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土方试验段施工总结
土方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路面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根据施工规范和合同要求,2010年11月1日至11月14日我项目成功进行了12%灰土路面底基层的试验段施工,现将施工成果、存在的不足和试验段总结报告上报。
为了指导以后的施工,我项目把试验段选在K10+770—K10+918段。
底基层实验段主车道及辅道采用12%灰土填筑,设计层厚18cm。
绿化带采用素土回填,并采用行车道、绿化带、辅道同时上土,分别掺灰,一次性碾压的施工工艺,以确保工程进度及施工质量。
一、试验段施工条件:K10+770-K10+918段95区NO。
4已率先报验合格,在此作底基层试验段有利于为后续施工提供指导意见。
二、试验段施工技术准备:1、试验段施工前,我项目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取土场进行地质、水文、地形等,进行了踏勘,并取土样送试验室进行了土工试验.各项指标均合格,可以做底基层填料.2、测量队依据设计图和现场标高计算出路基中、边桩坐标,使用全站仪逐点放样,边桩撒灰线,对该段进行了平面位置和标高的测量,并按检验标准进行了检验。
3、按试验段检测布点图进行了布点放样、编号,并填报施工放样报验单,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复核、批准.4、对参加路基土方填筑作业的人员,从设计图、施工技术要求进行了施工前的技术交底,掌握施工要点,关键工序及衔接,检测项目及技术指标,做到人人心中有数,杜绝违反施工规范的现象发生.详见底基层试验段开工报告:道路试验段人员配置表。
5、按试验段施工技术方案和要求,进行了设备配置,详见底基层试验段开工报告:道路试验段(施工)机械配置表。
三、施工准备1、整修便道:施工现场的施工便道由于重荷载车辆反复作用,已经有部分损坏,为确保交通畅通,进行了维修.2、技术准备:取土场土样标准击实试验已上报并批复,导线点、水准点和加密点已复测。
3、原材料准备:(1)进场石灰数量足够,且石灰钙、镁含量不低于55%.(2)石灰已消解并进行过筛处理,确保无大灰块。
(3)取土坑挖掘机、运土车准备就绪,随时可以供土。
土方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

土方路基首件工程施工总结一、施工概况德商高速公路德州(鲁冀界)至夏津段一合同段于2014年5月1日至5月3日在K3+030-K3+350段落进行了93区土方路基试验段施工,路基试验段长度为320米,现将试验段施工情况进行总结。
二、施工准备2.1技术准备1.组织全体技术人员学习合同条款和技术规范,了解其主要内容和要求。
2.对设计图纸进行审阅、研究和核对,了解领会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
2.2施工现场准备施工现场原地表高程及压实度已验收合格,路基中桩坐标已经测量人员核实复测,准确无误。
施工现场已打好方格网。
2.3试验准备我项目部试验室已经过标定验收,且获得相关资质,满足施工所需,取土场土工击实试验已完成并得到了批复。
取土场选用郭庄取土场,土的最大干密度:1.76g/cm3,最佳含水率13.1%。
2.4机械配备主要施工机械试验设备2.5人员准备三、土方路基施工3.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项目部于2014年4月14日上午召开了土方路基施工技术交底会议,驻地办副驻地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项目部工程技术部、材料设备部、试验室及施工队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为了更好的控制施工质量,项目部于2014年4月14日下午在施工现场进行了现场技术交底,驻地办驻地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及路基施工队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3.2施工过程控制土方路基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压路机碾压的组合方式进行分层施工。
路堤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试验段路堤施工段较短,按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时,采用同一层土一次性填筑、一次性摊平、一次性碾压的方式来组织施工。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路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流程路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流程图1.测量放样(1)原地表路基处理完成后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细部放样,内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
每20m设一控制桩,标明桩号,测量高程。
(2)根据恢复的路基中桩、设计图纸、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定出路基用地边桩和路堤坡脚、边沟、护坡道等具体位置桩。
土方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土方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一、施工概况本次施工是在市X区进行的土方路基试验段施工。
总工程量为XXX立方米,采用机械铺装的方式进行施工,主要包括挖方、填方和平整路基的工作。
二、施工过程1.前期准备在正式施工前,先进行了场地的踏勘和勘察,并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方案。
然后进行了设备和材料的准备,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挖方工作挖方工作是本次施工的第一步,通过使用挖掘机将土方挖出并堆放到指定区域。
施工期间,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挖方操作,保证土方的质量。
同时,对挖出的土方进行了分类堆放,以便后续的填方作业。
3.填方工作填方工作是本次施工的重点阶段,通过使用挖掘机将挖出的土方重新填入到路基区域,并进行了适当的夯实处理。
在填方过程中,对土方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和筛选,将不合格的土方进行了清理和替换。
填方作业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填方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4.平整路基填方完成后,对路基进行了平整处理。
通过使用平地机进行路基的表层整平,使路基的表面平整光滑。
在平整的过程中,严格控制机器的操作参数,以保证路基表面的水平度和均匀度。
5.施工记录和监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记录和监测工作。
及时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问题,并进行了实地监测和测量。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对施工过程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和优化。
三、施工成果本次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方挖方和填方工作按计划完成,土方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填方土质密实度较高,路基均匀性较好。
3.路基表层平整度满足要求,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4.未发生施工事故及质量问题。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在本次施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施工中加以改进。
具体问题及改进措施如下:1.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操作需要更加精细和稳定,提高操作技术。
2.对填方土方的筛选和处理需要更加严格,提高填方土质的一致性。
3.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土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

土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述本次土方路基填筑试验段位于_____路段,桩号为 K_____ +_____ 至 K_____ +_____ ,长度为_____m。
试验段的施工目的是为了确定土方路基填筑施工的最佳工艺参数,包括填料的松铺厚度、碾压遍数、压实机械组合等,为后续大规模的路基填筑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二、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进行现场勘查,了解工程地质和水文情况。
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2、材料准备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土方填料,进行土工试验,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含水量等指标。
确保填料的质量和来源稳定。
3、机械设备准备配备足够数量和型号的压路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自卸汽车等施工机械。
对机械设备进行调试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
4、测量准备进行导线点和水准点的复测和加密,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测量路基中线、边线和高程,放出试验段的填筑范围。
三、施工过程1、基底处理清除试验段范围内的杂草、树根、腐殖土等杂物。
对基底进行平整和碾压,使其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2、分层填筑根据试验方案,确定填料的松铺厚度为_____cm。
采用自卸汽车将填料运至施工现场,按照方格网法卸料。
用推土机和平地机进行摊铺,确保填料均匀平整。
3、碾压采用_____型压路机进行碾压,先静压_____遍,再弱振_____遍,最后强振_____遍。
碾压顺序从两侧向中间进行,碾压轮迹重叠_____cm。
4、检测每碾压一遍,进行压实度检测,采用灌砂法检测。
记录检测数据,确定达到设计压实度要求的碾压遍数。
四、试验结果及分析1、松铺厚度与压实度的关系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当松铺厚度为_____cm 时,在规定的碾压遍数下,压实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松铺厚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压实效果。
2、碾压遍数与压实度的关系随着碾压遍数的增加,压实度逐渐提高。
当碾压遍数达到_____遍时,压实度基本稳定,再增加碾压遍数,压实度提高不明显。
土方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路面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根据施工规范和合同要求,2010年11月1日至11月14日我项目成功进行了12%灰土路面底基层的试验段施工,现将施工成果、存在的不足和试验段总结报告上报。
为了指导以后的施工,我项目把试验段选在K10+770-K10+918段。
底基层实验段主车道及辅道采用12%灰土填筑,设计层厚18cm。
绿化带采用素土回填,并采用行车道、绿化带、辅道同时上土,分别掺灰,一次性碾压的施工工艺,以确保工程进度及施工质量。
一、试验段施工条件:K10+770-K10+918段95区NO.4已率先报验合格,在此作底基层试验段有利于为后续施工提供指导意见。
二、试验段施工技术准备:1、试验段施工前,我项目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取土场进行地质、水文、地形等,进行了踏勘,并取土样送试验室进行了土工试验。
各项指标均合格,可以做底基层填料。
2、测量队依据设计图和现场标高计算出路基中、边桩坐标,使用全站仪逐点放样,边桩撒灰线,对该段进行了平面位置和标高的测量,并按检验标准进行了检验。
3、按试验段检测布点图进行了布点放样、编号,并填报施工放样报验单,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复核、批准。
4、对参加路基土方填筑作业的人员,从设计图、施工技术要求进行了施工前的技术交底,掌握施工要点,关键工序及衔接,检测项目及技术指标,做到人人心中有数,杜绝违反施工规范的现象发生。
详见底基层试验段开工报告:道路试验段人员配置表。
5、按试验段施工技术方案和要求,进行了设备配置,详见底基层试验段开工报告:道路试验段(施工)机械配置表。
三、施工准备1、整修便道:施工现场的施工便道由于重荷载车辆反复作用,已经有部分损坏,为确保交通畅通,进行了维修。
2、技术准备:取土场土样标准击实试验已上报并批复,导线点、水准点和加密点已复测。
3、原材料准备:(1)进场石灰数量足够,且石灰钙、镁含量不低于55%。
(2)石灰已消解并进行过筛处理,确保无大灰块。
(3)取土坑挖掘机、运土车准备就绪,随时可以供土。
试验段施工方案及总结

试验段施工方案及总结
一、引言
试验段施工是一个重要的工程阶段,对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关键性作用。
本文将就试验段施工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并对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总结进行总结。
二、试验段施工方案
1. 施工前准备
在进行试验段施工之前,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明确施工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和时间节点;
•确保施工人员具备足够的资质和经验,保证施工质量;
•准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和材料,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2. 施工过程
试验段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执行,确保施工进度;
•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施工结束及验收
试验段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全面的验收工作。
包括:
•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和资料,确保符合要求;
•对施工结果进行测试和检验,确认符合设计要求;
•完成验收报告,正式结束试验段施工。
三、总结
试验段施工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工程阶段,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质量,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四、参考资料
•《施工管理手册》
•《工程验收规范》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
以上就是本文对试验段施工方案及总结的详细阐述,希望能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路基土方试验段总结报告

路基土方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背景和目的路基土方试验是为了研究路基土方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质,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对道路路基土方进行物理力学试验,了解其承载能力、变形特征和稳定性,为道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数据。
二、试验方法和内容本次试验采用标准路基土方试验方法,主要包括密度试验、含水率试验、抗剪强度试验和变形特性试验。
具体试验内容如下:1.密度试验:采用剖面法,测定土样的湿度、容重、干密度和饱和度,计算得出土的相对密度和孔隙比。
2.含水率试验:采用干燥法和速效法两种方法测定土样的含水率,评估土体的湿度状况以及膨胀性。
3.抗剪强度试验:采用直剪或三轴剪切试验,测定土样在一定剪切应力下的剪切强度,评估土体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
4.变形特性试验:包括压缩试验、固结试验和膨胀试验,通过测量土样在不同荷载下的压缩、膨胀和变形情况,了解土体的变形特征和变形模量。
三、试验结果和分析根据试验所得数据,分析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质,得出以下结论:1.密度试验表明,土样的相对密度较高,孔隙比较小,说明路基土方的致密性较好,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较小的变形性。
2.含水率试验表明,土样的含水率较低,土体较为干燥,膨胀性较小,有利于路基土方的稳定性。
3.抗剪强度试验结果显示,土样的剪切强度较高,具有较好的抗剪能力,能够满足道路工程对承载能力的要求。
4.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土样在荷载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压缩和膨胀变形,但变形较小,说明路基土方的变形能力较强。
四、结论和建议根据试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路基土方的物理力学性质良好,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能够满足道路工程对路基土方的要求。
2.路基土方的变形特性较好,变形能力较强,有利于道路的长期使用和维护。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在道路工程中,可以考虑采用该路基土方进行填筑和加固,以保证道路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控制土方的含水率,避免土体过于湿润或干燥,以保证土方的致密性和膨胀性符合设计要求。
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为了更好地了解路基的工程性能,我们对某段路基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和建议,希望能够对今后的路基工程施工和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我们对路基的承载力进行了试验。
通过对路基不同深度处的承载力进行测试,我们发现路基的承载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这表明在路基设计和施工中,需要特别关注路基的下部结构,以确保其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其次,我们对路基的变形特性进行了试验。
通过对路基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我们发现路基在受到荷载作用时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且变形速度较快。
因此在路基设计中,需要对路基的变形特性进行充分考虑,以减小路基的变形量,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另外,我们还对路基的排水性能进行了试验。
通过对路基内部排水系统的状况进行观测和测试,我们发现路基的排水性能较好,能够有效排除路基内部的积水,有利于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因此在路基设计和施工中,需要合理设计和布置路基的排水系统,以确保路基的排水性能符合要求。
最后,我们对路基的材料性能进行了试验。
通过对路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进行测试,我们发现路基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好,能够满足路基工程的要求。
因此在路基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路基材料的质量,以确保路基的材料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本次试验对路基的工程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和建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今后的路基工程施工和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路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养护改造工程
路基土方试验段施工总结
施工单位:XXXXXXXXXXXX 合同号:
监理单位:XXXXXXXXXXXXXXXXX 编号:监表52 致:总监办监理工程师:XXXXX先生
我部已完成路基填筑试验段(首件工程)的施工总结,现进行上报路基填筑施工总结,望贵办审核。
承包人:日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意见:
签字:日期:
总监办意见:
签字:日期:
附注:本申报表适用于必须书面申报监理工程师的施工方案、意见、申请等。
路基土方试验段施工总结
一、试验段简介
XXXXXXX养护改造工程的土方路基试验段设在K6+400-K6+510全幅,路基填料采用原土的土质填料。
于2013年6月4日开始施工至2013年6月7日施工结束。
经检验并报驻地监理工程师认可,各项检测数据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表明K6+400-K6+510全幅路基土方试验段铺筑成功。
二、试验段施工准备
1、测量:
1)、试验段施工前,已对路线距中桩15m边桩进行测设,并在施工段落用灰线明示。
2)、施工前对下承层进行了高程测量。
所有测量成果已报测量监理工程师认可。
2、试验:施工前已完成路基填筑所涉及的各项土工试验及土的原材料检测试验。
3、土场:本试验段用的是原土。
4、人员、机械:已配备满足试验段施工需要的人员及机械。
试验段施工参加人员分工
姓名职务职责
项目经理主抓全面工作
第四工区负责人主抓第四工区施工
总工兼技术负责人负责整个工程的质
量控制和技术控制
第四工区施工负责
人负责本段施工控制
施工安排
测量负责人负责测量工作
试验及质检负责人负责工程试验及自
检报验
桥梁负责人负责桥梁施工管理
工作
安全负责人负责安全管理同时配备10名操作工人配合现场具体施工。
试验段施工机械一览表
机械名称规格型号
容量(m3)或
吨位(T)
数量
(台)
新旧程度
挖掘机日本小松1-2m3 4 80% 装载机ZC50徐州5T 4 90% 平地机PY180E徐州150KW 2 90% 压路机LG振动20T龙工20T 2 90% 压路机LG18-21T龙工18T 2 90% 压路机LG18-21龙工18T 2 90% 自卸汽车10m3 10 85% 洒水车8m3 4 80% 拌和机 2 100% 施工指挥车 5 75%
三、试验段的施工目的
1、通过试验段的生产,作为一次全体动员,对投入正式生产人员、机具设备及组织管理进行磨合,总结出最佳的路基施工方案指导的标段大规模土方施工。
2、通过试验段的施工生产,确定以下主要项目:
1)、在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确定碾压遍数与压实度的关系; 2)、通过测量数据确定原土土质的松铺系数、松铺厚度;
3)、通过试验段确定人员、机械、设备的最佳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振动参数等,为大面积施工提供充足的依据,为路基工程全面开工、顺利施工创造条件。
四、试验段施工过程
路基土方试验段自2013年6月4日开始,至2013年6月7日结束,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1、施工前准备
1)、在试验段上土前,先对路线轴线进行放样,放样出距中桩15m的边桩,并在施工段段落用石灰洒出断面线;然后在施工段落进行高程测量,每10m一个断面,每断面分左、中、右三点进行测量。
以上工作均报测量监理工程师认可。
2)、施工前对边角处的浮土进行人工清除,对边沟边缘用平地机开设台阶,台阶宽1米以上,高20cm,最后顶面洒水湿润。
以上工作均报现场监理工程师认可。
3)、打通了土场至试验段的运土便道,并进行了整修、碾压及洒
水。
4)、在土场先挖深坑,查验土质。
同一层土的含水量相对稳定。
为保证工程质量,决定分层取土并在试验段施工中取上层低液限粘土。
2、备土
自2013年6月3日晚8点开始试验段备土。
挖机再装土时,尽量控制每车装土量大致相等,试验段施工时控制在挖机每车装8斗,大致18方左右。
现场卸土时,控制在每2m卸一车(平均宽度30m,虚铺30cm,则每米9方)。
至6月1日凌晨1:30,试验段用土全部备齐。
3、初平
备土同时,用推土机进行初平。
初平使土大致均匀分布,并保证大致平整。
4、精平
6月4日早上8点开始,每20m布设高程控制点后用平地机进行精平。
精平保证表面平整,且成向外2%-4%的横坡,以利于降水的集中排除。
精平的同时,配备人工对两侧壅起的浮土铲除并洒布在中间部位。
精平结束后测量顶面高程。
5、机械组合及碾压
试验段施工中按既定的碾压机械组合,一台20T振动压路机、一台18t振动压路机和一台18t振动压路机的组合方式。
碾压时含水量为 15.0 ,接近于最佳含水量。
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前一种碾压方式更加合理,效果更好。
碾压完成后,测量压实后顶面高程。
五、试验段施工目的的验证
1、通过试验段的施工,对投入正式生产人员、机具设备及组织管理进行了初步磨合,总结出我标段路基施工的具体施工工艺为:
2、通过试验段的施工,确定以下主要项目:
1)、在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确定了碾压遍数与压实度的关系;
碾压过程中,从碾压第三遍开始检测压实度,每振动碾压一遍测定碾压实度,直到振动三遍最后静碾第四遍,所有检测压实度达到要求,并且静碾第四遍后,压实度无明显增长。
2)、通过测量数据确定原土土质的松铺系数;
施工前测量的顶面高程记为h1,平地机精平后测量的顶面高程记为h2,碾压结束后测量的顶面高程记为h3,松铺系数S=(h2-h1)/(h3-h1)。
经试验段施工总结的松铺系数为:
松铺厚度(cm)28 30 30
压实后的厚度(cm)19 20 20.3 松铺系数 1.47 1.5 1.48
3)、通过试验段确定的人员、机械、设备最佳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振动参数。
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土方作业每个施工面最佳施工长度200-300m;
最佳人员配置为:
工种数量
队长1
现场工程师1
技术员1
安全员1
操作工人10
最佳机械组合为:
机械名称数量
挖掘机 1
推土机 1
自卸机 5
洒水车 1
平地机 1
压路机 2
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压路机碾压的行驶速度控制在2.5-3.5km/H,
碾压遍数为8遍,针对施工中的土质为粉性粘土,压路机碾压时采用低幅高频、弱击振力的碾压方式
六、试验段施工中需改进的方面
在试验段施工中,扔存在以下需改进的方面:
1、各工种之间的配合还不是十分默契,中间环节衔接还不是十分流畅,后续施工中应加强协作及配合。
2、精平时应适当加大顶面的横坡,以利于顶面排水或积水的集中排除。
3、相邻施工段落碾压时,搭接长度应保证15m以上,保证相邻段落搭接处表面平整、密实。
七、结论
通过试验段施工,总结出路基土方施工中,最佳施工段落为200-300m;王忠土场土方的松铺系数为1.50;最佳含水量15.6%;最大干密度1.86g/cm3;碾压机械组合为18t加18t振动压路机;碾压遍数为8遍压实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且再次碾压压实度无明显增长。
(见附表)
综上所述,我部路基土方试验段的施工总结,作为我部路基土方大面积施工的理论依据是完全可行的。
不同遍数压实度表(附表)遍数
桩号
K6+400 K6+450 K6+500 静碾一遍91.7 91.5 91.4 微振一遍93.2 93.5 93.7
重振三遍第一遍94.5 94.7 94.3 第二遍95 95.1 95.3 第三遍95.5 95.7 95.6
三轮静碾三遍第一遍95.8 95.9 95.8 第二遍96.5 96.4 96.2 第三遍96.8 96.8 96.9
路基填筑具体施工工艺流程图
↓
推土机粗平 施工测量放样 自卸车运土 专人指挥倒土 初压 平地机精平 土场清表 土方挖装 压路机碾压 18t 压路机收面 压实度自检 合格
抽检
合格 填筑下一层 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