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1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历史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课件(25张)

历史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课件(25张)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思维启迪3] 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 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 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商鞅的哪一项变法措施? (2)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 提示:(1)___军__功__授__爵_____制度。 (2)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1.“为田开阡陌封疆”,以法律形式承认_土__地__私__有__,允许 土地买卖。 2.重农抑商,奖励__耕__织_____。鼓励农民努力耕织,限制工 商业。 3.统一__度__量__衡___,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思维启迪2] 一幕话剧 张三:你向国库上缴了那么多的粮食,受到奖励了! 李四:自新法以来,咱老百姓安心务农,家给人足,百姓生 活改善很多呀!今年,我又买了几亩良田,粮食多得吃不完。 请回答: (1)以上现象与商鞅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 (2)这些措施效果如何? 提示:(1)“为田开阡陌封疆”;_重__农__抑__商__,奖励耕织。 (2)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争霸战争获胜提供了良好的经 济基础。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探究一 商鞅变法的特点
史料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辉煌的篇章。作为各 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 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 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 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 历史发展的面貌。
栏目 导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共22张PPT)
——《史记·商君列传》
(北宋)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 商鞅能令政必行。
——《商鞅》
(商鞅)欲致富强而已,无 教化仁爱之本,所以为可罪也。
——《朱子语类》卷五六
(南宋)朱熹
青年毛泽东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 千余年之纪(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 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 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
六虱:曰礼、乐;曰诗、书;曰修善、曰孝弟;曰
诚信、曰贞廉;曰仁、义;曰非兵,曰羞战。国有十二 者,上无使农战,必贫至削。十二者成群,此谓君之治 不胜其臣,官之治不胜其民,此谓六虱胜其政也。十二
者 天成 下朴莫,能必犯削也。 。是故兴国“不燔用十诗二书者,而故其明国法多力令,而”
云梦睡虎地秦简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 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其中法律部分记载了秦代 施行的二十几个单行法规的条款原文,共记载法条六百条。
之所恶也。显荣佚乐者,民之所务也。故其国刑不可恶,而 爵禄不足务也,此亡国之兆也。
——《商君书·算地》
四、烛照古今
司马迁: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 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王安石:自古驱)欲致富强而已,无教化仁爱之本,所以为可罪也。
毛泽东: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 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 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 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PPT课件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PPT课件

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途径 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打击旧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12
(三)加强集权——政治、思想、司法
材料一 (商鞅)集小(都)乡邑聚(集合)为县, 置令、丞,凡三十县。
材料二 令(下令)民为什伍,而相(互相)牧司 (管理)连坐。不告(举报)奸(违法)者腰斩,告 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4.因变法功勋卓著 ,被赐封于商,故称商鞅或商君
5.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其言论主张被后人整理为
《商君书》。
3
秦孝公发布”求贤令“
“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
4
商鞅入秦
5
阅读教材23页学思之窗中的材料,分析 秦孝公为什么对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霸 王之道感兴趣?
请回答: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商鞅为实现强兵采取了 哪些改革措施?
措施:(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11
(二)实现强兵——军事
1、奖励军功,实 行二十等爵制。
结合24页历史纵横中的材料,思考回答: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这一措施的 作用?
提高军队战斗力
国君 委派
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
地方官吏
2、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作用:
强化统治 便利征税 保证兵源
15
(三)加强集权——政治、思想、司法
1、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加强中央集权
2、建立户籍制度, 制定连坐法。
强化统治 便利征税 保证兵源
3、焚烧诗书,制定秦律。
作用: 加强思想统治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622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622人教PPT课件
为秦国开帝业——商鞅变法
为秦国开帝业——商鞅变法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武汉市26中 高一(4)班 授课老师: 毕宏伟
为秦国开帝业——商鞅变法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掌握并应用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初步了解变法的特点 深入认识商鞅个人
为秦国开帝业——商鞅变法

衡 量
一 便国不法古
为秦国开帝业——商鞅变法
三 :舍我其谁
1、成长历程:法家 抱负 2、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3、投奔秦国,支持变法
为秦国开帝业——商鞅变法
【拔高题】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决 定性作用的内容( )
A. “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 D.推行县制
为秦国开帝业——商鞅变法
(初步拓展题)《左传》记载,襄公4年(前569年) “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土地可以买卖 B.土地禁止买卖 C.土地私有出现 D.农业水平提高
为秦国开帝业——商鞅变法
㈠富国之策:
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㈡强兵集权之举: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2.建立严密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3.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4.焚烧诗书,制定秦律 5.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二 与众不同
为秦国开帝业——商鞅变法
为秦国开帝业——商鞅变法
我是卫国人,姓公孙名鞅,也叫卫鞅,后在秦因 功被封为商君,所以历史上也称为商鞅。我精通儒、墨、 法、道、兵、阴阳各派学说,早年是魏国丞相公叔痤的 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我为相,惠王不同意。 公叔痤就建议杀了我,免的被其他国家重用,惠王答应 了。惠王离去后,公叔痤就对我说:“我向惠王推荐你 为相,没有被采纳,就建议惠王杀了你,免得被其他国 家重用,我先君后臣,告诉你,让你马上逃走。”我认 为惠王既然不按照公叔痤的意见重用我,又怎么会按照 公叔痤的意见杀掉我呢?因此,我并没有逃走。公叔痤 死后,我听说秦孝公下令求贤,才来到秦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课商鞅变法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课商鞅变法课件

思考: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原 因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 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 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根源 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18年 9
一、经济方面
普遍推行郡县制
政治
建立户籍制,制定连坐法 制定秦律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改变社会风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17
文化 习俗
18年
燔诗书而明法令 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核心内容:农战、法治
( 1 )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 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实行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制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 (3)历时最长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 4 )影响最深远:不仅增强秦国实力,为秦 统一奠定了基础 ,也对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产 生了重大影响
18年 18
1.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3.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18年
兵源得到 可靠保证
12
三、政治方面
1)建立县制, 国君任免官吏 2)连坐制度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有效 行使政府权力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599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599人教PPT课件

地主阶 级产生
变法 改革
战争要求 富国强兵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决定了改革是时代的趋势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变法运动?请结合课文制 作各国变法情况简表,项目包括国名、主持者姓名、大致时间、变 法内容和影响。
时期 国家 人物
内容
目的 性 质
齐国 管仲 ①发展农工商
春 秋
②整顿、发展军备
齐 ③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 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历史意义(积极性)
1、政治: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由此开始
2、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3、军事: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
治 普遍推行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 坐法
强化了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统治

制定秦律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文 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
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习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 俗 ,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经济实力
商君的死因?
①变法侵犯旧贵族利益,受 到旧贵族的抵制、破坏与反 扑
秦孝公下令求贤
对于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而言,变还是不变?
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
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
之分土
——《史记》
归纳商鞅变法的背景?
(一)历史大环境:
1、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决定了改革是时代的趋势
经济发展的要求——必然性 (经济) 新兴地主的需要——必要性 (政治) 兼并战争的需要——必要性 (军事) 百家争鸣的局面——可能性 (文化) 2、风起云涌的各国改革和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教训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578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578人教PPT课件
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 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 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 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商君书.垦令》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 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 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 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 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 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反过来,生活 在这一文化环境中的人们的活动又 为其自身所创造的文化所制约。任 何社会变革,其成败的关键与其所 处的文化环境直接相关。
• 秦文化的特点:
• 1、崇武尚战、勇悍坚韧。 • 2、重视功利、轻视伦理。 • 3、不讲宗法、注重才力。
小组讨论:
1、商鞅顺应文化的表现有哪些?对落 后文化改造整合的表现有哪些?
2、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商鞅对时代、国 情、人性的洞察和把握?
3、你能否看出商鞅变法中明显的三个 弊端?
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 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
——《史记.商君列传》
利出于地,则民尽力。名出于战,则民致死。 入使民尽力,则草不荒;出使民致死,则胜 敌。胜敌而草不荒,富强之功,可坐而致 也。——《商君书.算地》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 著名,死者削。”“令民为什伍,而相 牧司连坐。”“使民无得擅徙”
——《商君书》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 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诛其身,没其 家)。
——《史记.商君列传》
回答:
1、材料主要涉及哪几方面的内容? 2、依此推断商鞅变法有哪些特点?
3、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效果? 4、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5、商鞅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共16张PPT)

5.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为秦国开帝业——商鞅变法
指导思想 宗旨 性质
法家理论 富国强兵 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特点
农战与法治
范 围 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
【题练】
为秦国开帝业——商鞅变法
(1)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你会对法 令中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
承认土地私有权,保证了我对土地的占有;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史记·商君列传》
政治:
1.建立县制, 国君任免官吏
2.严格户籍制度, 实行什伍制度
3.制定秦律
为秦国开作帝业用——商鞅变法
取代分封制, 强化中央集权
保证统治秩序,强 化了对基层民众的 管理。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 容固定,加强统治。
2.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相同点是什么? 提示:(1)都是为了扩大地盘、掠夺人口。 (2)都是以大吞小、以强凌弱,减少诸侯国数量,加速奴隶 制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 (3)都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破坏。
3、商鞅变法措施中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为
深远的是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战制度
C、重农抑商
投奔魏国——遭忽视;
投奔秦国(孝公)
任左庶长,官至大良造, 赐封商地
两次推行变法: 前356年,前350年
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
早年立志 热衷于法家学说
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魏国
初投魏国 得到公孙痤的赏识
没有被魏惠王重用 秦孝公求贤若渴
弃魏从秦 商鞅提出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得到秦国的重用
(因守旧势力的攻击被处以车裂之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课程标准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内容解读 掌握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理解商鞅变法的
特点。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早年立志 商鞅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_法__家__学__说__,有强烈的 从政愿望。
2.初投魏国 不受_魏__惠__王__重用。
【角度2】► 如何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 提示 (1)核心内容:鼓励“农战”,实行“法治”。 (2)实质: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3)地位: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 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4)影响: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 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3.弃魏投秦 _秦__孝__公__求贤若渴,商鞅提出了_治__国__平__天__下__的主张,得到 重用。
名师点拨:商鞅变法先后进行了两次,第一次始于公 元前356年,第二次始于公元前350年。
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
_土__地__私__有__,允许_土__地__买__卖__。 2.重农抑商,奖励_耕__织__。 3.统一_度__量__衡__。
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1.目的
实现富国强兵,争取_兼__并__战__争__的主动,取得优势。 2.措施
(1)奖励军功,实行_二__十__等__爵__制。 (2)废除“_世__卿__世__禄__制__”,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_连__坐__法__。 (4)普遍推行_县__制__。由_国__君__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 中央集权。 (5)“燔诗书而明法令”。根据李悝的《_法__经__》,制订了秦 律。 (6)在_社__会__风__尚__习__俗__等领域进行改革,推行_一__夫___一__妻__小__家_ _庭__政策。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角度1】► 如何认识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政策? 提示 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 保护国家的兵源和赋税的征收。
【角度2】► 商鞅变法哪些措施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提示 ①军功爵制;②废井田;③奖励耕战;④强化县 制,建立中央集权。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 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 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 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名师点拨:商鞅变法的内容涉及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 各个层面,法令具体而且切实有效,其措施符合时代的需 要,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拓展1 观察下图:
商鞅变法前为什么要徙木立信? 答案 (1)他的变法法令彻底改变了原有制度,容易让人 产生怀疑。 (2)战国时期的混乱让人们对政府缺乏足够的信任。
拓展2 阅读下列材料: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 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 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 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上述措施对此有何作用? 答案 (1)实行什伍连坐法;奖励军功;重农抑商。 (2)趋势: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从分裂走向统一。 作用: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推动了社会进步。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商鞅变法的举措主要有哪些? 答案提示 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废井田、开阡陌;重 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措施 有: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严格户籍管理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制订秦 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特别提醒
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发展紧紧 连在一起。
“重农主义”是农业社会的主要指导思想。商鞅“以农 求富”的经济改革,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 础。
商鞅“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学思之窗
想想看,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 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 答案提示 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征,“战胜强立”是 战国历史的主线。尧、舜、禹的帝王之道即儒家的治国理 论,要求当政者以礼治国,实行“仁政”。这种思想不符 合当时的形势要求。因此,孝公对王道不感兴趣。而称霸 之道即法家思想。要求当政者“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 劝战死之赏罚”。这种思想适应了战国时兼并战争的需要, 有利于孝公的称霸大业,所以,孝公不仅对称霸之道感兴 趣,而且法家思想还成为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 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答案 (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 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 (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 严刑峻法。
商鞅变法的特点
【角度1】如► 何认识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宗旨、性质及范围? 提示 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理论;宗旨是富国强 兵;性质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范围涉及经济、政治、军事、 文化和习俗等各个方面。
2. 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 问题。
请回答: (1)从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你从图二、三中可以获得商鞅变法的什么信息? (3)图二中的牛耕情景,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 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冶炼技术进步)和牛耕出现 并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进行经济改革。 (3)正确。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 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 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