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期中古诗及文言文

合集下载

初二下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

初二下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

初二下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初二下学期的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通常包括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些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二下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1. 《滕王阁序》 - 王勃《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代表作之一,以其辞藻华丽、意境深远而著称。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句,是文中的经典之句。

2. 《岳阳楼记》 - 范仲淹《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以岳阳楼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3. 《醉翁亭记》 - 欧阳修《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通过对醉翁亭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4. 《桃花源记》 - 陶渊明《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散文,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人们生活幸福的理想世界,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出师表》 - 诸葛亮《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一篇表文,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北伐事业的决心。

6. 《赤壁赋》 - 苏轼《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散文,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7.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这是苏轼的一首著名词作,以赤壁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8.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以明月为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对友情的深刻思考。

9. 《将进酒》 - 李白《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以豪放的笔触和激昂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哲学思考。

10. 《静夜思》 - 李白《静夜思》是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富有深刻的哲理和人文精神。

学习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深度。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6《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悬崖。

15.翠蔓:翠绿的藤蔓。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八下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八下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八下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八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如下:-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八下语文书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八下语文书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八下语文书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根据中国的教育大纲,八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包含了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篇目,供参考: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以岳阳楼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2. 《滕王阁序》 - 王勃-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名作,描写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3.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散文,通过对醉翁亭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4. 《赤壁赋》 - 苏轼-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5. 《出师表》 - 诸葛亮-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篇,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及出征的决心。

6. 《论语》 - 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学习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

7. 《诗经》 - 古代诗歌集-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许多反映古代社会生活和情感的诗歌。

8. 《离骚》 - 屈原- 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以屈原的遭遇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对国家的忧虑。

9. 《将进酒》 - 李白-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以豪放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感慨。

10.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词作,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怀念。

这些篇目是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常见的必背内容,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并能够背诵。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论语》十则孔子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此句意为:学习了知识并时常复习它,不是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孔子说:复习旧知识并从中悟出新的道理,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孔子说:知道的人不如爱好的人,爱好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孔子说:不到愤懑的时候不启发,不到困惑的时候不点拨。

如果举一个例子,不能推知其他三个,就不再教导了。

6.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注释】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而不感到厌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孔子说: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8. 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注释】孔子说:我曾经整天思考,但不如片刻所学到的东西。

9.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

智慧的人善于变通,仁德的人内心宁静。

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10.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注释】孔子说:有志之士和仁德的人,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宁愿牺牲生命也要完成仁德。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古诗及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古诗及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古诗及译文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

(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八下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及翻译

八下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及翻译

八下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及翻译八年级下学期的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通常包括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些经典作品,以下是几篇常见的作品及其翻译:1. 《滕王阁序》 - 王勃- 翻译:《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为滕王阁所作的一篇骈文。

文章以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2.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翻译:《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描述岳阳楼的美景和作者登楼时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 《出师表》 - 诸葛亮- 翻译:《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

文章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出征的决心。

4.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翻译:《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一位渔人偶然发现的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5.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翻译:《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记述了作者在醉翁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6. 《赤壁赋》 - 苏轼- 翻译:《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赋文。

文章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7. 《游褒禅山记》 - 王安石- 翻译:《游褒禅山记》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篇游记。

文章记述了作者游览褒禅山的经历,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翻译:《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学习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时,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八年级下古诗词和文言文

八年级下古诗词和文言文

八年级下古诗词和文言文八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和文言文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它们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

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供八年级学生学习和赏析。

# 古诗词1. 《春夜喜雨》 -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 《赤壁》 - 苏轼>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 《过零丁洋》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言文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2. 《出师表》 -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4.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历史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型默写课内古诗1、《水调歌头》中苏轼借自然现象比拟人生,表现出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词中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还有两句诗,现在常用来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两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颔联句是(含典故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赤壁》一诗中表现机遇对于英雄人物起着决定作用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过零丁洋》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中将地名与心情巧妙结合,追述抗元经历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在咏史中表达民生多艰的感叹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主旨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其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课外古诗1、《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反映松树本性并标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主旨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刘桢《赠从弟》中表达这一意思的诗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登幽州台歌》中指生不逢时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4、王维《终南别业》一诗中引入人的活动,表现生活气息的诗句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描写愁绪的千古名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运用想象写作者壮志豪情的诗句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描写诗人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句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文言文阅读《与朱元思书》(一).《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字叔庠(xiáng),南朝梁文学家。

(二)、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风烟俱净(净,消散)从流飘荡(顺流)任意东西(向东向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左右)水皆缥碧(青白色)急湍甚箭(比.......还快)猛浪若奔(飞奔的马)负势竞上(凭借、依仗,争着,向上)互相轩邈(比高比远)鸢飞戾天者(到,至)望峰息心(平息)经纶世务者(筹划)窥谷忘反(通“返”,返回)横柯上蔽(枝条)皆生寒树(有寒意的树)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三)、解释下列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流的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两岸的山)凭借高峻的争着向上,争着像更高更远处伸展,笔直向上,形成无数山峰。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泉水激打着石头,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长久不断的叫,猿的叫声久久不停止。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一样,那些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追逐功名利禄的心态;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7)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四)、课文内容理解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总分式。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深可见底,水流很急,动静相生。

静态:清澈;动态:急猛。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充满了生机,显示出山的“奇”。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句话侧面写出富春江景色之美,表达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的情感。

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是写水的静态美,突出了水的清而深;“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写水的动态美,突出了水的流势湍急。

这两句运用动静对比的手法,生动的表现了富春江水之“异”。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侧面描写,烘托水之清。

(五)一词多义天下独绝(绝妙)负势竞上(向上)经纶世务(筹划)百叫不绝(停止)横柯上蔽(上面)满腹经纶(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五柳先生传》一、填空: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传,代表作《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二、注音:嗜(shì)辄(zhã)褐(hâ)箪(dān )汲(jí)俦(chóu )觞(shāng )瓢(piáo )屡(lǚ)欤(yú)好读书(hào )三、解释词语:何许人:处所亦不详..其姓字因以为..号焉亲旧知其如此:旧交,旧友性嗜酒:十分爱好每有会意:体会,领会造饮:往,到辄尽:就以此自终..戚戚于贫贱:忧愁的样子汲汲于富贵:心情急切的样子或置酒而招之:有时环堵萧然:空寂,泠泠清清的样子期:期望觞:酒杯以乐其志:感到快乐颇示己志:稍微透露四、翻译下列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

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往往对书中的旨意有独到的领会,便高兴的忘记吃饭。

3、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4、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无比快乐。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6.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开始他安然自若。

7.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8.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9.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五、阅读理解: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从第一段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特征、生活条件、志趣爱好的语句。

(1)性格特征: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生活条件: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3)志趣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

性嗜酒,期在必醉。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2、文中哪些句子可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3、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1)“好读书”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这是他不追求名利的体现。

(2)饮酒。

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3)著文章。

其目的“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

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他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

4、写出本文出现的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现在用来表示什么意思?(1)不求甚解。

(2)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3)现在多用来说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

5、文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6、五柳先生的读书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

这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也说明陶渊明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7、赞语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与上文哪句话相照应?不慕荣利8、五柳先生关于人生态度的名句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本传记介绍人物是按性格——志趣——生活——评论一步步展开的,采用先记叙后议论的表达方式。

10、本文一反传记明确交代姓名籍贯的通则,以虚写代实写,有何用意?突出主旨,勾勒五柳先生不拘形迹,不慕荣利的特征,表现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

11.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的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12.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六.说出下列加粗字古今词义的区别。

(1)造饮:古:往、到。

今:制造(2)赞曰;古-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今义:赞扬《马说》一、填空《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作者是唐朝的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之称,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学过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⑴故虽有名马:即使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屈辱,埋没。

⑶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⑷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⑹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

⑺且(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样;等同。

⑻策之不以(按照)其道: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⑼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

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懂得⑾执策而临之:面对⑿其(难道)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语气⒀其真不知马也:恐怕三、翻译重点句子。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有了伯乐,这以后才会有千里马。

2、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