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度为边作一个正方形,以原点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A ,则点A 表示的数为( )A .12+B .21-C .2D .322.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2AB =,45BAC ∠=︒,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M 、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则BM MN +的最小值是( )A .1B .2C .2D .63.下列图案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4.如图,正方形OACB 的边长是2,反比例函数k y x=图像经过点C ,则k 的值是( )A .2B .2-C .4D .4-5.下列四个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6.下列四个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7.下列四个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案的是( )A .B .C .D .8.已知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经过点(﹣2,1),则k 的值( )A .﹣2B .﹣12C .2D .129.计算2263y y x x÷的结果是( ) A .3318y xB .2y xC .2xyD .2xy 10.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b 的值可以是( ) A .﹣2 B .﹣1 C .0 D .2二、填空题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BC 的顶点O 在坐标原点,顶点A 、C 分别在x 、y 轴的正半轴上:OA =3,OC =4,D 为OC 边的中点,E 是OA 边上的一个动点,当△BDE 的周长最小时,E 点坐标为_____.12.已知点P (a ,b )在一次函数y=x +1的图象上,则b ﹣a=_____.13.已知点(,)P m n 在一次函数31y x =-的图像上,则2296m mn n -+=___________.14.如图,在正方形ABCD 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CDE ,连接,AE BE ,试确定AEB ∠的度数.15.如果点P (m+1,m+3)在y 轴上,则m=_____.16.在311,2π,122-,0,0.454454445…,319中,无理数有______个. 17.计算222m m m+--的结果是___________ 18.如图,点P 为∠AOB 内任一点,E ,F 分别为点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若∠AOB =30°,则∠E +∠F =_____°.19.一次函数32y x =-+的图象一定不经过第______象限.20.若函数y=kx +3的图象经过点(3,6),则k=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的坐标是(0,2),点C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当点C 在x 轴上移动时,始终保持AC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P ︒∠=,点A 、C 、P 按逆时针方向排列);当点C 移动到点O 时,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OB (此时点P 与点B 重合).(初步探究)(1)写出点B 的坐标________;(2)点C 在x 轴上移动过程中,作PD x ⊥轴,垂足为点D ,都有AOC CDP ∆∆≌,请在图2中画出当等腰直角AOP ∆的顶点P 在第四象限时的图形,并求证:AOC CDP ∆∆≌.(深入探究)(3)当点C 在x 轴上移动时,点P 也随之运动.探究点P 在怎样的图形上运动,请直接写出结论,并求出这个图形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4)直接写出2AP 的最小值为________.22.已知:如图,点E 在ABC ∆的边AC 上,且AEB ABC ∠=∠.(1)求证:ABE C ∠=∠;(2)若BAE ∠的平分线AF 交BE 于点F ,FD BC 交AC 于点D ,设8AB =,10AC =,求DC 的长.23.如图,在△ABC 中,AC=BC ,∠ACB =90°,点D 在BC 上,BD =3,DC =1,点P 是AB 上的动点,当△PCD 的周长最小时,在图中画出点P 的位置,并求点P 的坐标.24.已知 2x k x+=,k 为正实数. (1)当k =3时,求x 224x +的值; (2)当k 10时,求x ﹣2x的值; (3)小安设计一个填空题并给出答案,但被老师打了两个“×”小安没看懂老师为什么指出两个错误?如果你看懂了,请向小安解释一下.25.先化简,再求值:22214244x x x x x x x x +--⎛⎫-÷ ⎪--+⎝⎭,其中x =2﹣23. 四、压轴题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在坐标轴上,其中A(0,a)、B(b ,0)满足:222110a b a b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2)将线段AB 平移到CD ,点A 的对应点为C(-3,m),如图(1)所示.若S ΔABC =16,求点D 的坐标;(3)平移线段AB 到CD ,若点C 、D 也在坐标轴上,如图(2)所示,P 为线段AB 上一动点(不与A 、B 重合),连接OP ,PE 平分∠OPB ,交x 轴于点M ,且满足∠BCE=2∠ECD . 求证:∠BCD=3(∠CEP-∠OPE).27.如图1所示,直线:5L y mx m =+与x 轴负半轴,y 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1)当OA OB =时,求点A 坐标及直线L 的解析式.(2)在(1)的条件下,如图2所示,设Q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作直线OQ ,过A 、B 两点分别作AM OQ ⊥于M ,BN OQ ⊥于N ,若17AM =,求BN 的长. (3)当m 取不同的值时,点B 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分别以OB 、AB 为边,点B 为直角顶点在第一、二象限内作等腰直角OBF ∆和等腰直角ABE ∆,连接EF 交y 轴于P 点,如图3.问:当点B 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时,试猜想PB 的长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其值;若不是,说明理由.28.已知三角形ABC 中,∠ACB =90°,点D (0,-4),M (4,-4).(1)如图1,若点C 与点O 重合,A (-2,2)、B (4,4),求△ABC 的面积;(2)如图2,AC 经过坐标原点O ,点C 在第三象限且点C 在直线DM 与x 轴之间,AB 分别与x 轴,直线DM 交于点G ,F ,BC 交DM 于点E ,若∠AOG =55°,求∠CEF 的度数;(3)如图3,AC 经过坐标原点O ,点C 在第三象限且点C 在直线DM 与x 轴之间,N 为AC 上一点,AB 分别与x 轴,直线DM 交于点G ,F ,BC 交DM 于点E ,∠NEC+∠CEF =180°,求证∠NEF =2∠AOG .29.(1)填空①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①所示的方式折叠,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1B M 或1B M 的延长线上,那么EMF ∠的度数是________;②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②所示的方式折叠,B 点与M 点重合,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1A M 或1A M 的延长线上,那么EMF ∠的度数是_______. (2)解答:①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③所示的方式折叠,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1B M 或1B M 的延长线上左侧,且80EMF ∠=︒,求11C MB ∠的度数; ②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如图④所示的方式折叠,B 点与M 点重合,EM ,FM 为折痕,折叠后的C 点落在1A M 或1A M 的延长线右侧,且60EMF ∠=︒,求11C MA ∠的度数.(3)探究:把一张四边形的纸片按如图⑤所示的方式折叠,EB ,FB 为折痕,设ABC α∠=︒,EBF β∠=︒,11A BC γ∠=︒,求α,β,γ之间的数量关系.30.如图1,在等边△ABC 中,E 、D 两点分别在边AB 、BC 上,BE =CD ,AD 、CE 相交于点F .(1)求∠AFE 的度数;(2)过点A 作AH ⊥CE 于H ,求证:2FH +FD =CE ;(3)如图2,延长CE 至点P ,连接BP ,∠BPC =30°,且CF =29CP ,求PF AF的值. (提示:可以过点A 作∠KAF =60°,AK 交PC 于点K ,连接KB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正方形对角线的长,然后根据实数与数轴的关系解答即可.【详解】2211+2,∴点A 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实数与数轴,主要是数轴上无理数的作法,需熟练掌握.2.B解析:B【解析】【分析】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确定线段和的最小值.【详解】解:如图,在AC上截取AE=AN,连接BE,∵∠BAC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EAM=∠NAM ,在△AME与△AMN中,===AE ANEAM NAMAM AM∴△AME≌△AMN(SAS),∴ME=MN.∴BM+MN=BM+ME≥BE,当BE是点B到直线AC的距离时,BE⊥AC,此时BM+MN有最小值,∵2AB ,∠BAC=45°,此时△A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即BE2,∴BM+MN2.故选:B.【点睛】本题考察了最值问题,能够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把BM+MN进行转化,是解题的关键.3.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寻找四个选项中图形的对称轴,发现只有D有一条对称轴,由此即可得出结论.详解:A、不能找出对称轴,故A不是轴对称图形;B、不能找出对称轴,故B不是轴对称图形;C、不能找出对称轴,故C不是轴对称图形;D、能找出一条对称轴,故D是轴对称图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解题的关键是分别寻找四个选项中图形的对称轴.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通过寻找给定图象有无对称轴来确定该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是关键.4.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点C 的坐标,然后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里即可.【详解】解:∵正方形OACB 的边长是2,∴点C 的坐标为(2,2)将点C 的坐标代入k y x=中,得 22k = 解得:4k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求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是解决此题的关键.5.B解析:B【解析】【分析】直接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分别解答得出答案.【详解】A 、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B 、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C 、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 、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6.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可知:第1,2,3个图形为轴对称图形,第4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共3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7.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A.此图案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此图案不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C.此图案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此图案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8.B解析:B【解析】【分析】将点(﹣2,1)代入y=kx即可求出k的值.【详解】解:∵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2,1),∴1=﹣2k,解得k=﹣1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熟练掌握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9.D解析:D【解析】【分析】利用分式的除法法则,将分式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约分即可.【详解】解:原式22362y x xyx y==.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除法,熟练掌握分式的除法运算是解题的关键.10.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判断出b的符号,再找出符合条件的b的可能值即可.【详解】∵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b>0,∴四个选项中只有2符合条件.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于一次函数y=kx+b:当k>0,b>0⇔y=kx+b 的图象在一、二、三象限;k>0,b<0⇔y=kx+b的图象在一、三、四象限;k<0,b>0⇔y=kx+b的图象在一、二、四象限;k<0,b<0⇔y=kx+b的图象在二、三、四象限.二、填空题11.(1,0)【解析】【分析】本题是典型的“将军饮马”问题,只需作D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D′B 交x轴于点E,如图,则此时△BDE的周长最小,易得点B和D′坐标,故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D解析:(1,0)【解析】【分析】本题是典型的“将军饮马”问题,只需作D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D′B交x轴于点E,如图,则此时△BDE的周长最小,易得点B和D′坐标,故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D'的解析式,然后求直线BD'与x轴的交点即得答案.【详解】解:如图,作D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D′B交x轴于点E,连接DE,则DE= D′E,此时△BDE的周长最小,∵D为CO的中点,∴CD=OD=2,∵D和D′关于x轴对称,∴D′(0,﹣2),由题意知:点B(3,4),∴设直线BD'的解析式为y=kx+b,把B(3,4),D′(0,﹣2)代入解析式,得:342k bb+=⎧⎨=-⎩,解得,22kb=⎧⎨=-⎩,∴直线BD'的解析式为y=2x﹣2,当y=0时,x=1,故E点坐标为(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的解析式和两线段之和最小问题,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求解的方法是解题关键.12.1【解析】∵点P(a,b)在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上,∴b=a+1,∴b-a=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把点P (a,b)代入一次函数解析:1【解析】∵点P(a,b)在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上,∴b=a+1,∴b-a=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把点P(a,b)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13.1【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性质直接代入求出即可.【详解】把x=m ,y=n 代入y=3x-1,可得:n=3m-1,把n=3m-1代入===.故答案为:1.【解析:1【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性质直接代入求出即可.【详解】把x=m ,y=n 代入y=3x-1,可得:n=3m-1,把n=3m-1代入2296m mn n -+=223196())31(m m m m -+--=2229186196m m m m m -++-+=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性质,正确代入点的坐标求出是解题关键.14.【解析】【分析】由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E =150°,AD=DE ,得出∠DEA=15°,同理可求出∠CEB=15°,即可得出∠AEB 的度数.【详解】解:∵在正方形中,,,在解析:30AEB ∠=【解析】【分析】由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E =150°,AD=DE ,得出∠DEA=15°,同理可求出∠CEB=15°,即可得出∠AEB 的度数.【详解】解:∵在正方形ABCD 中,AD DC =,90ADC ∠=,在等边三角形CDE 中,CD DE =,60CDE DEC ∠=∠=,∴150ADE ADC CDE ∠=∠+∠= ,AD DE =,在等腰三角形ADE 中1801801501522ADE DEA ︒-∠︒-︒∠===︒, 同理得:15BEC ∠=,则60151530AEB DEC DEA BEC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5.﹣1.【解析】∵点P (m+1,m+3)在y 轴上,∴m +1=0,∴m=-1.故答案为:-1.解析:﹣1.【解析】∵点P (m+1,m+3)在y 轴上,∴m+1=0,∴m=-1.故答案为:-1.16.3【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进行判断.【详解】解: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可知,,0.454454445…,为无理数,共3个.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无解析:3【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进行判断.【详解】解: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可知,2π,0.4544544453个. 故答案为:3.【点睛】 本题考查了无理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无理数的三种形式:①开方开不尽的数,②无限不循环小数,③含有π的数.17.-1.【解析】【分析】原式变形后,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分式加减法的关键是通分,通分的关键是找出最简公分解析:-1.【解析】【分析】原式变形后,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222m m m +--=222 1.2222m m m m m m m ---==-=----- 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分式加减法的关键是通分,通分的关键是找出最简公分母. 18.150【解析】【分析】连接OP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到,再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是计算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连接OP ,E ,F 分别为点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故答案为:1解析:150【解析】【分析】连接OP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到60EOF ∠=︒,,,E EPO F FPO ∠=∠∠=∠再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计算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连接OP ,E ,F 分别为点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EOA POA POB FOB ∴∠=∠∠=∠30EOA FOB POA POB ∴∠+∠=∠+∠=︒60EOF ∴∠=︒,,E EPO F FPO ∴∠=∠∠=∠360E EPO F FPO EOF ∴∠+∠+∠+∠+∠=︒2()300E F ∴∠+∠=︒150E F ∴∠+∠=︒故答案为:150.【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四边形的内角和性质,证得60EOF ∠=︒,,,E EPO F FPO ∠=∠∠=∠解本题的关键.19.三【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中的k 、b 的符号,确定函数图象的位置,即可确定其不经过的象限;【详解】解:在一次函数y=-3x+2中,∵b=2>0,∴函数图象经过y 轴的正半轴,解析:三【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中的k 、b 的符号,确定函数图象的位置,即可确定其不经过的象限;【详解】解:在一次函数y=-3x+2中,∵b=2>0,∴函数图象经过y 轴的正半轴,k=-3<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不经过第三象限.故答案为:三.【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 解题时可根据解析式中的k 、b 的值的正负作出草图,从而很容易判断函数经过(或不经过)那一象限.20.1【解析】∵函数y=kx+3的图象经过点(3,6),∴,解得:k=1.故答案为:1.解析:1【解析】∵函数y=kx+3的图象经过点(3,6),∴336k +=,解得:k=1.故答案为:1.三、解答题21.(1)()2,0B ;(2)证明见解析;(3)点P 在直线上运动;2y x =-;(4)8.【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作图,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定AOC CDP ∆∆≌;(3)根据题意去特殊点,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4)当P在B点时,AP最小,故可求解.【详解】(1)∵点A的坐标是(0,2),△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O∴()2,0B(2)如图,∵AC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90ACP∠=︒∴AC PC=∵PD BC⊥∴90PDC∠=︒∴90AOC PDC∠=∠=︒,90DPC PCD∠+∠=︒∵90ACP∠=︒∴90ACB PCD∠+∠=︒∴DPC ACB∠=∠在AOC∆和CDP∆中,,,.AOC PDCDPC ACBAC PC∠=∠⎧⎪∠=∠⎨⎪=⎩∴()AOC CDP AAS∆∆≌(3)点P在直线上运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可以取两个特殊点当P在y轴上时,2OP OC OA===,∴()0,2P-当P在x轴上时,2OP OA==,∴()2,0P设所求函数关系式为y kx b=+;将()2,0和()0,2-代入,得20,2.k bb+=⎧⎨=-⎩220bk b=-⎧⎨+=⎩解得1,2.kb=⎧⎨=-⎩21bk=-⎧⎨=⎩所以所求的函数表达式为2y x=-;(4)如图,作AP⊥直线2y x=-,即P与B点重合,∴AP2=22+22=8.【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几何综合,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一次函数的性质。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对函数31y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的图象过点(3,1)-B .y 值随着x 值增大而减小C .它的图象经过第二象限D .它的图象与y 轴交于负半轴 2.下列无理数中,在﹣1与2之间的是( )A .﹣3B .﹣2C .2D .5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C 在x 轴上,点C 的坐标为(1,0),2AC -=.将Rt ABC ∆先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变换后点A 的对应点坐标是( )A .(1,2)-B .(4,2)-C .(3,2)D .(2,2)4.已知直线y 1=kx+1(k <0)与直线y 2=mx (m >0)的交点坐标为(12,12m ),则不等式组mx ﹣2<kx+1<mx 的解集为( )A .x>12B .12<x<32C .x<32D .0<x<325.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522x y x y -=-⎧⎨+=-⎩的解为41x y =-⎧⎨=⎩,则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函数y =x +5与y =﹣12x ﹣1的图像的交点坐标为( ) A .(﹣4,1) B .(1,﹣4) C .(4,﹣1) D .(﹣1,4)6.一辆货车从甲地匀速驶往乙地用了2.7h ,到达后用了0.5h 卸货,随即匀速返回,已知货车返回的速度是它从甲地驶往乙地速度的1.5倍,货车离甲地的距离y (km )关于时间x (h )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a 等于( )A .4.7B .5.0C .5.4D .5.8 7.点(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2,3) B .(2,3) C .(-3,-2) D .(2,-3)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B .不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有理数C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D .无理数一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9.我们知道,平面内不垂直的两条相交直线是轴对称图形,该图形对称轴条数为( )A .1B .2C .4D .无数 10.关于等腰三角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有一个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两边上的中线一定相等C .两个等腰三角形中,若一腰以及该腰上的高对应相等,则这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D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二、填空题11.17.85精确到十分位是_____.12.如图,在正方形ABCD 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CDE ,连接,AE BE ,试确定AEB ∠的度数.13.如图①的长方形ABCD 中, E 在AD 上,沿BE 将A 点往右折成如图②所示,再作AF ⊥CD 于点F ,如图③所示,若AB =2,BC =3,∠BEA =60°,则图③中AF 的长度为_______.14.4的平方根是 .15.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0゜,则其顶角的度数为_____ .16.在一次函数(1)5y k x =-+中,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k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17.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 和2cm ,则它的周长为_____.18.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2和5,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4、()3,4,若直线y kx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20.如图,在△ABC 中,AB = AC ,∠BAC = 120º,AD ⊥BC ,则∠BAD = _____°.三、解答题21.甲、乙两车同时从A 地出发前往B 地,其中甲车选择有高架的路线,全程共50km ,乙车选择没有高架的路线,全程共44km .甲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比乙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每小时快20千米,乙车到达B 地花费的时间是甲车的1.2倍.问甲、乙两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22.小明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图中的折线表示小明行驶的路程()km s 与所用时间()h t 之间的函数关系.试根据函数图像解答下列问题:(1)小明在途中停留了____h ,小明在停留之前的速度为____km/h ;(2)求线段BC 的函数表达式;(3)小明出发1小时后,小华也从甲地沿相同路径匀速向乙地骑行,6t =h 时,两人同时到达乙地,求t 为何值时,两人在途中相遇.23.如图,反比例函数k y x=与一次函数y=x+b 的图象,都经过点A (1,2)(1)试确定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一次函数图象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24.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A(—1,—5),且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B(2,a).(1)求a的值;(2)求一次函数y=kx+b的表达式;(3)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并求这两条直线与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2x+6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直线l2:y=kx+2(k>0)与坐标轴交于点C,D,直线l1,l2与相交于点E.(1)当k=2时,求两条直线与x轴围成的△BDE的面积;(2)点P(a,b)在直线l2:y=kx+2(k>0)上,且点P在第二象限.当四边形OBEC的面积为233时.①求k的值;②若m=a+b,求m的取值范围.四、压轴题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x的图象为直线1.(1)观察与探究已知点A 与A ',点B 与B '分别关于直线l 对称,其位置和坐标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2,3C -关于线l 的对称点C '的位置,并写出C '的坐标______.(2)归纳与发现观察以上三组对称点的坐标,你会发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m n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为______.(3)运用与拓展已知两点()2,3E -、()1,4F --,试在直线l 上作出点Q ,使点Q 到E 、F 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并求出相应的最小值.27.(1)探索发现:如图1,已知Rt △ABC 中,∠ACB =90°,AC =BC ,直线l 过点C ,过点A 作AD ⊥l ,过点B 作BE ⊥l ,垂足分别为D 、E .求证:AD =CE ,CD =BE .(2)迁移应用:如图2,将一块等腰直角的三角板MON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三角板的一个锐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O 重合,另两个顶点均落在第一象限内,已知点M 的坐标为(1,3),求点N 的坐标.(3)拓展应用: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直线y =﹣3x+3与y 轴交于点P ,与x 轴交于点Q ,将直线PQ 绕P 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所得的直线交x 轴于点R .求点R 的坐标.28.如图,已知等腰△ABC 中,AB =AC ,∠A <90°,CD 是△ABC 的高,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CD 与 BE 交于点 P .当∠A 的大小变化时,△EPC 的形状也随之改变.(1)当∠A =44°时,求∠BPD 的度数;(2)设∠A =x °,∠EPC =y °,求变量 y 与 x 的关系式;(3)当△EPC 是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A 的度数.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a b 和点(,)Q a b ',给出如下定义:若1,(2),(2)b a b b a -≥⎧=<⎩'⎨当时当时,则称点Q 为点P 的限变点.例如:点(2,3)的限变点的坐标是(2,2),点(2,5)--的限变点的坐标是(2,5)-,点(1,3)的限变点的坐标是(1,3).(1)①点3,1)-的限变点的坐标是________;②如图1,在点(2,1)A -、(2,1)B 中有一个点是直线2y =上某一个点的限变点,这个点是________;(填“A ”或“B ”)(2)如图2,已知点(2,2)C --,点(2,2)D -,若点P 在射线OC 和OD 上,其限变点Q 的纵坐标b '的取值范围是b m '≥或b n '≤,其中m n >.令s m n =-,直接写出s 的值. (3)如图3,若点P 在线段EF 上,点(2,5)E --,点(,3)F k k -,其限变点Q 的纵坐标b '的取值范围是25b '-≤≤,直接写出k 的取值范围.3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经过点A 332)和B 3,0),且与y 轴交于点D ,直线OC 与AB 交于点C ,且点C 3.(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连接OA ,试判断△AOD 的形状;(3)动点P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O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O 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同时动点Q 从点O 出发沿y 轴的正半轴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当点Q 到达点D 时,P ,Q 同时停止运动.设PQ 与OA 交于点M ,当t 为何值时,△OPM 为等腰三角形?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 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对每一项进行判断筛选即可.【详解】A 将x=3代入31y x =-得:3×3-1=8,A 选项错;B .一次函数k >0,y 值随着x 值增大而增大,B 选项错;C .一次函数k >0,y 值随着x 值增大而增大,当x=0时,y=-1,故此函数的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C 选项错;D .当x=0时,y=-1,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 轴交于负半轴,D 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2.C解析:C【解析】 试题分析:A 31,故错误;B 2<﹣1,故错误;C .﹣12<2,故正确;52,故错误;故选C .【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3.D解析:D【解析】【分析】先求出A点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所得到的的坐标A',再求出A'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坐标A'',A''即为变换后点A的对应点坐标.【详解】将Rt ABC∆先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点坐标为A'(-1,2),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A'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加上3个单位长度,故变换后点A的对应点坐标是A''(2,2).【点睛】本题考察点的坐标的变换及平移.4.B解析:B【解析】【分析】由mx﹣2<(m﹣2)x+1,即可得到x<32;由(m﹣2)x+1<mx,即可得到x>12,进而得出不等式组mx﹣2<kx+1<mx的解集为12<x<32.【详解】把(12,12m)代入y1=kx+1,可得1 2m=12k+1,解得k=m﹣2,∴y1=(m﹣2)x+1,令y3=mx﹣2,则当y3<y1时,mx﹣2<(m﹣2)x+1,解得x<32;当kx+1<mx时,(m﹣2)x+1<mx,解得x>12,∴不等式组mx﹣2<kx+1<mx的解集为12<x<3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kx+b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kx+b在x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5.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522x yx y-=-⎧⎨+=-⎩的解为41xy=-⎧⎨=⎩∴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函数y=x+5与y=﹣12x﹣1的图像的交点坐标为:(-4,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一般地,如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解,那么这个解就是方程组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6.B解析:B【解析】【分析】先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题意可得甲地到乙地的速度和从乙地到甲地的时间,再由货车返回的速度是它从甲地驶往乙地的速度的1.5倍,列出方程组求得从乙地到甲地的时间t,进而求得a的值.【详解】解:设甲乙两地的路程为s,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v,从乙地到甲地的时间为t,则2.71.5v svt s=⎧⎨=⎩解得,t=1.8∴a=3.2+1.8=5(小时),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应用、方程组的应用,根据一次函数图像以及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列出方程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特点: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可得答案.【详解】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横坐标和纵坐标均满足互为相反数,∴点(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熟练掌握坐标特征是解题的关键.8.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判断各选项即可.【详解】A中,例如42=,是有理数,错误;B中,例如π,是无理数,错误;C中,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错误;D正确,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是无理数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无理数的定义,注意含有π和根号开不尽的数通常为无理数.9.B解析: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出对称轴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平面内不垂直的两条相交直线是轴对称图形,该图形对称轴条数为2条.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正确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0.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判断即可.【详解】解:A:如果40︒的角是底角,则顶角等于100︒,故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此选项错误;B、当两条中线为两腰上的中线时,可知两条中线相等,当两条中线一条为腰上的中线,一条为底边上的中线时,则这两条中线不一定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条中线不一定相等,此选项错误;C、如图,△ABC和△ABD中,AB=AC=AD,CD∥AB,DG是△ABD 的AB边高,CH是是△ABC 的AB边高,则DG=CH,但△ABC和△ABD不全等;故此选项错误;D、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熟练掌握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9.【解析】【分析】把百分位上的数字5进行四舍五入即可.【详解】17.85精确到十分位是17.9故答案为:17.9.【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精确到第几位”和“有几个有效解析:9.【解析】【分析】把百分位上的数字5进行四舍五入即可.【详解】17.85精确到十分位是17.9故答案为:17.9.【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精确到第几位”和“有几个有效数字”是精确度的两种常用的表示形式,它们实际意义是不一样的,前者可以体现出误差值绝对数的大小,而后者往往可以比较几个近似数中哪个相对更精确一些.12.【解析】【分析】由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E =150°,AD=DE ,得出∠DEA=15°,同理可求出∠CEB=15°,即可得出∠AEB 的度数.【详解】解:∵在正方形中,,,在解析:30AEB ∠=【解析】【分析】由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E =150°,AD=DE ,得出∠DEA=15°,同理可求出∠CEB=15°,即可得出∠AEB 的度数.【详解】解:∵在正方形ABCD 中,AD DC =,90ADC ∠=,在等边三角形CDE 中,CD DE =,60CDE DEC ∠=∠=,∴150ADE ADC CDE ∠=∠+∠= ,AD DE =,在等腰三角形ADE 中1801801501522ADE DEA ︒-∠︒-︒∠===︒, 同理得:15BEC ∠=,则60151530AEB DEC DEA BEC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3.3-【解析】【分析】作AH⊥BC 于H .证明四边形AFCH 是矩形,得出AF=CH ,在Rt△ABH 中,求得∠ABH=30°,则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BH=,可求出HC 的长度即为AF 的长度.【详解】解析:3-3【解析】【分析】作AH ⊥BC 于H .证明四边形AFCH 是矩形,得出AF=CH ,在Rt △ABH 中,求得∠ABH=30°,则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BH=3,可求出HC 的长度即为AF 的长度.【详解】解:如下图,作AH ⊥BC 于H .则∠AHC=90°,∵四边形形ABCD 为长方形,∴∠B=∠C=∠EAB=90°,∵AF ⊥CD ,∴∠AFC=90°,∴四边形AFCH 是矩形,,AF CH =∵∠BEA =60°, ∴∠EAB=30°,∴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AEH=90°-2∠EAB=30°,∵在Rt△ABH 中, AB=2,∴112AH AB ==, 根据勾股定理2222213BH AB AH -=-=∵BC=3, ∴33AF HC BC BH ==-=-故填:33【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折叠变化,勾股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能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4.±2.【解析】试题分析:∵,∴4的平方根是±2.故答案为±2.考点:平方根.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2(2)4±=,∴4的平方根是±2.故答案为±2.考点:平方根.15.70°或40°【解析】【分析】分顶角是70°和底角是70°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详解】当70°角为顶角,顶角度数即为70°;当70°为底角时,顶角=180°-2×70°=40°.答案为:解析:70°或40°【解析】【分析】分顶角是70°和底角是70°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详解】当70°角为顶角,顶角度数即为70°;当70°为底角时,顶角=180°-2×70°=40°.答案为: 70°或4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属于基础题,若题目中没有明确顶角或底角的度数,做题时要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16.【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k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一次函数中,随的增大而增大,∴,∴;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次解析:1k >【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k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一次函数(1)5y k x =-+中,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10k>;∴1k>.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题.17.12cm.【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5cm和2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解:①5cm为腰,2解析:12cm.【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5cm和2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解:①5cm为腰,2cm为底,此时周长为12cm;②5cm为底,2cm为腰,则两边和小于第三边无法构成三角形,故舍去.所以其周长是12cm.故答案为12cm.【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解题的关键熟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构成条件. 18.【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腰长为2和腰长为5两种情况讨论,选择能构成三角形的求值即可.【详解】解:①腰长为2,底边长为5,2+2=4<5,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②腰长为5,解析:【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腰长为2和腰长为5两种情况讨论,选择能构成三角形的求值即可.【详解】解:①腰长为2,底边长为5,2+2=4<5,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②腰长为5,底边长为2,则周长=5+5+2=12.故其周长为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已知两边长求周长,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灵活的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9.【解析】【分析】由直线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可得出点B 在直线上或在直线右下方,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得出关于k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即可得出k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点A 、B 解析:443k ≤≤ 【解析】【分析】由直线y kx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可得出点B 在直线上或在直线右下方,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得出关于k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即可得出k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4、()3,4,∴令y=4时, 解得:4x k= , ∵直线y=kx 与线段AB 有公共点,∴1≤4k≤3, 解得:443k ≤≤. 故答案为:443k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找出关于k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20.60°【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AD 平分∠BAC,由此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结论.【详解】如图,∵AB=AC,AD⊥BC,∴AD 平分∠BAC,∴∠BAD=∠BA解析:60°【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AD 平分∠BAC ,由此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结论.【详解】如图,∵AB=AC ,AD ⊥BC ,∴AD 平分∠BAC ,∴∠BAD=12∠BAC , ∵∠BAC=120°, ∴∠BAD=12×120°=60°, 故答案为:60°.【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三、解答题21.甲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75/km h ,乙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55/km h .【解析】【分析】设乙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x km/h ,则甲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x +20)km/h .根据“乙车到达B 地花费的时间是甲车的1.2倍”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设乙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x km/h ,则甲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x +20)km/h .根据题意,得:50441.220x x⨯=+ 解得:x =55.经检验,x =55是所列方程的解.当x =55时,x +20=75.答:甲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75km/h ,乙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55km/h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找出相等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1)2,10;(2)s=15t-40(45)t ≤≤;(3)t=3h 或t=6h.【解析】【分析】(1)由图象中的信息可知:小明从第2小时到第4小时行驶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途中停留了2h ;小明2小时内行驶的路程是20 km ,据此可以求出他的速度;(2)由图象可知:B(4,20),C(5,35),设线段BC 的函数表达式为s=kt+b,代入后得到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3)先求出从甲地到乙地的总路程,现求小华的速度,然后分三种情况讨论两人在途中相遇问题.当02t <≤时, 10t=10(t-1);当24t <<时, 20=10(t-1);当46t ≤≤时, 15t-40=10(t-1);逐一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图象可知:小明从第2小时到第4小时行驶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途中停留了2h ;由图象可知:小明2小时内行驶的路程是20 km ,所以他的速度是20210÷=(km/ h );故答案是:2;10.(2)设线段BC 的函数表达式为s=kt+b,由图象可知:B(4,20),C(5,35),∴420535k b k b +=⎧⎨+=⎩, ∴1540k b =⎧⎨=-⎩, ∴线段BC 的函数表达式为s=15t-40(45)t ≤≤;(3)在s=15t-40中,当t=6时,s=15×6-40=50,∴从甲地到乙地全程为50 km ,∴小华的速度=50(61)10÷-=(km/ h ),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两人在途中相遇问题:当02t <≤时,两人在途中相遇,则10t=10(t-1),方程无解,不合题意,舍去;当24t <<时,两人在途中相遇,则20=10(t-1),解得t=3;当46t ≤≤时,两人在途中相遇,则15t-40=10(t-1),解得t=6;∴综上所述,当t=3h 或t=6h 时,两人在途中相遇.【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能够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解题关键是理解一些关键点的含义,并结合实际问题数量关系进行求解.23.(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2yx=,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2)(-1,0)与(1,0).【解析】【分析】(1)将点A(1,2)分别代入kyx=与y=x+b中,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确定出反比例解析式和一次函数解析式.(2)对于一次函数解析式,令x=0,求出对应y的值,得到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确定出一次函数与y轴的交点坐标;令y=0,求出对应x的值,得到一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确定出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详解】解:(1)∵反比例函数kyx=与一次函数y=x+b的图象,都经过点A(1,2),∴将x=1,y=2代入反比例解析式得:k=1×2=2,将x=1,y=2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b=2-1=1,∴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2yx=,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2)对于一次函数y=x+1,令y=0,可得x=-1;令x=0,可得y=1.∴一次函数图象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为(-1,0)与(1,0).24.(1)a=1 (2)y=2x-3 (3)3【解析】【分析】(1)将点(2,a)代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a的值;(2)将(-1,-5)和(2,1)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k和b的值,从而得出函数解析式;(3)根据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详解】解:(1)∵正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过点(2,a)∴ a=1(2)∵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两点(-1,-5)(2,1)∴5 21k bk b-+=-⎧⎨+=⎩解得23 kb=⎧⎨=-⎩∴y=2x-3(3)函数图像如图【点睛】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描点法画函数图象25.(1)△BDE 的面积=8;(2)①k =4;②﹣12<m <2. 【解析】【分析】(1)由直线l 1的解析式可得点A 、点B 的坐标,当k =2时,由直线l 2的解析式可得点C 、点D 坐标,联立直线l 1与直线l 2的解析式可得点E 坐标,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2)①连接OE .设E (n ,﹣2n +6),由S 四边形OBEC =S △EOC +S △EOB 可求得n 的值,求出点E 坐标,把点E 代入y =kx +2中求出k 值即可;②由直线y =4x +2的表达式可确定点D 坐标,根据点P (a ,b )在直线y =4x +2上,且点P 在第二象限可得42b a =+及a 的取值范围,由m =a +b 可确定m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1)∵直线l 1:y =﹣2x +6与坐标轴交于A ,B 两点,∴当y =0时,得x =3,当x =0时,y =6;∴A (0,6)B (3,0);当k =2时,直线l 2:y =2x +2(k ≠0),∴C (0,2),D (﹣1,0) 解2622y x y x =-+⎧⎨=+⎩得14x y =⎧⎨=⎩, ∴E (1,4),4BD ∴=,点E 到x 轴的距离为4,∴△BDE 的面积=12×4×4=8. (2)①连接OE .设E (n ,﹣2n +6),∵S 四边形OBEC =S △EOC +S △EOB ,∴12×2×n +12×3×(﹣2n +6)=233, 解得n =23, ∴E (23,143), 把点E 代入y =kx +2中,143=23k +2, 解得k =4.②∵直线y =4x +2交x 轴于D , ∴D (﹣12,0), ∵P (a ,b )在第二象限,即在线段CD 上, ∴﹣12<a <0, ∵点P (a ,b )在直线y =kx +2上 ∴b =4a +2, ∴m =a +b =5a +2,15222a -<+< ∴﹣12<m <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涉及了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解析式,两条直线的交点及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灵活的将函数图像与解析式相结合是解题的关键.四、压轴题26.(1) (3,-2);(2) (n ,m );(3)图见解析, 点Q 到E 、F 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值为10【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形可以写出C '的坐标;(2)根据图形可以直接写出点P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的坐标;(3)作点E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E ',连接E 'F ,根据最短路径问题解答. 【详解】(1)如图,C '的坐标为(3,-2), 故答案为(3,-2);(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m n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为(n ,m ), 故答案为(n ,m );(3)点E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E '(-3,2),连接E 'F 角直线l 于一点即为点Q ,此时点Q 到E 、F 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即为线段E 'F ,∵E 'F ()[]221(3)2(4)210=---+--=⎡⎤⎣⎦, ∴点Q 到E 、F 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值为210.【点睛】此题考查轴对称的知识,画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最短路径问题,勾股定理关键是找到点的对称点,由此解决问题.27.(1)见解析(2)(4,2)(3)(6,0)【解析】【分析】(1)先判断出∠ACB=∠ADC,再判断出∠CAD=∠BCE,进而判断出△ACD≌△CBE,即可得出结论;(2)先判断出MF=NG,OF=MG,进而得出MF=1,OF=3,即可求出FG=MF+MG=1+3=4,即可得出结论;(3)先求出OP=3,由y=0得x=1,进而得出Q(1,0),OQ=1,再判断出PQ=SQ,即可判断出OH=4,SH=0Q=1,进而求出直线PR的解析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ACB=90°,AD⊥l∴∠ACB=∠ADC∵∠ACE=∠ADC+∠CAD,∠ACE=∠ACB+∠BCE∴∠CAD=∠BCE,∵∠ADC=∠CEB=90°,AC=BC∴△ACD≌△CBE,∴AD=CE,CD=BE,(2)解:如图2,过点M作MF⊥y轴,垂足为F,过点N作NG⊥MF,交FM的延长线于G,由已知得OM=ON,且∠OMN=90°∴由(1)得MF=NG,OF=MG,∵M(1,3)∴MF=1,OF=3∴MG=3,NG=1∴FG=MF+MG=1+3=4,∴OF﹣NG=3﹣1=2,∴点N的坐标为(4,2),(3)如图3,过点Q 作QS ⊥PQ ,交PR 于S ,过点S 作SH ⊥x 轴于H , 对于直线y =﹣3x+3,由x =0得y =3 ∴P (0,3), ∴OP =3 由y =0得x =1, ∴Q (1,0),OQ =1, ∵∠QPR =45° ∴∠PSQ =45°=∠QPS ∴PQ =SQ∴由(1)得SH =OQ ,QH =OP∴OH =OQ+QH =OQ+OP =3+1=4,SH =OQ =1 ∴S (4,1),设直线PR 为y =kx+b ,则341b k b =⎧⎨+=⎩ ,解得1k 2b 3⎧=-⎪⎨⎪=⎩∴直线PR 为y =﹣12x+3 由y =0得,x =6 ∴R (6,0). 【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 28.(1)56°;(2)y=454x +;(3)36°或1807°. 【解析】 【分析】(1)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出等腰△ABC 的底角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BE 的度数,再根据高的定义得到∠BDC=90°,从而可得∠BPD ;(2)按照(1)中计算过程,即可得到∠A 与∠EPC 的关系,即可得到结果; (3)分①若EP=EC ,②若PC=PE ,③若CP=CE ,三种情况,利用∠ABC+∠BCD=90°,以及y=454x+解出x 即可. 【详解】解:(1)∵AB=AC ,∠A=44°,∴∠ABC=∠ACB=(180-44)÷2=68°, ∵CD ⊥AB , ∴∠BDC=90°, ∵BE 平分∠ABC , ∴∠ABE=∠CBE=34°, ∴∠BPD =90-34=56°; (2)∵∠A =x °,∴∠ABC=(180°-x°)÷2=(902x-)°, 由(1)可得:∠ABP=12∠ABC=(454x -)°,∠BDC=90°,∴∠EPC =y °=∠BPD=90°-(454x -)°=(454x+)°, 即y 与 x 的关系式为y=454x +; (3)①若EP=EC , 则∠ECP=∠EPC=y ,而∠ABC=∠ACB=902x-,∠ABC+∠BCD=90°, 则有:902x -+(902x --y )=90°,又y=454x+,∴902x -+902x --(454x+)=90°, 解得:x=36°; ②若PC=PE ,则∠PCE=∠PEC=(180-y )÷2=902y-,由①得:∠ABC+∠BCD=90°,∴902x -+[902x --(902y-)]=90,又y=454x +,解得:x=1807°; ③若CP=CE ,则∠EPC=∠PEC=y ,∠PCE=180-2y , 由①得:∠ABC+∠BCD=90°,∴902x -+902x --(180-2y )=90,又y=454x +, 解得:x=0,不符合,综上:当△EPC 是等腰三角形时,∠A 的度数为36°或1807°.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高与角平分线的定义,有一定难度,关键是找到角之间的等量关系. 29.(1)①);②B ;(2)3s =;(3)59k ≤≤.【解析】 【分析】(1)利用限变点的定义直接解答即可;(2)先利用逆推原理求出限变点(2,1)A -、(2,1)B 对应的原来点坐标,然后把原来点坐标代入到2y =,满足解析式的就是答案;(3)先OC OD ,的关系式,再求出点P 的限变点Q 满足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图象求出m n ,的值,从而求出s 即可;(4)先求出线段EF 的关系式,再求出点P 的限变点Q 所满足的关系式,根据图像求解即可. 【详解】 解:(1)①∵2a =,∴11b b ==-=',∴坐标为:),故答案为:);②∵对于限变点来说,横坐标保持不变,∴限变点(2,1)A -对应的原来点的坐标为:()2,1-或()21--,, 限变点(2,1)B 对应的原来点的坐标为:()2,2, ∵()2,2满足2y =, ∴这个点是B , 故答案为:B ;(2)∵点C 的坐标为(2,2)--, ∴OC 的关系式为:()0y x x =≤, ∵点D 的坐标为(2,2)-,∴OD 的关系式为:()0y x x =-≥,∴点P 满足的关系式为:()()00x x y x x ≤⎧⎪=⎨->⎪⎩,∴点P 的限变点Q 的纵坐标满足的关系式为:。

八年级上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八年级上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八年级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1、-2的绝对值是A.2B.-2C.±2D.22、9的平方根是A.3B.-3C.±3D.93、点(3,4)在第几象限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5、点Q(-1,2)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A.(1,2)B.(-1,-2)C.(1,-2)D.(2,-1)6、将点(2,3)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的坐标是A.(-2,3)B. (2,7)C.(6,3)D.(2,-1)7、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1<15<2 B.2<15<3 C.3<15<4 D.4<15<5 8、如图所示,在图形A到图形B的变换过程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向下平移1个单位,向右平移4个单位B.向下平移2个单位,向右平移4个单位C.向下平移1个单位,向右平移8个单位D.向下平移2个单位,向右平移8个单位9、如图,正方形ABCD中,∠DAF=20°,AF交BD于E,交CD于F, 则∠BEC=?A.75° B.70°C.65° D.80°10、下列说法准确的有几个①正数都有平方根,②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③无限小数就是无理数,④含有根号的数是无理数,⑤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A.2个B.3个C.4个D.5个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11、在实数722, -3,-3.14,0,π 中,无理数有 个.12、 16的平方根为 ,(3)2= . 13、64的算术平方根是_ ;3125-= _________; 14、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是________数.15、Rt △ABC 中,∠C=90O,如果AC=5,BC=12,则AB= ;如果AC=3,AB=4,则BC= .16、地球七大洲的总面积约是149 480 0002km ,如果对这个数据保留3个有效 数字可表示为 .17、点P (a-3,a+2)在第二象限,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图(1)D C B A 图(3)图(4) 图(2)一、填空题(前8小题每小题2分,9,10小题3分,共22分)1. □ABCD 中,若∠A ∶∠B =1∶2,则∠C =_________,∠D =_________.2. 如图⑴,矩形ABCD 中,AB=4cm ,AD=3cm ,则AC=___________cm ;3.菱形的周长为20cm ,两邻角之比为1:2,则较短对角线的长为________.4. 已知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4 cm ,则它的面积是_________ cm 25.用20米长的一铁丝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使长边与短边的比为3:2,则它的边长为________短边长为__________.6.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AOB=60°,AB=5cm ,则AC = cm .7.如图2,在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CDE 是等边三角形,则∠AED=______,∠AEB=_____8. 已知□ABCD 的周长是18,连结AC ,若△ABC 的周长是14,则对角线AC 的长是9.已知等腰梯形的一个内角为100°,则其余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10.如图3,矩形ABCD 中AB=3,BC=2,E 为BC 的中点,F 在AB 上,且BF=2AF 。

则四边形AFEC 的面积为________F 图(6) 图(5) 图(7)11.将一矩形纸条,按如图4所示折叠,则∠1 = ________度.12. □ABCD 中,对角线AC 和BD 交于点O ,若△AOB 的面积是3cm 2,则□ABCD 的面积等于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3.平行四边形一边长为10㎝,则两条对角线可能是 ( )A 、8㎝,12㎝B 、10㎝,10㎝C 、20㎝,15㎝D 、40㎝,10㎝14.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线互相平分B 、对角相等C 、四条边都相等D 、邻角互补15.把矩形的四个角各剪掉一个小正方形,则剩下图形的周长(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16.等腰梯形两底的差等于一腰的长,则最小的内角是( )A.30°B.45°C.60°D.75°17.如图5,EF 过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的交点O ,并交AD 于E ,交BC 于F ,若AB =4,BC =5,OE =1.5,那么四边形EFCD 的周长是 ( )A 、16B 、14C 、12D 、1018.如图6,如果四边形CDEF 经过旋转后能与正方形ABCD 重合,那么图形所在的平面上可作为旋转中心的点的个数是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9.如图7.E 为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且BE=BC ,则∠DEC 的度数为( )A.22.5°B. 67.5°C. 112.5°D. 30°20.如图,在□ABCD 中,AE ⊥BC 于E , AF ⊥CD 于F ,若AE=4,AF=6,□ABCD 的周长为40,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A .24B .36C .40D .48A BC DF EE D C B A三、解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21.在□ABCD 中,BE 平分∠ABC ,BE 交AD 于E 点,试说明△ABE 为等腰三角形。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下列、0、0.565656…、、﹣0.010010001…(每两个1之间增加1个0)各数中,无理数的个数为()A.1B.2C.3D.43.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4,5,6B.1.5,2,2.5C.2,3,4D.1,,3 4.已知点,则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为()A.B.C.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有理数B.5的平方根是C.2<<3D.数轴上不存在表示的点6.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8.01×104,精确到()A.10000B.100C.0.01D.0.00017.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一次函数的图象大致是()A.B.C.D.8.一个寻宝游戏的寻宝通道如图①所示,通道由在同一平面内的AB,BC,CA,OA,OB,OC组成.为记录寻宝者的行进路线,在BC的中点M处放置了一台定位仪器,设寻宝者行进的时间为x,寻宝者与定位仪器之间的距离为y,若寻宝者匀速行进,且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像大致如图②所示,则寻宝者的行进路线可能为:A.A→O→B B.B→A→C C.B→O→C D.C→B→O9.4的平方根是_______.10.若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4,则斜边的中线长为___.11.已知点P(a,b)在一次函数y=2x-1的图像上,则2a-b+1=______.1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则它底角的度数是_____.13.函数的图象平行于直线,且交y轴于点,则其函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14.如图,在△ACB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于点M、N,若AC=8,BC=4,则NC的长度为_________.15.如图,是的角平分线,于,的面积是,则__________.16.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B=AC,点M,N在边BC上,且∠MAN=45°.若BM=1,CN=3,则MN的长为________.17.计算:(1)求的值:;(2)计算:18.如图,已知:△ABC中,AB=AC,M是BC的中点,D、E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BD=CE.求证:MD=ME.19.如图,在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中有一个格点(即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1)在图中作出关于直线对称的(要求与,与,与相对应);(2)在直线上找一点,使得的周长最小,最小值为____.20.学完勾股定理之后,同学们想利用升旗的绳子、卷尺,测算出学校旗杆的高度.爱动脑筋的小明这样设计了一个方案: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并在绳子上打了一个结,然后将绳子拉到离旗杆底端5米处,发现此时绳子底端距离打结处约1米.请你设法帮小明算出旗杆的高度.21.已知一次函数,完成下列问题:(1)求此函数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2)画出此函数的图象;观察图象,当时,x的取值范围是;(3)平移一次函数的图象后经过点(-3,1),求平移后的函数表达式.22.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BCD=90°,E为对角线BD的中点,连接AE、CE.(1)求证:AE=CE;(2)若AC=8,BD=10,求△ACE的面积.23.教学实验:画的平分线.(1)将一块最够大的三角尺的直角顶点落在的任意一点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于交于E,F(如图①).度量的长度,______(填,,=);(2)将三角尺绕点P旋转(如图②):①与相等吗?若相等请进行证明,若不相等请说明理由;②若,请直接写出四边形的面积:______.24.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辆轿车从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两车行驶x小时后,记客车离甲地的距离为千米,轿车离甲地的距离为千米,、关于x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1)根据图像,写出、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2)当两车相遇时,求此时客车行驶的时间;(3)两车相距200千米时,求客车行驶的时间.25.某校机器人兴趣小组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场地上开展训练.已知:AB=10,BC=6,AC=8;机器人从点C出发,沿着△ABC边按C B A C的方向匀速移动到点C停止;机器人移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移动至拐角处调整方向需要1秒(即在B、A处拐弯时分别用时1秒).设机器人所用时间为t秒时,其所在位置用点P表示(机器人大小不计).(1)点C到AB边的距离是;(2)是否存在这样的时刻,使△PB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共48分)1.下面图形表示绿色食品、节水、节能和低碳四个标志,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下列每组数分别表示三根木棒的长,将它们首尾连接后,能摆成三角形的一组是()A.1,2,3B.2,2,4C.1,2,4D.3,4,53.下面的计算正确的是()A.a4•a3=a12B.a4÷a3=a C.a4+a3=a7D.(a4)3=a7 4.若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x≠0B.x≠4C.x≠0且x≠﹣4D.x≠﹣4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这里的“巴山”指的就是云雾缭绕、色赤如霞的北碚缙云山,西大附中学子为了强健体魄,计划从学校出发行走30千米的路程,在下午4时到达山顶,实际速度比原计划速度快20%,结果于下午2时到达,求原计划行进的速度.设原计划行进的速度为xkm/h,则可列方程()A.B.C.D.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cm和13cm,则它的周长是()A.27cm B.20cm C.33cm D.27cm或33cm 7.已知,则之值为()A.4B.3C.2D.18.已知△ABC,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板如图摆放,它们的一组对应直角边分别在AB,AC 上,且这组对应边所对的顶点重合于点M,点M一定在()A.∠A的平分线上B.AC边的高上C.BC边的垂直平分线上D.AB边的中线上9.如图,在Rt△ABC中,∠BAC=90°,AB=4,D是边BC上的点,连接AD.如果将△ABD沿直线AD翻折后,点B恰好在边AC的中点处,则点D到AC的距离是()A.2B.C.D.310.如图,在Rt△ABC中,∠B=90°,分别以点A和点C为圆心,大于AC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E,点F,作直线EF交BC于点D,连接AD,若AB=3,BC=5,则△ABD的周长为()A.5B.6C.7D.811.已知等边△ABC中AD⊥BC,AD=12,若点P在线段AD上运动,当AP+BP的值最小时,AP的长为()A.4B.8C.10D.1212.如图,在△ABC中,AC=BC,∠ACB=90°,AD平分∠BAC,与BC相交于点F,BE ⊥AD,交AC延长线于E,且垂足为D,H是AB边的中点,连接CH与AD相交于点G,则下列结论:①AF=BE;②AF=2BD;③AG=BD;④AC+CF=AB;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共24分)13.若2a+3b=2,则9a•27b的值为.14.若x2+(m﹣3)x+16是完全平方式,则m=.15.若关于x的方程无解,则k的值为.16.如图,AD是△ABC的中线,CE是△ABC的角平分线.若AB=AC,∠CAD=26°,则∠ACE=.17.如图,P为△ABC内一点,过点P的线段MN分别交AB、BC于点M、N,且M、N分别在P A、PC的中垂线上.若∠ABC=80°,则∠APC的度数为.18.在直角坐标系中,如图有△ABC,现另有一点D满足以A、B、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全等,则D点坐标为.三、解答题(共78分)19.因式分解:(1)x3﹣6x2y+9xy2;(2)x2﹣y2﹣ax﹣ay.20.先化简,再求值:[(3m+n)(m﹣n)﹣(2m﹣n)2+(m﹣2n)(m+2n)]÷(2n),其中m、n满足m2+n2﹣6m+2n+10=0.21.解方程:(1);(2).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2)、B(3,1)、C(﹣2,﹣1)(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写出A1、B1、C1的坐标;(3)求△A1B1C1的面积.23.如图,△ABC中,D是BC延长线上一点,满足CD=AB,过点C作CE∥AB且CE=BC,连接DE并延长,分别交AC、AB于点F、G.(1)求证:△ABC≌△DCE;(2)若∠B=50°,∠D=22°,求∠AGF的度数.24.某商场用22000元购入一批电器,然后以每台2800元的价格销售,很快售完.商场又以48000元的价格再次购入该种型号的电器.数量是第一次购入数量的2倍,售价每台上调了200元,进价每台也上调了200元.(1)商场第一次购入的电器每台进价是多少元?(2)商场既要尽快售完第二次购入的电器,又要使在这两次销售中获得的总利润不低于16800元.打算将第二次购入的部分电器按每台九折出售,最多可将多少台电器打折出售?25.规定:顶角相等且顶角顶点重合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互为“兄弟三角形”.(1)如图①,在△ABC与△ADE中,AB=AC,AD=AE,当∠BAC、∠BAD、∠BAE、满足条件时,△ABC与△ADE互为“兄弟三角形”;(2)如图②,在△ABC与△ADE互为“兄弟三角形”,AB=AC,AD=AE,BE、CD相交于点M,连AM,求证:MA平分∠BMD;(3)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AD=AB,∠BAD+∠BCD=180°,AC=BC+DC,求∠BAD的度数.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个等腰Rt△ABC,∠ABC=90°,AB=BC.(1)如图1,点A(﹣4,0),点B(0,﹣1),点C的坐标为.(2)如图2,点A(﹣4,0),点B在y轴负半轴上,点C在第一象限,过点C作CH 垂直于x轴于点H,则CH+OB的值为.(3)如图3,点B与原点重合,点A在x轴负半轴上,点C在y轴正半轴上,点D为x 轴正半轴上一点,点M为线段AD中点,在y轴正半轴上取点E,使OE=OD,过点D 作FD⊥CD,交EM的延长线于点F,请补全图形,判断CD与D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48分)1.解:B、C、D中的图案不是轴对称图形,A中的图案是轴对称图形,故选:A.2.解:A、1+2=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A选项错误;B、2+2=4,不能组成三角形,故B选项错误;C、1+2<4,不能组成三角形,故C选项错误;D、3+4>5,能组成三角形,故D选项正确;故选:D.3.解:A.a4•a3=a7,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a4÷a3=a,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a4与a3不是同类项,所以不能合并,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a4)3=a12,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4.解:∵分式有意义,∴x+4≠0,解得x≠﹣4.故选:D.5.解:设原计划行进的速度为xkm/h,则实际行进的速度为(1+20%)xkm/h,依题意,得:=+2.故选:C.6.解:分两种情况讨论;当三边是13,13,7时,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此时周长是33cm;当三边是13,7,7时,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此时周长是27cm.故选:D.7.解:由得,=,即(a+b)2=6ab,也就是a2+b2=4ab,所以+===4,故选:A.8.解:作射线AM,由题意得,MG=MH,MG⊥AB,MH⊥AC,∴AM平分∠BAC,故选:A.9.解:如图,过点D作DE⊥AC于E,DF⊥AB于F,在Rt△ABC中,∠BAC=90°,∠DAB=∠DAE=45°,∴DE=DF,由题意AB=AB′=CB′=4,∴S△ABC=AB•AC=•(AB+AC)•DE,∴DE=,∴点D到AC的距离是.故选:C.10.解:根据作图过程可知:EF是AC的垂直平分线,∴CD=AD,∴△ABD的周长为:AD+BD+AB=CD+BD+AB=BC+AB=5+3=8.故选:D.11.解:如图,作BE⊥AC于点E,交AD于点P,∵△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DAC=30°∴PE=AP当BP⊥AC时,AP+BP=PE+BP=BE,值最小,∵BE=AD=12,此时,AP=AD=8.故选:B.12.解:∵AD⊥BE,∴∠FDB=∠FCA=90°,∵∠BFD=∠AFC,∴∠DBF=∠F AC,∵∠BCE=∠ACF=90°,BC=AC,∴△BCE≌△ACF(SAS),∴EC=CF,AF=BE,故①正确,∵∠DAB=∠DAE,AD=AD,∠ADB=∠ADE=90°,∴△ADB≌△ADE(SAS),∴BD=DE,AB=AE,∴AF=2BD,故②正确,连接BG,∵CB=CA,BH=AH,∴CH⊥AB,∴GA=GB,∵BG>BD,∴AG≠BD,故③错误,∵BC+CF=AC+EC=AE=AB,故④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共24分)13.解:∵2a+3b=2,∴9a•27b=32a•33b=32a+3b=32=9.故答案为:9.14.解:∵x2+(m﹣3)x+16是完全平方式,∴m﹣3=±8,解得:m=11或m=﹣5,故答案为:11或﹣515.解:去分母得:kx﹣1=﹣2x﹣3,当k=﹣2时,方程化简得:﹣1=﹣3,无解,符合题意;由分式方程无解,得到x2﹣1=0,即x=1或x=﹣1,把x=1代入整式方程得:k﹣1=﹣5,即k=﹣4;把x=﹣1代入整式方程得:﹣k﹣1=﹣1,即k=0,故答案为:﹣4或﹣2或0.16.解:∵AD是△ABC的中线,AB=AC,∠CAD=26°,∴∠CAB=2∠CAD=52°,∠B=∠ACB=(180°﹣∠CAB)÷2=64°.∵CE是△ABC的角平分线,∴∠ACE=32°.故答案为:32°.17.解:∵∠ABC=80°,∴∠BMN+∠BNM=100°,∵M、N分别在P A、PC的中垂线上,∴MA=MP,NP=NC,∴∠MP A=∠MAP=∠BMN,∠NPC=∠NCP=∠BNM,∴∠MP A+∠NPC=×100°=50°,∴∠APC=180°﹣50°=130°,故答案为:130°.18.解:点D的可能位置如下图所示:,则可得点D的坐标为:(﹣2,﹣3)、(4,3)、(4,﹣3).故答案为:(﹣2,﹣3)、(4,3)、(4,﹣3).三、解答题(共78分)19.解:(1)原式=x(x2﹣6xy+9y2)=x(x﹣3y)2;(2)原式=(x+y)(x﹣y)﹣a(x+y)=(x+y)(x﹣y﹣a).20.解:∵m、n满足m2+n2﹣6m+2n+10=0,∴(m2﹣6m+9)+(n2+2n+1)=0,∴(m﹣3)2+(n+1)2=0,∴m﹣3=0,n+1=0,∴m=3,n=﹣1,[(3m+n)(m﹣n)﹣(2m﹣n)2+(m﹣2n)(m+2n)]÷(2n)=(3m2﹣3mn+mn﹣n2﹣4m2+4mn﹣n2+m2﹣4n2)÷2n=(﹣6n2+2mn)÷2n=﹣3n+m,当m=3,n=﹣1时,原式=3+3=6.21.解:(1)去分母得:x2=4(x﹣1)+x(x﹣1),整理得:x2=4x﹣4+x2﹣x,解得:x=,经检验x=是分式方程的解;(2)去分母得:x(x+2)﹣8=x2﹣4,整理得:x2+2x﹣8=x2﹣4,解得:x=2,经检验x=2是增根,分式方程无解.22.解:(1)△A1B1C1如图所示;(2)A1(﹣1,2)B1(﹣3,1)C1(2,﹣1);(3)△A1B1C1的面积=5×3﹣×1×2﹣×2×5﹣×3×3,=15﹣1﹣5﹣4.5,=15﹣10.5,=4.5.23.证明:(1)∵CE∥AB,∴∠B=∠DCE,在△ABC与△DCE中,,∴△ABC≌△DCE(SAS);(2)∠AGF=∠B+∠D=72°.24.解:(1)设商场第一次购入的电器每台进价是x元,则第二次购入的电器每台进价是(x+200)元,依题意,得:=2×,解得:x=2200,经检验,x=220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答:商场第一次购入的电器每台进价是2200元.(2)第一次购进的电器数量为22000÷2200=10(台),第二次购进的电器数量为48000÷(2200+200)=20(台).设可以将y台电器打折出售,依题意,得:2800×10﹣22000+[(2800+200)×0.9y+(2800+200)×(20﹣y)﹣48000]≥16800,解得:y≤4.答:最多可将4台电器打折出售.25.解:(1)∵在△ABC与△ADE中,AB=AC,AD=AE,∴当∠BAC=∠DAE时,△ABC与△ADE互为“兄弟三角形”,∵∠BAE=∠DAE+∠BAD,∴∠BAE=∠BAC+∠BAD,故当∠BAE=∠BAC+∠BAD时,△ABC与△ADE互为“兄弟三角形”,故答案为∠BAE=∠BAC+∠BAD;(2)∵在△ABC与△ADE互为“兄弟三角形”,AB=AC,AD=AE,∴∠BAC=∠DAE,∴∠BAE=∠CAD,∴△ABE≌△ACD(SAS),∴AB=AC,∠ABE=∠ACD.过点A作AH⊥BE于点H,作AN⊥CD于点N,如图②,∴∠AHB=∠ANC=90°,∴△ABH≌△ACN(AAS),∴AH=AN(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HA平分∠BMD;(3)延长CD至E,使得DE=BC,连接AE,如图③,∵∠BAD+∠BCD=180°,∴∠ABC+∠ADC=360°﹣180°=180°,∵∠ADC+∠ADE=180°,∴∠ABC=∠ADE,∵AB=AD,∴△ABC≌△ADE(SAS),∴AC=AE,∠BAC=∠DAE,∴∠BAD=∠CAE,∵AC=BC+DC=DE+DC=CE,∴AC=CE=AE,∴∠CAE=60°,∴∠BAD=60°.26.解:(1)如图1中,过点C作CR⊥y轴于R.∵点A(﹣4,0),点B(0,﹣1),∴OA=4,OB=1,∵∠AOB=∠ABC=∠CHB=90°,∴∠ABO+∠CBR=90°,∠CBR+∠BCR=90°,∴∠ABO=∠BCR,∵AB=BC,∴△AOB≌△BRC(AAS),∴BR=AO=4,CR=OB=1,∴OR=BR﹣OB=3,∴C(1,3).故答案为:(1,3).(2)如图2中,过点C作CH⊥x轴于H,过点B作BT⊥CH交CH的延长线于T,设AH交BC于点J.∵∠ABJ=∠CHJ=90°,∠AJB=∠CJH,∴∠BAO=∠BCT,∵∠AOB=∠T=90°,AB=BC,∴△AOB≌△CTB(AAS),∴AO=CT,∵∠BOH=∠OHT=∠T=90°,∴四边形OHTB是矩形,∴OB=HT,∴CH+OB=CH+HT=CT=4.故答案为:4.(3)结论:CD=DF.理由:连接AE,延长AE交CD于J.∵OA=OC,∠AOE=∠COD=90°,OE=OD,∴△AOE≌△COD(SAS),∴∠OAE=∠OCD,AE=CD,∵∠CEJ=∠AEO,∴∠CJE=∠AOE=90°,∴AJ⊥CD,∵DF⊥CD,∴AJ∥DF,∴∠AEM=∠DFM,∵∠AME=∠DMF,AM=MD,∴△AME≌△DMF(AAS),∴AE=DF,∴CD=DF.。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次月考》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次月考》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次月考》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已知25523y x x =-+--,则2xy 的值为( )A .15-B .15C .152-D .152 2.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1的解是非负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2B .m ≥2C .m ≥2且m ≠3D .m >2且m ≠33.若α、β为方程2x 2-5x-1=0的两个实数根,则2235++ααββ的值为( )A .-13B .12C .14D .15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3,2),B (3,5),C (x ,y ),若AC ∥x 轴,则线段BC 的最小值及此时点C 的坐标分别为( )A .6,(﹣3,5)B .10,(3,﹣5)C .1,(3,4)D .3,(3,2)5.如图,D 是AB 上一点,DF 交AC 于点E ,DE FE =,//FC AB ,若4AB =,3CF =,则BD 的长是( )A .0.5B .1C .1.5D .26.如果2a a 2a 1-+,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0=B .a 1=C .a 1≤D .a=0a=1或7.如图,在OAB 和OCD 中,,,,40OA OB OC OD OA OC AOB COD ==>∠=∠=︒,连接,AC BD 交于点M ,连接OM .下列结论:①AC BD =;②40AMB ∠=︒;③OM 平分BOC ∠;④MO平分BMC∠.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4 B.3 C.2 D.18.如图,在△ABC中,∠C=90°,AC=BC=2,将△ABC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60°到△AB′C′的位置,连接C′B,则C′B的长为().A.1 B.31-C.2 D.222-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kx(x>0)的图象与边长是6的正方形OABC的两边AB,BC分别相交于M,N两点.△OMN的面积为10.若动点P在x轴上,则PM+PN的最小值是()A.62B.10 C.226D.22910.正比例函数y=kx(k≠0)的函数值y随着x增大而减小,则一次函数y=x+k的图象大致是()A. B.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若式子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若(x+p)与(x+5)的乘积中不含x的一次项,则p=__________.3.如果实数a,b满足a+b=6,ab=8,那么a2+b2=________.4.如图为6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_________ 5.如图,已知函数y=2x+b与函数y=kx-3的图象交于点P(4,-6),则不等式kx-3>2x+b的解集是__________.6.如图所示,在△ABC中,∠BAC=106°,EF、MN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点E、N在BC上,则∠EAN=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解方程:(1)2450--=;(2)2x x--=.x x22102.先化简,再求值:2221111x x xx x++⎛⎫-÷⎪--⎝⎭,其中2x=.3.已知关于x的分式方程311(1)(2)x kx x x-+=++-的解为非负数,求k的取值范围.4.在Rt△ABC中,∠BAC=90°,D是BC的中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AF ∥BC交BE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EF≌△DEB;(2)证明四边形ADCF是菱形;(3)若AC=4,AB=5,求菱形ADCF 的面积.5.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交于点A(-3,m+8),B(n,-6)两点.(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的面积.6.节能又环保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既可以用油做动力行驶,也可以用电做动力行驶,某品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若完全用油做动力行驶,则费用为80元;若完全用电做动力行驶,则费用为30元,已知汽车行驶中每千米用油费用比用电费用多0.5元.(1)求:汽车行驶中每千米用电费用是多少元?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2)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采用油电混合动力行驶,且所需费用不超过50元,则至少需要用电行驶多少千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A2、C3、B4、D5、B6、C7、B8、B9、C10、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x 2≥2、-53、204、135°5、x <46、3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1)x 1=5,x 2=-1;(2)121122x x +==.2、11x +,13.3、8k ≥-且0k ≠.4、(1)证明略;(2)证明略;(3)10.5、(1)y=-6x ,y=-2x-4(2)86、(1)每千米用电费用是0.3元,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00千米;(2)至少需要用电行驶60千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次月考考试题及完整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次月考考试题及完整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次月考考试题及完整答案 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将直线23y x =-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的直线的表达式为( )A .24y x =-B .24y x =+C .22y x =+D .22y x =-2.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条边长,化简|a +b -c|-|c -a -b|的结果为( )A .2a +2b -2cB .2a +2bC .2cD .03.若﹣2a m b 4与5a n +2b 2m +n 可以合并成一项,则m-n 的值是( )A .2B .0C .-1D .14.当22a a +-有意义时,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2 B .a >2 C .a ≠2 D .a ≠-25.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和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 )A .4B .16C .34D .4或346.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3, 4,5B .2,3,4C .4,6,7D .5,11,127.已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36°,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为( ).A .12B .10C .8D .68.如图,△ABC 中,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BE 为△ABC 的高,∠C=70°,∠ABC=48°,那么∠3是( )A .59°B .60°C .56°D .22°9.如图,将△ABC放在正方形网格图中(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恰好在网格图中的格点上,那么△ABC中BC边上的高是()A.102B.104C.105D.510.如图,将△ABC沿DE,EF翻折,顶点A,B均落在点O处,且EA与EB重合于线段EO,若∠DOF=142°,则∠C的度数为()A.38°B.39°C.42°D.48°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已知1<x<5,化简2(1)x-+|x-5|=________.2.已知x,y满足方程组x2y5x2y3-=⎧+=-⎨⎩,则22x4y-的值为__________.3.4的平方根是.4.如图,点A在双曲线1y=x上,点B在双曲线3y=x上,且AB∥x轴,C、D在x轴上,若四边形ABCD为矩形,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_.5.如图,直线AB,CD被BC所截,若AB∥CD,∠1=45°,∠2=35°,则∠3=_________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命题人:华墅初中 张慧彬 温馨提示:题目虽然简单,可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1.根据下列表述,能确定位置的是( )
A .人民影院第2排;
B .大桥南路;
C .北偏东30°;
D .东经118°,北纬40° 2.小聪期未语、数、英三科的平均分为92分,0他记得语文是88分,英语是95分,但他把数学成绩忘记了,你知道小明数学为( )分 A.93 B .95 C .92.5 D .94
3.如图是在方格纸上画出的小旗图案,若用(0,0)表示A 点,(0,4)表示B 点,那么C 点的位置可表示为( )
A. (0,3)
B. (2,3)
C. (3,2)
D. (3,0) 4.已知点P1(-4,3)和P2(-4,-3),则P1和P2( ) A 、关于原点对称 B 、关于y 轴对称 C 、关于x 轴对称 D 、不存在对称关系 5.如图是某地一的长方形大理石广场示意图,如果小琴要
从A 角走到C 角,至少走( )米 A. 90 B. 100 C. 120 D. 140
6.下列各图中,是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
A B
C
D
7.八年级(2)班55名学生的年龄统计
结果如右表所示:则此班学生年龄的众数、
中位数分别为( )
A .14,14
B .15,15
C .14,15
D .15,14 8.如图,边长为1
的正方体中,一只蚂蚁从A 顶点出发沿着 正方体的外表面爬到B 顶点的最短路程是( )
B
C 80米
(第5题)
A .1
B .2
C .3
D .5
9.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平行
C .相交或平行
D .以上结论都不对 10.若点P (m ,3)与点Q (1,n )关于y 轴对称,则( )
A .3,1=-=n m
B .3,1==n m
C .3,1-=-=n m
D .3,1-==n m
二、填空题:
11.分析下列四种调查:
①了解我班同学的视力状况; ②日光灯管厂要检测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 ③登飞机前,对旅客进行安全检查; ④了解全国中小学生的主要娱乐方式; 其中应作普查的是: (填序号). 12.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两个直棱柱________________ . 13.当a 满足条件 时,由8>ax 可得a
x 8
<。

14.点A 的坐标为(-3,4),则点A 所在的象限是 。

15.不等式组⎩⎨
⎧≤-≥+4
235
32x x 的解是 ,它的整数解是 。

16.在第三象限内的点P 到x 轴的距离是3,到y 轴的距离是4,则点P 的坐标 17.若B 地在A 地的南偏东30°方向,距离30Km 处,
则A 地在B 地的 方向,距离B 地 处。

18.把点P (4,5)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点 。

19.请写出图中点A 、B 、C 的坐标。

A ( ) B ( ) C ( )
20.某百货店用每斤13元的甲种糖4斤与每斤10元的乙种糖6斤混合成杂糖出售,
那么这种杂糖平均每斤售价应为 元
三、解答题:
21.根据下列数量关系列不等式:(6分) (1)a 是非负数;
(2)x 的2倍减去y 不大于4;
(3)正数a 与1的和的算术平方根大于1。

22.华墅初中对甲、乙两名参加数学竞赛的选手进行了5次选拔比赛,他们的成绩(单位:分)如下:甲:76,84,80,87,73:乙:78,82,79,80,81。

请你判断谁的成绩更稳定?(6分)
23. 解不等式5443x x -<- ,并将解表示在数轴上。

(6分)
24.解不等式组212
241x x x x -≤+⎧⎨
+<-⎩
,并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6分)
25.在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下面各点:A (0,3);B (1,-3);C (3,-5); D (-3,-5);E (3,5);F (5,0)。

(8分) (1)A 点到原点O 的距离是 。

(2)将点C 向x 轴的负方向平移6个单位,
它与点 重合。

(3)连接CE ,则直线CE 与y 轴是什么关系?
(4)点C 分别到x 、y 轴的距离是多少?
26.某工厂现有甲种原料360千克,乙种原料290千克,计划利用这两种原料生产A、B两种产品共50件,已知生产一件A种产品用甲种原料9千克,乙种原料3千克,;生产一件B种产品用甲种原料4千克,乙种原料10千克。

(8分)
(1)按要求安排A、B两种产品的生产件数,有哪几种方案?请你设计出来;(2)若生产一件A种产品可获利700元,生产一件B种产品可获利1200元;设生产A、B两种产品的总利润为y元,其中一种产品生产件数为x件,试写出y 与x之间的关系式,并利用这个关系式说明那种方案获利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挑战题:
现规定一种新运算:a∨b= a+b﹣1,其中a,b为实数,例如3∨1=3+1﹣1=3。

若x∨(2x﹣3)﹤1,求x的取值范围。

恭喜你!答完了所有题目,可不要忘记检查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