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技术——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 共46页
《小麦栽培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02
小麦栽培技术基础
Chapter
土壤选择与改良
土壤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 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土壤。
土壤改良
通过深松深耕、增施有机肥、合 理轮作等方式改良土壤结构和肥 力。
播种前准备
01
02
03
种子处理
选用高质量的小麦种子, 进行晒种、选种、药剂拌 种等处理,提高种子发芽 率和抗病能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 小麦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5
小麦栽培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Chapter
倒伏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倒伏原因
种植密度过大、氮肥施用过量、病虫害严重、风雨天气等。
预防措施
选用抗倒伏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 做好田间管理等。
冻害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冻害原因
极端低温天气、品种不抗冻、播种过 早或过晚、田间管理等。
应对措施
04
播种方式
采用条播、撒播等适 宜的播种方式,确保 小麦出苗均匀、整齐 。
03
小麦田间管理
Chapter
水分管理
播种前水分管理
确保底墒充足,为小麦出 苗和前期生长提供良好水 分环境。
生长期水分管理
根据小麦生长阶段和土壤 墒情,合理安排灌溉,避 免干旱灌、喷灌等,提高水分利 用效率。
肥料运筹与施肥技术
施肥原则
遵循“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的原则,注重氮、磷、钾等营养
元素的平衡供应。
施肥时期与方法
结合小麦生长需求,合理安排基肥 、追肥和叶面喷肥等施肥措施。
春麦生长的五个阶段时间表

春麦生长的五个阶段时间表
春麦生长的五个阶段时间表如下:
1. 发芽期(约为10-14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子开始吸水并膨胀,然后发芽。
此时,根系开始生长,并且幼苗的第一片叶子逐渐出现。
2. 萌芽期(约为15-30天):在这个阶段,幼苗的根系继续向下生长,茎也逐渐变长。
新的叶子开始出现,植株逐渐变得更加茂盛。
3. 分蘖期(约为30-60天):在这个阶段,幼苗的茎会产生多个侧枝。
分蘖是典型的春麦特征,每个分蘖都可以形成一棵新的小麦苗。
4. 长势稳定期(约为60-90天):在这个阶段,麦苗的生长速度开始减缓,植株逐渐进入一个稳定的生长状态。
冬季的寒冷和春季的温暖有助于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5. 抽穗期(约为90-120天):这是春麦生长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时候,麦苗开始产生花穗,准备进行开花和结实。
抽穗期通常标志着春麦生长周期的结束。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时间表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实际的生长时间可能受到气候条件、品种选择和种植地区的影响而有所差异。
1/ 1。
《小麦栽培技术》PPT课件

三、小麦的田间管理
• • • • • • • • • • 一、出苗分蘖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 1、生育特点:出苗分蘖阶段,自播种出苗开始, 到拔节为止。 春性小麦出苗—拔节4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半冬性小麦出苗—拔节5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冬性小麦出苗—拔节7-8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2、栽培特点 (1)要苗齐、苗壮。 (2)争取早分蘖、早发根。 (3)达到壮苗越冬。 (4)营养物质积累多,有利于安全越冬,为增 产打基础。
(三)小麦产量的形成 小麦产量是指有机物质和数量或生物质量和经济 产量。 • 生物产量是指小麦生产和积累的有机质的总量, 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需要的那一部分产品,即籽实。 • 1、小麦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 成 • 小麦的生物产量中90%以上是有机物质,有机物 质生产是形成产量的主要基础,小麦的叶片是进行光合 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主要器官,光合生产量=光合面 积X光合时间X光合生产率,当小麦灌浆结实期当地气温 适宜而偏低时,昼夜温差大,呼吸作用减弱,对有机物 质消耗减少,叶片光合寿命延长,小麦灌浆时间延长, 光合生产率提高,可增加有机物质的积累和向籽粒输送。 • •
小麦栽培种植技术
一、小麦的生物学基础
(一)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1、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 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一般 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 • (2)低纬度地区,冬季较短,小麦播种较迟, 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 • (3)在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长短不 同。春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生育期较短;冬性 品种生长发育慢,成熟迟,生育期较长。 • (4)同一品种,播期不同生育期也有变化,迟 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长。 • • • •
春 小 麦 的 栽 培 技 术

春小麦的栽培技术春小麦其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短、三少、一早”。
三短即生育期短,冬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约260天左右,春小麦仅95天左右,如从出苗期计算,春麦生育期只占冬麦的三分之一;营养生长期短,冬小麦秋播气温由高到低,日照由长到短,通过春化阶段缓慢,除去越冬期,营养生长期长达70天左右。
而春小麦春播气温由低到高,日照由短到长,通过春化阶段很快就进入光照阶段,从出苗到单棱期不足20天。
因此,就形成了分蘖期也短的发育特点。
三少即主茎叶片少,冬小麦主茎叶片10片~13片,春小麦仅7片~9片;分蘖少,由于春小麦分蘖期短,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也低,主要靠主茎成穗;次生根少,而且根浅根弱,后期易因脱肥、缺水而早衰。
一早即穗分化早,一般三叶期生长锥开始分化,进入伸长期,四叶进入二棱期,五叶小花原始体分化。
根据春小麦这些生物学特性,在种植管理上就为前重型栽培体系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集中概括为:“两足一早,两浅一密,巧用肥水,治蚜保粒重。
”两足一早:即底墒足,底肥足,早播种。
底墒足,是指春麦地均应秋耕冬灌,为早种作好准备。
底肥足是指在秋耕前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播前施足氮磷化肥。
春麦田和冬麦地一样,普遍缺氮,严重缺磷,加之施肥习惯上的重氮轻磷,致使当前麦田氮磷失调严重,并已成为春麦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
春小麦比冬小麦对磷素更为敏感,而且春小麦生长发育快,三叶期开始穗分化,又值离乳阶段,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需要吸收大量肥料。
此时脱肥,一是容不得时间追补,二是即使追补也不能弥补脱肥所造成的减产损失。
所以底肥一定要施足,要增施磷肥,调整氮磷比例,一般公顷产量为4500千克(300公斤/亩)左右,应施二铵300千克(20公斤/亩)左右,混尿素75千克~105千克(5~7公斤/亩)。
早播种就是顶凌播种;当日平均温度达2℃~4℃,白天化冻6厘米~7厘米,夜间仍然冻结时播种。
天津地区一般应掌握2月20日播种,3月5日前结束。
小麦栽培技术PPT课件

料供应量,以巩固分蘖成穗。 4)开花后,要维持适量的氮、钾营养,提高后期光合生
产量,提高粒重。 5)运筹方式: a. 强筋、中筋小麦生产中氮肥可采用基肥:追肥为5:5 的运筹方式。 b. 弱筋小麦宜采用基肥:追肥为7:3的运筹方式。 c. 磷、钾肥提倡40%-70%的基施,30%-50%在倒4叶-倒5 叶追施。
2021/5/21
5
40%
35%
30%
吸氮 量占
25%
总吸 氮量
20%
的百 分比 15%
10%
N
5%
0% 分蘖-越冬始 越冬期 期
返青期 拔节-开花期 开花后 生育期
图1 小麦的吸氮特性
2021/5/21
6
40%
35%
30% 吸磷
量占 25%
总吸 磷量
20%
的百 15% 分比
10%
P
5%
0% 分蘖-越冬始 越冬始期- 拔节-开花
氮 越冬期: 5%
拔节——孕穗开花阶段: 占30-40% (吸肥最高峰)
分蘖——越冬始期:10% (第1个吸肥高峰)
越冬始期——拔节期: 20%
磷
拔节——开花期最多:40%(吸肥最高峰)
开花后:20%
分蘖——越冬始期:10% (第1个吸肥高峰)
钾
越冬始期——拔节期: 40%
拔节——孕穗开花,占50% (吸肥最高峰)
第三节 小麦栽培技术
一、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 二、小麦需肥特性与合理施肥 三、小麦需水特性与灌排技术 四、 各生育阶段的技术措施
2021/5/21
1
一、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
春小麦栽培技术要点

春小麦栽培技术要点1.条施肥,肥托种。
在播种前,把肥条施在地下9厘米深处,然后把种子播到3~4厘米深处,麦苗在三叶期麦粒养分耗尽时,恰好肥料供应上。
2.施足底肥。
若冬前作准备,每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磷铵15公斤、尿素15公斤,均匀撒到地里,立即进行耕翻,做到“胎里富”,耕深达到20~25厘米。
冬前未做准备,每亩施标准氮肥30~50公斤(因地力不同适当增减)、标准磷肥30~50公斤,钾肥及微肥适量。
3.适时早播,缩小行距。
春小麦播种越早越好,小麦在春化阶段抗冻能力较好,一般不会出现冻害。
春小麦分蘖少,个体较小,采取密植更能获得高产。
一般行距17厘米左右为宜,或大小行,大行20厘米,小行13~15厘米。
播种量依据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及亩穗数而定,一般亩穗数35万穗左右为宜,这样播种量20公斤左右为宜,地力差或墒情差可适当增加播量。
4.早管理。
春小麦3叶期胚乳养分用尽,又值穗分化和分蘖期,需要大量的养分。
春季雨水少,麦苗覆盖不了地面,地面裸露大,跑墒快。
因此,春小麦管理要早追肥、早灌水,促进早分蘖。
二叶一心灌头水,地力差的结合浇水追施碳铵35~40公斤,或尿素15公斤,地力好的施肥推迟到起身拔节期。
原则上头水后二水要紧跟,间隔10~15天。
二水后,三水要缓,一般在第二节间定型、无效分蘖死亡后再灌三水。
5.浇好灌浆水。
灌浆期注意雨天、大风天不浇水,防止小麦倒伏。
小麦扬花后按间隔15天左右浇一水。
6.注意病虫害防治。
由于春小麦茎叶较冬枝嫩,更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
因此,春小麦比冬小麦更要加强病虫害防治。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1.整地,做畦,施农肥(1)整地:为确保早春顶凌播种保全苗,小麦地要在冬前施足农肥,耙平,整细,墒足,无杂草,坷垃。
(2)做畦:水浇地块,要做好渠系配套,做好畦便于灌水。
畦宽一般为1.2-1.3米,长20-40米。
畦面的宽窄、长短要根据地势及土地平整程度确定,以保证灌水均匀、方便。
(3)施足农肥。
亩施优质农肥3000公斤以上,平施翻耙,做畦连续作业。
(3)冬灌:在立冬至小雪期间,亩灌水80立方米左右,土壤上层含水量达到17-18%,下层含水20%。
2.选用良种,做好种子处理①水浇地选择矮秆抗倒的品种;旱地选用耐旱的品种。
②精选种子:通过风、筛选,或用盐水(18-20%)浓度、泥水选种(盐水选种后用水洗2-3遍,阴干待播)。
③晒种:播种前7-10天,选晴天晒种2-3天,达到皮干燥。
晒种可减轻病虫害,提高发芽率,增强发芽势。
④药剂拌种防病虫害⑤做好发芽试验。
3.适时播种,提高番种质量①我省春小麦的适宜播种期一般在3月10日-25日。
土壤化冻5厘米,即可顶凌播种。
在温度回升较晚的年份,要抓住温度回升之头,感到寒流到来之前抢种,最好不种4月麦。
②确定播种量。
水浇地亩保苗不少于40-45万株,旱地35万株左右,每亩用种20-22公斤左右。
③提高播种质量,保证合理密度。
行距25-20厘米,播种深度3-4厘米。
镐开沟要防止深浅不一开沟防止过深和保证行距;机播要保证一定的播幅,无论采用哪种开沟方式,都做到沟直,深、浅一至,撒籽均匀,覆土一至严实。
播种后要及时镇压,力争苗全、苗齐、苗壮。
4.科学施肥整地未施肥的地块,可在播种时施1000公斤优质农肥。
口肥亩施二铵10-15公斤或含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的复合肥25-30公斤。
2叶1心追标氮50-60公斤;孕穗期追标氮10-15公斤。
孕穗至开花期间叶面喷肥,对延长叶片功能,促早熟,增粒重效果明显。
0.2-0.3%磷酸二钾或1%的尿素。
亩用50公斤肥液,喷1-3次。
小麦栽培技术——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

2.影响分蘖成穗(有效分蘖) 的因素
• 内部因素:足够的光合面
积和根系,有利形成健苗,
进而形成有效分蘖;早出
现的低位大蘖 ,有利形成 有效分蘖。春小麦因叶龄 小,苗期短,有效分蘖少, 1-1.5个。
• 外部因素:小密度、早播, 以及良好的土壤、水分、
温度、环境、光照等条件, 有利形成有效分蘖。
观察小麦分蘖
㈢穗分化
Ⅰ、叶原基分化期(初生期、圆锥期)
1 Ⅱ、伸长期
幼
· 穗 分
Ⅲ、单棱期(穗轴分化期) 穗 Ⅳ、二棱期
化 Ⅴ、小花分化期
过 Ⅵ、雌雄蕊分化期 程 Ⅶ、药隔分化期
Ⅷ、四分体形成期
小麦穗分化过程
穗分化的进度
• 同田小麦群体,主茎 穗分化时期和速度 较为接近。
• 主茎与分蘖差异较 大,表现为分蘖分化 晚,时间短,但发育快。
开花传粉期的小麦
㈤小麦籽粒形成
和成熟
籽粒形成和成熟过程
受精卵
开花后 一天的胚 三天
五天
• 受精:花粉落在柱头上,适 宜条件下约1-2h可发芽并形 成两个精细胞,通过羽状柱 头通向胚珠,一枚精子+卵 细胞→受精卵。一枚精子+ 两个极核→初生胚乳核。受 精过程经24-36h完成。
十天
十一天
九天 八天
• 籽粒形成:冬小麦受精后1015天,春小麦22天,籽粒外 形基本形成,胚已具发芽能 十五天 力(受精卵→胚,初生胚乳 核→胚乳)。30多天后内容 物充实籽粒,完全成熟。
(二)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
春化开始时间 ①种子萌动
麦苗 春化阶段茎秆伸长
②幼苗
麦苗+春化阶段光照阶段 穗 分 化
形成各种器官
弱冬性
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光照阶段
小麦长日照作物,日照 少于8h,便不能抽穗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 ,需要通过光周期诱导 才能抽穗结实,如果光 周期诱导不能满足,便 不能抽穗结实。 光照阶段时间:从生长 锥开始伸长至小花原基 分化或雄蕊原基化期。
根据对日照长短反应 对分类的小麦
反应迟钝型: 日照8-12h/D,15D(冬 性品种)。 反应敏感型:日照>12h, 30-40D (冬性品种); 日照>15D(春性品种)。 反应中等型:日照 12h, 25D左右(半冬性品种)。
90-93%
小麦 果实 成分
淀粉64-73%
蛋白质 清蛋白
脂肪 6% 球蛋白
︱
水分 18%
硫胺素
麦胶蛋白 75%
麦谷蛋白
︱ 85%
核黄素
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千粒重:20-40g,因品种而异。
蜡
熟
完熟
小麦果实
胚乳
果种皮腹沟
胚
附 ︱ 小 麦 种 子 结 构 祥 图
二、小麦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㈠小麦的生育期:从播种开始到新种子成熟所需的天数。 • 春小麦的生育期:100天左右。 • 冬小麦的生育期:230-280天。
1.春化阶段
小麦从种子萌动到幼苗期, 除了水分营养外,必须经过 一定时间低温才能拔节,否 则就会停留在分蘖状态,继 续营养生长而不进入生殖 生长。这种对低温的要求 称~。
根据春化要求对小麦的分类
冬性型:适宜温度0-3℃,35天以上
。
春性型:适宜温度0-12℃,5-15天
。
半冬性型:适温度0-7℃,15-35天
(主茎普通叶) 冬 小 麦:8-14片
旗叶:最上叶,影响灌浆与粒重。
小麦功能叶 茎叶:茎中部,影响壮秆、大穗。
根叶:近根部,影响根和苗发育,影响分蘖。
叶片
小 麦 叶 的 构 成 叶环
叶鞘
叶舌 叶耳
叶枕
野燕麦叶片
㈣花序
小 麦
复
• 复穗状花序:穗轴左右曲 折,两侧着生小穗。
穗 状 花
• 每穗由10-30个小穗组成。 序
• 每个小穗由两个颖片和3-
9个小花组成,上部小花
因得不到充分营养而退化。
• 每个小花被外稃和内稃包 着,内有3枚雄蕊和1枚 雌蕊。
• 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
• 雌蕊由一个子房、花柱和 两个羽状柱头组成。
小穗
小穗解剖图
内稃 小花
小穗 穗轴
颖片
外稃
内稃
雌蕊 羽状
穗轴
外稃
雄蕊 小花解剖图
小麦小花解剖图
(二)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
春化开始时间 ①种子萌动
麦苗 春化阶段茎秆伸长
②幼苗
麦苗+春化阶段光照阶段 穗 分 化
形成各种器官
弱冬性
强
少 叶片数
多
温光反应标志:幼穗分化
春化阶段
幼穗 分化
光照阶段
不同春性品种进入光 周期反应的时间不同
无春化强 春性品种
一叶
三叶
微弱春化 春性品种
不同程度的冬性品种,光周期开始于不同程度的春化过程之中
㈡小麦的生育时期
1.出苗期:第一真叶露出地表23cm为出苗,大田出苗50%时 为出苗期。
2.分蘖期: 50%植株第一分蘖露 出叶鞘的时期。
3.越冬期:冬小麦在冬季由于温 度下降,植株停止生长的时期。
4.返青期:春季温度回升,冬小 麦再开始生长,植株仍是匍匐 状,但跨年度生长的叶片由叶 鞘长出1-2cm。
第二节 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
• 小麦的形态特征 • 小麦的生育期和
生育时期 • 小麦的阶段发育 • 小麦的生长发育
一、小 麦 的 形态特征
㈠根 ㈡茎 ㈢叶 ㈣花序 ㈤果实
小麦根系为
小麦 根系
种子根
(初生根,胚根) (真叶前发生)
(3-8条,入土深)
㈠根
主胚根:1条 侧胚根:两对(+1)(在鞘两侧长出) 初生不定根:1~2(有时) 根毛:几条(在鞘上表面,胚轴基部)
(13-14个节间) (髓腔中空)
地下:7-10个
小麦茎 节间伸长,自上而下,上部伸长快而长。
茎节
(节上长叶) (内部实心)
绿色同化组织 机械组织
无色的基本薄壁组织
维管束
㈢叶
小麦 叶
普通叶 :叶鞘、叶片、叶环、叶舌、叶耳
(营养叶) 叶枕(着生茎节之上)
变态叶 :盾片、胚芽鞘、分蘖鞘、颖片、稃片
小麦叶片数 强春性小麦:7-8片
12.完熟期:籽粒变硬,不能被指 甲切断。
13.收获期:可以收获籽粒的时期。
(注:春小麦无越冬期、返青 期、起身期。)
小麦生育时期图示
开花期 抽穗期 孕穗期 旗叶展开期
旗叶伸出期
成熟期
分蘖盛期 拔节期 出苗 二叶期 分蘖初期
三、 小麦的阶段发育
(一)阶段发育的概念
小麦从播种到新种子 形成,除了适宜的水 肥和外界营养条件外, 还必须具备某种特定 的条件,只有在这种 特定的条件下,小麦 内部才发生一系列质 变,这一转变称~。最 主要外界条件为春化 和光周期诱导作用, 即小麦一生必须经过
小花
羽状柱头
雄蕊 花药 花柱
花丝
内稃
雌蕊 子房
浆片
外稃
小麦小花解剖图
㈤果实
• 小麦籽粒为颖果。颖果为禾本科植物特有。特点是果皮和 种皮愈合一起(称果种皮或“种皮”),外被颖壳。
• 果实大小、形状、颜色因品种而异。
小麦籽粒的颜色
小麦果实的组成
果种皮
5-7.5%
小麦 果实
2-3.9%
占种子重6-7%
5.起身期:冬小麦由匍匐状开始 向上生长。
6.拔节期:茎基部第一伸长节间露 出地面1.5--2cm。
7.挑旗期:大田半数以上的诺叶叶 片全部伸出叶鞘 。
8.抽穗期:大田50%的麦穗由叶 鞘露出。
9.开花期:大田50%的麦穗开花。
10.籽粒灌浆期(乳熟期):籽粒 开始积累淀粉粒。
11.籽粒成熟期(蜡熟、黄熟期): 胚乳呈蜡状。
半冬性品种
冬性品种
强冬性品种
(三)阶段发育的实践意义
• 育种。收集丰富
的种质材料。
• 引种。相似温光
生态环境引种易成 功。
• 栽培。延缓春化,
获得较多分蘖大穗。
光照、温度与穗分化
10℃以下温度能延缓穗分化。 吉林省小麦光照阶段28天,即 茎生长锥开始伸长时到雌雄蕊 分化结束,在吉林省 相当于 5.13-6.10。创造长日照条件, 延长光照条件, 使穗分化过程充 容,以利于大穗 的形成.所以, 适期早播是最有 效的措施.
根 深 及 根 量
0-20cm
70-80%
须根系
次生根 主茎次生根:在茎基部节上
分蘖次生根 (节根,不定根)
(30-70条,入土浅)
:分蘖基部节上
20-40
cm
10-15%
2
胚芽鞘
m
左Leabharlann 右侧胚根侧胚根
40cm 以下 10-15%
主胚根
主胚根
40天的小麦根系 55天的小麦根系
㈡茎
节 间 地上:4-6个
四
·
小
麦
生 ◆种子萌发及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