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逊克县小麦的种植管理

合集下载

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具有广泛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前景。

为了达到最佳的小麦产量和品质,必须采用科学的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本文将重点介绍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1. 播种前地面处理:在土壤表层施入有机肥或秸秆,可增强土壤含水量、促进微生物繁殖,增加土壤肥力和改善小麦生态环境。

2. 种植密度控制:简单来说,小麦种植密度较低将导致穗数过少,产量减低;若种植密度过高则会影响小麦获得充足的光合能量,同时还会增加资源的浪费和病虫害的发生。

3. 种植期管理:小麦播种期最好在每年11月底到次年翌年1月中旬,在此期间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冬日冬季的雨水和降温,有利于麦苗的壮实和生长发育。

4. 做好追肥管理:适当的施肥能够增强消耗土壤养分,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

在施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肥料量、肥料质量,并根据不同生长期选择不同类型的肥料。

5. 普及使用耐寒种子:使用耐冷性强的小麦种子,能增强小麦在冬季抗寒抗冻的能力;大力推广单生小麦、偏硬小麦等品种,可增加小麦抗氧化、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

1. 麦秆叶枯病:该病症最主要的危害是在垂直气流的作用下,将病体的带菌孢子散落到田间距离较远的地方。

因此,应在种植前进行消毒处理。

2. 叶斑病:在播种前清理垃圾、治疗早病、及时播种、胡萝卜素或氢醌及复合肥等施用,以增强小麦植株的免疫力,抗寒抗旱。

3. 蚜虫:蚜虫主要分布于小麦、向日葵、马铃薯等植物上,它们的排泄物会对植株造成毒害,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必须定期喷洒农药、清理田间杂草,增强小麦植株的自身抗性。

4. 赤潮病:该病主要表现为叶片先后变黄加速脱落,显著减少小麦产量和品质。

抗菌剂防治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小麦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运用科学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可以有效的保护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提高整个粮食行业的发展水平。

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是确保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从小麦的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土壤准备:小麦适宜生长的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种植前应进行耕地整理、破碎土块、平整土层。

2.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栽培管理条件的小麦品种。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早、中、晚熟的品种,以确保在不同地区和季节都能获得稳定的产量。

3. 播种期:要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并注意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常用的播种方式有条播和整地播种两种。

4. 施肥管理:合理施肥是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小麦生长需要,科学施肥。

通常在播种前施足基肥,麦苗期、分蘖期和拔节期分别追施追肥。

5. 浇水管理:小麦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尤其是在拔节期和抽穗期需求最为旺盛。

要根据小麦生长阶段和土壤墒情进行适时浇水,避免大面积的湿涝和干旱。

6. 病虫害防治:合理防治小麦病虫害是保障产量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当地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常用的方法包括病虫害防治药剂的喷洒、病虫害防治的生物控制、合理的轮作和间隔种植等。

1. 小麦病害防治:小麦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等。

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保持良好的田间卫生和通风条件,并加强病害监测,发现病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 小麦虫害防治:小麦虫害主要有蚜虫、螟虫等。

要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定期灭虫,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

要加强田间管理,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排水条件,减少虫害滋生的机会。

3. 病虫害监测:要定期巡视田间,发现病虫害的早期症状并迅速采取防治措施。

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遥感技术等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和分布情况。

4. 防治药剂使用:要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喷洒。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小麦的栽培管理技术对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土壤选择、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一、土壤选择小麦适宜生长的土壤主要是沙质壤土和壤土,这类土壤透气性好、排水性好,更适合小麦的生长。

小麦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供给,所以土壤肥沃程度也是一个考量因素。

在选择种植小麦的土壤时,应该选择肥沃、排水良好、酸碱度适宜的土壤。

二、品种选择小麦的品种选择对于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品种选择时,要根据自己的种植区域、土壤情况、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优良的小麦品种应该具有抗倒伏能力强、抗病虫害能力强、抗旱能力强、穗大颖粒饱满等特点。

三、播种小麦的播种时间一般在秋季或春季进行,具体时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

对于秋播小麦来说,要在秋季9月中下旬左右进行播种,这样可以让小麦足够的时间进行生长,从而提高产量。

而春季播种的小麦,一般在春季3月-4月进行。

在进行播种时,要选择天气晴朗、气温适宜的时候进行,避免在雨水过多或者气温过低的情况下进行播种。

四、施肥小麦生长期需要大量的养分供给,所以施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般来说,小麦的施肥可以分为基肥和追肥两种。

基肥一般在播种前进行,追肥主要在小麦出苗后进行。

在施肥的时候,应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种植品种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施肥。

在追肥的时候,还要注意根据小麦生长期的不同阶段进行施肥,以充分满足小麦的养分需求。

五、灌溉小麦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供应,所以灌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进行灌溉时,应该根据小麦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进行灌溉,避免过量或者不足。

一般来说,小麦的灌溉主要集中在播种后的早期和小麦拔节至成苗期间,这个时候是小麦生长水分需求最大的时候。

六、病虫害防治小麦生长期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病虫害防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农民的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小麦栽培管理技术方面,采取科学的耕作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将对小麦栽培管理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一、土壤准备 小麦生长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在种植小麦之前,首先要对土壤进行准备。一般来说,小麦适宜生长的土壤是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土壤酸碱度适宜的土壤。在进行土壤准备的时候,首先要将田地进行翻耕,将土壤中的杂草根系排除干净,保持土壤的疏松性。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提高土壤的肥沃度。在土壤准备的过程中,要注意排水情况,防止积水对小麦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只有保证良好的土壤条件,才能为小麦的正常生长提供保障。

二、品种选择 小麦的品种选择是农民朋友在进行种植前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小麦品种。一般来说,早熟、耐寒、耐旱的小麦品种比较适合北方地区,而对水稻间作比较适合南方地区。在品种选择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各种品种的特点和适应环境,多向农业专家咨询,做出合理的选择。

三、播种技术 在进行播种的时候,要注意播种的时间、密度和方法。一般来说,北方地区的小麦适宜在秋天进行播种,南方地区的小麦适宜在春天进行播种。播种密度一般在每亩种植200-300公斤,具体的密度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品种特点进行调整。在进行播种的时候,要保持均匀、整齐,避免小麦的重叠和错漏,保证每株小麦都能获得充足的生长空间。

四、田间管理 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要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包括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首先要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进行合理的灌溉,保证小麦的生长得到充分的水分供应。在进行施肥的时候,要根据小麦生长的需要,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养分。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要及时发现病虫害的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对小麦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还要进行适时的中耕松土、覆土保温等措施,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管理技术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壤管理:选择适宜的土壤,进行土壤改良和保肥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农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 控制田间温度:对于小麦生长最适宜的温度范围,通过覆盖农膜、建设遮阳棚等方式,调控田间温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水分管理:根据小麦生长的需水量,控制田间灌溉的水量和频次,保持田间水分适宜。

合理利用雨水资源,避免水分亏缺和水浸导致的倒伏。

4. 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小麦的病虫害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更换种子、清除病害植株等,以降低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 种植密度控制:根据不同小麦品种和生长环境,合理控制小麦的种植密度,保证每棵小麦植株之间的空间适宜,避免拥挤过密导致的倒伏和病虫害的传播。

6. 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小麦生长的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平衡植株所需的养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7. 收获保护:合理确定收获时机,避免因过早或过晚收获导致的产量损失。

收割后及时进行干燥、清理和储存,防止霉变和虫害。

小麦管理技术的要点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域和环境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

小麦栽培管理技术小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在食品工业、饲料工业、生物化工工业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小麦作为粮食作物,其栽培管理技术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小麦栽培管理技术的相关知识。

一、土地准备小麦适合在深厚肥沃的壤土中生长,土地准备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选择土地时,应该优先选择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土地。

在土地开垦前应该灭草,排除杂草,让土地充满养分。

在土地准备过程中可以采用耕翻、犁地,担心土地太硬的话可以使用农用机械,简化功课。

二、品种选择小麦品种在光照、水分、养分等因素的影响下,具备不同的适应性。

一般来说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并且产量高、品质好的小麦品种。

常见的品种有高产精量小麦、优质小麦和丰产型小麦等。

选种时主要考虑基础种、高新杂交品种、良种等。

三、播种小麦播种时间一般在当地气温、降水量等因素影响下进行。

在进行播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测试,确定麦地肥力水平。

在播种前可以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

一般情况下,小麦的播种季节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之间。

四、田间管理小麦的生育期长,田间管理是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其中喂水、施肥、雨晴整地、缩短植株间距、防治病虫害等等都极为重要。

喂水:喂水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应该合理控制灌溉频度和灌水深度。

一般来说,小麦生长期中,每隔7-10天进行一次适量的灌溉,保证其生长水平。

施肥:小麦生长过程中会消耗很多的养分,施肥可以用来保证小麦的生长。

在小麦萌发期可以先施用磷肥,促进其生长。

在小麦分蘖期可以施用氮肥,促进其分枝生长。

施肥时尽量注意不要过量或不足,否则将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雨晴整地:在雨天和晴天之间进行整地可以保证小麦的生长质量。

雨晴整地的目的是通过雨水将营养物质引入小麦根茎中并防止产生积水浸泡。

缩短植株间距:适当缩短植株间距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在小麦生长期间,可以适当间隔移植可利用草皮,增加小麦成株率和单亩产量。

小麦的养护方法

小麦的养护方法

小麦的养护方法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小麦的养护,采取正确的方
法能够提高产量、保证品质。

以下是小麦的养护方法。

1. 水分控制
小麦生长过程中需要合理的水分供应,但也不能过度浇水。

在生长初
期需要多浇水保持土壤湿度,但在开花到抽穗期间避免过多浸泡,以
免影响着花、受凉、开花不良等现象出现。

2. 填补土壤
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会因为受到水分、氧气等的支配而受到压缩,因
此需要及时填补去缺口。

在土地上播种小麦时,最好先把土地先填平,保持土壤湿度在适中的范围,不宜过于湿润或干燥。

3. 周期性施肥
小麦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当的肥料,周期性施肥可以保证小麦生长过程
中的需要。

在播种小麦之前,先给土壤施入300~400公斤的有机肥,
然后每10天到15天施肥,可以使用氮磷钾等元素进行施肥,另外,
要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整。

4. 剪除杂草
杂草会竞争小麦生长的养分、水分、光照等资源,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

因此,需要定期剪除杂草,保证小麦生长过程中不被杂草影响。

5. 控虫害
小麦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虫害的影响,如蚜虫、蚜蟹、蛀虫等。

可以使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等方法进行控制虫害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不建议过量使用农药。

以上是小麦的几种养护方法,可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管理。

同时也需要注意物种的生态平衡,避免过采、硬伐、过度割草等情况的发生,以保证小麦的持续生长和丰收。

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施肥、冬管等要求

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施肥、冬管等要求

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施肥、冬管等要求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

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施肥、冬管等要求。

一、小麦良种的准备与处理在选取小麦种子时,一定要选用与我省当地气候、栽培等地理气候条件相适应的品种。

同时要积极采纳有关生产专家以及市场分析专家的指导意见,从而达到高质优产的生产目的。

另外,要对挑选出来的良种进行技术处理并精确检验,测试记录其发芽率及水分指标等相关数据,确保种子的质量,从而为高产奠定基础。

二、种植小麦如何整地与施肥管理在进行小麦的高产栽培时,必须并充分考虑到种植地土壤的水肥条件,然后再全面细致的配方整地施肥,这样才能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底肥对小麦的培育和产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施肥过程中,除有机肥以外,也应根据土地实际的有机质含量按比例适当增加无机肥,如纯氮,磷,钾等。

三、冬季的麦田管理要点1、保证全苗当小麦播种之后,应及时检查麦苗的出苗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补种补栽,然后集中浇水,确保麦苗初期的生长。

2、浇冬水追冬肥浇冬水时,一定要控制好浇水时间并随时注意观察。

追冬肥是为来年春天小麦的发育积蓄肥力,但是应注意的是,不用浇冬水的麦田一般不用施冬肥。

3、推广化学除草在浇冬水施冬肥之前,即在11月下旬左右,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严格对麦田进行化学除草工作,并及时清洗除草器械。

四、春季的麦田管理春季,麦苗由返青期进入挑旗期。

对于土壤肥沃的高产麦田,麦苗返青期可以不用浇水施肥,但也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进行肥水管理。

第一,若欲使小麦的产量有显著提高,那么就一定不能忽视麦苗拔节期的管理。

在此期间,科学有序的浇水施肥可以建立高产小麦植株并提高小麦粒重。

第二,小麦在挑旗期是需水的重要分界时期,在这一时期如若合理的浇水,对增加小麦的穗粒数,保证土壤后期蓄水利用有促进作用。

第三,要警惕小麦的倒伏和纹枯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逊克县小麦的种植管理
摘要黑龙江省逊克县土质肥沃,主要以黑土为主,适宜种植小麦、大豆、玉米、
谷子等农作物,被列为全国百强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关键词逊克县;春小麦;田间管理;种植
小麦是世界性主要粮食作物,全球近35-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在我国,
小麦的栽培面积与产量仅次于水稻,是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自古就是滋养人体
的重要食物,《本草拾遗》中提到:“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小麦
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随着我国城乡
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1逊克县小麦的种植情况
逊克县位于黑龙江省中游南岸,地处中高纬度地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横跨第四、第五和第六积温带,夏季短暂而炎热,冬季漫长而寒冷,昼夜温差较大。
逊克县有效年日照数为2480小时,有效积温1700-2300℃,年平均气温0.9℃,年降
水量450-550毫米。逊克县沿江区无霜期为120天,而南部山区则为90-100天。
逊克县土地总面积为2600万亩,其中耕地165万亩(含农场),土壤黑土层较厚,土质
比较肥沃,适宜农、林、牧、渔业生产和植物生长繁殖。

逊克县虽被称为我国商品粮基地县,但由于受高寒冷凉,积温少、无霜期短等
因素的限制,大田种植作物相对比较单一,主作物只有小麦、大豆、玉米。逊克县
在小麦种植上,以龙麦26为主,再就是克字号春小麦(克字号小麦品种在黑龙江农
业生产上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推陈出新)。据
2000年数据统计,逊克县平均年产小麦7-8万吨。

2提高逊克县春小麦高产的重要举措
小麦按播种季节不同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按麦粒粒质可分为硬小麦和软
小麦;按麦粒颜色可分为白小麦、红小麦和花小麦。春小麦是株矮穗大,春播秋收,
抗旱能力极强。春小麦生育期短,从播种到收获约90多天;生长期短,从出苗到单
棱期约20天;分蘖期短,从出苗到拔节经历的时间很短,分蘖少,分蘖成穗率非常低;
穗分化早,一般4叶即进入二棱期,5叶小花分化;根系浅而弱,后期易因脱肥、缺水
而早衰。要实现春小麦优质高产,种好是基础,管理是关键。逊克县在提高种植基
础的前提下,应根据春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

1)加强生产调查。首先,要查苗情,详细了解逊克县春小麦的个体和群体素质,
为科学指导生产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要查墒情,及时抓好保墒、造墒工作,为小
麦抗寒防冻和春季肥水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再次,要查病虫情,制定完善小麦条锈
病、纹枯病、麦蚜等重大病虫防控预案。
2)加强肥水管理。对苗小、苗黄、苗瘦的三类麦田,及时追肥浇水,促弱转壮;
对地力水平中等的二类麦田,要抓好起身期肥水管理;对基础地力较好、总茎蘖数
适宜的一类麦田,可在拔节期进行肥水管理。

3)注重适时追肥。在小麦的田间管理方面,最重要的是做好适时选肥施肥管理,
以搞好叶面追肥来促早熟。对于长势过盛的小麦,为防止其倒伏可喷施三碘苯钾
酸、多咬唑等。而对于二、三类苗或长势弱小的苗,要通过机械或人工方式喷施
尿素、磷酸二氢钾或生长素类肥料来进行叶面追肥。

4)及时防除杂草。在麦田中,杂草的出现会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养份,这样会
造成小麦的营养不良,因此,要组织人力对田间、地头和地边的杂草进行及时的药
剂防除,农药除草要注意科学运用各种灭草剂以免损害小麦生长。

5)加强做好排内涝工作。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重点了解“冷冬”气候条件下小
麦不同品种的受冻情况,科学指导农民搞好化控、镇压等防冻和补救措施,提高小
麦抗寒性,促进小麦生长。另外,对麦田的低洼积水地块,要通过采用挖排水沟、机
械抽水等方式及时排水。

6)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一方面要落实农作物病虫草害、大风、冰雹、低温
等各种灾害的应急预案,安排、组织农民或科技人员每天到田间查看害虫发生发
展情况,认真做好预测、监测与防治工作;另一方面,各乡镇、农业技术部门要认真
做好防治害虫的药物、药械准备和技术指导工作,一旦发生病虫害要及时有效消
灭。

7)加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在抓好常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基础上,
通过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开展巡回技术指导等方式,在帮助农民解决
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的同时,大力推广中耕深松、农作物标准化生产、
节水灌溉等重点技术,并制定田管技术方案,及时发布小麦苗情信息和技术意见,
做到因天、因地、因苗、因灾管理。

8)提前做好麦田收获准备。要积极引导农民树立常年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及时
做好秋收准备工作。小麦的收获要适时收获,防杂保纯。小麦适时收获的最佳时
期是蜡熟末期,蜡熟末期的表现是:麦穗、穗下节和叶片全部变黄,茎杆尚有弹性,
籽粒含水量约22%左右,籽粒较坚硬,已呈现光泽。

总之,逊克县各农户对于小麦的种植,要积极选用高产、抗病、抗倒伏能力较
强的优良品种,春播生产抢前抓早不误农时,使得小麦均播在高产期。同时,要认真
落实各项增产措施,提高作业质量标准,整地、播肥、播种镇压连续作业不脱节。
并加大了科技措施的推广,采用“早窄密”栽培技术模式,综合运用合理密植、优化
施肥结构、加强水肥管理和适时进行药剂防治等措施,推行标准化配方施药技术,
加强小麦黏虫、蚜虫及小麦腥黑穗病、赤霉病的田间调查和有效防治,把病虫灾
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充分发挥现代化机械优势,保证小麦的丰产丰收。

3逊克县的麦豆轮作
近几年,随着农业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
高和食品结构的调整,使得方便食品、营养食品和高品质食品越来越普遍,消费者
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要求亦相应提高。再加上逊克县固有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
使得小麦由于受五、六月份严重春季干旱的影响,栽培面积和产量大幅度下降,同
时由于小麦种植面积的大幅度减少,目前又没有可大面积种植的其它轮作作物,使
逊克县内大豆重茬面积扩大,其病虫危害问题日趋严重,对农民增产,增收影响较
大,这些因素都要求逊克县必须转变观念。为适应新形势、新农村的发展要求,逊
克县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纬寒地经济,增加农业科技含量。

2009年,省农业开发办在逊克县建三万亩麦豆轮作示范园区,推广优质小麦
品种。项目区小麦种植技术依托省农科院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择优质强筋
品种,最终带来了喜人变化,亩平均单产在290公斤左右,总计粮食增产480万公斤,
增加收入5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300元。通过在示范园区麦豆轮作项目的实施,
带动了全县耕地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全县麦豆种植的标准化,提高麦豆品质,
增强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生产
的良性循环。

4结束语
无论是种子还是商品粮,优质是小麦的商品优势。对于小麦的种植技术与田
间管理,甚至是秋后的收获,都应科学、合理、规范,并加快实用新技术在小麦生产
上的推广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逊克县小麦的丰产丰收,从而实现农民增收的
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元林.高寒地区春小麦延期播种对产量影响[J].农村实用科技信
息,200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