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常见意象

合集下载

常见意象及其特定意义

常见意象及其特定意义

一、古典诗歌常见意象及其特定意义:(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得思念)1. 杨柳。

杨柳得依依之态与惜别得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得深情,如柳永《雨霖铃》词中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ﻫ2. 长亭,短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ﻫ3、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得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得“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得祝福、将美酒与离情联系在一起得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得《渭城曲》中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得“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就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白云:思友、思亲、6、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得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就是古代著名得送别之地、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得思念,或表达对亲人得牵挂)1. 月亮、“床前明月光,疑就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鸿雁:鸿雁就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得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与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得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得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得成语。

4。

双鲤。

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 (鱼雁、青鸟、青鸾:代表书信、信使。

)5、捣衣",也表达游子思亲、“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6、小楼:思恋故国、思乡怀人。

表达思念的意象

表达思念的意象

表达思念的意象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月亮:月亮是思念的代名词,代表着团圆和永恒,常常与异地相思相关联。

风筝:风筝是自由的象征,同时也是思念的象征,因为思念就像风筝一样,飘荡在心中,无法抓住。

梦:梦境是思念的体现,代表着渴望和期待。

在梦中,人们往往能够见到自己思念的人或事。

雨:雨是悲伤的象征,也是思念的象征。

雨可以滋润万物,也可以滋润人们的心灵,让思念得以释放。

风:风是自由的象征,也是思念的象征。

风可以吹散云雾,也可以吹散人们心中的思念。

星:星星是远方的守护神,也是思念的代名词。

在夜晚,仰望星空,可以看到许多星星在闪烁,就像思念一样,无法停止。

花:花朵是美好和希望的象征,也是思念的象征。

在花开的季节,人们常常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的希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思念的力量。

总之,表达思念的意象有很多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情感体验下,人们所选择的意象也不尽相同。

古诗表达思念爱人的常用意象

古诗表达思念爱人的常用意象

古诗表达思念爱人的常用意象
古诗中表达思念爱人的常用意象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 明月:明月常常被用来表达思念之情,因为它在夜晚照亮大地,让人们感到温暖和安慰。

例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 流水: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的绵延不断。

例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 红豆:红豆被视为相思之物,常用来表达思念爱人的情感。

例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 杨柳:杨柳常常被用来表达离别和思念之情,因为它在风中摇曳,让人们感到离别之苦。

例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5. 鸿雁:鸿雁是一种候鸟,常被用来表达思念和离别之情。

例如:“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6. 芳草:芳草常常被用来表达离别和思念之情,因为它在风中摇曳,让人们感到离别之苦。

例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7. 登高:登高可以眺望远方,常被用来表达思念爱人的情感。

例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
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些意象在古诗中经常出现,它们能够生动地表达思念爱人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

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

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

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

”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 双鲤。

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思乡意象

思乡意象

一、杜鹃——凄凉哀伤思乡之愁的象征杜鹃,又名子规、布谷、杜宇、望帝。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多用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鸟。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的《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叫声最容易触动游子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2、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3、唐李白《蜀道难》: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1、青山:在古代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变的特色,是文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

如王昌龄《送柴侍御》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时,青山也是故乡的象征。

如谢眺《游东田》中“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另外,青山也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如杨慎《临江仙》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月:对月思乡,思念亲人。

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同时,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如李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另外,月夜用来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如刘禹锡《石头城》中“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3、水:用来表现离愁别恨。

如李煜《相见欢》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另外,水也经常用来表示时光流逝。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菊花:蕴含着不畏权贵、淡泊名利的精神,象征着隐士君子。

如郑思肖《画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5、梧桐:秋天常见的意象,用来触发文人心底的悲凉。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蝉:品行高洁的象征。

如虞世南《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另外,还有孤独无助的象征。

如李商隐在《蝉》中“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7、杜鹃:孤独悲苦的意象,又名子规、杜宇。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另外,也是乡愁的象征。

如秦观《踏莎行》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8、鸿雁:代指书信。

如晏殊《清平乐》中“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9、燕子:因常结伴而行称为爱情的象征。

如晏几道《临江仙》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另外,燕子也是世事变迁的寄托。

如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0、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习俗。

如王维《渭城曲》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诗歌常见意象

诗歌常见意象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1.月——思乡,怀人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 柳——离情依依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离恨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14.羌笛——凄切之声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对逝者思念的意象

对逝者思念的意象

对逝者思念的意象中国人向来看重生死大事,死亡是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中不可避免的话题。

我国以悼亡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可上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的《邶风·绿衣》和《唐风·葛生》,这两首诗可以称作我国悼亡诗的源头。

到西晋时,潘岳的三首《悼亡诗》极大地推动了悼亡诗的发展,但潘岳作品中的悼亡对象专指亡妻,这是狭义的悼亡诗,而广义悼亡诗的悼亡对象更为广泛,有亡夫、侍妾、歌姬、友人以及先贤英烈等。

悼亡词是在悼亡诗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宋代时,苏轼使“悼亡”主题由诗入词,悼亡词得以迅速发展。

唐圭璋先生的《全宋词》收录的悼亡词共有51首,悼亡对象较为广泛;何尊沛在《论宋代悼亡词》中按照悼念对象将宋代的悼亡词分为六类:悼念妻子、悼念丈夫、悼念侍妾、悼念友人、悼念英杰以及悼念妓(姬)。

出现在宋代悼亡词中的意象也大致形成谱系,可分为四类:植物意象、动物意象、景物意象及器物意象。

意象寄寓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悼亡词中的这四大类意象服务于不同的创作手法,为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中选取几个较为典型的意象对其作用进行分析。

一、借物喻人借物喻人是文学创作的常用手法,在悼亡词中,作者常常将美好的事物与逝者的高洁品性联系起来,借这一事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对逝者的赞扬与怀念。

在宋代悼亡词中,“梅花”是借物喻人创作手法的典型意象,代表作品有苏轼的《西江月·梅花》及吴文英的《高阳台·落梅》。

以苏轼的《西江月·梅花》为例: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此词写于苏轼五十六岁寓居惠州时。

王朝云幼年因家境贫寒而沦落为歌姬,苏轼被贬于杭州,与友人共游西湖时邂逅清丽淡雅的王朝云,不久将其纳为妾室。

虽然二人年岁相差二十六,但他们意趣相投,心意相通。

即使后来苏轼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朝云也一直不离不弃伴其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 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 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 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柳永《八声甘州 》
2.我国古代有“鸿足传书”的传说,因为古代人们 和外出的亲人难通音讯,所以又让大雁承担了“信 使”的使命。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
雁来音信无凭, 旧时相识. 路遥归梦难成, ――李清照《声声慢》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3.雁总是结阵成“人”字或“一”字形集体迁徙 的,因此孤雁(断雁,孤鸿,断鸿)也就成为诗人表达 自己孤苦漂泊的意象。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不仅如此,月亮还是游子与故乡联系的媒介。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 儿女,未解忆长安 。
——杜甫《月夜》
三、登高(登楼,登台)
我国地域辽阔,历代文人漂泊异地,音讯不 通,一旦登楼远望,家乡桑梓景物,亲戚故旧 面影,纷纷涌上心头,免不了愁从中来,因此 登楼怀远是常见情思。
一、鸿雁 1.大雁是候鸟,定期南飞北返,这就容易使那 些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定时回家的人对比自己, 生发出无尽的忧思.
韦应物《闻雁》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 高斋闻雁来。
赵嘏《寒塘》 晓发梳。
雁,春秋迁移,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 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 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 浓浓的乡愁。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蒋捷《虞美人・听雨》
二、月 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们很自 然地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联系起 来。月圆便想起团圆,月缺便想起分离。而 人生总是离多聚少,且往往是月缺人也缺,月 圆人不圆。故人看见月亮很容易触景生情, 想起故乡、亲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