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_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合集下载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不定项)下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
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C )。
A.碳从植物流入动物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 作用实现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那么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 示为a=b+c+e
(×)
7.[第 64 页]同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聚集的有害物质越多。 (√ )
8.[第 65 页]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能量和物质在生态 系统中都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 ×)
9.[第 65 页]在探究“落叶是不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实验中,不 做处理的土壤(自然状态)是对照组。 ( √ )
课前预学区 明确目标 课前准备

课中导学区 情境问题 探究体验

课堂思学区 学习反思 评价检测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① 元素 ,都在不断进行着 从非生物环境到② 生物群落 ,又从生物群落到③ 非生物环境 的循环过程。 2.特点:(1)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指④ 生物圈 ,物质循环具有⑤ 全球 性,又 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物质在生态系统中⑥ 循环往复 运动。
碳循环和生物富集 活动1 认识碳循环和生物富集 1.在碳循环中碳出入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途径分别有哪些?
【提示】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等,从生物群落释 放出来的途径有动物和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 燃烧。

第五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五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在生物群落内:以
的形式进行。
的形式进行。
弄清箭头的方向及代表含义。 将上图换成字母,并尝试判断四种成分(找 依据),如下面三种变式图:
光合作用
碳出 入生 物群 落的 途径
碳进入 生物群落
化能合成作用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碳出 生物群落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燃烧
温室效应 (1)成因 ①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学燃料的大量 使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CO2。 ②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 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2)危害 加快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陆地生 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3)缓解措施 ①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燃烧。 ②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讨 论:
维持生态系统所 需的大量物质,例如 氧、水、氮、碳和许 多其他物质,亿万年 来会不会被生命活动 所消耗完?
碳在无机自然环境中存在的
形式: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石
灰岩、珊瑚礁)的形式存在。
在生物群落中,C的存在的形 式:有机物中。
碳循环过程示意图
循环形式
(1)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主要以
B杯中加入30 mL蒸馏
水 是否含有微生物
优 秀 课 件 尽在 海波飞扬 优秀 课件 尽在海波飞扬
更多精彩:
联系作者:zhbghost@
物质循环的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C、H、O、N、P、
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 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叫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这种物质 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 环流动,不会消失,生物可反复利用。
组成生物体的C、H、O、P、S 生 无 基本元素 物 机 群 环 反复循环 落 境

最新版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_生态学基础第五章生态系统第三节

最新版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_生态学基础第五章生态系统第三节

第五章生态系统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各种化学元素在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态系统内,乃至生物圈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又从生物体再回归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流动和循环的过程。

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库库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一定数量的某种化合物所构成的。

对于某一种元素而言,存在一个或多个主要的蓄库。

在库里,该元素的数量远远超过正常结合在生命系统中的数量,并且通常只能缓慢地将该元素从蓄库中放出。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实际上是在库与库之间彼此流通的。

在一个具体的水生生态系统中,磷在水体中的含量是一个库,在浮游生物体内的磷含量是第二个库,而在底泥中的磷含量又是另一个库,磷在库与库之间的转移(浮游生物对水中磷吸收以及生物死亡后残体下沉到水底,底泥中的磷又缓慢释放到水中)就构成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磷循环。

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速度为了表现物质循环的快慢,常用周转率和周转期两个重要指标。

周转率是指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某一组分中的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所流出的量或流入的量占库存总量的分数值。

周转期是库中物质全部更换平均需要的时间,也是周转率的倒数。

物质的周转率用于生物库的更新称为更新率。

某段时间末期,生物的现存量相当于库存量;在该段时间内,生物的生长量相当于物质的输入量。

不同生物的更新率相差悬殊,一年生植物当生育期结束时的生物的最大现存量与年生长量大体相等,更新率接近l,更新期为1年。

森林的现存量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积累起来的,所以比年净生产量大得多。

如某一森林的现存量为324t/hm2,年净生产量为28.6t /hm2,其更新率为28.6/324,即0.088,更新期约11.3年。

至于浮游生物,由于代谢率高,生物现存量常常是很低的,但却有着较高的年生产量,如某一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现存量为0.07t/hm2,年净生产量为4.1t/hm2,其更新率为4.1/0.07,即59,更新期只有6.23天。

11、生态系统生态学(物质循环)——【普通生态学】

11、生态系统生态学(物质循环)——【普通生态学】
第十三章 第三节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一、物质循环的一般特征 二、全球水循环 三、碳循环 四、氮循环 五、磷循环 六、硫循环
1
‹# ›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日光能
2
‹# ›
物质循环的一般特征
•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大循环):生态系统从大气、水 体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 进入生态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再归还于 环境中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生物与非生物二者的参 与, 同时也包含一些地质与地理作用在內, 因此称为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
CO2排放
20
‹# ›
四、氮循环
• 氮的重要性:构成生物有机体蛋白质的必须元素。 • 氮库:大气、土壤、陆地植被 • 生物可利用的氮的形式:NO32-、NO22-、NH4+ • 氮循环的主要过程: • 固氮作用:由物理-化学过程(闪电)和微生物把大气中的氮转变
为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铵态氮的过程。 • 氨化作用:有机物降解生成氨的反应。如细菌作用于蛋白质而
等。 • 水循环: • 水的全球循环过程:大循环和小循环; ‹# • 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物质循环都离不开水循环的推 9

二、全球水循环
• 水循环是太阳能推动,在陆地、大气和海洋间循环。 • 地表总水量:1.4×109km3,海洋约占97%。 • 水的循环: • 陆地:蒸发(蒸腾)71,000km3,降水111,000km3 ,
18
‹# ›
Carbon accumulation
二 氧 化 碳 含
气 温 变 化

• CO2 has increased from its pre-industrial level
• data: recent records plus older data such as ice cores

高中生物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为遵循实验设计的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原则,所以 (suǒyǐ)应尽量减少________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如________、 ________、pH、________和大小等。
(3)由于(2)中B组已灭菌,则依据同学们的猜测可知若干天后 (2)中B组的落叶腐烂程度________对照组。
【答案】 1.(1)全球性 循环(xúnhuán)利用 (2)逐级递减 2.(1)同时进行 (2)载体 动力
第三十三页,共53页。
掌握核心内容 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1)区别:
项目 形式
过程 范围 特点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光能→化学能→热能 (一 般形式)
以化学元素形式流动
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
【解析】 由图可知,气体X为二氧化碳,类群乙为生产者, 类群丙为消费者。联系生物(shēngwù)群落与无机环境的两种 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图中甲为分解者,如果甲缺少,生态 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不能正常进行。参与循环的物质对象是组成 生物(shēngwù)体的C、H、O、N、P、S等元素。生物 (shēngwù)地球化学循环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 (shēngwù)圈)中的物质循环,在生物(shēngwù)圈的生物 (shēngwù)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第二十二页,共53页。
2.案例设计
案例
案例1
案例2
实验假设 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 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实 实验组 对土壤高温处理 验 对照组 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 设 计 自变量 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
A杯中加入30 mL土壤浸出液 B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 是否含有微生物
实验现象 结论分析
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 烂程度小于对照组

基础生态学--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基础生态学--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二)分类
(2)沉积型:矿物元素贮存在地壳里。经过自然风化和开采 冶炼,从岩石中释放出来为植物吸收,并沿食物链转移,经微 生物的分解再返回环境。一部分在土壤中,一部分随水汇入海 洋,经过沉降、淀积和成岩作用变成岩石,当岩石被抬升并遭 受风化作用时,该循环才算完成。
这类循环缓慢易受干扰。沉积循环通常无全球性影响。
1)生物圈:海平面上升,淹没海岸湿地,陆地生物区变化。 2)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农作物减产;病虫害加重;影响牲畜食。 ●森林生态系统:导致干旱、增加森林大火风险。森林害虫增加,影响森林对物质的吸收。 ●水生生态系统:使海洋静水层和沉淀层的微生物活动加快,水中含氧量减少,影响许多海洋动物的
生存;导致藻类繁殖速度加快,使鱼类产量减少。
3、磷循环 (2)磷循环的环境问题。人类对磷循环的影响,主要是在农 业生态系统中取走收获物,使土壤供磷能力下降,人工施用的 磷肥补充了有效磷,但可溶性磷酸极易与金属离子结合使不 溶性降低所以磷肥的利用与土壤酸度关系很大。另外,水土 流失也使肥料流失,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有效地控制生物固 氮的速度。
4、水循环 从总体上说,水可以分为五部分,即大气中的水、地表水、地 下水、土壤中的水和动植物的蒸发水。地球上的水时刻都在 运动。水从一个系统输出,必然会为另一个系统输入。海洋 水、陆地水和大气水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的变化,不 停地进行着交换,这种交换称为水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可以用库和流通两个概念 来加以概括,库是由存在于生态型:其贮存库是大气和海洋。气相循环把大气和海 洋相联系,循环迅速,具有明显的全球性。
如 CO2、N2、O2 和水等。气相循环与全球性三个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密切相关。

第五章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五章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 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 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c (2)大气中的CO2可以在绿色植物的_____ (在a~c中选 a 择)中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_______和_______ b (在a~c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请你根据所学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的知识,建立新的经营模式,使农户 减少投入,从而增加收入。
能力训练
叶 粪


水稻
粪 尿
茎 叶 加 工 物

塘 泥

鱼粉
粪尿

粪尿
(1)写出①②③④的生理过程及⑤产生 CO2的方式。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微生物分解作用 ④__________⑤_______ 呼吸作用 燃烧 CO2 (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3)碳循环中最简单的循环途径是在___________和大气之间 绿色植物 的循环。
操作
20ml A溶液 +碘液 20ml A溶液 +斐林试剂 20ml B溶液 +碘液 20ml 红 有葡 中的 色 萄糖 微生 有淀 物能 蓝色 粉 够分 解淀 粉
能力训练
某农户有如下经营模式:
肥料(买) 肥料(买) 饲料(买) 水稻 桑 鱼 猪 蚕
及时反馈: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错 误的是 (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 P、S等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 C.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减少的 D.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 间反复出现、循环利用

第三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第三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⑤ 未喷洒农药的邻近地区一带生物体内也含有农药
的成分
A.①②
B.②④⑤
C.③④
D.②③
6.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D是 生态系统的成分,请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C ]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生产者 C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传
递是以 ____C_O_2_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
生物圈
(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
(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联系
(3)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动力
1.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碳酸 D.碳水化合物
2.在生态系统中,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过
程是 A.光合作用
练习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1)碳存在的形式 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CO2 和 碳酸盐 形 式存在,在生物群落的存在形式是 有机物 。
(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
碳通过__光__合__作__用__和__化__能__合__成__作__用___两种代谢 反应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3)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 碳以___C_O_2___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D
统各成分中A为 消费者,B为 分解者。 A
B
(3)图中D C过程是通过 光合 作用实现的,C
D过程是通过 呼吸 作用实现的,B
D过程是通
过____分__解 作用实现的。碳循环始终与 能量 结
合在一起。
(4)生物群落中有一部分碳以__石__油__、__煤___炭__等__形式
储藏在地层中。
7.(1)写出①②③④的生理过程及⑤产生 CO2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成生物体的C、H、O、 N、P、S等元素
无机环境
反复循环
1.物质指的是什么?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不是糖类、脂肪等物质)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这种 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特点:反复循环、全球性
能量流动
形式 过程 以有机物形式
物质循环
以无机物形式 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 间反复循环 全球(生物圈)
1.生物地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 D )
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 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逐级递减的全过程 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 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
2.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必不可少 的生物因素是( B ) A.绿色植物和动物 B. 绿色植物和微生物 C.动物和微生物 D. 绿色植物或微生物
全球性、反复循环
沿食物链态系统各营养级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是生态系统主要功能,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联系
合成与分解 1、能量流动的过程离不开物质的_______; 载体 2、物质是能量的_____; 3、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___。 动力
(2003年上海)下面是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3.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把CO2 释放到大气中有 很多种形式,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A.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分解者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D.化工厂中碳酸盐的分解
1.如果大量森林被砍伐,会对碳的循环有什么影 响?
光合作用减弱,不仅破坏了大气中氧气与二氧 化碳的相对稳定,而且阻碍了碳的正常循环途径, 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
2.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 何影响?
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 碳的含量明显增加。
阅读P101的内容 3.什么叫温室效应?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2.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 3.能量流动的特点?
碳的循环过程
碳循环: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又从生物
群落进入无机环境。
微生物分解
大气中的CO2库
呼 吸 作 用 动物 摄食 呼 吸 作 用
燃烧
光 合 作 用
残落物\ 尸体\粪便
植物
动物
煤\石油等 化石燃料
小结:
(1)碳循环的形式: CO2 (2)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主要形式: 2和碳酸盐 CO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主要形式: 含碳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体的主要途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②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练习

C 生产者
③ ① ⑦
右图为生态系统各组成 成分的关系图解示意图, 请分别回答如下问题:
D 无机环境
④ ⑤ ⑥
1.图中A、B、C、D 各指什么? 2. 图中①~⑦又分别 指什么? 线粒体、叶绿体
A 消费者
B 分解者
3.与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______. 4.生物的下列过程中,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的是 C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微生物分解作用
化学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层中的 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碳循环。
4.温室效应有何影响?如何减缓温室效应?
影响: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 海平面上升,威胁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生存。 策略:①大力植树造林; 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③多利用一些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概念: 生物群落
(1)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 A 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 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①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 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B C E
D
A
D
E
能量流动 ②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_________。 若生产者有5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 200 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_________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