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2.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2.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2.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2-
第2课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
一 二
Z 自主预习
I ZHU YU XI
K 课堂互动 D 典型例题
E TANG HU DONG IAN XING LI TI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一、商鞅的成长历程
1.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其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 魏国,但没有实现,后投奔秦国。 2.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为左庶长,主持变法。 商鞅因为变法上 的功勋,晋爵为大良造,并被赐封于商。 商鞅变法先后进行了两次,第一次始于公元前 356 年。新法推行几年后,渐 见成效,秦国在对外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公元前 350 年,商鞅进行了第二 次变法。
-5-
第2课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
一 二
Z 自主预习
I ZHU YU XI
K 课堂互动 D 典型例题
E TANG HU DONG IAN XING LI TI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3.思想文化方面 (1)“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宣扬一些儒家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 的诗书。 (2)根据《法经》制定了秦律,用法律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 4.社会风俗方面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商鞅变法的内容涉及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层面,法令具 体而且切实有效,其措施符合时代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17-
第2课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
Z 自主预习 K 课堂互动
I ZHU YU XI
E TANG HU DONG
D 典型例题 S 随堂练习
IAN XING LI TI
UITANG LIANXI

历史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课件(25张)

历史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课件(25张)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思维启迪3] 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 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 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商鞅的哪一项变法措施? (2)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 提示:(1)___军__功__授__爵_____制度。 (2)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1.“为田开阡陌封疆”,以法律形式承认_土__地__私__有__,允许 土地买卖。 2.重农抑商,奖励__耕__织_____。鼓励农民努力耕织,限制工 商业。 3.统一__度__量__衡___,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思维启迪2] 一幕话剧 张三:你向国库上缴了那么多的粮食,受到奖励了! 李四:自新法以来,咱老百姓安心务农,家给人足,百姓生 活改善很多呀!今年,我又买了几亩良田,粮食多得吃不完。 请回答: (1)以上现象与商鞅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 (2)这些措施效果如何? 提示:(1)“为田开阡陌封疆”;_重__农__抑__商__,奖励耕织。 (2)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争霸战争获胜提供了良好的经 济基础。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探究一 商鞅变法的特点
史料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辉煌的篇章。作为各 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 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 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 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 历史发展的面貌。
栏目 导引

2018历史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课件(25张)

2018历史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课件(25张)
——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探究问题] (1)根据史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特点。 (2)商鞅变法“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主要表现在哪 里?
提示:(1)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成效大。
(2)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特点
1.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 面。 2.彻底性: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从法律上确立封 建制度。
用法律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 一夫一妻 小家庭政策。 (6)改革社会风尚习俗,推行__________
[思维启迪3]
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
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 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商鞅的哪一项变法措施?
(2)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 军功授爵 提示:(1)______________ 制度。 (2)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思维启迪2]
一幕话剧
张三:你向国库上缴了那么多的粮食,受到奖励了! 李四:自新法以来,咱老百姓安心务农,家给人足,百姓生 活改善很多呀!今年,我又买了几亩良田,粮食多得吃不完。 请回答: (1)以上现象与商鞅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 (2)这些措施效果如何?
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提示:(1)“为田开阡陌封疆”;_________
探究一
商鞅变法的特点
史料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辉煌的篇章。作为各
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 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 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 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共22张PPT)
——《史记·商君列传》
(北宋)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 商鞅能令政必行。
——《商鞅》
(商鞅)欲致富强而已,无 教化仁爱之本,所以为可罪也。
——《朱子语类》卷五六
(南宋)朱熹
青年毛泽东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 千余年之纪(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 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 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
六虱:曰礼、乐;曰诗、书;曰修善、曰孝弟;曰
诚信、曰贞廉;曰仁、义;曰非兵,曰羞战。国有十二 者,上无使农战,必贫至削。十二者成群,此谓君之治 不胜其臣,官之治不胜其民,此谓六虱胜其政也。十二
者 天成 下朴莫,能必犯削也。 。是故兴国“不燔用十诗二书者,而故其明国法多力令,而”
云梦睡虎地秦简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 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其中法律部分记载了秦代 施行的二十几个单行法规的条款原文,共记载法条六百条。
之所恶也。显荣佚乐者,民之所务也。故其国刑不可恶,而 爵禄不足务也,此亡国之兆也。
——《商君书·算地》
四、烛照古今
司马迁: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 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王安石:自古驱)欲致富强而已,无教化仁爱之本,所以为可罪也。
毛泽东: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 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 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 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1 2[1].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PPT课件3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1 2[1].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PPT课件3

小结: 小结:商鞅变法
• • • • 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法家理论 宗旨: 宗旨:富国强兵 性质: 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 范围: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 范围:涉及经济、政治、军事、 化和习俗等方面。 化和习俗等方面。
在各诸侯国的变法中,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 最彻底、 在各诸侯国的变法中,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 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 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 深远的。商鞅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 深远的。商鞅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 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 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 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 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 原因。 原因。
第二单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社会风尚(控制) 商鞅变法:社会风尚(控制)
课本P24 课本P24
•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 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作用: (作用: )
增加财政收入
练一练: 练一练:
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 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 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 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 有军功者 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事末利及 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 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 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 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 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 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 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 平斗桶权衡丈尺。 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 商君列传》 商君列传》 《史记·商君列传 •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 根据材料, 根据材料 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 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 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 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2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件(共28张PPT)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2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件(共28张PPT)

【合作探究一】
阅读教材23页学思之窗中的材料,分析 秦孝公为什么对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霸 王之道感兴趣?
提示:帝王之道即儒家治国理论,要求当政者 以礼治国,实行仁政,不符合时代要求。
提示:称霸之道即法家治国理论,主张适应时 代发展进行变法,建立中央集权,奖励耕战, 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和封建经济发展的需 要,有利于秦孝公称霸大业。
——《史记•商君列传》
作用: 打击旧贵族的特权 提高军队战斗力 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 提供了途径
三、加强集权
1.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2.建立严密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3.焚烧诗书,制定秦律
材料一
(商鞅)集小(都)乡邑聚(集合)为县,置令、丞, 凡三十县。
材料二 令(下令)民为什伍,而相(互相)牧司(管理)连坐。 不告(举报)奸(违法)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 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以上引自《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 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 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如,“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 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治理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 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 [史论归纳] 商鞅变法的特点
3、商鞅变法措施中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战制度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
4、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5、商鞅变法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人教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2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人教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2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探究点 史 料 史料一
商鞅变法的特点 解 读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辉煌的篇章。 作为各国
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 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 注意史料中顿 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 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 号前后的内容。 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4)有效性:创建了一系列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制度,推动了政治进步和经济 发展,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持久性:商鞅不仅两次大规模推行变法,而且其主要措施一直为秦国所 继承和发展,是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变法所不能比拟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既 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 (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 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均打击了旧势 力,有利于新兴势力的成长,充分体现 了地主阶级的意志。 2. 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继续剥夺奴 隶主贵族特权,保护和发展封建经济, 实现富国强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深度点拨]
商鞅变法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1)农业为社会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 (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人教版选修一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共29张PPT)

人教版选修一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共29张PPT)

判断变法(改革)成败的依据是什么? 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 看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 看改革内容是否属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积极成果是否得到维持。
作法自毙
商鞅变法规定,告发奸人可以得到奖赏,不告发的 则处以腰斩。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的人住宿,否 则店主连坐。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曾受到变法 打击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这些人煽起了秦惠王(即太 子驷)的仇恨情绪,唆使他发布了逮捕商鞅的命令。商 鞅听到消息,带着手下和老母逃跑。他们一直逃出京城, 想找个客栈投宿。客栈的主人不敢收留商鞅,说:“商 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的。”商鞅又逃往魏国避难,但是因为他曾带领秦兵攻 打过魏国,所以也被拒之城外。无奈之下,商鞅只得重 返商地,最后遭擒,被车裂而死。后人就用“作法自毙” 来形容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的。
取信于民,立志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国新上任的官员
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
并贴出告示:“谁能把这根木杆扛
到北门,赏‘十金’。”告示下聚
满了人,大伙直嘀咕:“这是什么
难事,赏这么多金?”结果谁也不
去扛。商鞅见没人响应,把赏金提
南门徙木
高金到”“。五人十们更加疑惑了,不知这位新官葫芦里卖的什么
药。这时候,一个壮汉上前扛起木杆就走,一口气走到
作用: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
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实质: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1)开阡陌,废井田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作用:发展了农业生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
收入,增强了国家实力
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消极: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积极:重农主义是农业社会的主导思想,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导航 一 二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分封制与县制都是我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二者的主要区别在 哪里? 提示:在分封制下,地方官吏是世卿世禄,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相对 松散;在县制下,地方官吏的任免权掌握在中央,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增强。
目标导航 一 二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3.思想文化方面 (1)“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一些宣扬儒家思想、不符合新兴地 主利益的诗书。 (2)根据《法经》制定了秦律,用法律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 来。 4.社会风俗方面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深度点拨商鞅变法的内容涉及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层面, 法令具体而且切实有效,其措施符合时代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的 潮流。
目标导航
问题1 问题2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点拨商鞅在社会风尚习俗等领域的改革,不仅有利于革新社会风貌, 也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目标导航
问题1 问题2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商鞅变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思想文化、社会习俗 以及日常行为准则等方面,对奴隶制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2)进步性:以废除奴隶制贵族特权,促进封建经济发展为目的,是 一次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地主阶级改革。 (3)彻底性:以法律形式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采取严厉手段加强思 想控制,严惩反对势力。 (4)创新性:创建了一系列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制度,推动了政治进 步和经济发展,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持久性: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一直为秦国继承和发展,其执行 力和影响力是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变法都不能比拟的。
目标导航 一 二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2.政治方面 (1)目的: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主动,取得 优势。 (2)措施: ①奖励军功,建立以军功奖赏为中心的二十等爵制。规定按军功 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严厉禁止私斗。 ②废除“世卿世禄制”,贵族没有立军功者,剥夺其贵族身份。 ③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④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分全国为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县 令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目标导航
问题1 问题2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例题2】 商鞅以“霸道”为依托,开始了他对秦国制度的改革与 创新,掀起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变法。关于商鞅“制度的改革 与创新”,说法错误的是( ) A.废除分封制,开创县制 B.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C.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 D.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解析:秦国在春秋时期已经设县,商鞅变法只是进一步推广县制, 并非开创,故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其他三项说法均符合史实。 答案:A
目标导航
问题1 问题2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商鞅变法的目的、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1)目的: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兵。 (2)主要内容及影响:①社会经济方面:“为田开阡陌封疆”,以法律的 形式承认土地私有,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 业的积极性;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 封建经济的发展;统一度量衡,为人们从事经济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 的条件。②军事方面:建立以军功奖赏为中心的二十等爵制,大大提 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 提供了一个途径。③政治方面:废除“世卿世禄制”,削弱了旧贵族的 势力,鼓励了宗室贵族建立军功的积极性;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 连坐法,加强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 定;“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定并颁行秦律,用法律的形 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保障了改革的进行,加强了对人民的统 治。④思想方面:“燔诗书而明法令”,有利于实现思想上的统一。⑤ 社会风尚和习俗方面: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 一妻小家庭政策,有利于革新社会风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目标导航 一 二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的根源是什么?从春秋到 战国,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根源:生产力的发展,即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变化: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通过赋税制度的改革,在事实上承认了 土地私有权。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土地 私有制。
目标导航
问题1 问题2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例题1】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提及:“秦地本是戎狄之 区……直至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 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这大约是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 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该论述中秦国的 社会转型表现在( ) A.编制户口,加强国家管理 B.奖励军功,取消“世卿世禄制” C.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制 D.推行一夫一妻,推动小农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易错选A项,误认为推行一夫一妻是为了户籍改革。材 料反映的是商鞅在社会风尚习俗等领域的改革。推行一夫一妻既 整顿了社会风俗,也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转型。故 选D项。 答案:D
目标导航 一 二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 1.经济方面 (1)目的: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 (2)措施: ①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生产粟帛多的农民,可以免除徭役;从事 工商业或者因懒惰而陷于贫穷的,都要受到惩罚。 ③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1.课程标准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2.学习要点 (1)商鞅变法的经济改革措施。 (2)商鞅变法的政治改革措施。 (3)思想、习俗等方面的改革。
目标导航 一 二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商鞅的成长历程 1.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其建功立业的首选目 标是魏国,但没有实现,后投奔秦国。 2.秦孝公任用商鞅为左庶长,主持变法。商鞅因为变法上的功勋, 晋爵为大良造,并被赐封于商。 知识补充商鞅变法先后进行了两次,第一次始于公元前356年。新 法推行几年后,渐见成效,秦国在对外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公元 前350年,商鞅进行了第二次变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