化反应的产物或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使该酶的生物合成受到阻遏的现象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是指某些物质(主要是指葡萄糖和其他容易利用的碳源等)经过分解代谢产生的物质阻遏某些酶(主要是诱导酶)生物合成的现象判断组成酶or诱导酶受什么阻遏固定化细胞:又称为固定化活细胞或固定化增殖细胞,指采用各种方法固定在载体上,在一定的空间范围进行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的细胞固定化原生质体:是指固定在载体上,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新陈代谢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是除去细胞壁后由细胞膜及包内物质组成的微球体。

原生质体由于除去细胞壁这一扩散屏障,有利于胞内物质透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可以用于胞内酶等胞内产物的生产。

问答题何为细胞产酶动力学,简述其动力学模型产酶动力学主要研究发酵过程中细胞产酶速率以及各种因素对产酶速率的影响规律,主要为宏观产酶动力学。

根据细胞产酶模式的不同,产酶速率和细胞生长速率的关系也有所不同。

1)同步合成型的酶:其产酶与细胞生长欧联,在平衡期产酶速率为零,即非生长偶联的比产酶速率β=0 方程: dE /dt=αμX2)中期合成型的酶:在培养液中有阻遏物存在,α=0,无酶产生。

在此阶段的产酶动力学方程与同步合成型相同3)滞后合成型:其合成模式为非生长偶联行,生长偶联的比产酶系数α=0 方程: dE/dt=βX4)延续合成型的酶:在细胞生长期和平衡期均可以产酶,产酶速率是生长偶联与非生长偶联产酶速率之和(最理想状态)方程: dE /dt=αμX+βX受mRNA抑制的模型:1)、2)原核生物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主要是转录水平的调节,与酶的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基因有4种:调节基因、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

结构基因与操纵基因、启动基因一起组成操纵子。

原核生物中有两种类型操纵子:诱导性,如乳糖操纵子;阻遏型操纵子,如色氨酸操纵子。

酶工程期末复习题

酶工程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问题:试述木瓜蛋白酶的生产方法?答:木瓜蛋白酶可以采用提取分离法、基因工程菌发酵法、植物细胞培养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生产。

(1)提取分离法:从木瓜的果皮中获得木瓜乳汁,通过各种分离纯化技术获得木瓜蛋白酶。

(2)发酵法:通过DNA重组技术将木瓜蛋白酶的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获得基因工程菌,在通过基因工程菌发酵获得木瓜蛋白酶。

(3)植物细胞培养法:通过愈伤组织诱导获得木瓜细胞,在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获得木瓜蛋白酶。

第二章微生物发酵产酶1、解释酶的发酵生产、酶的诱导、酶的反馈阻遏(产物阻遏)、分解代谢物阻遏。

诱导物的种类?答:酶的发酵生产: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获得所需的酶的技术过程;酶的诱导:加进某些物质,使酶的生物合成开始或加速的现象,称为诱导作用;产物阻遏(反馈阻遏):指酶催化反应的产物或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使该酶的生物合成受到阻遏的现象。

分解代谢物阻遏(营养源阻遏):是指某些物质经过分解代谢产生的物质阻遏其他酶合成的现象。

诱导物的种类:诱导物一般是酶催化作用的底物或其底物类似物,有的也是反应产物。

2、微生物产酶模式几种?特点?最理想的合成模式是什么?答:(1)同步合成型特点:a.发酵开始,细胞生长,酶也开始合成,说明不受分解代谢物和终产物阻遏。

b.生长至平衡期后,酶浓度不再增长,说明mRNA很不稳定。

(2)延续合成型特点:a.该类酶一般不受分解代谢产物阻遏和终产物阻遏。

b.该酶对应的mRNA是相当稳定的。

(3)中期合成型特点:a.该类酶的合成受分解代谢物阻遏和终产物阻遏。

b.该酶对应的mRNA不稳定。

(4)滞后合成型特点:a.该类酶受分解代谢物阻遏和终产物阻遏作用的影响,阻遏解除后,酶才大量合成。

b.该酶对应的mRNA稳定性高。

选择:在酶的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酶产率和缩短发酵周期,最理想的合成模式是延续合成型。

3、可以添加什么解除分解代谢物阻遏?表面活性剂的作用?答:(1)一些酶的发酵生产时要控制容易降解物质的量或添加一定量的cAMP,均可减少或解除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

酶工程考试重点

酶工程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酶: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按照分子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组分的不同,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酶可以分为蛋白类酶(protein enzyme)和核酸类酶◆酶工程:酶的生产、改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工程◆锁与钥匙学说:底物结构必须与酶活性部位的结构非常互补,就像锁与钥匙一样,这样才能紧密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这个学说可以解释酶的绝对专一性,但是不能解释酶的相对专一性。

◆诱导契合理论:酶分子活性中心的结构并不与底物分子的结构互补,但活性中心有一定的柔性,当底物分子与酶分子相遇时可以诱导酶蛋白的构象发生相应的变化,使活性中心的各个结合基团与催化基团达到对底物结构正确的空间排布与定向,从而使酶与底物互补结合,产生酶-底物复合物,并使底物发生化学反应◆中间产物学说:酶首先与底物结合成酶-底物复合物,然后转变成酶-过渡态中间物复合物,然后,生成酶-产物复合物,最后从酶分子上释放产物,从而大大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分子由基态转变为过渡态即活化态所需的能量)。

◆Km 值是当酶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竞争性抑制:抑制剂竞争性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从而阻止底物与酶的结合。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可逆抑制作用。

随着底物浓度增加,酶的抑制作用减弱。

Vm 不变,Km 增大◆非竞争性抑制:底物和抑制剂可以同时与酶结合,抑制剂结合于活性中心以外的部位,两者没有竞争作用,但影响产物的释放,Vm 降低,Km 不变◆反竞争性抑制Vm 降低,Km 减小◆酶活力: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

测定酶活力,实际上就是测定酶促反应进行的速度。

酶促反应速度越快,酶活力就越大;反之,速度越慢,酶活力就越小。

◆酶的比活力:每毫克酶蛋白(酶制剂)所含的酶活力单位数称为酶的比活力,用U/mg 蛋白表示。

酶的比活力是酶制剂的一个纯度指标。

对同一种酶来说,比活力愈高,表明酶纯度愈高。

◆酶的生产方法:.提取分离法;生物合成法;化学合成法第二章:微生物发酵产酶结构基因、操纵基因与启动基因一起组成操纵子,分为诱导型与阻遏型。

02第二章 微生物发酵产酶 第三章 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

02第二章 微生物发酵产酶 第三章 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

Amylase from Bacillus Protease from Bacillus Phosphatase from Bacillus Glucoamylase from Aspergillus …… Plant cell culture Animal cell culture
Few examples
30
进 位
成肽 转 位
31
合成终止
32
高效率的蛋白 质合成体系
33
蛋白质的折叠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如何形成? 功能与结构如何统一? 体外、体内的结构如何变化?


蛋白质分子设计及蛋白质工程的需要 越来越多的基因工程产物需要复性复活, 要求蛋白质折叠 的理论及技术的指导。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类产物必须要形 成正确的折叠才能表现出功能和活性。


19
蛋白质合成的几个要素-遗传密码,nucleotide triplet codon

mRNA分子中,每三个相邻的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 代表某种氨基酸或其它信息,称为密码子或三联 密码。 四种核苷酸编成三联体可形成43个即64个密码子。 其中: 一个起始密码: AUG




三个终止密码: UAA
可产生一种组成型调节蛋白(regulatory protein) (一种变构蛋白),通过与效应物 (effector) (包括诱导物和辅阻遏物)的特异 结合而发生变构作用,从而改变它与操纵基因 的结合力。 调节基因常位于调控区的上游。
38
启动基因(promotor gene)(启动子):
有两个位点: (1)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2)cAMP-CAP的结合位点。 CAP:分解代谢产物基因活化蛋白(catabolite gene activator protein),又称环腺苷酸受体蛋白(cAMP receptor protein,CRP)。 只有cAMP-CRP复合物结合到启动子的位点上,RNA 聚合酶才能结合到其在启动子的位点上,酶的合成才 能开始。 P S DNA O R

第二章 酶的生物合成与发酵生产

第二章   酶的生物合成与发酵生产

第二章酶的生物合成与发酵生产酶工程就是将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技术。

酶制剂是如何生产的呢?我们知道,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

酶的生产方法有三种:提取分离法、生物合成法、化学合成法。

生物合成法又包括: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植物细胞发酵产酶和动物细胞发酵产酶第一节酶生物合成及调节一、酶的生物合成先从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谈起(1958年,Crick提出)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生物体通过DNA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RNA 转录和翻译而使遗传信息在子代得以表达。

DNA具有基因的具有基因的所有属性。

基因是DNA的一个片段,基因的功能最终由蛋白质来执行,RNA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

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1970年Temin和Baitimore发现了逆转录酶,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即:细胞能否合成某种酶分子。

首先取决于细胞中的遗传信息载体-DNA分子中是否存在有该酶所对应的基因。

DNA分子可以通过复制生成新的DNA,再通过转录(transcription)生成所对应的RNA,然后再翻译(translation)成为多肽链,经加工而成为具有完整空间结构的酶分子。

(一)RNA的生物合成--转录(transcription)P102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转移到RNA分子中的过程,称为转录。

转录:见课件附图,书P102定义:以DNA为模板,以核苷三磷酸为底物,在RNA聚合酶(转录酶)的作用下,生成RNA分子的过程。

模板链(template strand):又称反意义链(antisense strand),指导转录作用的一条DNARNA的转录过程:转录过程分为三步:起始、延长、.终止补充: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DDRP)-见课件附图E.coli的RNA聚合酶是由四种亚基组成的五聚体(α2、β、β′、)全酶(holoenzyme)包括起始因子σ和核心酶(core enzyme)。

酶工程 考试重点

酶工程 考试重点

第二章微生物发酵产酶名词解释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加入某些物质使酶的生物合成开始或加速进行的现象酶生物合成的反馈阻遏作用:又称产物阻遏作用,是指酶催化反应的产物或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使该酶的生物合成受到阻遏的现象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是指某些物质(主要是指葡萄糖和其他容易利用的碳源等)经过分解代谢产生的物质阻遏某些酶(主要是诱导酶)生物合成的现象判断组成酶or诱导酶受什么阻遏固定化细胞:又称为固定化活细胞或固定化增殖细胞,指采用各种方法固定在载体上,在一定的空间范围进行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的细胞固定化原生质体:是指固定在载体上,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新陈代谢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是除去细胞壁后由细胞膜及包内物质组成的微球体。

原生质体由于除去细胞壁这一扩散屏障,有利于胞内物质透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可以用于胞内酶等胞内产物的生产。

问答题何为细胞产酶动力学,简述其动力学模型产酶动力学主要研究发酵过程中细胞产酶速率以及各种因素对产酶速率的影响规律,主要为宏观产酶动力学。

根据细胞产酶模式的不同,产酶速率和细胞生长速率的关系也有所不同。

1)同步合成型的酶:其产酶与细胞生长欧联,在平衡期产酶速率为零,即非生长偶联的比产酶速率β=0 方程: dE /dt=αμX2)中期合成型的酶:在培养液中有阻遏物存在,α=0,无酶产生。

在此阶段的产酶动力学方程与同步合成型相同3)滞后合成型:其合成模式为非生长偶联行,生长偶联的比产酶系数α=0 方程: dE/dt=βX4)延续合成型的酶:在细胞生长期和平衡期均可以产酶,产酶速率是生长偶联与非生长偶联产酶速率之和(最理想状态)方程: dE /dt=αμX+βX受mRNA抑制的模型:1)、2)原核生物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主要是转录水平的调节,与酶的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基因有4种:调节基因、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

结构基因与操纵基因、启动基因一起组成操纵子。

原核生物中有两种类型操纵子:诱导性,如乳糖操纵子;阻遏型操纵子,如色氨酸操纵子。

酶工程微生物发酵产酶

酶工程微生物发酵产酶

2、控制阻遏物浓度 微生物酶的生产受到代谢末端产物的阻遏和分解代谢物阻遏的调节。为避免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可采用难于利用的碳源,或采用分次添加碳源的方法使培养基中的碳源保持在不致于引起分解代谢物阻遏的浓度。
3、添加表面活性剂 在发酵生产中,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常被用作产酶促进剂,但它的作用机理尚未搞清;可能是由于它的作用改变了细胞的通透性,使更多的酶从细胞内透过细胞膜泄漏出来,从而打破了胞内酶合成的反馈平衡,提高了酶的产量。此外,有些表面活性剂对酶分子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可以提高酶的活力,例如在霉菌的发酵生产中添加 1%的吐温可使纤维素酶的产量提高几倍到几十倍。
第三节 发酵工艺条件及其控制
保藏细胞 ↓ 细胞活化 ↓ 原生质体←细胞扩大培养→固定化细胞 ↓ ↓ ↓ 固定化原生质体 →发酵 预培养 ↓ 培养基 分离纯化 无菌空气 ↓ 酶
六、提高酶产量的措施 1、添加诱导物 对于诱导酶的发酵生产,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诱导物能使酶的产量显著增加。一般可分为三类: ①酶的作用底物,例如乳糖诱导ß-半乳糖苷酶的生成,青霉素是青霉素酚化酶的诱导物。 ②酶的反应产物,例如纤维素二糖可诱导纤维素酶的产生。 ③酶的底物类似物,例如异丙基-ß-D-硫代半乳糖苷(IPTG)对ß-半乳糖苷酶的诱导效果比乳糖高几百倍。其中使用最广泛的诱导物是不参与代谢的底物类似物。
5、高产菌株的选育 目前,优良菌种的获得一般有三条途径:一是从自然界分离筛选;二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诱变;三是用基因重组或细胞融合技术。
5、常用的产酶微生物
(1)细菌 大肠杆菌:应用最广泛的产酶菌因为其遗传背景清楚而广泛应用于遗传工程改造微生物的宿主,被改造成表达优良性状的“工程菌”。大肠杆菌可生产多种酶,如,谷氨酸脱羧酶、天门冬氨酸酶、β-半乳糖苷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核酸外切酶等。 枯草杆菌:用途很广,可用于生产α-淀粉酶、蛋白酶、β-葡聚糖酶、碱性磷酸酶等。 (2)放线菌 链霉菌:; ②作为酶活性基的组成部分或维持酶的活性; ③调节渗透压、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 ④作为自养菌的能源。 当盐浓度太高时,对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在较低浓度时却能刺激生长。 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中,应特别注意有些金属离子是酶的组成成分,如钙离子是淀粉酶的成分之一,也是芽孢形成所必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霉、欧文氏菌 啤酒酵母、假丝酵母
水勇果于加工开,始果,汁、才果能酒找澄到清,成麻类纤维脱胶
功的路
制造转化糖
凝乳酶
米赫毛霉、大肠杆菌和真菌生产的重组酶 制造乳酪
脂肪酶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异构酶 青霉素酰化酶
曲霉、根霉、酵母等 青霉、曲霉 凝结芽胞杆菌,白色链霉菌 细菌、霉菌、放线菌
加酶洗涤剂,油脂加工,生物化工 食品去氧、除葡萄糖,测定葡萄糖 生产果葡糖浆 制造6-氨基青霉烷酸
第三节 发酵工艺条件及控制
工艺流程
原生质体 固定化原生质体
培养基
保藏细胞 细胞活化 扩大培养
发酵 分离纯化

固定化细胞
预培养 无菌空气
一、细胞活化与扩大培养
1、生产菌种的来源
(1)购买或筛选
向菌种保藏机构索取有关的菌株,从中筛选所需菌株。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CICC);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又称武大保藏中心)
一、产酶菌种的要求
1、发酵周期短,产量高; 2、容易培养和管理; 3、产酶稳定性好,不易变异退化,不易被感染; 4、利于酶的分离纯化; 5、安全可靠,无毒性。(非致病菌)。
二、产酶微生物
菌种是发酵生产酶的重要条件。已经在自然界中 发现的酶有数千种,目前投入工业发酵生产的酶约有 50~60种。它们的生产菌种十分广泛,包括细菌、放 线菌、酵母菌、霉菌。
工业规模应用的微生物酶和它们的某些来源

α-淀粉酶
葡萄糖淀粉酶 中性蛋白酶 碱性蛋白酶
植酸酶
产酶微生物 枯草芽胞杆菌, 地衣芽胞 杆菌, 米曲霉
米曲霉,黑曲霉,米根霉 枯草芽胞杆菌,米曲霉
地衣芽胞杆菌 黑曲霉,毕赤酵母工程菌株
用途 淀粉液化,织物退浆,消化助剂, 加酶洗涤剂 制造葡萄糖,发酵、酿酒等工业的 淀粉水解糖 皮革、毛皮加工,食品加工,调味 品制造、助消化、消炎、啤酒澄清 加酶洗涤剂
2、化学合成法 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的新技术。只能合成那些已知化学结
构的酶;成本比较高。目前仍然停留在实验室内合成的阶段。
3、微生物发酵法 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产酶的主要方法。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生
命活动合成所需酶的方法称为发酵法。
酶的发酵生产:经过预先设计,通过人工操作,利用微生物 的生命活动获得所需酶的技术过程。
氧化酶、苯氧甲基青霉素酰化酶等。
木霉(Trichoderma):是生产纤维素酶的重要菌种。 根霉(Rhizopus):糖化酶、 α–淀粉酶、碱性蛋白酶等。 毛霉(Mucor):糖化酶、 α–淀粉酶、蛋白酶等
4、酵母菌
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转化酶、丙酮 酸脱羧酶、醇脱氢酶 假丝酵母(Candida):脂肪酶、尿酸酶、尿囊素酶、转 化酶、醇脱氢酶
酶的发酵生产是当今大多数酶生产的主要方法。
目前工业应用酶大多数来自微生物,这是因为以微生物为 生产原料有许多优点:
① 微生物种类多、酶种丰富,且菌株易诱变,菌种多样 。 ② 微生物生长繁殖快,易提取酶,特别是胞外酶。 ③ 微生物培养基来源广泛、价格便宜。 ④ 可以采用微电脑等新技术,控制酶发酵生产过程,生 产可连续化、自动化,经济效益高。 ⑤ 可以利用以基因工程为主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选 育菌种、增加酶产率和开发新酶种。
筛选步骤:
①样品的采集:主要是各种富含所需微生物的土壤、水、气、枯枝烂 叶、烂水果等 。 ②初筛:分离产目的酶的菌株
给予特殊的培养基或培养条件,进而让目的菌株得以繁殖,尽可 能地把只成为目的菌的菌株分选
③复筛:从所得菌株中筛选优良株 在初筛的基础上,筛选产酶量高、性能更符合生产要求的菌种。
常用的产酶微生物
1、细菌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限制性内切核酸酶、DNA 聚合酶、DNA连接酶、外切核酸酶等。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BF7658是生产α-淀 粉酶的主要菌种;AS1.398用于生产中性蛋白酶和碱性 磷酸酶
2、放线菌
链霉菌(Streptomyces):是生产葡萄糖异构酶的主要微 生物,还可以用于生产青霉素酰化酶、纤维素酶、碱性 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几丁质酶
饲料添加剂
纤维素酶
里氏木霉、黑曲霉
水洗布生产,饲料添加剂,消化植物细胞壁
半纤维素酶 β-葡聚糖酶 异淀粉酶 乳糖酶 果胶酶
转化酶
木霉、曲霉、根霉
饲料添加剂,消化植物细胞壁,低聚木糖生产
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 产气克雷伯氏菌,芽孢杆菌
啤酒酿造,饲料添加剂 淀粉加工
乳酸酵母,米曲霉,黑曲霉,米根霉 乳品工业(处理牛乳和乳清)
优良的产酶微生物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① 酶的产量高。 ② 产酶稳定性好。 ③ 容易培养和管理。 ④ 利于酶的分离纯化。 ⑤ 安全可靠、无毒性。
酶的发酵生产,根据微生物的培养方式不同,可 分为:
① 液体深层发酵。 ② 固体培养发酵。 ③ 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发酵。 ④ 固定化微生物原生质体发酵。
第二节 酶发酵生产常用的微生物
。 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ACCC); 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 美国典型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ATCC) 荷兰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CBS) 德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DSMZ) 英国国家典型菌种保藏所(NCTC)
(2)筛选 由自然界采集样品,如土壤、水、动植物体等,
从中进行分离筛选 。
④高产菌株的选育 诱变育种 、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3、霉菌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糖化酶、 α–淀粉酶、酸性蛋白酶、果
胶酶等。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糖化酶和蛋白酶等。 红曲霉(Monascus):糖化酶、 α–淀粉酶、蛋白酶等。
青霉(Penicillium):产黄青霉(P.chrysogenum)用于生产葡萄糖
第二章 微生物发酵产酶
2020年4月22日星期三
酶的来源:
1、提取法 采用各种技术直接从动、植物细胞或组织中将酶提取出来
。 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动植物原料由于其生产周期长,又受地理、气候和季
节等因素影响而不适于大规模生产。
植物来源的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 、麦芽淀粉水解酶,大豆脂肪氧合酶等。 动物酶:猪胰蛋白酶和胃脂肪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