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沪教版语文三下《完璧归赵》word教案

合集下载

沪教小学语文三下_课文第13课_完璧归赵-11.8

沪教小学语文三下_课文第13课_完璧归赵-11.8

课文分析 ——故事经过
4——11小节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经过。
谎指瑕疵,要回宝玉。 理直气壮,誓与共存。 争取时间,派人潜送。
课文分析
谎指瑕疵,要回宝玉。 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诚意,上前 几步,说:“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 斑。让我指给您看。”
智:看到秦王没有诚意,要回宝玉 以争取主动。
课文分析
理直气壮,誓与共存。 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 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 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 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 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 上!”说着,举起了和氏璧。
课文分析
赵王知道秦王只是想把宝玉 骗到手,可是不答应的话,又怕 秦王以此为借口攻打赵国,只好 派蔺相如把宝玉送去。临别的时 候,蔺相如说:“大王放心。如 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把 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课文分析
蔺相如的重任:以城换璧是秦国对赵 国的一次欺诈和挑衅。 从国力上来看,赵国只能答应换玉璧; 从维护国家尊严的角度上来看,赵国 如果让秦王白白骗得和氏璧,就会被 天下人轻视。 完璧归赵: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 地带回来!”
字音 词语 内容
1.轻声读课文,把字词读正确。
2.用一、二句话说说“完璧归赵”的 意思。 3.用直线划出课文中蔺相如说的话, 轻声读,想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重点字词
zhào
bān
赵国 瑕斑
重点字词
diàn

宫殿
头颅
重点字词
jiānɡ
fèng
弄僵
奉上
重点字词
sǔn zhāī
完好无损 斋 戒
重点字词
有勇有谋的忠臣形象。
课文链接
将相和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3《完璧归赵》课件1 沪教沪教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3《完璧归赵》课件1 沪教沪教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 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应当 斋戒五天。五天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12/9/2021
“大王放心。如果秦国不是 真心换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 好无损地带回来!”
12/9/2021
战国时期,秦国最强。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块宝玉——和 氏璧。秦王知道了,派人送来一封信, 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来换这块玉。 赵王知道秦王只是想把宝玉骗到手, 可是不答应的话,又怕秦王以此为借 口攻打赵国,只好派蔺相如把宝玉送 去。
12/9/2021
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 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 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 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 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 上!”说着,举起了和氏璧。
“大王放心。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 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12/9/2021
12/9/2021
斋戒:旧时祭祀或举行典礼之前,沐浴更衣,不 饮酒,不吃荤,戒除嗜好和欲望,以表示虔诚。
12/9/2021
蔺相如回到住处,立即让随从 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回国。过了五天, 秦王得知和氏璧已被送走,非常恼 怒。后来他冷静一想,杀了蔺相如 非但得不到和氏璧,还会弄僵两国 的关系,便下令放了蔺相如。
于是,蔺相如回到了赵国。
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 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 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 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 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 上!”说着,举起了和氏璧。
12/9/2021
秦王怕摔坏了宝玉,急忙叫 人取来地图,随手指点了十五座 城池
12/9/2021
蔺相如知道秦王不会有什么诚 意,便说:“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 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 如果大王诚心,也应当斋戒五天。五 天后,我再把宝玉奉上。”秦王只好 同意了。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3《完璧归赵》 优秀课件4沪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13《完璧归赵》 优秀课件4沪教版
13、完璧归赵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理解“完好无损,信以为 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的意思。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师的指 导下尝试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抓住人物 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4、体会蔺相如的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 严为重的崇高品质。
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
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
诚心,也应当斋戒五天。五天后,我
再把宝玉奉上。
“大王放心。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 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 看。”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 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 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 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应当斋 戒五天。五天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临别的时候,蔺相如说:“大王放 心。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 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 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 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 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 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诚 心,也应当斋戒五天。五天后,我再把 宝玉奉上。”
蔺相如来到秦国,献了玉。秦王双 手捧着宝玉,一边看一边称赞,却绝口 不提换城的事。 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诚意,上前几 步,说:“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 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
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
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 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 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 上!”说着,举起了和氏璧。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完璧归赵》精品课件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完璧归赵》精品课件

唐 雎 的
言之有“节” 道义
说 言之有“据”

技 言之有“力” 威力

他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
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
理力争,从而震慑对方,不辱使命。
启示一:
懂得一个道理:
说话技巧在人际交往,尤其是在重要 的外交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培 养自己的说话技巧。
重点掌握以下词语。
〖易〗 交换。 〖其〗 句中表希望的语气词。 〖加惠〗 给予恩惠。 〖弗〗 (fú)不。
〖因〗 于是。 〖错意〗置意,打主意。错,通“措”。
〖广〗 扩充。 〖逆〗 违背。
〖轻〗 轻视。
〖与〗 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岂直〗 难道只是。 〖怫然〗(fú)盛怒的样子。 〖公〗 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 〖布衣〗 平民。
故事中人物有秦始皇、安陵君、唐雎。主要人物 是唐雎。
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 是怎样的? 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对安陵的拥有。 故事的结局是秦始皇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
唐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
思路结构:
A(1)
交代唐雎出使 秦国的原因。
秦王企图吞并安陵遭到拒绝 ,秦王不悦,表明安陵危在 旦夕。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以君为长者 把……当作 以头抢地耳 用 徒以有先生也 因为
用、拿
重点语句
⑴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平民发怒时,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 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⑵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但是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秦王吓得变了脸色,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 说。
影响说话内容和语气、语调的因素有: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完璧归赵》之二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完璧归赵》之二

作业:
(1)读句子,将合适的词语填入句中。 吩咐 嘱咐
①母亲( )他早去早回,别耽搁了。 ②爸爸再三( )我要好好学习。
(2)照样子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例:秦王一边看一边称赞,却绝口
不提换城的事。
—————————————————
13、完璧归赵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理解“完好无损,信以为 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的意思。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师的指 导下尝试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抓住人物 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4、体会蔺相如的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 严为重的崇高品质。
和氏璧
13.完璧归赵
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诚意,上前几 步,说:“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 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 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 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 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 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 上!”说着,举起了和氏璧。
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 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 诚心,也应当斋戒五天。五天后,我 再把宝玉奉上。
“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 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 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 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 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诚 心,也应当斋戒五天。五天后,我再把 宝玉奉上。”
蔺相如来到秦国,献了玉。秦王双 手捧着宝玉,一边看一边称赞,却绝口 不提换城的事。
13、完璧归赵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小学三年级《完璧归赵》作文教案二

小学三年级《完璧归赵》作文教案二

教案名称:小学三年级《完璧归赵》作文教案二授课目标:1.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背景和情节;2.学习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观点和思考;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授课周期:3课时课程设计第一课时1.导入(约5分钟)用图片或简短的视频介绍《完璧归赵》的故事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个古代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2.学习(约30分钟)分发故事文本,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完璧归赵》文本,学习其中的细节、主题和情节发展。

问题举例如下:-什么是“完璧归赵”?-王昭君为什么被选中去做礼物?-王昭君在赵国生活的时候都经历了哪些事情?-故事的璧送回了赵国,王昭君又回到了汉宫,你对这样的结局有什么看法?3.总结(约5分钟)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第二课时1.导入(约5分钟)回顾上节课,让学生再次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背景和发展过程。

2.探究(约30分钟)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课堂所学,用简单的语言创作自己的版本,或对现有故事做一些创新和改编。

提供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学生创作,包括:-关键词表格:列举与故事相关的关键词,如王昭君、璧、汉赵、国礼等,以期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描述词汇表:列举形容词和副词,让学生选取适当的词汇来描述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3.展示和讨论(约1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鼓励他们在小组之间分享和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思想和交流。

第三课时1.导入(约5分钟)用故事中的情节或图片来回顾和巩固学生的记忆,让他们对故事的发展有进一步的理解。

2.练习(约30分钟)选择一些与故事相关的练习,用以检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题目可以包括选择、填空、判断等。

3.评价(约15分钟)让学生交换练习并批改,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1.练习或写作。

让学生选择一个问题或创作任务,练习语言表达或创作能力。

任务范例如下:-你认为王昭君在故事中做了什么贡献?-描写你另一种结局:璧并没有回到赵国,王昭君留在了汉宫。

《完璧归赵》教学设计

《完璧归赵》教学设计

《完璧归赵》教学设计
《完璧归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生字7个;积累含近义词素的成语;会使用“吩咐”和“嘱咐”。

2.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重点学习:读句子提出问题,并在课文中找有关句子。

4.了解蔺相如完譬归赵的故事,体会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故事导入:《卞和献玉》。

2.板书课题,激趣思考:“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纠正读错的生字新词;指导读难读的句段)。

3.交流:说说对“完璧归赵”的理解。

(最后,找到“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这句话,板书并读一读。

)
三、结合以上句子,再读课文。

1.为什么“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呢?
(1)引导学生学习第1-3节,并思考。

七、指导完成《词句活动室1》。

(1)补充完整。

(2)提示学生注意每个词语中所填入的字词的意思。

(3)再写几个类似的词语。

八、作业:
课外阅读《渑池会》、《将相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完璧归赵
教学目标
1 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生字9个:璧赵秦蔺殿颅斋奉僵;积累含近义词素的成语;能区分“吩咐”和“嘱咐”,并会正确使用。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文中关键词语来复述指定的课文内容。

3体会蔺相如维护国家利益,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收集《卞和献玉》和蔺相如的故事
教学流程 1.故事导入:《卞和献玉》
2.过渡:无价之宝和氏璧归楚文王后,被视为国宝,在楚国历代国君手里相传了370多年。

楚国时期,七雄争霸,各诸侯国都想把这块稀世之宝据为己有。

著名的“完璧归赵”就是发生在这个期间的一个故事。

3.板书课题,激趣思考:“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注意:“璧”的字形)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纠正读错的生字新词;指导读难读的句段)。

重点指导词语读音:和氏璧蔺相如瑕斑宫殿头颅斋戒弄僵
难读句段: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

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举起了和氏璧。

3.交流:说说对“完璧归赵”的理解。

(最后找到“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这句话,板书并读一读。


说明:
(三)结合重点句子,再读课文。

1.为什么“一定要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呢?
⑴引导学生学习1—3节,并思考。

⑵赵王碰到了一个什么棘手问题?你能用上“如果……就……”来说好吗?
(3) 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蔺相如怎么说?(补充资料: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没去秦国之前,蔺相如已想好两个对策,可见这人做事_________
(4)交流,然后指导朗读,体会赵王的无奈、蔺相如的坚定。

2.蔺相如怎样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的?默读4-11小节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脉络
(谎指瑕疵,要回宝玉;理直气壮,誓与共存;巧言拖延,争取时间)
⑵抓住蔺相如说的三句话展开教学。

①找一找:蔺相如一共说了几句话?哪几句话?
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诚意,上前几步,说:“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

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

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蔺相如知道秦王仍然没有诚意,说:“和氏璧是奇珍异宝。

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①了五天。

如果大王诚心,也应当斋戒五天。

五天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②说一说:为什么说这几句话?
(看到秦王没有诚意,要回宝玉以争取主动;再一次试探秦王;争取时间把宝玉送回赵国。


(3)读一读:秦王为什么乖乖就范?体会蔺相如的智和勇。

●出示撞柱画面,重点理解第2句话,体会蔺相如心情。

思考:如果秦王没有劝阻,蔺相如会不会与玉同碎?
①鼓励学生做多种设想,并且说出根据;②什么叫“理直气壮”?③对于秦王的欺骗,蔺相如有充分的理由不把玉交给秦王,谁能理直气壮地读一读这几句话?
●品味“只好”
①理解“只好”的意思;
②找到并读读“只好”所在句子,明白“只好”的前因后果,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归纳:在赵王为难之际,蔺相如挺身而出出使秦国。

从蔺相如取回宝玉拿在手中到理直气壮地揭露秦王,从扬言要把“脑袋和宝玉一块撞碎在柱子上”到巧妙地想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这一系列语言动作,都表明了蔺相如的(随机应变、大智大勇)。

(4)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蔺相如与秦王的三句对话。

(5)故事的结果怎样? (板书:归赵。

)
蔺相如之所以叫人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是因为。

秦之所以x下令放蔺相如回国,是因为。

(五)学生参照板书复述完璧归赵经过。

(六)作业:课外阅读《湎池会》、《将相如》。

板书设计 13 完璧归赵
谎指瑕疵,要回宝玉
蔺相如理直气壮,誓与共存智勇双全
巧言拖延,争取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