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小麦的常识技术

合集下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其种植面积广泛、产量稳定、营养丰富而被广泛种植。

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展开探讨。

一、小麦高产栽培技术1. 种子选择:选用质量好、种皮薄、品质优良的种子,种子表面无病害及杂质,是小麦高产的基础。

2. 土壤改良:小麦喜欢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

在土壤中添加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根系发育,有助于养分的吸收和土壤通气透水。

3. 合理施肥:小麦栽培要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进行合理施肥。

发芽前追施氮肥,促进小麦生长;拔节期追施磷钾肥,有利于小麦抗逆性和养分成熟。

4. 合理密植:小麦的密植度适中可以增加小麦的产量,提高空间利用率,但是密植度过大会导致小麦间的竞争加剧。

5. 水分管理:小麦在生长期需要适量的水分,要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控制好水分的供给,要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发生,以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

6. 种植技术:在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整地、耙平,保证良好的均匀性和透气性。

播种后及时覆土,压实,促进种子发芽。

7. 控制病虫害:小麦生长期间定期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对小麦产生影响。

二、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1. 病害防治:小麦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锈病、秆基腐病等。

为了防治病害,可以采取喷洒杀菌剂、及时清理病害部位、提前消灭病害携带者等有效措施,减少病害对小麦的伤害。

2. 虫害防治:小麦的主要虫害有蚜虫、螟虫、病蝗等。

可以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喷洒杀虫剂,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3.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减少病害对小麦的伤害。

在小麦种植上,选用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

4. 轮作栽培:适当进行小麦轮作,避免连作,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保障小麦的产量。

小麦种植手册

小麦种植手册

小麦种植手册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

为了帮助您更好地种植小麦,我们编写了这本小麦种植手册。

本手册将为您介绍小麦的种植技术、管理方法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让您轻松掌握小麦种植的要点。

一、种植技术1. 选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病虫害情况的小麦品种,确保品种的适应性。

同时,要选择品质优良、产量稳定、抗逆性强的品种。

2. 整地在种植前,要进行深耕细作,将土壤中的杂草和病虫害消灭。

深耕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3. 播种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

播种时,要控制播种深度和密度,确保种子均匀分布在田地中。

4. 施肥在整地时,要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化肥。

生长期间,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进行追肥,以满足其养分需求。

二、管理方法1. 除草在小麦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除草,防止杂草与小麦争抢养分。

可以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的方式,确保田地无杂草。

2. 灌溉根据气候和土壤情况,及时进行灌溉。

在干旱季节,要增加灌溉次数,保证小麦的水分需求。

同时,也要注意排涝,防止水分过多影响小麦生长。

3.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小麦的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等多种方法,确保小麦的健康生长。

4. 收割在小麦成熟后,要及时收割。

收割时要选择晴朗天气,避免雨水影响小麦品质。

同时,要合理安排收割时间,确保小麦充分干燥,便于储存和运输。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病虫害问题病虫害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

如果病虫害严重,可以咨询专业技术人员或农技人员,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

2. 倒伏问题倒伏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要采取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措施,增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如果发生倒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工扶起或采用相关药剂进行防治。

3. 缺水问题水分是小麦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小麦种植管理技术口诀

小麦种植管理技术口诀

一、选种育种要严格,气候条件要适宜。

冬性品种宜晚播,半冬性种早春播。

优质强筋先选用,抗逆品种更可靠。

二、播种前备好种,种子处理很重要。

发芽试验要达标,芽率需达八五九。

晒种催芽促生长,拌种包衣防病虫害。

三、耕整土地要精细,土壤墒情要适宜。

提前浇水造墒情,确保播种全苗齐。

深耕旋耕要彻底,秸秆还田碎撒匀。

四、施肥管理要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好。

氮磷钾肥要配合,微肥补施不能少。

底肥磷钾要深施,追肥氮肥适时施。

五、田间管理要跟上,苗期管理要精心。

出苗后及时钩田,水涝防治要跟上。

疏苗移植要得当,杂草防治要适时。

病虫害防治要及时,观察病情早喷药。

六、分蘖期管理要重点,追肥促蘖增产量。

越冬前促生长,增蘖育苗要重视。

冬至小寒追一遍,观察冻害保苗好。

七、拔节期管理要跟上,水肥管理要适度。

施肥促拔防倒伏,防治病虫害不能少。

追肥后注意水分,保持土壤湿润度。

八、抽穗期管理要重视,水肥管理要跟上。

施肥促穗增粒重,防治病虫害要及时。

喷施农药防病害,保持麦田清洁度。

九、成熟期管理要跟上,收获前准备要充足。

及时收割保质量,晾晒储存要妥善。

关注市场信息,确保收益最大化。

十、总结经验要不断,种植技术要创新。

学习先进经验,提高种植水平。

关注气候变化,调整种植策略。

持续改进技术,实现高产高效。

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种植技术简介小麦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农作物之一。

其种植技术的掌握对于农民而言至关重要,能够提高小麦产量、改善质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麦种植的技术要点,包括土壤准备、品种选择、播种方式、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1. 土壤准备1.1 土壤选择小麦适宜生长的土壤主要有以下特点:•肥沃:土壤富含有机质,有利于小麦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疏松:土壤质地疏松,排水良好,有利于根系的通气和发育。

•pH值:土壤的pH值应在6.0-7.5之间,过酸或过碱都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1.2 土壤改良对于质地较重或排水不良的土壤,应采取以下措施改良:•耕地翻耕:深翻土层,增加土壤通气性和肥力。

•施加腐熟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种植绿肥作物:如大豆、燕麦等,能够增加土壤氮素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2. 品种选择小麦的品种选择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病虫害抗性等因素进行选择。

主要考虑的因素有:•生育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以确保生长期能够与当地的气候相适应。

•抗病虫害性:选择具有较高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能够减少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损失。

•品质特点: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具有良好品质特点的品种,以提高小麦的销售价值。

3. 播种方式3.1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能够改善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常见的种子处理方法有:•温水浸种: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促进发芽。

•种子浸泡剂:使用杀菌剂或生物农药浸种,抑制病原菌或虫害的发生。

•催芽剂处理:使用生物催芽剂进行处理,促进种子的发芽。

3.2 播种方式小麦的主要播种方式包括:•广播播种:将种子均匀撒在整块耕地上,然后进行耕作覆盖,适用于大面积种植。

•行播种:按行距和行间距将种子进行排列,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种植。

4. 施肥管理4.1 土壤养分分析在施肥之前,进行土壤养分分析是很重要的,以确定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和缺失情况。

小麦种植培训内容

小麦种植培训内容

小麦种植培训内容一、小麦的生长环境要求小麦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作物,但仍需要一定的生长环境条件来保证高产稳产。

首先是土壤要求,小麦对土壤的要求较为宽松,但最好选择土层深厚、疏松透气、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种植。

其次是光照要求,小麦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以促进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最后是温度要求,小麦适应性较强,但在生长过程中,适宜的温度范围对其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

二、小麦的品种选择小麦的品种选择是种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同品种的小麦具有不同的抗病能力、适应性以及产量特点。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可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在进行品种选择时,要考虑到小麦的耐病性、产量稳定性、品质特点等因素,并结合自身的种植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三、小麦的种植技术1. 土壤处理: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处理,包括耕翻、松土、施肥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2.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小麦品种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以确保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 施肥技术:小麦对养分需求较高,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合理施肥,根据小麦的生长阶段和养分需求进行施肥,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4. 病虫害防治: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使用农药、轮作、病虫害监测等,以减少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5. 灌溉技术:小麦对水分需求较高,因此要进行合理的灌溉,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小麦生长需求进行灌溉管理,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四、小麦的收获和储存小麦的收获时间一般在小麦籽粒充实、颜色变黄、水分含量适宜的时候进行。

收获后,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储存,包括除杂、晾晒、分级、贮存等,以保证小麦的质量和储存期限。

小麦种植培训内容的掌握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选择品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提高小麦的抗逆能力和产量稳定性。

同时,要注重小麦的收获和储存,以保证小麦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无农药种植小麦技术要点

无农药种植小麦技术要点

无农药种植小麦技术要点
无农药种植小麦技术要点:
1.选择抗病虫害小麦品种:选择具有较好抗病虫害能力的小麦品种,包括抗倒伏、抗锈病、抗类叶枯病等一系列病虫害。

2.合理轮作:小麦作物和病虫害有宿主选择性,在进行田间种植时,应合理轮作,避免连续种植。

3.土壤管理: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有机质含量,通过施肥控制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的抗病虫害能力。

4.种子处理:对小麦种子进行科学处理,如热水处理、化学处理等,以消除病毒和病菌。

5.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性真菌等自然生物进行病虫害防治。

6.利用绿肥:在小麦休耕期间种植绿肥作物,通过绿肥的拮抗作用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7.机械除草:采用机械除草的方式,定期清除田间的杂草,减少病虫害的藏身之地。

8.合理浇水:合理控制灌溉量,避免过量灌溉造成土壤过湿,增加病虫害的风险。

9.定期巡视:随时观察田间的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10.病虫害监测:利用现代农业技术,使用病虫害监测设备,及时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分布范围。

11.合理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病虫害滋生。

12.科学灌溉: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水量,合理控制灌溉时机和方法,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13.定期采集病虫样本:定期采集田间的病虫样本进行分析和鉴定,以指导防治工作。

14.安全使用农药:如果无法完全无农药种植,需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的相关法规与标准,正确使用农药,避免对环境和生态的不良影响。

15.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对无农药种植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有效防治病虫害。

小麦的种植技术

小麦的种植技术

小麦的种植技术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的正确应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小麦的种植技术,包括土壤准备、品种选择、播种方法、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一、土壤准备小麦对土壤的要求较为严格,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种植。

在播种前,应进行土壤松土、翻耕,并进行有机肥料的施用,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土壤湿润。

二、品种选择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小麦品种是确保丰收的关键。

常见的小麦品种包括冬小麦、秋小麦和春小麦,根据不同的生长季节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

三、播种方法小麦的播种方法主要有直播和秧苗移栽两种。

直播适用于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将小麦种子直接撒播于土壤中,然后进行覆土、压实和浇水。

秧苗移栽适用于土质较差的地区,先将小麦种子育苗,待苗长至一定高度后移栽至田间,并进行适当的浇水和培土。

四、施肥对于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合理的施肥是至关重要的。

在种植前需进行土壤测试,以确定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和缺失情况。

一般情况下,小麦的施肥主要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基肥在土壤准备时施用,追肥则在小麦苗期和抽穗期进行补充,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五、病虫害防治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对于常见的小麦病虫害,可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控。

例如,及时清除病虫害源,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合理使用农药等方式,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六、灌溉管理小麦对水分的需求较大,灌溉管理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土壤水分情况和小麦生长期的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浇水量,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小麦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总结:小麦的种植技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正确的种植技术应涵盖土壤准备、品种选择、播种方法、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合理运用这些技术,将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粮食生产做出贡献。

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阔,产量稳定。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施肥、浇水、植保等技术,以保证丰收。

病虫害防治也是小麦种植中的重要环节,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

本文将就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小麦种植技术1. 土壤选择与改良小麦适合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所以在种植前要选择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块,如沙质壤土、壤质沙土等。

足够的有机质和养分对小麦的生长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翻耕等方式改良土壤。

2. 品种选择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不同,小麦的适宜品种也各有不同。

在选择小麦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进行选择,力求选择抗病虫、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

3. 合理施肥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小麦的生长季节可分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等,在不同生长期要施用不同种类和比例的肥料。

通常在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适量追施氮肥、磷肥和钾肥,同时应注意与有机肥配合使用,以提高养分利用率。

4. 合理浇水小麦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过多的水分会导致根系缺氧或病害的滋生。

在生长过程中,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阶段和土壤含水量合理浇水,避免干旱或过湿现象的发生。

5. 种植密度和行距小麦的种植密度和行距对产量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来说,种植密度越大,单株产量就越小,但总产量可能会增加。

在选择种植密度和行距时,要结合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

6. 病虫害防治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一些常见病虫害,如穗螟、纹枯病、叶锈病等,以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二、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1. 穗螟穗螟是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幼虫主要在小麦穗内取食,导致穗部成型受损,减少籽粒数量和质量。

防治穗螟可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掌握成虫羽化期和卵期,及时施药或喷施生物杀灭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植小麦的常识技术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7°~50°,从平原到海拔约4000m的高原(如中国西藏)均有种植。

一年
生草本,高30~120cm。

叶鞘无毛;叶舌膜质,短小;叶片平展,条
状披针形,长10~20cm,宽5~10cm。

穗状花序圆柱形,直立,长5~10cm,宽约1cm,穗轴每节着生1枚小穗;小穗长约10cm,含
3~5小芝,两侧鹾扁,侧面向穗轴,无柄;颖卵形,近革质,中部
具脊,顶端延伸成短尖头或芒;外稃扁圆形,顶端无芒或具芒;内稃
与外稃近等长,具2脊。

颖果卵圆形或矩圆形,顶端具短毛,腹具
纵沟,易与稃片分离。

花果期7~9月。

颖果大,长圆形,顶端有毛,腹面具深纵沟,不与稃片粘合而易脱落。

耕作与整地
耕作整地可使耕层松软,土碎地平,干湿适宜,促进小麦苗全苗壮,保证地下部与地上部协调生长,所以是创造高产土壤条件的重
要环节。

具体方法,因水田、旱地以及不同前作而不同。

稻麦复种的麦田整地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所以要通过水旱轮作,干湿交替,促进土壤熟化。

整地特点是,前
作收获较早时,应抓住宜耕期尽早翻耕,以利用初秋的高温晴朗天气,充分炕土晒垡播种前再行浅耕细耙,达到深软细乎,上虚下实;
前作为晚稻或杂交稻制种田,由于收播间距很短,应在水稻散籽时
即开沟排水,力争薄片晒垡,短期炕田;在不贻误小麦适时播种的前
提下,也可浅旋整地,为小麦创造良好的苗床和生长基地。

小旱地小麦的整地要立足于逐年加深耕层,结合增施有机肥,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复种形式进行整地。

即前作收获较
早者,如春玉米、高粱、烟草等,收获应首先浅耕灭茬,然后深翻
炕土,使残茬腐烂并接纳秋雨,雨后浅耙,减少蒸发;另一类如甘薯,
棉花等,收获时间紧迫,如果用常规之法,势必贻误播期,这是西
南区小麦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一方面推行在前作后期行间
松土保墒,种麦时再耕细整平;另一方面提倡挖薯,平地、施肥、播
种等连续作业,保证小麦适时播种。

1.少耕与免耕所谓少耕、免耕,是与传统的整地而言,减少整地次数,降低整地强度,而对于田湿土粘,耕作困难,又易破坏土壤
结构的麦田,免去不必要的甚至有害的耕作,所以这是对小麦整地
技术的一个发展和完善。

据对稻茬麦免耕研,其增产机理可以归纳
如下。

(1)保持良好士壤结构与水分免耕未打乱土层,保持了水稻土原
有孔隙,避免湿耕造成的粘闭现象。

免耕与翻耕相比,耕层土壤容
重分别为1.15~1.20及1.34~1.40,水、气比较协调。

(2)利于提高播种质量在保证适时播种的前提下,由于田面平整,利于挖窝或开沟点播,贯彻种植规范,避免了粗耕烂种所造成的深籽、丛籽、露籽,达到苗齐,苗匀、苗壮。

(3)根系发达,抗倒力强土壤结构较好,有利于根系发展和吸水。

据多点调查,免耕单株次生根数比翻耕平均多16.0%;灌浆期用32p
示踪测定,标记后第8天,脉冲数高出63.01%。

(4)壮苗早发,增产显著免耕田有较好的土壤生态环境。

幼苗出
时快,分蘖早,生长优势明显。

在各个生育时期,免耕的叶面积指
数均高,群体光合能力强,单位面积增产5~20%。

由于半旱式栽培供肥能力较强,前期应适当控氮,以免增多无效分蘖,但后期容易脱肥,所以应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补施氮、
磷肥。

此外,半旱式栽培的起垄作埂,播种施肥等花工较多,需要
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其他配套技术,进而提高此类中低产田的小麦生
产水平。

一、注意选择高肥水地块。

高产优质小麦品种要求土壤养分必须全面、充足,才能满足其高产栽培的需要,所以宜选择地力高、水
浇条件好的地块,要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二、注意适期晚播,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基本苗。

要防止播量过大,造成后期管理被动。

三、注意防止倒伏重施起身拔节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有的不抗倒伏,特别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在返青至拔节前须进行一次化控
处理,可喷施多效唑或麦业丰。

要重施起身拔节肥,控制多余下落
穗的形成,促进穗大粒多。

四、注意浇好灌浆水,麦黄水,喷施叶面肥,防止早衰。

浇好灌浆水,对于增粒重,预防干热风有重要作用。

天气干旱,运用麦黄水,有利于下茬套种,防止早衰。

在5月上中旬,结合防治病虫害,喷2~3次叶面肥,如0.2%~0.3%磷酸二氢钾,能减轻干热风危害,增产效果明显。

五、注意防治病虫害。

一般说优质小麦更易遭受病虫害,如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比常规品种发生早且重。

应根据预测预报,
及早防治。

抗旱增产
深浅轮耕,以土蓄水。

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透水性,加大蓄水量,并能促进根系下扎和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提高水肥利用率。

但深耕一定要因地因时制宜,一般在整地早、降水多、墒情足的年
份宜深耕,耕深22—25厘米,耕后接着耙实、耧平;耕后少雨干旱,往往会因土壤不实而严重失墒。

实践证明,旱地小麦在3—4年时间里,遇足墒深耕一年,以后浅耕2—3年,既能达到深耕改土的目的,又增加了沉土保墒的机会,是旱麦增产的重要措施。

小麦增施肥料,以肥调水。

旱地麦田要尽量多施有机肥,配方施足无机肥,尤其要施足磷肥,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蓄水保
肥能力和水分的利用率。

一般地块,每亩可施有机肥2500—3000千克,碳铵和过磷酸钙各50千克,并酌情配施适量钾肥和微肥;如果
地力差,可在三四年内连续亩施标准氮肥40—60千克,磷肥50—
100千克。

旱地高产麦田,可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法,即将全部肥料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土壤作基肥,其中氮肥要适当深施,磷肥浅施,以利培育冬前壮苗。

采用镇压,减少水分蒸发。

在小麦单棱期进行镇压可增加单株次生根数,提高植株的吸水能力,破坏地表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

看了“种植小麦的常识技术”的人还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