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师心理健康教学教育本科02108实验心理学记录材料

广东华师心理健康教学教育本科02108实验心理学记录材料
广东华师心理健康教学教育本科02108实验心理学记录材料

教材为《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2013.7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3736页26元

笔记类型:由于找不到考试大纲,网上笔记好像与教材不对称,所以自已归纳知识点

分数比例:未知题型:未知

绪论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一般问题

1.实验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广义理解的实验心理学,其对象是指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即“实验的”心理学。最早由冯特在《感官知觉理论贡献》中提出。

狭义理解的实验心理学,称作“心理实验学”更为贴切,它的研究对象是如何进行心理实验,即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操作等及与此有关的问题。

2.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1879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其发展经过构造学派、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三个阶段。

第二节、心理物理学

心理物理学作为实验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的问题有:绝对阈限、差别阈限、等量、感觉距离、感觉比率、刺激顺序、刺激量的评定。

心理物理学在刺激与反应方面的研究方法有:(1)感觉能力的研究方法,如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信号检测论方法、适应性方法等。(2)反应倾向的研究方法,如如差别阈限法、感受等距法、感觉比例法、数量估计法、评价量表法、对偶比较法等。(3)时间强制选择方法(4)单一间隔法。(5)适应性方法。(6)时间上不确定性和没有规定观察间隔的方法。P8

学习心理物理学的意义:(1)心理物理学方法是在实验室研究心理问题不可缺少的方法,是对心理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2)心理学发展到今天,不能仅仅满足定性的研究,定量的分析已是发展心理学不可缺少的环节。(3)学习并掌握心理物理学方法是学习心理学的需要,是研究发展心理学的需要。

第二节、心理实验及其类型

什么是心理实验?心理实验是指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有组织地逐次变化条件,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确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实验和观察的区别?(1)实验与观察的区别不在于是否使用仪器进行测定,实验是充分地控制条件,有计划地操纵各个条件,使其发生变化,并观察、测定这种现象的变化。(2)与此相反,对自然状态的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测定,则不是实验而是观察。(3)可以说实验是能动的实验性观察,是在严格控制条件下的观察,而观察是被动的自然的观察。

心理实验分为两种类型:(1)因素型实验。主要探索研究的行为(心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函数型实验。研究各种条件怎样影响行为(心理现象)的“怎样型”实验,即研究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第一章心理实验的设计

第一节、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

1、研究问题的提出和假设的确立

进行一项心理实验研究,要提出研究的问题和确立假设。假设有两个特性:(1)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假设性。(2)具有推测的性质。

2、被试的选定。

3、实验的控制。包括(1)刺激变量的控制(2)反应的控制(3)反应的观察、测定与记录

4、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综合。

实验报告的写法归纳:题目、作者姓名及单位、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

第二节、心理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1、变量的种类: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自变量又称独立变量,是由研究者选定,并进行操纵、变化的能产生所欲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

因变量又称依变量,它是被试的反应或输出,是受测的有机体被观测的方面。

控制变量:心理实验中,能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非研究者所选择、确定、操纵、变化而必须使之中立化、控制的

因素,被称之为控制变量。

2、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

自变量用S表示,种类有:(1)课题方面的自变量(2)环境变量(3)被试变量(4)暂时的被试变量。

自变量的控制:(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检查点或实验处理(3)校准测量自变量的仪器,保证研究的内在效度(4)控制呈现刺激的方式。

3、因变量及其控制

因变量用R表示,常称为反应变量。

反应变量的控制:(1)规定好反应的操作定义。(2)反应变量应具备的特点。(3)反应指标的平衡

第三节、心理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及其控制

1、控制无关变量的重要性

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参变量、额外变量,除自变量之外,一切能够影响实验效果,而实验中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

对部分被试变量及暂时被试变量的控制方法:(1)用指导语控制。(2)主试者对待被试者的态度应予规范化。(3)双盲实验法。(4)控制被试的个体差异。(5)实验组、控制组法。

对环境变量及部分被试变量的控制方法:(1)操作控制的方法,包括无关变量的消除,无关变量的保持恒定。(2)设计控制的方法,包括无关变量效果的平衡,无关变量效果的抵消,随机化法和配对法。(3)统计控制的方法,包括无关变量纳入,统计控制。

第四节、实验设计类型及方案

1、实验设计及评价标准

心理实验的大体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并提出假设。(2)拟定验证实验的方法并进行研究。(3)整理分析资料并解释实验结果。

评价实验设计的标准:(1)能够恰当地解决所欲解决的问题。(2)恰当地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3)使实验结果有很高的可靠性(又称效度)。

2、实验设计的各种类型

实验设计类型有:(1)实验组、控制组比较设计,又称组间设计。(2)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3)随机化设计及区组设计。(4)单因素与多因素实验设计。(5)前实验设计、相关设计、准实验设计及真正的实验设计。

3、基本的实验设计

有:(1)完全随机化设计。(用随机数字表或抽签的方法将被试随机分组,使各组在接受实验处理之前保持各方面相等,并随机安排实验处理的设计)(2)随机区组设计。(3)多因素实验设计。

第五节、实验研究的效度

实验研究的效度指一项实验所能揭示的事物本质规律的有效程度。

1、内在效度与统计结论效度

内在效度: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系统误差大小。

统计结论效度:指由统计方法适切性所引起的统计结论有效性的程度。

2、外在效度与构想效度

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的有效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提高外在效度的方法:(1)克服实验的过分人工情景化。(2)增加样本的代表性。(3)保证测量工具的效度。

构想效度:关于关系变量及变量之间关系构想的准确性,以及实验变量在实验时的操作定义与推论时的定义一致性程度。

第二章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方法

第一节、阈限及其性质

1、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分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绝对阈限(RL):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阈限。差别阈限(DL):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

3、韦伯定律

“凡比较事物时,我们并非认识两物之间的真正差异,所感觉出来的只是两物之大小比例”,即差别阈限的大小与标

准刺激的强度成正比。△I/I=K

第二节、极限法

极限法是一种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又叫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刺激或差别法。

优点:能够清楚地表现出“阈限”这个概念。

第三节、平均差误法

平均差误法又称均等法,或调整法。典型形式:让被试去调整一个比较刺激,直到他感觉到与所给予的标准刺激相等,如此反复实验。

绝对阈限测定:RL=ΣX/N

差别阈限的测定:DL=Σ(X-St)/N

第四节、恒定刺激法

恒定刺激法又称次数法、常定刺激差别法。

特点:只用经常被感觉到或经常不被感觉到这一感觉过渡地带的5~7个刺激,而且这几个刺激在整个测定阈限的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

第五节、心理物理实验中的常误及系列效应

1、常误

在心理物理实验中,由于各种实验条件的影响,常常会造成实验结果中经常指向同一方向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也常称之为常误(CE-Constant error).

常误可以用“主观相等点”与标准刺激相差的距离和方向表示:CE=PSE - St

常误种类:(1)习惯误差及期望误差,这是极限法所产生的特有误差。(2)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凡实验进行多次就有可能产生这类误差。(3)空间误差,因刺激的空间方位不同而产生。(4)动作误差,因动作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平均误差法实验中经常发生。(5)时间误差(又称时序效应)。

2、系列效应

系列效应是根据一个刺激在量上与整个系列的关系,对它产生过高或过低估计的倾向。即当一系列刺激连续出现时,对最后一个刺激所作的判断,会受到整个系列的影响。

第三章适应性方法

第一节、阶梯法

阶梯法又称上下法,或极限法的变式。

1、阶梯法特点:(1)刺激强度的增加或减少要根据被试的反应,依一定的规则来确定。(2)刺激强度的增加或减少要连续进行。(3)刺激变化的幅度,即梯度大小前后相同。(4)对于阈限的估计,不同的阶梯法有不同的估计方法。

2、简单阶梯法

3、变形阶梯法

第二节、系列试验的参数评定法

1、参数评定法主要特点:实验次数不固定,刺激阶梯大小可以变化,都由实验进程决定。

2、公式计算:(1)要求事先规定本实验所追踪的正反应概率,又称靶概率(P)。

(2)刺激引起的正反应数目变化范围[Nb(c)]。(3)系列实验的偏离界(W).

公式:Nb(c) =μ±W

(μ=np, P为靶概率,一般取0.75或0.5)

3、刺激变化规则:(1)试验次数事先不能规定,如果某一刺激正反应次数始终在μ±W区间内,试验就要进行下去,刺激始终不变。(2)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某一刺激正反应的次数范围也随之变化。(只要某一刺激所引起正反应的数目第一次达到或超过μ+W,即认为刺激超过上限,刺激就要减小。同理,达到或低于μ-W,即认为刺激低于下限,刺激值就增大)

4、改变刺激梯级大小的规则(略)

5、实验何时停止:一般试验达到某个预定小的刺激梯级时,便可停止。(这个小的刺激梯级是研究者事先规定的)

6、阈限的确定:实验终止所要求的刺激值,即可确定为阈限值。(十分方便,不需要统计或计算)

第四章信号检测论方法

第一节、信号检测论的一般问题

1、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1)统计学原理。统计决策理论是信号检测论的数学基础,要求有两个相等的、有重叠的正态分布。(2)最优决策原则正确判断原则。

2、人类在判断信号的标准时,受三个因素影响:(1)信号和噪音之先验概率的大小;(2)判定结果的奖惩(价值)多少;(3)被试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其他一些有关因素。

3、名词解释

先验概率:指在实验前即可得知的信号或噪音在所有事件中的比率。

系列跟随效应:指被试者的某次反应受其前面若干次反应和的(或刺激)影响。

第二节、辨别力指数d'及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

1、辨别力指数d'是衡量被试辨别力大小的一个参数。d'值小说明被试感受性差,值大说明被试感受性好。

公式:d'=Msn-Mn/σn (Mn是噪音分布平均数,Msn是信号加噪音分布的平均数)

直接方式可用 d' = Zsn - Zn

2、判断标准β

测量被试的反应标准,一种方法是用噪音分布和信号分布于截点处的纵坐标比值来表示,写作β=Osn/On。β大于1时,即判断标准较严,倾向于“无信号”判断;β小于1时,即判断标准偏低,倾向于“有信号”判断

3、ROC曲线:在心理物理测量中常称为等感受性曲线,能反映出信号呈现的先定概率对报准率和虚报率的影响。

第三节、信号检测论应用于心理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1、有无法

(1)基本程序:主试呈现刺激后,被试判定所呈现的刺激中有无信号,并予口头报告。(2)对主试者的规定:确定各轮实验中信号和噪音的先验概率是多少,以及对被试判定结果的奖惩办法。(3)计算d'的具体步骤(略,见P100)

2、评价法

评价法又称多重决策法,或评级量表法。是将被试从“有信号”到“无信号”这一感觉的连续体,规定出不同的感觉评价等级,让被试根据对所呈现刺激的自信度情况,报告有信号或无信号的评价等级。

3、迫选法

特点:在被试进行判断之前,信号与噪音要连续呈现数次,再让被试判断哪个时间间隔上是信号,哪个是噪音。

一次信号一次噪音称为二项迫选法(2AFC),连续三次,二次噪音一次信号,称为三项迫选(3AFC)。

计算:迫选法用正确判断的百分数P(C)表示被试的辨别力。

P(C)=正确判断的次数/信号出现的总次数

4、信号检测论的优点。

(1)在感受性的测量上,把主观态度与辨别力分开,获得了成功。(2)在解决辨别力指数d'的问题上,明确建立起反映噪音变量的虚报概念,这一点十分重要。(3)信号检测论不仅把信号当信息,也把噪音当作信息并且很好地解决两类变量的测量。

第四节、信号检测论的集值统计方法

1、模糊数学原理

人们把界线不清楚的集合称为模糊集合。集合指具有某种属性的全体事件,集合中的某一个体称为元素。

隶属度是指某元素属于某集合特性程度的指标,记为μ(.),通常取[0,1]连续值中某一值。

2、程度函数的计算

a sn = 1/K Σak1 * CPk1(y/SN), 取值 0~ 0.5之间

a n = 1/K Σak2 * CPk2(y/N), 取值 0~ 0.5之间

a= a sn + a n, 取值在0~1之间。以上ak1,ak2指评价等级或隶属度。

第五章心理物理量表法--阈上感知的测量

心理物理量表要处理两个对象:一为物理向度,一为心理向度。

第一节、量表的类型

1、直接量表和间接量表:以测量方式来区分的。

2、等级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等级量表又称顺序量表,没有绝对零点,只是把事物按某种标志排成一个顺序,如第一名,第二名;等距量表是有相等单位的量表,可以知道两等级间相差多少;比例量表又称等比量表、比率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3、心理量表的评价

一个好的心理量表:(1)符合三种基本假设。①不是a=b,就是a≠b。②如果a=b,且b=c,那么a=c。③如果a>b,

b>c,那么a>c。(2)有系统的测量理论。(3)用直接量表法进行核对。

4、名词解释:

测量理论:测量理论就是如何把事物的特征系统与数字关系系统联结起来。建立测量理论,要解决几个问题:存在性、意义性、如何测量、对于误差问题。

第二节、感觉比例法与数量估计法

1、感觉比例法

又称分段法,是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这个方法是通过把一个感觉量加倍或减半或取其他比例来建立的心理量表。

具体做法:呈现一个固定的阈上刺激作为标准刺激,让被试调节一个变异刺激,使它所引起的感觉为标准刺激所引起的感觉的一定比例。

2、数量估计法

数量估计法也是制作感觉比例量表的一种直接方法。

具体做法:主试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并规定一个主观数值,然后让被试以这个主观值为标准,把感受到的刺激与标准刺激进行比较,并用一个数字表示出来。

第三节、感觉等距法与差别阈限法

感觉等距法和差别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两种主要方法。

1、差别阈限法

该方法是以绝对阈限为起点,以最小可觉差为测量单位构成量表,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根据费希纳定律:将感觉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

Rn = Ro * r n

两边取对数:lgRn = lgRo + nlg r

式中:Ro为选作零点或起点的刺激值,Rn为任何刺激值,r为韦伯分数加1.00,n为任何一个感觉阶梯

2、感觉等距法

感觉等距法是把两个刺激所引起的某感觉的连续体分出主观上相等的距离来,是制作等距量表的直接方法。

主要使用二分法。二分法是将某两个刺激所引起的感觉连续体分成两等分,或者说找出某一点,将感觉分成相等的距离。

3、评价量表

理想的评价量表是一种等距量表,也是制作等距量表的直接方法。评价等级例如优、良、中、差。

第四节、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

1、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又称比较判断法,具体做法: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两两配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

2、等级排列法

又称顺序排列法,具体做法:按照指定的属性把许多刺激排出一个等级顺序。

第五节、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关系定律

费希纳主张对数定律,史蒂文森主张幂定律(即心理量与物理量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

有种观点认为心理物理函数究竟服从什么定律,不是通过实验去发现的,而是一个在实验中进行选择的问题;另种观点认为幂定律是对数定律的一个特例。

第六章反应时法

第一节、概述

1、反应时间的定义

反应时间又称反应时,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2、反应时的种类

(1)简单反应时(A反应时),指给被试以单一的刺激,只要求作单一的反应。(2)复杂反应时。包括选择反应时(B反应时)与分辨反应时(C反应时)。选择反应时指给被试几种不同的刺激,要求被试作出几种相应的反应。分辨反应时指被试对所呈现的多个刺激中的某一个刺激(由主试确定)进行反应。

3、反应时实验要测量得准确,要注意两个问题:(1)避免提前及其他错误反应。(2)每一种刺激要有一种相应的反应。第二节、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1、反应时有赖于刺激

(1)反应时有赖于被刺激的感官。(2)反应时受刺激强度的影响。

2、反应时有赖于机体

(1)额外动机加速反应。(2)准备定势的因素影响反应时。(3)复杂反应中,选择反应时与选择的数目成正比;刺激越相似,反应时间越长。(4)练习因素影响反应时。(5)年龄因素影响反应时。(6)个体差异因素影响反应时。(7)速度与准确性权衡。

第三节、反应时技术与应用

1、反应时在制作量表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用处

(1)通过反应时直接评量感觉的强度。(2)通过反应时制作间接量表。(3)在心理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用处也很多,如职业的选择与训练等。

2、反应时技术

主要有减法法与加法法。减法法指一项作业比另一项作业多了一个加工阶段,通过两项作业时间相减既可知道那个加工阶段的时间;加法法认为两个因素的效应相制约,说明这两个因素是同一个加工过程的,将两个因素各自的反应时相加就可得到整个加工过程的反应时。

第七章听觉实验

第一节、听觉刺激

1、声波的特性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波,可分为纯音和复合音。

纯音是单一频率的声音,是单纯的正弦波形式。纯音的物理特性:频率、强度(振幅)和相位。频率和强度可引起的听觉现象:音高和强度。

复合音指由多个不同频率所组成的声音。复合音可分为:音乐声、噪音、语言声。

2、声音的测量

频率:是单位时间(秒)内周波的数目,用单位赫兹Hz或简写为~,或(cps)。频率也可以用音阶表示。

人可听到的频率范围大概为16Hz~20000Hz

强度:声音的强度也可用能量单位或压力单位来表示。用分贝表示的声压级用起来很方便。

用于测量声音的仪器:主要有频率计、声级计。其他还有示波仪、声谱仪、声图仪。

第二节、听觉现象及其测定

1、音高

音高又称音调,是对频率属性的反映,是一个心理量。音高的单位是口美,规定1000Hz、60分贝的音高为1000口美。

音高还与强度、刺激持续时间、被试个体都有一定关系。

2、响度

响度主要是由声波的强度(振幅)所决定的心理量,反映了刺激的强烈程度,单位是口宋。规定1000Hz的纯音其强

度为40分贝时所产生的响度叫做一口宋。

3、声音的掩盖

掩盖,又称掩蔽,是一种听觉现象,即一个声音的存在使另一个声音的强度阈限提高的现象。

掩盖现象可分为:(1)纯音对纯音的掩盖,即频率掩盖。(2)噪音对纯音的掩盖。(3)非同时性掩盖,即前掩盖和后掩盖。

4、疲劳与适应

疲劳指声强达到一定强度的声波,连续作用于听觉器官后,引起对别外频率的声波感受性降低的现象。通常把阈限提高的量(dB)作为疲劳的指标,称为“暂时阈移”(TTS)。

听适应指声音的响度在刺激作用最初几分钟内有所下降,随后比较稳定在一个水平上。适应发展最快是在声音作用后1~2分钟,恢复也很快。

5、声音的相互作用

(1)音色。音色随陪音及附加振动成分数目的多少而不同。(2)拍音(升沉)。两个声音的频率相近而同时呈现,便产生拍音(升沉现象)。(3)音差与和音。当两种不同频率的声音同时作用听器官时,还感觉到两种频率之差或之和的第三种声音,又称联音。

第三节、听空间知觉

听空间知觉是有机体对远处的声音刺激作适当的反应,也称作距离感觉。

1、声音方向定位线索

(1)双耳的时间差异。(2)双耳强度差异。(3)连续乐音场合下的双耳相位差。(4)视觉对听觉方位判断的影响。

2、听觉空间方向定位的实验方法

(1)条件的控制。(2)使用的仪器与方法。一般采用两耳分别给予刺激的方法。

3、距离知觉

(1)一个声音的强弱对于听觉的距离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声音逐渐减弱,知道是声音远去;一个声音很强,声源的位置就很近。(2)根据声源发出的声音与回声之间的时间差异辨别距离。

第四节、语音知觉

1、语音及其声学特点

语音的成分有元音、辅音和特殊语音(如汉语的声调)。组成语音的四个元素:音调、音强、音色和音长。

在声谱上看,能量集中在某些频区,即在一个频率上振幅最大,称为共振峰,一个元音有好几个共振峰。一般认为2~3个共振峰就可表示元音的音色。

辅音分为有声和无声两种,有声辅音也称浊辅音,无声辅音称为清辅音。

声调是发声时声带振动基频作高低变化产生的;音高主要决定于语音的频率;音强,音的响度不一定跟它的强度成正比,影响音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音长一般以时间(毫秒)表示。

2、语音知觉实验

(1)清晰度。(2)语音可懂度。

3、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和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声学线索:(1)发音部位不同的辅音,如p、t、k,它们相互间区别的声学线索是它们发噪音的频率位置和后面元音的F2(第二共振峰)过渡的频率。(2)发音方式不同的辅音,如b、p、m之间区别的声学线索在于F1(第一共振峰)特点,切去b、d、g的F1过渡起始部分,b、d、g就分别被听成p、t、k。鼻辅音m、n的相互区别的声学线索在F2。

语音知觉的范畴性即指当一语音的声学参量沿着其整个范围变动时,不达到一定数值,听者的反应就都在一个范畴内。

第八章视感觉实验

第一节、视觉刺激

1、视觉的物理特征

引起视觉的刺激物是光。光是一种物质,是电磁辐射,即电磁波。人类可见光的波长大约是380毫微米(nm或μm)到780毫微米(nm或μm)。1微米= 1000 毫微米= 10000埃。(埃也是光波长单位)

实验室必须用单色光,获得单色光的方法:(1)用三棱镜把白光分解,常用的仪器是单色仪。(2)比较方法的方法是用滤光片。(3)应用有色表面。

2、光刺激的物理测量

光通量: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量称为光通量,用Φ表示。

光强:光源在给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中发射的光通量定义为光源在该方向上的光强度,以I表示。单位是烛光。

光强度为1烛光的一个点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射的光通量,定义为1流明(Im)。

3、光照度的测量

光照度指光照在物体表面的光。光照度与光强度有关,指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方米表面上所产生的光照度,称为1勒克斯(LX)。(也可以是在半径为1米的球面上,因此勒克斯也称为米.烛光)对光照度的测量,有光度计和照度计。

4、亮度的测量

不同物体对光的反射能力不同,亮度是指发光光表面的明亮程度。亮度的单位太多种。P183

5、物理刺激的表示方法

(1)视网膜照度。(2)光强度级--分贝(db)

6、其他测量

反射系数= 某表面反射的流明数/入射到该表面的流明数亮度= 反射系数/照度

第二节、视觉实验应注意的各种因素

1、明视觉与暗视觉的区别

锥体细胞执行明视觉,棒体细胞执行暗视觉。区别:(1)棒体细胞比锥体细胞小些,发展水平较低。(2)在中央凹只有锥体细胞。(3)在神经联系上,每个锥体细胞与一个视神经细胞相连,通向间脑。而相邻数个棒体细胞与一个神经节细胞相连。(4)棒体细胞中含有“视紫红质”,锥体细胞没有。(5)昼盲动物只有棒体细胞而无锥体细胞。

2、明暗适应水平

锥体细胞暗适应较快,棒体细胞的适应过程较慢。

适应时瞳孔的变化:强光刺激时,瞳孔缩小,在弱光时,瞳孔又变大。

3、刺激的时间与空间因素

本生-罗斯科定律:光的强度和时间的乘积决定它的效果。公式C= I * T。

4、视觉的后象因素

视觉后象是一种视觉现象,即当光刺激视觉器官时,在眼睛内产生的兴奋并不随着刺激的中止而消失,而是在刺激停止后仍然维持若干时间。

5、视觉功能因素

视觉功能指个人借助视觉器官,完成一定视觉任务的能力。如视角及视敏度。视角:对象的大小对眼睛形成的张角叫视角。视敏度指分辨空间两点或两线分享的能力。(我们平时的视力测试就是测视敏度)影响视敏度的因素有:物理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闪光融合频率是时间的视敏度,是时间分辨力的一项指标。明度分辨力也是视觉功能的一个方面。

6、双眼视觉因素

实验中单眼与双眼效果是不同的,因刺激的性质不同会出现双眼竞争和双眼融合等现象。(1)双眼累积效果:双眼的阈限要比单眼的阈限低一些。(2)双眼竞争:指给两只眼睛的刺激不同时,结果是一会儿只看见一个刺激,另一个完全看不见,过会儿看见别一个,先前那个又看不见了,如此不断转换。(3)双眼融合:两眼所看的东西,如颜色、图形等,融合成一个刺激。

7、侧抑制和感受野现象

侧抑制是指相邻的神经元之间能够彼此抑制的现象。感受野指视觉系统中对某种特定的刺激产生反应的区域,即视觉系统中存在着“专门化”了的感受细胞。

第九章颜色视觉实验

第一节、光与颜色

1、可见光波与颜色

太阳光是一种混合光。物理学上用色温来表示水源的颜色。

色温:人们用黑体加热到不同温度所发出的不同光色来表达一个光源的颜色,称作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

黑体:指在辐射作用下既不反射也不透射而能把落在它上面的辐射全部吸收的物体。用K表示黑体的绝对温度。2、颜色的特性

自然物体的颜色有光源色和表面色的区别。一般所说的颜色主要指表面色。

颜色分为两大类,即彩色与非彩色。非彩色有白、灰、黑。

颜色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个特性。明度与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光线反射系数有关;色调主要由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中哪种波长占优势决定;饱和度指一个颜色的鲜明程度。

3、颜色视觉理论

(1)三色说。认为红敏、绿敏、蓝敏三种锥体细胞。可以很好解释颜色混合及颜色后象,但难以解释色盲现象。(2)黑灵的对立说(又称四色说)。认为视觉系统中有三种感受器,即红-绿,黄-蓝,白-黑。(3)阶段说。认为三色说是视觉过程的第一阶段,四色说是视觉过程的第二阶段。该学说仍在假设阶段,无实验证实。

第二节、各种颜色视觉现象

1、视网膜的颜色区及不同观察视场

视网膜的颜色区不同,因为锥体细胞从中央凹向边缘逐渐减少,对颜色的分辨能力逐渐减弱。不同颜色的网膜区大小不同,绿色最小,红色较大,黄色和蓝色最大。

2、颜色辨别

人类能辨别可见光谱380~780nm之间的各种颜色,它们从长波端向短波端的顺序:红(700nm)、橙(620 nm)、黄(580 nm)、绿(520 nm)、青(490~450 nm)、蓝(470 nm)、紫(420 nm).

3、颜色对比与颜色适应

对比:在视场中,相邻区域不同颜色的相互影响叫颜色对比。对比有三种:亮度对比、色调对比、饱和度对比颜色适应:在颜色刺激作用下所造成的对该颜色的感受性发生变化。

4、色觉异常

色盲和色弱是色觉异常。色盲分: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

第三节、颜色混合与标定

1、相加混色与相减混色

光谱中色光的混合是一种相加混合。红+绿=黄红+蓝=紫蓝+绿=青蓝+黄=红+青=绿+紫=白(三对互补色)相减混色是染料的混合。减色法最佳三原色是黄、青、紫。黄=白-蓝=红+绿紫=白-绿=红+蓝青=白-红=绿+蓝2、颜色混合定律

1854年格拉斯曼总结:(1)人的视觉能分辨颜色的三种变化--明度、色调和饱和度。(2)在由两个成分组成的混合色中,一个成分的比例连续变化,混合色的外貌也会连续变化。(这个定律导出补色律和中间定律)(3)颜色外貌相同的光,不管其光谱成分是否一样,在颜色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这个定律导出代替律)(4)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组成混合色的各颜色光亮度的总和。

补色律:每一种颜色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如果某一颜色与其补色以适当的比例混合,便产生白色或灰色。

中间定律:任何两个非补色相混合,便产生中间颜色。

代替律:相似色混合后仍相似,若颜色A=颜色B,颜色C=颜色D,那么A+C=B+D。

3、混合颜色刺激的方法:主要有色轮混合和色光混合

4、色度坐标和色度图

颜色方程:(C)=R(R) + G(G)+ B(B) 其中(C)指颜色,(R)、(G)、(B)指三原色红、绿、蓝,R、G、B代表三原色红、绿、蓝的光数量。

对三原色进行度量时,不直接用三原色的光数量R、G、B表示颜色,而是用三原色各自在R+G+B总量中的相对比例表示颜色,这个比例就叫色度坐标。

r = R/(R+G+B) g=G/(R+G+B) b=B/(R+G+B)

例:白色(W)=0.33(R)+0.33(G)+0.33(B)

色度图见P212

第四节、颜色的测量和标定系统

很复杂

第五节、颜色知觉

1、客观颜色的知觉问题

影响颜色知觉的有照度因素和反射率因素。

人们在知觉物体的颜色时,首先知觉的是照度的变化,这样才使物体本身的颜色保持不变,这就是所谓的颜色常性。

客观颜色可分为广阔色和表面色。

2、颜色常性的测量

布伦斯维克比率= (R-S)/(A-S) R为被试用作配对样品的反射率,S为刺激配对的反射率,即完全按照度变化之刺激物的反射率;A为被匹配的那个对象的实际反射率

邵勒斯比率=(lgR-lgS)/(lgA-lgS)

计算常性系数,需要了解照度的变化情况,及对匹配对象、被匹配样品的反射率情况。

第十章形状知觉--图形识别实验

第一节、知觉研究的复杂性

知觉的性质决定引起知觉的刺激物必然是复合刺激,对这一复合刺激的反应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的。

形状知觉的理论发展经历了构造主义、格式塔学派、认知心理学理论。

第一节、轮廓、图形与背景

1、轮廓

轮廓是形状的外界线,它是由明度或色彩级差的比较突然的变化所引起的。

在没有明度差别的情况下,中枢因素有时也加强并完善着轮廓,这称之为主观轮廓。

轮廓掩蔽:是指知觉中一个刺激所处状态可以因另外一个刺激的影响而不被知觉的现象。

2、图形与背景

图形与背景的区别:(1)图形有形状而背景则相对没有形状。(2)背景好像是在图形背后连续伸展而不受到中断。(3)图形有物体的特征,背景像是未成形的原料。(4)图形经常呈现在前,背景在后。(5)图形更动人,更倾向于有一定意义。

形成图形与背景的重要因素:(1)接近组合。彼此紧密接近的刺激物比相隔较远的刺激物有较大的组合倾向。(2)相同或相似组合。在亮度和颜色方面相同或相似的点子,以及形状方面相同或相似的图形倾向于合成一组,构成一个图形。(3)良好图形的组合。视野中被看成图形的部分,一般可以说出意义,它通常是同一刺激所显示的各种组合中最有意义的图形。(4)定势和过去经验,是以个人的主观条件为转移的,可称为图形组织的非刺激性因素。

构成良好图形的因素:组合封闭、好的连续、对称。

3、知觉组织中的变化

知觉不是简单一成不变的,尽管刺激物或刺激都没有变化,但知觉却经常发生变化,好像自发地发生。

第三节、图形的识别

1、图形识别阈限

2、图形识别过程分析

(1)基本特征分析。认为图形知觉是由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直线、曲线、边、角等特征及其不同组合产生的。(2)综合性分析。

3、空间频率分析

傅立叶分析:视系统是把图像分解为离散图像的组合,即将任何复杂图形分解为正弦波的复合。

第四节、错觉和后效

1、错知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在视错觉中最主要是几何图形错觉。几种主要的错觉学说:眼球运动说、感情移入说、场的因素、透视画法理论、对比混合说、错觉的层级理论。

影响错觉的非刺激性因素:观察者的态度、练习因素。

2、图形后效

图形后效指图形作用视觉之后所产生的一种现象。例如让被试观察一条弯曲的线5~10分钟,感觉这条弯曲的线似乎变得直了。这时再给被试看一条直线,却感到是一条弯曲的线,而且弯曲的方向与当初观察的那条曲线相反。

关于后效的解释:饱和理论(不成功的理论)、统计学说理论(缺乏实验依据)

第十一章深度与运动知觉实验

第一节、深度知觉线索

1、非视觉性线索

(1)调节--聚焦。眼睛的调节作为深度线索是非常有限的。(2)辐合。又称辐辏,是指双眼视轴辐合。辐合线索只在几十米的距离内起作用。

2、物理条件

通过经验和学习,刺激物本身的物理条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深度和距离的线索:(1)熟悉的物体大小,根据经验可以推知物体的距离。(2)物体的遮挡。(4)光亮与阴影的分布。(5)空气透视。(6)线条透视。(7)运动视差。物体移动时,近处的向相反方向移动,而远处向相同方向移动。(如坐火车看远处山好像一起向前运动)

3、双眼视觉线索

双眼视觉线索是深度知觉中的主要线索。

(1)双眼视野范围比单眼视野范围大些。(2)双眼的视觉方向--中央眼方向。从主观感觉的角度来看,两只眼睛可以看作一个单一的器官,人们用理论上假想的眼睛来代表这个器官,称作中央眼。(3)视野单像区。指在两眼轨迹形成一个区域,落在这个区域上的各个物体被看成是单一的。(此为自己概括,详见P262)(4)复视。当注视一个客体的时候,如果有另外的客体不在视野单像区上,那么这后一客体就出现复视,即被看成双像。(5)双眼视差。

第二节、深度知觉的准确性

深度知觉的准确性,又称实体敏感性,即一个物体在空间中究竟移动多远的距离,才能被感觉到深度的变化。

1、关于深度准确性的测定

有著名的三针实验。后来更精确的实验证明了深度知觉的阈限大概是2弧秒。

2、影响实体敏感性的因素

(1)光度效果。照度越高深度准确性越好。(2)标准参照物与变异刺激之间的横向距离。距离越大,深度知觉的误差越大。(3)单眼和双跟因素。单眼差,双眼好。(4)纵向深度与横侧面深度敏感性不同。上下排列的优于横向排列。第三节、大小与距离知觉

把具体事物的物理大小称为客体的大小(A),把我们所知觉的大小称作显见的大小或知觉的大小(B)。把实际物体在网膜上的光学像的大小称作网膜像的大小(a或s), a=A/D (D指距离).

在近距离时,知觉的大小与客体的大小基本一致,这一现象称作知觉的恒常性。欧几里德定律 a=A/D

第十二章学习与记忆实验

第一节、学习实验的一般问题

1、学习的概念:狭义的学习指潜在的新行为模式在机体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中的形成过程。

2、学习实验研究的历史及理论背景

艾滨浩斯将实验方法带入学习的研究,贡献巨大,发表了《论记忆》。

第二节、学习实验简介

1、条件性学习实验

(1)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2)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3)反馈学习实验。(4)程序教学实验。(5)行为塑造及行为矫正实验(有逐步强化法、消退、系统脱敏作用)

2、认知性学习实验

有(1)顿悟实验。(2)认知地图实验。(3)人类的迷宫学习实验。

3、文字学习:有系列学习、对偶学习、学习迁移。

4、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1)材料的意义性。(2)材料的鲜明性。(3)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含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4)材料的难易程度。(5)学习方法。(6)被试因素。

5、名词解释

前摄作用:指以前学过的材料,对后来学习材料保持的影响。

倒摄作用: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影响。

首因效应:系列开头的项目学习效果好。近因效应:系列位置结局部分的学习效果次之。

第三节、学习实验设计程序及学习进程的描述

1、学习实验的自变量

(1)学习材料。(2)学习材料的呈现方法。(全部呈现法、提示法或预料法、联合对偶法、记忆广度法)(3)学习方法方面。(4)被试方面。(5)时间间隔方面。

学习实验的三种类型:探索型、函数型、验证假设型

2、学习进程的描述--学习曲线

表现学习进度速度的三种形式:(1)一条完整的学习曲线是S型,先是正加速的初始期,然后是一个稳定的收益期,而后以负加速结尾,好像趋于极限。(2)负加速形式。被试从第一次尝试便快速上升,以后慢下来,进步的加速度一次比一次小。(3)正加速形式。被试在学习的初始期很慢,但每次比前一次有进步,而且进步的加速度是增加的。

心理健康教育 专题作业

专题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途径 作业标题:思考并回答(必做) 作业要求: 以下是一封高三学生的来信,看完信后请您写一封回信解答他的疑惑,回信着重于问题诊断和解决问题措施。 老师:您好! 我是一位高三的学生,我的学习成绩一向是很好的,所以总好像有一种优越感,但是初中阶段有时候一不努力,成绩就会掉下去,所以我平时读书很认真,以保持好的成绩。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社交能力、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简直一无是处,但同时我发现自己又自以为是,猜忌心理特别强,所以三年以来同学关系都没搞好,希望你能给我一些帮助。 其实,我也是一个喜欢说笑的人,但是说起别人来不在心上,而别人说自己时却总是放不下,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很孤僻的。在高一时与同宿舍的同学闹了一些矛盾,他们就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可能是我心理素质不行,所以整整一星期都情绪低落,后来我去找我们的班主任,说要调班级,他说我调走后太可惜了,就说让我放心学习,他会解决这件事情的。就这样我又活跃了一阵,和同学们在一起说说笑笑,但是我的成绩却来了个大滑坡。 我也知道这样下去不行,想改变一下,可是我现在除了会讲一些笑话吸引听众外,其他不知该讲些什么,以至于现在我连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即使有了朋友,我也不知道如何关心他。我现在很苦恼,现在又快考大学了,我也不希望坏心情影响高考。 人只要有一个知心朋友就足够了,我与其他班的同学交往时开始都不错,但后来觉得没有话说,就这样疏远了,真不知道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点。还有,是不是一个看上去很圆滑的人才能在现代社会吃得开?我现在也搞不清楚我的性格是什么,好像是随着别人转的,没有主见,没有勇气。我这个人是不是毛病很多?作为一个高三学生,我诚恳地向您请教,希望您能帮一下这个从小就“很听话”的成年人,我不想被这个世界淘汰。 谢谢! 回信如下: 同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章制度教学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章制度

目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 (1) 学校各功能室使用规则 (2) 学校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 (3) 学校心理咨询基本原则 (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职责 (5) 学校心理辅导员工作制度 (6) 学校心理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8) 来访者须知 (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 一、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放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 三、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 四、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各功能室使用规则 一、咨询员及来访者应做好各功能室的安全工作,自觉维护和保持各室卫生。咨询员下班时必须关好各室门窗,切断电器设备的电源。 二、严禁在本室私接电源,否则造成的损失应由直接责任人承担,并追究相关责任。 三、各功能室设备未经允许,不得随意私用,否则后果自负。 四、各功能室物品使用时需要大家的爱护,如发现有故意破坏公物者,要追究相关责任。 五、功能室内物品设备使用及书籍翻阅后请放回原位,并整理有序,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借出和翻阅咨询室的资料及档案。

学校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 一、辅导室工作人员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到岗、按时下岗。 二、辅导人员接待来访者时,必须热情周到,想人所及。 三、辅导人员在咨询或者辅导时,须学会倾听,做好记录。 四、辅导人员在分析问题时,要做到客观、仔细、耐心。 五、辅导人员要及时整理来访者的材料,并做好分析与总结。 六、辅导人员要为来访者严守个人秘密,违者后果自负。 七、辅导人员若不能当时解决问题,须查阅相关资料后再行约定时间解决。如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应及时向领导反映。 八、辅导人员在一定时期内要将咨询或者辅导情况归档,备以后查阅。 九、辅导人员遇到确有心理问题严重到精神问题者可介绍到他处就医。 十、辅导测量用表由咨询室统一管理使用,不可外借。 十一、辅导人员要遵守管理制度,爱护室内公共财产,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爱室如家。 十二、对非工作人员,非辅导人员要阻挡入室。工作完毕,关好门窗、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华师在线”2013上半年《心理健康教育》在线作业(100分)

2013华师心理健康教育满分作业 1.第1题 以下何种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成长问题? A.政治思想教育 B.道德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德育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内容表达属于一种()。 A.影响性技术 B.建立咨访关系的技术 C.摄入性会谈技术 D.参与性技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力比多处于休眠状态,性兴趣被其他兴趣和同伴交往所取代。这是处于哪一时期的特征?() A.潜伏期 B.肛门期 C.口唇期 D.生殖期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艾里斯指出,在治疗过程中应强调改变求治者的()。。 A.情绪 B.认知 C.行为 D.外表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对于有异常行为或严重心理困扰的人,应该进行()。 A.心理咨询 B.心理教育 C.心理辅导 D.心理治疗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16题 华生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 A.意识 B.行为 C.潜意识 D.心理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17题 从目标层次来看,最高层次的德育工作是()。 A.政治思想教育 B.心理健康教育 C.道德教育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21题 属于心理健康教育非专门渠道的是 A.心理素质教育 B.心理咨询与辅导 C.心理治疗 D.班主任工作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22题 心理健康测验最常用的量表是()。 A.神经心理学测验 B.主题统觉测验 C.症状自评量表(SCL—90) D.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0.第29题 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德育范畴? A.政治思想教育 B.道德教育 C.职业技能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1.第31题 从方法和手段来看,把教育过程看作是一个讨论沟通过程的主要是 A.心理健康教育 B.政治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世界观教育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2.第32题 针对成员表达不清楚或混淆的地方,协助成员把遗漏的信息整理并表达出来,这一技术称为()。 A.解释 B.澄清 C.复述 D.促动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线作业一答案

福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1. 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即() A. 显性课程 B.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C. 隐性课程 D.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 正确答案:B 2. 素质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 A. 禀赋 B. 天资 C. 资质 D. 天赋 正确答案:A 3. 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把人的个性类型划分为现实型(R型)、研究型(I型)、艺术型(A型)、社会型(S型)、企业型(E型)和常规型(C型) A. 卡特尔 B. 霍兰德 C. 埃里克森 D. 詹姆士 正确答案:B 4. 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由()课程和融合型课程综合而成 A. 隐性课程 B. 选修课程 C. 独立型课程 D. 必修课程 正确答案:C 5.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 A. 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B. 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 C. 问题本位的综合课程 D. 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 正确答案:D 6. 合理选择职业应做到()。 A. 了解自己、职业和社会 B. 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关系 C. 了解自己跟职业的关系 D. 了解社会的需求 正确答案:A 7. ()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包括与之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经历过程。 A. 职业角色 B. 职业生涯

C. 职业经历 D. 职业劳动 正确答案:B 8. 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特点() A. 无生涯性 B. 强示范性 C. 合作性 D. 时空相对无限性 正确答案:C 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中,不属于学生自然情况的是:() A. 学生个人情况 B. 学生学习成绩 C. 学生的既往史 D. 学生的自我评定 正确答案:B 10. 对学校而言,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不包含() A. 教育──在家长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B. 代替──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学校应出面解决 C. 引导──邀请家长观摩、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D. 辅导──开展家长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 正确答案:B 11. 在咨询中,咨询者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受,理解和同情当事人的心情,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振,这称为()。 A. 理解 B. 尊重 C. 共情 D. 真诚 正确答案:C 12. ()是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A. 校园的物质文化 B. 校园的精神文化 C. 校园的文化活动 D. 校园的舆论环境 正确答案:B 13. ____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和维持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非认知因素。 A. 学习目标 B. 学习动机 C. 学习热情 D. 学习策略 正确答案:B 14. ____是指促进学习活动的一些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如画线、做笔记、写提要、学习计划与时间管理等。 A. 认知策略

华师网络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

1.内容反应属于一种( )。D.参与性技术 2.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理想的重要途径是( )。D.教育 3.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是( )。A.自我 4.力比多处于休眠状态,性兴趣被其他兴趣和同伴交往所取代。这是处于哪一时期的特征?( )A.潜伏期 5.台湾学者吴武典则将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分为哪两类?( )C.反社会和非社会行为 6.超我的行事原则是( )。B.道德原则 7.观察学习的起始阶段是( )。A.注意 8.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咨询形式是( )。 A.门诊咨询 9.最常见的不合理信念是( )。B.绝对化要求 10.具有调节神经、镇静安神作用的颜色是( )。 B.蓝色 11.精神分析学派在心理学史上被人称为( )。 B.第二势力 12.罗杰斯认为,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的角色是( )。C.配角 13.订立团体契约、形成团体规范,这是( )的主要任务。D.团体初创阶段 14.对于有异常行为或严重心理困扰的人,应该进行( )。D.心理治疗 15.碘缺乏将导致出现( )。B.呆小症 16.谨小慎微、求全求美、优柔寡断的人格特征,容易导致( )。D.强迫性神经症 答案:D 1.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德育范畴?C.职业技能教育 3.人的一生中神经系统机能最充沛、生长力最强的时期是( )。B.青少年时期 4.从目标层次来看,最低层次的德育工作是( )。A.政治思想教育 5.被称为“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思潮是( )。 B.人本主义 7.属于心理健康教育非专门渠道的是D.班主任工作 8.华生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 )。B.行为 9.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 )在人类行为中的重 要作用。C.学习 12.内容表达属于一种( )。A.影响性技术 13. 1908年,比尔斯出版的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是( )A.《心灵的自我发现》 14.吸烟、酗酒、吸毒、赌博等属于( )。 A.危险行为问题 15.对强化进行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A.斯金纳 1.以下何种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成长问题? C.心理健康教育 3.从目标层次来看,最高层次的德育工作是 ( )。A.政治思想教育 4.以下哪种家庭结构对孩子的成长最为不利? ( )C.残缺家庭 5.从方法和手段来看,把教育过程看作是一个 讨论沟通过程的主要是 A.心理健康教育 6.青少年的大多数问题属于( )。D.发展性问题 9.针对成员表达不清楚或混淆的地方,协助成员把遗漏的信息整理并表达出来,这一技术称为 ( )。B.澄清 15.心理治疗理论中历史最悠久、影响也最深远 的理论是( )。C.精神分析理论 4.自由联想过程中病人在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时 所表现出来的自由联想困难。这称为( )。A.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 1.什么是心理健康 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3.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2)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3)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4)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应包括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主题内容,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2.现实性原则。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适宜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原则。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重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促进”的功能。 4.差异性原则。不仅要尊重个体差异,还应尊重年级差异。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是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 5.活动性原则。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于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心理教育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 (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误区的剖析 误区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

广东华师心理健康教学教育本科02108实验心理学记录材料

教材为《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2013.7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3736页26元 笔记类型:由于找不到考试大纲,网上笔记好像与教材不对称,所以自已归纳知识点 分数比例:未知题型:未知 绪论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一般问题 1.实验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广义理解的实验心理学,其对象是指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即“实验的”心理学。最早由冯特在《感官知觉理论贡献》中提出。 狭义理解的实验心理学,称作“心理实验学”更为贴切,它的研究对象是如何进行心理实验,即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操作等及与此有关的问题。 2.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1879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其发展经过构造学派、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三个阶段。 第二节、心理物理学 心理物理学作为实验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的问题有:绝对阈限、差别阈限、等量、感觉距离、感觉比率、刺激顺序、刺激量的评定。 心理物理学在刺激与反应方面的研究方法有:(1)感觉能力的研究方法,如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信号检测论方法、适应性方法等。(2)反应倾向的研究方法,如如差别阈限法、感受等距法、感觉比例法、数量估计法、评价量表法、对偶比较法等。(3)时间强制选择方法(4)单一间隔法。(5)适应性方法。(6)时间上不确定性和没有规定观察间隔的方法。P8 学习心理物理学的意义:(1)心理物理学方法是在实验室研究心理问题不可缺少的方法,是对心理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2)心理学发展到今天,不能仅仅满足定性的研究,定量的分析已是发展心理学不可缺少的环节。(3)学习并掌握心理物理学方法是学习心理学的需要,是研究发展心理学的需要。 第二节、心理实验及其类型 什么是心理实验?心理实验是指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有组织地逐次变化条件,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确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实验和观察的区别?(1)实验与观察的区别不在于是否使用仪器进行测定,实验是充分地控制条件,有计划地操纵各个条件,使其发生变化,并观察、测定这种现象的变化。(2)与此相反,对自然状态的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测定,则不是实验而是观察。(3)可以说实验是能动的实验性观察,是在严格控制条件下的观察,而观察是被动的自然的观察。 心理实验分为两种类型:(1)因素型实验。主要探索研究的行为(心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函数型实验。研究各种条件怎样影响行为(心理现象)的“怎样型”实验,即研究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第一章心理实验的设计 第一节、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 1、研究问题的提出和假设的确立 进行一项心理实验研究,要提出研究的问题和确立假设。假设有两个特性:(1)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假设性。(2)具有推测的性质。 2、被试的选定。 3、实验的控制。包括(1)刺激变量的控制(2)反应的控制(3)反应的观察、测定与记录 4、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综合。 实验报告的写法归纳:题目、作者姓名及单位、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 第二节、心理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1、变量的种类: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自变量又称独立变量,是由研究者选定,并进行操纵、变化的能产生所欲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 因变量又称依变量,它是被试的反应或输出,是受测的有机体被观测的方面。 控制变量:心理实验中,能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非研究者所选择、确定、操纵、变化而必须使之中立化、控制的

2016年秋华师在线心理健康教育作业100分

1.第2题 属于心理健康教育非专门渠道的是 A.心理素质教育 B.心理咨询与辅导 C.心理治疗 D.班主任工作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9题 以下何种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成长问题? A.政治思想教育 B.道德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德育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13题 华生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 A.意识 B.行为 C.潜意识 D.心理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20题 心理健康测验最常用的量表是()。 A.神经心理学测验 B.主题统觉测验 C.症状自评量表(SCL—90) D.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21题 内容表达属于一种()。 A.影响性技术 B.建立咨访关系的技术 C.摄入性会谈技术 D.参与性技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22题 力比多处于休眠状态,性兴趣被其他兴趣和同伴交往所取代。这是处于哪一时期的特征?() A.潜伏期 B.肛门期 C.口唇期 D.生殖期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23题 艾里斯指出,在治疗过程中应强调改变求治者的()。。 A.情绪 B.认知 C.行为 D.外表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24题 对于有异常行为或严重心理困扰的人,应该进行()。 A.心理咨询 B.心理教育 C.心理辅导 D.心理治疗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34题 从目标层次来看,最高层次的德育工作是()。 A.政治思想教育 B.心理健康教育 C.道德教育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0.第38题 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德育范畴? A.政治思想教育 B.道德教育 C.职业技能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1.第40题 从方法和手段来看,把教育过程看作是一个讨论沟通过程的主要是 A.心理健康教育 B.政治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世界观教育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2.第41题 针对成员表达不清楚或混淆的地方,协助成员把遗漏的信息整理并表达出来,这一技术称为()。 A.解释 B.澄清 C.复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平时作业(含标准答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平时作业(含答案)

————————————————————————————————作者:————————————————————————————————日期:

ID号姓名考室座号成绩 说明:①请将本作业题目用A4纸打印出来,并用手工书写完成(答案用打印、复印的,作业成绩以0分计); ②请在现场集中考试结束后,将本作业随同考卷一并提交; ③课程的作业成绩与考试成绩均要取得60分以上,该课程的综合成绩方能取得合格。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我们的情感状态和心智状态,也就是我们的所感所思。心理健康也不仅仅是指没有心理问题或没有心理病。一个心智健康的人不会随意夸大也不会任意低估自己的能力,他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都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2、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人事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3、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等)。 4、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言语或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受暗示者的心态改变时下意识的,其受影响的过程是不自觉的。 5.健康 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6.学习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趋向一定的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的动力。 7.气质 气质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8.咨询 心理咨询室借助于一中特殊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就咨询对象的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 二、判断正误(每题2分,共36分) (×)1、心理健康的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量化资料,比较客观,便于分析比较,操作简便易行,统计结果一目了然,也是最科学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五里岗学校 一.心理健康教育 1.什么是心理健康 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3.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2)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3)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4)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应包括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主题内容,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2.现实性原则。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适宜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原则。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重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促进”的功能。 4.差异性原则。不仅要尊重个体差异,还应尊重年级差异。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是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 5.活动性原则。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活动

2015年秋心理学华师在线作业

2015年秋心理学华师在线作业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 )。 A.性格 B.意志 C.需要 D.兴趣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下列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 A.意志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是() A.概括性和形象性

B.集中性和指向性 C.间接性和概括性 D.准备性和敏捷性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比奈—西蒙”量表是在()年由比奈和助手西蒙设计出来的。 A.1905 B.1916 C.1908 D.1911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情感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独立性强的人喜欢和依赖性较强的人成为朋友,这反映了人际吸引中的()。 A.相互性 B.相似性 C.互补性 D.接近性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一心二用”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要想获得“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的结论,离不开()。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形式逻辑思维 D.辩证逻辑思维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0.第10题 “错误效应”是指微小的错误能()能力突出者的吸引力。 A.降低 B.增强 C.维持 D.抵消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1.第21题 按智力三元理论的观点,组成智力统合体的三种智力成分分别是组合性智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综合大作业)

通识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 学号: 专业: 姓名: 一、主观题 1、“逆境对于强者是垫脚石,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此句话的理解。 答题指导: 1.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2.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几种态度和应对方式:第一是屈服,采取逃避、掩饰、屈服的态度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或者是一遇到困难或挫折,便神情沮丧,萎靡不振,甚至是自暴自弃,万念俱灰。第二是敢于直面困难和挫折,并以勇敢、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克服各种障碍,使希望得以实现。 2、大学新生大学发展的三步曲:适应阶段—稳定充实发展阶段—收获与失落的分流阶段。既然是必经之路,就没有理由另辟蹊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步步走稳,你说呢? 结合大学发展三步曲,作答: (1)如何适应新的社会角色? 答题指导:破除优越感,正视大学生的相对平庸化现象。破除自卑感,正确对待自己与同学的差距:一类是必须补救的差距,如在学习或人际交往上的问题;一类是必须接受的差距,如身材、长相、家庭经济条件)。 (2)如何适应新的社会观念? 答题指导:审视自我认知,改变过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不太正确的认知与评价,不以个人的好恶交往,学会与各种人和平共处,不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他人,在相互协调的约定下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3)如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答题指导:明确适应社会环境的两种形式,一种是改造社会环境,另一种是改造自己去适应环境。结合自身经历谈谈怎样主动接触社会环境。积极调整,选择恰当的对策,必要时采用适当的心理防御措施。

3、现代社会,工作、生活压力巨大,紧张、焦虑司空见惯。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怎么通过自我调节来放松身心? 答题指导: 1.通过自我放松训练调节身心是很好的办法。常用的自我放松训练有三种。腹式呼吸法、渐进式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法。三种放松方式有各自的工作原理,遵循一定的步骤,配以合适的配乐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也是调节身心的好方法。自我暗示是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可从积极进行自我暗示入手。 4、案例分析: 大山在2012年以高分被华中某军校录取,成为亲人的骄傲。进入学校后,大山立志要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亲人的关怀,并为家乡争光,而这一切的实现在大山看来就是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在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他就开始着手准备,看书、背诵、抄写、推理、演算……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了。而事与愿违,每次刚学不久,他就觉得脑袋里一片空白,想不起来刚刚所学的内容。头晕脑胀、恍恍惚惚,时常发呆走神,甚至到后来,会紧张得坐立不安,可越是以这样的心境面对复杂的学习内容,就越是心乱如麻、茫然无措、思维混乱、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下降。大山的脑中盘旋着:如果考试不理想,学校将如何评价我,同学会怎样看待我,亲友又会怎样想我呢? 焦虑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请你结合大山的情况谈谈焦虑产生的原因,如何降低焦虑以帮助大山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答题指导: 1.大山过强的学习动机,学习过度疲劳,最终导致学习焦虑。 2.依据目前大山的症状,他需要药物治疗、心理咨询、自我努力、膳食调整等。 (1)每个高校都有正规的、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大山同学应及时去心理咨询中心求助。(2)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可以去相关的精神医疗机构就诊。 (3)自我努力,比如通过跑步、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体、修身养性;或改变思维方式,转变自己对成绩的看法。 (4)给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提升应对压力的能力。 5、请对照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自己人格的可行性方案。答题指导: 1.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包括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良好的自我意识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2.分析自己的人格特征,在充分认识自己人格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方案。 3.方案设计可从如何缩小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的差距来入手。例如,怎么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如何保持乐观,如何培育情商,如何训练良好的自我意识以及如何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华师大版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让我们相处得更好》教学设计

【活动名称】沟通——让我们相处得更好
【活动年级】初中 【说课】 《你的沟通形态》选自华师大《心理健康学本》第四单元《让我们相处得更好》 。 人际交往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课,也是影响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学生正常的人 际交往是满足其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与被尊重的需要,是建立正确自我概念的重要渠道。人际交往能力 还关系到学生将来生活是否快乐,事业是否成功。b5E2RGbCAP 青少年时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 ,心智上的不成熟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上也充满矛盾和冲突。一方面, 喜欢结交朋友,注重友谊,崇尚“义气” ,难辨益友损友;另一方面,又容易发生人际交往困难,如自我封 闭、不合群、充满敌意等。因此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从协助学生能开始。p1EanqFDPw 【活动目标】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获得有效的人际沟通技 【活动方法】游戏、活动、角色扮演 【活动重点】获得有效的人际沟通技能 【活动难点】运用良好的沟通技能,正确处理和应对人际交往 【时间分配】第 2 课时 【活动准备】剪刀和纸、磁铁、火柴棒 【活动过程】 一、复习:沟通形态 1、活动:猜猜我是谁 上节课,我们已经作了一个“我的沟通形态”的测试。那么现在请大家想想可以用哪一种动物或物件 来比喻自己与人沟通的特点(如:我觉得我与 XX 的沟通,像小鸟,叽叽喳喳话很多/像葫芦,说得少、想 得多) 。DXDiTa9E3d 格式:我觉得我与朋友的沟通, (像) 请写在纸上,然后折起来,交上来。 等会我会请一个同学上来随机抽取并念出来,让其余同学猜猜是谁。 [小结]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大家关注自己的沟通特点,至于你怎样比喻自己并不重要。 2、讨论:如何改进沟通形态 哪位同学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说过哪五类沟通形态? ——讨好型、责备型、电脑型、打岔型和一致型。 一致型是这五类沟通形态中最好的一种。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应该如何改进其他四类沟通形态呢?(让 学生相互讨论,并完成以下填空题)RTCrpUDGiT 把讨好型的“一味逢迎”改进为 真诚的善意 把责备型的“吹毛求疵”改进为 坦诚的批评 ; ; ; 。 , (怎么样) 。
把电脑型的“没有人情味”改进为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把打岔型的“岔开别人话题”改进为 “灵活” 、 “幽默” 二、新授:沟通技巧 1、沟通六要诀
除了我们刚才所说的如何改进沟通形态,还有什么其他方法有助于我们改善自己的人际沟通呢?(同学

2015春华师在线作业答案《心理学》

2015年春华师在线作业及答案——《心理学》 1.第1题 ( )又称认知的内驱力,是一种以获得知识为目的的学习动机。 A.求得赞赏的动机 B.求知欲 C.成就动机 D.自我效能感 【答案】B 【标准答案】B 2.第2题 ( )是指通过观察实物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参观等方式,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式。 A.教具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像直观 D.言语直观 【答案】B 【标准答案】B 3.第5题 “一心二用”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答案】C 【标准答案】C 4.第6题 按智力三元理论的观点,组成智力统合体的三种智力成分分别是组合性智力、经验性智力和( ) A.情境性智力 B.理论性智力 C.晶体智力 D.流体智力 【答案】A 【标准答案】A 5.第7题 热恋中的男女往往看不到对方的缺点,这是下列哪种效应的影响?(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标签作用 【答案】C 【标准答案】C

6.第13题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 A.感觉 B.表象 C.记忆 D.知觉 【答案】A 【标准答案】A 7.第17题 自我认识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形式。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动机 【答案】A 【标准答案】A 8.第21题 冯特于( )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1864年 B.1879年 C.1905年 D.1913年 【答案】B

【标准答案】B 9.第28题 智力多元论是(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瑟斯顿 C.吉尔福特 D.加德纳 【答案】D 【标准答案】D 10.第29题 粘液质属于哪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 A.活泼型 B.不可遏制型 C.安静型 D.抑制型 【答案】C 【标准答案】C 11.第34题 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是( ) A.概括性和形象性 B.集中性和指向性 C.间接性和概括性 D.准备性和敏捷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业3

1、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曾说:“请给我一打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自己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随便拿出一个,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我都能够任意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过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请结合行为矫正原理谈谈对此观点的认识。 答:这段话充分反映了行为主义对行为可塑性的认识。 个体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行为具有可塑造性,可以发生改变。研究者对一对同卵双胞胎进行的追踪研究,验证了环境因素比遗传的影响更大。有一对同卵双胞胎姐妹,在一岁大时,抚养环境发生变化,姐姐由一个农民家庭抚养,而妹妹则被送到一个城市中的医生家庭生活。到六、七岁时,姐妹俩的行为方式开始分化,妹妹变得粗犷、泼辣、大胆;而姐姐则表现出娇弱、文静、害羞等特点。由于同卵双胞胎具有完全一样的遗传基因,因此,姐妹俩的行为差异,不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而是她们后天的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所接受的教育不同而塑造出来的。 2、举例说明正强化物的个体差异性? 答:对正强化物的选择有着年龄、性别和个体的差异。例如,对于儿童来说,通常最有效的社会性强化物包括:社会奖励、微笑、拥抱、拍肩、关注、抚摸、鼓掌、眨眼、表扬、“干得好!”、“很好!”等。但家长或老师轻轻地拍孩子的头作为强化物可能对低年龄、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有效,而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出现了自主倾向,学生就不会特别愿意别人拍他的头了。性别差异也显而易见,女孩子很小就对芭比娃娃、贴纸、化妆、过家家等玩具或游戏感兴趣,而男孩子则更喜欢玩具汽车、玩具飞机、恐龙模型、枪支玩具等。不同个体的兴趣也有很大的差异,如对于糖果、甜食,有人很喜欢而有的人则不太喜欢;对于辣的食物,有的人当作美食,有的人则避而远之;同样,对于肉食的喜爱,也是有差异的。此外还会有一些个体出现异食的情况,即对不能食用的、对人体也无益处的物质当作食物吞食。 3、简述惩罚的副作用。

华师远程心理健康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心理健康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名称:心理健康教育作业出卷人:zuoye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学员成绩:98 标准题总分:100 标准题得分:98 题号:1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2 从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A )和心理健康维护两项任务. A、A、心理素质培养 B、B、心理疾病防治 C、C、心理知识传授 D、D、问题行为矫正 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个道德内化的过程,而心理健康教育则要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 1、错 2、对学员答案:2 题号:3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2 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如何执行保密性原则?(D) A、A、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对有关谈话内容予以保密 B、B、在上级领导过问时应如实汇报 C、C、对自己的家人可不必保密 D、D、发现来访者有自杀意图或伤害他人的倾向时 E、可不受此原则限制。 题号:4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2 不是主观地指示学生一定要怎样做或一定不怎样做,而是与他们共同分析、讨论,设想有助于问题解决的各种方案以及不同方案的不同后果,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平等尊重原则。 1、错 2、对学员答案:1 题号:5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2 以下哪一点不属于青少年心理的基本特点?(C) A、A、过渡性 B、B、矛盾动荡性 C、C、心理早熟性 D、D、社会性 题号:6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2 随着个体成长到青少年期,亲子关系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大。 1、错 2、对学员答案:1 题号:7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2 青少年爱照镜子反映了其(D )的发展。 A、A、生理特征 B、B、性别特征 C、C、不良个性 D、D、自我意识 题号:8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2 青少年时期出现了两种重要的新需要,即独立性需要和交往需要。 1、错 2、对学员答案:1 题号:9 题型:单选题本题分数:2 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都可以追溯到个体的( A)。 A、A、早期经验 B、B、教育环境 C、C、人格特征 D、D、遗传因素 题号:10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2

《心理健康教育》在线作业答案

《心理健康教育》在线作业答案 《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公选课,须做在线作业和公选期末作业,公选课期末不用考试的,做两样作业就是成绩 作业 1.第1题 内容表达属于一种()。 A.影响性技术 B.建立咨访关系的技术 C.摄入性会谈技术 D.参与性技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力比多处于休眠状态,性兴趣被其他兴趣和同伴交往所取代。这是处于哪一时期的特征?() A.潜伏期 B.肛门期 C.口唇期 D.生殖期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艾里斯指出,在治疗过程中应强调改变求治者的()。。 A.情绪 B.认知 C.行为 D.外表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对于有异常行为或严重心理困扰的人,应该进行()。 A.心理咨询

B.心理教育 C.心理辅导 D.心理治疗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12题 以下何种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成长问题? A.政治思想教育 B.道德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德育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16题 华生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 A.意识 B.行为 C.潜意识 D.心理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20题 属于心理健康教育非专门渠道的是 A.心理素质教育 B.心理咨询与辅导 C.心理治疗 D.班主任工作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21题 心理健康测验最常用的量表是()。 A.神经心理学测验 B.主题统觉测验 C.症状自评量表(SCL—90) D.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23题 从目标层次来看,最高层次的德育工作是()。 A.政治思想教育 B.心理健康教育 C.道德教育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0.第29题 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德育范畴? A.政治思想教育 B.道德教育 C.职业技能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1.第31题 从方法和手段来看,把教育过程看作是一个讨论沟通过程的主要是 A.心理健康教育 B.政治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华南师范大学自考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内容简介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内容简介:健康的心理是职业技术院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解决各种学习、生活问题和获取最大发展的保障。《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以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基本出发点,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结合一定的真实案例,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其认识自我、开发潜能,从而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及问题。 教材在编写上力求形式生动、内容简明,通过学习目标、案例导入、知识链接、回顾思考、互动体验、心理测试等内容板块,对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心路历程、情感发展、心理困惑及矛盾冲突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而引导学生正确体验生命的意义,顺利走向人生的成功。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真实案例集,涵盖成长、生活、学习和职业四个方面,涉及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关问题,自我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烦恼,各种人际关系以及作为社会人在社会适应、习惯等方面所遇到的困扰,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相关问题等。既有专门的咨询个案,也有日常教育的个案,既有教育成功的案例经验,也有虽然未成功解决问题,但是经过反思,很有借鉴意义的个案。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集》还配套学习卡资源,按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集》最后一页“郑重声明”下方的“学习卡账号使用说明”,登录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在线网站学习并下载其他相关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集》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阅读,也可以为其他科目老师理解学生提供经验,是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帮手。 本书主要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学、心理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体包括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等方面的内容。本书不但适用于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也适用于其他院校和其他专业学生及爱好者阅读,或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教材。 专业代号:A040109 ;专业名称:心理健康教育(专科) 类型序号课程代 码 标准 号 课程名称学分类型 考试方 式 001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必考笔试 002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必考笔试 003 04729 大学语文 4 必考笔试004 00031 3030 心理学 4 必考笔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