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安市“十二五”规划专题图展-2

合集下载

福建省福安市总体规划文本

福建省福安市总体规划文本
第六条规划期限:基期为2003年,基本期限为2005-2020年;其中2005-2010年为近期,2011-2020年为远期。
第七条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237平方公里,南至下白石白马门,包括湾坞半岛,北至福安旧城区溪东、白塔村,东西以赛江两侧山峦与平原交接处为边界。其中陆域面积16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45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0平方公里。老城区包括:城南办事处、城北办事处、阳头办事处、坂中乡、城阳乡和白塔村、溪东村、坑下村、湖口村、亭兜村、化蛟村、铁湖村。赛江组团和白马组团包括:赛岐镇、甘棠镇、下白石镇、湾坞乡、闽东赛岐经济开发区(罗江开发区)和狮子头村、廉首村、宅里村、下浦村、店前村、南安村、小留村、象环村、樟港村、加招村、青江村、溪里村、大留村、港岐村、后岐村、苏洋村、外塘村、甘坪村、港边村、南塘村、上长岐村、下长岐村、大盘村、小盘村、江兜村、下塘村、炉下村、下广村、徐江村、马头村、湾坞村、白马村、浮溪村、沙湾村、宝岭村、徐家塘村、六屿村、小梨村、门头村、大梨村、岐后村、深安村、上洋村、亨里村、白招村、塘楼村、半屿村、龙珠村、坪冈村、黄兰村、白沙村、下邳村、临江村、溪邳村等。
第四条规划原则
1.规划超前原则:体现预见性与超前性,解决未来城市发展中的战略性问题,发挥其对城市长远发展与整体发展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2.区域整体原则: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分析福安市的优势和劣势,确定其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3.彰显特色原则: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通过规划和建设彰显城市特色、张扬城市个性。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4.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福建省“十二五”规划思路和目标研究

福建省“十二五”规划思路和目标研究

福建省“十二五”规划思路和目标研究作者:李闽榕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第14期一、福建省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思路和目标选定福建省“十一五”规划提出的28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城市污水处理率等指标,分别提前2—3年实现目标;其余指标多数超过或达到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规划预期目标已成定局。

“十二五”时期是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时期,要求福建省在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时,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在指导思想上,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在战略布局上,应进一步拓展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两岸四地,纵深推进、连片发展,和谐平安、服务全局的海西“基本态势”,发展壮大厦门湾、闽江口、湄洲湾、环三都澳、闽北、闽西北、闽西七个重点发展区域。

在主要任务上,应着重围绕建设海西“十大支撑体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着力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等。

国务院《若干意见》要求福建省“到2012年,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比全国提前3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福建省十二五规划.doc

福建省十二五规划.doc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把海西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把我省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关键时期。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对于积极适应新变化,妥善应对新挑战,牢牢抓住新机遇,全面落实新要求,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具有重大意义。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进行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福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制定实施各级旅游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以2010年为基期,规划期限2011~2015年。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第一章发展环境与总体要求)一、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福建旅游业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海峡旅游”主题,加大发展力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旅游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把海西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国家旅游局编制《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确立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旅游区的发展战略;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福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旅游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期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4.6亿人次,其中国内游客4.45亿人次,入境游客1472万人次,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108%、109%和70%;旅游总收入累计达5298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474亿元,旅游外汇收入116亿美元,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122%、129%和118%。

福安城北片区开发项目公示

福安城北片区开发项目公示

福安城北片区开发项目公示【福安城北片区开发项目公示】1. 引言:福安市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是一个美丽宜居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福安市政府决定开发城北片区,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和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以全面介绍福安城北片区开发项目,在其中提供有深度和广度的信息。

2. 城北片区的位置与规划城北片区位于福安市的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该片区的规划主要包括住宅区、商业区、教育区和公园绿地等。

住宅区将提供现代化的居住设施和社区服务,商业区将建设各种购物中心和娱乐场所,教育区将提供先进的学校设施,公园绿地将为居民提供放松和休闲的场所。

3. 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城北片区的开发项目将为福安市带来巨大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该项目将吸引大量投资,推动城市的商业发展。

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材料,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新建的商业区和住宅区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居民入驻,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发展。

4. 社会基础设施的改善城北片区开发项目还将改善城市的社会基础设施。

新建的居民区将提供现代化的交通、供水和供电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教育区的建设将提供先进的学校设施,提高教育质量。

公园绿地的建设将为居民提供一个美丽和健康的环境,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

5.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城北片区的开发项目将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项目的规划将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和资源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新建的建筑将使用节能和环保的设计和材料,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开发项目还将提供绿化和生态修复计划,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6. 个人观点和理解福安城北片区开发项目公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

该项目将为福安市带来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和社会基础设施的改善。

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体现了城市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责任。

作为一个写手,我对这个项目表示支持。

我相信福安市的城北片区将成为一个宜居、宜商、宜学的现代化社区,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福建省福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说明书

福建省福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说明书
人口规模:近期(2005年)0.9万人,远期(2020年)2.5万人。
(三)上一轮总体规划(
1
规划区范围:韩阳镇、赛岐镇、甘棠镇、下白石镇及坂中乡、城阳乡部分地区,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近期2000年,远期2010年。
城市性质:闽东经济中心,以发展机电和港口工业为主的工贸城市。
城市规模:近期人口规模17万人,远期为27-30万人;其中城区近期规模为10.5万人,远期人口规模为15万人。城区近期用地规模8.8 平方公里,远期用地规模12平方公里。
(五)社会经济
福安市现辖11个镇,7个乡,447个行政村,市政府位于韩阳镇。福安市现有人口60.71万人,占宁德市总人口的18.63%,居第一位;其中城镇人口22.97万人,城镇化水平37.84%,人口密度323人/平方公里。
改革开放尤其是撤县设市以来,福安市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57.52亿元,占宁德市21.31%,在宁德9个县级市中排第一位。
福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已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要,但城市绿地匮乏,缺乏城市景观营造意识,未能彰显坐山拥水的城市景观特色。
(一)历次城区总体规划
福安市最早于1985年编制了《福安县韩阳镇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控制阳头,完善老城,开发新区”,确定了目前福安老城区的总体布局结构。1987年编制的《闽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城镇体系规划》提出了开发赛江新城的设想。在1990年撤县设市后编制的《福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已将城市规划区扩大至赛岐镇和甘棠镇,并将下白石镇规划为福安市的港口卫星镇。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该规划未能通过审批和实施。1994年编制的《福安市城区总体规划(1994-2005)》将城市规划区扩大至赛岐、甘棠、下白石三镇。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25•【字号】宁政文〔2011〕310号•【施行日期】2011.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宁德市“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宁德市“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前言“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实施“环三”发展战略、力争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定性时期。

编制和实施《宁德市“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加快建立健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就业形势持续稳定,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安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规划》以《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依据,与《福建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相衔接,主要阐述规划期内政府推进就业、和谐劳动关系、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工作的战略意图、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是制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相关政策措施的依据。

规划基期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十一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将就业和社会保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二五”重点领域改革规划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二五”重点领域改革规划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二五”重点领域改革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23•【字号】闽政[2011]92号•【施行日期】2011.10.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二五”重点领域改革规划的通知(闽政〔2011〕92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学校:《福建省“十二五”重点领域改革规划》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三日福建省“十二五”重点领域改革规划(2011年10月)前言“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编制和实施《福建省“十二五”重点领域改革规划》,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福建跨越发展和海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本规划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与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主要阐述规划期内全省重点领域改革的战略意图和工作思路,明确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是制定相关改革政策和编制年度重点领域改革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引导和推进全省改革工作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的基期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十一五”时期改革成效“十一五”期间,全省围绕推进福建跨越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有利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有序开展。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及其配套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海域使用和农村水利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建设项目拟使用林地规模预测方法简析

建设项目拟使用林地规模预测方法简析

建设项目拟使用林地规模预测方法简析黄朝法【摘要】建设项目拟使用林地需求量的预测是编制"征占用林地定额报告"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以福安市为例,结合福安市经济社会、土地管理、林地利用等历史和预期性数据,采用不同思路、多种分析方法科学预测福安市2011-2020年期间建设项目拟使用林地需求量,客观剖析各种方法存在的主要不足及解决方案,为其它各地科学预测建设项目拟使用林地的需求量,编制保护利用规划提供借鉴。

【期刊名称】《林业勘察设计》【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5页(P41-45)【关键词】建设项目;林地需求量;预测;方法【作者】黄朝法【作者单位】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建福州3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7.21 引言2010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建立国家、省、县三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体系,并将森林保有量、征占用林地定额列入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福建省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省份,在当前大力实施城镇化和工业化战略的进程中,森林资源保护难度越来越大,大量开发项目转向林地,个别地方毁林开垦蚕食林地等非法占用林地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林地流失。

在此情形下,一方面要加大对违法占用林地的打击力度,防止林地的非正常流失,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地预测和明确建设项目拟使用林地规模,实行林地征占用总量控制,通过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严格管制林地逆转。

而建设项目拟使用林地需求量的预测是编制“征占用林地定额报告”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文章以福安市为例,结合福安市经济社会、土地管理、林地利用等历史和预期性数据,采用不同思路、多种分析方法科学预测福安市2011-2020年期间建设项目拟使用林地需求量。

2 研究区概况2.1 基本概况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台湾海峡西岸,地处26°41'~27°24'N,119°23'~119°52'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