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试验-北京金山科技发展公司-(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合集下载

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研究梁剑;曾玲【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年(卷),期】2015(21)18【摘要】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诊断中特异性和敏感性及其价值.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70例非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并分析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观察组以白色假丝酵母菌(28.57%)、卡氏肺孢子菌为主(24.28%),两组菌种分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诊断的敏感性为89.83%,特异性为81.81%,准确性为88.57%.结论 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尤其适用于白色假丝酵母菌和菌烟曲霉菌等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应用价值较高.%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ticvalue,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1,3-β-D-glucan in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Methods 70 case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70 cases of non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pared the level of 1,3-β-D-glucan of two groups.Analyzed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1,3-β-D-glucan detection.Results The major fungus species were Candida albicans (28.57%),Pneumocystis carinii(24.28%),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ungus species classific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P<0.05).The level of 1,3-βD-gluca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sensitivity of 1,3-β-D-glucan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was 89.83%,the specificity was 81.81% and the accuracy was 88.57%.Conclusion 1,3-β-D-glucan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has bette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especially suitable for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caused by Candida albicans and aspergillus,with a high clinical value.【总页数】3页(P2759-2761)【作者】梁剑;曾玲【作者单位】410002 长沙,湖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410002 长沙,湖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1,3)-β-D-葡聚糖检测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 郑颖;徐佳;尚晓泓2.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研究 [J], 邹晓清3.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在早期诊断ICU肺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J], 汪艳;沈翠芬;夏森林4.血清β-(1,3)-D-葡聚糖与降钙素原和hs-CRP联合检测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J], 连炬飞;曾丽;江演珠;曾文;欧阳凯5.1,3-β-D葡聚糖在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J], 李彩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价值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价值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价值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免疫功能受损等因素,侵袭性真菌病(IFD)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成为造成血液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IFD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之一,因此研究新的诊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人体内存在的某些营养物质在侵袭性真菌病的恶化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变化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IFD的诊断方法进行探讨,并讨论血浆(1,3)-β-D-葡聚糖(BG)检测的诊断价值。

1. IFD的诊断方法IFD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之一,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组织或体液样本的真菌培养和特异性染色,然而这些方法多存在着时间长、缺乏准确性等问题,且组织或体液样本的采集也存在操作难度大等问题。

近年来,有许多新的IFD诊断方法被提出,包括:血清(1,3)-β-D-葡聚糖测定方法(BDG)、侵袭性真菌PCR检测、CT及MRI等影像学方法。

其中,BDG作为一种新的IFD诊断方法,近几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 BG的来源与代谢BG是葡萄糖多聚体的一种,是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并且往往被认为是生物被攻击时真菌的一种关键源泉。

BG的来源主要包括真菌、植物和细胞。

BG在代谢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其中真菌体内的BG主要由酵母菌、念珠菌和曲霉菌产生。

3. 血浆(1,3)-β-D-葡聚糖(BG)检测BG在IFD患者的血液中含量较高,可以作为IFD诊断的一种指标。

研究表明,在IFD患者血液中BG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BG检测采用碳水化合物的免疫测定原理。

BG检测的阳性判定通常根据本体经验和不同的测试平台。

例如,一个常用的测试平台BG test Miraclon电化学免疫测定法提供了与BG特异性抗原结合的硫酸盐酯酶标记物,将样品在金电极的表面余留。

结合的复合物可以被亚硝酸盐还原生成硫酸盐酯酶还原物。

硫酸盐酯酶还原物的电信号记录和与标准曲线的比较将被用于测量BG水平。

(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意义

(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意义
J a tn i e st ,S a g a 0 0 0,C ia) io o g Un v r i y h n h i 08 2 hn
近年 来 由于造 血干 细 胞移 植 、 体 器 官移 植 的 实 广 泛开展 、 高强度 免 疫抑 制 剂 和 大剂 量 化疗 药 物 的 应用 以及各 种导 管的体 内介入 、 留置 等 , 临床 上侵袭
协 会 研 制 的 F n i l试 剂 盒 已 被 美 国 F A 批 准 用 u gt l e D
基 金 项 目 : 海 市 卫 生局 科 技 发 展 基 金项 目 , 号 : 4 0 9 上 编 04 1 。 作 者 单 位 : 海 交 通 大学 附属 第 一 人 民 医 院呼 吸 内科 上 208 。 0 0 0
高 蕾 , 周 新
关 键 词 : ( ,)BD葡 聚 糖 ; 侵袭 性 真 菌 感 染 ; 肺 孢 菌 肺 炎 13 —
中 图 分 类 号 :3 9 R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 0 97 0 (0 8 0 — 1 3 0 1 0 —7 8 2 0 ) 20 2 — 3
B 检 测 ( 称 G 试 验 ) 一 种 新 的 真 菌 抗 原 检 G 也 是
测方 日本 东 京
Wa o纯 化 学 研 究 所 , ek g k g o公 司 , — k S ia a u Ko y Ma
rh u a公 司和美 国 C p o e a eC d 协会 。其 中 C p o e a eC d
目前 市 场 上 常 用 的 试 剂 盒 主 要 有 2种 , 种 是 一 日本 S ia a uK g o公 司 研 制 的 F n i cG gu ek g k o y u gt — l— e cn试 剂 , 种 是 美 国 C p o e协 会 研 制 的 Gl— a 一 a eC d u

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疗效监测的意义

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疗效监测的意义

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疗效监测的意义发表时间:2014-05-12T09:11:47.8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陶珍李浩王婴云周俊李杰[导读]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多发生在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其预后差,病死率高,念珠菌感染死亡率在30-40%,曲霉菌死亡率高达50-100%。

陶珍李浩王婴云周俊李杰(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深圳 518033)【摘要】目的寻找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在治疗期间疗效监测的另外一种新的评估手段方法搜集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2011-2013年重症监护病房临床诊断、拟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合并1,3-β-D葡聚糖升高患者30例,在治疗前、治疗后3天、7天、14天、21天进行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30例患者死亡3例,全部患者在抗真菌治疗前1,3-β-D葡聚糖平均值为36.37pg/ml,在抗真菌治疗开始后2例患者1,3-β-D葡聚糖无明显下降,其余25例均呈明显下降,并在1,3-β-D葡聚糖降至一定水平时停药,结果无1例病情反复。

结论 1,3-β-D葡聚糖可作为深部真菌感染患者抗真菌感染的疗效监测指标。

【关键词】1,3-β-D葡聚糖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疗效评估【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107-02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近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在美国,90年代初期与80年代初期相比,念珠菌感染发病率由每年的2.6/100万增至72..6/100万,隐球菌感染发病率由4.6/100万,增至65.5/100万,曲霉菌感染由8.4/100万增至12.4/100万[1]。

根据我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分析[2],医院真菌感染由90年代前期的13.9%上升至17.1-24.4%。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多发生在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其预后差,病死率高,念珠菌感染死亡率在30-40%,曲霉菌死亡率高达50-100%。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在早期诊断ICU肺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在早期诊断ICU肺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中国现代医生2018年3月第56卷第7期·检验医学·CHINA MODERN DOCTOR Vol.56No.7March 2018近年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应用增加,危重患者如复杂腹部手术、严重创伤、重症胰腺炎、糖尿病、恶性肿瘤、急性肝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增多,胃肠外营养、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导尿等有创技术广泛开展,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发病率逐年增高,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达30%~80%[1,2]。

而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识别极为困难,且组织病理检测及真菌培养时间长,常延误病情。

因此,如何早期准确快速简便地诊断和治疗ICU 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对预后至关重要。

真菌(1,3)-β-D-葡聚糖在早期的真菌感染诊断已在临床上较广泛应用[3,4],但在ICU 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方面鲜有报道。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临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在早期诊断ICU肺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汪艳1沈翠芬1夏森林2▲1.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浙江湖州313000;2.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浙江湖州313000[摘要]目的探讨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G 试验)在早期诊断ICU 肺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入住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108例怀疑为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根据出院时临床诊断分为IFI 组(42例)和非IFI 组(66例),使用G 试验检测两组患者入院当天的真菌(1,3)-β-D-葡聚糖浓度,并与传统的真菌培养方法比较。

结果IFI 组G试验值为(78.7±32.1)pg/mL,明显高于非IFI 组(9.6±4.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IFI 组患者中,G 试验阳性率高达81.0%,高于真菌培养检验方法(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浆G 试验诊断IFI 的灵敏度为81.0%、特异度为92.4%、阳性预测值为87.1%、阴性预测值为88.4%,而真菌培养方法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80.3%、阳性预测值为68.3%、阴性预测值为79.1%。

(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项 纳入 1 1 个 研究 、1 0 6 8 例 患者的 Me t a分析结果显 示 ,G
试验 检 测 I F I 感 染 的敏感 性 为 7 5 . 0 %,特 异性 为 8 7 . O %,受
试者 工作 特征 ( R O C)曲线 下面积 为 0 . 8 9 ,研究 结果 提示 ,
G试验 在诊断 I F I 时具有 较高 的敏感性 与特异性 ,在筛查侵 袭性真菌病 中具有较高 的实用价值 。
测B G的两种 试验分别为 日本 研制 的 F u n g i t e c — G g l u c a .试剂 , 阳性阈值为 > 2 0 n g / L ,以及美 国研 制的 G l u c a t e l l 试 剂 ,阳性
阈值 为 > 6 0 n g/ L;国 内 目前 多采用 G K T 2 5 M s e t 动态 真菌 检
浓度为 2 8 1 n g / L( 中位数 ) ,而单纯肺 炎组与非感染 组 B G浓 度 分别 为 2 8 n g / L和 1 0 n g / L ,真 菌感 染组 B G水 平显 著高 于 其 他两组 ( P < O . 0 0 1 ) ; 真菌感染组 、单 纯肺炎组和非感 染组
酶原级联反 应 ,使凝 固蛋 白原 转变为凝胶状 的凝 固蛋 白,使 整个反应 可通过光谱仪测量其 光密度进行量化 。 目前 国外检
浙江临床 医学 2 0 1 7 年9 月第l 9 卷第9 期
・1 7 6 9・
( 1 ,3) 一 — D 葡聚糖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尹秋 生
近年来 ,随着 广谱抗 生素 、糖 皮质激 素 、免疫 抑制 剂 、
冬 兰
缺乏性 发热患者 中 ,将 B G 阳性 的标 准设 为连续 ≥ 2次 、浓

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分析

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分析

的患者 , 经 培养或组织病理学证实存在深部真菌感 染4 0 例 患 者为 I F I 组, 年龄 l 9 7 9 岁 。选 择 同期 本 院
皮 肤 科 医师 确 诊 为 浅 部 真 菌 感 染 4 4 例 为 浅 部 真 菌
注: :与浅部真菌感染 组比较 , P <0 . 0 5 ; :与对 照组 比较 ,
所有研 究对象在抗真菌治疗前用无热 原抗 原 抗凝采血管采取静脉血2 m l ,立 即分离血浆并按仪 器 和试 剂 说 明检测 ( 1 — 3 ) 一B— D 一 葡 聚糖浓 度 。I F I 患 者 同时送血或痰、 尿等体液做真菌培养及真菌涂片 检 查 。相 应 标本 的细 菌及 真菌 培养 ( 涂片) 操作 均按 《 全 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第3 版) 》 [ 2 J 进行 。 1 -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 P S S 1 3 . 0 统计软件对数据
霉菌以及肺孢子菌 ) 感染患者后 , ( 1 — 3 ) 一 B — D 一 葡聚 糖可在体液 中被检出。 本次研究 回顾性分析 了I F I 及
浅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 ( 1 — 3 ) 一 B — D 一 葡聚糖的检测 结果 , 并 与 培养 鉴定 法 比较 , 来分析( 1 — 3 ) 一B— D 一 葡 聚糖浓度测定对I F I 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现报 道 如下 。
( 一 1 . 0 l 。 P>O . 0 5 o
浓度进行定量检测 , 该试验也称G 试验 。G 试验应用
D O I : 1 0 . 1 3 5 5 8 / j . c n k i . i s s n 1 6 7 2 - 3 6 8 6 . 2 0 1 5 . 0 5 . 0 3 6 作者单位 : 3 1 3 1 0 0 浙江长兴 , 长 兴 县 中医 院 检 验 科

G试验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G试验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 摘要】 目的 评价血浆( 1 , 3 ) - B — D葡聚糖测定( G试验)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 O P D ) 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
感染( I P F I ) 的诊 断价值。方法 检 测 9 8例有 I P F I高危 因素的 C O P D患者的 G试验值 , 计算 G试验 的敏 感度及特 异度 , 比较真 菌感染组 患者与非真菌感染组( 1 , 3 ) - B - D葡聚糖血 浆浓度 。结 果 以2 0 P S / m l为临界值 , G试验在 C O P D并 I F P I中的敏 感度为 8 1 %, 特异度 为 8 6 % 。真菌感染组患者血浆( 1 , 3 ) 一 B . D葡聚糖 浓度 明显高于非真 茵感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o n a r y d i s e a s e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5 2,C h i n a
B A O Z h e n , Z H A N G Q i n g - x i a n , J I A O

46 ・
中国实用医刊 2 0 1 4年 3月第 4 1 卷第 6期
C h i n  ̄ J o u r n a l o fP r a c t i c a l Me d i c i n e Ma r . 2 0 1 4, V0 1 . 4 1 , N o . 6
好, 各项数 据 均优 于对照 组疗 效 , 患 者及 家属对 治疗 效
果 满意 。
[ 5 ] 王军 , 吴志峰. 肠 内营养乳剂在 老年重症患 者肠 内营养支持 中的 应用 [ J / C D ] . 中华损伤与修 复杂志 : 电子版 , 2 0 1 1 , 6 ( 1 ) : 8 5 - 8 9 . [ 6 ] 王少军 , 周亦兵 , 贾永喜 , 等. 不同肠 内营养乳剂在 中老年糖 尿病 病人胃肠道手术后早期应用 的 比较 [ J ] . 肠外与肠 内营养 , 2 0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匡堂捡坠鍪盍 生 旦笙 鲞筮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zv,Feb 2010V01.11 N0.1 

【检验与临床】 【Clinical Laboratory Test】 

(1,3)一I3一D葡聚糖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DIAGNOSTIC VALUE OF(1,3)一p—D GLUCAN ASSAY FOR 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刘佳庆 张丽霞 刘 雅刘 刚 孙海柏 吴敏冯冉冉 (天津海河医院检验科,天津300350) 摘要[目的]研究血浆(1,3)一B—D葡聚糖((1,3)一13一D glucan,BG)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IPF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99例疑似IPFI病例的BG结果及其临床特征,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 病例中,依据IPFI的诊断标准(不考虑BG水平),有52人确诊或临床诊断IPFI,以20 pg/ml为诊断阈值,BG阳性者为40例,其敏 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90.5%、72.7%、92.3%,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95%cI为0.883~ 0.959)。另外,侵袭性肺部曲霉菌感染和侵袭性肺部念珠菌感染患者G试验敏感性问没有明显的差异,系统性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也没有使G试验的敏感性降低。当把G试验纳人诊断标准时,则新增173例确诊或临床诊断IPFI病例,使IPFI的诊断率提高了 30.4%。[结论]G试验是诊断IPFI的早期、有效、快速的方法。 关键词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1,3)一B—D葡聚糖;G试验;诊断价值 

Diagnostic value of(1,3)一B—D glucan assay for 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Liu Jiaqing,Zhang Lixia,Liu Ya,et a1.Department ofLaboratory Tests,Tianfin Haihe Hospital,Tianfin 300350,China Abstract[0bjective]To stud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1,3)一¥一D glucan(BG)on 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Methods]The BG results of 399 suspected IPFI patients were respectively collected with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retrospec— 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Results]In all the 399 cases,52 were with proven or clinically proven IPFI according to current criteria of IP兀,independent of BG results.At a cutoff of 20 pg/ml,there were 40 patients with positive BG results,and 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ere 76.9%,90.5%,72.7%and 92.3%,respectively.The area under curve of ROC was 0.921(95%CI,0.883~0.959).Meanwhile,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erence in sensitivity of G test between invasive pulmo— nary aspergillosis and candidiasis infection.Empirical systemic antifungal treatment did not reduce overall BG sensitivity.Consideration of BG results would have increased the diagnostic rate by 30.4%.[Conclusion]G test appears to be an early,effective and rapid method to diagnose IPFI. Key words IPFI;(1,3)一p—D glucan;G test;Diagnostic value 

[中图分类号]R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06—8025(20lO)O1—010—03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 广泛应用,临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IPFI)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增多,在医院感染中占 重要地位。对其早期、准确的诊断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但传统 的真菌培养与鉴定等实验室方法需要时问较长且敏感性差, 亟待建立一种新的诊断方法以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本研 究旨在探讨真菌特有的细胞壁成分一(1,3)一B—D葡聚糖的 检测在IPF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0月疑为 IPFI的住院患者399例,年龄为56±18岁,每位患者至少含有 项IPFI诊断标准定义的导致IPFI的宿主方面的因素,多数 患者患有肺结核,肺炎,和发热综合症等基础病。 1.2分组 1.2.1参考2006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的IPFI诊断标 准(草案)…,并排除微生物学检查依据中的G试验,将其不纳 入诊断条件,把选取的患者分为四组:A组,确诊IPFI组9例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 床特征及下列1项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依据)。B组,临床 诊断IPFI组43例(至少符合一项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1项主 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及1项微生物学检查依据)。C组,拟 诊IPFI组189例(至少符合一项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一项主 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D组,非IPFI组158例(不符合以 上标准,但是至少符合一项宿主因素,临床医生怀疑IPFI者)。 1.2.2在A&B组中,参照多次真菌培养的结果,分为:确诊和 临床诊断侵袭性肺部曲霉菌感染组简称曲霉菌感染组2l例, 确诊和临床诊断侵袭性肺部念珠菌感染组简称念珠菌感染组 25例。 1.2.3在A&B组中,将检测血浆BG之前已经接受经验性系 统性抗真菌药物治疗的23例病人归为用药IPFI组,未接受抗 真菌药物治疗的29例病人归为未用药IPFI组。 1.3仪器与试剂MB一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T01智 能恒温仪、水浴槽、涡旋振荡器以及GKT一5M Set动态真菌检 测试剂盒和相应质控品,均购自北京金山科技发展公司。 1.4方法标本血浆(1,3)一B—D葡聚糖的检测严格按照 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5统计分析计算感染组G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 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诊断指标。利用spssl3.0对曲霉菌感 染组和念珠菌感染组、用药IPFI组和未用药IPFI组分别作四 格表资料的Pearson Chi—Square检验,并对用药IPFI组和未 2010年2月第11卷第1期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Feb 2010,Vo1.11 No.1 用药IPFI组BG数据做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 2结果 2.1 A、B、c、D四组血浆BG检测结果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A、B、C、D四组(1。3)一13一D葡聚糖检测结果 Tab 1 Detection of(1。3)一一D glucan in the 4 groups G试麟果 一一一 —一甜 试验结果—__—-__—·__—___—_ 合计 一 A_望 一_!璺 !里 D_ j 阳性例数 阴性例数 合计 8 1 9 32 l1 43 123 66 l89 15 143 158 178 221 399 以20 pg/ml为诊断阈值,以D组为阴性对照组,以A&B 组为感染组,G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 值分别为76.9%、90.5%、72.7%、92.3%,ROC曲线下面积为 0.921(95%CI为0.883—0.959)。而以A&B&C组作为感染 组,G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67.6%、90.5%、91.5%、64.7%,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 (95%CI为0.785~0.867)。 2.2 曲霉菌感染组和念珠茵感染组血浆BG检测结果分布情 况见表2。 表2曲霉菌组和念珠菌组(1。3)一B—D葡聚糖检测结果 Tab 2 Detection of(1。3)一一D glucan in the former 2 groups i i 根据iiIPFI的诊断标准分组 G试验结果—__——__-—__-—___—__ 合计 曲霉菌组 念珠菌组  ̄iiitr'rI组 阳性例数 l7 18 15 50 阴性例数4 7 143 154 合计 21 25 158 204 以20 pg/ml为诊断阈值,以D组为阴性对照组,曲霉菌感染 组G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是 80.9%,90.5%、8.52、0.211。念珠菌感染组G试验的敏感性、特异 性、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是72.0%、90.5%、7.68、0.309。 对两组G试验的阳性率做四格表资料的Pearson Chi—Square检 验, =0.503,P=0.478>0.05,所以没有统计学差异。 2.3用药IPFI组和未用药IPFI组血浆BG检测结果分布情 况见表3。 表3用药IPFI组和未用药IPFI组(1,3)一B—D葡聚糖检测结果 Tab 3 Detection of(1,3)一一D glue.an in the latter2 groups 以20 pg/ml为诊断阈值,以D组为阴性对照组,用药IPFI 组G试验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 是73.9%、90.5%、7.78、0.288。未用药IPFI组G试验的敏感 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是79.3%、90.5%、 8.35、0.229。对两组G试验的阳性率做四格表资料的Pearson Chi—Square检验,X2=0.210,P=0.646>0.05,所以没有统计 学差异。对两组的BG数据分别进行单样本的Kolmogorov— Smimov正态检验,Z值分别是1.337和1.316,所以用药组P= 0.056>0.05和未用药组P=0.063>0.05 BG水平均为正态 分布,对其进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t=一0.669,P=0.509> 0.05,所以两组间BG的检测数据没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 近年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长期住院治疗和多种细菌感染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由于缺 少有效地早期诊断手段,其病死率居高不下,传统的诊断方法 通常敏感性差且所需时间长,在这种情势下,(1,3)一B—D葡 聚糖和真菌抗原等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对IPFI的早期诊断愈加 重要了 J。(1,3)一B—D葡聚糖是一种多聚糖成分,特异的 存在于除结合菌和隐球菌外的其他真菌中,而原核生物、病毒 和人类的细胞中则均不含,如出现在血和其他无菌体液中则 提示深部真菌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为曲霉菌和念珠菌。甚至 有报道(1,3)一B—D葡聚糖还是诊断卡氏肺孢菌肺炎的一个 可信赖的标志物 。 本研究评价G试验对IPFI的诊断价值,在52例确诊及临 床诊断IPFI患者中,敏感性为76.9%,而在共241例确诊、临 床诊断及拟诊IPFI患者中,计算敏感性为67.6%,其原因可能 为部分拟诊组患者并非真正IPFI,其中一例为新型隐球菌感 染患者,其(1,3)一13一D葡聚糖为阴性,可能是因为隐球菌有 厚壁包膜,其细胞壁中所含(1,3)一8一D葡聚糖成分少且不 易释放出来,所以导致了假阴性。在158例非IPFI患者中, 143例阴性,特异性为90.5%,其中本组中有一例患者(1,3) B—D葡聚糖水平为552.0 pg/ml,该患者为经移植的术后患 者,我们有理由相信此例(1,3)一B—D葡聚糖水平的异常升 高可能为术中的医用纱布所导致 。Sophia Koo等 排除带 有升高BG水平的因素的病例后,发现其诊断特异性升高,这 些因素包括输入白蛋白、肌注免疫球蛋白和血液透析等。 本研究中,念珠菌感染组G试验的敏感性为72.0%,比曲 霉菌感染组敏感性80.9%略低,其原因可能为在侵袭性肺部 念珠菌感染中,血浆中(1,3)一B—D葡聚糖的浓度增加到峰 值的速度要慢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但是两组G试验的阳 性率没有统计学差异,有无临床意义尚待扩大样本继续研究。 Wheat LJ 报道血浆(1,3)一B—D葡聚糖在曲霉菌、念珠菌 及其他一些真菌感染中都能检测到。也就是说血浆(1,3)一B D葡聚糖检测只能提示有无真菌侵袭性感染,并不能确定 为何种真菌,这是此方法缺陷。但因为抗真菌药物种类较少, 抗菌谱较广,一般不因真菌种类而异,所以当检测到标本中 (1,3)一B—D葡聚糖含量很高时,可以即刻给予经验性的抗 真菌治疗,不必等鉴定出种属,否则可能会贻误最佳治疗时 间。而R6cil Z 等报道在怀疑曲霉菌感染患者中,G试验和 GM试验联合检测,能够有效的提高试验的阳性预测值并排除 假阳性结果,而GM试验在念珠菌感染中一般为阴性。 在接受系统性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血浆(1,3)一B D葡聚糖诊断的敏感性没有明显的降低,其阳性率和BG数 据水平与未用药IPFI组都没有统计学差异,原因可能是真菌 感染的患者中,(1,3)一B—D葡聚糖在体内的清除速度较 慢 ,当然也有可能真菌仍然在体内大量存在。我们由此推 断病人接受抗真菌治疗,不影响(1,3)一B—D葡聚糖的检测 结果,并且(1,3)一B—D葡聚糖不能作为体内已经无深部真 菌感染的早期标志物,有无临床意义尚待扩大样本继续研究。 按照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 案)[11,G试验也是其微生物学检查标准中的一条,依此重新 分类本研究中的标本,则有121例原来拟诊IPFI的病例达临 床诊断标准,这样确诊和临床诊断IPFI病例数增加到173例, 占总病例数的43.4%,经过临床回顾性分析,他们均对广谱抗 生素无效而经过抗真菌治疗病情好转符合IPFI。而之前,确 诊和临床诊断的病例数只有52例,占总病例数的13.0%,这 样通过将G试验纳入微生物学检查标准,使IPFI的诊断率提 高了30.4%。2008年,EORTC/MSG)(European Organiz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