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2.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素材1苏教版选修6

合集下载

评课稿:《课题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评课稿:《课题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评课稿:《课题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引言本篇评课稿针对苏教版高三化学选修6中的《课题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评价和总结。

本课题主要介绍铝及其化合物在化学中的重要性质。

通过对课题内容的深入研究,我对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二、课题概述1. 教学目标本课题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了解铝的性质、掌握铝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规律、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等。

通过对铝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进一步拓展对化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课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铝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导电性等。

•铝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铝的氧化物及其性质。

•铝的氢氧化物及其性质。

•铝的盐类及其性质。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主要是铝的性质以及铝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规律。

学生需要理解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够掌握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类的性质。

难点在于理解铝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性以及铝的盐类的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评价1. 教材编写评价教材编写方面,本课题内容紧密结合了铝及其化合物的实际应用,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材采用了清晰的语言,配以明确的图示,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然而,在一些概念和实验步骤的解释上,教材还可以更加详细一些,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题的内容。

2. 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方法方面,本课题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实验、讨论等。

通过结合实际例子和动手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有些教学方法过于追求表面的理解,缺乏深度思考和实际应用的培养。

3. 学生反馈评价针对本课题的学生反馈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学生认为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较大的学习投入才能够掌握。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课堂讲解和实验环节表示比较满意,认为这些教学方法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高中化学专题二课题一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苏教选修6.ppt

高中化学专题二课题一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苏教选修6.ppt
实验一、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
• 将铝片剪成长5~8cm宽0.2~0.3cm的铝条, 绕成螺旋状,一端绕紧一根火柴。实验时, 用坩埚钳夹紧铝条的另一端,点燃铝条上 的火柴,待火柴快要燃烧完时,将铝条伸 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瓶底盛有少量水) 中,观察现象。
高锰酸钾热分解法制氧气,用 排水法收集
铝条
AlCl3中
+NaOH
+NH4F
+NaF
+NH3·H2O +NH3·H2O
静置一段时间后的沉淀,呈粉末状
能否确定该白色就是氢氧化铝呢? 再看一个对比实验。
六氟铝酸 铵沉淀, 颗粒较小, 呈粉末状
氢氧化铝 絮状沉淀, 颗粒较大
实验四:培养明矾晶体
• (1)向250mL烧杯中加入120mL比室温高10~20℃的水, 分批加入明矾晶体,用玻璃棒搅拌,至晶体不再溶解为止。 待溶液自然冷却到比室温高3~5℃时,将溶液倒入另一只 烧杯中,用硬纸板盖好,静置过夜。
铝条没燃烧, 实验失败
改用铝箔
取中间的一层
这样裹 着火柴
再来烧 一次!Leabharlann 实验二:铝表面氧化膜的实验探究
• (1)取三小块铝片,将其中两块铝片分别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 化膜。
• (2)将一块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20mL

0.5 mol·L-1CuSO4溶液中,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
• (3)将一块未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20mL

0.5mol·L-1CuSO4溶液中,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
• (4)取步骤(3)中的铝片,用水冲洗后,放入盛有
3mL6.0mol·L-1NaO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1~
2min后取出铝片,洗净,再放入盛有20mL
• 0.5mol·L-1CuSO4溶液的试管中,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

苏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化学实验 2.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共21张PPT)

苏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化学实验  2.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共21张PPT)
《实验化学》专题2 物质性质的探究
第一课时
铝表面氧化膜的实验探究
明矾 KAl(SO4)2·12H2O
明矾净水
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 质,并使之沉降,起到净水的作用。
污水
污水 加明矾
污水
5min
污水 加明矾
铝在生活中的应用: 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回顾】
Al
容易失3e-
【疑团重重???】 a.为何会产生气泡? b.溶液颜色会变浅吗? c.第2组到底能否发生反应?
——疑难解决
【疑点讨论】 反应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如何生成?
【原理剖析】 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
Cu2+、Al3+水解 呈酸性:
3Al + 6H+ = 2Al3+ + 3H2↑
四羟基合铝酸根
常见的配合物: [Ag(NH3)2]+ 、[Cu(NH3)4]2+ 、Fe(SCN)3、 [Fe(OC6H5)6]3- 、[Fe(CN)6]3- 、[Fe(CN)6]4-等。
【信息提示】
配合物是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阴离子或分子)与 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 一类重要化合物。
1 打磨的 2
铝片
铝片
均2ml CuSO4 CuSO4
4
5
3 NaOH浸泡并
水洗过的铝片
CuSO4
2ml NaOH
6
(4)同时在123号 中放入相应的铝 片,观察并记录 实验现象,稍后 分享。
——现象汇报
[预测现象]

①③组:析出Cu,溶液颜色变浅

高中化学专题二物质性质的研究2.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苏教版选修6

高中化学专题二物质性质的研究2.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苏教版选修6
A.铝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B.氢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 C.氢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 D.铝热反应 答案B
-11-
知识点
【针对训练2】 如图为实验室进行铝热反应的装置。点燃镁条, 反应过程中看到熔融物落入蒸发皿中的沙子中,则下列有关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金属氧化物都能与铝发生铝热反应 B.该装置所用的漏斗是玻璃漏斗 C.要检验熔融物中是否有铝单质,可以将熔融物加入NaOH溶液 中,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D.加氯酸钾的目的是用氯酸钾来氧化铝粉
答案D
-9-
知识点
铝箔生出“白毛”,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可联系金属间的置换 反应,必有汞生成,但汞为液态,不可能为“白毛”(固态),故一定是生 成的汞促进了铝的氧化反应,使其较快地生成Al2O3。通过本实验, 既证明了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也证明了铝表面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的保护作用。
-10-
知识点
【针对训练1】 (2016浙江余姚选考)元素的性质包含金属性和非 金属性,其强弱可以通过该元素对应的某些化学性质体现出来。某 同学认为铝元素是金属元素,但是有一定的非金属性。下列化学反 应中,你认为能支持该同学观点的是 ( )
2.铝的化学性质。
铝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金
属铝能与非金属单质、酸、碱、不活泼金属的可溶性盐等发生反应。
铝在空气中或在冷的浓硝酸中都能生成一层结构致密的氧化物薄
膜。这一层薄膜能使金属铝与其周围的介质(空气、水等)隔绝,起到
保护金属铝的作用。但是,当有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
-8-
知识点
解析红墨水柱右端上升说明反应放热,C正确。铝是一种较活泼 的金属,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铝。通常情况下铝制品 之所以能免遭氧化,是由于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着。 铝箔表面与硝酸汞溶液接触后,硝酸汞与铝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 液态金属——汞。汞能与铝结合成合金,俗称“铝汞齐”,在“铝汞齐” 表面的铝没有氧化铝保护膜的保护,很快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成 了白色固体氧化铝。当“铝汞齐”表面的铝因氧化而减少时,铝箔上 的铝会不断溶解进入“铝汞齐”,并继续在表面被氧化,生成白色的氧 化铝,最后铝箔长满白毛。故D错。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2.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ppt课件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2.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ppt课件
但实际上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最不 容易成功.
这是为什么呢?
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不容易成功原因
第一:铝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能与氧气生成 一种致密的氧化铝保护层,使氧气不能继续与铝 发生反应,不采取任何擦除氧化铝保护层措施而 直接进行点火,必定是铝难于燃烧。
氧化镁薄膜和氧化铁薄膜可能都不如氧化铝薄 膜更致密,不能阻止金属与氧气的接触,因此金属镁 和金属铁更容易在氧气中燃烧.
高温
2Al + Fe2O3 = 2Fe + Al2O3
⑸与不活泼金属的可溶性盐的反应: 2Al+3CuSO4=Al2(SO4)3+3Cu
3.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两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反应生 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A 2 O 3 l 6H 2C A 3 l3 lC 2 O Hl
如何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
方法2.用NaOH溶液除去氧化膜 铝片,用水冲洗后,放入盛有3mL6.0mol/L NaO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铝表面的现象。 1~2min后取出铝片,洗净,再放入20mL 0.5mol/L的硫酸铜溶液中,观察铝片表面现 象
如何增强铝片表面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另一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盛有 浓硝酸的试管中
将另一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盛有3mL 浓硝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1min后取 出铝片,用水洗净,再放入20mL0.5mol/L CuSO4溶液的试管中,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
3. 铝配合物的生成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1mL1.0mol/LAlCl3溶液
2.在一只试管中逐滴加入6.0mol/LNaOH溶液,边 滴加边振荡试管,观察实验现象 3.在另一试管中滴加2ml10%NH4F溶液,再滴加 1mL3.0mol/L氨水,边滴加边振荡试管,观察实验 现象。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6专题2课题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73张)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6专题2课题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73张)

(3)①少量Al2(SO4)3滴入NaOH溶液中没有沉淀,生成 Al(OH)4- ;少量NaOH溶液滴入Al2(SO4)3溶液中有沉淀。 ②Al2(SO4)3溶液滴入氨水中有沉淀;氨水滴入Al2(SO4)3 溶液中也有沉淀。
③少量Zn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没有沉淀,生成 Zn(OH)42-;少量NaOH溶液滴入ZnSO4溶液中有沉淀。
(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用相互滴加的实验方法即 可鉴别的是________。 ①硫酸铝和氢氧化钠 ②硫酸铝和氨水 ③硫酸锌和氢氧化钠 ④硫酸锌和氨水 (4)写出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______。 试解释在实验室不适宜用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制备氢 氧化锌的原因___________。
()
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C.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解析】选D。将除去氧化膜后的铝箔浸入硝酸汞溶液 中,Al跟Hg2+发生置换反应:2Al+3Hg2+====3Hg+2Al3+, 从而在铝的表面留下少量单质Hg,在汞存在的条件下, 铝表面不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铝与空气中的O2不 断生成氧化铝而生出“白毛”。同时铝与O2反应放出大 量的热,使红墨水水柱右端上升。
7.下列事实能说明Al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的是( ) A.常温下将铝和铜用导线连接组成原电池放入到氢氧化 钠溶液中 B.常温下将铝和铜用导线连接组成原电池放入到稀盐酸 溶液中 C.与氯气反应时,铝失去3个电子,而铜失去2个电子 D.Al(OH)3有两性而Cu(OH)2只有弱碱性
【解析】选B。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不能根据反应 中失去电子的多少;也不能根据单质或化合物能否与碱 反应,例如Al和Al(OH)3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Mg和 Mg(OH)2却不能,并不能说明Al的金属性比Mg强。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六 2.1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课件 (共18张PPT)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六 2.1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课件 (共18张PPT)
2A l+6H 2O =2A l(O H )3+3H 2↑ A l(O H )3 +N aO H = N aA lO 2 +2H 2O 将上述两个反应叠加,得到: 2 A l+2N aO H +2H 2O =2N aA lO 2+3H 2↑
练习二.
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试剂
是( C ) A .稀盐酸
教材51页实验3-4
在2支小试管里分别加入5mL稀盐酸和5mL NaOH溶液,再分别放入一小段用砂纸打磨的 铝片。
观察: 1.铝片是否溶解 2.是否有气体产生?
2 Al+2NaOH+2H2O=2NaAlO2+3H2↑
偏铝酸钠
口诀:铝水烧碱偏, 氢气往外钻, 系数不难记, 4个2,1个3.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
仔细观察: ①燃烧后是否具有金属光泽:
②铝箔是否熔化:
③如若熔化是否有液体滴落:
练习一
铝制品比铁制品在空气中不易被锈蚀,原因(

C
A.铝的金属性比铁弱
B.铝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小 C.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D.铝不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思考:
1、铝制餐具不宜长期存放酸性物质
2、铝制品也不能盛放氢氧化纳溶液
B .稀硝酸
C .N aO H 溶液
D .氯化钠溶液
练习三
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的
N aO H 溶液,第二份加入足量的盐酸,
若放出氢气的体积相等(同温同压),则两
份铝粉的质量比为( A )
A .1∶1
B .1∶3
C .3∶2
D .1∶2
焊接钢轨
限时过关:

高中化学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高中化学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高中化学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高中化学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一、铝的基本性质
铝是一种具有典型金属性的轻金属,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具有较高的导热性和电导率,低密度和良好的可塑性等。

二、铝的制备方法
1. 金刚砂法
2. 电解法
三、铝的氧化物——氧化铝
氧化铝是一种常见的氧化物,也是铝的重要产物。

它具有很高的熔点和硬度,在高温环境下能保持极好的稳定性。

四、铝的氢氧化物——氢氧化铝
氢氧化铝是一种白色无定形粉末,容易吸收水分,也是很常见的铝的化合物。

它常用于制备其他铝化合物,如氧化铝等。

五、铝与酸、碱的反应
铝在一定的条件下与酸发生反应,会产生氢气和相应的铝盐。

与碱的反应则会生成相应的铝盐和氢氧化铝。

六、铝的应用领域
1. 金属材料——铝合金
2. 化工领域——氢氧化铝生产
3. 医疗领域——生物医学器械制造
4. 轻工业——食品包装、建筑材料
七、铝在环境中的影响
铝的大量排放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负担,铝在水体中的存在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异常变化和动植物死亡。

同时,铝的废弃物也会污染土地和空气,对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八、铝及其化合物的安全问题
铝及其化合物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长期接触铝化合物会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增加患上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概率。

总之,对于高中化学学生而言,学习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理解这些知识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理论,从而为未来更深入地研究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属铝的活泼性质,铝和其氧化物、氢氧化物的两性.铝热法还原反应原理。

2.掌握沉淀的生成离心、转移和铝热法的安全操作等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
1.铝是亲氧元素,又是典型的两型元素,其单质,氧化物以及亲氧化物都能与强酸强碱
发生反应。

2.当铝接触空气或氧气,其表面会被生成的致密的氧化膜所覆盖,但是当氧化膜被破坏
或不能生成时,铝很快就会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铝。

3.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粉末(如四氧化三铁)按一定比例混合,用引燃剂点燃,铝氧化时
放出大量的热,反应剧烈进行,得到氧化铝和还原的金属(如铁),称为铝热还原法。

三.【实验用品】
仪器和材料:蒸发皿、试管、离心管、量筒、滴管、离心机、托盘天平、坩埚钳、三角架、泥三角、镊子、细沙、砂纸、滤纸、玻棒、酒精灯、火柴、试管夹、脱脂棉药品:2mol/L HCL、3mol/LH2SO4、2mol/LNaOH、6mol/LNaOH、浓NH3·H2O、0.5mol/LAL2(SO4)、蒸馏水、KClO3固体、Fe3O4固体、铝片、铝屑、铝粉、镁条和硫粉。

实验组织:整个实验四人一组,由于只有一台离心机,所以前5组先在实验室做两性实验,最后4组到实验室外做铝热实验。

做完实验个小组将自己的实验台打扫干净,
大家进行讨论完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做的过程中不要大声喧哗,并注意安全。

四.实验预习
1.了解铝的化学性质,如铝的两性、金属活动性顺序等。

2.氢氧化铝的两性
3.了解铝热反应的实验装置及相关工业制铝法。

五实验内容
1.铝的氧化――"毛刷"实验
将长2cm宽1cm的铝片表面用砂纸打,在放有饱和HgCl2溶液的表面皿中浸泡半分钟,用镊子捏出并用脱脂棉将铝片表面吸干,放入干燥、洁净的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2.铝与强酸强碱溶液的反应
(1)在两支干净的试管,分别放入铝粉少许,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 6mol/L氢氧化钠溶液约6-7滴,加热并在管口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生成的气体。

再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
2mol/L盐酸溶液约6-7滴,加热并在管口用燃着的火柴并检验生成的气体。

3.氧化铝的两性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制备Al(OH)3,,取两支离心管,分别向一只中加入3ml 0.5mol/L Al2(SO4)3,向另一只中加入5ml 0.5mol/L Al2(SO4)3,然后分别向两只离心管中滴加浓氨水(边滴加边振荡),
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用离心机使氢氧化铝沉降.然后吸取上部溶液,用蒸馏水洗涤沉
淀,得到较纯的氢氧化铝。

将加了5ml 0.5mol/L Al2(SO4)3的离心管中的沉淀转移至蒸发皿中,加热,观察氢氧化铝的分解,将分解产物分成两份放在两只试管中,做氧化铝的两性。

(1)氧化铝的两性
将氢氧化铝加热分解的产物做氧化铝的两性实验,分别装于两支试管中,一支中加入2mol/L的氢氧化钠,另一支中加入3mol/L的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实验现象
(2)Al(OH)3的两性
取3ml 0.5mol/L Al2(SO4)3 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氨水.现象(生成白色蓬松的胶状沉淀)Al3++3OH-=Al(OH)3↓继续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用离心机使氢氧化铝
沉降.然后吸取上部溶液,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得到较纯的氢氧化铝,将制取氢氧化铝分装
在两支试管中,往一支试管里滴加2mol/L盐酸,另一支滴加2mol/L氢氧化钠,观察现象。

4.铝热法
(1)药品称量:称取5g烘干的四氧化三铁和2g烘干的铝粉混合均匀,制的铝热剂。

引燃剂
是氯酸钾,铝粉和硫粉混合物,依次为0.9g ,0.3g ,0.1g。

(2)实验装置:用两层滤纸折成漏斗状,底部剪一小孔,注意不要剪的太大,用水浸湿后,
放在三角架的泥三角中,下面放一盛沙子的铁盆承受分离出来的熔铁。

(3)实验操作:将配置好的1/4铝热剂倒入纸漏斗中,上面放1/4引燃剂,用点着的镁条触
发引燃剂,观察现象
六.注意事项
1.实验中所用的试剂都必须是干燥的,铝粉和四氧化三铁要混合均匀,引燃
剂不能混合研磨。

2.铝和四氧化三铁的质量配比为2:5,镁条长3~4厘米。

3.铝热剂和引燃剂的用量不要太多,否则燃烧时容易喷射,使引燃铝热剂产生困难。


燃时远离他人和易燃物品,以免发生意外。

七.思考题
1.氢氧化铝为什么不溶于浓氨水?
答: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而浓氨水是弱碱。

2.铝能否与水发生反应?
答:可以,铝在加热条件下可与水反应。

反应方程式为2Al+6H2O=2Al(OH)3+3H2↑。

3.为什么将打磨好的铝片放于饱和HgCl2中浸泡?
答:这样在铝表面会形成一种铝汞齐,防止铝表面形成氧化膜,而能尽快地被氧化。

4.铝离子能否与偏氯酸跟离子共存?
答:不可以。

它们会发生反应:Al3++ 3AlO2-+6H2O=4Al(OH)3↓.
5.能否说你:能与强酸强碱发生反应的物质就是两性物质?
答:不能,因为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弱碱弱酸盐都可以与强酸强碱发生反应。

6.铝在自然界中有哪几种存在形式?
答:铝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存在,如氧化物,氢氧化物及铝盐。

八.知识链接
1.工业制铝法
2.铝的亲氧性
3.三氧化二铝的变体
九.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