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方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石方路基试验段成果总结报告

⽯⽅路基试验段成果总结报告⽯⽅路基试验段成果总结报告路基⽯⽅试验段成果总结报告⼀、⽯⽅试验路⼯程简介根据本项⽬的实际情况及⼯程特点,经我项⽬经理部多次现场考察,并仔细考虑,最终路路基填⽯⽅试验路段选在IK0+180-IK0+240m,该段⽯⽅路基⼯程具有代表性,对全线的⽯⽅路堤施⼯的指导意义较⼤。
我项⽬部试验室按照有关填⼟路基的要求对试验路填料进⾏了试验,确定各项指标符合填⼟路堤的要求,可以⽤作填⼟路堤的施⼯。
试验段施⼯计划起讫时间:2012年11⽉05⽇?2012年11⽉20⽇。
⼆、试验路施⼯⼈员组合王新国质检⼯程师⼯程师路基⼯程师⼯程师曾美玲测量⼯程师⼯程师李进施⼯员施⼯员覃浪涛测量员技术员胡良伟试验员试验员三、试验段施⼯机械设备表四、施⼯⼯序、施⼯技术规范、检查松铺厚度、压实度和施⼯注意事项1、施⼯⼯序:施⼯场地清理T监理验收T测量放样T布测点T⾃卸车进料T推⼟机平整T 光轮压路机动压T检验压实情况T测量⼈员测量T监理验收T上⼀层填筑施⼯。
(1)施⼯前准备⼯作a、开⼯前现场放样和测量、布设测点。
b、完成清表、回填⼯作,为路堤填筑提供施⼯场地。
(2)取料按照规范要求的频率在I线路基试验段IK0+180-IK0+240的挖⽅段取填料做⽯料吸⽔率、抗压强度试验,确定填料的抗压强度指标,做好试验记录,符合规范要求的填料才能⽤于路基填筑。
取料采⽤爆破⽅式挖掘机配合⾃卸汽车的组合⽅式。
(3)卸料场地清理完成后,测量⼈员放出坡脚线位置及护桩,然后根据填筑松铺厚度和汽车运输的体积计算出卸料的距离,并⽤⽯灰标出⽅格⽹。
⾃卸汽车把填料运到铺筑现场,按⽯灰⽅格⽹卸料,从⼀端开始,左右成排,前后成⾏等距离布料。
(4)摊铺平整先⽤推⼟机将填料散开、平整,平整时,顺路线纵坡⽅向由低端向⾼端平整,往返⼏次,达到平整度要求,形成路拱,测量⼈员及时检测松铺厚度,根据各桩号底层标⾼,控制好顶⾯标⾼,使层厚达到控制的厚度。
(5)碾压碾压时⽤光轮压路机顺路线纵坡⽅向从两边向中间进⾏,碾压⾏驶速度为2?4km/h,碾压轮重叠30?50cm宽,碾压3?5遍后⽤推⼟机再进⾏⼀次平整,再⽤光轮压路机静压⼀遍。
石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

石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背景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交通建设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其中,公路建设是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路的基础工程中,石方路基填筑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为了确保公路的质量和稳定性,进行了石方路基填筑试验段的建设与研究。
二、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对石方路基填筑的实际操作,验证填筑工艺和材料的合理性,评估填筑工艺的可行性,并总结填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填筑提供参考。
三、试验内容1.原材料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适宜的石方材料和填筑材料。
2.填筑工艺:根据设计要求,采用逐层填筑的方式进行,保证填筑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填筑设备:使用挖掘机、翻斗车等设备进行填筑工作。
4.填筑控制:通过填筑高程控制点和沉降点的测量,控制填筑的水平和垂直度。
四、试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填筑,取得了以下结果:1.填筑工艺的可行性得到了验证,各道工序之间的衔接紧密,填筑层之间的结合牢固。
2.填筑材料的选择合理,填筑后的路基质量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3.填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填筑层高度控制不够准确,导致部分路基高度偏差较大等。
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五、总结与建议1.石方路基填筑工艺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严格操作,合理控制。
在今后的类似项目中,应加强对填筑工艺的研究和应用。
2.填筑材料的选择非常关键,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石方材料和填筑材料。
同时,要对填筑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填筑后的路基质量良好。
3.在填筑过程中,应加强对填筑层高度的控制,避免出现高度偏差过大的情况。
可以利用精确的测量仪器和技术手段,进行高程控制,提高填筑的准确性。
4.填筑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填筑的各项参数和测量数据,以便总结和改进填筑工艺。
同时,要进行及时的质量检查和评估,确保填筑的工艺和质量达到要求。
六、展望石方路基填筑试验段的建设与研究,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填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土石方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境内,线路地理坐标位于东经88°24′00″,北纬42°48′00″~43°12′00″之间。
路线总体基本呈东西走向。
路线起点位于吐峪沟收费站以西约,桩号K3360+160,路线终点位于小草湖枢纽式互通立交,桩号为K3466+,拟建公路全长。
本项目部属于第三合同段,路线起点为K3415+000,终点为3440+100,路线长度为。
路基土方工程:清表万m2,挖土方万m3,借土填方万m3,冲击碾压万m2,土工格栅1565m2。
二、路基试验段施工目的1、总结一般路基基底施工工艺。
2、总结砾石土填筑路基的施工工艺。
3、根据砾石土不同的松铺厚度,采用施工中现有的碾压机械,碾压到一定压实度时的碾压遍数和压实度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施工的最佳机械组合、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及达到设计压实度要求时的最适宜的碾压遍数。
4、充分利用试验段成果,合理组织机械,全面推广施工。
三、试验段的选取在选择试验段时我们综合考虑了不同设计料场料源因素,选择两段路基做为试路基验段,两段试验段所具有代表性。
1、其中一段选在K3421+000-K3421+300段作为填土路基试验段,本段路基主要是弱盐渍土,为特殊路基施工。
设计采用挖除非适用土方,换填为非盐渍砾类土的措施进行处理。
本段所用填筑砾类土取自本线路K3419+400右侧公里处设计砾类土料场,料场满足施工需求量,采用机械开采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该试验段长度为300米,路基宽度为,路基横坡%,边坡坡度1:,平均填土高度。
路基清表厚度30cm。
2、另一段选在K3436+700-K3436+900段做为填土路基试验段,本段路基为一般路基施工,设计采用挖出非适用土方,填筑砾类土施工。
本段所用填筑砾类土取自本线路K3431+300右侧1公里处设计料场,料场满足施工需求量,采用机械开挖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该试验段长度为200米,路基宽度为,路基横坡%,边坡坡度1:,平均填土高度。
路基土方实验段成果总结报告

土方路基试验段技术分析总结报告一、工程概况二、试验目的通过能够代表本合同段的已确定了的最佳含水量和相应最大干密度的路基土石方填筑材料作试验路段,确定压实度达到93%的最低碾压遍数及压路机施工工艺组合;压实度达到94%的最低碾压遍数及压路机施工工艺组合;压实度达到96%的最低碾压遍数及压路机施工工艺组合,以及相对应的填筑材料的松铺系数和松铺厚度的范围。
最后整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写出试验路段的总结报告。
确定出用非最佳含水量的填料,经摊平、碾压达到设计压实度所需的松铺厚度、压实遍数及合理的机械组合,指导全线的土方路基填筑施工。
三、试验依据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5、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6、重庆南川至涪陵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四、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1.项目部领导及实施小组:试验段主要管理人员组成序号姓名职务主要工作分工1 项目经理现场组织指挥2 项目总工技术负责3 工程技术部部长4 工程质检部部长5 试验室主任试验负责6 安全部主任现场安全7 测量负责人现场测量8 路基队负责人现场负责人9 路基队技术负责人现场技术负责人10 测量员现场测量11 实验员现场实验12另配:测量员3名,试验检测员2名,工班长1 名,机械司机10名,民工15名。
2.JL1驻地办监理组成员:试验监理工程师:张测量监理工程师:心试验室成员:3、时间地点试验路段在平桥互通B匝道BK0+160~BK0+260,2011年1月7日~1月8日结束,共计2天。
五、测量仪器、试验检测、施工机械设备测量仪器、试验检测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型号全站仪台 1 徕卡TS06power-2’’水准仪台 1 苏光NAL124灌砂筒 个 2 φ200mm 标准砂 袋 2 25Kg/袋 电子天平 台 1 JM-2002,感量0.01g 电子天平 台 1 ACS-15A 、感量1g数显鼓风恒温干燥箱 台 1 HN101-3A 多功能电动击实仪 台 1 XLJ-Ⅲ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台1FG-Ⅲ施工机械设备表名 称 单位 数量 型 号 功 率 备注 挖掘机 台 1 小松 270 1.3m 3/斗 李登华 推土机台1山推SD16154KN 刘云强振动压路机台1夏工XG6204M20T/激振力40t王卫 自卸汽车 台 10 东风 20 运输 手推车个3自制人工补料六、试验路段高程控制及压实度控制布点示意图1 2 3 4 5 6 7 8 9 10E D C B A11说明:进料、摊铺、碾压按A致E及1-11共40小块进行施工,厚度控制测量公选B2-B10至D2-D10间共27点,压实度检测在该40小块内,取样随机取点,每次选6点。
土方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土方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一、施工概况本次施工是在市X区进行的土方路基试验段施工。
总工程量为XXX立方米,采用机械铺装的方式进行施工,主要包括挖方、填方和平整路基的工作。
二、施工过程1.前期准备在正式施工前,先进行了场地的踏勘和勘察,并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方案。
然后进行了设备和材料的准备,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挖方工作挖方工作是本次施工的第一步,通过使用挖掘机将土方挖出并堆放到指定区域。
施工期间,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挖方操作,保证土方的质量。
同时,对挖出的土方进行了分类堆放,以便后续的填方作业。
3.填方工作填方工作是本次施工的重点阶段,通过使用挖掘机将挖出的土方重新填入到路基区域,并进行了适当的夯实处理。
在填方过程中,对土方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和筛选,将不合格的土方进行了清理和替换。
填方作业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填方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4.平整路基填方完成后,对路基进行了平整处理。
通过使用平地机进行路基的表层整平,使路基的表面平整光滑。
在平整的过程中,严格控制机器的操作参数,以保证路基表面的水平度和均匀度。
5.施工记录和监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记录和监测工作。
及时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问题,并进行了实地监测和测量。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对施工过程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和优化。
三、施工成果本次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方挖方和填方工作按计划完成,土方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填方土质密实度较高,路基均匀性较好。
3.路基表层平整度满足要求,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4.未发生施工事故及质量问题。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在本次施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施工中加以改进。
具体问题及改进措施如下:1.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操作需要更加精细和稳定,提高操作技术。
2.对填方土方的筛选和处理需要更加严格,提高填方土质的一致性。
3.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石方路基试验报告总结

一、试验段施工目的 ............................................................................................................ .二、材料情况 ........................................................................................................................ .三、施工组织 ........................................................................................................................ .四、试验检测情况 ................................................................................................................ .五、试验段总结 .................................................................................................................... .内蒙古准格尔至兴和运煤高速公路土建工程A6标段K44+000-K53+000路基石方填筑试验段总结2012年9月20日-2012年10月1日经过监理工程师的批准,在本标段道路桩号K47+595-K47+695段100m,进行了路基石方填筑的试验段施工,现将试验段施工总结汇报如下:一、试验段施工目的1)检验到场材料是否合格2)人工、机械组织检验:通过试验段检验人员分工是否合理、各部门之间是否协调、机械配置是否合理、人机配合是否有误、机械状态是否良好。
土石方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

G30 吐鲁番至小草湖段公路建设项目TX-3 标段路基试验段总结报告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境内,线路地理坐标位于东经88°24′00″,北纬 42° 48′00″~43°12′00″之间。
路线总体基本呈东西走向。
路线起点位于吐峪沟收费站以西约0.4km,桩号 K3360+160,路线终点位于小草湖枢纽式互通立交,桩号为 K3466+756.63,拟建公路全长106.59663km。
本项目部属于第三合同段,路线起点为K3415+000,终点为 3440+100,路线长度为 25.1km。
路基土方工程 : 清表 95.07 万 m2,挖土方 24.7 万 m3,借土填方 205.36 万 m3,冲击碾压14.5 万 m2,土工格栅 1565m2。
二、路基试验段施工目的1、总结一般路基基底施工工艺。
2、总结砾石土填筑路基的施工工艺。
3、根据砾石土不同的松铺厚度,采用施工中现有的碾压机械,碾压到一定压实度时的碾压遍数和压实度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施工的最佳机械组合、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及达到设计压实度要求时的最适宜的碾压遍数。
4、充分利用试验段成果,合理组织机械,全面推广施工。
三、试验段的选取在选择试验段时我们综合考虑了不同设计料场料源因素, 选择两段路基做为试路基验段,两段试验段所具有代表性。
1、其中一段选在 K3421+000-K3421+300段作为填土路基试验段,本段路基主要是弱盐渍土,为特殊路基施工。
设计采用挖除非适用土方,换填为非盐渍砾类土的措施进行处理。
本段所用填筑砾类土取自本线路K3419+400右侧 2.5 公里处设计砾类土料场,料场满足施工需求量,采用机械开采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该试验段长度为300米,路基宽度为28.0m,路基横坡 1.5 %,边坡坡度 1:1.5 ,平均填土高度 1.3m。
路基清表厚度30cm。
2、另一段选在 K3436+700-K3436+900段做为填土路基试验段,本段路基为一般路基施工,设计采用挖出非适用土方,填筑砾类土施工。
路基土石混填试验路段施工总结报告

路基土石混填试验路段施工总结报告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编制依据 (3)三、试验目的 (3)四、试验段选址 (4)4.1填筑段面的选址 (4)4.2填筑材料的选址 (4)五、技术要求 (4)5.1基本技术要求 (4)5.2实测项目 (5)六、施工准备 (5)七资源配置 (6)7.1施工人员配置 (6)7.2机械设备配置 (7)7.3试验及检测仪器配置 (7)八、施工工艺及方法总结 (8)8.1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图 (8)8.2施工方法总结 (9)九、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 (1)十、试验总结 (1)十一、附件 (2)一、工程概况四川省内江至遂宁高速公路项目起于内江市白马镇,连接已建成的的内江至宜宾高速公路,止于遂宁市的复兴场,连接已建的遂宁至重庆高速公路,全长约119.688Km,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Km/h,路基宽度24.5m,桥涵与路基同宽,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I 级。
我标段起点K56+563,终点K62+950,全长6.387公里,主要土石路基工程量有开挖土石方156万立方,路基填筑145.4万立方,全线路基覆盖层以低液限粘土为主,基岩主要为泥岩、砂页岩,土石比为77%比23%,路基开挖材料可作为一般路基填筑材料。
本次土石混填路基试验路段自2010年5月7日上午7时开始测量放线画格,5月9日上料摊铺,10上午10时整体完成摊铺整平并开始碾压,至12日碾压并检测完毕,历时6天。
二、编制依据(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3)《公路规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内遂高速公路土建工程招标技术规范》三、试验目的(1)、选取一段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土石混填试验性填筑;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压实设备类型、机械组合方式、松铺厚度、路基整平方法、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工序、每遍碾压后的路基沉降量和压实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境,线路地理坐标位于东经88°24′00″,北纬42°48′00″~43°12′00″之间。
路线总体基本呈东西走向。
路线起点位于吐峪沟收费站以西约0.4km,桩号K3360+160,路线终点位于小草湖枢纽式互通立交,桩号为K3466+756.63,拟建公路全长106.59663km。
本项目部属于第三合同段,路线起点为K3415+000,终点为3440+100,路线长度为25.1km。
路基土方工程:清表95.07万m2,挖土方24.7万m3,借土填方205.36万m3,冲击碾压14.5万m2,土工格栅1565m2。
二、路基试验段施工目的1、总结一般路基基底施工工艺。
2、总结砾石土填筑路基的施工工艺。
3、根据砾石土不同的松铺厚度,采用施工中现有的碾压机械,碾压到一定压实度时的碾压遍数和压实度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施工的最佳机械组合、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及达到设计压实度要求时的最适宜的碾压遍数。
4、充分利用试验段成果,合理组织机械,全面推广施工。
三、试验段的选取在选择试验段时我们综合考虑了不同设计料场料源因素,选择两段路基做为试路基验段,两段试验段所具有代表性。
1、其中一段选在K3421+000-K3421+300段作为填土路基试验段,本段路基主要是弱盐渍土,为特殊路基施工。
设计采用挖除非适用土方,换填为非盐渍砾类土的措施进行处理。
本段所用填筑砾类土取自本线路K3419+400右侧2.5公里处设计砾类土料场,料场满足施工需求量,采用机械开采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该试验段长度为300米,路基宽度为28.0m,路基横坡1.5%,边坡坡度1:1.5,平均填土高度1.3m。
路基清表厚度30cm。
2、另一段选在K3436+700-K3436+900段做为填土路基试验段,本段路基为一般路基施工,设计采用挖出非适用土方,填筑砾类土施工。
本段所用填筑砾类土取自本线路K3431+300右侧1公里处设计料场,料场满足施工需求量,采用机械开挖汽车运输至施工现场;该试验段长度为200米,路基宽度为28.0m,路基横坡1.5%,边坡坡度1:1.5,平均填土高度1.84m。
路基清表厚度30cm。
四、路基试验段开完工日期两段试验段同时于2016年4月4日正式开始施工,项目经理、总工、施工队长、技术人员、试验等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试验检测工作,监理工程师和试验工程师现场监督并进行现场抽检工作。
K3436+700-K3436+900段于2016年4月18日完成封顶层,用时15天;K3421+000-K3421+300段于2016年4月17日完成封顶层,用时14天。
五、路基试验段施工过程(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参加路基试验段工程主要人员参加试验段的主要人员投入机械设备一览表2、施工前的路线原地面复测己完成。
水准点、导线点复测工作己完成。
料场原材试验检测已完成。
3、参与现场施工的技术人员己熟悉设计文件,充分掌握了路基施工工序及工艺,对设计文件和图纸的现场核对工作己完成。
4、管理、施工的主要人员和试验员均己到场,机械手及其他辅助人员己到位。
5、测量及试验仪器:全站仪1台,水准仪2套,50米钢尺1把,压实度检测仪器1套,弯沉检测仪器1套。
(二)路基施工工艺2.清表对清除地表杂物的填方路段进行填筑前压实,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少于规定遍数,碾压时轮迹重叠宽度不应小于1/3,轮迹布满一个作业面为一遍。
碾压后取样进行干密度检测,压实度应达到规定的压实标准,不合格时应补压直到合格为止。
3.设计料场闷料考虑该地区为干旱、缺水地区,在路基洒水碾压过程中水份散失过快,取水成本过大、现场停机待料现象频繁等问题,本项目路基采用料场闷料的方法,可直接将闷好的熟料拉运至现场进行整平碾压。
可有效缩短每班路基填筑碾压完成时间。
首先将设计料场表层非实用性材料清除,并集中堆放。
然后按照同一尺寸标准放线挖闷料沟。
按根据填料的天然含水量、闷料沟的尺寸(长、宽、深)、闷料沟间距、每条闷料沟闷料数量、计算确定每条闷料沟放水量等。
按照确定的放水量向闷料沟放水,让水在重力作用下水渗入填料中,并达到在填料中均匀分布的效果,根据现场取样试验确定最佳闷料天数进行取料填筑,一般闷料时间为2-3天。
拉运至现场的熟料如有含水量偏小,再进行洒水、补水;如有含水量偏大的采用松翻晾晒方法使之达到最佳含水量。
4.试验准备在路基清表完成后,试验室对基底土进行取样,分别做颗粒分析试验、液限、塑限、土的击实试验、土的强度试验(CBR值)、有机质含量试验、易溶盐试验、表面振动击实试验。
路基填筑前应对填料密度、含水量、最大干密度等进行测定,压实过程中检查土的含水量,压实后检查填料的压实密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分层填筑路基填筑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逐层压实,分层的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松铺厚度具体以施工过程中实测为准。
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0cm。
路基填筑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
如原地面不平,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压实检验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上一层。
路基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则先填地段按1:1坡度分层预留台阶;两段同时填筑,则分层相互交叠衔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米。
为保证路基边部的强度和稳定,施工时每侧超填30cm,超填宽度与路堤同步填筑。
6.碾压路基碾压根据设计断面全宽(包括超宽填筑)均匀压实,碾压时压路机为18T以上振动压路机,碾压初期行驶速度一般不超过4km/h,后期可增大速度。
碾压过程中采用强振进行振动碾压,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由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
轮迹重叠宽度不应小于1/3单轮宽度,前后相邻两区段应纵向重叠20m以上,达到无漏压、无死角,轮迹布满一个作业面为一遍,碾压遍数一般在6遍以上。
经压实度检验合格方可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时应进行补压再做检验,直到合格为止。
7.检测路基压实度检测采用灌砂法。
压实度检测结果应达到上路床0-30cm,不小于97%,下路床30-80cm,不小于97%,上路堤80-150cm,不小于95%,下路堤150以下不小于93%;路基每层填筑压实质量经监理工程师检验批准后,再进行下一层填筑施工。
若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进行补压,否则下达质量不合格通知单,重新压实直到合格为止。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框图六、施工中的检测及取得的试验成果(一)确定人机组合及碾压速度和遍数1、人员配置现场施工负责人1 人、工长2人、技术员2人、测量人员3 人、安全人员1人、试验人员3人、施工员3 人、民工10人、共计25人2、现场碾压外观检测结果表通过上述碾压过程的检测,我们认为使用上述机械数量和型号,采用三个步骤,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能够满足土石路基压实度的要求,为此确定在今后施工中应采用(每个作业面):(1)施工碾压机械:20T振动压路机2台,。
运输车25辆,洒水车2台。
平地机1台,装载机2台,挖掘机2台。
(2)施工中压路机碾压速度:振动压4~5Km/h,静压6Km/h。
(3)碾压遍数:对于93区路基碾压不少于3遍最后一遍静压收光。
对于95区路基碾压不少于4遍最后一遍静压收光。
对于97区路基碾压不少于5遍最后一遍静压收光。
(二)确定砾石土施工沉降差土石路基施工过程中每一压实层,采用试验段确定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控制压实过程,并用试验段沉降差指标来检测质量。
(三)确定砾石土施工的松铺系数初拟砾石土铺筑厚度为30cm,在对松铺层初平初压后,在每个断面上,选左中右三点,作为测量数据的基本单位,测出初始标高(松铺标高),终压完成后,在对应初始标高的测量点上,再测量出终压标高(压实标高),再与清表后地面高相减,即得出松铺厚度与压实厚度,松铺厚度/压实厚度=松铺系数。
详见:松铺系数计算一览表K3421+000-K3421+300段松铺系数检测结果表根据上述两段路基各取10个断面检测结果计算出K3421+000-K3421+300段路基填筑松铺系数为1.24;K3436+700-K3436+900段路基填筑松铺系数为1.23,施工时每层压实厚度为25cm,此时松铺厚度应不超过31cm。
七、施工控制要点1、路基填料加大易溶盐的检测频率,防止不合格的填料进入施工现场。
2、路堤碾压:碾压前对填土层的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测记录,然后方可进行碾压;碾压采用两台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现场控制压实遍数;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第一遍不振动静压,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强振,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处振动压路机一般重叠0.4-0.5m,前后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2m,应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3、现场控制:加大含水量及压实度的检测频率,记录碾压不同遍数、不同含水量时的压实度,将含水量控制在标准含水量±1%之,以确定最佳的机械组合及碾压遍数。
4、设计料场闷料:闷料沟的尺寸必须统一,根据天然含水量、闷料沟尺寸、闷料沟间距、每条闷料沟闷料数量、计算确定每条闷料沟放水量等。
拉运至现场的熟料如有含水量偏小,再进行洒水、补水;如有含水量偏大的采用松翻晾晒方法使之达到最佳含水量。
八、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1、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及提高机械的效率,保证足够的压实度砂砾料松铺最大不超过30cm,为了保证各水平分层压实厚度均匀性,施工前必须进行路基水平分层设计,主要应考虑压实度标准分区等因素。
2、砂砾料压实后的压缩量差异,在上一层填料的松铺厚度中进行调整。
3、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防止砂砾土出现翻浆,或含水量过小而出现压实度不够。
4、填筑时,保证配套设备齐全,快速施工、快速检测、快速上一层填料封闭。
为了缩短上料时间,减少水份蒸发损失,应适当增加运输车辆,保证路基工作面上机械不停工作。
路基工作面应做到边布料、边用装载机摊铺、初步整平,料一上完,也基本初平完成,马上用平地机进行最后精平,缩短施工间隙期。
5、机械组合:采用自重20T的压路机比较适宜,最后收光采用自重18T的压路机比较合适。
取料场需一台挖掘机进行挖装,多辆自卸车进行运输,并配备一台装载机备用,以保证快速上料,减少水份蒸发损失。
用平地机整平并。
6、布料时应注意填料的稀密度,太稀机械来回平料,增加了机械台班。
太密机械运距太长,不经济,且层厚不易控制。
为了更好控制填料的松铺厚度及均匀性,布料前先计算好一车料的铺筑面积,然后用白灰在基底每10m打上网格,根据分层设计和方格大小计算出上料车数。
7、施工时为保证路基边缘压实度,放线时路基边线应加宽30cm,路基成型后再刷坡。
8、压实时,应先用压路机静压一遍再用振动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第一遍不振动,采取预压,可使填土表面平整度较好,其次是填土经过预压后,振动压实的效果比未预压的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